中学生的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核心素养是指一种全面的能力素质,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沟通能力、自我管理、社会责任感等方面。
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以下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一、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事物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的思考方式,它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还需要学生具备独立思考、自主判断、富有创新精神等能力。
中国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各种学科知识,从多个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事物本质和复杂性。
二、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学生发掘新想法,尝试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21世纪的中国,创新已经成为了发展的核心动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各种创新竞赛、创业实践等活动,发掘自身的创新潜力,并且在实践中逐渐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沟通能力沟通能力是指学生的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倾听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在中小学阶段,学生需要通过语文、英语、演讲等课程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此外,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模拟联合国、辩论赛、团队活动等,锻炼自己的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指大学生主动掌握自己的时间和行为,管理个人事务的能力。
这种能力在学习期间尤为重要,学生通过合理规划时间、把握自己的行为等,都对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自律性和自控能力,增强自信心和事业心。
五、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指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和责任感,以及主动参与社会事务的精神。
中国的发展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和努力,因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上的存在问题并且激发他们积极关注和参与社会事务。
中国学生六大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六大核心素养引言在当今世界中,中国正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全球力量。
中国学生的教育质量和素养水平对于国家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中国学生六大核心素养,这些素养不仅是学生们个人发展的基石,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学术素养学术素养是中国学生重要的核心素质之一。
学术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学科知识、学术方法和思维方式。
学术素养不仅包括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还包括对学术规范和道德的理解和遵守。
一个具备优秀学术素养的学生能够在学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中国学生另一个重要的核心素养。
创新能力指的是学生在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时,能够独立思考、灵活运用知识,并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能够不拘一格地思考问题,不断寻找新的方法和途径,在面对变化和不确定性时能够适应和应对。
三、沟通和合作能力沟通和合作能力是中国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
沟通和合作能力指的是学生能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他人的意思,并能在团队合作中与他人进行良好的协作。
一个具备良好沟通和合作能力的学生能够与他人进行积极的交流,理解别人的观点和需求,并能够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四、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是中国学生另一个重要的核心素养。
批判性思维能力指的是学生在面对信息和观点时,能够客观分析和评价,并能够判断信息和观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一个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并质疑信息,不盲从地接受观点,有效地应对各种信息的挑战。
五、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是中国学生的重要一环。
文化素养指的是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一个具备文化素养的学生能够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传统,同时也能够尊重和包容各种不同的文化,有能力与世界各地的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六、综合素养综合素养是中国学生的最高层次和综合能力。
综合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各个方面的素养能够协调发展,并能够将各种素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整体。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报告》中提出学生核心素养包含哪些具体内容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报告》中提出学生核心素养包含哪些具体内容?答:三大方面、六大要素(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5.责任担当。
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6.实践创新。
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十八要点文化基础人文底蕴人文积淀: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中学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

中学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中学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知识与学习、思维与创新、品德与情感、身心与健康。
一、知识与学习知识与学习是中学核心素养的基础,它包括了学生对各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中学生应该通过学习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建立起坚实的学科基础。
同时,他们还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如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等。
只有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和积极的思考,中学生才能够获得广泛的知识储备。
二、思维与创新思维与创新是中学核心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维度。
中学生应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指中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要能够进行客观的分析和判断,不盲从和从众。
创新性思维是指中学生要具备创新和创造的能力,要能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新领域,提出独特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品德与情感品德与情感是中学核心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中学生应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他们应该具备诚实守信、友善互助、团结合作等良好的品德品质。
同时,中学生还应该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如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等。
只有通过培养良好的品德和积极的情感态度,中学生才能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力的人才。
四、身心与健康身心与健康是中学核心素养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维度。
中学生应该注重身体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时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
同时,中学生还应该关注心理健康,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会管理情绪,处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只有身心健康的中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中学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包括知识与学习、思维与创新、品德与情感、身心与健康。
中学生应该全面发展这四个维度,才能够成为具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只有通过全面培养和提高,中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竞争。
初中学生核心素养

初中学生核心素养自主发展能力是初中学生核心素养之一,这就像给学生一辆自行车,让他们自己学会骑行。
你看班上的小明,以前做什么都要老师和家长催,后来有了自主发展意识,主动制定学习计划,自己安排时间学习和玩耍。
就像他骑上了自行车,在成长的道路上自由前行,成绩也越来越好,多棒啊!学会学习也是核心素养呢,这像给学生一把万能钥匙。
有个女孩小花,她知道自己适合哪种学习方法。
数学不好,她就找各种资料,尝试不同的解题思路,最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
这就像用万能钥匙打开了数学学习的大门,成绩蹭蹭往上涨,还越来越有自信。
健康生活素养对初中生很重要,这像给身体和心灵穿上铠甲。
小辉以前天天熬夜打游戏,身体差精神也不好。
后来他开始规律作息,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就像给自己穿上了保护的铠甲。
现在身体倍儿棒,心情也好,学习起来更有劲儿啦。
社会责任素养是初中学生不能少的,这像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善良的种子。
学校组织公益活动,小敏特别积极,去养老院陪老人聊天、帮忙打扫。
她就像一个小太阳,温暖着老人的心。
这就是社会责任的体现,让社会变得更美好,不是吗?人文底蕴素养就像给学生的灵魂注入营养。
小刚特别喜欢读书,古今中外的书都读。
他说话做事都透着一股文雅劲儿,就像一棵有深厚根基的大树。
他写作文的时候,那些优美的语句就像树上盛开的花朵,让人赞叹,这就是人文底蕴的魅力。
科学精神素养像给学生戴上一副探索的眼镜。
在科学课上,小亮对实验充满好奇,总是积极提问,努力探索原理。
他就像一个小科学家,透过这副探索的眼镜,发现科学世界的奇妙。
不管实验成功还是失败,他都不放弃,这种精神多可贵。
审美情趣素养像给学生打开一扇艺术的窗户。
小美喜欢画画,她用画笔描绘出美丽的风景和可爱的人物。
每一幅画都像打开了一扇窗户,展现出一个充满美感的世界。
她看到美丽的花朵,能感受到色彩和形状的和谐,就像找到了艺术的宝藏。
实践创新素养是初中学生成长的翅膀。
学校有科技创新比赛,小宇和他的小组制作了一个智能垃圾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十分关键的。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基本素质,它们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中,核心素养分为六大方面,包括思维品质、情感品质、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美育素质和实践素质。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六大核心素养。
首先是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起来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
这包括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
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可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时更加灵活和有效。
其次是情感品质。
情感品质是指学生在情感方面的发展和素质培养。
这包括情绪管理、自我意识、社交能力等。
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是十分重要的,可以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和积极的情绪,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第三是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是指学生在道德方面的发展和素质培养。
在中国的教育中,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可以使学生具备正确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意识,为社会贡献和个人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是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指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和运动能力。
在中国的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强调全面发展。
通过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学生的体魄和抵抗力,提高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
第五是美育素质。
美育素质是指学生对美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在中国的教育中,重视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美术、文学等方面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美育素质可以使他们在审美方面更加敏感和独立,提高个人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
总的来说,中国的教育体制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六大核心素养是十分重要的。
思维品质、情感品质、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美育素质和实践素质这六个方面的发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所以,作为中国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培养和发展自己的核心素养,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
初中阶段核心素养

初中阶段核心素养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知识、能力、品德和情感等多个方面的综合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本文将从知识、能力、品德和情感四个方面探讨初中阶段的核心素养。
一、知识素养知识是核心素养的基础,也是学生获得其他素养的前提。
初中阶段的学生应通过学习各学科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人文、社会等方面的知识,形成扎实的知识基础。
此外,学生还应具备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能够主动获取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二、能力素养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培养和展现的一种能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应培养和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此外,学生还应具备信息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品德素养品德是指学生在思想、行为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素养。
初中阶段的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学生还应具备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能够正确对待学习、生活和社交等方面的问题。
四、情感素养情感是指学生在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方面的素养。
初中阶段的学生应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生应具备情感表达和情感调控的能力,能够正确处理自己的情感问题,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
学生还应具备良好的情绪管理和情绪调节的能力,能够有效地应对各种情绪和压力。
初中阶段的核心素养包括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品德素养和情感素养。
学生应在学习和实践中全面发展,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
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学生和家长也应认识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的各种活动,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全文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全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知识、能力、品德、潜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是衡量一个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
下面将从知识、能力、品德、潜力四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知识方面知识是学生的基础,是学生发展的根本。
中国学生在知识方面表现出色。
他们在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他们掌握了丰富的基础知识,具备了扎实的学科素养。
同时,中国学生对于综合学科的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了较强的学科应用能力。
二、能力方面能力是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是学生在解决问题、创新思维、沟通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中国学生在能力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他们具备了批判思维、创新思维和合作思维等能力。
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他们也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这些能力的培养使中国学生具备了较强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三、品德方面品德是学生的道德、情感、行为等方面的素养。
中国学生在品德方面也有很大的进步。
他们注重道德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品德修养。
他们以诚信、友善、勤奋、乐观为核心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中国学生的品德素养在国际交流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扬。
四、潜力方面潜力是学生的发展潜力和个人特长等方面的素质。
中国学生在潜力方面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他们具备了广泛的兴趣和爱好,积极参与各类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
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中国学生的潜力在不断地得到挖掘和发展,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起来,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在知识、能力、品德、潜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色。
他们具备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具备了扎实的学科素养。
他们还具备了较强的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他们还具备了广泛的兴趣爱好和潜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学生六大核心素养

9月13日上午,北师大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
这项历时三年权威出炉得研究成果,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得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
据透露,这份核心素养可就是事关今后得课标修订、课程建设、学生评价等众多事项哦。
这两年教育得流行语排行榜,“核心素养”榜上有名。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也被很多人替换成“有了六大素养,走遍天下都不怕”。
那六大素养都有哪些呢?我们一起去瞧瞧吧~六大核心素养敲定,瞧瞧到底就是哪些?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与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得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得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文化就是人存在得根与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得知识与技能,掌握与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得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得人。
1、人文底蕴。
主要就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与技能等方面所形成得基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与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就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与技能等方面所形成得价值标准、思维方式与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就是人作为主体得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得学习与生活,认识与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得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得人。
3、学会学习。
主要就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得综合表现。
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标准

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标准
一、人文底蕴
中国学生应当具备丰富的人文知识,能够理解和尊重人类文明,关注人类价值,关注人文精神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应具备开阔的视野和胸怀,了解和接纳多元文化,从而更好地理解世界。
二、科学精神
中国学生应具备科学精神,包括科学思维、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学生应具备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三、学会学习
中国学生应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方法。
学生应懂得如何有效地获取和整理信息,如何深入学习并不断自我提升,同时还应具备自我评估和反思的能力。
四、健康生活
中国学生应具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包括良好的身心状况、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学生应懂得如何照顾自己,保持身心健康,从而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五、责任担当
中国学生应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学生应理解并尊重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六、实践创新
中国学生应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应具备实际操作的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还应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为未来的发展和创新做出贡献。
初中核心素养知识点总结一览

初中核心素养知识点总结一览初中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全面素养的重要阶段。
在初中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核心素养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对初中核心素养知识点进行总结:1. 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是一切学科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学科,掌握语文核心素养对于学习其他学科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初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阅读理解、写作和表达能力等核心素养。
阅读理解包括阅读文章时理解文章中的主题、中心思想以及作者的意图;写作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结构,并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表达能力涉及到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学生需要学会正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 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是一门精细、逻辑性强的学科,初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包括基本的数学概念、运算规则和解题能力。
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整数、分数、小数等数的概念,掌握四则运算的规则,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学生还需要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3. 英语核心素养英语是一门全球性的语言,在今天的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初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英语核心素养,包括听、说、读、写和翻译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听力训练来提高听力理解能力,能够听懂英语基本对话和文章;口语表达能力包括正确发音、流利口语和准确表达意思;阅读能力要求学生能够阅读一定难度的英文材料,并能够理解其中的主要内容;写作能力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英语基本的语法和句型结构,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翻译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将中文材料准确地翻译成英文,并能够理解英文材料的意思。
4. 科学核心素养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学科。
初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科学核心素养,包括科学知识及其应用、实验观察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学生需要学习并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了解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实验观察能力要求学生具备进行简单科学实验的能力,并能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科学的思维方式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综合表现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包括认知能力、情感态度、生活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分别阐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综合表现。
一、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是学生思维和认识世界的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能力中国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迅速掌握新知识和技能,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
他们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
2.创造能力中国学生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善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和创造。
他们具有开放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的思维模式,能够提出新的观点和想法。
3.问题解决能力中国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分析和解决复杂的问题。
他们具有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合理提出问题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情感态度情感态度是学生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信自尊中国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能够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对自己有一定的认同感。
他们勇于追求梦想,相信自己能够取得成功。
2.合作共享中国学生注重与他人的合作和分享,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
他们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合作,并乐于分享自己的知识和资源。
3.公民意识中国学生具有良好的公民意识,热心公益事业,关心社会问题。
他们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三、生活能力生活能力是学生独立生活和管理自己的能力。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理能力中国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日常生活的各项活动,包括自我照顾、饮食安排和个人卫生。
他们具有自主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能够独立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社交能力中国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交能力,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体系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体系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体系框架是一个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体系,它涵盖了学生的认知、情感、道德、艺术、体育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个包括认知、情感、道德、艺术、体育五个维度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框架。
一、认知维度在认知维度中,学生需要具备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这一维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科知识:学生要掌握各个学科的基本知识,例如语言、数学、科学、社会科学等。
2.学习方法:学生需要学会合理规划学习时间,使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创新思维:学生需要培养创新意识,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制定学习目标。
4.信息素养:学生需要学会有效获取、评估和利用信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二、情感维度在情感维度中,学生需要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情绪管理能力。
这一维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我认知:学生要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和情绪状态,并学会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2.情感表达:学生需要学会正确表达情感,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3.情感鉴赏:学生要培养对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学会发现和感受美的事物。
4.心理健康:学生需要了解心理健康知识,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和娱乐活动,保持身心健康。
三、道德维度在道德维度中,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这一维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道德认知:学生需要学会区分善恶、正误,理解并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道德。
2.道德情感:学生需要培养感恩、尊重、友善的情感,学会关爱他人,帮助他人。
3.道德实践:学生需要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践行道德规范,培养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4.道德判断: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道德问题,判断是非曲直,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四、艺术维度在艺术维度中,学生需要培养审美意识和创造力,体验艺术的美,并能够通过艺术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这一维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艺术表达:学生需要学习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通过表演、创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文)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文)9月13日上午,北师大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
这项历时三年权威出炉的研究成果,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政策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政策
作为一个发展迅速的国家,中国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其中核心素养是重中之重。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政策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语言能力:中国学生需要拥有良好的语言能力,包括中文和
外语。
中文是中国的国家语言,在学校中需进行广泛的阅读和写作训练。
此外,学生还需学习一门或多门外语,以便在未来的国际交流中更好地表现自己。
2. 数学能力:数学是一项基础学科,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
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途径。
中国的学生需通过不断的数学训练,掌握基础数学知识和方法,以便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快速适应。
3. 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指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以
及对科学方法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中国学生需要在学校中接受科学教育,了解科学知识和方法,并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
4. 技术素养: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
需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和网络技术,并了解各种新技术的发展趋势,以便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
5. 社会素养:社会素养包括公民意识、文化素养、职业素养等
方面。
中国学生需要掌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同时也需要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
综上所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政策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全面素
质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学生需要在学校中接受全面的教育和培训,同时也需要注重自身的学习和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文)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文)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都是什么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都是什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都是什么?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准绳,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六大素养以1:人文底蕴。
2:科学精神。
3:学会学习。
4:健康生活。
5:责任担当。
6:实践创新。
六大核心素养。
十八个基本要点:1:人文情怀。
2:审美情趣。
3:理性思维。
4:批判质疑。
5:勇于探究。
6:乐学善学。
7:勤于反思。
8:信息意识。
9:珍爱生命。
10:健全人格。
11:自我管理。
12:社会责任。
13:国家认同。
14:国际理解。
15:劳动意识。
16:问题解决。
17:技术运用。
18:人文积淀。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有三种途径: 1.通过课程设计落实核心素养。
课程设计要根植于本民族文化并融合国外文化;课程设计要重视文化基础的基础――语言文字;要凸显文化基础的核心;要体现自主发展;要体现社会参与 2.通过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
要把“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变为“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必须大力推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变 3.通过评价落实核心素养。
要积极尝试“真实性评价”“档案袋评价”等鼓励学生自由表现和创造性发展的评价理念和方法,实现课程评价的“素养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也是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
核心素养将为中学教育带来六大变化,包括,育人导向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课堂教学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实践活动;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课业负担将会进一步减轻课业负担,课后作业形式及总量发生较大变化;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未来将更加注重增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适应性。
据了解,参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订的专家阵容强大。
“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始于2013年5月,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
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担。
林崇德教授日前出席高中学生发展指导高峰论坛表示,项目组共组织了48场访谈,涉及575位专家,提出了12个指标。
其中一级指标有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
二级指标中社会参与里面有道德品质、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自主发展里有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学会学习、问题解决与创新,文化修养里面有语言素养、数学素养、科学技术与信息素养,审美与人文素养等。
不过,最新出炉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透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根本出发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一、社会责任。
主要是个体处理与他人(家庭)、集体、社会、自然关系等方面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
1.诚信友善。
重点是自尊自律,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等。
2.合作担当。
重点是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对自我和他人负责;履行公民义务,行使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正等。
3.法治信仰。
重点是尊崇法治,敬畏法律;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依法律己、依法行事、依法维权;崇尚自由平等,坚持公平正义等。
4.生态意识。
重点是热爱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行动等。
二、国家认同。
主要表现为个体对国家政治制度、核心价值理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理解、认同和遵从。
5.国家意识。
重点是了解国情历史,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热爱祖国,认同国民身份,对祖国有强烈的归属感;自觉扞卫国家尊严和利益等。
6.政治认同。
重点是热爱中国共产党;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等。
7.文化自信。
重点是了解中华文明形成的历史进程;承认和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理解、欣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
三、国际理解。
主要表现为个体对国际动态、多元文化、人类共同命运等方面的认知和关切。
8.全球视野。
重点是具有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
9.尊重差异。
重点是了解世界不同文化;理解、尊重和包容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多元文化交流等。
四、人文底蕴。
主要是个体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表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10.人文积淀。
重点是积累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11.人文情怀。
重点是以人为本,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五、科学精神。
主要是个体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表现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
12.崇尚真知。
重点是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和成果;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有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等。
13.理性思维。
重点是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理性务实,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规范行为等。
14.勇于探究。
重点是有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能够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并通过科学方法检验求证、得出结论等。
六、审美情趣。
主要是个体在艺术领域学习、体验、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15.感悟鉴赏。
重点是学习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懂得珍惜美好事物等。
16.创意表达。
重点是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具有生成和创造美的能力;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提升生活品质等。
七、学会学习。
主要表现为个体在学习态度、方式、方法、进程等方面的选择、评估与调控。
17.乐学善学。
重点是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主学习,注重合作;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等。
18.勤于反思。
重点是对自己的学习状态有清楚的了解;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合理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19.数字学习。
重点是具有信息意识;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趋势等。
八、身心健康。
主要是个体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20.珍爱生命。
重点是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
21.健全人格。
重点是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积极交往,有效互动,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22.适性发展。
重点是能正确判断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有计划、高效地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
九、实践创新。
主要是学生在勤于实践、敢于创新方面的具体表现。
23.热爱劳动。
重点是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广泛参加各种形式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具有动手操作能力等。
24.批判质疑。
重点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敢于质疑;善于提出新观点、新方法、新设想,并进行理性分析,做出独立判断等。
25.问题解决。
重点是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定合理解决方案;具有创客意识,能将创新理念生活化、实践化等。
林崇德:如何理解核心素养概念的内涵?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1、在目标上,核心素养的概念指向的是对“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的回答由于它的范畴超越了行为主义层面的能力,涵盖态度、知识与能力等方面,因此体现了全人教育的理念,契合我国传统文化“教人成人”或“成人之学”的特色育人观,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教育质量根本标准一致,有利于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完成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教育工作根本任务。
2、在性质上,核心素养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共同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每个人在终生发展中都需要许多素养,以应对各种生活的需要,这些所有人都需要的共同素养可以分为核心素养,以及由核心素养延伸出来的其他素养,其中,最关键、最必要且居于核心地位的素养就称之为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代表了个体普遍应达到的共同必要素养,代表应该达成的最低共同要求,是每个个体都必须学会获得的不可或缺的素养。
正因如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以及世界教育发达国家都十分强调核心素养的教育价值,把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未来课程作为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议题,通过核心素养的建构来优化教育改革的质量。
3、在内容上,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加宽广。
“知识”与“技能”主要涉及具体学科领域的知识,或者具有“听”“说”“读”“写”“算”等基本技能,而素养指向的则并不是某一学科知识,它既包括传统的教育领域的知识、能力,又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因此,核心素养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其所涉及的内涵并非单一维度,而是多元维度的。
核心素养不仅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的综合表现。
这一超越知识和技能的内涵,可以矫正过去重知识、轻能力、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偏失,更加完善和系统地反映教育目标和素质教育理念。
4、在功能上,核心素养同时具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素养”一词的功能超出了“职业”和“学校”的范畴,核心素养的获得可以使学生升学或更好地进行未来的工作,但是素养的功能不仅仅包括升学和就业,素养的获得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发展成为更为健全的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为终生学习、终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能够达到促进社会良好运行的目的。
因此,核心素养同时具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积极意义的重要素养。
5、在培养上,核心素养是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综合后天环境的影响而获得的,可以通过接受教育来形成和发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盟等把教育过程中的素养界定为通过学习而来,即使某些素养存在先天潜能的发展,这些素养也必须是可教、可学的,需要通过有意识的教育过程进行培养,经过学生的学习积累获得。
因此,核心素养主要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可以通过各教育阶段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加以培养。
培养的过程侧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我体验,更多地依靠学生自身在实践中的摸索、积累和体悟,是个体认知与元认知建构的过程,是在外界引导下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升华的过程。
6、在评估上,核心素养需结合定性与定量的测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核心素养具有可教、可学的外显部分,同时也存在无声、无形但可感、可知的内隐部分。
前者能够在特定的情境下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能够有效地对其进行定量的测评;而后者则偏向于一种潜移默化的隐性渗透过程,需以定性、形成性评价的方式进行评估,强调对核心素养形成过程的高度关注,关注个体在此过程中的感受与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