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体牙髓病》PPT课件
《牙体牙髓病》课件

牙体病的起因
牙体病的起因包括不良口腔卫生、高糖饮食、细菌感染等。这些因素导致牙 齿表面的釉质溶解,形成龋洞。
牙体病的症状
1 牙痛
龋齿造成的神经刺激会导致疼痛和敏感。
2 牙齿变色
蛀牙引起的颜色改变可使牙齿出现黑斑或棕色斑点。
3 牙齿过敏
牙齿对热、冷、甜食等刺激更敏感。
牙体病的治疗方法
洁牙
定期洁牙可帮助去除牙菌斑和 牙石,预防和治疗牙体病。
牙体牙髓病的保健方法
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定期使用漱口水,避免过度进食或咬硬物等。
结论
1 预防和保健至关重要
牙体牙髓病是常见疾病,但通过预防和保健 措施,可以减少患病风险。
2 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通过及早发现和治疗牙体牙髓病,可以避免 出现更严重的牙齿问题。
参考资料
• 牙科专业书籍 • 牙科杂志 • 牙科学术会议论文
补牙
牙齿蛀牙严重时,需要进行填 充或修复,以保护牙齿结构。
根管治疗
牙髓感染时,通过根管治疗来 清理感染物,填充根管,保留 牙齿。
牙髓病的起因
牙髓病的起因包括龋齿、牙齿裂缝、牙齿撞击等,这些因素导致了牙髓组织的炎症和感染。
Hale Waihona Puke 牙髓病的症状1 牙痛
牙髓炎导致的牙痛通常是 剧烈且持续的。
2 牙齿发炎
牙齿髓腔感染会导致牙齿 出现发炎和肿胀。
3 龈炎
牙髓炎可导致牙龈发炎, 出现红肿和易流血的症状。
牙髓病的治疗方法
根管治疗
进行根管治疗以清除感染物, 填充根管,挽救牙齿。
牙齿拔除
当牙齿无法挽救时,拔除牙齿 是最后的选择。
人工牙髓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选择人 工牙髓进行重塑和修复。
《牙体牙髓疾病》ppt课件

牙体牙髓检查
使用探针、叩诊等方法检 查牙齿的完整性、牙髓活 力等
影像学评估
通过X线、CT等影像学检 查辅助诊断牙体牙髓疾病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常规检查,以及 针对特定病原体的检测
其他辅助检查
牙髓活力测试、牙周探诊、咬合纸试 验等
05
治疗原则及方案选
择
保守治疗措施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活力测验结果,不难作出诊断。
04
诊断方法与技巧
问诊及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牙痛、 牙敏感、牙龈出血等 症状
询问患者既往牙科治 疗史、家族史等相关 信息
了解患者的口腔卫生 习惯、饮食习惯、全 身健康状况等
口腔检查及影像学评估
01
02
03
口腔常规检查
观察口腔软组织、牙齿、 牙周等状况
随访频率
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案,制定 个性化的随访计划,通常建议每
3-6个月进行一次随访。
随访内容
包括口腔检查、X线检查、牙髓活 力测试等,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 变化。
随访意义
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如复发、感染等,确保患者康复进 程的顺利进行。
口腔卫生保健指导
刷牙方法
漱口液使用
牙线使用
推荐使用巴氏刷牙法,将牙刷与牙长 轴呈45°角指向根尖方向,按牙龈-牙 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 部分铺于龈缘上,并尽可能伸入邻间 隙内,用轻柔的压力,使刷毛在原位 作前后方向短距离的水平颤动10次。
检查
患牙常有咬合不适或轻度的叩痛。患者一般多可定位患牙。对温度测验的反应多 为热测引起迟缓性痛,或表现为迟钝。
牙髓坏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牙体牙髓病学PPT课件

根折
• 复位固定1-3月,观察牙髓状况,最常见: 根尖1/3骨折
35
楔缺
• 【临床表现】 • 1、好发于前磨牙,尤其是第一前磨牙。 • 2、典型楔状缺损,由两个平面相交而成,
也有三个平面组成。缺损区边缘整齐而光 滑。 • 3、根据缺损可分为浅、深和穿髓三型。前 两型一般无症状,后型出现牙本质过敏或 牙髓炎等。
18
3.3.3 固位形
• 定 义:窝洞制备成一定形状,使充填 材料不松动脱落。
• 主要固位形 1)侧壁固位 2)倒凹固位 3)鸠尾固位 4)梯形固位 5)附加固位→自攻自断螺纹钉
19
(三)窝洞的充填
[常用的充填材料]
①银汞合金
②复合树脂 ③玻璃离子粘固剂
充填材料
④聚羧酸锌粘固剂
⑤磷酸锌粘固剂(水门汀)
• 牙折:冠折、根折、冠根联合折 • 牙脱位:完全脱位,部分脱位
33
• 冠折 • (1)X线显示无牙根折等损伤。 • (2)冠缺损少,无牙本质暴露,调磨锐利
边缘或光固化树脂修复牙冠外形。
• (3)折断面显露牙本质,可作护髓治疗, 约6~8周后测定牙髓活力正常,方行牙冠修 复。
• (4)成人恒牙露髓,先作牙髓治疗,再行 牙冠修复。
23
牙体发育异常
• 牙结构发育异常 • 牙釉质发育不全
1、轻者,一般无自觉症状,牙面呈白垩 色,无光泽。 • 2、重者,牙面不平整呈棕褐色的蜂窝状或 带状缺损。 • 3、根据釉质发育不全的病牙可推断发生障 碍的年龄
•
24
牙形态异常
• 双生牙,由一个内向的凹陷将一个牙胚不 完全分开而成的牙
• 融合牙 ,为正常两个牙胚在萌出时融合成 一个牙
牙体牙髓病学
牙体牙髓病课件

牙体牙髓病课件•牙体牙髓病概述•常见牙体疾病•常见牙髓疾病•诊断方法与技巧•治疗原则与措施•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01牙体牙髓病概述定义与分类定义分类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发病原因危险因素包括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牙齿排列不齐、牙齿磨损和遗传因素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临床表现诊断依据02常见牙体疾病定义症状治疗030201龋齿牙齿磨损定义症状治疗楔状缺损定义楔状缺损是指牙齿唇颊侧颈部硬组织发生缓慢消耗所致的缺损,由于这种缺损常呈楔形而得名。
症状牙齿颈部出现楔形缺损,可伴有牙齿敏感、酸痛等症状。
治疗根据楔状缺损的程度和症状,可采用脱敏治疗、充填术或修复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症状牙齿表面出现细微裂纹,可伴有牙齿敏感、酸痛等症状。
定义牙隐裂是指未经治疗的牙齿表面由于某些因素的长期作用而出现的不易被发现的细微裂纹。
治疗根据牙隐裂的程度和症状,可采用脱敏治疗、调合或冠修复等方法进行治疗。
若裂纹较深或已出现牙髓症状,则需进行根管治疗。
牙隐裂03常见牙髓疾病症状01检查02治疗03症状检查治疗牙髓坏死与坏疽症状检查治疗症状患牙咬合痛,随着根尖周组织炎症的发展,疼痛逐渐加重,甚至出现自发性、持续性剧痛。
患牙有浮起感,轻叩或咀嚼可导致患牙剧痛。
患牙牙根对应的黏膜红肿压痛,脓肿形成后则有波动感。
全身症状一般不明显。
检查患牙可查及深牙周袋、牙石、牙松动度增加等牙周炎表现,或可查及深龋洞、充填物、其他牙体硬组织疾患等。
探诊患牙感觉较为迟钝,去净腐质后无肉眼可见的露髓孔。
温度测验反应不一。
叩诊疼痛甚至剧痛。
X线检查可见根尖周骨质破坏影像。
治疗开髓引流,切开排脓,调 磨改,消炎止痛等应急处理措施。
在急性炎症控制后,采用根管治疗术等彻底清除根管内感染物并严密充填根管的治疗方法。
根尖周炎04诊断方法与技巧问诊要点及技巧注意患者主诉详细询问病史关注患者对疼痛、敏感等主观感受的描述,有助于判断病情。
询问相关病史检查方法选择及操作规范视诊01探诊02叩诊03辅助检查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X线检查通过牙齿X光片了解牙体牙髓病变情况,如龋齿深度、根尖周炎等。
《牙体牙髓病》课件

保健措施
定期洗牙
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洗牙,清除牙结石和 牙菌斑。
牙齿美白和矫正
通过牙齿美白和矫正,改善牙齿外观,增强 自信心。
牙齿保健操
定期进行牙齿保健操,如叩齿、牙龈按摩等 ,促进口腔血液循环。
合理饮食
多吃富含钙质、维生素的食物,保持营养均 衡。
预防与保健的注意事项
及时就医
一旦发现口腔问题,如牙龈出血、牙齿疼痛等,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
温度测试
通过冷热刺激测试牙齿的反应 ,判断牙髓是否正常。
视诊
观察牙齿的形状、颜色、大小 等表面特征,判断是否有异常 。
叩诊
轻轻敲击牙齿,根据声音和感 觉判断牙齿是否有病变。
X线检查
通过X光片了解牙齿内部结构 和病变程度。
诊断流程
初步检查
通过视诊、探诊、叩诊和温度 测试等手段初步判断牙齿病变
情况。
辅助检查
根据初步检查结果,选择相应 的辅助检查手段,如X线检查、 CT扫描等。
确诊
综合各项检查结果,确定牙体 牙髓病的类型和程度。
制定治疗方案
根据确诊结果,制定相应的治 疗方案,如药物治疗、根管治
疗等。
诊断注意事项
准确判断
准确判断牙齿病变的类型和程度,避免误诊 和漏诊。
动态观察
对病变进展情况进行动态观察,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牙体牙髓病》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牙体牙髓病概述 • 牙体牙髓病的诊断 • 牙体牙髓病的治疗 • 牙体牙髓病的预防与保健 • 牙体牙髓病案例分析
01 牙体牙髓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牙体牙髓病是指发生在牙齿本身 和其周围组织的疾病,包括龋齿 、牙髓炎、根尖周炎等。
牙体牙髓病学ppt课件

牙体牙髓病学ppt课件•牙体牙髓病学概述•牙体疾病•牙髓疾病•牙周组织疾病与牙体牙髓关系•儿童牙体牙髓特点及保健措施•老年人口腔问题及牙体牙髓保健•现代技术在牙体牙髓病学中的应用目录01牙体牙髓病学概述定义与分类定义分类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发病原因危险因素包括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牙齿发育异常、牙外伤、遗传因素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及预后评估治疗原则牙体牙髓病的治疗原则包括去除病因、控制感染、保护牙髓、恢复牙齿形态和功能等。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根管治疗、牙齿修复和拔牙等。
预后评估经过规范治疗,大多数牙体牙髓病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预后。
然而,对于严重病变或治疗不及时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牙齿丧失、牙槽骨吸收等并发症,影响口腔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此,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保健是预防和治疗牙体牙髓病的重要措施。
02牙体疾病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如药物治疗、再矿化治疗)和手术治疗(如充填术、嵌体修复)。
牙齿颜色、形态和质地的改变,如白垩色、黄褐色或黑色斑块,牙齿表面粗糙或凹陷。
分类根据病变程度可分为浅龋、中龋和深龋。
定义龋齿是牙齿硬组织在菌斑和细菌的作用下发生的慢性进行性病因龋齿牙齿发育异常分类病因遗传、环境、营养和疾病等因素。
定义临床表现牙齿结构异常如釉质发育不全、四环素牙;牙齿颜色异常如氟斑牙、黄牙。
治疗牙齿受到外力作用导致牙周组织、牙髓组织和牙体硬组织的急剧损伤。
定义根据损伤程度和部位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如复位固定、根管治疗等。
治疗交通事故、运动损伤、工伤等。
病因分类牙齿松动、移位、脱落,牙龈出血,牙齿折断,牙髓坏死等。
临床表现0201030405牙外伤牙本质过敏症定义病因临床表现治疗03牙髓疾病症状检查症状一般不发生剧烈的自发性疼痛,有时可出现阵发性隐痛或钝痛。
慢性牙髓炎的病程较长,患者可诉有长期的冷、热刺激痛病史。
患牙常有咬合不适或轻度的叩痛。
患者一般可定位患牙。
检查患牙多有深龋洞,洞内常有食物嵌入,探诊不痛,但遇冷、热刺激则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
2024版《牙体牙髓病》课件

心理护理可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提高治疗效果。
饮食调整对治疗效果影响
避免刺激性食物
避免食用过冷、过热、过酸、过甜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牙齿疼痛。
增加营养摄入
适量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入,有助于牙齿修复和康复。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关键知识点总结
牙体牙髓病的分类与诊断
包括龋病、牙髓炎、根尖周炎等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 别诊断。
术后镇痛措施
合理运用镇痛药物,结合物理疗法, 缓解术后疼痛。
感染风险降低措施
严格无菌操作
在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降 低感染风险。
口腔卫生指导
教育患者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减少口腔内细菌滋生。
合理运用抗菌药物
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敏感试验,合理 选用抗菌药物。
器械损伤防范意识培养
器械选择与检查
漱口水选择
针对口腔状况选择合适的漱口水,如含氟漱口水可预防龋齿,抗 菌漱口水可减轻牙龈炎等。
定期复查和效果评估方法
定期复查
建议患者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 及时发现并处理牙体牙髓病。
效果评估
通过临床检查、X线片等手段评估治 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心理护理在康复过程中作用
减轻焦虑
牙体牙髓病患者往往因疼痛、治疗时间长等原因产生焦虑情绪,心理护理可帮助患者减轻焦虑,提高治疗依从性。
重要性
牙体牙髓病不仅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和美观,还可能对全身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牙体牙髓病对于维护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02
牙体牙髓病常见类型
龋齿
龋齿的定义
龋齿的成因
龋齿是一种由口腔中多种因素复合作用所导 致的牙齿硬组织进行性病损,表现为无机质 脱矿和有机质分解。
《牙体牙髓病》PPT课件

感染根管的病菌
Gomes等: 60例感染根管专性厌氧菌是主要病原菌
4. 变异链球菌与龋病的关系 (1)横向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变链球菌的检出率同龋病的发生呈正相关。 (2)纵向的追踪调查表明:唾液或菌斑中变链
球菌的检出率与随后龋病的发生呈正相关。 结论:变链是主要的致龋菌,但不是唯一
的致龋菌。
问题:其他细菌仍可诱发动物龋,变链 和龋活跃性的关系不是恒定的。
(三)口腔乳杆菌
病原菌种类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
厌氧菌与广泛性根尖周病变有关
产黑色素的革兰阴性厌氧杆菌如中间普雷沃菌,牙 龈卟啉单胞菌,以及福赛斯坦纳菌、具核梭杆菌、 微小消化链球菌、优杆菌在急性根尖周炎和非开放 性牙髓多见,与根尖部黑色分泌物、疼痛、肿胀、恶 臭和瘘管形成有关
粪肠球菌、放线菌、微小消化链球菌与难治性根尖 周病变和瘘道不易愈合有关;
三、致龋菌
判断标准 1.符合致龋菌应具备的生物学特性。 2.在龋损的各个时期都可分离并可纯培养。 3.细菌量与龋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4.能引起实验动物的传染性龋损。 5.选择性限制该菌可以减少龋病的发生。
(一)口腔链球菌群
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口腔常驻菌,在口腔天 然菌群中比例最大。 血链球菌(S.sanguis) 缓症链球菌(S.mitis) 唾液链球菌(S.salivarius) 变异链球菌(S.mutans)
中间普雷沃菌、微小消化链球菌和放线菌的联合存 在与根尖骨质破坏有关
牙体牙髓病ppt课件

根管治疗。
牙髓坏死与坏疽
症状
01
一般无自觉症状,有可见牙冠变色。
检查
02
牙冠可存在深龋洞或其他牙体硬组织疾患,或是有充填体、深
牙周袋等。电活力测试无反应。
治疗
03
根管治疗。
04
治疗方法与策略
牙体修复技术
牙体缺损修复
采用树脂、陶瓷等牙体组织,为修复 体提供空间和固位。
,控制炎症。
牙髓再生
通过生物技术手段,促 进牙髓组织再生和修复
,保留患牙。
激光治疗
利用激光的热效应和光 化学作用,辅助治疗牙
体牙髓病。
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需要,选用抗 生素、止痛药等药物, 缓解症状和控制感染。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牙周组织损伤预防与处理
01
预防措施
02
精细操作:在牙体预备过程中,使用细粒度车针,精确控 制切割深度和角度,避免对牙周组织造成过度损伤。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牙菌斑是牙体牙髓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其中的细菌通过代谢产生酸,导致牙齿 脱矿和有机质分解。
危险因素
包括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牙齿排列不齐、唾液分泌减少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牙齿疼痛、敏感、松动 、变色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牙齿缺 失。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的症状、口腔检查、X线检查 等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病变部位 和性质。其中,X线检查对于发现隐蔽 部位的病变具有重要价值。
02
牙体疾病
龋齿
龋齿的定义和分类
讲解龋齿的概念、分类及临床表 现。
龋齿的发病原因
分析龋齿的发病原因,包括细菌、 饮食、宿主和时间等四方面因素。
牙体牙髓病医学ppt课件

牙髓坏死与坏疽
定义
分类
牙髓坏死是指牙髓组织的死亡,多由各型 牙髓炎发展而来;牙髓坏疽则是指牙髓组 织因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的坏死和腐败。
根据病程和临床表现,可分为慢性牙髓坏 死和急性牙髓坏疽。
症状
治疗
慢性牙髓坏死一般无自觉症状,有时可出 现轻度疼痛;急性牙髓坏疽则表现为剧烈 疼痛、牙齿松动、牙龈肿胀等症状。
治疗原则是去除坏死或坏疽的牙髓组织,进 行根管治疗;对于无法保留的患牙,需要拔 除。
牙髓退变性疾病
分类
常见的牙髓退变性疾病包括牙髓钙化、牙 髓腔内吸收等。
定义
牙髓退变性疾病是指牙髓组织因年 龄、磨损、创伤等因素而发生的退
行性改变。
A
B
C
D
治疗
治疗原则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 ,如根管治疗、牙齿修复等;对于无法保 留的患牙,需要拔除。
发病原因及机制
发病原因
牙体牙髓病的主要发病原因包括细菌 感染、口腔卫生不良、饮食习惯、牙 齿发育异常等。
发病机制
牙体牙髓病的发病机制涉及细菌代谢 产物的毒性作用、宿主免疫反应、牙 齿硬组织的脱矿与再矿化失衡等多个 方面。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牙体牙髓病的临床表现因病变类型和严重程度而异,常见症状包括牙痛、牙齿 敏感、牙龈红肿、牙齿变色、牙齿松动等。
牙体牙髓病医学ppt课 件
目录
• 牙体牙髓病概述 • 牙体疾病 • 牙髓疾病 • 治疗方法与策略 • 预防与保健措施 • 现代科技在牙体牙髓病医学中的应用
01
牙体牙髓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牙体牙髓病是指牙齿硬组织(包 括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髓)发生 病变的总称。
分类
《牙体牙髓疾病》课件

细菌感染:口腔内细菌侵入牙体牙 髓,引发炎症
化学刺激:食物、饮料等酸性物质 腐蚀牙体牙髓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物理损伤:外力撞击、咬硬物等导 致牙体牙髓受损
牙周疾病:牙周炎、牙龈炎等导致 牙体牙髓病变
细菌:主要致病菌为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 食物:糖类食物是龋病的主要诱因 牙齿结构:牙釉质和牙本质的缺陷 口腔环境:唾液的pH值、流速和成分影响龋病的发生
定期口腔检查:及时发现牙体牙髓疾病 保持口腔卫生:刷牙、使用牙线等 避免咬硬物:避免牙齿受到过大压力 饮食均衡: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保持牙齿健康
汇报人:PPT
牙齿表面出现凹 坑或缺损
牙齿对冷、热、 甜等刺激敏感
牙齿疼痛,影响 咀嚼和进食
疼痛:牙髓炎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自发痛、夜间痛、冷热刺激 痛等
肿胀:牙髓炎可能导致牙周组织肿胀,表现为牙龈红肿、牙周 袋形成等
牙齿变色:牙髓炎可能导致牙齿变色,表现为牙齿变黑、变黄 等
牙齿松动:牙髓炎可能导致牙齿松动,表现为牙齿松动、脱落 等
根尖手术:切除根尖病变组织,促 进根尖愈合
牙髓移植:将健康牙髓移植到病变 牙髓中,恢复牙髓功能
根管治疗:清除根 管内的感染物质, 进行根管消毒和充 填
根尖手术:切除根 尖周病灶,进行根 尖封闭和修复
药物治疗:使用 抗生素、抗炎药 等药物进行治疗
定期复查:定期进 行口腔检查,观察 治疗效果和病情变 化
龋病:牙齿硬组织被细菌 侵蚀,形成龋洞
牙髓炎:牙髓组织受到细 菌感染,引发炎症
根尖周炎:牙髓炎未及时 治疗,炎症扩散至根尖周 组织
牙周病:牙周组织受到细 菌感染,引发炎症和牙周 组织破坏
牙隐裂:牙齿表面出现微 小裂纹,可能导致牙髓炎 或根尖周炎
第四章 牙体牙髓病ppt课件

牙髓病
可复性牙髓炎 不可复性牙髓炎 牙髓坏死 牙髓钙化
一、可复性牙髓炎
临床表现: 一过性刺激痛,不持续,冷刺激更敏感。 无自发性痛,无夜间痛 有近髓腔的牙体病损或深牙周袋及咬合创伤
二、不可复性牙髓炎
急性牙髓炎 慢性牙髓炎 残髓炎 逆行性牙髓炎
急性牙髓炎
第四章 牙体牙髓病
硬组织:牙釉质 牙本质 牙体组织 牙骨质
软组织:牙髓组织
第一节 龋病
龋病的历史: 龋病是人类最古老的疾病之一,有文字 以来即有有关龋病的记载。甲骨文中即有 将龋病以象形文字的“虫”字和“齿”字合并组 合成“龋”字的记录。所以民间一直将龋病称 为“虫牙”。
龋病的定义
牙体硬组织在以细菌为主的多因素影响下发生的 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dental caries,tooth decay 临床特征:
发病急 典型的疼痛症状: 自发性阵发性痛;夜间痛加剧;温度刺激加剧疼痛;疼 痛不能定位 有近髓腔的深龋或其他牙体硬组织损害,或有深牙周袋, 或牙冠有充填体存在。 探痛明显,可探及微小穿髓孔 温度刺激反应及其敏感,刺激去除后,疼痛持续 晚期炎症患者,有一定的叩痛
慢性牙髓炎
闭锁型 溃疡型 增生型
窝洞分类
G.V.Black 分类:
Ⅰ类洞:为发生于所有牙面点隙裂沟的龋损所备的 洞。 Ⅱ类洞:为发生于后牙邻面的龋损所备的洞。 Ⅲ类洞:为发生于前牙邻面未累及切角所备的洞。 Ⅳ类洞:为发生于前牙邻面累及切角所备的洞。 Ⅴ类洞:为发生于所有牙颊唇、舌、腭面颈1/3处的 龋损所备的洞。 Ⅵ类洞:为发生于所有牙自洁区的龋损所备的洞称 为Ⅵ类洞。
口腔内科学之牙体牙髓病PPT课件

常用的垫底材料:氧化锌丁香油酚粘固剂、 磷酸锌粘固剂、 聚羧酸锌粘固剂、 玻璃离子粘固剂
63
充填
充填材料要求具备以下性能:
物理机械性能包括:
1.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且耐磨。 2.弹性模量大,受力后变形小。 3.热膨胀系数与牙体组织相近。 4.绝缘性好,不传导温度和电刺激。 5.色泽与牙接近,抛光性好。 6.对X线阻射。
5>1 、 2 、 3>1、2 、 3
(2)乳牙: Ⅴ、 Ⅴ >Ⅳ、 Ⅳ > Ⅰ、Ⅱ>Ⅰ、Ⅱ > Ⅲ 、 Ⅲ
39
龋病的分类
按发病情况和进展速度分类: 1. 急性龋(acute caries):湿性龋
猛性龋(rampant caries) 2. 慢性龋(chronic caries):干性龋
静止龋(arrested caries) 3. 继发龋(secondary caries)
22
牙刷的特殊种类
指套牙刷——婴儿 电动牙刷——生活不能自理的弱智儿童或手功能障
碍,需要别人帮助的刷牙者 牙间刷——适用于龈乳头丧失的邻间区,以及暴露
的根分叉区和排列不整齐的牙邻面。特别是去除颈 部和根面上附着的菌斑。 橡胶按摩器——主要作用是按摩牙龈,同时可去除 邻面颈部的牙菌斑。 牙线——去除牙间隙食物残渣及软垢但不易去净牙 菌斑
23
牙膏
1、摩擦剂:20%-60%清洁能力强,对牙面无损伤,抛光牙 面,能防止色素再沉着。
2、洁净剂/发泡剂/表面活化剂:通过降低表面张力,穿透 并松解牙面沉积物和乳化软垢,此外,表面活性剂在刷牙时 产生泡沫,便于去除。
3、润湿剂:保持湿润,防止接触空气而硬化,并使剂型保 持稳定。 常用的有:甘油、山梨醇、丙烷二醇。
牙体牙髓病学-PPT课件

• 牙髓坏死:牙冠变色,开髓后恶臭
• 牙髓钙化:X线片,髓腔弥散性钙化或 者髓石形成
• 牙内吸收:X线,根管内局部膨大
• 急性尖周炎
• 急性浆液型:患牙浮出感,咬紧牙疼 痛缓解
• 急性化脓性 经典途径:根尖周→骨膜 下→粘膜下 最佳的途径:根尖孔→根管→ 冠部
1.2 Ⅱ类洞
• 发生在磨牙和前磨牙邻面龋损所制备的洞 形,以磨牙邻牙合面洞为代表。
1.3 Ⅲ类洞
• 发生在切牙和尖牙邻面、未损及切角龋损 所制备的洞形,以切牙邻舌面洞为代表。
1.4 Ⅳ类洞
• 发生在切牙和尖牙邻面、损及切角龋损所 制备的洞形,以切牙邻切洞为代表。
1.5 Ⅴ类洞
• 发生在各牙唇(颊)、舌(腭)面近龈1/3 龋损所制备的洞形,以后牙颊面颈1/3洞为 代表。
慢性尖周炎
#根尖肉芽肿:圆形的透射影像, 边界清晰, 周围骨质正常或稍显致密, 直径一般不超过1㎝ 。
•
#慢性根尖周脓肿:边界不清楚, 形状不规
则, 周围骨质疏松呈云雾状。
•
# 见有一圆形透影区,边界清楚, 特别有
一 圈由致密骨组成的阻射白线围绕。
•
#根尖周致密性骨炎:根尖部骨质呈局限性
的致密阻射影像
1、轻者,一般无自觉症状,牙面呈白垩 色,无光泽。 • 2、重者,牙面不平整呈棕褐色的蜂窝状或 带状缺损。 • 3、根据釉质发育不全的病牙可推断发生障 碍的年龄
•
牙形态异常
• 双生牙,由一个内向的凹陷将一个牙胚不 完全分开而成的牙
• 融合牙 ,为正常两个牙胚在萌出时融合成 一个牙
• 结合牙,为两个牙的牙根发育完成后发生 粘连的牙。
畸形中央尖
《牙体牙髓》PPT课件

精选课件ppt
49
精选课件ppt
50
精选课件ppt
51
诊断
2 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经牙髓治疗 后疼痛消失 3 外伤史或保存牙髓治疗史可作为参考 4 牙冠颜色变暗,呈淡黄色,失去光泽 5 当牙髓钙化与牙髓炎症并存时,以“牙 髓炎”作为诊断
精选课件ppt
52
牙内吸收
(Internal resorption )
准、食物嵌塞史 3 急性上颌窦炎:有头痛、鼻塞、脓
涕等症状
精选课件ppt
23
(二)慢性牙髓炎
• 慢性闭锁性牙髓炎 • 慢性溃疡性牙髓炎 • 慢性增生性牙髓炎
牙体牙髓病ppt课件

急性牙髓炎的临床诊断要点
典型疼痛,注意痛部位、性质、时间、
诱因,确定痛牙 有牙髓组织病变 温度测验阳性 诊断步骤:问诊 查病牙 温度测定
慢性牙髓炎的临床表现
无剧烈自发痛,时有不明显的阵发痛
长期遇冷热刺激痛,刺激除去一段时 间后,疼痛才会消失 炎症波及根尖会有叩痛
慢性牙髓炎的临床诊断要点
根据龋病的进展速度可分为:急性龋、慢 性龋、静止龋 根据部位可分为:平滑面龋、窝沟龋、根 面龋、线性釉质龋、隐匿性龋 根据病变深度可分为:浅龋、中龋、深龋
龋病的分类
龋病的治疗原则:
去净感 染 牙 体 组 织,终止病变的发 展,恢复牙齿的形 态和功能,并保存 牙髓的生理活力。
龋病的治疗方法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主要经营:课件设计,文档制作,网络软件设计、 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 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 意!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 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根尖周炎的治疗方法
急性根尖周炎:开髓、拔髓、引流 骨膜及黏膜下脓肿:切开引流
辅助全身药物治疗
急性炎症消退后根管治疗 慢性根尖周炎:根管治疗 根尖囊肿过大者应手术摘除 患牙牙体严重破坏或无法修复,予以拔除
根管治疗
复习题
1、龋病定义、病因是什么,按龋损程 度临床如何分类及其临床表现? (P45-48) 2、急性牙髓炎的疼痛特点是什么,如何 应急处理?(P52) 3、各类急性根尖周炎的临床表现是什 么?(P54-55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原菌感染的细菌学特点
①内源性感染为主,正常菌群的易位是重要启动 因子 ②厌氧菌为优势病原菌。 ③混合菌感染 ④细菌类型与感染途径和病灶位有关 ⑤临床症状与细菌种类有密切相关。
(2)合成细胞内外多糖
(3)对牙面的粘附性
4. 变异链球菌与龋病的关系 (1)横向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变链球菌的检出率同龋病的发生呈正相关。 (2)纵向的追踪调查表明:唾液或菌斑中变链 球菌的检出率与随后龋病的发生呈正相关。 结论:变链是主要的致龋菌,但不是唯一 的致龋菌。
问题:其他细菌仍可诱发动物龋,变链 和龋活跃性的关系不是恒定的。
结论:细菌是牙髓根尖周组织感染的启动因子
牙髓根尖周病细菌感染的途径
主要途径为:
经牙体感染 经牙周感染 经血源感染
1 经牙体感染
诱因:龋病、外伤性牙折、牙隐裂、 楔状缺损、磨损及发育畸形等 途径:细菌或毒性产物 -侵入暴露的牙本质小管至管壁脱矿、管腔扩大 -引起牙髓的损伤、炎症反应和坏死; -通过根尖孔或侧支根管侵入根尖周组织,导致根尖 周炎或根尖周脓肿。
牙髓根尖周病的细菌病因学证据
1890年 Milier等首次在人的坏死牙髓组织中发现细菌 1965年 Kakehashi等 经典的无菌鼠动物实验 在无菌条件下 ↓ 钻开实验鼠牙髓腔暴露于口腔中 ↓普通鼠 ↓无菌鼠 实验牙在8天内可见 实验牙在42天内未见 发生严重的牙髓炎 牙髓有进行性炎症反应 牙髓坏死、根尖周炎 手术伤口很快愈合
(3)龋损牙本质和釉质中可找到细菌。
(4)体外的人工龋实验。
无菌即无龋
3. Ecological plaque hypothesis(90年代)
与龋病发生有关的细菌都是口腔正常微生物 群,由于局部的、全身的、食物的因素改变, 造成口腔生态环境的变化,正常细菌与宿主之 间的生理性组合改变为病理性组合,口腔生态 平衡转化为生态失调,正常细菌成为条件致病 菌,引起龋病。
③Tannerella forsythensis
感染根管的病原菌
Gomes等: 60例感染根管专性厌氧菌是主要病原菌 P. micros、P. gingivalis、P. endodpntalis、 P. intermedia 和 F. nucleatum。 Prevotella spp 和P. micros 常见于急性感染根管中。
A
B
变形链球菌菌落 A:光滑型菌 B:粗糙型菌菌落
变形链球菌细胞
2.细胞壁组成 (1)多糖 菌株抗原性 血清型 (2)肽聚糖:N-乙酰葡萄糖胺、N-乙酰 胞壁酸、短肽 (3)甘油磷壁酸:壁磷壁酸、膜磷壁酸 (4)表面蛋白:GTF、FTF、P1 决定变链菌的抗原性和在牙面的粘附
3. 致龋性
(1)产酸性和耐酸性
无菌鼠+细菌 无菌鼠+高糖饮食 龋病 无龋
(2) Miller的体外实验(1890)
牙齿+面包(糖)+ 唾液 牙齿+面包(糖)+ 煮沸唾液 牙齿+脂肪(肉)+ 唾液 无龋 龋 无龋
细菌酵解碳水化合物是龋病产生的根本原因。
2. 其它实验
(1)牙齿在萌出前不发生龋。 (2)抗生素可降低龋病的发生并减轻其严重程度。
2 感染根管的病原菌
①产黑色素的革兰阴性杆菌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牙龈卟啉单胞菌
Prevotella intermedius 中间普雷沃菌 ②不产黑色素普雷沃菌 Prevotella oralis 口腔普雷沃菌
福赛斯坦纳菌 ④ peptostreptococcus micros 微小消化链球菌 ⑤ Fusobacterium nucleatum 具核梭杆菌 (Enterococcus faecalis 粪肠球菌)
2 经牙周感染(逆行性感染)
深牙周袋的细菌经根尖孔或根尖区侧支根管进 入牙髓,引发牙髓感染 由牙周途径导致的牙髓感染称为逆行性感染, 所 引 起 的 牙 髓 炎 称 为 逆 行 性 牙 髓 炎 (retrograde pulpitis)
3 经血源感染(引菌作用 )
引菌作用:暂时性的菌血症引起的细菌在代谢 障碍或创伤的牙髓组织的定植。 诱因:因拔牙、洁治、根管治疗等可引起暂时 性菌血症,细菌通过血流进入创伤的牙髓或根 尖周周围组织,继而引发牙髓感染。
Sundqvist等:65颗感染根管的细菌 以革兰阴性专性厌氧杆菌为主 每个根管内细菌种类平均为5.3种
3根尖周组织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①产黑色素类的厌氧杆菌: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牙龈卟啉单胞菌 Prevotella intermedius 中间普雷沃菌 ②Tannerella forsythus 福赛斯坦纳菌 ③Fusobacterium SPP 梭杆菌菌种 ④ Peptostreptococcus micros 微小消化链球菌 ⑤Eubacterium SPP 优杆菌菌种 ⑥ Actinomyces spp 放线菌菌种
二、致龋菌的生物学特性
(一)产酸和耐酸性 (二)合成细胞内外多糖的能力 (三)对牙面的粘附能力
部分细菌对不同口腔部位的粘附力
粘附部位
细菌 牙面 变异链球菌 血链球菌 唾液链球菌 缓症链球菌 放线菌 韦荣球菌 奈瑟菌 +++ +++ + +++ +++ + + 舌面 + + +++ + ++ ++ + 颊粘膜 + ++ +++ +++ + + +
牙髓及根尖周感染的病原菌
牙髓炎的病原菌 感染根管病原菌 根尖周炎病原菌
1 炎症牙髓的病原菌:
Streptococcus spp 链球菌菌种 Actinomyces spp 放线菌菌种 Lactobacillus spp 乳杆菌菌种
Gn兼性厌氧和厌氧杆菌
牙髓炎的病原菌
与龋原性牙髓炎的牙髓组织炎症、坏死有重要 关系的不可逆性牙髓炎的主要病原菌 Peptostreptococcus micros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牙髓炎多继发于龋病,Streptococcus、 Actinomyces、Lactobacillus和Gn的厌氧杆 菌 髓腔开放者细菌的种类和数量较末开放者多; 在炎症牙髓中检出真菌。
二 牙髓和根尖周病的微生物学
牙髓和根尖周细菌感染的主要途径 牙髓及根尖周感染的细菌学特点 牙髓及根尖周感染的常见病原菌 牙髓及根尖周感染病原菌种类与临床症状的关 系
基本概念
牙髓和根尖周病是发生在牙髓组织和根尖周膜及 牙槽骨的疾病的总称,牙髓和根尖周病与龋病一道 被称为牙体牙髓病。 牙髓是牙组织唯一的软组织,由牙髓细胞、细胞间 质和细胞间液组成,位于由牙本质围成的牙髓腔内, 借狭窄的根尖孔与根尖周组织相连。 根尖周组织指根尖部的牙周组织,包括牙骨质、牙 周膜和牙槽骨
三、致龋菌
判断标准 1.符合致龋菌应具备的生物学特性。 2.在龋损的各个时期都可分离并可纯培养。
3.细菌量与龋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4.能引起实验动物的传染性龋损。 5.选择性限制该菌可以减少龋病的发生。
(一)口腔链球菌群
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口腔常驻菌,在口腔天 然菌群中比例最大。 血链球菌(S.sanguis) 缓症链球菌(S.mitis) 唾液链球菌(S.salivarius) 变异链球菌(S.mutans)
病原菌种类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
厌氧菌与广泛性根尖周病变有关 产黑色素的革兰阴性厌氧杆菌如中间普雷沃菌,牙 龈卟啉单胞菌,以及福赛斯坦纳菌、具核梭杆菌、 微小消化链球菌、优杆菌在急性根尖周炎和非开放 性牙髓多见,与根尖部黑色分泌物、疼痛、肿胀、恶 臭和瘘管形成有关 粪肠球菌、放线菌、微小消化链球菌与难治性根尖 周病变和瘘道不易愈合有关; 中间普雷沃菌、微小消化链球菌和放线菌的联合存 在与根尖骨质破坏有关 细菌类型在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S.mutans
S.Sanguis
S. salivarius
(二)变异链球菌与龋病 1.表型特征 G+染色,菌体呈球形,直径0.5-0.75um。 肉汤培养基:菌细胞呈短杆状或球状, 成队或链状排列,链长中等,或短,不活动。 轻唾琼脂平板 (MS):高凸,粗糙,不透明,毛玻璃状, 嵌于琼脂内的菌落。 血琼脂平板:圆形,表面光滑,直径 0.51mm的菌落。周围有α(绿色)或γ(无色)溶 血环,有时为β(透明)溶血环。
(四)放线菌
1. 形态及培养 口腔中最常见的革兰阳性丝状菌,兼性厌氧, 主要定居在牙面。 无鞭毛和芽胞,菌细胞末端较膨大,形态不 规则,为丝状或杆状,长短不一。 BHI培养基上,形成蛛网状和光滑型菌落。
2.致龋性
透 射 电 镜 下 观 察 , 放 线 菌 有 菌 毛 ( pilli 或
fimbria),各放线菌的菌毛成分不一样,粘性 放线菌有 I 型和 II 型两种类型的菌毛,而内氏放 线菌只有 II 型菌毛。菌毛与放线菌的粘附性能 密切相关。
第二章 牙体牙髓病微生物学源自一龋病微生物学1.细菌与龋病发生的关系 2.主要致龋菌及生物学特性
龋病的定义
龋病 是 发 生 在牙齿硬
组织上的慢性细菌性
渐进性疾病,造成牙 齿硬组织的颜色、形 态、质地的改变。
龋病的病因学因素
一、细菌与龋病的关系
1.细菌在龋病发生中作用的证据的两个经典实验
(1)Orland的无菌鼠实验(1955)
(三)口腔乳杆菌
1.形态学 革兰阳性杆菌,属兼性厌氧或专性厌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