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上善若水》-课件(1)概要
《老子》四章 ppt课件
![《老子》四章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256df9a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48.png)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爱自我夸张吹牛的人,反而没有
功劳,不会长久。 “自见”“自是”“自伐”“自矜”都是只以自我为中心,只关 注自我,所以就会局限于自己狭隘的小范围和狭隘的主观意识, 从而盲目自大自满,导致他们不能明白真相,常被假象蒙蔽,使 真相得不到彰明。
老子列举企立、跨行、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它们错误的原因是 什么?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自我显露的不能显明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
行走不稳
自我夸耀
自我夸耀 wù
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
名作动,
长久
同“形”
建立功勋
之,故有道者不处。余食赘行:吃剩的食物,身上
人们常常 厌恶他们
的赘瘤。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
为,做
课文研读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
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不丧失立身之基的 人能够长久 。
死而不朽的人就是 长寿。有道之人身 死而道长存,这就 是寿。
课文研读 第六十四章
事物安然未生变的
时候容易持守。
显露迹象
安:安稳,稳定;
同“判”,分离 散失
做
持:持守 。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
解决
比喻极其细微的事物
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
里之行,始于足下。
形容 同“蔂”,土筐 极高
课文研读 第六十四章
动手去做的
指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
上善若水ppt
![上善若水ppt](https://img.taocdn.com/s3/m/2cf69d2c83c4bb4cf7ecd17d.png)
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6.伫立水边,听着震耳欲聋的涛声,望着清幽的水跳跃奔 流,我的心与波涛一同律动,我被那至清的水融化了,与晶莹 和透明合而为一。
7.一想到黄河将成为泥河、长江将成为黄河、淮河将成为 黑水河,众多我们赖以生息的湖泊和近海频频告急,我仿佛是 那快要窒息的鱼,无处安身。何处有生命之泉?何处有可供自 由呼吸、可供安枕的绿洲? 8.好在都江堰有。
6.伫立水边,听着震耳欲聋的涛声,望着清幽的水跳跃奔 流,我的心与波涛一同律动,我被那至清的水融化了,与晶莹 和透明合而为一。
7.一想到黄河将成为泥河、长江将成为黄河、淮河将成为 黑水河,众多我们赖以生息的湖泊和近海频频告急,我仿佛是 那快要窒息的鱼,无处安身。何处有生命之泉?何处有可供自 由呼吸、可供安枕的绿洲? 8.好在都江堰有。
9.原生态的都江堰干净、持久,李冰“分四六、平涝旱” 的科学治水方法,使它青春永驻,从容运转,成为几千万人民 的生命甘露。李冰的众多后任,总会追踪李冰的足迹,日复一 日、年复一年地疏浚、修缮都江堰。诸葛亮、高俭、卢翊、阿 尔泰、丁宝桢……这些确保天府之国旱涝保收的官员们,生前 也许没有立过德政碑,但后人有情。如今,他们就矗立在伏龙 观前堰功道两侧,供人瞻仰。都江堰成就了他们,他们与都江 堰同辉。
5.都江堰是历史的遗存,既能防洪,又能灌溉,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 与之同时的郑国渠早已成了需要史学家考证的遗迹,而都江堰仍旧生机盎然, 滋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难怪道教尊李冰为“妙源清君”,这也暗合了老子 “上善若水”的精髓吧。在都江堰,流淌着两条河,明的是岷江,暗的是流水 孕育的文化。
最新上善若水厚德载物道家思想及运用 PPT课件
![最新上善若水厚德载物道家思想及运用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bebbfd9bd64783e08122b3c.png)
庄子
老子
• 我恒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日 不敢为天下先。
• 慈爱利物、俭应有度、知和不争。
• 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 则必死矣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 者强;
•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夫唯病病, 是以不病。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也, 是以不病。
• 《逍遥游》:朝菌、蟪蛄、灵龟、椿树、 彭祖的故事
• 列子的故事
•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 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 《逍遥游》:宋人资章甫而适越,越 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
•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口腔工艺技术的发展
1、排牙和基托蜡型制作技术提高 2、义齿塑料成型工艺的改进 3、高熔铸造技术的发展 4、瓷修复技术的推广 5、CAD/CAM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及前景 6、口腔颌面缺损修复技术的改进 7、口腔种植技术的发展进程 8、精密附着体技术的发展 9、托槽定位与托槽制作的个体化、间接化趋势
• 曲则全,枉则正;窪则盈,敝 则新;少则得,多则惑;不自 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 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 损不足以奉有余。
•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 以慈卫之。
• 《养生主》: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 公 元 前 369 年 ~ 公 元前286年。
上善若水-PPT课件
![上善若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0c48f5502768e9951e738ea.png)
A、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 B、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
C、眼睛不好,瞎了一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D、住在荒僻的小胡同,破落的大院。 塌败的小屋。
生 活 艰 苦
有人说生活苦不算苦,心境苦才是真 的苦,老王的心境如何?
1、不愿坐他的车;
2、叫他“老光棍”;
3、恶意的揣测他眼睛瞎掉的原因。 ——心境凄苦
A、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车; B 、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文化大革命时的杨绛
文革在社科院开始得比较晚。杨绛和钱钟书都被 “揪出来了”,然后是无休无止的批斗。
在一次陪斗中杨绛被剃成了“阴阳头”,害得她整夜
不睡,做了一顶假发,大暑天戴上,闷热不堪,也不敢坐 公共车,上班只好步行。当时在社会上被剃了阴阳头的, 就像过街的老鼠人人都会喊打。 文革期间杨绛的主要任务是扫厕所……这个女厕成了 她的“休息室”和“避难所”。红卫兵一来,她就躲入女 厕。
1、载客三轮都取缔了
2、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
1、“取缔”是什么意思?政府为什么 要取缔载客三轮? 2、我为什么不敢乘三轮?怕什么?
极左思潮。
为什么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能 那么关心、爱护;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较 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么精神 才能像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原因:一、平等观念。 二、人道主义精神。
向往?茫然?……
你 读 书 有 他 苦 吗 ?
或许这个也需要我们思考些什么。
赠 言
C、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 钱;
D、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 做,是否能维持生活。 E、她的女儿也像她一样善良,知道老王有夜盲 症,送给他大瓶鱼肝油。
上善若水课件
![上善若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2f8d674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4a.png)
上善若水课件上善若水课件水,是自然界中最柔软而又最坚韧的存在。
它能够适应各种形态,滋润大地,孕育生命。
而“上善若水”这个词语,更是成为了一种哲学思想的象征。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不妨以“上善若水”为主题,探讨一下如何运用这一理念来改善我们的生活。
首先,上善若水意味着柔软与包容。
水没有硬性边界,它能够容纳一切。
我们在与他人相处时,也应该学会包容和宽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价值观,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不同,并且试着去理解他们的立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其次,上善若水意味着灵活与变通。
水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它可以流动、可以蒸发、可以凝结。
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具备灵活变通的能力。
当我们遇到困难或者挫折时,不要固守一成不变的观念和方法,而是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动方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
再次,上善若水意味着无私与奉献。
水无私地滋润大地,滋养万物。
我们也应该学会无私地奉献自己。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家庭中,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地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支持。
只有当我们愿意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和照顾他人的需要时,我们才能够建立起真正的人际关系,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满足感。
最后,上善若水意味着善于调节与平衡。
水能够平衡地填满一切容器,它不会过多也不会过少。
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学会调节和平衡。
工作与生活、个人与社交、付出与回报,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平衡的方面。
只有当我们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点,不过分偏向某一方面,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总之,上善若水是一种智慧的哲学思想,它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柔软与包容,灵活与变通,无私与奉献,调节与平衡。
只有当我们能够运用这些原则来处理自己的生活,我们才能够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满足感。
让我们以“上善若水”为指引,积极改善自己的生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上善若水ppt
![上善若水ppt](https://img.taocdn.com/s3/m/2233fb97680203d8ce2f24f7.png)
总结评价
水能容纳万物,水虽然处于众人所厌恶的地方, 但其本质是纯净透明的,这不由得让我想起《爱 莲说》里的“出淤泥而不染”。同时,水尽管很 有权利去争夺些什么,他为我们做了那么多贡献 ;但事实上,它什么都不争夺!为什么,就是它 具有谦虚,不争,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品质。正 因如此,才会不埋怨,不怨天尤人。总结评价让 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 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 难点的目的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每个人都不喜欢自己 的地位低,但是世界万物的根就在下面,而水却 身居下位滋润万物,与万物不争高位,故称水为 上善。
水之道 处下,居弱, 不去抢夺,不 追逐名利
水之谦 水从不自夸,却总是默默无闻、 寂然无语地付出,而不需要万物 的感恩。
水之特性:谦卑、宽容、不争
• “居善地”:一个人的行为如水一样,善于 自处而甘居下地; • “心善渊”:心境养到像水一样,善于容纳 百川的深沉渊默; • “与善仁”:行为修到同水一样助长万物的 生命; • “言善信”:说话学到如潮水一样准则有信; • “正善治”:立身处世做到像水一样持平正 衡; • “事善能”:担当做事像水一样调剂融和; • “动善时”:把握机会,及时而动,做到同 水一样随着动荡的趋势而动荡,跟着静止的 状况而安详澄止;
《中华文化传统汇编》第四册《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
有一句话,我们大家都十分熟悉:“虚心 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大家知道这 句话是谁说过的吗?(毛泽东)。这句话 很现代,因为我们很多人都在用它;但是 这个理论却十分古老,老到它是在春秋时 期,由当时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道家 学派创始人老子提出来的。老子在《道德 经》中提出:谦虚、不追逐名利、默默奉 献不求回报等思想。今天,就让我们再一 起研讨,看看《道德经》第八章,究竟会 让我们明白些什么。
上善若水ppt课件
![上善若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3069fc8e45c3b3567ec8bee.png)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 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25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小国寡民。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 不相往来。
5
四、价值影响
❖ 《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 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 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 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 界观和人生观。先秦诸子、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没 有不受老子影响的。它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包括 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据元朝时的不 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 过三千余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一千种,从侧面 说明了《道德经》的巨大影响。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 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
而不争。
26
八、相关艺术作品展示
元·赵孟頫,《道德经》,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27
7
另类老子
常人思维
有为、教化、孝 慈、美善、坚强、 勇敢、智谋、理 想、奋斗、拼搏、 努力、向上、积 极、奋进、价值、 进步、发展、争 先、楷模
阴反 面面 阳正 面面
老 子 思维
无为、纳言、不 智、愚朴、柔弱、 卑下、虚静、节 欲、不争、不恃、 不为
8
老子受教
商容 吾舌存乎? 商容 吾齿存乎?
存 老子 亡 老子
6
五、历史评价
❖ 司马迁在《史记》说:“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 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执,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 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故曰: 圣人不朽,时变是守。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群臣并至,使多明也。 ”
第十六课《上善若水》课件
![第十六课《上善若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78975c3ce2f0066f53322a3.png)
斗方:斗方是一种外形基本接近正 方形的小型书法幅式,一般镶嵌于镜框 中,悬挂在室内,小巧雅致。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原文为:“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 是,最高的道德境界是像水一样,滋润 万物,不求回报。
颜体字的形态特点
“上”字的笔画位业、点评作业。 1、小组长解说文字的笔画、结构、 在“米字格”中的位置等。 2、师生共评。
“水”字的笔画位置
小练习: 学生练习“上”、“善”、“若”、 “水”四字的笔画排列位置。
“上”、“善”、“若”、“水”四字的笔画走势
落款
辛 卯 年 夏 XXX
XXX
XX 书
书
书
作业要求:
1、把“上善若水”四个字写在“ 米字格” 的适合位置中,并落款。 2、注意文字的笔画、结构、在“ 米字格” 的位置。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7老子二章上善若水课件长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7老子二章上善若水课件长版](https://img.taocdn.com/s3/m/05161e1a0066f5335b812106.png)
背景简介
老子所处的时代,天下大乱,诸侯混战,统治者贪求无厌,无德
无能却好大喜功,强作妄为。使百姓饥寒交迫,疲于奔命。结果劳民
伤财,造成人民的灾难。在这种情况下,老子针对统治者的治国方略
,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呼吁统治者要“无为”,不要过多干涉
百姓生活。
老子的“无为”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
得 , 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 求无不获。“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
谷王”; “以其不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它能“不行而知, 不
见而明, 不为而成” , 因而最能体现“道”的精神, 故曰“上善若
水”。
作品分析
老子以水喻道, 虽未必最终让人明其“道”,但却为“道”创造 了一个可以比附的物象——水。水将虚幻的“道”具体化感性化 了。水这一物象给予人们多方面的启迪。自然界中的水极珍贵又 极平凡, 极寻常又极奇崛。它静若处子, 怒似金刚, 柔弱无骨, 却能 无坚不摧。它能以渊深的胸怀虚己纳物, 和顺娴静得人人皆可亲近 。可一旦怒发, 则横空肆掠, 一逞其雄, 雄威震天, 真是“看似寻常 最奇崛”! 引得诗人们对它那样钟情, 争先恐后地用美丽的诗句去 赞美它。
作品分析
水,生命之源。哪里有水的滋润濡养,哪里就会生机盎然;犹如哪里 有圣人相承,哪里就繁荣昌盛一样。水,自上而下,由天落地,一路风 ,一路奉献;化作甘露,滋润大地;化作雨雪,降飘原野;水,经蒸腾 化,历寒风凛冽,仍义无反顾,循环往复,奉献无限,汇入大江大海。 有许多美好的品格和美德。就像老子在《上善若水》所说的“善于滋润 物而不与万物争私利;处世俗之人不愿处的低位甘做人梯而谦居下位; 万物接触采取友好慈善的准则”。
作者简介
《老子》,亦称《道德经》,道家学派的经典。今通行本分上 、下二编八十一章(《道经》三十七章,《德经》四十四章,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两种本子,则 《德经》在前,《道经》在后)。相传为老聃所作,今人认为可能 编定于战国中期,但基本保留了老子本人的思想。《老子》语言朴 素流畅,多用排比韵语,音调谐婉,便于记诵,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与系统的思辨性,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上册7《老子二章》《上善若水》课件
![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上册7《老子二章》《上善若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550fcf2bb4cf7ec4afed09f.png)
长春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作品分析
水,生命之源。哪里有水的滋润濡养,哪里就会生机盎然;犹如哪 里有圣人相承,哪里就繁荣昌盛一样。水,自上而下,由天落地,一路 风尘,一路奉献;化作甘露,滋润大地;化作雨雪,降飘原野;水,经 蒸腾气化,历寒风凛冽,仍义无反顾,循环往复,奉献无限,汇入大江 大海。水有许多美好的品格和美德。就像老子在《上善若水》所说的“ 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争私利;处世俗之人不愿处的低位甘做人梯而 谦居下位;与万物接触采取友好慈善的准则”。
少则得 , 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 求无不获。“以其善下之”,“故
能为百谷王”; “以其不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它能“不行
而知, 不见而明, 不为而成” , 因而最能体现“道”的精神, 故曰
“上善若水”。
长春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作品分析
老子以水喻道, 虽未必最终让人明其“道”,但却为“道”创 造了一个可以比附的物象——水。水将虚幻的“道”具体化感 性化了。水这一物象给予人们多方面的启迪。自然界中的水极 珍贵又极平凡, 极寻常又极奇崛。它静若处子, 怒似金刚, 柔弱无 骨, 却能无坚不摧。它能以渊深的胸怀虚己纳物, 和顺娴静得人 人皆可亲近。可一旦怒发, 则横空肆掠, 一逞其雄, 雄威震天, 真 是“看似寻常最奇崛”! 引得诗人们对它那样钟情, 争先恐后地 用美丽的诗句去赞美它。
第三单元 · 阅读
《上善若水》
作者简介
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 县(今河南鹿邑东)人。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曾 任周守藏室之史(或称柱下史)。相传孔子适周, 曾向他问礼。后弃官归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 人,后世与庄子并称“老庄”。其思想核心是“道 法自然”,“主张贵柔守雌,无为而治”。
上善若水 课件
![上善若水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18a5bdead51f01dc281f1f1.png)
有关“水”的启迪
“水滴穿石” —对事业的追求要锲而不舍 “千条江河奔大海,江南水向东流” —一旦认准了一个目标,就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气 和坚定执着的精神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要有恢宏的气度,博大的胸怀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水的启迪呢?
什么叫“无为而无不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什么叫“以其不争,
故天下莫能之争!”
为什么我们的老祖先先说水是 “上善”,由此而将水作为最爱最受 尊崇的美好的品格示范,倡导人们效 仿呢
解
读
居善地:放低身段,自居备下,保持谦 和的心态 心善渊:本质清明宁静 与善仁:富有仁爱之心,不厚此薄彼, 不趋炎附势,不故作清高 言善信:内外一致,表里如一,不虚张 声势,也不矫情伪饰 政善治:无为而治 事善能:功能最多 动善时:等待时机发动
---老子
主讲人:
教科院11级教育学
杨文静
目录:
作者简介
出处
重点字词 启迪 温馨提示
作者简介:
是我国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
派的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老子(前600年——前470年之后)(西 周末年武丁朝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诞生) 姓:李 ;名:耳;字:聃; 楚国苦县 (今河南鹿邑)人 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国都 ‘洛邑’(今河南洛阳)任守藏室使 (相当于现国家图书馆馆长)
出处: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 故几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 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
重点字词:
上善:至善,最完美 水:这里喻指与世无争的人 道:老子的哲学核心,是天地万物遵循的自然法则 几:非常接近,达到合符;也可以理解成达到,符 合自然法则
上善若水 培训PPT
![上善若水 培训PPT](https://img.taocdn.com/s3/m/b7bbc05c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19.png)
先 跟 老 子 进 行 一 次 道 德 对 话 吧
先 让 我 们 穿 越 千 年 的 时 空 隧 道
… ……
善善于不
《
能仁道争上
,,。,善
故 无 尤
动 善 时 。
言 善 信 ,
居 善 地 ,
处 众
第
唯善善恶利 不治渊,万 争,,故物
八 章
,事与几而
让我们感悟滴水的坚韧、溪水的乐观、泉水的清新 、池水的澄澈、江河的奔腾、湖水的宁静、瀑布和 深潭的刚柔相济、海水的博大……
第九 水悟 悟就是感悟,就是体会。水有
现实之水,有心灵之水。现实的水 可以涤净污浊,内心的水呢,可以 涤净妄想。
第十 水情 水情有二,乐水、忘水。水周流万物而不拘泥,所以孔
子乐水。忘水,从有情到忘情忘情不是无情,而是大爱、博 爱,相望于江湖,终得天下之正、万物之本。情在水、意在 人、情在外、意在心。
• 温润谦和 • 愿意去众人不愿去的卑 下的地方,愿意做别人不
愿做的事情 • 尽其所能地帮助别人,
而不与他人争名争利
坚胜。百争老
可 知 不 言 之 教 、 无 为 之 益 也 。 ”
。 因 其 无 有 , 故 能 入 于 无 之 间 , 由
, 此 乃 柔 德 ; 故 柔 之 胜 刚 , 弱 之 胜
第六讲 水变
水遇圆则圆、遇方则方、遇扁则扁、遇上则上、遇下则下、遇高则 流、遇低则止。水可以固化成冰,水可以液化成水,水还可以雾化成气 。
第七 水味 水味有三:苦水、甜水、清水。苦水可凉人
心胸,沁人心脾。苦水,甜水没有意义。没有甜 水,苦水没有方向。
第八 水韵 世间的水有千千万万,变化多彩、摇曳多姿。
第三 水智
处事哲学 上善若水
![处事哲学 上善若水](https://img.taocdn.com/s3/m/56ddd202195f312b3069a590.png)
处事哲学“上善若水” 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它的字面含义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
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
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
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说到这其中所涵盖的思想意义,那就需要多做些解释了。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
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
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
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
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
不见其形的东西,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由此我们知道了“不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
老子还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
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
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总根源,是先于具体事物而存在的东西,也是事物的基本规律及其本源。
所以“道”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知与理解的。
水的德行就是最接近于“道”的,“道”无处不在,因此,水无所不利。
它避高趋下,因此不会受到任何阻碍。
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养万物,洗涤污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谓“道”?
• 在传统的古书中,大约便有三种意义与用法。 (一)“道”就是路,也便是人世间所要行走的道路 的道。犹如元人马致远在《秋思曲》中所写的“枯藤老树 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 在天涯。”这个“古道西风瘦马”的道,便是道路的道。 照《说文》意义的注释就是:“道者,径路也。” (二)“道”是代表抽象的法则、规律,以及实际的 规矩,也可以说是学理上或理论上不可变易的原则性的道。 如子产在《左传》中所说的:“天道远,人道迩。”如子 思在《中庸》首章中所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孙子所说:“兵者,诡道也。”等等。 (三)“道”是指形而上的道。如《易· 系传》所说: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又如道书所说: “离有离无之谓道。”这便同于佛经上所说的:“即有即 空,即空即有。”玄妙幽微,深不可测了! • ——选自南怀谨《老子他说》
创作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王权下放,陪臣执命,政 治和社会关系均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而现实社 会中的士族制束缚着历史的发展,“天命观” 和“天道观”同样也束缚着思想的发展,老子 形而上学的“道”的提出是对自然史的认识上 寻找否决“天命观”“天道观”的理论根据, 因而具有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和合理性。
“上善若水”是老子水的人生哲学的总纲,也是老 子人生观的综合体现。
• The greatest virtue is like water. Laozi compared his philosophy of "nonaction" to water,to distinguish it from the jungle law.He said,"Water nourishes everything but contends for nothing."(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Nothing in the world is weaker than water.Yet nothing is stronger than water when it comes to breaking something strong."(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 强者莫之能胜 ) Water is a typical example of the weak winning over the strong.Water is invincible because it desires nothing and contends for nothing.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 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 故无尤。
And if men think the ground the best place for building a house upon, If among thoughts they value those that are profound, If in friendship they value gentleness, In words, truth; in government, good order; In deeds, effectiveness; in actions, timeliness- In each case it is because they prefer what does not lead to strife. And therefore does not go amiss.
三、作品细读(2)
(4)居善地,(5)心善渊, (6)与善仁,(7)言善信,政善 治,事善能,动善时。
注释: (4)几于道:几,接近。几于道,接近于道。 (5)居善地:居,居住。善,形容词用作动词,当友好讲。居 善地,即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低下的地方和位置。俗话说: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6)心善渊:心,心志。善,形容词。渊,本意是清澈见底的 深潭。这里形容人要心志无私清廉可鉴。 (7)与善仁:与万物接触,与人交友要采取友好的原则。道可 Nhomakorabea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The Way that can be told of is not an Unvarying Way; The names that can be named are not unvarying names.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It was from the Nameless that Heaven and Earth sprang; The named is but the mother that rears the ten thousand creatures, each after its kind.
三、作品细读(3) 夫唯不争,故无尤。(8)
注释: (8)故无尤:尤,通“忧”,忧患。
Water
• Water is the perfect substance according to Daoism. Water always seeks the lowest point and always takes the shape of any vessel into which it is poured. Water always flows downhill, and it always flows around any obstacle. • Water seems to be the weakest substance, but it’s really the strongest. A steady drip of water can wear away a rock, a stream can create a canyon, a glacier (frozen water) can create a Grand Canyon, and water in the form of a hurricane or typhoon can erode the very continents away.
老子哲学的基本思想(1)
老子哲学体系的核心是“道”。整个世界万事万 物都是从“道”派生出来。《老子》书中用“道”来 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 生三,三生万物”(《四十二章》)和“天下万物生 于有,有生于无”(《四十章》)的观点。他把具体 万物形成前的统一状态推崇为一种抽象的最高的“自 然”原则或“无为”原则,这样“一”就成了“道” 的同义语。所以他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 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 为天下贞(正)”。(《三十九章》)强调人们在思 想上、行为上应效法“道”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长而不宰”。
•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 谷王。
• How did the great rivers and seas become the Lords of the ravines? • By being good at keeping low. That was how they became Lords of the Ravines.
三、作品细读(1)
上善若水。(1)水善利万物 而不争,(2)处众人之所恶,(3) 故几于道。
注释: (1)上善若水:上,最好的。善,名词。上善即指最好的美德。 这里老子以水的好处接近于“道”,又来说明真正的圣人如水 那样滋润万物而不争私利。 (2)水善:善,在这里是副词,意思是善于,长于。 (3)处众人之所恶:“处”做“居”讲。所恶,所厌恶的地方。 意指人事上众人不愿去处的事位。
老子哲学的基本思想(4)
他还提出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的观点,体现尊重客观规律、保护 自然的思想,早在二三千年前,我们的先人就 先知先觉地提出过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难怪当 代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强调,21世纪东方文化 将逐渐取代西方文化,即“以东方文化的综合 思维济西方文化分析思维之穷,把全人类文化 提高到发展到一个更高更新的阶段。”
老子哲学的基本思想(3)
在物质上,他强调“知足”与“寡欲”,进一步 在政治上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指出人无私心时 处理事情就能做到“无为而无不为”,从而使人与人 之间各尽其力而不争名利、和睦相处、共同发展。他 追求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 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八十章》),这种 消极无为的态度决定他对人生的看法,在老子看来, 圣人应该是一个处处不与人争,不为人先,守柔处下, 少私寡欲,绝学弃智,完全处在自然状态,只有这样 的人才能在复杂的现实中保全自己的生命,无忧无虑, 达到精神上的最高境界。
《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以其无以易之。
There is nothing weaker than water,but none is superior to it in overcoming the hard, for which there is no substitute.
《老子·上善若水》
朗
读
上善若水(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 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 于道。
• The greatest virtue is like water. The goodness of water is that it benefits the ten thousand creatures; yet itself does not scramble, but is content with the places that all men disdain. It is this that makes water so near to the Way.
老子出生地— —太清宫
传说中老子羽化升 仙之处——老君台
• 《老子》被俄、日、德、英等 国视为古代哲学中的奇葩而翻 译出版,深受各国读者喜爱。 老子是“中国哲学之父”,其 著作《老子》,也叫《道德 经》,原为先秦诸子中道家的 代表作,后为道教奉为主要经 典,唐代尊为《道德真经》。 只有5 000余字,却几乎涉及 了当今社会的所有问题——这 也就是前几年美国《纽约时报》 将老子列为古今十大作家之首 的原因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