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儒家篇—孟子是怎样的人

合集下载

孟子人物分析

孟子人物分析

孟子人物分析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中的重要人物,也是孔子的学生之一。

孟子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代表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的政治、伦理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孟子的人物特点和思想进行分析,以了解他对古代中国文化和社会的贡献。

一、孟子的背景和生平孟子名轲,字子思,相传出生在鲁国(今山东省)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

他自小聪明好学,广泛涉猎各种知识。

在孔子的推动下,孟子投身于官场并致力于教育改革和社会治理。

二、孟子的人物特点1. 散达温和:孟子性格温和、和善,待人宽厚。

他喜欢结交各种人才,即使是贫穷或地位低下的人也能得到他的关注和尊重。

2. 热衷于教育:孟子深信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和改善社会的关键。

他提倡举办学校、公开招生、普及教育,并主张政府承担教育责任。

3. 强调仁爱:孟子非常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强调仁爱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性本善,通过培养内心的仁爱之心,可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4. 主张中庸:孟子非常推崇中庸之道,即追求适度和平衡。

他认为在各个领域的思想和行为上都应该遵循中庸之道,以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三、孟子的思想贡献1. 人性本善:孟子的“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人天生具备善良的品性。

他通过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和培养人们的仁爱之心,提倡发挥人性的善良本性,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2. 君臣关系:孟子提出了君臣关系中的“仁政”理念。

他认为君主应当以仁爱为本,关心百姓的福祉,并通过实施良好的政策和法律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3. 社会关系:孟子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倡亲情、友情和慈善。

他强调社会成员之间互助合作的重要性,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共荣。

4. 教育改革:孟子主张改革教育制度,普及教育。

他认为教育不仅应该培养人才,还应该教育人们的道德和品德,使他们成为具有仁爱之心的公民。

四、孟子的影响和启示孟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以及后来的政治、伦理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孟子的主要思想

孟子的主要思想

孟子的主要思想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

孟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在儒家学说中,孔子被称为“至圣”,孟子被称为“亚圣”,故历史上并称之为“孔孟”,儒家学说也被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并有所发展,他的思想集中反映在《孟子》一书中,主要表达在“民本”“仁政”“王道”和“性善论”等方面。

一、民本思想民本思想是孟子思想的精华,是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之一。

他大大发展了春秋以来的民本思想,要求统治者“保民”、“与民同乐”,其中,最突出的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尽心下》)孟子认为民众比君主重要,天子之所以为天子是因为他得到民众的信任。

他认为,“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离娄上》)桀和纣丧失了天下,正是因为失去了百姓的支持,失去了民心。

所以他推崇“得民心者得天下”。

孟子认为君主应以保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

孟子提出对残害人民的暴君能够实行诛伐,推翻他,并认为这是正义之举。

“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

” (《万章下》)“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尽心下》)对于汤伐桀、武王伐纣之事,孟子明确表示“贼仁者谓之贼。

贼义者谓之残。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梁惠王下》)。

他认为不仁不义的上位者是“独夫”,人民就能够“易位”甚至名正言顺地杀了这样的人,而不背上“弑君”的罪名。

孟子强调国君不但要保护民众,也要保护臣下,“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离娄下》)在他看来,国君对臣下不尊重、不保护,臣下同样能够背弃国君。

“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

”(《万章下》)孟子把人民的意愿作为战争是否该兴起的重要标准。

当齐宣王在攻取燕国的问题上向孟子请教时,孟子认为取不取燕国要看燕国的人民是否愿意,“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孟子讲解

孟子讲解
• 2、赵岐《孟子题辞》:孟子“师孔子之孙子 思”。
• 3、《孟子外书》:孟子受业于子思的儿子子正 (即孔子的曾孙)。
• 附:孔子-孔鲤(伯鱼)-孔伋(子思)
孟子与子思
• 可见,孟子虽未直接受业于子思,但不管 是受业于子思的门人,还是子思的后代, 孟子都确实受到子思思想的很大影响,并 最终通过子思上接于孔子。

• 梁国:
• 前往原因:梁惠王正在招贤纳士;
• 离开原因:梁惠王之子梁襄王继位,望之不似 人君。
16
7/22/2020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
• 齐国:
游历(四)
• 前往原因:1、颇有作为的齐宣王即位,孟 子亦曾“为卿于齐”。2、孟子曾多次批评 齐宣王,“王顾左右而言他”。
• 离开原因:1、攻燕之事;2、离开齐国时, 等待齐宣王追回,未果。
游历(二)
• 回到自己的邹国: • 滕国国君去世,滕国太子欣赏孟子,向其请
教是否举行三年之丧。
• 鲁国: • 前往原因:弟子乐正子助理朝政。 • 离开原因:鲁平公听信宠臣臧仓谗言,未能
见孟子。
15
• 滕国:
游历(三)
7/22/2020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
• 前往原因:颇有交情的滕太子继位为滕文公。
• 离开原因: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孟子讲解
总述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 书中所含蕴的政治、伦理、 哲学、教育等思想学说,不 仅对中国两千年来的封建社 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 对中华民族的性格塑造和道 德情操的培养也起着至关重 要的作用。
一:孟子的身世
• 孟子,名轲, 字子舆,邹国人。 是战国时期著名 的思想家、教育 家、政治家,是 继孔子之后儒家 重要的代表人物。
游历(一)

《孟子》概述课件

《孟子》概述课件

性恶论
• 人类本性自私,只追求自身利益 • 法律与道德可以控制人的行为 • 重视法律,强化制度
“仁”的内涵与实践
1
内涵
孟子的“仁”是对他人的“爱”,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2
实践
孟子主张实践“仁”,通过行善积德、诚实守信的方式来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并 推崇“交友有三乐,以友谅之乐为上乐”。
3
意义
“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孟子思想的核心价值,提醒着人们,在 与他人相处的时候,应该真诚、宽容、关爱。
孟子思想在领导力发展中的作用
1
仁政
孟子强调领导需要实行“仁政”,关注人民利益,以人为本,对现代社会的领导也 有启示。
2
人性论
孟子的人性论思想可以在现代领导力发展中得到应用,如鼓励员工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等等。
3
天命思想
孟子主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自己创造自己的幸福,在现代社会,也需要注 重发掘每个人的潜力。
孟子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
• 孟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部分 • 在后人的发展中广泛的应用并得到了不断的
发扬光大
当代价值
• 孟子思想所强调的人文主义、仁爱、勤俭节 约、爱国等,也为当今的社会提供了重要思
• 想在人支的撑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和行为规范方面, 有着广泛的应用。
孟子影响世界范围的历史事件
• 展孟子;本人曾于公元前3世纪赴齐国担任官员, 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结束语:学习孟子,传承经典
孟子被誉为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名人,其思想深刻,影响广泛。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研究和传承他的思想 遗产,不断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人性论
孟子提出了“性善论”的思想,抨击了当时秦、齐等 诸侯国的“性恶论”,强调每个人都具备做好事的天 性,主张“救人以天下”。

孟子的资料 《孟子》介绍

孟子的资料 《孟子》介绍

孟子的资料《孟子》介绍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孟子简介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有人认为邹国是鲁国的附属国,也有人说孟子是鲁国人。

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思想主义流派。

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攻击杨朱、墨翟。

孟子相传为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

父名激,母邹氏。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继承孔子的思想,被尊称为亚圣。

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

孟子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就学于子思的门人。

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

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

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生平阅历孟子像(20张)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大约百年左右。

孟子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魏、晋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多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

孟子本为“鲁国三桓”之后,父名激,母仉氏。

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因而从鲁国迁居邹国。

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

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不敢去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韩诗外传》载有孟母“断织”等故事,《列女传》载有孟母“三迁”和“去齐”等故事。

据《列女传》和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孙子子思。

但从年代推算,似乎不可信。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受业子思之门人”,这倒是有可能的。

有一种说法是,孟子在十五、六岁时到达鲁国后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但根据史书考证发现孟子出生时子思已逝世三十载。

所以还是如《史记》中所记载的受业于子思的门人的说法比较可信。

就连孟子自己也曾说:“予未得为孔子之徒也,予私淑诸人也。

《孟子》三章 知识点

《孟子》三章 知识点

《孟子》三章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年~约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 (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尊称孟子为“亚圣”。

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他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

二、故事背景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期。

当时,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面对这样一种社会现实,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

他到处游说,宣扬他的“仁政”“王道”主张。

孟子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思想,指出“民贵君轻”,劝导统治者重视人民。

同时他反对诸侯互相攻伐,以武力相兼并,提出“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的观点。

他极力主张“行仁政”,恢复井田制,省刑薄赋,确保“黎民不饥不寒”。

三、理解词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注释】天时:指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

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形。

人和:指得人心,上下团结。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城:内城。

郭:外城。

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环(huán):包围。

之:代这座城而:连词表转折。

夫:句首发语词,不译。

而:连词表递进。

天时:指有利于攻战的自然气候条件。

是:这。

也:表判断语气,“是”。

城非不高也:城墙并不是不高啊。

非:不是。

池:护城河。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兵,武器;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

坚利:坚固精良。

利:精良。

米粟(sù):粮食。

多:充足。

委:抛弃。

而:然后去:离开。

之:代词,代“城”。

是:代词,这故:所以。

域: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

以:凭借。

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界线。

封,划定。

封疆:疆界、边境。

固:使巩固。

国:国防。

山溪:山河。

险:险要的地理环境。

威:威服。

以:凭借,依靠之意。

兵革:本意是“兵器和铠甲”,比喻“武力、军事”。

得道者:实施“仁政”的君主。

八年级语文上册23《孟子》三章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23《孟子》三章课件

品味赏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①排比,气势磅礴,铿锵有力,具有极强的感染 力; 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 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 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 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 丈夫。
• 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移,威武不能屈”?
委 古义:放弃
今义:托付

古义:界限,限制 今义:地域
2、通假字。
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3、虚词。
亲戚畔之 代词,他
之 三里之城 助词,的
寡助之至 动词,到
泉香而酒冽 表并列,并且
而 夫环而攻之 表修饰
攻之而不胜 表转折,却、但是
如何看待孟子 “人和”的主张?(有什 么进步意义及局限)
进步意义:因为现代战争中,高科技技术迅猛发 展,而一切技术都需要人来研究和使用,所以 “人和”仍起决定性作用。
• 所以上天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一 定要使他内心痛苦,筋骨劳累,经受饥饿之 苦,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用这些方法 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忍起来, 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在本文中,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人才 观?怎么理解这一人才观?
他认为人才要在困境中磨练造就。
优越的条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腐蚀人的健 康肌体,使人丧失成功的上进心;而艰苦的 环境,坎坷的道路,却能磨练人的意志,增 长人的上进心。正如美国剧作家帕特里克说 的“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明智,智慧使 人生命持久”,足以说明逆境的优越性。
局限:因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现代化战争中 起决定因素的是科学技术,谁掌握的技术先进, 谁就会赢得胜利,所以只靠“人和”,现代战 争也难以取得胜利。

孟子的仁义道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孟子的仁义道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孟子的仁义道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理论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弘扬仁义道德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以下将从不同维度来探讨孟子的思想和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一、修身篇孟子强调个体修身首先要具备仁义道德的基本品质。

他认为人性本善,但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负面影响。

只有通过不断修身养性,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实现自我完善。

这其中包括尊敬父母、孝顺长辈、尊重师长、友爱他人、待人宽厚、守信用等等。

这些品质的培养既需要个人的内心修炼,也需要外部社会环境的引导和塑造。

同时,孟子还提出了“格物致知”的观念。

他强调通过对自然界万物的观察和思考,人可以认识到世间万物的内在规律和道理。

只有不断寻求真理,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思想境界,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这对于个人的修身来说至关重要。

二、齐家篇孟子认为,修身之道首先要扩展到家庭,实现齐家治国的目标。

他强调家庭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在家庭中,他主张夫妻和睦相处、子女孝顺父母、兄弟相亲相爱,以及亲戚间和睦相处等等。

这些家庭伦理的要求体现了亲情、爱心、责任等等正面价值观念。

此外,孟子还特别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父母应该尽责教育子女,引导他们正义、仁善的道路。

孟子的教育理念主张培养健全人格,强调素质教育和德育的重要性。

他的观点对于家庭教育和中小学教育意义重大,引起了现代社会对教育方法的反思和借鉴。

三、治国篇孟子的治国思想追求的是一个民主和谐的社会。

他认为君主应该尊重人民的意愿和需求,保障人民的权益和福祉。

他反对暴力和压迫,主张通过和平的手段来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

他提倡善治的智慧和仁政的道德,使得国家得以安定和繁荣。

孟子还特别强调了一个人民治理的观念。

他认为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人民,政府的目标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存在。

因此,政府必须秉持公正和公平的原则,依法治国,做到以民为本,以有效的制度保障人民的权益。

孟子:一个有良知的纯知识分子

孟子:一个有良知的纯知识分子

孟子:一个有良知的纯知识分子2021年04月19日 13:35:52来源:凤凰网国学在绵延了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里,儒家思想放射出的璀璨光芒,照亮了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轨迹。

凤凰网国学特此推出专题《穿越两千五百年,寻找儒家14位圣贤》,呈现中南大学刘立夫教授“立夫讲国学”儒学篇系列课程,带您追寻儒家贤达们的身影。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认识提出“仁政”学说、被中国人称为“亚圣”的孟子。

不知大家想过没有,什么是知识分子?你可能会回答:知识分子就是从事脑力劳动的文化人。

实际上,严格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在中国古代叫做“士”。

要做一个真正的士是很不容易的,不仅要具备知识才干,更重要的,是要具备独立的人格和高尚的操守;未必要从政做官,但一定要代表天地良心。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倡“良知”的士,应该从孟子算起。

过去的私塾,小孩早上起来必背的文章就有《孟子二章》。

现在中学生也要背诵“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这样的话确实很励志,无论放在什么时代都是人生的座右铭。

孟子还是第一个提出“大丈夫”气节的人,他的“浩然之气”、“舍我其谁”、“仁者无敌”、“舍生取义”、“兼济天下”、“独善其身”的人格理想,一直受到历代文人士大夫的推崇。

正因为如此,孟子是为中国文化而生,而不是为某一个时段的政治而生,他在世的时候,被当政者视为“迂阔”而不受欢迎。

一、孟子因理想主义而四处碰壁孟子虽然是“亚圣”,但是,“亚圣”是元朝才封的,他生前并没有获得这样巨大的荣誉。

孟子生活在战国中期,与他同时代的还有很多竞争对手,如阴阳家、法家、兵家、纵横家、墨家、甚至主张隐居避世的道家人物都比他更受欢迎。

我们先来比较一下孟子与邹衍。

1、邹衍的风光与孟子的冷遇最早给孟子写传记的是司马迁,《史记》将孟子和荀子合在一起,称《孟子荀卿列传》。

这篇传记很特别,关于孟子本人的事迹加起来才100多字,倒是花费大量的笔墨去写了同时代的其他人,比如邹衍、淳于髡,还有十几个历史人物。

孟子生平简介

孟子生平简介
孟子生平简介
▪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中国 古代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著名儒家代 表人物之一。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后世将其与 孔子并称为“孔孟”,且称其为“亚圣”。邹人 (今山东邹城东南)。他的老师是孔子之孙孔伋 (子思)的门人。曾游历齐、宋、滕、魏诸国, 宣传先王之道。不为采纳,归而与弟子讲学著书, 作《孟子》7篇。孟子维护并发展了儒家思想, 提出了“仁政”学说和“性善”论观点,坚持以 “人”为本,现将此学说称为“孔孟之道”,他 的理论对宋代影响很大。
▪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恤别人的心情。先王因 为有怜恤别人的心情,这就有怜恤别人的政治了。 凭着怜恤别人的心情来实施怜恤别人的政治,治 理天下可以像转运小物件于手掌上一样的容易。 我所以说每人都有怜恤别人的心情的,道理就在 于:譬如现在有人突然地看到一个小孩要跌到井 里去了,任何人都会有惊骇同情的心情。这种心 情的产生,不是为着要来和这小孩的爹娘攀结交 情,不是为着要在乡里朋友中间博取名誉,也不 是厌恶那小孩的哭声才如此的。从这里看来,一 个人,如果没有同情之心,简直不是个人;如果 没有羞耻之心,简直不是个人;如果没有推让之 心,简直不是个人;如果没有是非之心,简直不 是个人。
8)仁者无敌。 【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孟子论辩的原因
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圣王不 作,诸侯放恣(zi),处士横议,杨朱、墨 翟之言盈天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 距诐(bi)行(偏激的行为),放淫辞, 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有恒产者有恒心
▪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 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僻邪侈,无不 为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曰:「有复於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 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 舆薪。则王许之乎?」曰:「否。」「今恩足以 及禽兽,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 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 也。非不能也。」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 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 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 『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 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 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於掌。

孟子中的仁爱思想

孟子中的仁爱思想

孟子中的仁爱思想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儒家思想是代表性的思想之一,而孟子被视为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在孟子的众多思想中,仁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孟子关于仁爱思想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对后世的影响也十分深远。

孟子是一位非常重视仁爱思想的哲学家,他认为每个人的本性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仁义之心,人们通过这种仁义之心来区分对与错,学习正义和懂得道德的含义。

因此,孟子经常强调人性善良,大多数情况下在道德上有正确的判断。

孟子的仁爱思想可以分为两部分来描述。

第一部分是有关于家庭和亲属的关系,另一部分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孟子看来,家庭被视为最初的社会团体,家庭中的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最基本的人类情感。

孟子主张爱护和尊重长辈,不违背家庭内的价值观和价值原则,并对子女进行良好的教育。

其次,孟子的社会思想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孟子主张人们对待他人应该像对待自己那样,每个人都应该尊重他人的尊严,爱护他们的生命,以及为显现他们所需的关心和同情。

孟子认为,凡事都有度,而对待他人则必须有度,有节制,不可盲目地奉行仁爱思想。

在孟子看来,过度的仁慈和宽容会导致混乱和不公,而过度的严格和刻薄则会导致残酷和不友善。

孟子认为,要避免这种极端,需要坚持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一种维持平衡的思想,可以使我们在不同的场合下进行具体的决定,保持社会的公正和平衡。

总结起来,孟子中的仁爱思想,不仅对家庭伦理和个体品德具有深远的影响,还涉及到了社会伦理和国家治理方面的重要问题。

作为孟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仁爱思想在中国文化、传统和社会伦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不断的传承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孟子的人性善思想及其道德政治学说

孟子的人性善思想及其道德政治学说

孟子的人性善思想及其道德政治学说
孟子的人性善思想及其道德政治学说
孟子,又称孟尝君、孟轲,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思想对中国儒家学说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主张服从上天的命令,礼仪为先,勤勉为上,仁义为本。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自然而本性的善良,只要能够培养出来,就能够达到道德的完美。

他的人性善思想,源于他的哲学观念,他认为,上天是宇宙的主宰,掌管着一切,而人类也是由上天创造的,是上天所安排的角色,担负着以及正义的使命。

因此,孟子认为,人们本性善良,唯有修身,善待他人,才能保有自然而本性的善良。

此外,孟子提出了许多道德政治学说。

他认为,政治权力应该由上层社会贵族垄断,他们应该遵循礼仪,秉持正义。

他批评了时代的政治腐败,认为政府应当尊重民本,改善民众生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精神境界。

此外,孟子的思想也受到了当时政府的尊重,他著名的论语在政府中被传阅,他也有多次受到政府的重用,担任高官,试图改善当时的政治环境,让百姓生活在一个和谐安宁的社会中。

总之,孟子是一位哲学家,他深受儒家学说的影响,他主张服从上天的命令,礼仪为先,勤勉为上,仁义为本,他提倡仁义,维护正义,实现社会的和谐,他还提出了许多道德政治学说,改善当时的政治环境,为中国政治道德建设做出了贡献。

孟子的思想对中国儒家学说有着深远的影响,也为许多人提供了智慧和指引,促使我们朝着理想和正义的方向迈进。

儒家思想之孟子荀子朱熹

儒家思想之孟子荀子朱熹

格物致知论
朱熹用《大学》“致知在格物”的命题,探讨 认识领域中的理论问题。在认识来源问题上, 朱熹既讲人生而有知的先验论,也不否认见 闻之知。他强调穷理离不得格物,即格物才 能穷其理。朱熹探讨了知行关系。他认为知 先行后,行重知轻。从知识来源上说,知在 先;从社会效果上看,行为重。而且知行互 发,“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 则知之益明”。
动静观
朱熹主张理依气而生物,并从气展开了一分为二、 动静不息的生物运动,这便是一气分做二气,动的 是阳,静的是阴,又分做五气(金、木、水、火、 土),散为万物。一分为二是从气分化为物过程中 的重要运动形态。朱熹认为由对立统一,而使事物 变化无穷。他探讨了事物的成因,把运动和静止看 成是一个无限连续的过程。时空的无限性又说明了 动静的无限性,动静又是不可分的。这表现了朱熹 思想的辩证法观点。朱熹还认为动静不但相对待、 相排斥,并且相互统一。朱熹还论述了运动的相对 稳定和显著变动这两种形态,他称之为“变”与 “化”。他认为渐化中渗透着顿变,顿变中渗透着 渐化。渐化积累,达到顿变。

教育至关重要
• 孟轲认为人的本性虽然具有仁、义、礼、智的“善
端”,但还必须通过教育,加强道德修养,尽量去扩充和
发展这些“善端”。他主张只要人们不断地探索内心的 “善端”,就会通过对人性的了解而达到对天命的认识。
• 孟子认为教育的作用更有效果:
• • • “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人的本性,一生下来就有喜欢财利之心,依顺这种人性,所以 ( 2)“性恶”——人的自然属性不加节制会导 争抢掠夺就产生而推辞谦让就消失了;一生下来就有妒忌憎恨 致恶。 的心理,依顺这种人性,所以残杀陷害就产生而忠诚守信就消 失了;一生下来就有耳朵、眼睛的贪欲,有喜欢音乐、美色的 • 并不是说这些自然的人性是恶的,而是说,假 本能,依顺这种人性,所以淫荡混乱就产生而礼义法度就消失 如顺其自然,让这些自然人性不加干涉的发展 了。这样看来,放纵人的本性,依顺人的情欲,就一定会出现 争抢掠夺,一定会和违犯等级名分、扰乱礼义法度的行为合流, 下去,才会导致“恶”的结果,即争夺、残贼、 而最终趋向于暴乱。

孟子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

孟子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

孟子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孟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思想家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原名孟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思想家。

他是孔子的学生之一,被誉为儒家学派的第二代大师,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伦理、教育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的思想主张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孟子》中。

一、孟子的思想主旨孟子的思想主旨可以被概括为“性善”、“性恶”及“进化论”。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受到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会逐渐完善。

在他看来,人们都有良知,拥有守礼、仁爱、义务等道德感。

他主张人们应该根据良知的指引来行事,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公正。

二、人性的善恶对立观点孟子的人性观分为“性善”和“性恶”两个方面。

他追随孔子的思想,提出人天性善的观点。

他认为人们天生具备了善良的特质,这种天性的本善使得人们自然而然地追求仁爱、正义和道德。

然而,他也意识到,人性存在一定的恶性倾向,例如自私、贪婪和暴力等。

这种恶性往往是由外部环境、贫困和不公正等因素所引起。

因此,他主张通过正确的教育和社会改革来引导人们将本性中的善性发扬光大,减少恶性的发生。

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强调个体修身的重要性。

他认为通过修身,一个人可以培养自己的品德和德行,使之做到至善至美。

他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强调个人以身作则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个体的示范作用,才能影响他人的行为和态度。

此外,孟子也非常重视家庭的文化价值,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关心和支持,形成和谐的家庭关系,从而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对于治国平天下,孟子主张通过仁政来解决社会问题。

他认为君主应该追求仁爱,以保障人民的福祉。

他批判了战争和暴力的行为,主张崇尚和平与公正的原则。

他提出君主应该贯彻仁政,以法治和教育为手段来保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他倡导了一种和谐社会的构想,人人团结互助,国家繁荣昌盛。

四、与其他学派的差异在当时,儒家与墨家、道家、法家等其他学派的思想相互竞争发展。

孟子

孟子
孟子:名轲, 战国时期著名 走进名人 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 “孔孟”,有“亚圣”之称。 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 国中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 十分痛苦。主张行“仁政”以统一 天下,他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 的主张,宣扬“仁政”、“王道”。 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均不见用。 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 说。 《孟子》一书, 现存七篇,是 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2、文中讲述了“人和”的重要性,你作为新时代 的中学生获得了哪些启发呢?
①孟子的这一主张,强调做任何事情必须要顺乎民心,反映了孟
子在那个历史发展特定阶段中的远见卓识。
②战争胜负取决于战争的性质和人心向背. “威天下”不能靠“天
时”地利”,而只能靠:“人和”的理论只能适用于科学不发 达的古代社会。
③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要想打胜仗,就必须有最先进的武器,
3、划出文中的排比句,说说其作用。
(从反面推论,指出“城民”“固国”“威天 下”应当依靠“人和”,有很强的说服力)
4、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什么结论?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人和”的实质是什么? 6、下文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总结全文, 7、本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深化论点) (对比论证)
思考:这段摆出了什么论据?有 何作用?
论据:围攻一座小城但不能取胜。 论证了中心论点的前半部分内容: “天时不如地利” ,强调了“地利” 重要性。
阅读第三段思考讨论
解释加线词语 (城墙) (护城河) 非不深也, 城 非不高也,池 兵革 (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甲衣) (坚韧) (锐利) 非不坚 利 也, (放弃) 米粟非不多也,委 而去(离开) 之(所守之城) (这) ,是 地利不如人和也。

孟子(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代表人物)

孟子(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代表人物)

孟子(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代表人物;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

被认为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

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先后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虽曾被齐宣王尊之为客卿,但终不见用。

晚年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他站在儒家的立场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

他继承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

他说:“诚者,天之道也”。

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

凡是人力所不及的,孟子都归结为天的作用。

因而,他主张“乐天、畏天、事天”,顺从地接受天的安排。

他的哲学思想具有客观唯心主义的性质。

孟子认为天与人二者是相通的,天是万事万物的主宰,人事的一切,无论是政治制度、道德原则、社会历史发展还是个人的穷通祸福,都是由天来决定的。

人,不仅善性来自天赋,而且人心的思维功能也是天所赐予的。

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集中地体现在下面三个哲学命题中:“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则知天矣”;“万物皆备于我矣。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政治思想的基点在于“民本”、“仁政”和“王道”。

他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并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他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同时他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

孟子认为,只有达到了这种境界,才是最理想的政治。

统治者实行仁政,即可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将会失去民心而被人民推翻。

孟子

孟子

孟子心得
讲到武士道,人们总是想到日本,若问起武士道的来 源,其实是来源于中国。梁启超曾编过一本《中国武 士道》,其实武士道精神盛行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 或许我们不用“武士道”这个名,但无疑精神是一致 的。 我很欣赏孟子,也有一个原因,孟子充满了武士道 精神(中国的,不是日本的),即使以日本人看来, 孟子也是日本武士高高景仰的对象。新渡户稻造在其 名著《武士道》中写道:“继孔子之后的孟子,对武 士道也发挥了巨大的权威,他的强有力的而且常常是 颇为平民的说法,对于具有同情心品质的人很有魅力。 它甚至被认为是对现存社会秩序的危险思想,是反叛 性的,因而他的著作长期成为禁书,尽管如此,这位 贤人的言论却永远寓于武士的心中。”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 墓,孟子学为丧葬,[足辟][bi,两字合一]踊痛哭之事。母曰: “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 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 宫之旁。每月朔[shuo,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 行礼跪拜,揖[yi,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 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白话]过去孟子 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氏守节。居住的地方离墓地 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足辟]踊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 “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 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 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 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 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 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寓言
有一日,孟子看到一个人在掘井,已经挖了七丈 二尺,可停止了,认为这里没水,孟子鼓励他: “继续挖啊,不要放弃。”那人听也不听,扭头 便走,他还是那个念头:这儿一定没水。于是便 去另一个地方掘井了。孟子说:“掘到七丈深, 离水泉涌流只有一步之遥了,就此罢手,岂不可 惜?”这就是孟子的名言 “有为者辟若掘井, 掘井九轫而不及泉, 犹为弃井也。”的来历。 这个故事告诉我,办任何事情,就像掘井一样, 若不到泉水涌流便放弃了,则达不到成功的彼岸。

孟子的思想

孟子的思想

孟子的思想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

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华夏族,鲁国邹(今山东省邹城市)人,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与孔子并称“孔孟”。

代表作《鱼我所欲也》已编入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寡人之于国也》编入高中语文教科书中。

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

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希望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

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

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

一、民本思想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

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

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

正因此原因,《汉书》「艺文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

到五代十国的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

到南宋的孝宗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并成为「十三经」之一,《孟子》的地位才被推到了高峰。

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因不满孟子的民本思想,曾命人删节《孟子》中的有关内容。

孟子中国古代的儒家圣贤

孟子中国古代的儒家圣贤

孟子中国古代的儒家圣贤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他的思想主张对中国及其周边国家的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孟子的思想和他在古代中国所扮演的角色进行探讨。

一、孟子的生平孟子名轲,字子满,鲁国人,是孔子的学生和传承者。

他出身贫寒,但通过刻苦学习和跟随孔子的教导,逐渐成为了一位卓越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孟子对于儒学的发展和推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尊称为儒家学派的圣贤之一。

二、孟子思想的核心观点1. 天性善良观:孟子认为,人天生具备善良的本性,即“性善”。

这与他的时代的其他学派观点不同,例如墨家的“兼爱”以及道家的“无为而治”。

他认为,人们应该通过教育来引导和培养好的品德和道德,以实现其天性的完善。

2. 人的自我完善观:孟子主张通过自我修养和努力来实现人的自我完善。

他认为,人们可以通过修炼德行,如仁、义、礼、智等,来发展自我并改善社会。

他提出了“四端修养”理论,即君子要有仁心、义行、礼节和知识,并强调通过这种修养来塑造品德高尚的人格。

3. 君主和臣民的责任观:孟子重视社会秩序和政治伦理。

他强调君主有责任保障臣民的福利,并主张君主应以道德行为为准绳来治理国家。

他认为,君主如果不能以善良和仁慈的方式治理国家,臣民将会失去对君主的忠诚和信任。

三、孟子的影响孟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及其周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自我完善,提出了对社会和政治的思考,以及对人际关系的独特见解。

这些思想在中国的历史上影响深远,成为后来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孟子的思想也对东亚其他国家的文化和思想产生了影响。

他的思想观点在朝鲜、日本等地的儒家文化和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

此外,孟子的儒家思想对其他文化和宗教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佛教、道教等。

四、结语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孟子是一位备受尊重的圣贤。

他的思想强调了人道、义理和政治伦理的重要性,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侠义的孟子
4:3
孔子宽厚谦和,孟子刚直不阿
l 孔子 礼之用 和为贵
l 不管心理喜不喜欢,面子上总要过得 去。
l 比如鲁国大夫季氏家臣阳货,孔子不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孟子生活的年代
春秋和战国有什么不一 样
孟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孟子对儒学的贡献
孟子留给我们的思考
春秋战争的特点:
l 战争目的是争霸,争夺话语权。
l 通常持续一天 l 逃生五十步不能追
02 #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唱,就是僭越。孔子没有直截了当的评判,而是说,《雍》诗说的 很清楚啊,诸侯是助理,天子很庄严,不知道你们唱这首诗,是用 它的什么意义呢? l 孟子 直言不讳 l 有一次邹国和鲁国发生冲突,邹国的官吏死了三十三个人,老百姓 却袖手旁观,见死不救。邹穆公就问孟子怎么处置这些百姓。孟子 说:活该!谁让他们平时对老百姓不好!邹国闹饥荒的时候,百姓 尸横遍野,可是这些官员却不肯开仓赈灾,这难道不是见死不救?

追赶,没想到,晋军跑了几步战车 又坏了,楚军于是再次帮助修理战 车,然后再追,终于让晋军跑掉, 这真是有意思。更有意思的,逃跑 中的晋国军队还回头说,“到底是 楚国的军队,连逃跑都这么专业”, 这真是太有意思了,有种“友谊第 一、战争第二”的感觉。
孟子生活的年代
春秋和战国有什么不一 样
孔子温文尔雅 孟子心直口快
l 孔子 说话委婉 l 鲁 国 大 夫 季 氏 等 三 家 权 臣 在 祭 祀 时 用 《 雍 》 , 这 是 天 子 之 礼 , 大 夫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想 拜 访 , 就 故 意 挑 了 一 个 阳 货 不 在 家 的时候去拜访。
l 孟子就没那么好说话了
l 有一次,孟子准备去见齐王,碰巧齐 王派人来说:寡人原本应该看望先生 的,可是寡人感冒了,不能吹风,如 果先生肯来,寡人就上朝。
l 孟子一听,马上就回:不好意思,我 也感冒了,不能吹风。掉头就回家了。
孟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孟子对儒学的贡献
孟子留给我们的思考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中国思想儒家篇 ——侠义的孟子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孟 子
导语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 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 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尊称为“亚 圣”。孟子是公认的儒家嫡传,继承了儒 家“仁”的思想,同时又提出了“性善 论”“民本论”,进一步发扬了儒家思想。 哪呢孟子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的思想理 论又是什么?这就是今天讨论的话题。
孟子生活的年代
春秋和战国有什么不一 样
孟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孟子对儒学的贡献
孟子留给我们的思考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战国战争的特点: l 兼并战,歼灭战
#01l 争夺土地资源 l 消灭有生力量 l 旷日持久
长平之战VS邲之战
晋楚邲之战的时候,晋军溃不成军, 战败逃跑,晋军的一辆战车在败逃 过程中陷进泥坑里,跑不动了,这 真是急人啊。等追击的楚军赶到后, 先是帮助晋军把车修好,然后继续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孔 子
公元前551年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约前372年-前289年)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