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十六国和北朝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史 第6讲 十六国·南北朝

中国古代史 第6讲 十六国·南北朝

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
口不能传……
(梁)陈庆之
二、北朝(上)
3.魏末动乱
缘边诸镇,控摄长远,昔时初置,地广人稀。
或征发中原强宗子弟,或国之肺腑寄以爪牙。中
年以来,有司乖实,号曰府户,役同厮养,官婚
班齿,致失清流。而本宗旧类各各荣显,顾瞻彼
此,理当愤怨!
北齐书·魏兰根传
真君十一年六月诛浩。清河崔氏无远近,及 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皆浩之姻亲, 尽夷其族。其秘书郎以下尽死…… 北史崔浩传
周一良先生的考证: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的祖父为代王什翼犍, 父拓跋寔,母贺氏。拓跋寔早死,其后什翼犍纳儿媳贺氏为妃,故南朝 史书皆称道武帝为什翼犍之子。崔浩修史“直笔”,“备而不典”,当 是披露了这一类事实,引起鲜卑贵族的“忿毒”,故遭灭门惨祸。
——《魏书·礼志》
二、北朝(上)
1.北魏前期政治
二、北朝(上)
1.北魏前期政治
二、北朝(上)
1.北魏前期政治
北魏建国之始,用人即采取兼容并包之方 针。……除以拓跋氏宗室及鲜卑贵族为骨干外, 对于征服地区之汉族地主阶级以至各族人物, 皆注意吸收使用。举凡石氏苻氏旧臣之后裔, 姚氏慕容氏赫连氏沮渠氏之旧臣,以及从南朝 北投诸人,无不兼容并包。……此种情况,与 南朝统治者专重侨姓,排斥南人,而晚渡北人 又被目为荒伧,备受排斥,北方各族更不予考 虑者,迥不相同。……北朝终于灭南朝而统一 全国,此种情况当亦有关。
• 賨: 成汉(李雄) • 羌: 后秦(姚苌)
除立国川蜀的成(汉)外, 其余十五国均在北方。
• 汉: 前凉(张寔) 西凉(李暠) 北燕(冯跋)
一、十六国
1.概况
代-北魏

第17课十六国与北朝

第17课十六国与北朝

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启示:骄兵必败
鲜卑拓跋-骑在马背上的民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游牧为生、流动性强 擅长射猎、骑兵凶猛 文化水平相对较低
1、北魏的建立和统一 跋 帝 道 者 建 北
珪拓 武 魏 立 魏



民族:鲜卑族 建立者:鲜卑族拓跋部 都城:平城(山西大同) 统一时间:439年 统一范围:黄河流域 意义:结束了北方长达 120年的纷乱局面。
如何评价孝文帝?
文明的碰撞和融合:马背上得天下,能 否在马背上治之?
2、改革的背景: (1).北魏统一了北方,社会相对安定、 民族融合加强 (2).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各地人 民起义不断,出现统治危机。 (3).冯太后积极推动北魏学习汉族先进文 化

孝文 帝
原名拓拔宏,改姓 氏后为元宏,他 四岁继皇位,是 北魏王朝的第6个 皇帝,继位19年时, 祖母冯太后去世, 开始真正掌握政 权。孝文帝自幼 在冯太后的教养 下,深受汉文化 的影响。
3,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


(1)政治: ①整顿吏治; ②建立农村基层组织稳
定社会秩序。


③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
阳。(494年)
知识链接 三长制以五家为一 邻,设邻长;五邻为一 里,设里长;五里为一 党,设党长。邻长、里 长、党长合称三长。三 长直属于州郡,负责清 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 役和兵役。

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
一、五胡十六国: 西晋末年,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并起兵反晋的主 要有匈奴、羯、氐、羌和鲜卑,史称“五胡”; 西晋灭亡后这些民族各立政权,重要的有16年国 家,史称“十六国”。 社会情况:前期相互残杀严重,后期社会安定, 相互认同。

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

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

7.北魏的都城最初建立在( ) A.建康 B.洛阳 C.长安 D.平城 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A.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B.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 C.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D.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分裂时期 9.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是( )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促进中国社会封建化 D.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
3、淝水之战相关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1、北魏的建立:鲜卑族的拓跋部建立北魏,以平
城为国都,439年统一黄河流域。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1)整顿吏治。严格考核制度,官吏有固定俸禄,贪污 受贿者一律严惩。 (2)实行均田制。农民按人口多少分给田地,鼓励发展 农业生产,按规定纳赋税。 (3)建立农村基层组织,稳定秩序。 (4)迁都洛阳。 (5)推行促进民族融合政策,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讲汉 语、穿汉服、改汉姓、提倡民族间通婚。
启示?
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在遇到阻力 时,我们要坚持不懈,可以采取一 些策略达到自己的目的。 顺应历史的改革,能促进社会的进 步等。
1、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 A、三国中的魏国 B、氐族建立的前秦 C、鲜卑族建立的北魏 D、女真族建立的金 2、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 ) A、长安 B、洛阳 C、许 D、殷 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 ) 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 C、李悝变法 D、北魏孝文帝改革 4、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向哪个民族学习?( ) A、氐 B、鲜卑 C、汉族 D、匈奴
5、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A.羯 B.鲜卑 C.氐 D.匈奴 6 、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 用的是:( ) 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 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 得到恢复和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第17课_十六国与北朝(七年级-上-中华版解析)

第17课_十六国与北朝(七年级-上-中华版解析)

第17课十六国与北朝一、知识能力目标1、了解五胡十六国、北朝的简单概念,知道前秦和淝水之战的基本情况。

2、了解和掌握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及其作用。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知识归纳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

三、教材要点解析1、西晋末年,北方内迁并起兵反晋的有匈奴、羯、氐、羌、鲜卑五个少数民族,史称“五胡”。

西晋灭亡后,五胡与汉人互相争夺,各立政权,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十六个国家,史称“五胡十六国”。

2、在彼此长期争夺、残杀、接触、交流和认同的过程中,少数民族逐渐学会汉族的农业生产技术,开始过定居的农耕生活。

汉族也学会使用少数民族的胡床和椅、凳等坐具,不再席地而座和跪坐了。

3、在北方诸国混战期间,氐族政权前秦的皇帝苻坚曾一度统一了北方,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383 年他率大军南下伐晋,在淝水之战中遭到惨败。

境内各族首领乘机反叛,北方又重新陷入分裂割据状态。

4、淝水之战后,鲜卑族的拓跋部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

439 年,北魏统一了北方(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长达120多年的战乱局面,与刘宋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5、北魏到孝文帝当政时,推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改革措施。

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可简要概述为: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习汉礼,与汉通婚。

)6、后来,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

东魏被北齐取代,西魏被北周取代。

北魏、东魏、西魏和北齐,北周这五个朝代,合称“北朝”。

四、同步练习1、东汉末年以来,我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

其中,被称为“五胡”的五个少数民族是()①匈奴②突厥③鲜卑④羯⑤蒙古⑥回纥⑦氐⑧羌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⑦⑧C.②④⑤⑥⑦D.①③⑤⑥⑧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现象,说明()A.北方少数民族有穿异域服装的爱好B.那里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C.姓“胡”的人佩服汉人D.那时胡汉杂居区的供给十分紧张3、在4世纪时,发生在东晋与前秦之间的著名战役是()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4、南北朝初期,完成了对黄河流域统一的政权是()A.北魏B.西魏C.东魏D.北齐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北方民族融合B.加速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C.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D.巩固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6、北朝包括的朝代有()①宋②齐③梁④陈⑤北魏⑥东魏⑦西魏⑧北齐⑨北周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⑤⑥⑦⑧⑨D.④⑤⑦⑧⑨第17课十六国与北朝(达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A.中外交往B.民族融合C.国家统一D.经济发展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十六国与北朝

十六国与北朝
——《晋书》卷一一四《符坚载记下》
十六国北朝政治大势
淝水之战后,姚苌回关陇,羌族反 秦。“慕容垂擅兵河北,泓、冲寇 逼京师,丁零杂虏,跋扈关、洛, 州郡奸豪,所在风扇,王纲弛绝, 人怀利己”。
——《晋书》卷一一五《符丕载记》
十六国北朝政治大势
北魏(386-534)的统一
1980年,考 古工作者在 嘎仙洞内的 石壁上发现 了北魏太武 帝祭祖时镌 刻的祝文。
均田制并不触动人户原有土地,具有强制垦荒的意义。
太和十年(486),推行三长制。 邻 长 5 家 里 长 25 家 党 长 125 家
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
北魏汉化与六镇胡化
旧无三长,唯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三十、五十 家方为一户。〔李〕冲以三正治民,所由来远,于是创 三长之制而上之。文明太后览而称善,引见公卿议之。 中书令郑羲、秘书令高祐等曰:“冲求立三长者,乃欲 混天下一法,言似可用,事实难行。”……太后曰: “立三长则课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 之人可止。何为而不可?”
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
胡汉杂糅和胡汉分治
《晋书》卷一○一《载记第一》:刘聪为 大司马、大单于,并录尚书事。置单于台 于平阳西。
汉人:左、右司隶,下设43内史,各领一万户。 少数族:单于台下设单于左、右辅,“各主六夷 十余万落”。每万落置一都尉。
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
胡汉杂糅和胡汉分治
初,帝欲法古纯质,每于制定官号,多不依周汉 旧名,或取诸身,或取诸物,或以民事,皆拟远 古云鸟之义。诸曹走使谓之凫鸭,取飞之迅疾; 以伺察者为候官,谓之白鹭,取其延颈远望。自 余之官,义皆类此,咸有比况。
在十六国和北魏前期特点明显。
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
胡汉杂糅和胡汉分治

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

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
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
时间 西晋末年以来
一、五 胡十六 “五胡十六国” 国
P86
匈奴、羌、羯、 “五胡”鲜卑、氐、
影响 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北方少数民主进入中原后,逐渐放 弃了原先的游牧生活,学会了汉族 的农业生产技术,开始过着定居的 农耕生活。少数民主内迁对中原汉 族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87
匈奴 鲜卑 羯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1、整顿吏治,严格考核制度
迁 都 前
2、实行均田制,农民按人口 多少分给田地
3、建立农村基层组织以稳定 社会秩序
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迁 都 后
使用汉语,穿戴汉服,改汉姓, 提倡民族通婚。 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 以孝治国
作用:加速北方各族的封建化进
程,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
之语言与朝廷,若有违者, 免所居官。
——《魏书》
改易服饰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东魏——北齐
北魏
西魏——北周
北朝
(386-581年)
宋——齐—— 梁—— 陈
隋 朝
南朝
(420-589年)
十 北 六 魏 国 西 魏 晋 东 汉

东 北 魏 齐 西 北 魏 周
北朝 隋
前 秦



东 进 ①五胡入中原,与汉族趋向一致 ②孝文帝改革加速了民族融合 程 ③北朝后期,民族差异模糊,北方实 现民族大融合
小结
迁都洛阳 各族人民 长期接触 民族融合 的趋势 北魏政府 的改革 改革措施
练习:
找一找:在今天的日常生
活中汉族和少数民族互相 影响的现象有哪些?



前赵 前燕 后赵 成汉 后秦 前凉 北凉 后燕 前秦 西凉 夏 后凉 南燕 北燕 西秦 南凉

17十六国与北朝

17十六国与北朝

高效课堂 七年级上学期 历史导学案高效课堂 七年级上学期 历史导学案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品行,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品行,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1 第 17课 十六国与北朝【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十六国与北朝是跟东晋与南朝同时并存的北方政权【学习重点】:民族大融合,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学习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学法指导】:在阅读,观察、讨论中感知历史,得出结论。

讨论法、问题导学法【自主学习】知识点一、五胡十六国(阅读 86-87 页,回答下列问题) (A 级)北方民族内迁起兵反晋的民族有 , , , , 史称“ ”这些民族互相争夺,各立政权,其中最重要的有 个国家。

史称 (A 级)3、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后,逐渐放弃原先的 生活,学会了汉族的 开始过 的农耕生活 。

汉族原来流行席地而坐,到了北朝,高坐的 取代了汉族原有的坐具。

知识点二:前秦南伐与淝水之战(阅读 87-88 页,回答下列问题) (B 级)1、形势:①南方: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

②北方:氐族人 建立的前秦政权强大起来,统一了(A 级)2简述淝水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B 级)思考探究:淝水之战中出现了哪些历史成语或典故?知识点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阅读88-89 页,回答下列问题)(A 级)1、北方的统一:北魏建立的时间 年,建立的民族 都城是(A 级)2、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影响(A 级)3、北朝:北魏和由它分裂后而先后出现的四个王朝,统称为 。

【课堂检测】(B 级)1.下列事件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结束的是( )A.西晋建立B.魏灭蜀C.西晋灭吴D.曹操病故 (A 级)2.东晋时期,从北方南迁的少数民族有哪些?( )①匈奴 ②鲜卑 ③蒙古族 ④满族 ⑤羯族 ⑥越族 ⑦氐族 ⑧羌族 A .①②③⑤⑧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⑤⑦⑧ D 、①②⑤⑥⑧ (A 级)3.“草木皆兵”这一典故与下列哪次战役有关( ) 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D 级)4.你同班4位同学在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争论,你赞同他们四个人中哪个( )A 、恢复北方农业生产B 、加速和促进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C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D 、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B 级)5.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哪一条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 )A.迁都洛阳B.实行汉化政策C.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封建统治政策D.颁布均田制(C 级)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形式或途径有( )①民族迁徙 ②联合斗争 ③友好交往 ④统治者的改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综合思维导航】(D 级)7.阅读下列材料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

高中历史教案:《十六国与北朝》

高中历史教案:《十六国与北朝》

善于思考的人思想急速转变,不会思考的人晕头转向。

下面是为您推荐高中历史教案:《十六国与北朝》。

一、教学目的一、教学目标1利用地图分析十六国与北朝的空间位置,了解该时期政权的更替,理解统一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趋势。

2.通过利用史料,分析概括民族交融的史实,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内容及影响,形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意识,提高史料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各民族都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形成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难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二、教学示例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电影《花木兰》片段,并提出问题:刘亦菲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花木兰是古代著名的巾帼英雄,她生活在北魏时期。

教师追问:花木兰所生活的北魏又发生过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环节二:新课讲授(一)十六国教师引导学生观看《东晋十六国形势图》,提出问题:在东晋统治南方时期,北方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学生回答: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

最主要的有15个,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

它们中的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融合。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追问:具体有哪些民族融合的表现?学生回答:它们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

在长期混战中,原有族群布局被打乱,各族彼此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

教师补充:到了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了北方。

但是前秦在与东晋的淝水一战中被击败,之后前秦迅速崩溃。

到了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教师出示史料《北朝时期龙门石窟与洛阳历史文化》节选,提问北魏统一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

学生分析回答: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鲜卑语,改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并鼓励他们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教师补充:除此以外,迁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死后不得归葬平城。

第17课十六国与北朝

第17课十六国与北朝

第17课十六国与北朝【学习目标】1、扎实掌握十六国与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内迁与民族融合及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情况.2、查找资料,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民族融合的学习,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树立民族平等互助,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观念。

【重点与难点】重点:淝水之战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难点:五胡十六国和民族融合第一部分:【自学导航】一.五胡十六国1五胡:2.五胡十六国:五湖民族建立的十六个国家,称“”3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互相影响:二.前秦南伐与淝水之战1.前秦政权的发展:前秦政权在的领导下,压制打击本民族的保守势力,重用汉人为丞相,学习,发展,兴修水利,兴办,使前秦强大起来,统一。

2.淝水之战:⑴时间:年⑵概况:率90万大军南下伐晋,结果在淝水之战中遭到惨败。

(3)影响:苻坚逃回北方后,境内,北方重新陷入状态。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1.北魏的建立:年,北魏统一了,结束了北方长达年的纷乱局面。

2.魏孝文帝改革:⑴内容:①整顿吏治,严格,官吏有固定俸禄,贪污受贿者一律严惩。

②实行,农民按人口多少分给,鼓励发展,按规定。

③建立以稳定社会秩序。

(3)意义:加速了内迁的北方各民族在、和上的相互认同与融合,为以后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二部分:探究篇。

有人认为:“以往对孝文帝的描述和评价有不妥之处,孝文帝的汉化不值得肯定,他的文化路线是一条加速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衰亡的路线。

”这种观点对吗?你怎样评价孝文帝?第三部分:检测篇。

1.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北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这些少数民族主要是()A 匈奴、羯、氐、羌、鲜卑B 匈奴、蒙古、氐、羌、鲜卑C 匈奴、羯、氐、羌、蒙古D 匈奴、羯、氐、满、鲜卑2.下列关于淝水之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发生在公元4世纪前期B 东晋部队首先发动进攻C 交战双方分别是前秦和东晋,前秦军队上下齐心,最后取得胜利D 淝水之战后,北方陷入战乱状态3.北魏孝文帝与494年将都城有平城迁到()A 长安B 东京C 洛阳D 镐京4.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均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A 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B 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C 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D 代表广大人们的利益5.《魏书》记载:“(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中国朝代顺序表(朝代大全历代皇帝大全)

中国朝代顺序表(朝代大全历代皇帝大全)

中国朝代顺序表: 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

—————————————————————— 皇帝列表:一、【秦代】秦始皇嬴政秦二世嬴胡亥秦三世嬴子婴 ————————————————二、【汉代】〖 西汉 〗汉高祖刘邦 汉惠帝刘盈 汉前少帝刘恭汉后少帝刘弘 汉高后吕雉 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 汉武帝刘彻 汉昭帝刘弗陵昌邑王刘贺 汉宣帝刘询(刘病已)汉元帝刘奭 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 汉平帝刘衎〖 东汉 〗 汉光武帝刘秀 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 汉和帝刘肇 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 汉少帝刘懿 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 汉质帝刘缵 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 汉少帝刘辩 汉献帝刘协 ————————————————三、【三国】三国始于220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国代魏。

但史家往往以190年董卓挟汉献 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魏 :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姓,历五帝,建都:许昌。

1、文帝丕 黄初 7年。

2、明帝睿 太和 13年。

3、齐王芳 正始 14年。

4、高贵乡公髦 正元 7年。

5、常道乡公奂 景元 6年。

曹操:建安十八年,曹操封为魏公,建魏国,虽已是皇帝,但名义上还为汉臣。

后子曹丕追尊魏武帝。

蜀 :公元221--243,共43年,刘姓,历二帝,建都:成都。

1、昭烈帝备 章武 3年。

2、后主 禅 建兴 41年。

吴 :公元222--280共59年,孙姓,历四帝,建都:建业。

1、大帝 权 黄武 31年。

2、会稽王亮 建兴 7年。

3、景帝 休 永安 7年。

4、乌程候皓 元兴 17年。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十六国和北朝课件 中华书局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十六国和北朝课件 中华书局版
第17课 十六国和北朝
一 十六国的兴亡 二 北魏的统治 三 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 北魏末各族人民大起义 五 东魏、北齐 西魏、北周
一 十六国的兴亡
❖ 1,两赵、冉魏的残暴统治 ❖ 2,前燕、前秦的兴亡 ❖ 3,北魏统一北方
一 十六国的兴亡
各族政权纷争下的北方
以383年东晋和前秦的肥水之战为 界,十六国的建立可分前后二期:
前内书治。后 赵绝考。“赵 。大学如机尤
多生用不为
篇。……弱冠游于京师,名士莫不交结。
数等九虚突
慕容儁:雅好文籍,自初即位至末年,讲
是。品发出
论不倦。览政之暇,唯与侍臣错综义理,凡 所著述四十余篇。
苻坚:博学多才艺。……亲临太学考学生
汉石中,。 人勒正算如 。之制无石 二所、遗勒
经义优劣,品而第之。问难《五经》,博士
河北起义、山东起义和关陇起 化,而不为洛都汉
义。
化之所浸染。故中
北魏末年的各族人民大起义, 央政权所在之洛阳
前后延续了八年之久。起义有 其汉化愈深,则边
力地打击了北魏的统治。起义 塞六镇胡化民族对
军包括了汉、鲜卑、匈奴、氐、 于汉化之反动亦愈
羌、敕勒等各族人民,对民族 甚,卒酿成六镇之
融合也有积极影响。
刘渊:幼好学,师事上党崔游,习毛 《诗》、京氏《易》、马氏《尚书》,尤好
三因学汉为胡 二为校法“汉 九统,进谋结
《春秋左氏传》、孙吴《兵法》,皆略诵之。 年 治 用 行 主 合
《史》、《汉》、诸子,无不综览。
灭区经统”:
刘聪:年十四,究通经史,兼综百家之言, 孙吴《兵法》靡不诵之。工草、隶,善属文, 著《述怀》诗百余篇,赋、颂五十余
梁犊起义
石虎残暴,激起反抗, 349年爆发梁犊起义。一直 打到邺城附近。后被镇压。 349年石虎死,诸子争位, 相杀。其养子冉文夺权,他 是汉人,搞民族报复大杀羯 人达二十万,甚至高鼻多胡 者也被杀。350年称帝,改 国号为魏。352年被鲜卑人 慕容儁所灭。北方出现几个 政权并立的局面。

第十七课 十六国与北朝

第十七课    十六国与北朝

2.改革措施: ①整顿吏治,严格考核制度,官吏有固定俸 禄,贪污受贿者一律严惩 ②实行均田制。农民按人口分给田地,鼓励 发展农业生产,按规定纳赋税 ③建立农村基层组织以稳定社会秩序(推行 三长制) ④实行租调制。 ⑤推行汉化政策。 ⑥迁都洛阳。
孝文帝迁都 1.迁都原因: ①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 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 ②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 的统治,也不利于学习、接受汉族 先进的文化。 2.时间:494年
二、淝水之战(草木皆兵)
1.背景: 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苻 坚时压制打击本民族保守势力,重用汉人王 猛为相,学习汉族文化,发展农业生产,兴 修水利,兴办学校,强大后统一黄河流域 2. 时间:383年 3.双方:前秦、东晋 4.结果:晋军大败前秦军 5.影响: (1)前秦统治瓦解,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 ( 2)东晋在南方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 了有利条件
一、五胡十六国
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
1.内迁 五胡十六国: 西晋末年,北方内迁并起兵 反晋的主要有匈奴、羯(jié)、 氐、羌和鲜卑,史称“五胡”; 西晋灭亡后这些民族各立政 权,重要的有16个国家,史称 “十六国”。
2.社会情况: 前期相互残杀严重,后期社会安定, 相互认同。 3.影响: 入主中原后,接受了汉族文化(放弃 游牧,过定居生活)、生产(学会农业 生产技术)和社会习俗(①内迁各族大 都仰慕汉族文明;②内迁各族文化习俗 也对汉族产生影响;③各族的生产技术 和经济相互影响。)
三、北魏建立
1.时间:398年 2.民族:鲜卑族 3.建立者:鲜卑族拓跋部 4.都城:平城 5.统一时间:439年 6.统一范围:黄河流域 7.意义:结束了北方长达120年的纷乱局 面
四、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①民族融合的趋势加强。 ②阶级和民族矛盾突出。 ③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④改革少数民族的落后的风俗。

17十六国与北朝

17十六国与北朝

西魏赐鲜卑姓不仅针对汉人,而且包含胡人,后又同 恢复汉姓。不论是复汉姓还是赐胡姓,目的都是加强 社会的整合,结果都是有助于民族的融合。
二、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 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 南北朝民族关系
北朝民族融合
第一阶段:北魏建立到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主要表 现为北魏以鲜卑拓拔部为主体,同时对其所征服的其 他少数民族进行同化。 第二阶段:孝文帝迁都洛阳到北魏末年边镇起义之前, 主要表现为以鲜卑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全面汉化。 第三阶段:边镇起义到北周灭北齐重新统一北方,主 要表现为各民族汉化的整体趋势加强。
——《魏书》卷一八《元渊传》
二、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 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 北魏汉化与六镇胡化
边塞六镇之鲜卑及胡化之汉族,则仍保留其本来之胡 化,而不为洛都汉化之所浸染。故中央政权所在之洛 阳其汉化愈深,则边塞六镇胡化民族对于汉化之反动 亦愈甚,卒酿成六镇之叛乱。 ——陈寅恪 六镇之乱(523-525)直接导致了北魏的瓦解。随后 的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政权,都源于六镇。 东魏北齐重新使用鲜卑语,还出现了“鲜卑共轻中华 朝士”的情况。 北魏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而西魏反其道而行之, 不但恢复了胡族诸将的胡姓,还向汉人广赐胡姓。
——《晋书》卷一一四《符坚载记下》
十六国北朝政治大势
淝水之战后,姚苌回关陇,羌族反 秦。“慕容垂擅兵河北,泓、冲寇 逼京师,丁零杂虏,跋扈关、洛, 州郡奸豪,所在风扇,王纲弛绝, 人怀利己”。
——《晋书》卷一一五《符丕载记》
十六国北朝政治大势 一、十六国北朝政治大势
北魏(386-534)的统一
鲜卑贵族死后不能归葬
二、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 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 北魏汉化与六镇胡化
北魏初年为防范柔然,在平城以北,阴山以南,自西 而东设臵六军镇。

第17课--十六国与北朝

第17课--十六国与北朝
纷乱局面, 为北方经 济的发展,各民族之间 的进一步融合提供了条 件。
五、北魏孝文帝改革
原名拓跋宏,改姓 氏后为元宏,他5岁 继皇位,是北魏王 朝的第6个皇帝,继 位19年时,祖母冯 太后去世,开始真 正掌握政权。孝文 帝自幼在冯太后的 教养下,深受汉文 化的影响。
1、改革的背景:
①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统一了北 方。
1、时间: 公元383年 2、作战双方: 前秦 — 东晋 90万:8万 3、兵力对比: 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4、结果:
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分裂割据 5、影响: 状态;东晋在南方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 供了有利条件
成语:
投鞭断流
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淝水之战——
苻坚拥有九十多万兵力,却输掉战争的原 因是什么?(提示:试从双方角度考虑) 1、前秦境内民族多,矛盾严重,统治不稳固。
东 北 魏 齐
西 魏 北 周 隋
西晋 东晋
宋 齐 梁 陈

南朝
思考:北魏孝文帝为 什么要迁都呢?
1、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 能满足都城众多人 口的需要
孝文帝 迁都洛阳
原因 2、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 区的统治,也 不利于学习、接受汉 族先进的文化。 时间:494年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①有利于北魏政治经济的发展
影响 ②对洛阳的建设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③为进一步实行改革创造了条件
根据课本内容及图片,理解“民族融合”的含 义
民族融合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
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 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 向一致。 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历史线索追踪:

东 汉 魏

十六国、北朝之权力嬗代

十六国、北朝之权力嬗代

十六国、北朝之权力嬗代十六国、北朝之权力嬗代在中国历史上,十六国和北朝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这段时期历经了十六国时期和北朝时期,权力的嬗变在这个时期尤为明显。

本文将详细探讨这段历史时期的权力演变,从统一的晋朝逐渐分裂为多个政权,并最终演变为北朝的时期。

在晋朝东晋时期后期,由于一系列的内外因素影响,晋朝开始走向衰落。

经过数十年战乱,中国大地陷入了多个政权割据的局面。

这段时期被称为十六国时期,共涌现了十六个政权。

这些政权有的是由原本的军阀割据而成,有的是民族地区的统治者建立的。

在这些政权中,权力的嬗变表现得尤为明显。

十六国时期最开始的阶段是由五胡乱华所引发的。

五胡乱华指的是匈奴、鲜卑、羯、氐、羌这五个少数民族,他们在中国北方地区形成了自己的政权。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政权是后赵、成汉、前赵、后燕、前秦等。

这些政权都是由民族地区的领袖建立的,他们通过军事力量和政治手段夺取了当地的统治权。

然而,这些政权的存在并没有带来真正的统一,相反,新政权的建立常常伴随着内外战争。

各个政权之间争夺地盘、互相侵略的局面时有发生。

这种情况下,权力的嬗变呈现出多样的形态。

在十六国时期的权力嬗变中,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北魏。

北魏的建立者是鲜卑族的道武帝拓跋珪,他通过征战和政治手段逐渐统一了北方地区,并建立起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政权。

北魏的权力嬗变由创立者道武帝开始,他通过设立诸王,确立儿子之间的继承顺序,从而稳定了国家的统治体系。

接着,北魏的统治者发展出了一套完备的官僚制度,加强了对地方政权的控制。

这种强大的中央集权政权一直延续到北朝时期。

在北朝时期,北魏逐渐分裂为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政权。

这一时期的权力嬗变更趋向于地方分权,各个政权的统治者通过军事实力和外交手段,逐渐确立对地方的控制并建立起自己的政权。

这种权力嬗变不仅在北朝时期发生,也在后来的隋朝和唐朝时期延续。

总之,十六国和北朝时期,权力的嬗变呈现出多样的形态。

在十六国时期,民族地区的统治者通过征战和政治手段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三朝 、主北流朝论 主和 流北论朝和出北口朝论出口论
继南北朝正统之唐代,其中央财政制度之渐次江南地方 化,易言之,即江南化。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 财政》
唐代经济、政治、军事以及文化诸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 变化,它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由前期向后期的转变。但 这些变化,或者说这些变化中最重要的部分,乃是东晋 南朝的继承,我们姑且称之为“南朝化”。
胡二汉 、杂胡糅汉与 杂胡 糅化与、胡汉化化、汉化
胡汉杂糅和胡汉分治
刘渊:幼好学,师事上党崔游,习毛《诗》、京氏 《易》、马氏《尚书》,尤好《春秋左氏传》、孙 吴《兵法》,皆略诵之。《史》、《汉》、诸子, 无不综览。
刘聪:年十四,究通经史,兼综百家之言,孙吴 《兵法》靡不诵之。工草、隶,善属文,著《述怀》 诗百余篇,赋、颂五十余篇。……弱冠游于京师, 名士莫不交结。
——《魏书》卷五三《李冲传》
目的:加强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汲取能力,加 强对官员的控制和监督。
胡二汉 、杂胡糅汉与 杂胡 糅化与、胡汉化化、汉化
北魏汉化与六镇胡化
孝文帝于490年开始亲政,491年,确定北魏在五行中之 位次,将东晋南朝宋齐、十六国定为僭伪,北魏承西晋 之金德为水德,表明中华正统地位。
——《庾子山集注》卷一五《周骠骑大将军 开府侯莫陈道生墓志铭》
胡二汉 、杂胡糅汉与 杂胡 糅化与、胡汉化化、汉化
北魏汉化与六镇胡化
侯莫陈氏为代郡武川人,世居六镇,并未随北魏孝文 帝迁洛,因此不可能赶上孝文帝的改汉姓。从李丽仪 墓志记侯莫陈氏在隋复姓刘氏的记载可知,在落后的 北镇武人中也有些已用汉字为姓。
2、南朝对少数民族的基本政策: (1)军事征伐和武力掠夺并行。 (2)设置地方官吏,直接管理少数民族地区。 (3)“以夷制夷”。
胡二汉 、杂胡糅汉与 杂胡 糅化与、胡汉化化、汉化
南北朝民族关系
民族观念的变化
1、“裔不谋夏,夷不乱华”的传统民族观(两种现象:
一是汉民族竭力维护本民族的生存环境和文化传统,与少数民 族不断发生冲突;一是少数民族对本民族文化传统有所自觉并
十六国北朝
一、十六国北朝政治大势 二、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 三、北朝主流论和北朝出口论 四、北朝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经验
北方的三次统一
前秦的统一(376) 北魏的统一(439) 北周的统一(577)
十六国 304—439
北魏 386—534 西东 魏魏
北北 周齐

一、十六国北朝政治大势 十六国
匈奴 羯
胡二汉 、杂胡糅汉与 杂胡 糅化与、胡汉化化、汉化
…… /
北魏汉化与六镇胡化
泾第平荆南长母 州二原州五舅武 刺舅公总十,川 史,顺管三柱刘 、柱。、州国氏 梁国 荆诸、, 国、 州军荆 公太 刺事安 崇保 史、东 。、 、 在北朝,爵为平原郡公且 名顺者只有侯莫陈顺,爵 为梁国公且名崇者只有侯 莫陈崇,而侯莫陈顺恰为 侯莫陈崇之兄。
太和十年(486),推行三长制。
邻长 5家
里长 25 家
党长 125 家
胡二汉 、杂胡糅汉与 杂胡 糅化与、胡汉化化、汉化
北魏汉化与六镇胡化
旧无三长,唯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三十、五十 家方为一户。〔李〕冲以三正治民,所由来远,于是创 三长之制而上之。文明太后览而称善,引见公卿议之。 中书令郑羲、秘书令高祐等曰:“冲求立三长者,乃欲 混天下一法,言似可用,事实难行。”……太后曰: “立三长则课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 之人可止。何为而不可?”
——《晋书》卷一一四《王猛传》
一、十六国北朝政治大势
坚引群臣会议,曰:“吾统承大业垂二十载,芟夷逋秽, 四方略定,惟东南一隅未宾王化。吾每思天下不一,未 尝不临食吐餔,今欲起天下兵以讨之。”……下书悉发 诸州公私马,人十丁遣一兵。……期克捷之日,以帝 (晋孝武帝)为尚书左仆射,谢安为吏部尚书,桓冲为侍 中,并立第以待之。……坚发长安,戎卒六十余万,骑 二十七万,前后千里,旗鼓相望。坚至项城,凉州之兵 始达咸阳。蜀汉之军顺流而下,幽冀之众至于彭城。东 西万里,水陆齐进。
胡二汉 、杂胡糅汉与 杂胡 糅化与、胡汉化化、汉化
南北朝民族关系
北朝民族融合的具体表现
1、匈奴族及其属部与鲜卑族、汉族的融合。 2、内徙氐、羌的进一步汉化。 3、鲜卑族的汉化。 4、内徙高车、柔然等族的鲜卑化和汉化。
胡二汉 、杂胡糅汉与 杂胡 糅化与、胡汉化化、汉化
南北朝民族关系
南朝民族融合
1、以汉族为主导的南方少数民族(蛮、僚、俚)的 汉化。
北魏汉化与六镇胡化
北魏孝文帝在位(471-499)期间,可以490 年分为两个阶段,前主要是冯太后秉政,后 为孝文帝亲政。两个阶段的主要趋势都是汉 化改革。
胡二汉 、杂胡糅汉与 杂胡 糅化与、胡汉化化、汉化
北魏汉化与六镇胡化
太和八年(484),颁行俸禄制。
太和九年(485),颁布均田令。
均田制并不触动人户原有土地,具有强制垦荒的意义。
——田余庆
在汉唐盛世之间,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个帝国衰微的 低谷,而北朝构成了走出低谷、通向隋唐王朝的历 史出口。
——阎步克
北三朝 、主北流朝论 主和 流北论朝和出北口朝论出口论
隋唐之制度虽极广博纷复, 然究析其因素,不出三源: 一曰(北)魏、(北)齐, 二曰梁、陈,三曰(西)魏、 周。
——陈寅恪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 叙论》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魏书》卷一八《元渊传》
胡二汉 、杂胡糅汉与 杂胡 糅化与、胡汉化化、汉化
北魏汉化与六镇胡化
边塞六镇之鲜卑及胡化之汉族,则仍保留其本来之胡 化,而不为洛都汉化之所浸染。故中央政权所在之洛 阳其汉化愈深,则边塞六镇胡化民族对于汉化之反动 亦愈甚,卒酿成六镇之叛乱。
——陈寅恪
六镇之乱(523-525)直接导致了北魏的瓦解。随后 的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政权,都源于六镇。 东魏北齐重新使用鲜卑语,还出现了“鲜卑共轻中华 朝士”的情况。 北魏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而西魏反其道而行之, 不但恢复了胡族诸将的胡姓,还向汉人广赐胡姓。
太和十八年(494)由平城迁都洛阳、改革官制 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 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 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卷一九中《拓跋澄传》
胡二汉 、杂胡糅汉与 杂胡 糅化与、胡汉化化、汉化
北魏汉化与六镇胡化
定姓族、改汉姓
“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 复,皆改之。于是始改拔拔氏为 长孙氏,达奚氏为奚氏,乙旃氏 为叔孙氏,丘穆陵氏为穆氏,步 六孤氏为陆氏”。
北魏(386-534)之统一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位时(423-452),先后 灭匈奴族夏赫连氏(431年)、北燕冯氏 (436年)、卢水胡北凉沮渠氏(439年), 统一黄河流域。与刘宋对峙,形成了南北朝 的局面。450年,瓜步之战后,北方的实力已 经压倒南方。
十一六 、国十北六朝 国政 北治朝大政势治大势
隋·李丽仪墓志
胡二汉 、杂胡糅汉与 杂胡 糅化与、胡汉化化、汉化
北魏汉化与六镇胡化
北周大象二年(580)十二月,杨坚建隋前夕,下令“诸 改姓者,悉宜复旧”。
——《北史》卷一○《周本纪下》
既然“复旧”后为刘氏,那么说明侯莫陈氏在西魏赐姓 前为刘氏,西魏赐姓侯莫陈。
侯莫陈道生为“朔州武川人也,本系阴山,出自国族, 降及于魏,在秦作刘。……大统九年(543),更姓侯莫 陈氏”。
——《晋书》卷一一三《符坚载记上》
〔王猛〕怀佐世之志,希龙颜之主,敛翼待时,候风云而后 动。……苻坚将有大志,闻猛名,遣吕婆楼招之,一见便若 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 猛宰政公平,流放尸素,拔幽滞,显贤才,外修兵革,内崇 儒学,劝课农桑,教以廉耻,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庶 绩咸熙,百揆时叙。于是兵强国富,垂及升平,猛之力也。
鲜卑
氐 羌賨 汉
汉北夏后前后南南西前后后成前北西 ·凉 赵燕燕燕凉秦秦凉秦汉凉燕凉 前 赵
十六国北朝政治大势
汉族建立的冉魏和鲜卑族建立 的西燕、代不在十六国之列。
十一六 、国十北六朝 国政 北治朝大政势治大势
前秦(351-394)之统一
符洪—符健—符生—符坚(338-385)
博学多才艺,有经济大志,要结英豪,以图纬世之宜。王猛、 吕婆楼、强汪、梁平老等并有王佐之才,为其羽翼。
大败,……死者相枕。坚为流矢所中,单骑遁还于 淮北。…闻风声鹤唳,皆谓晋师之至。……坚在位二十 七年,因寿春之败,其国大乱。后二年(385),竟死于 新平佛寺。
——《晋书》卷一一四《符坚载记下》
十六国北朝政治大势
淝水之战后,姚苌回关陇,羌族反 秦。“慕容垂擅兵河北,泓、冲寇 逼京师,丁零杂虏,跋扈关、洛, 州郡奸豪,所在风扇,王纲弛绝, 人怀利己”。

北周(557-581)之统一
武 帝
北周武帝宇文邕,560-578 年在位,572年杀权臣宇文 护后亲政,建德六年(577) 亲征北齐,攻破北齐都城邺 城,俘北齐后主,统一北方。
二、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
胡汉杂糅和胡汉分治
“胡汉杂糅”,就是胡制和汉制交织。 “胡汉分治”,就是对胡人和汉人的采用 不同行政编制。 在十六国和北魏前期特点明显。
——《晋书》卷一一五《符丕载记》
十一六 、国十北六朝 国政 北治朝大政势治大势
北魏(386-534)的统一
1980年,考 古工作者在 嘎仙洞内的 石壁上发现 了北魏太武 帝祭祖时镌 刻的祝文。
十一六 、国十北六朝 国政 北治朝大政势治大势
田余庆 著 《拓跋史探》
十一六 、国十北六朝 国政 北治朝大政势治大势
试图按照本民族原有的方式统治中原)。 2、变化:
(1)汉族开始承认少数民族政权在中原地区的存在。 (2)少数民族政权越来越正确地认识到汉字文化的先进,并积 极向汉文化学习,改变落后的处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