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与北朝
十六国与北朝
2、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
整顿鲜吏卑治姓;
汉姓
① 实行均田制; 建立农拓村拔基层组织。 元
拔拔
长孙
② 迁都洛邱阳穆(陵494年) 穆
③实行汉
歩六说孤汉语、 贺赖
穿汉服贺陆、
改汉姓。
化措施 独通孤汉婚、用汉制刘、 学汉礼。
侯莫陈
陈
①在今天的中国56个民族中还 有没有“鲜卑”这个民族?
根据课本内容及图片,理解“民族融合”的含 义
民族融合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
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 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 向一致。
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历史线索追踪:
北方
东 魏 西 十六国
汉 蜀汉 晋 吴
东晋
北魏 宋齐梁陈
南方
魏 十六国
蜀汉 西晋
南方: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 称“东晋”。
前秦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有哪些?
★ 压制打击本民族保守势力 ★ 重用汉人(丞相:王猛) ★ 学习汉文化 ★ 发展农业生产 ★ 兴修水利 ★ 兴办学校
三、淝水之战
1、时间: 公元383年 2、作战双方:前秦 — 东晋
3、兵力对比:90万:8万
4、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五、北魏孝文帝改革
原名拓跋宏,改姓 氏后为元宏,他5岁 继皇位,是北魏王 朝的第6个皇帝,继 位19年时,祖母冯 太后去世,开始真 正掌握政权。孝文 帝自幼在冯太后的 教养下,深受汉文 化的影响。
1、改革的背景:
①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统一了北 方。
②北方出现民族融合的趋势。(少数民
第17课十六国与北朝
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启示:骄兵必败
鲜卑拓跋-骑在马背上的民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游牧为生、流动性强 擅长射猎、骑兵凶猛 文化水平相对较低
1、北魏的建立和统一 跋 帝 道 者 建 北
珪拓 武 魏 立 魏
民族:鲜卑族 建立者:鲜卑族拓跋部 都城:平城(山西大同) 统一时间:439年 统一范围:黄河流域 意义:结束了北方长达 120年的纷乱局面。
如何评价孝文帝?
文明的碰撞和融合:马背上得天下,能 否在马背上治之?
2、改革的背景: (1).北魏统一了北方,社会相对安定、 民族融合加强 (2).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各地人 民起义不断,出现统治危机。 (3).冯太后积极推动北魏学习汉族先进文 化
孝文 帝
原名拓拔宏,改姓 氏后为元宏,他 四岁继皇位,是 北魏王朝的第6个 皇帝,继位19年时, 祖母冯太后去世, 开始真正掌握政 权。孝文帝自幼 在冯太后的教养 下,深受汉文化 的影响。
3,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
(1)政治: ①整顿吏治; ②建立农村基层组织稳
定社会秩序。
③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
阳。(494年)
知识链接 三长制以五家为一 邻,设邻长;五邻为一 里,设里长;五里为一 党,设党长。邻长、里 长、党长合称三长。三 长直属于州郡,负责清 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 役和兵役。
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
一、五胡十六国: 西晋末年,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并起兵反晋的主 要有匈奴、羯、氐、羌和鲜卑,史称“五胡”; 西晋灭亡后这些民族各立政权,重要的有16年国 家,史称“十六国”。 社会情况:前期相互残杀严重,后期社会安定, 相互认同。
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十课
想一想
淝水之战前,苻坚踌躇满志,拥兵90 万,而东晋仅8万,这十比一的兵力,应 该是一边倒,但前秦却兵败如山倒,没 能统一江南,这是为什么呢?
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并不在于兵力的多 寡,而在于人心的向背、战术的得当等 等。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十课
1.从前秦方面看:
a、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其他民族不满于 前秦氐族贵族的统治,希望秦军失败,秦军中 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的汉族军队获胜; b、苻坚骄傲,秦军劳师远征,战线过长, 指挥失误。
魏 蜀吴 西 晋 十六国 东晋 北朝 南朝
想一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出现过哪几次统一局面?
归纳总结: 北朝
北方
东魏 北齐 北周
东 汉
魏 蜀 吴
西 晋
十六国 北魏
西魏
东晋
宋齐梁陈
隋 朝
南方
短暂 统一
南朝
统一
统一
政权分立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十课
你能做对吗
1、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
A、三国中的魏国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十课
各族 人民 长期 接触
出现 民族 融合 趋势
北魏 孝文 帝的 改革
迁都 洛阳 促进 民族 融合
改革 措施
北朝的更替
东魏 十六国
北齐
北周
北魏
西魏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十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 的一次大分裂时期。你能将魏、 蜀、吴、西晋、东晋、十六国、 南朝、北朝准确地对号入座吗?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十课
鲜卑 鲜卑 羌(qiāng) 氐(dī) 匈奴 羯(jié)
西
晋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十课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十课
17十六国和北朝
北三朝 、主北流朝论 主和 流北论朝和出北口朝论出口论
继南北朝正统之唐代,其中央财政制度之渐次江南地方 化,易言之,即江南化。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 财政》
唐代经济、政治、军事以及文化诸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 变化,它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由前期向后期的转变。但 这些变化,或者说这些变化中最重要的部分,乃是东晋 南朝的继承,我们姑且称之为“南朝化”。
胡二汉 、杂胡糅汉与 杂胡 糅化与、胡汉化化、汉化
胡汉杂糅和胡汉分治
刘渊:幼好学,师事上党崔游,习毛《诗》、京氏 《易》、马氏《尚书》,尤好《春秋左氏传》、孙 吴《兵法》,皆略诵之。《史》、《汉》、诸子, 无不综览。
刘聪:年十四,究通经史,兼综百家之言,孙吴 《兵法》靡不诵之。工草、隶,善属文,著《述怀》 诗百余篇,赋、颂五十余篇。……弱冠游于京师, 名士莫不交结。
——《魏书》卷五三《李冲传》
目的:加强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汲取能力,加 强对官员的控制和监督。
胡二汉 、杂胡糅汉与 杂胡 糅化与、胡汉化化、汉化
北魏汉化与六镇胡化
孝文帝于490年开始亲政,491年,确定北魏在五行中之 位次,将东晋南朝宋齐、十六国定为僭伪,北魏承西晋 之金德为水德,表明中华正统地位。
——《庾子山集注》卷一五《周骠骑大将军 开府侯莫陈道生墓志铭》
胡二汉 、杂胡糅汉与 杂胡 糅化与、胡汉化化、汉化
北魏汉化与六镇胡化
侯莫陈氏为代郡武川人,世居六镇,并未随北魏孝文 帝迁洛,因此不可能赶上孝文帝的改汉姓。从李丽仪 墓志记侯莫陈氏在隋复姓刘氏的记载可知,在落后的 北镇武人中也有些已用汉字为姓。
2、南朝对少数民族的基本政策: (1)军事征伐和武力掠夺并行。 (2)设置地方官吏,直接管理少数民族地区。 (3)“以夷制夷”。
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
7.北魏的都城最初建立在( ) A.建康 B.洛阳 C.长安 D.平城 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A.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B.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 C.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D.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分裂时期 9.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是( )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促进中国社会封建化 D.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
3、淝水之战相关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1、北魏的建立:鲜卑族的拓跋部建立北魏,以平
城为国都,439年统一黄河流域。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1)整顿吏治。严格考核制度,官吏有固定俸禄,贪污 受贿者一律严惩。 (2)实行均田制。农民按人口多少分给田地,鼓励发展 农业生产,按规定纳赋税。 (3)建立农村基层组织,稳定秩序。 (4)迁都洛阳。 (5)推行促进民族融合政策,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讲汉 语、穿汉服、改汉姓、提倡民族间通婚。
启示?
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在遇到阻力 时,我们要坚持不懈,可以采取一 些策略达到自己的目的。 顺应历史的改革,能促进社会的进 步等。
1、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 A、三国中的魏国 B、氐族建立的前秦 C、鲜卑族建立的北魏 D、女真族建立的金 2、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 ) A、长安 B、洛阳 C、许 D、殷 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 ) 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 C、李悝变法 D、北魏孝文帝改革 4、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向哪个民族学习?( ) A、氐 B、鲜卑 C、汉族 D、匈奴
5、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A.羯 B.鲜卑 C.氐 D.匈奴 6 、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 用的是:( ) 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 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 得到恢复和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第17课_十六国与北朝(七年级-上-中华版解析)
第17课十六国与北朝一、知识能力目标1、了解五胡十六国、北朝的简单概念,知道前秦和淝水之战的基本情况。
2、了解和掌握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及其作用。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知识归纳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
三、教材要点解析1、西晋末年,北方内迁并起兵反晋的有匈奴、羯、氐、羌、鲜卑五个少数民族,史称“五胡”。
西晋灭亡后,五胡与汉人互相争夺,各立政权,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十六个国家,史称“五胡十六国”。
2、在彼此长期争夺、残杀、接触、交流和认同的过程中,少数民族逐渐学会汉族的农业生产技术,开始过定居的农耕生活。
汉族也学会使用少数民族的胡床和椅、凳等坐具,不再席地而座和跪坐了。
3、在北方诸国混战期间,氐族政权前秦的皇帝苻坚曾一度统一了北方,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383 年他率大军南下伐晋,在淝水之战中遭到惨败。
境内各族首领乘机反叛,北方又重新陷入分裂割据状态。
4、淝水之战后,鲜卑族的拓跋部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
439 年,北魏统一了北方(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长达120多年的战乱局面,与刘宋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5、北魏到孝文帝当政时,推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改革措施。
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可简要概述为: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习汉礼,与汉通婚。
)6、后来,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
东魏被北齐取代,西魏被北周取代。
北魏、东魏、西魏和北齐,北周这五个朝代,合称“北朝”。
四、同步练习1、东汉末年以来,我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
其中,被称为“五胡”的五个少数民族是()①匈奴②突厥③鲜卑④羯⑤蒙古⑥回纥⑦氐⑧羌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⑦⑧C.②④⑤⑥⑦D.①③⑤⑥⑧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现象,说明()A.北方少数民族有穿异域服装的爱好B.那里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C.姓“胡”的人佩服汉人D.那时胡汉杂居区的供给十分紧张3、在4世纪时,发生在东晋与前秦之间的著名战役是()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4、南北朝初期,完成了对黄河流域统一的政权是()A.北魏B.西魏C.东魏D.北齐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北方民族融合B.加速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C.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D.巩固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6、北朝包括的朝代有()①宋②齐③梁④陈⑤北魏⑥东魏⑦西魏⑧北齐⑨北周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⑤⑥⑦⑧⑨D.④⑤⑦⑧⑨第17课十六国与北朝(达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A.中外交往B.民族融合C.国家统一D.经济发展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十六国与北朝PPT优秀课件 其他版
2、后赵的统治政策
• 后赵采用胡、汉分治政策,设置大单于统治各少数族人,又 设置专门的官职管理胡人辞讼和出入,甚至强行规定称汉人 为“赵人”,胡人为“国人”,并严禁呼羯为胡。 石勒、石 虎均沿用刘汉的徙民办法,将被征服地区的各族人民迁往其 统治中心襄国、邺及其周围地区,以便控制。 • 石勒初起时,对西晋王公卿士、坞堡主及士大夫多加杀戮。 以后则在俘虏中区分士庶,将士族集为“君子营”,以示优 待。并选用某些士族为官。称赵王后,石勒对一些士族委以 要职,明令不准侮易衣冠华族。恢复魏晋以来的九品官人制 度,使士族取得了特权。石勒两次清定九品,又设立太学、 小学和郡国学,培养将佐和豪族子弟。石虎即位后,也肯定 士族特权,并将对关东士族的优待扩大到关中的望族。
在高力督(石宣挑选身强力壮者守卫东宫,号“高力”,设置督将 率领,称高力督 )梁犊领导下发动起义,各族人民纷纷参加。义军
所向披靡,及至长安,众已十万。石虎派兵镇压,又利用氐族和羌
族贵族的武装力量合兵进攻,梁犊兵败牺牲。这次起义虽然失败, 但动摇了后赵统治的根基。349年石虎病死,后赵内乱,诸子争立, 互相残杀。350年,石虎养孙汉人冉闵(即石闵)乘政局混乱,杀石 鉴,灭后赵,政权落入冉闵之手。次年,称帝于襄国的石祗也被冉 闵消灭。
十六国
阶 前 前 段 期 期
国 成 前 名 汉 赵 民 巴 匈 族 賨 奴 始 李 刘 主 雄 渊
前 前 前 前 后 后 后 后 后 后 后 后 后 后 期 期 期 期 期 期 期 期 期 期 期 期 期 期
后 前 前 前 后 后 南 北 后 南 西 北 西 夏 赵 燕 秦 凉 秦 燕 燕 燕 凉 凉 凉 凉 秦 羯 鲜 氐 汉 羌 鲜 鲜 汉 氐 鲜 汉 汉 鲜 匈 卑 卑 卑 卑 卑 奴 石 慕 苻 张 姚 慕 慕 冯 吕 秃 李 段 乞 赫 勒 容 洪 祚 苌 容 容 跋 光 发 暠 业 伏 连 垂 德 乌 国 勃 皝 狐 仁 勃 襄 龙 长 姑 长 中 滑 龙 姑 乐 敦 张 勇 统 国、城、安 臧 安 山 台、城 臧 都、煌、掖、士 万 邺 蓟、 广 西 酒 姑 城 邺 固 平 泉 臧 等
6.4 十六国和北朝
王猛
十六国
第三阶段,北方大分裂和北魏统一北方(384—439年) 阶段,北方大分裂和北魏统一北方(384—439年
淝水战后, 淝水战后,前秦逐渐瓦 解。原来在苻坚控制下的各 族上层分子纷纷建立起自己 的政权,在半个多世纪里, 的政权,在半个多世纪里, 北方再度陷于分裂和混乱之 中。自384年到439年,各族 384年到439年 年到439 上层分子先后建立了十三个 政权。 政权。 大 夏 统 万 城
残暴的石虎 石勒333年死, 石勒333年死,政 333年死 权落到其侄石虎手中, 权落到其侄石虎手中, 石虎是个非常残暴的异 族君主,蓄意“ 族君主,蓄意“苦役晋 人”,作为消除反抗力 量的措施, 40万人大 量的措施,调40万人大 修宫殿,大肆压榨,史 修宫殿,大肆压榨, 百姓穷窘, 载“ 百姓穷窘,鬻子 以军制,犹不能从, 以军制,犹不能从,自 经于道路死者相望。 经于道路死者相望。
一 个 成 熟 了 的 封 建 社 会 中 , 在 封 建 经
展 阶 段 怎 样 有 差 异 , 由 于 他 们 置 身 于
的 历 史 发 展 阶 段 。 不 论 诸 族 原 先 的 发
建 立 政 权 的 诸 少 数 族 原 先 处 质
以383年东晋和前秦的肥水之战为 年东晋和前秦的肥水之战为 十六国的建立可分前后二期: 界,十六国的建立可分前后二期: 前期的政权有:( :(1)成汉、( 、(2) 前期的政权有:( )成汉、( ) 汉和前赵、( 、(3)后赵、( 、(4)前燕、 汉和前赵、( )后赵、( )前燕、 、(6) (5)前秦、( )前凉。 )前秦、( 前凉。 后期的政权有:( )后秦、( 、(8) 后期的政权有 (7)后秦、( ) 后燕、( 、(9) 燕、( 、(10) 燕、 后燕、( ) 燕、( ) 燕、 、(12)前凉、( 、(13) (11)后凉、( )前凉、( ) )后凉、( 凉、( 、(14) 凉、( 、(15) 秦、 凉、( ) 凉、( ) 秦、 (16) , ) 有 燕 十六 国 。
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
2.共同讨论下面的问题
“迁都洛阳„„要求鲜卑人采用汉姓,学说汉话,改穿汉服。 „„尊敬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1)这些改革起到什么作用? 加速了内迁的北方各民族在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上的 互相认同与融合,为后来的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2)我们应如何评价这个历史人物? 北魏孝文帝看清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顺应历史发展的趋 势,冲破保守势力、习惯势力的阻挠,放弃本民族的旧 俗,接受先进文化,大力推行改革,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
治家、改革者。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分享交流 1.展示交流 有人曾提出:“孝文帝改革是受他祖母冯太后的影响,如果他祖 母不是汉族人,孝文帝就不会改革了。”你认为此说法正确吗?
是否还有更深刻的原因呢?请你和小组的同学一起探讨这个问
题。注意要结合时代背景来分析。 孝文帝积极推行改革更深刻的原因则是适应了当时北方民族 大融合的历史发展趋势。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进入 中原地区,各族人民频繁接触,相互影响,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 俗上日益接近,各民族间的差距日益缩小,民族融合已成为历 史发展的一种趋势。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
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学习目标
1.知道五胡十六国,淝水之战,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孝文帝迁都
洛阳,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2.分析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学习重点
1.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是本课学习重点。 2.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是本课学习难点。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请仔细阅读下面两幅图片,你可能感到奇怪:少数民族人穿着汉 族服装,汉族男女却穿着带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服装。这是一种什 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
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涵盖了从西晋灭亡到隋唐统一之前的几百年时间。
这两个时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有所变化,同时也为后来的统一王朝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从五胡十六国到南北朝的演变过程、重要统治者和政治动荡、经济和文化的变化等方面进行探讨。
五胡十六国指的是在西晋末年,中国北方地区出现了五个不同的少数民族政权,分别是匈奴、鲜卑、羯、氐、羌。
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在西晋灭亡后,在北方地区建立起自己的王朝。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政权相继兴起灭亡,最终形成了十六个相对独立的政权。
这些政权的统治者大多是少数民族首领,如前述的五胡族和后来的秃发儿、劉淵等。
这些王朝在统治期间,往往与中原地区的政权发生战争和冲突,形成了漫长而复杂的政治格局。
南北朝时期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后续,该时期的历史事件主要发生在420年至589年之间,可明确分为南朝和北朝两个时期。
南朝包括刘宋、南齐、梁、陈四个朝代,而北朝则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朝代。
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加稳定,统治者多是汉族贵族,同时这段时间也是南方文化繁荣的时期。
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和南北朝时期,政治动荡是一个常见的现象。
各个政权之间的战争和斗争不断,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们在这个动荡的时期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中最著名的是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的北魏的统治者拓跋珪。
拓跋珪是北魏的建立者,通过吸收其他政权的残余力量,逐步统一了北方地区。
另外,南方的陈霸先也是南朝的重要统治者,他一度统一了南方地区,为南朝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经济和文化的变化也是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特点。
随着政权的更迭和地域的变化,经济结构发生了一系列调整。
在农业方面,南方地区仍然以粮食种植为主,而北方的政权更加重视畜牧业和农耕技术的改进。
此外,对外贸易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与外部地区的交流也进一步加强。
文化方面,南方的文化繁荣,儒家学说在南方地区得到广泛传播,同时佛教的兴起也对南方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
时间 西晋末年以来
一、五 胡十六 “五胡十六国” 国
P86
匈奴、羌、羯、 “五胡”鲜卑、氐、
影响 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北方少数民主进入中原后,逐渐放 弃了原先的游牧生活,学会了汉族 的农业生产技术,开始过着定居的 农耕生活。少数民主内迁对中原汉 族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87
匈奴 鲜卑 羯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1、整顿吏治,严格考核制度
迁 都 前
2、实行均田制,农民按人口 多少分给田地
3、建立农村基层组织以稳定 社会秩序
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迁 都 后
使用汉语,穿戴汉服,改汉姓, 提倡民族通婚。 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 以孝治国
作用:加速北方各族的封建化进
程,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
之语言与朝廷,若有违者, 免所居官。
——《魏书》
改易服饰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东魏——北齐
北魏
西魏——北周
北朝
(386-581年)
宋——齐—— 梁—— 陈
隋 朝
南朝
(420-589年)
十 北 六 魏 国 西 魏 晋 东 汉
(
东 北 魏 齐 西 北 魏 周
北朝 隋
前 秦
)
蜀
吴
东 进 ①五胡入中原,与汉族趋向一致 ②孝文帝改革加速了民族融合 程 ③北朝后期,民族差异模糊,北方实 现民族大融合
小结
迁都洛阳 各族人民 长期接触 民族融合 的趋势 北魏政府 的改革 改革措施
练习:
找一找:在今天的日常生
活中汉族和少数民族互相 影响的现象有哪些?
氐
羌
汉
前赵 前燕 后赵 成汉 后秦 前凉 北凉 后燕 前秦 西凉 夏 后凉 南燕 北燕 西秦 南凉
17十六国与北朝
高效课堂 七年级上学期 历史导学案高效课堂 七年级上学期 历史导学案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品行,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品行,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1 第 17课 十六国与北朝【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十六国与北朝是跟东晋与南朝同时并存的北方政权【学习重点】:民族大融合,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学习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学法指导】:在阅读,观察、讨论中感知历史,得出结论。
讨论法、问题导学法【自主学习】知识点一、五胡十六国(阅读 86-87 页,回答下列问题) (A 级)北方民族内迁起兵反晋的民族有 , , , , 史称“ ”这些民族互相争夺,各立政权,其中最重要的有 个国家。
史称 (A 级)3、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后,逐渐放弃原先的 生活,学会了汉族的 开始过 的农耕生活 。
汉族原来流行席地而坐,到了北朝,高坐的 取代了汉族原有的坐具。
知识点二:前秦南伐与淝水之战(阅读 87-88 页,回答下列问题) (B 级)1、形势:①南方: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
②北方:氐族人 建立的前秦政权强大起来,统一了(A 级)2简述淝水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B 级)思考探究:淝水之战中出现了哪些历史成语或典故?知识点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阅读88-89 页,回答下列问题)(A 级)1、北方的统一:北魏建立的时间 年,建立的民族 都城是(A 级)2、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影响(A 级)3、北朝:北魏和由它分裂后而先后出现的四个王朝,统称为 。
【课堂检测】(B 级)1.下列事件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结束的是( )A.西晋建立B.魏灭蜀C.西晋灭吴D.曹操病故 (A 级)2.东晋时期,从北方南迁的少数民族有哪些?( )①匈奴 ②鲜卑 ③蒙古族 ④满族 ⑤羯族 ⑥越族 ⑦氐族 ⑧羌族 A .①②③⑤⑧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⑤⑦⑧ D 、①②⑤⑥⑧ (A 级)3.“草木皆兵”这一典故与下列哪次战役有关( ) 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D 级)4.你同班4位同学在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争论,你赞同他们四个人中哪个( )A 、恢复北方农业生产B 、加速和促进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C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D 、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B 级)5.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哪一条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 )A.迁都洛阳B.实行汉化政策C.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封建统治政策D.颁布均田制(C 级)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形式或途径有( )①民族迁徙 ②联合斗争 ③友好交往 ④统治者的改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综合思维导航】(D 级)7.阅读下列材料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
第17课十六国与北朝
第17课十六国与北朝【学习目标】1、扎实掌握十六国与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内迁与民族融合及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情况.2、查找资料,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民族融合的学习,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树立民族平等互助,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观念。
【重点与难点】重点:淝水之战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难点:五胡十六国和民族融合第一部分:【自学导航】一.五胡十六国1五胡:2.五胡十六国:五湖民族建立的十六个国家,称“”3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互相影响:二.前秦南伐与淝水之战1.前秦政权的发展:前秦政权在的领导下,压制打击本民族的保守势力,重用汉人为丞相,学习,发展,兴修水利,兴办,使前秦强大起来,统一。
2.淝水之战:⑴时间:年⑵概况:率90万大军南下伐晋,结果在淝水之战中遭到惨败。
(3)影响:苻坚逃回北方后,境内,北方重新陷入状态。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1.北魏的建立:年,北魏统一了,结束了北方长达年的纷乱局面。
2.魏孝文帝改革:⑴内容:①整顿吏治,严格,官吏有固定俸禄,贪污受贿者一律严惩。
②实行,农民按人口多少分给,鼓励发展,按规定。
③建立以稳定社会秩序。
(3)意义:加速了内迁的北方各民族在、和上的相互认同与融合,为以后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二部分:探究篇。
有人认为:“以往对孝文帝的描述和评价有不妥之处,孝文帝的汉化不值得肯定,他的文化路线是一条加速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衰亡的路线。
”这种观点对吗?你怎样评价孝文帝?第三部分:检测篇。
1.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北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这些少数民族主要是()A 匈奴、羯、氐、羌、鲜卑B 匈奴、蒙古、氐、羌、鲜卑C 匈奴、羯、氐、羌、蒙古D 匈奴、羯、氐、满、鲜卑2.下列关于淝水之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发生在公元4世纪前期B 东晋部队首先发动进攻C 交战双方分别是前秦和东晋,前秦军队上下齐心,最后取得胜利D 淝水之战后,北方陷入战乱状态3.北魏孝文帝与494年将都城有平城迁到()A 长安B 东京C 洛阳D 镐京4.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均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A 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B 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C 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D 代表广大人们的利益5.《魏书》记载:“(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十六国北朝
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
胡汉杂糅和胡汉分治
在魏晋时期,进入中原的各族,在文化上、 社会经济上都在汉化,虽然深浅不同,也不 是整齐划一,但表明了一种倾向,即胡族与 胡族之间的融合将让位于胡汉之间的融合; 以地域区分民族将让位于以文化区分民族。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万绳楠整理)
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万绳楠整理)
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
第四节 十六国北朝的民族斗争与融合
一、十六国北朝政治大势 二、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 三、北朝主流论和北朝出口论
一、十六国北朝政治大势
北方的三次统一
前秦的统一(376) 北魏的统一(439) 北周的统一(577)
十六国
304— 北43魏9
386— 西534东 魏魏
北北 周齐
十六国北朝政治大势
十六国
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
慕容儁:雅好文籍,自初即位至末年,讲 论不倦。览政之暇,唯与侍臣错综义理,凡 所著述四十余篇。
苻坚:博学多才艺。……亲临太学考学生 经义优劣,品而第之。问难《五经》,博士 多不能对。
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
十六国汉化
●社会组织 部落→编户
●经济生活 牧业→农业
部落解散,昔日的氏族主人,以本氏族的人为 徒附,进行耕种,变成大贵族,与土地发生密切的 关系。一个氏族也就是一个宗族,族长也就是宗主。 北魏的宗主都护制由此而来。
匈奴 羯 鲜卑
氐 羌賨 汉
汉北夏后前后南南西前后后成前北西 ·凉 赵燕燕燕凉秦秦凉秦汉凉燕凉
前 赵
十六国北朝政治大势 汉族建立的冉魏和鲜卑族建立 的西燕、代不在十六国之列。
十六国北朝政治大势
前秦(351-394) 的统一
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
北魏冯太后(公元442-490年)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内容、意义 目的:改变北魏落后状况, 巩固北魏对黄河 流域的统治。
内容:1、整顿吏治,严格考核制度 2、实行均田制 3、建立农村基层组织以稳定社会秩序 4、将都城从平城迁都洛阳 5 、推行了一系列促进民族融合的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 加速了内迁的北方各民族在语言、文化和 风俗习惯上的互相认同和融合,为以后南 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南北朝政权更替
东魏
北 朝 南 北 朝 Βιβλιοθήκη 魏北齐 北周梁 陈
西魏
宋 齐
南 朝
• 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 长达120年的纷乱局面。
冯太后曾在北魏献文 帝、孝文帝时期两度“临 朝听政”,成为北魏朝廷 的实际统治者。她主政时 已开始了以汉化为中心的 社会改革,孝文帝的改革 实际上是在她的主持下展 开的,孝文帝改革的伟大 历史功绩有一半应该归属 于这位了不起的巾帼人物。
汉族原来流行的席地而坐和跪坐,到北朝,高坐 的胡床和椅、凳逐渐取代了汉族原来的坐具。
淝水之战(383年)
1、战斗双方:前秦(苻坚) --------东晋
2、结果——东晋以少胜多,
3、影响: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的建立
• 鲜卑族建立北魏,以平城为都城。
复习上一节课知识点:(5分钟)
1、东晋建立者、定都、南朝指的是那四 个朝代? 2、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3、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
学习目标
• 1、知道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 2、识记前秦南伐与淝水之战的史实。 • 3、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内容和作 用。
中国历史上的五胡十六国与南北朝
中国历史上的五胡十六国与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五胡指的是匈奴、鲜卑、羯、氐、羌这五个民族,他们在汉朝灭亡之后,先后建立起了五个短暂的王朝。
而十六国则是指十六个由五胡族群所建立的政权,这些政权纷繁复杂,相互之间络绎不绝。
而南北朝,则是指南朝和北朝两个时期,这两个时期分别是南朝宋、齐、梁、陈和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朝代。
五胡十六国与南北朝这一历史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胡十六国时期是从公元304年到439年,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混乱动荡的时期。
这一时期以五胡族群的势力扩张为特征,五胡民族逐渐占据中原地区,建立了一系列政权。
这些政权虽然统治时间较短,但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南北分裂的局面逐渐形成,南北朝时期正式开始。
南朝是指南中原地区的政权,北朝则是指北中原地区的政权。
南朝和北朝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两个时期相互交织,战乱不断。
南朝和北朝都经历了多次更迭,政权更迭频繁,国力逐渐削弱。
南朝时期主要有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这四个朝代都在南方建立起了政权。
其中,宋朝是南朝中最早的一个朝代,它的建立标志着南北朝时期的开始。
宋朝统治者努力推行改革,加强中央集权,但内外因素使得宋朝的势力逐渐衰落。
齐、梁、陈三个朝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所发展,但仍未能拯救南朝的衰落。
北朝时期主要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朝代。
北朝时期,北方政权的统一比南方更为稳定。
北朝统治者致力于统一北方战乱频繁的局面,吸收各族民族,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
北魏才子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政权是北朝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个朝代,北朝时期的文化特色也在一定程度上与南朝不同。
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经历了多个政权的更迭,国家疆域的分割和人民生活的动荡不安成为这一时期的主题。
这一时期,中原地区的社会经济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农业经济趋于衰落,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第十七课 十六国与北朝
2.改革措施: ①整顿吏治,严格考核制度,官吏有固定俸 禄,贪污受贿者一律严惩 ②实行均田制。农民按人口分给田地,鼓励 发展农业生产,按规定纳赋税 ③建立农村基层组织以稳定社会秩序(推行 三长制) ④实行租调制。 ⑤推行汉化政策。 ⑥迁都洛阳。
孝文帝迁都 1.迁都原因: ①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 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 ②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 的统治,也不利于学习、接受汉族 先进的文化。 2.时间:494年
二、淝水之战(草木皆兵)
1.背景: 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苻 坚时压制打击本民族保守势力,重用汉人王 猛为相,学习汉族文化,发展农业生产,兴 修水利,兴办学校,强大后统一黄河流域 2. 时间:383年 3.双方:前秦、东晋 4.结果:晋军大败前秦军 5.影响: (1)前秦统治瓦解,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 ( 2)东晋在南方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 了有利条件
一、五胡十六国
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
1.内迁 五胡十六国: 西晋末年,北方内迁并起兵 反晋的主要有匈奴、羯(jié)、 氐、羌和鲜卑,史称“五胡”; 西晋灭亡后这些民族各立政 权,重要的有16个国家,史称 “十六国”。
2.社会情况: 前期相互残杀严重,后期社会安定, 相互认同。 3.影响: 入主中原后,接受了汉族文化(放弃 游牧,过定居生活)、生产(学会农业 生产技术)和社会习俗(①内迁各族大 都仰慕汉族文明;②内迁各族文化习俗 也对汉族产生影响;③各族的生产技术 和经济相互影响。)
三、北魏建立
1.时间:398年 2.民族:鲜卑族 3.建立者:鲜卑族拓跋部 4.都城:平城 5.统一时间:439年 6.统一范围:黄河流域 7.意义:结束了北方长达120年的纷乱局 面
四、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①民族融合的趋势加强。 ②阶级和民族矛盾突出。 ③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④改革少数民族的落后的风俗。
17十六国与北朝
西魏赐鲜卑姓不仅针对汉人,而且包含胡人,后又同 恢复汉姓。不论是复汉姓还是赐胡姓,目的都是加强 社会的整合,结果都是有助于民族的融合。
二、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 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 南北朝民族关系
北朝民族融合
第一阶段:北魏建立到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主要表 现为北魏以鲜卑拓拔部为主体,同时对其所征服的其 他少数民族进行同化。 第二阶段:孝文帝迁都洛阳到北魏末年边镇起义之前, 主要表现为以鲜卑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全面汉化。 第三阶段:边镇起义到北周灭北齐重新统一北方,主 要表现为各民族汉化的整体趋势加强。
——《魏书》卷一八《元渊传》
二、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 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 北魏汉化与六镇胡化
边塞六镇之鲜卑及胡化之汉族,则仍保留其本来之胡 化,而不为洛都汉化之所浸染。故中央政权所在之洛 阳其汉化愈深,则边塞六镇胡化民族对于汉化之反动 亦愈甚,卒酿成六镇之叛乱。 ——陈寅恪 六镇之乱(523-525)直接导致了北魏的瓦解。随后 的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政权,都源于六镇。 东魏北齐重新使用鲜卑语,还出现了“鲜卑共轻中华 朝士”的情况。 北魏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而西魏反其道而行之, 不但恢复了胡族诸将的胡姓,还向汉人广赐胡姓。
——《晋书》卷一一四《符坚载记下》
十六国北朝政治大势
淝水之战后,姚苌回关陇,羌族反 秦。“慕容垂擅兵河北,泓、冲寇 逼京师,丁零杂虏,跋扈关、洛, 州郡奸豪,所在风扇,王纲弛绝, 人怀利己”。
——《晋书》卷一一五《符丕载记》
十六国北朝政治大势 一、十六国北朝政治大势
北魏(386-534)的统一
鲜卑贵族死后不能归葬
二、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 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 北魏汉化与六镇胡化
北魏初年为防范柔然,在平城以北,阴山以南,自西 而东设臵六军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六国北朝政治大势
淝水之战后,姚苌回关陇,羌族反 秦。“慕容垂擅兵河北,泓、冲寇 逼京师,丁零杂虏,跋扈关、洛, 州郡奸豪,所在风扇,王纲弛绝, 人怀利己”。
——《晋书》卷一一五《符丕载记》
十六国北朝政治大势
北魏(386-534)的统一
1980年,考 古工作者在 嘎仙洞内的 石壁上发现 了北魏太武 帝祭祖时镌 刻的祝文。
均田制并不触动人户原有土地,具有强制垦荒的意义。
太和十年(486),推行三长制。 邻 长 5 家 里 长 25 家 党 长 125 家
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
北魏汉化与六镇胡化
旧无三长,唯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三十、五十 家方为一户。〔李〕冲以三正治民,所由来远,于是创 三长之制而上之。文明太后览而称善,引见公卿议之。 中书令郑羲、秘书令高祐等曰:“冲求立三长者,乃欲 混天下一法,言似可用,事实难行。”……太后曰: “立三长则课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 之人可止。何为而不可?”
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
胡汉杂糅和胡汉分治
《晋书》卷一○一《载记第一》:刘聪为 大司马、大单于,并录尚书事。置单于台 于平阳西。
汉人:左、右司隶,下设43内史,各领一万户。 少数族:单于台下设单于左、右辅,“各主六夷 十余万落”。每万落置一都尉。
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
胡汉杂糅和胡汉分治
初,帝欲法古纯质,每于制定官号,多不依周汉 旧名,或取诸身,或取诸物,或以民事,皆拟远 古云鸟之义。诸曹走使谓之凫鸭,取飞之迅疾; 以伺察者为候官,谓之白鹭,取其延颈远望。自 余之官,义皆类此,咸有比况。
在十六国和北魏前期特点明显。
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
胡汉杂糅和胡汉分治
刘渊:幼好学,师事上党崔游,习毛《诗》、京氏 《易》、马氏《尚书》,尤好《春秋左氏传》、孙 吴《兵法》,皆略诵之。《史》、《汉》、诸子, 无不综览。 刘聪:年十四,究通经史,兼综百家之言,孙吴 《兵法》靡不诵之。工草、隶,善属文,著《述怀》 诗百余篇,赋、颂五十余篇。……弱冠游于京师, 名士莫不交结。
——《魏书》卷五三《李冲传》
目的:加强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汲取能力,加 强对官员的控制和监督。
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
北魏汉化与六镇胡化
孝文帝于490年开始亲政,491年,确定北魏在五行中之 位次,将东晋南朝宋齐、十六国定为僭伪,北魏承西晋 之金德为水德,表明中华正统地位。 太和十八年(494)由平城迁都洛阳、改革官制 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 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 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晋书》卷一一四《王猛传》
十六国北朝政治大势
坚引群臣会议,曰:“吾统承大业垂二十载,芟夷逋秽, 四方略定,惟东南一隅未宾王化。吾每思天下不一,未 尝不临食吐餔,今欲起天下兵以讨之。”……下书悉发 诸州公私马,人十丁遣一兵。……期克捷之日,以帝 (晋孝武帝)为尚书左仆射,谢安为吏部尚书,桓冲为侍 中,并立第以待之。……坚发长安,戎卒六十余万,骑 二十七万,前后千里,旗鼓相望。坚至项城,凉州之兵 始达咸阳。蜀汉之军顺流而下,幽冀之众至于彭城。东 西万里,水陆齐进。 大败,……死者相枕。坚为流矢所中,单骑遁还于 淮北。…闻风声鹤唳,皆谓晋师之至。……坚在位二十 七年,因寿春之败,其国大乱。后二年(385),竟死于 新平佛寺。
〔王猛〕怀佐世之志,希龙颜之主,敛翼待时,候风云而后 动。……苻坚将有大志,闻猛名,遣吕婆楼招之,一见便若 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 猛宰政公平,流放尸素,拔幽滞,显贤才,外修兵革,内崇 儒学,劝课农桑,教以廉耻,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庶 绩咸熙,百揆时叙。于是兵强国富,垂及升平,猛之力也。
十六国北朝政治大势
北周(557-581)之统一
周 武 帝
北周武帝宇文邕,560-578 年在位,572年杀权臣宇文 护后亲政,建德六年(577) 亲征北齐,攻破北齐都城邺 城,俘北齐后主,胡汉杂糅和胡汉分治
“胡汉杂糅”,就是胡制和汉制交织。
“胡汉分治”,就是对胡人和汉人的采用 不同行政编制。
十六国北朝政治大势
汉族建立的冉魏和鲜卑族建立 的西燕、代不在十六国之列。
十六国北朝政治大势
前秦(351-394) 之统一
符洪—符健—符生—符坚(338-385)
博学多才艺,有经济大志,要结英豪,以图纬世之宜。王猛、 吕婆楼、强汪、梁平老等并有王佐之才,为其羽翼。
——《晋书》卷一一三《符坚载记上》
一、十六国北朝政治大势
北方的三次统一
前秦的统一(376) 北魏的统一(439) 北周的统一(577) 十六国 304—439 北魏 386—534 西 魏 北 周 东 魏 北 齐
十六国北朝政治大势
十 匈奴 羯 鲜卑 氐 羌 賨 六 国 汉
汉 北 夏 后 前 后 南 南 西 前 后 后 成 前 北 西 赵 燕 燕 燕 凉 秦 秦 凉 秦 汉 凉 燕 凉 · 凉 前 赵
——《晋书》卷一一四《王猛传》
十六国北朝政治大势
前秦(351-394)之统一
370年,灭前燕,据黄河南北。
373年,占益州。 376年,灭前凉、代国,统一北方。 “东极沧海,西并龟兹,南苞襄阳,北尽沙漠”。
及疾笃,坚亲临省病,问以后事。猛曰:“晋虽僻 陋吴、越,乃正朔相承。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臣 没之后,愿不以晋为图。鲜卑、羌虏,我之仇也, 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言终而死,时 年五十一。
——《魏书》卷一一三《官氏志》
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
北魏汉化与六镇胡化
北魏孝文帝在位(471-499)期间,可以490 年分为两个阶段,前主要是冯太后秉政,后 为孝文帝亲政。两个阶段的主要趋势都是汉 化改革。
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
北魏汉化与六镇胡化
太和八年(484),颁行俸禄制。
太和九年(485),颁布均田令。
十六国北朝政治大势
田余庆 著 《拓跋史探》
十六国北朝政治大势
北魏(386-534)之统一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位时(423-452),先后灭匈奴 族夏赫连氏(431年)、北燕冯氏(436年)、卢水胡 北凉沮渠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与刘宋对峙, 形成了南北朝的局面。450年,瓜步之战后,北方的 实力已经压倒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