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思想品德课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

合集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探究

新课程背景下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探究

新课程背景下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探究摘要:思想品德课教学承担着对初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任务,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一轮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实施,新的课程标准也已经启用,在新课程背景的形势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素质发展为中心、要回归生活、应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发展的新的教学模式转变。

为此应通过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积极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改变对教学的评价方式方法等措施,加强和改进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从而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品质。

关键词:初中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承担着对初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任务,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新一轮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实施,新的课程标准也已经启用,但在这种新形势下,许多老师深感初中思想品德课难上,现在的学生难教。

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仍然缺乏足够的兴趣,这极大地影响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更难以实现思想品德课智育和德育的双重功能。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无论从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上都存在许多问题,如何在找准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找出应对措施,对搞好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意义重大。

一、新课程背景下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提出的新要求2003年5月,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课程名称、课程性质、目标体系、内容要求、评价机制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的调整和详尽的规定,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这就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向新的教学模式转变。

(一)教学要以学生素质发展为中心课堂教学是完成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而课程目标又取决于新课标的内容,那么新课标又是如何界定的呢?从宏观来看,国家教育部制定和实验新课标的目的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大力推进教育创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从微观来看,新课标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有机组成部分。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成为了教育界热门的话题。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向善的重要途径。

那么,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怎样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教学呢?接下来,本文将从新课程的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教学。

一、新课程的理念新课程的推进,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提升。

这一理念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教学是高度契合的。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时,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法治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新课程的理念还强调跨学科的整合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也应该在实践中展开,将道德和法治的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参与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

二、教学内容设计三、教学方法选择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法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化教学、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时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综合素质。

教师还可以通过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四、评价体系建设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评价体系也应该更加符合新课程理念和学生的实际需求。

教师可以通过综合性评价、个性化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提升。

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际操作、项目报告、情景模拟等方式进行评价,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体现道德情感和法治意识,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教学实施

新课改背景下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教学实施

试论新课改背景下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作为初中阶段必修课程的思想品德学科也出现了一系列重大的变革。

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目标往往是注重于让学生掌握各种知识,而随着新课改的到来,在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思想品德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很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为了达到这一崭新的目标,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就成为了刻不容缓的事情。

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学呢?关于有效教学的概念,它是最初形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具体指的是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活动使得学生获得了一定的进步或发展,这样的教学活动就称之为有效教学。

而这里所说的进步或发展绝不仅仅是指成绩上的进步、分数上的提高,而是指一种包括各种综合能力、精神素质在内的全面的进步。

正是因为这个有效教学理念的提出,它对于思想品德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那么作为教师,应该怎样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做到有效教学呢?一、从学生方面入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对象,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要想搞好教学工作,实现有效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首先就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注,了解学生的方方面面,努力从学生入手来实现有效教学。

1.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旦培养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由以前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让学习活动变成了学生的一种内在需要,这样学生就会出于兴趣而去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勇于承担起学习的责任,这样的学习效果很显然会好过之前的被动学习,并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能体味快乐。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长期以来,按照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课堂的掌控权完全在教师的手里,而学生只要做一个忠实的“听众”就可以了。

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习惯于这种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而导致依赖性越来越强,独立学习的能力越来越差。

新课程背景下的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互动初探

新课程背景下的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互动初探

新课程背景下的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互动初探一、问题的提出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强调教师中心主义,“我讲你听,我问你答”,忽视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互动,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独立创造性的发挥,剥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与权利,把学生当成知识接受的容器,师生之间更多体现的是知识的单向传递与接受关系。

伴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推广以及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反思,“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

”的教学观正在被广泛接受和实践。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过程中,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互动中去,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高度关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然而,在我国现阶段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学互动的质量不容乐观,出现许多无效或低效的畸形互动,教学互动存在简单化、形式化、表面化等问题,教学互动简单表现为你问我答,停留于书本简单问题与现有的答案,师生互动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学互动的有效性,进而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课堂效率的提高。

因此,重视与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互动,其意义是显而易见。

二、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互动评价标准的构建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互动不应该是一种摆设或形式,要讲究实效,追求教学目标实现的最大化。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互动才是有效的,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判断与把握,结合本人的教学体验,我认为有效教学互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一)看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如何新课程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保障,要求实现教学相长与和谐统一,但也不忽视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

教师并不是课堂教学的的旁观者,而是要通过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引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行为。

因此,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及其程度是促进有效教学互动的前提条件。

(二)看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程度如何新课程认为学生是主动、发展的认识主体,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

新课程理念下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的探索

新课程理念下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的探索

新课程理念下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的探索为适应新的课程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要讲究教学艺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参与中学习,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并理解和接受,内化为信念、意志、荣辱观和价值观,进行有效有效教学。

下面从导人、授课、小结和作业四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探索和体会。

1 激情有趣的导课,引人入胜,唤起学习动机导人是一堂课的切入点,它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和方向。

成功的导课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引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的期待心理和求知欲望,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从课外转移到课内,使学生很快地进入课堂角色,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心理氛围。

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设计出诸如故事导人、小品导入、诗歌导人、谜语导入、漫画导入、音乐导人等导入课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改革开放的内容时,先让学生欣赏歌曲《春天的故事》,在优美的乐曲声中,老师及时提问:歌词中两次提到的“老人”指谁?1979 年和1992 年分别发生了哪两个“春天的故事” ?学生情绪激奋,跃跃欲试,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通过导入,学生对本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兴趣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

所以我们在导入新课时,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景,把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迅速地吸引到课堂教学中。

为使导课激情有趣,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导课材料的选用应注意典型和真实性,要取材于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平民百姓都非常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2)导课的信息材料与教学内容必须有内在联系,能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教学内容上。

(3)导课的问题设计应在学生的生活体验范围内或学生现有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所能达到的程度,不能太难太抽象。

2 授课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

激发思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中明确指出: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课程改革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初探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初探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初探摘要: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着培养目标虚幻、课程结构单调、教育过程僵化、评价体系消极等诸多缺陷,导致思想品德课与生活严重缺失联系,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

情境教学通过选用典型材料,创设特定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能较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知识再生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作为新时代的思想品德课老师,要学会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目的,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情境教学;教学情境;有效教学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实效。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中进行的”,“这种气氛会给教学带来好处,同时有助于完成教育任务。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道德建构理论认为,个体获得良好的道德观念,是个体自己自我发展的过程;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个体自主地建构;这种建构产生的道德利于转化成个体自觉的意识和责任感。

这就要求道德教育必须通过一种“中介”来激活个体的道德判断、道德推理,从而使学生将老师传授的道德内容同化、顺化、平衡为个体道德。

这个“中介”就是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

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用自己的思维、用已知的知识来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新的知识。

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存在低效教学情境、甚至无效教学情境。

如何有效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有效教学,是广大教学工作者所关注的首要问题和追求的根本出发点。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探索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探索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探索
随着新课程的推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以下是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探索建议: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发展。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自我调节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二、强化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应该强调实践性和实用性,注重以实际问题指导教学,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和实践活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三、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社会意识,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社会的发展趋势,深入了解社会发展的实质,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

四、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重视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提倡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使教学更加有效、更具有活力。

五、重视教学评价。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应该重视教学评价,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

探索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

探索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

治课教师应该具 备的教学基本 功。
二、 重视体验 式教 学 , 高教 学活 动的实效性 提 初 中思 想品德 课应该 在学 生逐步 丰富生 活 经验 的
基础上 , 为他们正确认识 自我 , 理好与他人 、 处 集体和 国
家的关 系 ,使思想品德获得健康 发展提供必要 的帮助 。 因此 , 在思 想品德 的教学 过程 中 , 师必须 走 出照本宣 教
较好 。 教学 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师 生互动 的过程 , 是师生 为
活案 例 , 形象 直 观 的手段 实施 教 学 , “ 用 即 从生 活 到教
学 ” 以提高学生分析 、 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这 就要求 , 解
思 想品德教师在课前 ,不仅 要 明确教 学的主要 内容 , 准 确 把握教学 目标 的重难点 , 而且要 明确教学 内容 与学生 生 的直接 生活经验导入新知识 , 以唤起学 生的生活 和情
需求 , 形成持久 的学 习欲望和 自我教育 的 留 华 动力 。 四、 实现 教学 生活化 。 体现 思 想品德

素材 , 时地把它们整合到 自己的学科教学 中去 。这就 适 要求教师在备课 时科学合 理地确定教学 目标 , 确地把 准
握知识并适度地挖 掘 , 切地联系实 际 , 贴 优化教学 内容 ,

整合学科课程资源 , 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思想 品德课 的学科特点在 于它与语文 、 历史 等学科
联 系异常紧密 , 与公 民 日常生活 密切相关 , 更 因而 , 教师
必须在认真研读 《 思想政治课程标 准》 和教材 的基 础上 ,
及 时关 注相关 学科知识和时代发展新 动 向 , 吸收鲜活 的
则, 启发学 生发 散思 维的形 式是 多种 多样 的 , 不能恪守

探析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的策略

探析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的策略

探析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的策略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以下是一些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

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要求和理念,了解新课程标准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要求和目标。

只有明确了教育的目的,教师才能知道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

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兴趣爱好,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利用电子教学设备、网络资源等现代教学工具,增加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手段。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创新能力。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和探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和能力。

第五,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行动意识。

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等形式,让学生将所学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第六,教师应该注重与家长的配合。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家长是重要的合作伙伴。

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和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

通过家校合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育理念。

思想品德课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更新的过程,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

通过参加教育培训和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师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

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选择、学生能力培养、家校合作等方面不断创新和努力。

只有教师积极探索和尝试,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想品德课在学生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新课改背景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

新课改背景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

新课改背景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一、新课改背景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新课程改革以来,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在内容上、方法上、手段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和理念的影响,还是有个别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学生中为了应试而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他们当中的许多人都认为思想品德课是最没有用的课程,里面的内容都是纸上谈兵,没有一点儿现实意义。

尤其是初中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他们对理论式的说教极其反感,从而极大地影响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二、新课改背景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不仅是句至理名言,而且是发人深省的警句。

初中生心理和生理上还处于成长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还没有办法靠理性来控制自己的学习热情,他们往往是对有兴趣的事物更具有好奇心,更具有追根究底的韧劲。

因此,变学生不爱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状态最有效手段就是想办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那么,怎么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在教学内容上做文章,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现实化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注意到,在讲课时只要提到生活中的有关事件,只要提到被广泛关注的热点新闻或话题,只要提到身边的人或事,哪怕是正在打瞌睡的学生,也会立刻精神倍增,马上集中精神静听下文。

不仅如此,学生们对这类事件还总是记忆深刻,久久不忘。

为此,笔者便想办法在讲课时多引用这类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笔者在讲解苏教版初一思想品德课《珍爱生命热爱生活》这一单元时,便特别联系了被广泛关注的发生在大学校园内的马加爵杀人案,由交通事故引发的药家鑫杀人案等。

通过这些血淋淋的真实案例,教育学生要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教育学生要知法、懂法、守法。

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宝贵,感受到法律在人们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这样的案例不仅使学生听课更加认真、更加投入,而且通过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达到了多维教育的目的。

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探在全面实施新课程后,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状况已悄然发生了变化: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敢于举手,敢于质疑;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多元化也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捷,取得了不少令人欣慰的成绩。

总的说来,在课堂上,师生做了很多的“无效劳动”。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可以说,没有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因此,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必须关注课堂,追求“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那么,如何提高一向被学生认为枯燥乏味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呢?怎样才能使初中政治课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实效呢?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它可能涉及到方方面面,结合我的一些实践体会,我认为可以通过下面一些措施来达到思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关注学生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切入点。

新课程提出“以学论教”的观点。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不是教师表演的道具和观众,而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应该以新课标为指导,发挥主导作用,通过科学的引导最终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互动等多向互动的、和谐的课堂教学。

当前要积极学习并大胆尝试运用灵口中学高效课堂构建要求:自主学习---交流展示---教师释疑-----课堂检测-----课堂小结五步教学法。

积极构建优质高效的中学思品课堂。

1、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要我学”同是基于外在诱因和强制。

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具有某种兴趣,就成为主动性得以发挥的动力源泉,学生就会主动、深入地去探究和思考。

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在学习中,要培养学生主人翁的责任感,主动承担起学习的责任。

如:我在上“初中思想品德”法律部分知识时,一改过去以讲为主的做法,让学生明白“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学习法律知识,养成守法习惯”四个问题,结合事例分小组展开讨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新课改下探索中学思想政治课创新教学

新课改下探索中学思想政治课创新教学

新课改下探索中学思想政治课创新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思想政治课也迎来了全新的挑战和变革。

作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和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思想政治课在新课改中肩负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使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高的要求。

在探索中学思想政治课创新教学中,我们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新课改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具备批判思维、创新思维和价值思维的能力,能够独立思考、主动参与社会交往和问题解决。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争论,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问题解决、思维导图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创造力。

注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而新课改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以问题为导向,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入一些具有争议性和热点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引导他们通过收集和整理信息、分析和评价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等方式,积极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去。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注重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紧密的学科,只有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才能够真正发挥其作用。

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去观察社会现象和问题,并将其与所学的概念和理论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参观考察等途径,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社会实践的魅力和意义。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探索4页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探索4页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探索新课程理念下,有许多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育教学工作是和之前有较大转变。

笔者按照从事多年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认为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可以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

一、优化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方法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就必须针对课程的具体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提升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益。

按照国家相关教育政策法规的规定,在开展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工作中,要对校内、校外的各种有利于促进教学工作的资源进行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所以,我们在开展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对课程资源进行尽可能的挖掘、开发、利用。

一方面来看,教师要将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作为开展教学工作的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认真加以利用,高度重视教材,对教材进行认真研究,在课堂前认真做好备课,着力提升课堂效率;另外一个面来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教材并非就是唯一的资源,要对教材之外的其他资源进行挖掘、整合。

比如,笔者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时常利用一些报刊媒体上和思想品德相关的内容展示给学生,然后再让学生进行评价、发表意见,有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二、教学手段要实现传统和创新两者的结合和其他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工作一样,教学手段的变化性、多样化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之一,在实际教学中要实现传统和创新两者的结合。

对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要进行继承,毕竟延续多年的传统教育手段是被实践证明具有一定效果的,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地进行抛弃,要对过去传统的有效教育教学手段进行继承,并且要紧密结合时代的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传统和创新两者的结合。

三、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和以往的教育教学理念相比较而言,在课堂教学氛围方面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要求不断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氛围进行优化,实现课堂教学的民族、自由和平等三者的统一。

新课程背景下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教学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新课标”)指出:“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这段话为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和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指明了方向。

新课程背景下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组织探究活动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教师一是要设疑,提出能引导学生对某些现象进行纵深思考的问题。

二是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做好促进者的角色。

要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变换角度、思路、方向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如可以提出让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也可以适当提示学生注意某些信息或问题,同时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反思性的问题。

讨论探索法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法。

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很多是可通过讨论探索的形式来获得的,而讨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师生讨论或生生讨论,只要是教学需要的都可以进行讨论,课堂中通过讨论达到学习的目的。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联系社会热点、分析问题是它的生命力所在。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对社会热点组织学生开展讨论。

也可对一些重要学习内容或一些易混淆、易发生错误的理论、观点、认识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使其在讨论中寻求到正确答案或结论。

二、关注不同学生在实施新课程中,教师应特别关注全体学生。

这就意味着以往被忽视的学生群体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

每节课堂上,都会有一些非常积极的,还会有一些非常被动的参与者,或者根本不参与的。

要特别关注那些没有参与的学生在干什么。

他们是在认真地倾听、思考,还是神游在外,或者在很被动地接受。

教师的任务是帮助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并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来。

如讲课时教师可走下讲台,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这样可以更好地关注学生,学生的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

新课程要求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单纯灌输知识。

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采取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促进他们之间的合作和共同思考。

教师也要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指导,鼓励他们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注重与现实社会的结合。

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要有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可以通过邀请社会上的专家或者经验丰富的人士来做客讲座,向学生传递一些实际的经验和案例。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法庭、公安局等相关场所,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的法治环境,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道德与法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注重道德与法治的实践操作。

道德与法治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是一种实践行为。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体验到面对不同情境时如何进行正确的道德与法治判断。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注重与现实社会的结合以及注重道德与法治的实践操作。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法治意识,为他们的成长和未来的社会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新课程下增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果途径

新课程下增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果途径

新课程下增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果途径探究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思想品德教学效果的增强也必须依靠多种途径,包括:学寓于教,教学相长,提高教学反思力;潜心研究,努力创造,锻造优质课堂;与时俱进,利用技术,打造技术课堂。

关键词:新课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果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发展,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效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组织者、促进者和引导者,必须积极主动地调整与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新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所谓教学效果是指:教师要以得体的方式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

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也要关心结果,着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于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问题,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寓于教,教学相长,提高教学反思力反思是指对教育问题作出合理的决策并评价这些决策结果的过程。

卡贝尔·约翰将反思形容为“一个人内心的对话”,认为人们正是因此“获得经验、形成信念、得到感悟”。

福斯纳特说过,优秀的教师往往是反思型的决策者,他们能够从学习中以及对教与学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找到乐趣。

他们认为学习是一种建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辅助、促进的作用。

不过,提高教学反思力必须从多方面入手。

1.锻炼观察力,善于观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人们所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很大一部分来自观察,观察力是学习者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教学过程更加注重观察,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动向、在学习中的情绪、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式、知识的掌握情况、最终的学习效果等。

有一次,在思想品德课上,在谈到网络有利有弊这个问题的时候,发现许多学生跃跃欲试,甚至平时比较内向、不善于发言的学生也开始动起来了,于是我灵机一动,准备换一种方式,采用辩论的形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辩题,正方:网络给现代生活带来了好处;反方:网络给现代生活带来了弊端。

分成两个辩论小组进行激烈辩论,正反方由我指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思想品德课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
凡是愉快、有效的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学生参与的热情与程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必须通过有效的方式和途径优化课堂教学,创造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最佳教育教学效果。

本文从导课、授课和结课三个环节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同行们交流。

一、导课——激发学习兴趣,唤起求知热情
导课作为一节课的教学起点,非常重要。

入课不仅要紧扣教材重、难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入课,唤起求知热情。

根据教学内容的设置与需要,可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1、运用歌曲导课。

欢快的曲调、充满人生哲理的歌词、扣人心弦的旋律一下能抓住学生的心,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

比如,七上第八课《学会拒绝》,用迟志强的《钞票》导课,一个曾经在天堂与地狱之间徘徊的明星,唱出“钱啊,你这杀人不见血的刀―――”从歌手到歌词把学生引入课堂,一下就有直观的感受:当我们面对不良诱惑应该大声地说“ NO”。

很多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都可以信手拈来应用到思想品德学科的课程内容的教学中去。

2、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特定的情景,要求学生即兴上台表演。

不要预先告知内容,也不要预先通知学生,一般采用毛遂自荐的方法,当然,讲台不能成为个别同学的专用舞台,老师得照顾那些胆小害羞的
学生,给予他们机会和信心,否则,我们的课堂很可能慢慢地会失去一部分学生。

3、借助民间故事、诗词歌赋、名言锦句、时事政治等素材,运用发散设疑、辨析设疑、递进设疑、反向设疑等方法引入课题。

例如,在讲授九年级《承担对社会的责任》内容时,可运用多媒体展示三位公众人物的肖像及他们的名言警句: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

可以设问:你认识照片上的人物吗?分别说说他们当时的时代背景;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们的做法会产生什么社会影响?今天我们又该如何去做?等等。

借助图片材料,配以层进式提问,引发了学生求知的兴趣,开启了学生思维,从而顺利切入课题: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二、新授——参与课堂互动,达到最佳效果导入课题之后,最主要的是要善于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氛围。

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堂就是一个舞台,教师和学生都是这个舞台上的演员,而学生则应是舞台上的主角。

兼职导演角色的老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采用多种方式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体验式教学。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导入学生的生活世界,要求教师必须尽量结合学生熟悉的事例,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设置一些特定的情景让学生去体验,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

比如,讲授“我们崇尚公平”时,让学生列举身边存在的一些不公平的事例:“我爸妈重男轻女,我家弟弟什么都优先,女孩靠后边”“我们个别老师偏爱好学生,
提问都是好学生”“好学生也会歧视我们差生”让学生自己谈感受。

通过这些学生身边的生动事例,促使学生对公平的作用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

2、问题式教学。

依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可以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激发他们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思考― 讨论―结论”,在这过程当中不仅可以高度提高他们参与课堂的兴趣和能力,同时还可以达到教学最直接的目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问题式教学方式上,首先要注意问题设置要明确,有针对性,而且有意义。

其次,教师对设置的问题要有深刻的理解,绝对不能存在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表述。

再次,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对问题讨论、理解的情况,并及时引导。

同事要允许出现不同的声音,学生可以根据他们已有的知识、能力、价值判断标准,提出不同的问题和答案。

3、讨论式教学。

老师设置特定的问题,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同桌讨论、小组讨论、自由讨论、全班交流、生生互动或者师生共同参与,师生互动。

讨论式教学让学生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得知识,在学习活动中真正处于主体地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辩论式教学。

这一教学方式师生互辩、生生互辩或者多人参与辩论。

形式如何,依据内容而定。

当然,辩论的过程当中,学生不可避免会出现言语偏颇、观点尖锐的现象,所以老师应该提醒学生们以“对事不对人”的态度去完成整个辩论的过程,一定要避免个人的情绪化表现,并且在辩论结束后对正反两个辩论组分别作客观的评估,纠
正偏颇的思想倾向。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以及胆量的锻炼,还可以发现学生真实的想法,让老师有机会进一步接近学生的内心世界,实现我们的教育教学目的。

5、讲授式教学。

这种方式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原理,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全面发展。

教师的讲授能使深奥、抽象的课本知识变成具体形象、通俗易懂,学生可以节省时间,避免自己去摸索知识而走不少弯路,让学习不会成为头痛而又枯燥无味的事情。

三、结课——梳理知识体系,实现教学目标
这一教学环节看似很简单,却不容我们忽视。

根据思想品德的学科特点,每节课的课堂小结都应该达到“梳理知识――深化认识――提升境界――落实行动”为目标。

一般情况,用预先精选的习题进行知识梳理,再根据对知识点理解的难易程度,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谈学习感悟,最后,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课外作业的布置:要求学生阅读相关书刊;开展社会调查,撰写学习感悟或小论文。

这样,我们的教学逐步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

总之,我们的课堂不能为考试而考试,我们应该给予学生更
多的思维空间,注重他们行为的体验,从每一节课的导课、授课
和结课三个环节认真做起,在师生互动、内容处理、教学设计、
方法运用等方面勇于探索,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活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