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我做了这样改变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在任何时候都应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当前,在实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如何进行?笔者想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课堂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新课程标准是围绕着人的培养目标来设计和实施的,“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也应致力于学生的发展,致力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学科素养又可分为四个方面的素养:基础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信息素养。
1.基础素养:指本学科所规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2.人文素养:主要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这是新课程标准所特别强调的,也是过去的课堂教学中重视不够的。
;3.科学素养:主要指过程和方法等方面。
这是时代的新要求,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4.信息素养;狭义的理解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广义的理解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通过听、读、思、辨等过程搜集和处理课堂信息的能力。
其中“基础素养”是各学科所特有的,而“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信息素养”是各学科所共有的,且在内涵上有一致性。
学生各门学科的“学科素养”提高了,综合素养也必然提高。
二、综合运用多种课堂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综合运用以下几种课堂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提高。
1.正确理解“主导”与“主体”的含义。
(1)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来看,教师和学生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在这组矛盾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
教师决定着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决定着班级风气的优劣……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是“主导”。
(2)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在这个运动的过程中居于“主体”地位。
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自始自终成为主角,而不是教师的“自我表现”;2.转变学习方式。
(1)鼓励学生质疑。
(2)让学生去尝试;3.处理好基础知识的教学;4.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知识是暂时的、变化的、零碎的,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却是持久的,影响学生终身的;5.加强课堂教学的综合性。
3 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
---------------------------------------------------------------最新资料推荐------------------------------------------------------3 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新课程给教学改革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倡导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更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过程中把核心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实现学生的发展性的学习,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关键在于教师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
下面,我就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教师必须真正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新课程的改革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得以实现这一目的的基本条件就是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教师不仅要具有民主、平等的意识,还要建立教学民主的策略和原则。
但在实际工作中,教师的民主、平等思想并没有真正形成。
虽然在近些年来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有的教师也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现代教育方式,但这写方法是限定在教师设计的范围内,而不是真正的民主、平等教学。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是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没有交往、互动发生的教学就不是新课程改革的教学。
这就要求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同时必然导致教学方式的转变。
1 / 5教学过程的交往、互动,意味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
要实现这种转变,如果教师不具有民主、平等的思想是万万不可能的。
穿新鞋走老路是不可能真正实现将民主、平等的思想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
如何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做到活而不乱秩序井然,就成为摆在全体教师面前的一个迫切而又非常现实的问题。
论文模板参考: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论文模板参考: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与学方式的转变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及义务教育各学习领域16门课程标准(2022年版),2022年9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新课程最大的亮点是提出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在以核心素养为理念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实现“四个变革”:变革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变革教学过程,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变革教学方式,把知识学习与学科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变革教学评价,以评价优化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学习。
所以,核心素养下的新教学有“四个特点”:教学目标上,强调从知识本位走向核心素养本位,确立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学与教的关系上,强调从以教为主走向以学为主,建立学习中心课堂,实现以学为本,因学论教;学习方式和路径上,从凸显“听讲”到强调学科实践,构建实践型育人方式;知识内容上,强调从知识点教学走向大概念教学,立足知识统整,推进大单元、大主题教学。
结合《长治市教育局关于新时代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我们如何深化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呢?一、转变“教”的方式,实现“教师主导”倡导启发式,注重因材施教,是我国千百年来的优秀教学传统。
在课堂教学中,教与学是一体两面,没有教师真正的教,就没有学生真正的学,没有教师高水平的教,就没有学生高水平的学,学离不开教。
肯定地说,新时代的学本课堂更加强调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在课堂上聚焦“目标导航,问题导学,路径导引,评价导向”,进一步落实“目标、问题、评价、支架、方法、环境”六个指导要素。
(一)明确学习目标优化教学目标,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基础,是教师指导作用的首要体现。
教师要依托课标、学情和教学内容确立课堂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一是落实素养目标,体现新课标提出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价值的培养目标;二是精炼“三级目标”,即基础性目标、拓展性目标、挑战性目标,把课程目标变成课堂目标。
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
在新课程背景下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可从以下着手:1. 转变教学理念: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兴趣与需求,鼓励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比如在语文课堂,让学生分组讨论文本主题,自主总结观点。
2.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模拟历史场景学历史、构建生活情境学数学应用题;运用项目式学习,像科学课布置“设计环保智能家居”项目,整合多学科知识,提升实践与问题解决能力。
3. 优化课程内容:打破学科壁垒,跨学科融合教学,音乐与语文结合赏析诗词配乐;结合生活与社会热点更新、补充内容,时事进政治课,新技术入信息技术课。
4. 变革评价体系:不只看考试成绩,纳入课堂表现、小组协作、实践成果等,构建多元评价,定期反馈,助学生清晰认知、持续进步。
5. 善用信息技术:借在线教学平台拓展学习时空,用多媒体资源让抽象知识可视化,生物课展示细胞微观结构动画,增强理解与互动。
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教学理念更新-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把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放在首位。
例如,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先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点,然后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和环节。
- 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包括文化基础(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自主发展(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三个维度。
在教学中注重这些素养的渗透,而不是只关注知识的传授。
教学内容整合- 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处理,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让知识“活”起来。
比如,在教授物理知识时,引入新能源汽车的原理,让学生明白物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 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
以环境保护为主题,可以整合生物、地理、化学等多学科知识,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环境问题,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创新- 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例如,在历史课上,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析文物等方式,探究某个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转变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转变实施新课程,学习理论、改变观念只是第一步;只有把观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发展了学生素质,新课程改革才落到了实处。
观念不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就没有方向,没有了基础;教学方式不转变,观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
所以,新课程改革既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教学方式改革的载体作用。
本次教学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还要改变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
这几乎等于要改变我们教师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其艰难性就不言而喻了。
从这个角度讲,我们要实践新课程还是一场攻坚战,不能一蹴而就。
就教与学的关系而言,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
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因此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
学生不仅将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
但是长期的“教师中心论”给学生以惯性影响,形成了思维定势,要完成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教师首先要适应新课程,转变教学方式,给学生一个转变学习方式的适应环境和过程。
那么,新课程中,为了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我们的教师应如何转变课堂教学行为呢?我认为教师要完成如下四个角色的转变:一是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二是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三是要由主宰者变为引导者;四是由仲裁者变为促进者。
一、教师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作为组织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营造一个可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创设一个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
当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时,其视觉、听觉等各种感官就更灵敏,思维也更活跃,记忆力会增强,想像力也更丰富,学习效率会提高,学习潜能会在更大的程度上得到挖掘与发挥。
但是现在的课堂,仍有部分教师或多或少地定位于管理者的身份。
新课改下的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以下简称“新课改”)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
新课改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实践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新课改下的教学实践。
二、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1.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教师应摒弃“灌输式”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1. 优化课程设置。
新课改要求课程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合理调整课程内容,使课程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2. 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网络资源等,拓展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1.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讲授、讨论、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强化实践教学。
新课改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教师应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3.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教学环境中得到充分发展。
五、加强师生互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1. 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2.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提升教师自身素质,适应新课改要求1. 加强教师专业发展。
2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2)
新课程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21世纪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如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摆在我们的面前。
下面浅谈我在如何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方面的一些浅析认识和做法。
一、转变理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在新课程下,教师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
因此教师要善于自我学习、不断充实、更新自我,使自己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高尚的人格品质和较高的教学水平;要注意建立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中来主动学习;要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学会从儿童的眼光看世界,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欣赏他们的“闪光”之处,使学生对自己产生崇敬之情,真正实现“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二、培养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过程,让学生人人动脑、动口,让他们主动思考,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因为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而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在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意给学生提供动脑、动口的机会。
如我在教学“找规律”时,用多媒体出示一幅图画:商店门口挂了一些灯笼,红、黄、蓝三种颜色有规律地排列着,其中有两盏被一辆停在门口的汽车遮住了。
我提问:“谁能知道被汽车挡住的灯笼,分别是什么颜色吗?”一个同学说:“只要把汽车开走就知道了”;另一位同学说:“可以问站在汽车后面的人”;我并没有阻止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是从中引导:“这两位同学的想法很奇特,如果能用数学方法去思考就更好了。
认真观察灯笼的摆放,谁能发现出什么规律?”同学们立刻认真思考并按规律说出了答案。
三、重视预习和复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与能力,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
但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在预习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分层次进行预习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新课标指引下改进课堂教学
如何在新课标指引下改进课堂教学王淑晖新课标对历史教师提出较高要求,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知识整合能力,组织教学的机智,借助教学信息驾御专题教学的能力。
历史教师作为新课程实施的主力军,必须学好新课程标准,真正理解其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得以应用,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教师要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确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观念。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最基本的途径,是课程改革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
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就迎刃而解。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改变以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教育观念还意味着教师角色的改变,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应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二、教师要坚定不移地转变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教师引导的好,这个过程的效果也会好一点。
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下功夫。
新课程标准强调,历史学习不再是单纯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是更加重视获得这种结果的途径。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真正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
新课改下我的课堂教学变化
新课改下我的课堂教学变化经过几年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给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但我们也不难发现,新的理念与教学实践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
新课程标准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都有了极大的改变,“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成为新课程的两大基本理念。
在课程评价上,注重的是形成性评价,过程与结果并重,以课程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基本原则。
我们经常在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激起学生音乐的兴趣,如何自主的学习音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因此,我们应该经常思考一下如何来评价我们的学生,如何在音乐课中运用好的评价手段来促进音乐教学的进行。
一、把握音乐学科的本质是优化音乐教学的关键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其塑造的形象相对于文字、绘画来说,是非常抽象模糊的,只有通过聆听体验才能实现。
正如《音乐课程标准》前言所指出:小学音乐要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音乐是体验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
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
可见,听觉体验在音乐教学中是何等重要。
学生对音乐有独特的理解与丰富的想像,他们以其美妙而奇特的想像,描绘至善至美的画面。
如欣赏圣一桑斯的《天鹅》,学生不但感受到了天鹅优美、端庄的姿态,波光鳞鳞,风景如画的湖面,其中还有一点淡淡的忧伤。
但在教学中,一些教师悖离了音乐本体,片面强调音乐的趣味性,采用概念化、文学化、美术化的方式来解释音乐,走入音乐教育的误区。
如在教学歌曲《小雨沙沙》时,有位教师以万物生长离不开春雨自然引入“小雨沙沙”的主题,使学生立刻展开了对春雨的各种联想,然后教师用事先准备好的矿泉水瓶做的沙锤伴随着音乐模仿小雨的声音,自然流畅。
但接下来的教学设计偏离了轨道:老师一会让学生模仿小草在春雨中发芽,一会儿让学生朗诵春天的诗句,一会儿又用手中的画笔画出春雨,学生饶有兴趣,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但在此其间,《小雨沙沙》的音乐却一直未出现,学生没有聆听音乐,怎么会有相应的音乐审美体验。
新课程教学的改革心得体会范文
新课程教学的改革心得体会范文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教学改革成为了当下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在新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其带来的变革与进步。
本文将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评价方式以及教师角色转变等方面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一、教学理念更新新课程教学改革使我从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实践、创新。
二、教学方法创新在新课程教学中,我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这些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我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使教学更加直观、形象,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评价方式改革在新课程教学中,评价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改变了传统的以考试分数为主的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我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项目实践等方面的表现,全面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这种评价方式更加公正、全面,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师角色转变新课程教学改革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合作者和支持者。
在新课程教学中,我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关注学生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促进他们的成长。
五、总结与反思通过新课程教学的实施,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改革带来的变化。
新课程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也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
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学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课程教学改革为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收获,我将以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指导,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方式,转变教师角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课堂教学实践的变革(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课堂教学实践也在不断地变革。
课堂教学实践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和人才培养的成效。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课堂教学实践的变革。
一、教学观念的变革1. 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
而现代课堂教学实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2. 由“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而现代课堂教学实践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创新、实践等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解决问题。
3.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应试教育为导向,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
而现代课堂教学实践强调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身心健康、审美情趣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方法的变革1. 由“讲授法”向“讨论法”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以讲授法为主,教师主讲,学生被动听讲。
而现代课堂教学实践提倡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2. 由“单一教学”向“多元化教学”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单一的教学方式为主,如讲授、演示等。
而现代课堂教学实践提倡多元化教学,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3. 由“静态教学”向“动态教学”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以静态教学为主,教师讲解知识,学生被动接受。
而现代课堂教学实践强调动态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践、反思,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种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技能和形成思想观念的主渠道。
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以最少的时间获得学生的最大进步与发展,新课程改革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重要途径。
一、教学有效性“有效教学”主要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时间、精力、努力),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
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唯一尺度。
有效教学本质上取决于教师建立能够实现预期教育教学成果的学习经验的能力,而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
那么,如何使课堂教学散发吸引力?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呢?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使用了如下几种策略,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积极的尝试。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种策略1.在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学习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
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明确信息社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伦理与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保证。
班级教学最大的弊端是不利于因材施教,照顾个别差异。
小组教学以“组”的方式教学,这样既可能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又可以保持“班级教学”的规模效益。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一则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二则也解决了我们在新课改第一年面临的班容量大的难题。
小组组建方式为男女同学搭配。
男同学普遍动手能力强,女同学比较细心,在小组活动时,可以进行互补。
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要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要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还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
浅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浅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面对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要求,我们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一、转变教育观念,顺应新课程改革潮流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任务。
传统的教育观念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教师需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这一变化,转变角色意识,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帮助者。
同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摒弃单一的灌输式教学,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都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三、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目标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公民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思考、分析、解决问题。
此外,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资源和机会,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四、提高教师素质,发挥引领作用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导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
同时,教师还要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成为教育发展的关键。
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单向传授,而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师需从多方面进行教学变革。
在教学目标设定上,从单纯的知识掌握转变为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维度目标的融合,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更能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字词语法,还要通过文学作品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文化传承意识。
教学方法上,摒弃满堂灌的方式,倡导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师可组织小组讨论、项目式学习等活动。
如在科学课程中,让学生分组探究物理实验,自主设计方案、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培养其动手能力与科学思维。
同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在线教学平台等丰富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更直观生动呈现给学生,突破时空限制,拓展学习视野。
例如,通过虚拟实验室让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模拟操作,增强学习体验与安全性。
评价体系也需创新,不再仅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而是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综合考量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小组合作贡献以及学
习过程中的成长与进步等,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北京市实行课程改革已有数年,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升教学质量,我深有感触,下面我谈几点体会:一、进一步夯实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专业发展及教学教研的主战场,同时也是学生获得科学学习方法的主载体,为世界教育界所关注。
1、课堂教学在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面向全体学生,对大面积提高化学成绩功不可没。
2、化学课堂教学能很好体现学科特点,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情感态度。
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大多数的化学课程没有实验是不行的。
我们的教学不能因实验而实验,而是应该培养学生正确观察实验现象,由浅入深学会分析实验结果,从而达到实验目的。
另外,我们还应在实验课堂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让他们乐学、好学。
最终目的是:学生能自觉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注重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1、新课程的特点⑴以学生发展为本,贴近学生生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课程。
⑵构建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等组成的功能型课程结构,给学生个性发展、教师的特点发展以及学校的特色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⑶制定了三维目标的课程标准,有助于全面地落实素质教育。
⑷ 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尤其关注体验性、研究性学习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⑸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的、多元化的评价。
2、“互动”是新课堂教学的核心互动包括师生、生生、学生与教材等。
通过互动明确目的,发挥主动;通过互动进行交流,依靠经验;通过互动进行碰撞,深化思维;通过互动进行回归,促进发展;通过互动进行反馈,提高效益。
“互动”课堂教学的几种做法:⑴、课堂教学设计始终应立足于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会给学生带来惊奇、不解和矛盾的同时,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单纯的演示实验虽也能达到目的,远不如学生的分组实验来的直接,所以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应多给学生做些分组实验;思维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思维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更是思维的动力,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调控课堂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课堂教学应适时的反馈,进行复习、归纳总结,拓宽思路。
新课标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
新课标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在今日进行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之际,对课堂教学的改革是关键,假如仍旧沿袭旧的课堂模式,一整节课老师唱主角,放弃同学的主体地位,教学依旧不会柳暗花明。
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细心设计课堂作业,照看每一个同学素养教育的核心,就是面对全体同学,承认个人差异,因材施教。
所以在改革课堂教学中,必需要让同学成为课堂的仆人,让同学唱主角。
课堂提问要面对全体,留意照看后进生,对较简单的的问题让他们回答,答对了要赐予鼓舞,提高同学学习的爱好。
老师在课堂中要加强巡察,对每个同学的课堂表现要了如指掌,加强对作业的指导,发觉问题要准时补救。
对于课堂练习,要进行分层次练习,一是基础练习,要求全体同学都会做,而是变式练习,要求较多的同学会做,三是提高练习,不要求全体同学把握,能做多少是多少。
既要后进生能有进步,优生能进展!二、细心备课,科学设计教学环节优化课堂教学,就要促进同学乐学,同学主动主动的参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使同学整节课处于热忱主动的状态,需要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导语,导语很重要,由于它是一节课的开端,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富有激发性或富有情趣的导语,会使同学大脑兴奋,留意力高度集中,学习主动性高涨。
二是教学要层次鲜亮,一节课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中间如何活动,都应支配周密。
三是敏捷多样,动静搭配适当。
课堂上开放式的教学,除此之外还应留意教学内容动静结合。
所谓“动”指的是老师用启发式教学,让同学多动脑,多动手,多动口,放开思路。
广开言路。
让每个同学都有表现的机会。
所谓“静”,就是依据教学需要,有意支配时间让同学处于安静状态。
三、精讲多练,减轻同学负担假如同学的课业负担重,影响同学学习心情,抑制学习爱好,产生厌学现象,挫伤了同学学习的主动性。
解决这一冲突的关键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多探讨教学方法,问四十五分钟要成果,要质量,要切实减轻同学的课业负担。
布置作业要适量,难易要适度,力求在课堂中完成,作业要突出重点。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变革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变革陕西省凤翔县城关镇火星小学张兴安新课程的推进与素质教育的实施,都需要课堂产生应有的变革。
当今的课堂教学变革需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生活化。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实施、反思等活动中,要高度关注学生生活世界与书本世界的联系,在两个世界之间搭起互通的桥梁。
教师要去创设生活情境,采撷生活实例,热情地牵着孩子们的手,与学生一起走进生活,捕捉生活信息。
正如吴宗宪老师说“数学如同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处处充满着美。
”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体会数学所展示的奇妙和丰富多彩,把数学与生活融为一体。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在生活实践中自觉地运用了知识,并从中收到情感的熏陶。
二、学生学习主动化。
课堂教学效率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全体学生的全程积极、有效地参与。
教师要改变课堂原有的学生静听的状态,让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逐步得到确立,学习潜能逐步得到发掘和体现。
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互动、对话、交往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改变态度。
从而达到师生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学生学习主动化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最后过渡到“会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要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的活动,使所有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悦,进而以更饱满的激情参与下面的学习。
对“学困生”要倾斜,降低要求降低难度,使他们有机会获得成功,增强他们参与的勇气和信心。
三、教学过程动态化。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越来越处在变动不居的状态,需要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即时生成的资源以及产生的一系列非预期的变化,及时地调整后续的教学设计,形成新的教学进程,以便更优的达到教学目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新课程实施以来,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合作愈来愈注重凸显教学效率,愈来愈呈现出多维、积极等一系列特点。
那种为互动而互动,或只注重形式上的互动而忽略互动效果的现象将日益得到消除,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的新型教学理念,彼此形成一个平等、自由的“学习共同体”。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黎传敬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育是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激发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的教育;是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技能、过程与情感等方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是始终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这种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学生构建的学习方式来完成。
学生学习方式的构建则必须依赖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
教是为了不教,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因此,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实施中,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实现教学方式的改变,必须做到“三个构建”,即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这三种新的学习方式的构建。
第一部分引导自主学习方式的构建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包括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也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探究学习方式来进行。
(一)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自主学习是在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强调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这里谈一谈教师搭建自主学习平台、自主学习教学中的策略与需要注意的问题几个具体内容。
1、自主学习中的自主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加以积极引导。
(1)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
教学应从整体入手,在学生自我感知的基础上,由学生自我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定自己最需要的、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
这样,既避免了教师重复性的劳动,也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在各自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2)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
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风格都有所不同,因而会有不同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当然,学生在选择学习方式时,也许会走弯路,但毕竟是学生自我选择的,应让他们在自我实践中去比较、分析、完善、总结、优化、逐步积累学习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我做了这样的改变新课程如火如荼的在学校进行了两年,在各方面培训和学习之后,我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逐步有了自己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做了以下的改变:
一、导课以创设情景课堂为主
不同的课堂内容有不同的导人方式,但是以往以回顾知识为主的导入形式我换成了新课基本采用创设情景的方式导入,习题课和复习课或者两个课时的第二节课依然采用原来的“温故而知新”模式。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解决引入新知识,使学生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有机联系,牢固掌握所学新知识。
例如:我在导入《空间向量》时是这么描述的:很高兴我们来到一个三维世界——立体几何,这个世界中有面一魔镜,那就是空间向量,这面魔镜能量能使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观察更加深入,更加多彩,请听这面魔镜的述说吧!顿时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
再比如学习导数时这样引入“函数就象一条巨龙,贯穿各个学段,特别是这条“巨龙”有两个坏脾气,一是单调性,一个是最值,一些同学往往没办法将这条“巨龙”制服,学了导数以后,相信同学们手中就会有一把“屠龙刀”。
”但是使用情景教学使用也要注意遵循教育规律,例如下面这则“移花接木”式导入就容易引起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如一位教师在讲数列时用“谣言的传播”来引人数列的概念:一传两、两传四,四传八,如此一直下去……同时,这种导入在科学性上有问题的,四个人不一定传给八个人,传播可能出现重复、交叉传递等。
因此,
情境导入还是要遵循教育的基本原则,不能为了情景而情景,这种生活活泼、结合实践的引入一定是经验、借鉴和积累的结果。
二、课堂在多种教学方式下进行
为使课堂教学充满激情和多彩,为使数学课堂充满智慧和灵气,我改变了以往以启发为主的传授知识的课堂,在新课程的新理念以人为本的指引下,由“教为主”转变为“学为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自主探究、开展讨论、合作交流、研究性学习、动手操作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留出更多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全体学生以积极姿态,自主参与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设计动态课堂和情景,引导学生挖掘分析、发现隐藏在问题情境中的有关信息和内在知识联系,去大胆质疑、探索发现。
如在《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的教学中,讲述一元二次不等式定义(采用讲授法)后,对于二次函数,当x取何值时,(讨论法),接着说明时,即方程有两个实数根:,此时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然后说明了的情况(教师引导并总结),然后就问,对于方程的根的情况,我们是用什么决定的引出判别式。
而根的三种情况可由判别式来分类,进而讲解p 77的表格问题。
教师讲解最左边的一栏,其余学生来完成(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完成)。
习题课也是同样,每套试题,举手选出大家都认为不会的试题,我就采用讲授的方法重点分析并讲解;对于一部分不会的试题,采用分组后,组内互助(优等生帮助中等生,中等生帮助学习困难生)的方式解决,加强同学问的合作,形成同学间团结友好,互帮互助的
氛围。
三、批改数学作业成为教师情感输出的载体
批改作业不仅仅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而且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
以往批改学生的作业,全批全改,判断对错或打分值,或者批优、良、中、下,老师占用时间比较多,却不能了解学生错在哪里不能够及时和学生进行有效反馈,现在我把数学作业简单分成几类:课堂作业,习题,单元测验。
对于课堂作业课堂集体讨论解决;习题作业学生互批,单元测验除了采用传统的做法之外,另加典型题目典型分析和批改,再另加给学生的总结和分析,个性化特色明显。
这样批改作业,既是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也是教师情感输出的载体,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数学课中的“课题研究”这么教
在高中阶段开展“课题研究”,也就是“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强调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乃至终身学习的能力。
我总结了课本中的研究性学习课题,认为课题内容分为两类:“知识探索性”和“综合性课题”。
从教学中我采用的方法是循序渐进,让学生一步一步学会探究,尤其是学校基础设施不是非常好,学生各方面的基础比较差,我认为应该先从教材中有科学史的内容做起。
我在讲授有关这方面知识时,有意把这些思想方法展示给学生,让他们领略数学家们的创造性思维过程,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创造的历程。
如解析几何巧妙地将几何与代数结合在一起,是数形结合
很好的一个范例。
教学中向学生介绍解析几何的奠基人笛卡儿在《几何学》中引入了坐标,并用代数方法、坐标方法更换了古代方法,解决几何作图问题。
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解析几何的精髓是引进坐标,用代数方法表示曲线,然后通过对方程的讨论给出曲线的性质。
它用运动的观点把曲线看成为点的运动轨迹,建立了点与实数对的对应关系,把“形”(包括点、线、面)和“数”(包括数、式、方程及函数)两个对立的对象统一起来。
然后指导学生讨论教材中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如《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极值问题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统计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等注意从探究的准备、设计、交流、论证等几个环节具体指导,形成良好的探究思维和习惯,进一步进入综合的探究活动中,对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探究的必要,形成数学兴趣小组,学生独立探究,老师给予指导作用。
经过这样的循序渐进的方式,然学生学会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