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费尔巴哈表现的双重态度

合集下载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费尔巴哈的双重态度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费尔巴哈的双重态度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费尔巴哈的双重态度作者:王佳丽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14期【摘要】费尔巴哈无疑是一位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对青年马克思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刻影响。

文章通过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两个概念的考察入手,结合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突出了此时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双重态度。

【关键词】异化劳动;共产主义;黑格尔辩证法;双重态度在马克思前期思想发展的进程中,的确受到了来自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

但是,费尔巴哈的一些概念和范畴已经被马克思应用于更加广阔的现实经济生活领域,因而不仅是在内容上,同时也在方法上获得了更进一步的发展,这样就使马克思有可能发现并克服费尔巴哈的局限性而继续前行。

一、异化劳动的提出及其意义从思想来源来说,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既受益于费尔巴哈的类本质思想同时又吸收借鉴了黑格尔的辩证法。

费尔巴哈看到了人本质的异化,但他仅仅把异化局限于宗教之中,他仅把宗教看作人本质的异化,认为只要扬弃宗教就可以回到人本身。

马克思同意费尔巴哈的观点,认为人不应当异化,现实中的异化状态必须被扬弃。

然而,马克思并没有重复费尔巴哈的观点,把自己仅仅局限于宗教的异化,而是把异化推广到现实的经济生活之中。

他从当前的经济事实出发,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分析揭示了私有财产的本质和起源。

与此同时,马克思又吸收了黑格尔否定之否定辩证法的合理因素,他在《手稿》中指出:“黑格尔的《现象学》及其最后成果—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伟大之处首先在于,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失去对象,看作这种外化和外化的扬弃;因而,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

”因此,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虽受益于费尔巴哈,但却又孕育着辩证法的萌芽。

费尔巴哈并没有进一步研究异化的来源,他对现实、感性只是从感性直观的方式去理解。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导读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导读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1844年3月,马克思因受到恩格斯《德法年鉴》中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影响,认为仅停留在哲学的研究上,还不是“针对原本,而是针对副本”的批判,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于是,马克思决定从经济事实出发,开始阅读一些关于经济学的著作。

1844年3月到8月,马克思写作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这本书写于巴黎,因而又称巴黎手稿。

原书名没有保留下来,现在的书名是1932年发表时苏联编者加的。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一个残缺不全的手稿,从马克思写的序言来看,《手稿》是马克思当时设想的一个庞大写作计划的一部分。

在《手稿》里马克思尖锐地批判了以布·鲍威尔为首的青年黑格尔分子的主观唯心主义,并且表示要进一步批判布·鲍威尔为首的青年黑格尔的反动思潮;正在这时恩格斯于1844年9月到了巴黎第二次见到了马克思,这次会见他们发现两人的观点完全一致,并且从此开始了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位无产阶级理论家的密切合作。

当时,两人一致认为,必须进一步批判青年黑格尔分子的反动思潮,马克思就终止了《手稿》的写作,和恩格斯合写了《神圣家族》一书。

同马克思的大部分早期著作一样,《手稿》当时未能发表。

1927年《手稿》部分译文第一次在《<神圣家族>的准备工作》这一标题下《马克思恩格斯文库》里发表。

l929年2月在巴黎出版的《马克思主义评论》杂志第1期上,在《关于共产主义和私有制的札记》和《关于需要、生产和分工的札记》的标题下发表了《手稿》的另一些片断。

1931年1月,迈尔在苏黎世的《红色评论社会主义月刊》上报导说:发现了马克思的一部早期著作,并且说是带有提要性质的手稿。

1932年由齐·朗兹胡特和迈尔编的《历史唯物主义,卡尔·马克思早期著作集》发表了《手稿》,但是仍然不全。

同年稍晚,苏联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研究院编辑出版的德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中,才第一次以现在的标题全文发表了这部《手稿》。

费尔巴哈的伟大功绩究竟何在?——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例看马克思眼中的费尔巴哈

费尔巴哈的伟大功绩究竟何在?——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例看马克思眼中的费尔巴哈
的伟大功绩究竟何在?
 ̄ 14 X 8 年经济学 手稿》 例看马克思眼中 {4 哲学 为 的费尔巴 哈
1 - 祥记 罗 萍( 上海财经大学 人文学院 。 上海 203 ) 04 3
摘 要 :感 性活动” 为马克 思开启全新哲学境域 的理论基 点, “ 作 也是 其经济哲 学思想 的理论 基点 , 它不是 马克思 的独创 , 而是 与黑格尔哲学、 费尔 巴哈哲学思想有着深刻渊源。费尔 巴哈 以“ 感性对 象性原则” 为依 据, 对黑 格尔恩辨哲 学进 行批判 , 发 现人是社会存在物, 但费尔 巴哈并没有真正理解黑格尔哲学的精神实质 , 这为马克思发动哲学革命提 供 了重要契机 。 关键词 : 性对象性原则 ; 性活动; 感 感 否定性辩证法 ; 历史 ; 费尔巴哈 中 图 分 类 号 :0— B 0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2— 87 2 1 )2- O 4一 4 17 64 (0 1 0 O O o 【 作者 简介 】卜 祥记( 9 3一 ) 男, 16 , 江苏徐 州人 , 学博士, 哲 理论 经济 学博 士后 , 海财经 大学人文 学院教授、 士生导 师, 上 博

判 者 并 引 导 着 这 一批 判 深 度 展开 的 费尔 巴哈
尽管《 基督教 的本 质》 为费尔 巴哈在 当时 的德 国思 想界 赢得了广泛而深远 的盛名 , 在马克思看来 , 黑格尔哲学 的 他的威力 , 但 对 其实就是他自己的本质的威力。所以, 感性的对象 批判才是费尔巴哈 的思想 精脉和思想精义。马克思对费尔 巴 的威力 , 就是感情的威 力 ; 理性 的对 象的威 力 , 就是理 性本 身 哈 的这一判断 是有 据可循 的 : 《 黑格 尔 哲学批 判 ) 在 ( 导言》 的威力 ; 意志的对象 的威 力 , 是意 志 的威 力。 费尔 巴哈 就 ” 中, 马克思 曾经指 出 : 就德 国来说 , 宗教 的批判 实际 上 已 指出 :我 的这个学 说 用几 个 字来 表明 , “ 对 “ 这便 是 : 神学 就是 人 经结束 ; 对宗教 的批 判是 其他 一切批 判 的前提。 【 那 么 , 本学 ; 而 ”2 换言之 , 希腊文称之为 T es德 文称之为 G t 神 ) ho, ot ( 的这 是谁结束了德国 的宗教批 判 , 是如何 结束 的呢?在 《 又 神圣 个宗教的对象 , 表明的不外就 是人 的本质 , 者说 , 或 人的神 不 家族》 , 中 马克思直 接回答 了这个 问题 : 费尔 巴哈把形 而 上 外就是人的被神化 了的本质 。因此 , 教史 , “ 宗 或者神 史 ( 这是 学 的绝对精神归结为 ‘ 自然为基础 的现 实的人 ’ 从而完成 以 , 样的) 正是人的历史 , , 因为宗教不 同, 神就 不同 , 而宗教 的 ”6 了对宗教 的批判。同时也巧妙 地拟定了对黑格尔的思辨 以及 不同就是由于人 的 不同。 【 这 些论 述表 明了费 尔 巴哈对 于 切形而上学 的批判 的基 本要点 。 马 克思认 为是费 尔 巴 宗教 本质的说明 , : ” 即 上帝 、 神不过 是人把 自身本质对 象化 一 哈完成了德 国宗教的批判 , 并且是立 足点于对 黑格 尔哲学批 个外物而被人 崇拜 的事物 , 上帝 的神圣性 不过是 人们对 于自 判 的基础之上。同时意味着费尔 巴哈的宗教批判之所以超越 己情 感神 圣洼的向往 。 与他 同时代 的人 , 决定性地结束了德国的宗教批判 , 并 是因为 当有人指 责费尔巴哈在《 基督教 的本质》 中忽 视了对 “ 自 其批判本质从属于并归结为对 黑格尔哲学的批判。费尔巴哈 然神” 之本质的说明 时 , 费尔 巴哈于 14 8 5年发 表了《 宗教 的 从对黑格尔哲学 的 判切 入宗教批判 , 批 并把 宗教批 判上升 为 本质》 一书 。 这本 “ 量 虽小 而 内容甚丰 的小 书” , 为 在 分 中 作 哲学批判 , 因此马克恩指 出费尔 巴哈 的第一个 伟大功绩就在 其“ 基督教” 之本质批判根本原则的“ 感性对象性原则”依然 , 于 “ 明了哲学 不过是变成思想 的并 且经过思 考加 以阐述 的 证 构成了对 “ 自然神” 之本质批判 的根 本原 则 。费尔 巴哈指 出 : 宗教 , 不过 是人 的本质 的异化 的另 一种形式 和存在 方式 ; 从 “ 我在《 基督教的本质》 一书中指出 : , 的道德属性 或精 神 从他

马哲原著《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讲义)

马哲原著《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讲义)

一、《手稿》写作的背景和马克思的思想转变(一)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的总体线索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在哲学上是青年黑格尔派,在政治上是民主主义者。

这种思想架构在《莱茵报》时期接触现实问题时即已发生动摇。

在1843年《克罗茨纳赫笔记》的历史研究中,他彻底否定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立场,接受费尔巴哈的思想,实现了第一次重大思想转变。

马克思接受了费尔巴哈的哪些思想呢?1、自然决定的描述逻辑;2、人的类本质异化与复归的批判逻辑;这是青年马克思思想中隐性的支配性思想。

(二)写作手稿时的思想背景马克思是哲学专业出身,他之所以研究经济学,是因为受了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赫斯、蒲鲁东的影响。

《手稿》是马克思从人本主义哲学出发对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所作的批判。

其中的人本主义异化劳动理论还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

(三)《手稿》中的两条线索1、一条是明显的主导的人本主义的线索,这是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学异化论的延伸和对赫斯经济异化思想的系统化。

【此时的马克思认为,人本学是国民经济学的秘密,劳动是资本的秘密,社会的人是货币的秘密。

】2、另外一条是隐蔽的不自觉的线索,即从经济现实出发的客观线索。

关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日】广涉松: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三个先验预设1、人未异化的本真存在;2、异化了的非本真存在;3、通过对异化的扬弃而恢复人的本真存在;马克思就是从上述劳动异化理论的预设出发,对现实的劳动的非人状况进行哲学—伦理学的批判。

二、关于《手稿》的创作时间、由来、结构、出版及其影响。

1、创作时间:1844年4月到8月。

不是为了发表而写作的。

2、由来:梁赞诺夫——马克思《巴黎笔记》照相版手稿——10个笔记本中有3个是相对对立的理论文本。

3、出版:1927年。

中文版:1957年。

4、传奇遭遇:最难解读、引用最多的解读;近期的2次重大解读(前苏联的“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解读、中国理论界“类哲学”和“实践人道主义”解读);《手稿》在80年代中国的反响(讨论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与人道主义理论的第一次热潮)5、影响:西方——“新的福音书”,“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启示录”,“马克思的中心著作”,“概括了马克思的全部精神的唯一文献”亨·德曼:“新发现的马克思”。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思想发生的转变-2019年文档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思想发生的转变-2019年文档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思想发生的转变一、对待费尔巴哈态度上的转变《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时期,在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影响之下,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持肯定、认同的态度,高度赞扬了费尔巴哈哲学的伟大功绩。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类本质理论受费尔巴哈哲学影响最为明显。

异化理论最早出现在黑格尔哲学中,费尔巴哈和马克思对于“异化”这个概念,都是从黑格尔那里继承来的。

但马克思的异化概念和黑格尔与费尔巴哈的异化都不相同。

黑格尔的异化主体主要是指绝对精神,异化就是绝对精神客观化的过程。

而费尔巴哈主要用异化概念来分析宗教现象,得出“神是人的本质的异化”的结论,他的异化是指人的异化,他把异化的主体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变成人。

马克思受到费尔巴哈异化观的影响,使用诸如“类本质”、“类生活”、“类意识”等费尔巴哈式的概念,揭露私有制下劳动者是怎样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劳动本身、自己的类本质以及同他人相异化的,从而形成了异化劳动理论,其目的在于批判资本主义制度,论述共产主义的必然性。

马克思用异化劳动思想批判资本主义,说明他仍未摆脱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

在人的本质问题上,费尔巴哈的“类本质”启发了马克思,他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费尔巴哈的类本质理论,因为两人都用了“类”这个概念,并且他们对人的类本质的理解都具有抽象性,下文还要具体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费尔巴哈首先严肃批判了黑格尔哲学辩证法的错误,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伟大功绩作出充分肯定。

他指出,费尔巴哈的伟大贡献在于:(1)揭示黑格尔体系同宗教一样,只不过是人的本质的异化的另一种形式;(2)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当作理论的基本原则,从而“创造了真正的唯物主义和实在的科学”;(3)把物质世界同绝对精神对立起来。

由此可以得出,《手稿》时期马克思哲学还深受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并未与费尔巴哈哲学划清界限,也未认识到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

浅析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超越——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

浅析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超越——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

230现代交际·2019年16期[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再评价”(2016SJD710018)。

[作者简介]丁颖,徐州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浅析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超越——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神圣家族》丁 颖(徐州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 徐州 221018)摘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中,《神圣家族》是一部具有过渡作用的重要文本,在该文本中隐含着生发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1844年手稿》)中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哲学的理论分歧。

因此,《神圣家族》作为一个过渡性文本,对于研究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完整性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1844年手稿》)与《神圣家族》之间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神圣家族》 《1844年经济学哲学原理》 费尔巴哈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6-0230-02《神圣家族》作为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中的重要文本,对于连接《1844年经济学手稿》(以下简称《1844年手稿》)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有着重要意义。

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延续了对费尔巴哈理论的评述,但是与《1844年手稿》不同,马克思转变了对费尔巴哈的态度,从高度赞扬到有条件的评述。

这种态度的转变直接引发了在《提纲》中对费尔巴哈的批判与超越,可以说正是在这一思想转变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全新世界观的生成。

一、《神圣家族》:一个不可缺失的理论环节对于《神圣家族》的历史地位,理论界早有定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权威作者将《神圣家族》视为“奠定物质生产的发源地”,而这一奠基作用直指《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生成关系与生产力”的概念的认定。

[1]这一权威理论明确了《神圣家族》的过渡性作用,但是也为我们留下了理论发展的空间,即如何界定作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石的“物质生产”的概念及其内涵,换句话说,我们可以确定《神圣家族》这座“桥梁”的一端——唯物史观的诞生地《德意志意识形态》,但是勾连的彼岸是什么呢?既然作为过渡性的著作,意味着马克思的思想在《神圣家族》中走向深刻,但是这一思想的源泉是什么呢?如果我们按照阿尔都塞的“断裂论”,将1844年的马克思视为费尔巴哈思想的追随者,那么不仅仅会破坏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完整性,而且在《1844年手稿》中就已经诞生的新世界观的萌芽就会变成某种思想的“顿悟”或者“奇迹般的转折”,而《神圣家族》乃至后续的《提纲》的历史作用无疑也被抹杀,这种切断马克思思想旅程的观点显然是不妥当的。

【教案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

【教案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
【教案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
您要打印的文件是:【教案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 打印本文
【教案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575
同时,也正是在这一年,费尔巴哈出版了他的几本最有影响的著作,即《基督教的本质》第二版、《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以及《未来哲学原理》。在这些著作中,费尔巴哈进一步批判了黑格尔的哲学唯心主义,把神学归结为人类学,并系统阐述了他的人本学唯物主义的主要原理。此外,也正是在这一年,赫斯撰写了《金钱的本质》一文,并将其提交到了由马克思和卢格担任主编的《德法年鉴》编辑部。在这篇文章中,赫斯已表述出这一核心观点:生产和交往规定了人的本质,而金钱不外乎是人的本质的异化。费尔巴哈和赫斯的新著的问世,无疑给马克思以很大的启迪和推动力,促使马克思进一步深化和详细论证自己的观点。它们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著作以及法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一起,构成了马克思思想创作的重要思想理论来源。
(4)资本的积累和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在私有制的统治下,资本的积累就是资本在少数人手中的积聚。资本的天然使命就是通过竞争来实现积累。
C.地租
在这部分内容中,马克思论述了下列一些重要的问题:
(1)地租的本质和地租量。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地租是通过租地农场主和土地所有者之间的斗争决定的。
(3)劳动的目的性。劳动本身,不仅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而且一般只要它的目的仅仅在于增加财富,它就是有害的和造孽的。
(4)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对待工人的态度。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把工人只当作“劳动的动物”,当作仅仅有最必要的肉体需要的牲畜。
B.资本的利润
一、基本要求:帮助学生了解《手稿》所初步论证的实践范畴,特别是动物活动与人的劳动的根本区别;掌握《手稿》对资本主义生产中人的劳动异化所进行的分析和批判,对人性、人的存在、人的本质、人与自然关系、人的解放及其途径等问题的探究;理解《手稿》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过程中具有的独特意义。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看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潜在超越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看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潜在超越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月 第23卷第2期JOURNALOFZHENGZHOUUNIVERSITYOFLIGHTINDUSTRY(SOCIALSCIENCEEDITION) Vol.23No.2Apr.2022 [收稿日期]2021-08-26[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后期资助项目(20HQ007)[作者简介]丁颖(1984—),男,江苏省徐州市人,徐州工程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哲学基本问题。

引用格式:丁颖.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看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潜在超越[J].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3(2):16-23.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DOI:10.12186/2022.02.003文章编号:2096-9864(2022)02-0016-08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看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潜在超越Marx’spotentialtranscendenceofFeuerbachfromtheEconomicandPhilosophicManuscriptsof1844关键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感性活动;费尔巴哈;潜在超越丁颖DINGYing徐州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徐州221018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这一部分,不仅是理解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批判和社会批判的真正钥匙,也是对青年马克思和晚期成熟马克思之间的断裂,以及对马克思理论中经济学与哲学之间断裂问题的科学解答。

在该部分中,马克思生成了感性活动的哲学境域,通过对费尔巴哈理论贡献的高度评价,表达了对黑格尔哲学的反思与批判,确立了超越整个旧哲学的理论基点,同时也潜在地展现了对费尔巴哈的内在超越。

·61·丁颖: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看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潜在超越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1]197这一部分,可谓是理解马克思这部论著中的哲学思想的钥匙;对这一部分的重视程度以及理解深度决定了对整个《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理论定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浅析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浅析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浅析摘要:1844年3月,马克思因受到恩格斯《德法年鉴》中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影响,认为仅停留在哲学的研究上,还不是“针对原本,而是针对副本”的批判,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于是,马克思决定从经济事实出发,开始阅读一些关于经济学的著作。

1844年3月到8月,马克思写作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本书写于巴黎,因而又称巴黎手稿。

原书名没有保留下来,现在的书名是1932年发表时苏联编者加的。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经济学、巴黎手稿《手稿》是马克思的一部未完成的著作,虽然不是一部完整的著作,但其内容极为丰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立过程中一份独特的文献,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源地。

当然,《手稿》是一部过渡性的著作。

马克思在《手稿》时期,还没有完全摆脱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特别是大量使用了费尔巴哈哲学的术语。

但是,在内容上,马克思又大大超越了费尔巴哈。

这就是说,尽管马克思当时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自己同费尔巴哈的重大分歧,尽管《手稿》中充满了费尔巴哈式的概念、术语,具有人本主义的因素,出现了内容和形式的不一致,什么是矛盾,但是,《手稿》在内容上却力求向历史唯物主义接近,处处闪烁着新世界观思想的光辉。

一、主体结构包含六部分:序言;第一手稿;第二手稿;第三手稿;附录;注释。

马克思在“序言”中主要阐述了写作的主旨,方法和《手稿》的哲学基础。

在写作过程中由原先打算着重批判黑格尔法哲学,后经过对国民经济学的系统研究和批判,改为把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当做主要批判对象以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的剖析为主要内容,从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同时着重揭露和批判了鲍威尔为首的黑格尔分子的唯心主义观点,指出他们的根本错误在于坚持“自我意识”哲学。

“第一手稿”的主要内容是:1 、揭露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局限性,提出经济学研究的任务。

首先,马克思肯定了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意义,但又揭示了它的缺陷。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导读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导读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导读[推广有奖]••(《手稿》现由“序言”和[第一手稿]、[第二手稿]、[第三手稿]四个部分组成。

马克思为《手稿》规定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弄清私有制、贪欲同劳动、资本、地产三者的分离之间的本质联系,交换和竞争之间、人的价值和人的贬值之间、垄断和竞争等等之间,以及全部“异化”和货币之间的本质联系。

(一)序言•《序言》主要论述了写作的主旨、方法和本书的哲学基础。

共10个自然段,分四个问题。

•1.说明写作计划的变动情况和本文的指导思想(第1段)。

•2.说明研究经济学的方法,是经验的而不是思辨的(第2段)。

•3.说明写作本文参考的选择和哲学基础是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第3段)。

•4.批判鲍威尔等青年黑格尔分子的唯心主义观点,阐述了剖析黑格尔哲学的必要性(第4段)。

•其中论述了下述观点:•(1)阐明本书的论述重点。

按原拟订计划是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论述政治经济学同国家、法、道德、市民生活等的关系。

•(2)评述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

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的著作是继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和《逻辑学》之后包含着真正理论革命的唯一著作,费尔巴哈哲学为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提供了真正的实证性的基础。

同时,费尔巴哈哲学并未能扬弃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这就使对黑格尔哲学辩证法的分析和批判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必要。

•(3)批评鲍威尔及其哲学。

马克思认为,鲍威尔不能正视费尔巴哈哲学的贡献以及对黑格尔哲学采取一种非批判的立场。

他对费尔巴哈哲学采取了双重态度:一方面盗用费尔巴哈哲学的成果,一方面搬弄黑格尔辩证法诸要素反对费尔巴哈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

马克思指出,在青年黑格尔派运动中曾起过进步作用的鲍威尔哲学说到底不过是黑格尔哲学唯心主义的神学漫画。

•(4)阐明对黑格尔辩证法和一般哲学进行批判的必要性。

马克思强调,这种批判的必要性要从马克思自己所作的实际批判中来加以解读。

•[第一手稿]•在这一手稿中,马克思重点考察了工资、资本的利润和地租,实际上是从分配关系的角度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工人、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三个阶级进行了经济学分析。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看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扬弃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看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扬弃

Advances in Philosophy 哲学进展, 2023, 12(8), 1482-1487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cpp https:///10.12677/acpp.2023.128249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看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扬弃王 茜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收稿日期:2023年6月28日;录用日期:2023年7月19日;发布日期:2023年8月1日摘要 1845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问世了,在这个包含着世界观的天才的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中,马克思批判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人本主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践的观点和新唯物主义的观点。

以《提纲》为蓝本、时间为线索,通过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的继承、批判与超越的过程进行分析,有利于避免部分学者在研究上过度夸大和贬低费尔巴哈哲学,正确地看待费尔巴哈哲学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以及马克思主义对费尔巴哈哲学的革新。

关键词德国古典哲学,费尔巴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The Break between Marx and Feuerbach from the Theses on FeuerbachXi WangSchool of Marxism,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Received: Jun. 28th , 2023; accepted: Jul. 19th , 2023; published: Aug. 1st , 2023AbstractIn 1845, the Theses on Feuerbach appeared, and in this first document, which contained the ger-mination of the genius of the worldview, Marx criticized the old materialism, idealism and hu-manism and on this basis put forward the point of view of practice and the view of new material-ism. Taking the Theses as a blueprint and time as a clu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Marx’s process of inheritance, criticism and transcendence of Feuerbach’s philosophy, it is conducive to avoiding王茜some scholars from exaggerating and belittling Feuerbach’s philosophy in their research, and correctly viewing Feuerbach’s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 to Marxism and Marxism’s innovation of Feuerbach’s philosophy.KeywordsGerman Classical Philosophy, Feuerbach, Theses on Feuerbach, Marx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路德维希·安德列斯·费尔巴哈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其哲学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形成有巨大影响,并在哲学史上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2024秋国家开放大学《四史通讲》形考作业、期末大作业试卷ABC参考答案

2024秋国家开放大学《四史通讲》形考作业、期末大作业试卷ABC参考答案

2024秋国家开放大学《四史通讲》形考作业、期末大作业试卷ABC参考答案形考一1.以1516年托马斯·莫尔发表()为起点,社会主义走过五百多年的历程,为人类开创了不同于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崭新道路和美好前景。

答案:乌托邦2.恩格斯有一本名著《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称它为()。

答案: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3.19世纪的()运动,代表了欧洲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标志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在欧洲最先进的国家的历史中上升到了重要地位。

答案:欧洲三大工人4.1845—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作(),该著作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答案:德意志意识形态5.()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正式诞生。

答案:共产党宣言6.空想社会主义经过300多年的发展,虽然空想色彩越来越淡化、科学内涵越来越丰富,但始终未实现质变。

()答案:√7.在《论犹太人问题》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两篇文章中,马克思区分了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由争取政治自由的斗士变成了追求人类解放的哲学家。

就此,他完成了从政治上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

()答案:×8.马克思于1845年春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它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

()答案:√9.伦敦公社革命是世界上第一次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

()答案:×10.恩格斯写的《反杜林论》,第一次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方面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的体系呈现在世人的面前,总结并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答案:√11.被称为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三颗明珠是()。

答案:《乌托邦》《太阳城》和《基督城》12.19世纪初,在法国和英国出现的三位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是()。

试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

试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

试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作者:付维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2016年第07期[摘要]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也是人类社会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目的,科学共产主义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预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之服务的最终目的。

共产主义理论的形成有一条明显的线索,分别从经济与哲学两方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及其上层建筑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形成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无产阶级解放自身与全人类提供了科学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武器,从而找到了解开人类历史之谜的真正锁匙。

其中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关系的批判是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关键,阐发了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关键词]共产主义;唯物史观;私有制;无产阶级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即直观唯物主义的批判与继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关键,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形成不可或缺的前提与基础。

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哲学最大的缺憾就是其直观性,即费尔巴哈把实践仅仅看成是理论活动、生活活动和犹太人经商牟利的利己活动,而非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的活动、革命实践活动,因而无法真正理解劳动的本质、人和社会的本质,从而陷入唯心主义。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的的批判从哲学层面科学的论证了共产主义的必然性。

一、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历史是在劳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这一点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有非常明确的阐述:“对社会主义的人来说,整个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所以关于他通过自身而诞生、关于他的形成过程,他有直观的、无可辩驳的证明。

”(310)费尔巴哈不了解实践活动的伟大作用,因而不可能通过把握人的主观能动性来推动实践的发展。

改造世界的历史就是人类实践不断发展的历史,从这个角度说,私有制的产生、发展与消解同样要在实践中才能得以完成,而马克思说“自我扬弃同异化走的是一条道路”(294),即私有制的产生与私有制的消除是同一个历史过程的不同阶段,都需要在实践基础上才能完成,这是人类历史基于实践的连续性特征。

在1844年手稿中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评价及其超越

在1844年手稿中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评价及其超越

在1844年手稿中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评价及其超越
丁柏会;马文洛
【期刊名称】《大观周刊》
【年(卷),期】2012(000)018
【摘要】人们都承认马克思是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转向唯物主义的,但又认为,马克思通过费尔巴哈不是转向旧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而是转向新的辩证的唯物主义即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

这就是对马克思思想发展的“两阶段一转变”说。

从实际情况来看,马克思在费尔巴哈影响下并不是立即转向了新唯物主义。

而是有一个崇拜、信仰、迷信费尔巴哈的时期,然后通过对费尔巴哈的批判,才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在他的创始人那里经过两次转变才完成的。

【总页数】2页(P23-24)
【作者】丁柏会;马文洛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开封475004;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A8
【相关文献】
1.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迷信"和超越——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例[J], 方以启
2.从《手稿》看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继承与超越 [J], 谈永珍;廖薇
3.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感性概念的超越——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例[J], 张雪松;
4.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感性概念的超越--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例 [J], 张雪松
5.论青年马克思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批判、继承与超越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马克思哲学 [J], 何建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超越

浅析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超越

浅析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超越關键词:《神圣家族》《1844年经济学哲学原理》费尔巴哈《神圣家族》作为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中的重要文本,对于连接《1844年经济学手稿》(以下简称《1844年手稿》)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有着重要意义。

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延续了对费尔巴哈理论的评述,但是与《1844年手稿》不同,马克思转变了对费尔巴哈的态度,从高度赞扬到有条件的评述。

这种态度的转变直接引发了在《提纲》中对费尔巴哈的批判与超越,可以说正是在这一思想转变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全新世界观的生成。

一、《神圣家族》:一个不可缺失的理论环节二、人民群众的活动:对鲍威尔的批判与感性活动立场的现实表达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在撰文伊始就将鲍威尔所从事的“批判的事业”定义为“以漫画的形式”所进行的批判,这种批判的实质依然局限于黑格尔哲学体系的范畴中,不仅没有超越,甚至只是低劣片面的模仿,当鲍威尔以此为批判的基点,对经济、哲学、社会等诸方面进行“辛辣的”讽刺时,在马克思看来都只不过在描画“一幅讽刺人脱离自然的形而上学的神学漫画”[2],这无疑是对鲍威尔所奉献终生的宗教批判事业的讽刺。

所以如此,就是因为鲍威尔确立的意识哲学立场,从本质上从属于黑格尔思辨哲学,无论自我意识如何革命,如何标榜自由,都只不过是理念的化身。

马克思对鲍威尔的哲学立场的批判,将其归属于黑格尔思辨哲学范畴,因此,对鲍威尔之理论的批判无论是形式还是实质都从属于马克思对于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批判,因此不论是在《1844年手稿》,还是同年完成的《神圣家族》中,我们都可以在马克思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批判中看到马克思对鲍威尔哲学立场的讽刺挖苦,这种批判性思想的一以贯之地表明马克思在《1844年手稿》已经萌发的“感性对象性活动”之原则的逐步深化,或者说以这种原则为基准的新的世界观正在逐步形成。

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再次以鲍威尔作为批判的靶子,从经济、社会、政治各个方面打击鲍威尔的理论,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马克思在这些领域作出怎样的批判,或者说这些批判在领域或者形式上存在多大的不同,这些内容都有一个共同立场,即存在一个共同的哲学立场——“感性对象性活动”,在《神圣家族》中表述为“感性活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主义的二元论倾向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主义的二元论倾向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主义的二元论倾向摘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从认识论的角度去谈论人与世界,认识结果与认识对象的本质不能统一起来,因此说其当时的思想有二元论倾向。

关键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二元论倾向马克思在《手稿》中,从认识论的角度开出来两种存在,一种是:认识对象独立于人之外;另一种是:对认识对象的认识结果是一种存在。

《手稿》从认识论的角度阐释了认识对象是什么,没有将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和出发点。

也就是说,认识对象和认识结果不能统一起来。

由此说明,《手稿》中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二元论倾向。

一、认识对象独立于人之外首先要厘清认识对象的涵义。

认识对象概括说来就是认识主体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

任何实际存在的事物都可以被认识主体所认识,被认识主体所掌握的这些事物便是认识对象。

认识对象不仅仅局限在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人的精神也是认识对象。

总之,认识对象的范围是很广的,只要是与认识主体发生了对象性关系的都是认识对象。

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了“人化自然”理论。

“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

”[1]这句话是“人化的自然界”的出处。

只是后来被马克思主义者称为“人化自然”理论。

我们有必要对《手稿》中的“人化的自然界”做一个探究。

因为此时的自然除了人化自然外还有纯粹的自然,马克思在这里只是提到了“人化的自然”,并没有明确指出自然是人的自然,因此,这里就出现了马克思的二元论倾向。

“人化自然”的首次出现是与人的感觉联系在一起的。

也就是说,人化自然是人的感觉产生的重要原因。

之后的马克思主义者将“人化自然”认为是人通过实践活动对自然界进行改造,使自然界成为属人的自然。

但是手稿中的“人化自然”更多的强调了人对自然的依赖性,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分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靠自然界生活”[2],在这里马克思就指出了人对自然界的依赖性。

《1844年手稿》对费尔巴哈哲学的第三重超越

《1844年手稿》对费尔巴哈哲学的第三重超越

《1844年手稿》对费尔巴哈哲学的第三重超越
廖优;张瑜
【期刊名称】《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4(40)1
【摘要】马克思赋予了人的本质以新的内涵,这一主题可以视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实现的对费尔巴哈哲学的第三重超越,前两重超越可以概括为“回归自由自觉的活动”与对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批判。

尽管马克思在形式上借用“人的类本质”,但在阐述其核心内容时却悄添新意。

他将人的本质界定为自觉能动的活动,而非道德层面上“理性”“意志”和“心(爱)”的统一体,人的本质不再是人本学自然的产物,而是社会的产物。

同样,在马克思看来,确证人的本质的方式是社会现实的活动,人的本质也具有活动性和受动性的双重特征。

可见此时的马克思已经开始潜在地超越费尔巴哈抽象的人本学。

【总页数】8页(P92-99)
【作者】廖优;张瑜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A811;B0-0
【相关文献】
1.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迷信”和超越*——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例
2.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感性概念的超越——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例
3.论青年马克思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批判、继承与超越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马克思哲学
4.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看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潜在超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费尔巴哈表现的双重态度
【摘要】费尔巴哈无疑是一位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对青年马克思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刻影响。

文章通过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两个概念的考察入手,结合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突出了此时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双重态度。

【关键词】异化劳动;共产主义;黑格尔辩证法;双重态度
在马克思前期思想发展的进程中,的确受到了来自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

但是,费尔巴哈的一些概念和范畴已经被马克思应用于更加广阔的现实经济生活领域,因而不仅是在内容上,同时也在方法上获得了更进一步的发展,这样就使马克思有可能发现并克服费尔巴哈的局限性而继续前行。

从思想来源来说,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既受益于费尔巴哈的类本质思想同时又吸收借鉴了黑格尔的辩证法。

费尔巴哈看到了人本质的异化,但他仅仅把异化局限于宗教之中,他仅把宗教看作人本质的异化,认为只要扬弃宗教就可以回到人本身。

马克思同意费尔巴哈的观点,认为人不应当异化,现实中的异化状态必须被扬弃。

然而,马克思并没有重复费尔巴哈的观点,把自己仅仅局限于宗教的异化,而是把异化
推广到现实的经济生活之中。

他从当前的经济事实出发,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分析揭示了私有财产的本质和起源。

与此同时,马克思又吸收了黑格尔否定之否定辩证法的合理因素,他在《手稿》中指出:“黑格尔的《现象学》及其最后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