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概述
名词解释抗菌药物
名词解释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是一类用于预防和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
抗菌药物可以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对于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如肺炎、肠道感染、皮肤感染等非常有效。
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产生的具有抗菌活性的物质,种类繁多,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等。
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
人工合成抗菌药是指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备的具有抗菌活性的物质,包括磺胺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
人工合成抗菌药主要用于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也可用于预防术后切口和手术部位感染。
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必须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选用,注意药物的选择、剂量和使用时间。
如果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不仅会导致抗药性的产生,还会引起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因此,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必须遵循医生的指导,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第三十八章抗菌药物概论
(3)抗代谢类 磺胺类。
(4)影响胞浆膜通透性 多黏菌素,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
第一节
抗菌药物的常用术语 一、抗菌药
对病原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即为抗菌 药,常用的抗菌药有三类。 1. 抗生素:指微生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
抑制或杀灭他种生物的化学物质。 2. 抗生素半合成品
以微生物生物合成的抗生素为基础,对其结构 进行改造所获得的新的化合物。 如: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利福平。 3. 人工合成的抗菌药 如:磺胺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
* 一位术后重症腹腔感染,术后多次培养均为克 雷白氏肺炎杆菌,主管医生一直用氨苄青霉素, 病情不断恶化。
* 不知道克雷白氏肺炎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是细 菌固有的耐药性。由于不掌握对克雷白氏菌属 仅有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与喹诺酮类等少数 几类抗生素有效,而氨基糖苷类由于血药浓度 低,药物很少抵达感染部位;喹诺酮类当时尚 无全身应用制剂;当时只有头孢菌素可选用, 如能及时认识到这一点,及时换用头孢菌素情 况大不一样。
如细菌对磺胺药,改变代谢途径产生较多的 PABA 。 某些细菌可将进入菌体的药物泵出体外。
四、多重耐药
1.概念 细菌对多种抗菌药耐药
2.常见耐药菌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
3.危害
第四节 抗菌药合理应用
一、抗菌药合理应用的必要性 抗菌药不加控制广泛应用,必然造成耐药性增加, 同时导致不良反应增多,因此抗菌药合理应用日 益受到重视。 如:安徽省2003年,共收集523份不良反应报告, 其中228例是应用抗菌类药物引起,占全部总数 的43% 。马鞍山市ADR监测中心2004年上半年 共收到112份不良反应报告,其中45例是由抗菌 药物引起,占全部总数40%。中国每年有八万人 死于抗生素滥用!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 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抗菌药物概述—常用术语(药理学课件)
• 化学治疗(chemotherapy) 对病原体(包括微生物、寄 生虫、肿瘤细 胞)所致疾病的药物治疗统 称为化学治疗, 简称化疗。
• 抗微生物药物(antimi-c robial drug)用于防治 感染性疾病的药物称为 抗微生物药物
第一节 抗菌药物的常用术语
• 抗菌药(antibacterial drugs) 是指具有抑 制或杀灭细菌作用,用于预防或治疗细菌 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 化疗指数(chemotherapeutic index,IC) 是评价化学治疗药物临床应用价值与安全 性的指标。
• 耐药性(resistance) 又称抗药性,是指 病原体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 性降低甚至消失的现象。
第一节 抗菌药物的常用术语
• 抗菌药后效应(post antibiotic effect,PAE) 是指细菌与抗菌药物短暂接触,抗菌药物 浓度降到低于MIC (最小抑菌浓度英文缩写)或消失 后,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
• 抗生素(antibiotic) 是指某些微生物(细 菌、真菌和放线菌属)产生的能抑制或杀 灭其他微生物代谢产物。
•抗菌 药物的抗菌范围。
第一节 抗菌药物的常用术语
• 抗菌活性(antibacterial activity) 是指药 物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的能力。
抗菌药物课件内容
抗菌药物课件内容
一、定义及分类
抗菌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破坏细菌的生长
和繁殖,从而杀死细菌或抑制其生长。
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的不同,抗菌药物可分为抗生素、抗真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三大类。
二、抗生素的作用原理与临床应用
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一类广谱抗生素,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
成而导致细菌死亡。
这类药物在感染病原菌不明确的情况下常被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2.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通过阻止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而杀死细菌,被广泛应用于呼吸
道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等疾病的治疗中。
三、抗真菌药物的分类及用途
抗真菌药物是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根据其靶位和机制的不同,可以分为
抑菌药、细胞膜药和合成醇药三类。
在临床上常见的抗真菌药物有克霉唑、伊曲康唑等,主要用于治疗念珠菌感染等疾病。
四、抗病毒药物的作用及应用范围
抗病毒药物是用于治疗病毒感染的药物,包括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节剂两大类。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来达到治疗目的,常用于治疗流感、HIV感染等疾病。
五、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副作用
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应遵循合理、规范的原则,以减少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
药性并降低副作用的发生。
常见的抗菌药物副作用包括过敏反应、肝肾损害等,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来进行治疗。
结语
抗菌药物在临床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其使用也需谨慎,避免耐药性的产生和潜在的副作用。
只有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才能更好地治疗感染疾病并保护患者的健康。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质控的两项核心指标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质控的两项核心指标
摘要:
1.抗菌药物的概述
2.抗菌药物的滥用现象
3.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质控的两项核心指标
4.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重要性
5.结论
正文:
1.抗菌药物的概述
抗菌药物是用于治疗细菌性感染的一类药物。
在临床治疗中,抗菌药物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近年来抗菌药物的滥用现象日益严重,导致了抗药性问题的加剧。
2.抗菌药物的滥用现象
抗菌药物的滥用表现在多个方面,如不规范的处方、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不必要的升级用药等。
这些现象导致了抗药性细菌的产生,使得原本有效的抗菌药物在治疗感染时变得无效。
3.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质控的两项核心指标
针对抗菌药物的滥用现象,我国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和控制。
其中,两项核心指标为:
(1)抗菌药物使用率:通过统计分析,对比不同医疗机构、不同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评估其使用是否合理。
(2)抗药性监测:对抗菌药物的抗药性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和分析抗药性细菌的种类、数量和变化趋势,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4.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重要性
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对于减少抗药性细菌的产生、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抗菌药物的培训、宣传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识和技能,从而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利益。
5.结论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管理质控是解决抗药性问题的关键环节。
通过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率和加强抗药性监测,可以有效地降低抗药性细菌的产生,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抗菌药物点评台账
抗菌药物点评台账抗菌药物是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武器,但过度使用和滥用抗菌药物导致细菌耐药现象日益严重,威胁着公共卫生安全。
为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我国推行抗菌药物点评制度,建立抗菌药物点评台账。
一、抗菌药物概述抗菌药物是指一类具有抑制或杀灭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作用的药物,包括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等。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治疗感染性疾病,但滥用抗菌药物易导致细菌耐药、肝肾损害等不良反应。
二、抗菌药物点评台账意义抗菌药物点评台账是对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全面、系统记录,通过对台账的分析,可以了解抗菌药物使用趋势、监测细菌耐药状况、评估治疗效果,为医疗机构制定抗菌药物管理政策和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三、抗菌药物点评台账内容抗菌药物点评台账应包括以下内容:1.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科室、病历号等。
2.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药物名称、规格、剂量、给药途径、疗程等。
3.治疗效果评价:包括症状改善、体温恢复正常、白细胞计数正常等。
4.不良反应记录:如过敏反应、肝肾损害等。
5.细菌学检测结果:如痰液、尿液、血液等微生物学检测结果。
四、抗菌药物使用规范与建议1.根据感染部位、病原体种类及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2.遵循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原则,避免单一药物长期使用。
3.严格控制抗菌药物剂量、给药时间和疗程,避免滥用和过度治疗。
4.对患者进行抗菌药物知识普及,提高患者合理用药意识。
五、抗菌药物点评台账的填写与维护1.医护人员应认真填写抗菌药物点评台账,确保数据真实、准确。
2.定期对台账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抗菌药物使用策略。
3.建立抗菌药物点评制度,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指导。
4.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高患者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配合度。
通过实施抗菌药物点评台账制度,医疗机构可以更好地管理和监督抗菌药物使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治疗效果。
2024版抗菌药物规范化管理及临床应用知识培训
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制度要求
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细则
01
根据国家和地方政策,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管理制
度。
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支撑体系
02
包括临床微生物室建设、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和细菌耐药监
测等。
加强抗菌药物处方权管理
03
明确各级医师处方权限,定期培训和考核,确保合理用药。
处方审核与点评流程优化
建立良好医患关系
通过有效沟通建立信任,提高患者对医生的依从性。
个性化用药指导
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特点,提供个性化的用药建议和注意事项。
定期随访与调整方案
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用药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 疗效和患者满意度。
05
监测评估与持续改进计划制定
监测指标设置和数据收集方法
监测指标设置
根据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医院感染情 况,设置合理的监测指标,如抗菌药 物使用率、使用强度、病原学送检率、 耐药菌感染率等。
熟悉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产生原 因和预防措施,减少耐药菌株 的产生和传播。
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和考核
通过模拟病例、实际操作演示等 方式,培训医务人员的临床操作
技能。
着重培训抗菌药物的配制、使用、 储存和废弃物处理等操作规范。
对医务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和评 估,确保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
计划安排
制定详细的持续改进计划,包括具 体措施、实施时间、责任人等。同 时,加强对计划的监督和检查,确 保计划得到有效执行。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本次培训重点内容总结回顾
抗菌药物基本概念、分类及 作用机制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与规范
药理学抗菌药物的总结
药理学抗菌药物的总结
抗菌药物是一类药物,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其作用机制是抑制或杀死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
以下是药理学抗菌药物的总结:
1. 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类来源于微生物的化合物,可以抑制或杀死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常见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四环素、氨基糖苷类等。
抗生素通常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如阻断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阻断蛋白质合成等来发挥抗菌作用。
2. 抗真菌药物:抗真菌药物用于治疗真菌感染。
常见的抗真菌药物包括咪康唑、氟康唑等。
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真菌的细胞膜合成、干扰真菌DNA合成等来发挥抗菌
作用。
3. 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病毒感染。
常见的抗病毒药物包括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
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病毒DNA或RNA的合成、阻断病毒的复制等来
发挥抗菌作用。
4. 抗寄生虫药物:抗寄生虫药物用于治疗寄生虫感染。
常见的抗寄生虫药物包括磺胺类药物、吡喹酮类药物等。
抗寄生虫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干扰寄生虫的代谢、杀死寄生虫等来发挥抗菌作用。
总之,药理学抗菌药物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抑制或杀灭致病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治疗感染性疾病。
然而,药物的选
择应根据具体病原体类型、药物的毒副作用等因素综合考虑,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抗菌药物的临床药理学
THANKS
感谢观看
这些新抗菌药物包括新型抗生素、抗菌肽、噬菌体疗法等。它们的作用机制和抗 菌谱各不相同,针对不同的感染病原体和适应症。新抗菌药物的上市为临床医生 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手段,有助于提高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
抗菌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
抗菌药物的临床研究主要涉及药效学、药动学和安全性等方面。通过临床研究,可以了解抗菌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 谢和排泄过程,以及药物对不同病原体和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孕妇
老年人
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可能较弱,使用抗 菌药物时应根据其生理特点调整剂量 和给药方式。
孕妇使用抗菌药物时应特别谨慎,避 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03 抗菌药物的临床 应用
常见感染性疾病的抗菌治疗
上呼吸道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
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 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针对不同病原体,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 血杆菌等,选择相应的抗菌药物,如大环 内酯类、氟喹诺酮类等。
预防性化疗
对于某些高危人群,如免疫缺陷患者、器官移植受者等,可给予预 防性抗菌药物治疗,以降低感染风险。
预防性治疗其他感染性疾病
根据具体情况,对于某些感染性疾病,如风湿热、感染性心内膜炎 等,可采用预防性抗菌药物治疗。
04 抗菌药物的不良 反应与监测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抗菌药物可能导致恶心、呕吐 、腹泻、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统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人们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优化治疗方案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例如,根据药效学 和药动学参数,可以制定个性化的给药方案,以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此外,一些新型抗菌药物的临床研究也在进行中 ,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有效手段。
抗菌药.ppt
头孢菌素类。
• 作用于细菌的细胞膜、增加膜的通透性
– 多肽类:能与细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磷脂结 合,使细胞膜受损。 如:多粘菌素B、黏菌素。
– 抗真菌抗生素:可与真菌细胞膜上的类固醇结 合,使膜的通透性增加。
如: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咪唑类等。 – 抑制细胞脂质的生物合成,干扰膜的形成。
• 耐药性:又称为抗药性
– 固有耐药性:由染色体基因决定而代代相传的 耐药性。
– 获得耐药性:一般所指的耐药性。指细菌在多 次接触抗菌药物后,产生了结构、生理及生化 功能的改变,从而形成具有抗药性的变异菌株, 它们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或消失。
– 交叉耐药性:某种病原菌对一种药物产生耐药 性后,往往对同一类的药物也具有耐药性。
临床药理学 ☞ 抗菌药物
本章节主要讲述内容
• 抗菌药物概述 • 抗菌药物分类 • 抗菌药物各论、临床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概述
• 抗生素:原称抗菌素。
– 是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在极低浓 度下能够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
– 抗生素一般以效价单位计算。1ug为1单位,即1g为100 万单位;少数抗生素效价与质量之间有特殊规定,如青 霉素钠0.6 ug为1单位,硫酸黏菌素1ug为30单位
• 大环内脂类:红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等。 • 截短侧耳素类:泰妙菌素、沃尼妙林。 • 林可胺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 • 多肽类:杆菌肽、黏菌素。 • 含磷多糖类:黄霉素、喹北霉素。 • 抗真菌药物: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克霉唑、
酮康唑等。
• 其他:利福霉素类(利福霉素、利福 平)、磷霉素等。
• 交叉耐药性:分为完全交叉耐药性、部分交叉耐药 性。
抗菌药物概述
1、临床应用
(1)链球菌感染; (2)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脑膜炎; (3)螺旋体感染; (4)革兰阳性杆菌感染。
2、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 表现:药疹,皮炎,血清病,溶血性贫血,
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 防治:①询问过敏史; ②皮试; ③专用注射
3、杀菌药:指不但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繁 殖的作用而且具有杀灭细菌作 用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等。
4、细菌耐药性:又称抗药性,是细菌对抗生 素不敏感的现象。
固有耐药:又称天然耐药性,由细菌染色体 基因决定,代代相传,不会改变。 例肠道阴性杆菌
获得性耐药:由质粒或染色体介导,如金黄 色葡萄球菌。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主讲科室:省地矿医院药械科
抗菌药物的发展简史
20世纪60年代 半合成抗生素
↓(以ß-内酰胺类通过结构改造)
第二,三,四代头孢菌素
70年代 80年代
喹诺酮类 大环内酯类
主要内容
1
常用术语
2
合理应用
3
分级管理
一、抗菌药物常用术语
抗菌药物是指治疗两菌四体所致感染性疾病 的药物,不包括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和寄生 虫病的治疗药物。
(2)分布: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穿透力强,分布 广,可透过血脑屏障。
(3)排泄:经肾排泄 头孢哌酮,头孢克肟主 经胆汁排泄。
2、临床应用
第一代:主用于治疗耐青霉素的金葡菌及敏 感菌所致的轻、中度感染。
包括:头孢唑啉、头孢氨苄、头孢 噻吩、头孢拉啶
(特点:对肾脏毒性大)
第二代::用于产酶耐药阴性杆菌感染以及 敏感菌所致感染,一般革兰阴性 杆菌感染可作为首选药。
抗菌药物处方权培训
02
药物选择不当
如对于某种病原菌感染,选用了不具 有针对性的抗菌药物。
01
03
剂量与疗程不合理
如药物剂量过大或过小,疗程过长或 过短。
联合用药不合理
如两种具有相同作用机制的抗菌药物 联合使用,可能导致药物相互作用或 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05
04
给药途径不当
如本应口服的药物却选择了注射给药 。
05
患者教育与沟通技巧
联合用药与药物相互作用
联合用药
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抗菌药物联合使用,以增强疗效或减少 耐药性的产生。
药物相互作用
注意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与某些药物同时使用可能导致药 效降低或产生毒副作用。
03
处方权管理政策解读
国家相关政策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01
明确规定医师处方权的获取、行使及监管要求,保障患者用药
02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肤软 组织感染等。
禁忌症
对抗菌药物过敏的患者禁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用药原则及规范
用药原则
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抗菌药物;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 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规范用药
严格遵守抗菌药物的用药剂量和用药 时间;避免滥用和长期使用。
参与学术交流活动
积极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 交流活动,与同行专家深入交
流,分享经验和成果。
THANKS
感谢观看
确性。
持续学习提升建议
关注最新研究动态
学员们应持续关注抗菌药物领 域的最新研究动态,了解前沿
抗菌药物概述术语
抗菌药物概述术语1.抗菌药:对细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物(喹诺酮类、磺胺类等)。
2.抗生素:某些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等)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作用和其他活性的一类物质。
来源:从微生物的培养液提取,用半合成或合成法生产。
3.抗菌谱: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的范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窄谱抗菌药:仅作用于单个菌种或某些菌属,如异烟肼仅对结核杆菌有效;广谱抗菌药:抗菌谱广泛,不仅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有抗菌作用,而且对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及某些原虫等也有抑制作用,如四环素和氯霉素。
4.抗菌活性: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的能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采用体外和体内两种方法,定量测定抗菌活性。
评价指标:最低抑菌浓度(MIC):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MBC):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菌(即杀死99.9%受试微生物)的最低浓度。
5.抑菌药:仅有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如磺胺类药、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等。
6.杀菌药:不仅能抑制而且能杀灭病原菌的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
对于大多数感染,杀菌药并不优于抑菌药。
当某种感染使宿主全部或局部防御机能丧失时,则必须用杀菌药。
如:白细胞减少的病人,患心内膜炎、脑膜炎或重症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此时用杀菌药可取得优于抑菌药的效果。
7.化疗指数:评价药物的安全性,通常用某药的动物半数致死量(LD50)与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来表示。
意义:化疗指数越大,表示该药的疗效越好,毒性越小。
但不是绝对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从评价药物安全性的意义而言,安全系数(LD5/ED50)、安全界限(LDl/ED99)较化疗指数更具临床价值。
8.抗菌后效应(PAE):当抗菌药物与细菌接触一定时间后,药物浓度逐渐下降,低于最小抑菌浓度或药物全部排出以后,仍然对细菌的生长繁殖继续有抑制作用。
PAE是评价抗菌药物活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抗生素(antibiotic agents):微生物在其代谢过程
中产生的能杀灭或抑制其它病原微ຫໍສະໝຸດ 物的产物。2020/8/9
一.基本概念
4. 抗菌谱(antibacterial spectrum):药物的抗菌范围。
2007年中华医院感染管理学会调 查结果显示,我国一、二、三级医 院住院病人的抗生素使用率分别 为90%、80%和70%,小医院中 几乎所有住院病人都使用抗生素。
2020/8/9
2020/8/9
化学治疗(chemotherapy)
应用药物对病原体所致疾病进 行预防或治疗称化学治疗简称化疗
病原体包括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寄生虫及癌细胞 化疗药物:化疗过程中所用药物
• 医生开出头孢曲松2克,2/日静脉点滴, 连续使用7天。
2020/8/9
案例3:基层医院的例子(2)
• 一位女性患者因颈椎病来社区站就诊, 医生给予头孢拉啶3克,2/日静脉点滴, 连续使用10天。医生告知疼痛就是发炎 ,给予头孢拉啶的目的是为了消炎。
2020/8/9
2010年全国抗生素费用占卫生总 经费的22%,占药费的43%。
抗生素在撤药后其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时,细菌仍受
到持久抑制效应。
2020/8/9
二.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细菌结构
荚膜 保护层 增强致 病力,抵抗吞噬。 细胞壁:特殊保护层 鞭毛:细胞运动器官 性菌毛和质粒:是形 成遗传耐药和变异的 部分。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2020/8/9
2020/8/9
2.1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窄谱:指仅对单一菌种或单一菌属有抗菌作用。 广谱:不仅对细菌有作用,而且对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
体、螺旋体及其它病原虫等也有抑制作用。 5. 抗菌活性(antibacterial activity):是指抗菌药抑制或
杀灭细菌的能力。
抑菌药:仅能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 杀菌药:既能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又能杀灭细菌的药物。
2020/8/9
患者每天在单位食堂吃饭,顾虑单位食 堂不干净,可能会有一些细菌在里面, 所以每次吃完饭都要吃两粒抗生素,天 天吃,日积月累,最后就出了问题。
2020/8/9
案例2:基层医院的例子(1)
• 某社区卫生服务站接待一患咽炎患者, 患者仅有咽痛,不发烧,肺部也无阳性 体征。既往有慢性咽炎史。
2020/8/9
一.基本概念
6. 抗菌活性评价指标
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能 够抑制培养基中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
MIC90<1mg/L 高敏 MIC90 1~4mg/L 中敏 MIC90 4~32mg/L 低敏 MIC90>32mg/L 耐药 最低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 能够杀灭(99.9%)培养基中细菌的最低浓度。
抑制细胞壁合成的不同阶段,使得细胞壁合成受阻
。
G-菌
G+菌
2020/8/9
2.2 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
1. 氨基糖苷类--- 通过离子吸附作用。 2. 多烯类(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 选择地与
真菌胞膜中的麦角固醇结合形成孔道。 3. 咪唑类(咪康唑、酮康唑)抑制真菌的细胞色
素P450依赖性的14α-去甲基酶,使细胞膜麦角 固醇合成受阻。 4. 如多粘菌素--- 选择性地与细菌胞浆膜中的磷脂 结合。
2020/8/9
一.基本概念
7. 化疗指数(chemotherapeutic index,CI)
是衡量化疗药物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参数 。可用CI = LD50 / ED50或LD5 / ED95表示。一般情况下 化疗指数越大,表明 疗效越高,毒性越低,用药越安 全。
8. 抗菌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
2020/8/9
人类漫长的发展史 ——人类与病原体的斗争史
1348年 欧洲 “黑死病” 15世纪 梅毒大流行 1918年 西班牙大流感 ……
2020/8/9
英国细菌学家 H.W. Florey
202澳0/8大/9 利亚病理学家霍华德.弗罗里
案例1:
2006年3月,北京一知名医院收治了一名 普通的咳嗽患者,尽管医生给他用了多种 类型的抗生素,仍然没能挽回他年轻的生 命。 细菌培养发现,病人体内感染的病菌对各 种抗生素均耐药。医生分析,这是由于长 期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的后果——因为 他有一个特别的生活习惯。
2020/8/9
2.3 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氨基糖苷类 ---- 蛋白质合成全过程抑制药。 四环素类 ----30S 亚基抑制药。 氯霉素 林可霉素类 50S 亚基抑制药 大环内酯类
2020/8/9
2.4 抑制核酸(DNA/RNA)合成
• 喹诺酮类 ——抑制DNA回旋酶 • 利福平(RFP) —— 抑制DNA依赖的RNA多
3.2 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
1.产生灭活酶----抗菌药物失效 ① 水解酶: -内酰胺酶 (由染色体和质粒介导)
青霉素型:水解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型:水解头孢类和青霉素类 ② 合成酶(钝化酶):乙酰化酶、磷酸化酶、核苷 化酶等。 将相应的化学基团结合到药物分子上使药物失活。
2020/8/9
2020/8/9
2020/8/9
化疗药物
抗微生物药:抗菌药、抗真菌药、
包
抗病毒药
括 抗寄生虫药
抗肿瘤药
2020/8/9
一.基本概念
1. 抗菌药物(antibacterial drugs):是指对病原菌具
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属于化疗药。
2. 化学治疗药物(chemotherapeutic drugs):用于治
3.1 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
2.改变靶位结构---抗菌药不易与细菌结合 (1)改变靶蛋白结构
聚酶
2020/8/9
2.5 影响叶酸代谢
2020/8/9
利福霉素 (干扰核酸代谢)
2020/8/9
三、 细菌的耐药性及机制
1、耐药性(抗药性):指细菌多次接触抗菌 药物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 失,致使药物疗效降低或无效。
耐药性
固有耐药性 获得耐药性
与药物多次接触→对药物的敏感性↓
202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