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的论”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林译《黑奴吁天录》个案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0 1年 2月
第2 5卷 第 1 期
新 乡学 院学 报( 社会科学版 )
Ju a o nin i ri (oi Sine dt n or l f x gUnv sy Sc n Xi a e t M c csE io) e i
F b2 1 e . 01
V0 _ 5 No 1 l2 .

林 纾及 其译作
林 纾 是 中 国 近 代 最 著 名 的古 文 家 及 文 学 翻 译 家 。作为 深得古 文 义法 的“ 城 殿军 ” 物 , 虽 一 桐 人 他 生不审西文, 却借助他者 口译 , 从古文角度 , 史记 的
的和使用某种特殊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 目的。译者 在 翻译过 程 中根据 具体 的翻 译 目的选择 恰 当的 翻译 策略, 即译者 不必 使译本 与 源语文本 完 全对 等 , 而应 根 据 目的之需 要直 译 、 意译 , 甚至必 要 时进行 改写 。 在翻译活动的诸多主体性要素 中, 译者 的主体 性作用不容忽视。然而 , 在传统的翻译理论中, 译者 的主体性 一直 处 于被忽 视 的 地位 。直 到 2 0世纪 7 0 年代 , 随着 “ 化 转 向 ” 出现 , 者 主体 性 的 重要 文 的 译 性 才得 到重 视 。“目的论 ” 为译 者 主体 性 的 阐 释 提 供了理论基础 。译者作为翻译 的主体 , 为实现特定 的翻译 目的 , 必会 在 翻 译 过 程 中 不 断 转 变 视 角 。 势 然 而 , 管 明确 的翻译 目的会 引 导译 者 选 出那 些需 尽 要被翻译 的文本 , 翻译策略的恰 当选取仍然需要 但 依赖译者基于翻译 目的基础之上的主体性发挥。换 言之 , 者不 可避 免地 会 在 源 文本 选 择 及 翻 译 策 略 译 的选 择上 体现 主 观态 度 , 显个 人 特 色 。 因此 , 彰 “目
目的论 (kpster) soo hoy 由德 国翻译 理 论 家 弗 米 尔 ( as . em e) 次 提 出 , 功 能 翻 译 理 论 的 H n V r er 首 J 是
核 心组成 部分 。 目的论 中的“目的” so o) 的就 (k ps 指 是 翻译 的 目的或 目标 。为 了得到 一个令 人满 意 的结
中 图分 类 号 : 09 H 5 文 献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4— 34 2 1 ) 1 叭 1 0 17 3 3 (0 1 O 一 6— 3 收 稿 日期 :00— 9—1 21 0 1
作 者简 介 : 张冉冉 , , 女 山东枣庄人 , 安徽师范 大学硕士研究生 。
●语 言 学研 究
从 “目 的论 ’ 译 者 主 体 性 的发 挥 ’ 看
林译《 黑奴 吁天录》 案研 究 个
张 冉 冉
( 安徽师范大学 外语 学院 , 安徽 芜湖 2 10 ) 40 0
Biblioteka Baidu

要: 在翻译活动的诸多主体性要素 中, 者主体性 的作用无 疑是最重要 的, 目的论” 译 而“ 恰好为译者 主体性

二、 翻译 目的与文本 选择
翻译 活动始 于 翻译 选 材 。N r od曾提 出 , 者 自 译
己也 可 以是 翻译 的发 起 者 J 。在 翻译 活 动 中 , 者 译
主体性得以发挥 , 表现为译者 主观能动性与受动性 的辩证统一。不同时代的译者在翻译选材上体现出 不 同的背 景 、 机 和 思 想倾 向。翻 译 选 材 大 致基 于 动 两 种价 值 取 向 。一 是 特 定 历 史 时 期 的 主 流 意 识 形 态, 二是译者 的个 性特征 、 生活体验 、 审美 趣味等。 这些 因素使 翻译 选 材 具 备 了 自主性 的特 点 , 时体 同 现并强化了译者 的主体性 。 U c o 3 ai 是美 国斯托夫人 的代表作 , nl Tm’ C b e n 也是 美 国废 奴文 学 的一 座 丰 碑 。该 作 出版 后 , 西 在 方一 直被 视 为 反 对 奴 隶 制 度 并 带 有 宗 教 性 质 的小 说 。书里 对具 有 不 同性格 特点 的奴 隶 和奴隶 主进 行 了生 动 的描写 刻 画 。 林纾处在一个动乱的时代 , 戊戌变法失败 , 八国 联军入侵 , 国内军 阀割据 , 晚清政府 内忧外 患, 中华 民族 到 了生死 存亡 的紧要关 头 。林纾 不 甘屈 诸虎视 眈眈强邻之下 , 希望通过译 书来抒发救亡 图存 的爱 国情思 。为警 醒 国 民不 要 自甘沉 沦 、 奋起 反抗 , 势 他 必对于那些能够影射中华民族不幸命运的西方文学 饱 含极 大 的热 忱 。 1 世纪 , 9 大批华 工被遣往美 国修 建铁路 , 到 遭 了奴隶 般惨 绝 人寰 的待 遇 。作为 满腔 爱 国热忱 的知 识分子 , 林纾深感要为 自己的民族做些什么。之所 以选译 U c o C b 该部小说 , 因为该作 品 nl Tm’ ai e n 是 能 惊醒 国人 亡 国绝 种 的 危 机感 , 国人 从 黑人 的悲 使 惨遭遇 中看到黄种未来的命 运 , 以激起 国人 的爱 国 之心 , 奋起反抗继而挽救国家的危亡 。正如其序 中 所 说 : 其 中累 述 奴 惨 状 , 巧 于叙 悲 , 就 其 原 书 “ 非 亦 所著录者 , 触黄种之将亡 , 因而愈生 悲怀耳 。 可 ” 见林 纾 对 于源 文本 的选 择具 有极 强 的 目的性 。交 际 目的实现才意味着 翻译活动 的成功。因此 , 林纾关 注更多的是采用何种翻译策略才能实现该译本在读 者 心 目中最 大 程 度 地 接 受 从 而 达 到 预 期 的 社 会 影 响 , 非对 于源 文本 的忠 实度 。 而
11 6
笔法解析 , 翻译西洋小说 10余种。林纾及其译作 8 直 都是 译界备 受 争议 的话 题 , 正 是 某些 饱 受 批 但 评 的“ 误译 ”, 尤其 是 林 纾 的译 笔 , 构成 “ 林译 小 说 ” 的巨大成 功 。 《 黑奴 吁天 录》 U c o S ai) ( nl Tm’ C b 是林 纾与 e n 魏易 合作 翻译 的作 品 , 晚 清政 治 和 文 学都 产 生 了 对 巨大影 响… 。这样 一部影响甚大 的译作 在译 界批 评之声 亦 不绝 于耳 , 症结 直 指对 源 文 本 的 “ 忠 ” 其 不 ( 即删 节 、 译 , 至 改写 现 象 随处 可见 ) 误 甚 。然 而 , 如 此“ 不忠” 之作却取得了不 同凡响的社会历史效应 , 其存在之合理性可见一斑。
的论 ” 为译 者 主体 性发 挥 的必 要 性 以及 一 些 被传 统 译论 盖上 “ 忠 ” 签 的 翻译 存 在 的合 理 性 提 供 了 不 标 有力 的解 释 。

果, 目的可 以决定 所 采 用 的 翻译 方 法 和 策 略 。翻译 目的 , 括三个 方 面 的含 义 : 者 目的 、 文交 际 目 包 译 译
的阐释 提供 了有力 的理论支撑 。从 “ 目的论” 角度 出发 , 对林译 《 黑奴 吁天 录》 中译者 主体性在 翻译选材及 翻译 策 略两方 面的体现加以探讨 , 以发现该作是在翻译 目的引导下 , 可 充分发挥 主观 能动作用进行创作性翻译 的结果 。
关键词 : 目的论 ; 译者 主体性 ; 黑奴吁天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