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

合集下载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
liuxispine助理小编 二级|消息(12)|我的百科我的贡献
草稿箱
理 历史 生活 社会 艺术 人物 经济 科技 体育 百科合作 核心用户 8月热词
拆分词条 心肺复苏术
节不得弯曲,肩、肘、腕关节成一垂直轴面;以髋关节为轴,利用上半身的体重及肩、臂部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胸骨。 (4)按压深度 一般要求按压深度达到4~5cm,约为胸廓厚度的1/3,可根据患者体型大小等情况灵活掌握,按压时可触到颈动脉搏动效果最为理想。 (5)按压频率 100次/分钟,不要<100次/分钟。 (6)口对口吹气与胸外心脏按压的比例为2:15,即每做2次口对口吹气后,立即做15次胸外心脏按压。单人操作为2:15,双人操作为1:5。 3、胸外心脏按压的注意事项: (1)确保正确的按压部位,既是保证按压效果的重要条件,又可避免和减少肋骨骨折的发生以及心、肺、肝脏等重要脏器的损伤。 (2)双手重叠,应与胸骨垂直。如果双手交叉放置,则使按压力量不能集中在胸骨上,容易造成肋骨骨折。 (3)按压 心肺复苏术图示
侧下颌角,小鱼际固定住两侧颞部,拉起两侧下颌角,使头部后仰,气道即可开放。 3、压额托颌法 站立或跪在患者身体一侧,用一手小鱼际放在患者前额向下压迫;同时另一手拇指与食、中指分别放在两侧下颌角处向上托起,使头部后仰,气道即可开放。在实际操作中,此法优于其他方法,不仅效果可靠,而且省力、不会造成或加重颈椎损伤,而且便于作口对口吹气。 (五)判断有无呼吸 开放气道后,立即将一侧耳部贴近患者的口鼻部,通过一看、二听、三感觉来判断患者有无呼吸。判断时间不得超过10秒钟,并应以看为主。 一看 即用眼睛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运动。 二听 即用耳朵听患者是否有呼吸音。 三感觉 即用面颊感觉患者是否有气流呼出。 (六)口对 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

争分夺秒
大量实践证明: • 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可能一半人被救活 • 4--6分钟内进行复苏者,10%被救活 • 超过6分钟存活率仅4% • 超过10分钟存活率几乎为0
抢台中法友谊医院 烟台市烟台山医院 王波
心肺复苏定义
心肺复苏术是针对心跳、呼吸骤停 所采取的 急救措施。即用胸外按压的方法形成暂时的 人工循环,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最终恢 复自主循环和呼吸,达到抢救生命的目的。
心肺复苏的历史
1947年美国Clauole Beek 教授首次报道为室颤 病人进行电除颤获得成功。 1958年美国Peter Safar 教授发明口对口呼吸法, 被确定为现场呼吸复苏首选方法。 1960年Williavn Kouwenhoven 发表胸外按压复苏 心脏骤停成功报告,被称为心肺复苏里程碑。 口对口呼吸法、胸外按压法、体外电击除颤, 构成了现代心肺复苏的三大要素。
心肺复苏的基本程序
基础生命支持又称初期复苏(BLS)
高级生命支持又称后期复苏(ALS )
持续生命支持 (PLS) 或复苏后处理(PRT)
基础生命支持(BLS)包括
识别突发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CPR) 使用体外自动除颤仪(AED)除颤
心肺复苏(CPR)
步骤一---检查病人的反应 确定意识状态
步骤六---检查脉搏
目前指南不再强调 检查脉搏的重要性。 检查时间在10秒内。 有脉搏者: 10-12次/分人工呼吸, 每2分钟检查脉搏1次
步骤六---检查脉搏
假如在10秒内不能 明确触摸到脉搏, 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步骤七---胸外按压
按压位置:胸骨下半部 即乳头连线与胸骨交界处
步骤七---胸外按压
• 神志:有眼球活动、睫毛反射和对光反射。手脚 抽动,肌张力增强

心肺复苏名词解释

心肺复苏名词解释

心肺复苏名词解释心肺复苏,也称作心肺复苏术(CPR,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是一种紧急急救措施,用于恢复心跳和呼吸。

它的目的是尽快恢复血液循环,以保证大脑等重要器官继续得到氧气供应,增加生存机会。

以下是一些与心肺复苏相关的重要名词解释:1. 心肺复苏术:指的是通过外部按压胸部和人工呼吸等手段,恢复心脏收缩和人体呼吸功能的急救方法。

2. 心跳骤停:心脏突然停止收缩的状态,导致血液无法正常循环供氧,是进行心肺复苏的主要原因。

3. 胸外按压:通过用手掌压迫胸部,以恢复心脏收缩并推动血液循环,维持血氧供应。

4. 人工呼吸:采取口对口或口对鼻的方式,以模拟自然呼吸机制,向患者提供氧气,维持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

5. AED(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自动体外除颤器,是一种能够自动检测心脏节律并给予电击的设备。

它用于终止某些心律失常并恢复正常心律。

6. 呼吸道开放:确保患者的呼吸道暢通,以便呼吸。

7. 患者定位:将患者放在平坦的地面上,确保其全面接触地面,方便执行心肺复苏。

8. 颈静脉观察:通过观察颈静脉充盈情况来判断心脏泵血是否有效,以及是否需要采取其他措施。

9. 呼吸评估:检查患者的呼吸是否存在异常,包括频率、深度和有无呼吸音等。

10. 循环检查:检查患者的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在进行心肺复苏时,需要及时呼叫急救电话,判断心跳是否停止,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等一系列操作,直到有专业急救人员到达。

心肺复苏是一项紧急的急救措施,对于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因此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巧非常重要。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



我国SCD的发生率为每年0.04%,以13亿 人口推算,我国每年SCD的发生54.4万例 在美国SCD抢救成活率仍小于5% 高质量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对于SCA的救治至 关重要
引起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




引起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很多,可发生在任何环境下 的突然事件中,另一部分原因是病人的病情突然恶化, 甚至可能发生在医疗单位检查和治疗中 突然的意外事件:如触电、溺水、自缢、严重创伤、 烧伤 急性中毒:常见的有天然气、石油液化气、一氧化碳、 有机磷农药、药物和部分金属中毒等 心血管疾病:如急性心肌梗塞、心绞痛、严重的心律 失常、各种心肌疾病等 严重代谢紊乱:如酸中毒、高钾血症、低血钾症、脱 水等 严重感染和休克:如败血症、过敏性休克、出血性休 克等
心肺复苏目不及时 急救人员抢救水平不高 急救药物应用不合理 复苏后综合处理不全面 急救器械不到位 ……
2010心肺复苏指南的新亮点
生存链

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1)早期识别与呼叫 2)早期CPR: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经培训的普通目击者,鼓 励急救人员电话指导下仅做胸外按压的CPR 3)早期除颤:如有指征应快速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 5)完整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心肺脑复苏概念


由于心肺复苏的最终目的是恢复患者的 社会行为能力。因此,从20世纪70年代 开始又把“CPR”发展为“心肺脑复 苏”(cardio 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CPCR) 在对心脏呼吸骤停进行心肺复苏同时, 注重恢复脑功能.以改善预后,提高患者, 生存质量

心肺复苏ppt课件

心肺复苏ppt课件
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4
心肺复苏的预防措施与日常训练
心肺复苏的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保持心情舒畅。
掌握心肺复苏基本技能
通过培训或学习掌握心肺复苏的基 本原理、方法和操作要领。
关注身体状况
如有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史, 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和评估。
避免过度疲劳
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或剧烈运动, 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身体良好状态 。
心肺复苏的日常训练
增强身体素质
学习心肺复苏技能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耐力和力量,提 高心肺功能。
通过书籍、网络资源或专业培训机构学习心 肺复苏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技巧。
模拟演练
团队协作训练
利用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的模拟演练,熟练 掌握操作流程和技巧。
增加培训机会
政府和社会应当提供更多的心肺复苏培训机会,让更多的人可以接受培训并掌握 该技能。
THANKS
感谢观看
血胸是指胸膜腔内出现血液,通常是由于肋骨骨 折刺破肺或胸部血管破裂所致。
处理方法:气胸和血胸的处理主要是根据症状的 严重程度来判断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心脏压塞
心脏压塞是指心包内出血或心包炎导致的血液 在心包腔内积聚,导致心脏受压而排血量减少 。
心脏压塞的主要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和 颈静脉怒张等。
处理方法:心脏压塞需要立即进行心包穿刺或 手术治疗。
其他并发症
• 其他并发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 • 胸外按压时可能导致肝破裂出血。 • 胸外按压时可能导致脾破裂出血。 • 胸外按压时可能导致肺破裂出血。 • 心肺复苏过程中可能导致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 • 心肺复苏过程中可能导致脑缺血或脑梗死。 • 心肺复苏过程中可能导致其他器官缺血或损伤。 • 处理方法:针对不同的并发症,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同时,应密切观察患

心肺复苏(CPR)ppt课件

心肺复苏(CPR)ppt课件
感谢观看
吹气量
吹气量应使患者的胸部隆 起,但不超过800毫升。
04
心肺复苏的实践操作
模拟操作流程
评估现场环境安全
在实施心肺复苏前,首先要确保 现场环境安全,避免对施救者和
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呼叫急救服务
在确认现场安全后,应立即拨打 当地的急救电话,简要说明情况
并请求支援。
检查意识和呼吸
跪在患者一侧,将一只手放在患 者的额头上,另一只手放在患者 的下颌上,轻轻将患者的头部向 后仰,同时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
按压深度或频率不当
按压深度过深或频率过快可能导致患 者胸腔损伤或无效按压。纠正方法是 在按压时要控制好按压深度和频率。
05
心肺复苏的普及与推广
心肺复苏的普及途径
培训课程
组织专业的CPR培训课程,邀请 专业讲师进行授课,让公众了解
心肺复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宣传资料
制作和分发宣传资料,包括海报、 手册、视频等,向公众传播心肺复 苏的重要性和操作方法。
01
02
03
头后仰
将患者的头部后仰,下颌 角与耳垂的连线与地面垂 直。
清理呼吸道
清除患者口中的异物、呕 吐物等,保持呼吸道通畅。
托颈举颌
用一只手托住患者的颈部, 另一只手将患者的下颌向 前上方抬起。
人工呼吸的技巧
捏鼻吹气
捏住患者的鼻子,对患者 的口腔吹气,吹气时间应 持续1秒以上。
吹气频率
吹气频率应与胸外按压保 持一致,每按压30次吹气 2次。
经过心肺复苏后,患者意识逐 渐恢复,能够正常交流和配合
救援工作。
呼吸恢复
患者自主呼吸逐渐恢复,能够 正常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心肺复苏应用场景

心肺复苏应用场景

心肺复苏应用场景一、心肺复苏的定义和意义1.1 心肺复苏的定义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一种用于恢复心脏跳动和呼吸的急救技术。

它通过外力刺激和气道通畅等手段,使得心脏重新开始跳动,恢复血液循环,从而维持人体的生命功能。

1.2 心肺复苏的意义心肺复苏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技术,它能够挽救因心脏骤停而丧失意识、停止呼吸的人的生命。

及时的心肺复苏措施可以为心脏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维持脑部功能,增加患者复苏的机会。

因此,心肺复苏在各种应急情况下都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二、常见的心肺复苏应用场景2.1 心脏骤停心脏骤停是指突然发生的心脏跳动停止的情况。

常见原因包括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

心脏骤停时,病人突然失去意识,停止呼吸,心脏也停止跳动。

这种情况下,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来恢复心脏跳动和呼吸。

2.2 溺水溺水是指人体被水覆盖,导致窒息的情况。

溺水发生后,病人意识往往丧失,呼吸也受阻断。

此时,进行心肺复苏刺激,恢复呼吸和心脏跳动,可以挽救溺水者的生命。

2.3 电击伤害电击伤害是指人体暴露在高压电场中,导致电流通过体内产生伤害的情况。

电击常常引起心脏骤停,此时需要紧急进行心肺复苏,刺激心脏重新跳动。

2.4 窒息窒息是指呼吸道受阻,导致无法正常呼吸的情况。

窒息可以由食物、异物阻塞呼吸道,或者窒息性窒息症引起。

无论是何种原因导致的窒息,都需要迅速进行心肺复苏来保证正常呼吸和心脏跳动。

2.5 中毒某些中毒情况下,例如药物过量、化学品中毒等,会造成生命体征的紊乱,包括心跳停止和呼吸停止。

这时需要进行心肺复苏,以恢复心脏和呼吸功能,将中毒物质从体内排出。

三、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3.1 呼叫急救在发现需要进行心肺复苏的紧急情况时,首先需要拨打急救电话,呼叫专业的急救人员前来协助处理。

3.2 身体检查进行心肺复苏前,需要首先进行身体检查,确认患者是否失去了意识,是否停止呼吸和心跳。

心肺复苏概念名词解释

心肺复苏概念名词解释

心肺复苏概念名词解释
1. 心肺复苏(CPR):对心跳及呼吸停止的患者施行的紧急抢救方法,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来维持心脏及呼吸功能。

2. 稳定侧位(recovery position):一种用于心跳呼吸停止患者的急救步骤,通过侧躺将患者保持在一定的姿势,以充分保持呼吸道通畅。

3. 先心律失常(shockable rhythms):一些心室颤动和室速等
心电图异常,需要立即施行电除颤治疗。

4. 后心律失常(non-shockable rhythms):一些心脏骤停的心
电图异常,如无脉性心室停搏需施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来维持生命。

5. 阻止呼吸(obstructed airway):呼吸道受到阻塞,如过度
咳嗽、窒息或呕吐导致的空气流通受限等。

6. 成人高级生命支持(ALS):一种高级的CPR技术,包括
电除颤、药物治疗和气管插管等措施,常用于心脏骤停的患者。

7. 婴幼儿心肺复苏:特别针对婴幼儿心跳呼吸停止的紧急抢救方法,主要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来维持心脏及呼吸功能。

心肺脑复苏(CPCR)

心肺脑复苏(CPCR)
用人工方法(手法或机械) 用人工方法(手法或机械)借外力来 推动肺,膈肌或胸廓的运动, 推动肺,膈肌或胸廓的运动 使气体被动进 入和排除肺脏, 入和排除肺脏, 以保证机体氧供给和二氧化 碳的排除 . 判断有无自主呼吸( 感觉) 判断有无自主呼吸(看,听,感觉) 实施人现场急救或基础生命支持 (Basic life support,BLS). 指专业或 . 非专业人员进行徒手抢救, 非专业人员进行徒手抢救,其适应证为 心搏骤停(溺水,创伤,触电, 心搏骤停(溺水,创伤,触电,气道阻 严重心脏疾患,中毒) 塞,严重心脏疾患,中毒). 开放气道, 开放气道, 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 胸外心脏按压
心肺脑复苏(CPCR)
心肺复苏术
简称CPR(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 简称 ) 当任何原因引起的呼吸和心跳骤停时, 指 当任何原因引起的呼吸和心跳骤停时,在 体外所实施的基本急救操作措施, 体外所实施的基本急救操作措施,以保护脑和心 脏等重要脏器,并尽快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 脏等重要脏器,并尽快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 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猝死,即突然发生的呼吸 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猝死, 心跳骤停. 和(或)心跳骤停.
包括ABC三个步骤: 三个步骤: 包括 三个步骤
判断呼吸心跳是否停止
有无自主呼吸 有无意识丧失 大动脉搏动是否消失
开放气道
----A(Airway)
心搏骤停诊断确立后 放置心肺复苏体位 去除气道异物 开放气道(方法如图所示) 开放气道(方法如图所示)
人工呼吸
----B(Breathing) ( )
心肺复苏(CPR) 心肺复苏
心肺脑复苏 (CPCR)
心肺脑复苏的分期
I 期心肺复苏 基础生命支持 期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 基础生命支持(BLS) II 期心肺复苏 进一步生命支持 期心肺复苏----进一步生命支持 进一步生命支持(ALS) 复苏----延续生命支持 延续生命支持(PLS) 脑复苏 延续生命支持

心肺复苏的名词解释

心肺复苏的名词解释

心肺复苏的名词解释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一种应用
于心跳骤停或呼吸骤停患者的急救技术,通过人工辅助心脏跳动和呼吸,维持供氧供血,以保护脑部免受缺氧引起的损害。

心肺复苏的过程主要包括按压胸部和人工呼吸两个部分。

按压胸部是通过压迫胸骨和心脏,使心脏进行机械挤压,恢复血液循环。

按压胸部的目的是为了代替心脏的自主跳动,推动氧气和营养物质沿着动脉供给到身体各个器官。

人工呼吸则是通过口对口或口对鼻的方式,给患者进行气体交换,向肺部输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心肺复苏的目标是恢复正常的心律和呼吸,尽快恢复脑部的血液供应。

它在救护车或急诊室中进行,但在任何紧急情况下,任何人都可以进行急救,给予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是一种应急措施,用于在心脏骤停或呼吸骤停的情况下维持患者生命。

它可以在等待专业救援人员到达之前,给予患者生命支持,提供更高的生存机会。

心肺复苏的有效性和成功率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复苏开始的时间、按压力度和节奏,以及人工呼吸的方式和频率。

因此,接受过心肺复苏培训的人员能够提供更好的急救效果。

心肺复苏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还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责任。

它是指任何人在紧急情况下,都有义务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心肺复苏。

因为心脏骤停或呼吸骤停是一种突发、紧急和危险的情况,
需要迅速的行动才能拯救患者的生命。

总之,心肺复苏是一种急救技术,通过按压胸部和人工呼吸来保护脑部免受缺氧引起的损害。

它的目标是恢复正常的心律和呼吸,维持供氧供血,提供更高的生存机会。

任何人都可以进行心肺复苏,它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责任,能够挽救生命。

心肺复苏操作方法

心肺复苏操作方法

心肺复苏操作方法
心肺复苏(CPR)是一种紧急救助措施,用于恢复心脏骤停患者的心脏和呼吸功能。

以下是心肺复苏的操作方法:
1. 检查安全:确保环境安全,移除患者身边的危险物品,并确保自己的安全。

2. 意识判断:轻拍患者肩膀,喊叫患者的名字,检查是否有意识反应。

3. 呼叫急救:若患者没有意识反应,立即呼叫急救电话,同时确保他人协助,如果有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可使用,将其准备好。

4. 检查呼吸:倾斜患者头部,使其嘴巴朝上,张开嘴巴,检查是否有正常呼吸,同时观察胸廓有无起伏。

5. 施行按压:若患者没有呼吸,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将手掌叠放在患者胸骨部位上,大拇指朝上,另一只手屈曲放在叠放的手上,使手臂垂直于地面。

用自己的体重施加压力,向下按压胸骨,压下一半胸径的深度(至少5厘米),每分钟不少于100次。

6. 人工呼吸:按压30次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将患者的头后仰,捏紧鼻子,用嘴对嘴进行呼吸,每次呼吸持续约1秒,观察胸廓是否有起伏。

7. 持续操作:每隔2分钟检查一次患者是否有反应,继续按照4-6的步骤施行心肺复苏,直到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意识和自主呼吸。

请记住,心肺复苏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措施,但最好接受相关培训并持有有效的急救证书,以提高对急救情况的应对能力。

心肺复苏术名词解释

心肺复苏术名词解释

心肺复苏术名词解释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简称CPR)是一种紧急救治措施,旨在恢复心脏和呼吸功能,以维持患者的生命。

下面是对心肺复苏术相关术语的解释。

1.心肺复苏术(CPR):一种紧急救治措施,包括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以提供足够的血液和氧气到达患者的身体器官,维持患者的生命。

2.心脏按压(Chest compression):通过施加压力在心脏区域进行压迫,刺激心脏收缩,维持血液循环的过程。

常用手法是在胸骨下部进行推压。

3.人工呼吸(Artificial respiration):通过向患者的口腔或鼻腔注入氧气,以代替患者的呼吸功能。

常用的方法有口对口呼吸和面罩呼吸。

4.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简称AED):一种用于检测和纠正心脏异常节律的设备。

它通过电击心脏,恢复正常节律,重新启动心脏。

5.呼叫急救(Call for help):在发现心脏骤停或呼吸停止的情况下,及时拨打急救电话,请求专业医务人员的协助和指导。

6.开放气道(Open the airway):确保患者的气道畅通,包括头后仰和下颌抬高,以便空气从口鼻进入肺部。

7.检查脉搏(Check for pulse):触摸患者的颈动脉或股动脉来检测有无脉搏。

如果没有脉搏,表示心脏骤停。

8.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心脏停止跳动的状态,导致血液循环中断,导致机体各个器官无法获得足够的血液和氧气。

9.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一种用来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图形表现,可用于判断心脏是否处于正常节律。

10.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指血液中血红蛋白载氧能力的百分比。

检测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可以了解患者的氧气供应情况。

11.复苏药物(Resuscitation drugs):用于恢复心脏功能和血液循环的药物。

心肺复苏ppt课件

心肺复苏ppt课件

06
心肺复苏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心肺复苏技术的改进与创新
智能化辅助设备
利用人工智能和传感器技 术,开发智能化的心肺复 苏辅助设备,提高心肺复 苏的准确性和效率。
远程心肺复苏
借助现代通讯技术,实现 远程心肺复苏指导与救助 ,扩大急救服务的覆盖范 围。
培训与教育
完善心肺复苏培训体系, 提高培训质量,推广心肺 复苏知识,增强公众的急 救意识和技能。
心肺复苏的历史与发展
起源
心肺复苏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人们开始意识到心脏骤停是一种常见且致命的医疗 紧急情况。
发展历程
随着医学研究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肺复苏的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目前,心 肺复苏已经成为急救医学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广泛应用于公共场所、学校、医院等场所的 急救培训和实践中。
目的
心肺复苏旨在为患者提供基本的生命 支持,延缓其生命,等待专业急救人 员的到来,并尽可能减少心脏骤停所 导致的器官损伤和死亡风险。
心肺及时有效的复苏可以 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减少并发症
通过心肺复苏,可以减少心脏骤 停所导致的脑损伤、肾衰竭等并 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 量和预后。
量。
定期更新技能
心肺复苏技能需要定期 更新,以确保在紧急情 况下能够正确、迅速地
施救。
03
心肺复苏的操作技巧
胸外按压的技巧
胸外按压的重要性
胸外按压是心肺复苏的重要环节 ,能够维持血液循环,保证重要
器官的血液供应。
正确的按压姿势
施救者应将双手交叠放在受害者胸 骨的下半部,肘关节伸直,以肩、 臂的力量向下按压,每次按压之后 应让胸廓完全回复。
下颌法来开放受害者的气道。
避免过度通气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


4、心肺复苏有效指标

1)颈动脉脉搏动:按压有效时,每按压一次可 触摸到颈动脉一次搏动,中止即消失,则应继续 进行胸外按压,如果停止按压后脉搏仍然存在, 说明病人心搏已恢复。
2)面色(口唇):复苏有效时,面色由紫绀转 为红润,若变为灰白,则说明复苏无效。


3)其他:复苏有效时,可出现自主呼吸,或瞳 孔由大变小并有对光反射,甚至有眼球活动及四 肢抽动。
心脏骤停病人早期除颤原因?
①心脏骤停最常见的原因是室颤,早期除颤患 者才能存活。
②短时间室颤会转变为心脏停搏。 ③电除颤是终止室颤最有效的方法。 ④随着时间的推移成功除颤的机会会迅速下降。
四、高级生命维护

1、气道控制
气管内插管:它能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气道阻 力,便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减少解剖死腔,保 证有效通气量,为输氧、加压人工通气、气管内 给药等提供有利条件。
2、呼吸支持

及时建立人工气道和呼吸支持,提高动脉血氧分 压,一般主张吸入纯氧。吸氧可通过各种面罩及 各种人工气道,以气管内插管及机械通气(呼吸 机)最为有效。

简易呼吸器是最简单的一种人工机械通气方式, 由橡皮囊、三通阀门、连接管和面罩组成。在橡 皮囊后面有一单向阀门,可保证橡皮囊舒张时空 气能单向进入;其侧方有一氧气入口,可自此输 氧10~15L/min,徒手挤压橡皮囊,保持适当 的频率、深度和时间,可使吸入气的氧浓度增至 60%~80%。
2)血管加压素

建议为CPR期间替代的血管升压药,建议可 用40U加压素替代首剂量或第二次剂量的肾 上腺素。

3)阿托品 消除迷走神经作用的药物,对于心搏停止患 者无已知的不良作用,可用于治疗严重心 动过缓和心搏停止,静脉给药剂量为每分 钟1mg,总剂量为3mg,不再建议在治疗 无脉性心电活动/心搏停止时常规性使用阿 托品。

2023年最新心肺复苏操作指南

2023年最新心肺复苏操作指南

2023年最新心肺复苏操作指南
心肺复苏(CPR)是一种在心跳停止时用来恢复正常呼吸和血
液循环的紧急处理程序。

以下是2023年最新的心肺复苏操作指南。

1. 确定安全性
首先,要确保现场环境安全,避免二次伤害。

同时,对受伤者
进行简单的观察和询问,确定其是否需要心肺复苏。

2. 呼叫急救电话
确认受伤者没有反应并且没有呼吸或没有正常的呼吸(例如仅
有喘息)后,拨打120急救电话。

3. 开始心肺复苏
3.1 开放气道
将受伤者放在硬平面上,普通人用一手托住受伤者的额头,另一手推低其下巴,使其头部后仰,气道开放。

3.2 压胸
找准胸骨的下半部,两手交叉,用体重向下按压,按压深度应为5-6厘米,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

3.3 人工呼吸
如果可能,进行人工呼吸,每次呼吸2次,每次1秒,使胸部显著上升。

4.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如果现场有AED,应尽快使用。

根据AED的语音提示进行操作,如果需要,进行电击。

5. 持续心肺复苏
直到救护车到达或者受伤者恢复正常呼吸。

以上就是2023年最新的心肺复苏操作指南,每个人都应该研究和掌握,因为它可能会在紧急情况下挽救生命。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基本的心肺复苏操作指南。

具体操作可能需要根据受伤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或者在专业救援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心肺复苏应用场景

心肺复苏应用场景

心肺复苏应用场景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一种应急救助措施,用于恢复心脏骤停患者的自主呼吸和心跳。

它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急救中心、公共场所和个人家庭等各种场景中,以挽救生命。

在医疗机构中,心肺复苏是常见的急救措施之一。

当患者出现心脏骤停时,医护人员会立即展开心肺复苏操作。

他们会迅速评估患者的意识和呼吸状况,确认患者是否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一旦确认需要进行心肺复苏,医护人员会立即开始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以保持患者的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

此外,医护人员还会利用除颤仪进行电除颤,以恢复患者的正常心律。

医疗机构中的心肺复苏应用场景主要涵盖了各种疾病引起的心脏骤停,如心脏病、溺水、中毒等。

急救中心也是心肺复苏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

当接到急救电话时,急救人员会迅速前往现场,并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

急救人员会先进行初步评估,确认患者的心跳和呼吸情况。

若患者没有呼吸或心跳,急救人员会立即开始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以保持患者的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

急救中心的心肺复苏应用场景涵盖了各种突发疾病和意外事故引起的心脏骤停,如交通事故、意外摔倒、突发疾病等。

公共场所也是心肺复苏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

在公共场所,任何人都有可能遭遇心脏骤停,因此救助者的急救能力至关重要。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开展了普及心肺复苏教育和培训,以提高公众对心肺复苏的认知和应急反应能力。

公共场所通常会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任何人都可以使用AED 进行心肺复苏,以挽救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命。

公共场所的心肺复苏应用场景涵盖了各种人群,如商场、机场、学校、体育场所等。

个人家庭也是心肺复苏的常见应用场景之一。

在家庭中,家庭成员可能会突然遭遇心脏骤停,此时其他家庭成员的急救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许多人选择参加心肺复苏培训课程,以提高家庭成员的急救水平。

心肺复苏总结

心肺复苏总结

心肺复苏总结心肺复苏是一种急救措施,用于恢复心脏和呼吸功能,以避免或延迟脑部损伤和生命威胁。

心肺复苏总结如下:1. 检查环境安全:确保自己和患者的安全,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2. 呼叫急救:立即呼叫急救电话,告诉操作员你所在的位置和患者状况。

3. 检查意识和呼吸:试图唤醒患者并观察其反应。

如果患者没有反应且没有正常呼吸,可以开始心肺复苏。

4. 打开气道:将患者平放在坚硬的表面上,俯身于患者身边,用一只手背托住患者的额部,用另一只手指敬的搭在患者下巴上。

然后,用两根手指捏起患者的鼻瓣,用另一只手轻轻地握住患者的下颌,向上抬起下巴,使患者的下巴向前突出。

这将有助于清除气道阻塞,并确保气道通畅。

5. 摸脉搏:在15秒钟内检查患者的动脉搏动。

如果患者没有脉搏,意味着心脏已经停止跳动,需要进行胸外按压。

6. 胸外按压:将双手叠放在胸骨中间,用体重施加压力,进行按压。

用肩膀和上半身的力量向下按压,每次按压至少压下5厘米,并以100-120次/分钟的频率进行。

7. 呼吸急救:在每次按压后,给患者进行两次人工呼吸。

合上患者的鼻子,用嘴对嘴或嘴对鼻的方式,呼气进入患者的口中/鼻腔,使患者的胸廓上升。

每次呼吸时间不超过一秒,以确保呼吸充分。

继续进行按压和人工呼吸循环。

8. 再次检查响应和脉搏:每2分钟重新评估患者的意识和脉搏状态。

如果患者恢复意识和脉搏,停止进行心肺复苏。

总结起来,心肺复苏包括打开气道、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这些步骤应该按照特定的顺序和正确的技术进行,以提供最有效的急救助。

及时的心肺复苏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心肺复苏简介

心肺复苏简介

心肺复苏简介•心肺复苏的定义与重要性•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与步骤•心肺复苏的适用场景与注意事项•心肺复苏的成功案例与效果评估•心肺复苏的普及与培训目录CONTENTS01心肺复苏的定义与重要性心肺复苏的定义患者的自主心跳和呼吸。

避免脑死亡和器官衰竭。

在心脏骤停发生后,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早期的心肺复苏可以有效地为医疗急救人员争取时间,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救治机会。

心肺复苏可以挽救生命,减轻脑损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肺复苏的重要性心肺复苏的历史与发展心肺复苏起源于20世纪初,但直到1950年代才开始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随着医学技术和急救知识的不断发展,心肺复苏的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目前,心肺复苏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推广的急救技能之一,对于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02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与步骤正确的按压姿势和位置对于胸外按压的效果至关重要,施救者应将双手交叠放在受害者胸骨下半部,并确保肘部伸直,以提供足够的力度。

胸外按压是通过有节奏地按压胸骨下半部,使胸腔内压力升高,促使心脏排出血液,供给大脑和身体其他重要器官氧气和营养。

胸外按压的频率应保持在每分钟100-120次,每次按压深度应为5-6厘米,同时应尽量减少按压中断,确保连续的按压节奏。

胸外按压开放气道的方法有多种,如抬头提颏法、推举下颌法等,施救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在开放气道的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受害者颈部的压迫,以免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开放气道是心肺复苏过程中的重要步骤,目的是确保受害者的呼吸道畅通,以便氧气进入肺部。

开放气道人工呼吸是通过口对口或使用人工呼吸设备向受害者肺部吹气,以补充其自主呼吸不足或停止的情况。

吹气时应确保受害者的呼吸道畅通,每次吹气量应为800-1200毫升,吹气频率应为每分钟10-12次。

在进行人工呼吸之前,应先清除受害者口腔和气道内的异物,以防止气道阻塞。

人工呼吸循环与呼吸的重建通过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等步骤,心肺复苏旨在重建受害者的循环与呼吸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复苏

对于有心跳的新生儿的辅助呼吸频率大约为 每分钟40 到60 次;

对新生实施按压时,救助者应当按压胸部的 1/3 深度;
对于新生儿复苏术(有或没有高级气道支 持),救助者应每分钟实施90 次的按压和30 次的通气(总约120 次); 救助者应尽量避免同时实施按压和呼吸。


CPR操作方法
除颤器,是实施电复律术的主体设备。 使用前应检查除颤器各项功能是否完好, 电源有无故障,充电是否充足,各种导线 有无断裂和接触不良,同步性能是否正常。 除颤器作为急救设备,应始终保持良好性 能,蓄电池充电充足,方能在紧急状态下 随时能实施紧急电击除颤。
《2005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要求院 前早期除颤的时间是:求救急救医疗服务(EMS)系统 后5分钟内完成电除颤。要求院内除颤时间:在医院 任何地方或救护车内发生的心脏停搏,从发病至电 除颤的时间限在3分钟内。 要做到早期除颤:
概述

70年代开始认识到脑复苏的重要性,由于 脑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极差,脑缺血超过 3-4分钟就可能产生不可逆的脑损害。因此, 成功的心肺复苏是脑复苏的前提,复苏效 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脑复苏的成 败。复苏的成败在于速度,一般认为心脏 骤停后如能在4分钟内得到BLS,8分钟内得 到ALS,复苏的成功率较高。

Seven pigs V-fib for 6 min Comp: 100/min Vent: 30/min CPR for 6 min Shock(s) as necessary

Seven pigs V-fib for 6 min Comp: 100/min Vent: 12/min CPR for 6 min Shock(s) as necessary
电极板应该紧贴病人皮肤并稍为加 压(5kg),不能留有空隙,边缘不能翘起。 安放电极处的皮肤应涂导电糊,也可用盐 水纱布,紧急时甚至可用清水,但绝对禁 用酒精,否则可引起皮肤灼伤。消瘦而肋 间隙明显凹陷而致电极与皮肤接触不良者 宜用盐水纱布,并可多用几层,可改善皮 肤与电极的接触。
电击能量选择:

首先要确立时间观念,时间就是心脏、时间就是大脑、时 间就是生命。尽最大的可能及早除颤。
其次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操作者必须事前经过除颤培训, 事前熟练操作过你要用的除颤仪。 第三要保证除颤仪性能完好、功能齐全,随手可得。


电极板的位置:
影响除颤成功的第二个重要因素是电极的位置两个电极 的安置应使心脏(首要是心室)位于电流的路径中,保证电 流最大限度通过心肌。一般均用前侧位,前电极放在胸骨右 侧右锁骨下方,侧电极放在左下胸乳头左侧,电极的中心位 于腋中线上。手控电极板须紧压于胸壁,两电极板间必须分 开,涂于电极板上的导电糊或盐水纱垫间胸壁不能有导电糊 或盐水相连。 电极板最佳型号: 1.大于10kg的儿童(约大于一岁)使用成人电极板(810cm)。 2.体重小于10kg的婴儿使用婴儿电极板(4-5cm)。
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部位为胸骨下1/2,胸廓正中,乳头线 之间; 按压频率100次/分,按压深度:4-5cm。 “push hard and push fast” ,胸廓恢复 到原来位置后进行下一次按压,按压与放 松时间基本相等。 尽量保持胸外按压不受干扰
胸外心脏按压


在CPR中,有效的胸外按压是提供血流的基 础 如2人进行心肺复苏,按压和人工呼吸角色, 最好每2分钟互换;如多人进行心肺复苏, 按压人员每2分钟换一次,更换时间少于5 秒钟。 CPR中,如需检查心律和脉搏等,应在充分 的按压和人工呼吸后进行(约2分钟),每 次检查时间不超过10秒钟
具体步骤

有脉搏无呼吸者,每5-6秒钟吹气一口 (10-12次/分);吹气应在保持呼吸道通 畅的位置下进行;吹气时防止漏气。并且 每2分钟检查一次脉搏,每次检查不超过10 秒钟。
just big enough to see chest rise
1500 mL
500mL
Hyperventilation decrease survival



CPR中“有效”的胸外按压对推动血流形成是必须 的。 为了使按压“有效”,按压时应“有力而快速”。 对成人的复苏按压为100次/分钟,按压的幅度为1.5 至2英寸(大约4至5厘米)。每次压下后胸廓完全弹 回,保证松开的时间与压下基本相等。 按压中尽量减少中断。 按压与人工呼吸最好的协调方法和最佳的按压-通气 比值对生存率和神经系统转归仍需进一步研究。
概述


心肺脑复苏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 循环骤停后心、肺、脑功能的重建。可分 为三个阶段:心肺复苏,高级心肺复苏, 脑复苏及复苏后处理。 心肺复苏简称为CPR(Cardial Pulmonary Resuscitation)也称为初级复苏BLS(Basic Life Support)是指在没有任何条件下的徒手 复苏操作技术。目前该观念已发生变化
Survival: 1/7 (14%)
Survival: 6/7 (86%)
Aufderheide et al. (2004), Circulation
特别说明
如果已经有人工气道(如气管插管,食 管气管联合式导气管或喉罩),则每分钟通 气8至10次,不用呼吸与胸外按压同步。在人 工呼吸时,胸外按压不应停止。



顺序 ABC A:Airway B:Breathing C: Circulation。最近有人对此提出异议,提出CAB抢 救程序。 具体步骤 1. 判断有无反应,确定是否意识丧失 2.放好体位 3. 开放气道 仰头抬颏法,托颌法 4.判断有无呼吸若无呼吸即进行两次人工呼吸 决定胸外心脏按压前只检查生命体征,如呼吸等, 无须检查是否有脉搏。
心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

心室颤动(约80%)--电除颤 心室停搏(约10+%)--不除颤

无脉性电活动(pulseless electrical activity,
PEA):逸搏、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等。
(约10-%) –同步电复律
历史




1958年美国人Peter safar发明了口对口人工呼吸 1960年Kouwenhoven发明了胸外心脏按压,从而奠 定了现代心肺复苏的基础 分别于1966,1973,1985,1992召开全国性的CPR会 议;1983召开首次儿科CPR会议(美国);2000年 召开首次世界CPR和ECC(心血管急救)大会; 2005年1月23-30,在美国达拉斯召开第二届世界 CPR和ECC会议。 1974年AHA开始制定心肺复苏指南,1980,1986, 1992多次修订。欧洲于1992,1996,1998制定修订指 南。
•脑细胞缺氧 3-5 分钟便 开始死亡 •若没有进行 基本生命支 持术, 每分 钟生存机会 下降7-10%

Cummins RO (1998) Annals of EM.
概述
成人生存链要求四早:




早期识别和求救; 早期CPR,心跳骤停后立即进行CPR,生存的机会 可提高2-3倍; 早期电除颤,如果心跳骤停后3-5分钟内开展CPR加 除颤,生存率可高达49-75.8%(VFSCA) 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概念



早期除颤是增加抢救存活的关键 除颤是治疗心脏性猝死的唯一有效的疗法。 但现实中却有95%的心脏性猝死病人最终 死亡,由于除颤时间延迟10分钟或更长。 在心脏性猝死发生后前几分钟除颤通常可成 功转复,即电击越早疗效越好。

每延迟除颤时间1分钟,复苏的成功率 将下降7~10%。
心电除颤仪
用于心脏电复律的装置,亦称电除颤器。目 前常用的直流电心脏电复律器,能将交流电转变 为4-7kV的高压直流电贮存在16-32μ F的大电容 中,并在2-4ms间向心脏放电,电功率可达360400J。其同步触发装置能利用患者心电图中R波 来触发放电,使电流仅在心动周期的绝对不应期 中发放,避免诱发心室颤动,可用于转复心室颤 动以外的各类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称为同步电 复律。不启用同步触发装置则可在任何时间放电, 用于转复心室颤动,称为非同步电复律。
心跳呼吸骤停与心肺 复苏术
甘肃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 急救科 龚海军
心脏骤停的判断

意识丧失 心音、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
测不出

呼吸断续或停止
心脏骤停—直接原因
致命性心律失常(>90%)

心室颤动(约80%) 心室停搏(约20%)
心律失常以外的原因(<10%)

心-电机械分离 心室破裂、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等
除颤波型:
单向波形除颤仪
单向波形由单极发出电流(电流方向),并 可以根据脉冲降低到零的速率进一步分类。单向 缓冲正弦波形(MDS)的电流是逐渐降低到零点, 而单向方形波(MTE)的电流则是骤然降到零点。 尽管现在已经很少生产单向波形除颤仪,但仍有 许多还在使用,并且其中大部分是MDS波形的。正 如前面所提到的,无论是单向还是双向波形都与 恢复自发循环的比例或心脏停搏后存活至出院的 比例无关,并且不会高于任何其他特殊波形。然 而,研究表明当使用双向波形进行除颤时,如果 能量与单向波形相当或低于单向波形除颤,则终 止VF更为安全有效
《 2005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成人 要求:能量选择,单相波除颤用360J;直线双向 波用120J;若操作者对除颤仪不熟悉,除颤能量 选择200J. 儿童要求:能量要求,第一次电击用2J/ kg,后续电击用4J/kg
近年来临床研究使用的低能量双相 波除颤法,已证实其优越性。1996年美国批准了首 个双向波型的AED,临床用双相波低能量与单相波 高能量除颤对比,其除颤成功率无差别。且双相波 低能量除颤对心肌损伤、心功能的损害较单相波高 能量除颤者要小。有研究室示双相波低能量除颤不 用逐步增加能量而始终保持提供高的除颤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