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牧草育种

合集下载

牧草与草坪草育种学课件

牧草与草坪草育种学课件
种子加工
讲解种子加工的流程和技术,包括去杂、分级、包衣等环节。
种子储存与管理
阐述种子储存的条件和管理方法,以延长种子的寿命。
良种繁育制度与技术措施
良种繁育体系
01
介绍良种繁育体系的构成和运行机制。
技术措施
02
阐述各种良种繁育技术措施,如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基因工
程育种等。
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03
讲解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方法,以促进良种繁育的可
倍性育种
总结词
通过增加或减少植物的染色体倍数,创造新的遗传物质,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的方法。
详细描述
倍性育种的原理是利用染色体数目变异,使植物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常见的倍性育种方法有染色体 加倍和染色体减少。倍性育种可以快速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纯合体,但技术难度较大,且变异范围有 限。
04
CATALOGUE
促进经济发展
牧草和草坪草产业的发展 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 展,创造就业机会和经济 效益。
牧草与草坪草育种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未来展望
从早期的选择性种植到现代的遗传育 种技术,牧草与草坪草育种经历了漫 长的发展历程。
未来牧草与草坪草育种将更加注重抗 逆性、高产优质和生态友好型的育种 目标,为人类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 食品和生态环境。
牧草与草坪草育种技术
引种驯化
总结词
通过将野生或外来植物引入栽培区域,经过适应性选择,使其成为栽培植物的 过程。
详细描述
引种驯化的目的是将具有优良性状的野生或外来植物进行驯化,使其成为适合 当地环境、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引种驯化的步骤包括收集种质资源、选 择适应性强的品种、试验种植和推广。
选择育种

王成章-牧草与草坪草育种学教学大纲

王成章-牧草与草坪草育种学教学大纲

牧草与草坪草育种学Breeding Science of Forage and Turf Grass学时:50 2.5学分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牧草与草坪草育种学是研究牧草、饲料作物和草坪草品种选育和繁育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是草业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该门课程旨在于使学生掌握遗传学、育种学、繁育学等学科的有关理论知识,掌握系统育种、杂交育种、倍性育种、抗性育种等育种必备的基本技能以及苜蓿、玉米等主要牧草、饲料作物和草坪草的品种选育方法和良种繁育方法,为学生今后从事牧草、饲料作物与草坪草育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理论知识方面了解不同牧草、饲料作物和草坪草的种质资源,牧草的繁殖方式与其育种方法的关系,掌握系统育种、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倍性育种、诱变育种、抗病虫育种等育种手段所必备的知识与技能,以及适于农区的主要牧草、饲料作物和草坪草的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方法。

(二)试验技能方面通过实验课培养学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技能:1.熟练掌握苜蓿品种杂交技术和杂交后代选育方法。

2.熟练掌握玉米自交系的培育技术和单交种制种方法。

3.熟练掌握黑麦草、三叶草育种方法和良种繁育技术。

三、理论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36学时)绪论(1学时)重点:种和品种的特点,以及育成品种成立的依据。

第一节牧草、饲料作物与草坪草的主要内容一、概念二、牧草、饲料作物与草坪草与各学科的关系三、牧草、饲料作物与草坪草育种技术四、种和品种的概念五、优良品种在生产中的作用第二节牧草、饲料作物与草坪草育种工作的回顾与展望一、中国牧草、饲料作物与草坪草育种工作的回顾二、中国牧草、饲料作物与草坪草育种工作的成就与展望第一章育种目标(1学时)重点: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如产量、品质、抗逆性;难点:育种时应怎样科学处理各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育种目标第二节主要目标性状一、丰产性二、品质三、抗性第三节牧草育种的过程第四节确定育种目标的原则第二章牧草、饲料作物和草坪草种质资源(1学时)重点: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评价与保存方法;难点:鉴定评价方法。

牧草与草坪草育种学课件章 (4)

牧草与草坪草育种学课件章 (4)




第五节 种子萌发期间的呼吸强度与呼吸商
三、种子在发芽过程中RQ变化的原因:

第一阶段线粒体内部结构得以恢复,酶系统活 化,呼吸急剧上升;
第二阶段子叶的水化作用已完成,贮存的酶均 一活化。种皮限制了气体交换,使供氧不足影响 了呼吸,导致了呼吸滞缓;


第三阶段胚根突破种皮,增加了氧气供应,呼 吸剧增; 第四阶段贮藏物质耗尽,子叶解体。
活化
修复
分解代谢
蛋白质与核酸的合成
第三节 牧草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 一、活化

钝化酶的活化 RNA的活化 干燥 mRNA+Pr 吸水 干燥(水解) 多核糖体 吸水(合成) 单核糖体 复合体(钝化状态)
第三节 牧草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
二、修复
1、膜的修复
2、线粒体的修复 3、DNA的修复
干燥
完整 吸水 裂口
[ATP]+0.5[ADP] E.C= [ATP]+[ADP]+[AMP]
第四节 种子萌发期间的呼吸途径及能量转化
二、种子萌发期间能量的转化
E.C在0~1之间变动,它是代谢过程的一个动力参数:

当[ATP]+[ADP]+[AMP]>0.5 E.C时,ATP利用系统 当[ATP]+[ADP]+[AMP]>0.8 E.C时,细胞进行活跃 当[ATP]+[ADP]+[AMP]<0.5 E.C时,ATP生成系统

第一节 牧草种子萌发的概念及萌发过程 三、发芽
第二节 牧草种子萌发的生态条件
种子萌发必须具备两方面的条件:

种子本身具有生活力并完成了休眠;

牧草遗传育种技术

牧草遗传育种技术

牧草遗传育种技术一、牧草遗传育种技术的意义牧草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畜牧业的效益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而牧草遗传育种技术则是改良和培育优质牧草品种的关键手段。

通过遗传育种技术,可以选育出适应不同环境条件、抗病虫害能力强、产量高、质量好的牧草品种,提高牧草的生产能力和营养价值,进一步推动畜牧业的发展。

1. 选择优良种质资源:牧草遗传育种的第一步是选择具有良好性状的优良种质资源。

这些种质资源应具备高产、抗逆、抗病虫害等特点,可以通过野外考察和实验室分析等方法进行筛选。

2. 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牧草遗传育种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不同品种之间的杂交,可以实现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新的优良品种。

杂交育种可以提高牧草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其抗病虫害能力。

3. 突变育种:突变育种是指利用自然或人工诱变方法,使牧草基因发生突变,产生新的性状。

通过筛选具有良好性状的突变体,可以培育出具有优良特性的新品种。

4. 基因工程育种:基因工程育种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牧草进行基因改造,以改变其性状。

通过插入外源基因或抑制内源基因的表达,可以实现对牧草产量、质量、抗病虫害性等性状的改良。

三、牧草遗传育种技术的应用前景1. 提高牧草产量:通过遗传育种技术,选育出高产的牧草品种,可以提高牧草的产量,满足畜牧业对饲料的需求。

2. 改善牧草质量:牧草的营养价值对畜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遗传育种技术,可以选育出高蛋白、高纤维、低酸性等优质牧草品种,提高牧草的营养价值。

3. 提高牧草的适应性: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各异,通过遗传育种技术,可以培育出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牧草品种,提高牧草的适应性和生产能力。

4.增强牧草的抗病虫害能力:牧草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影响其生长和产量。

通过遗传育种技术,可以选育出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牧草品种,提高牧草的抗病虫害能力。

牧草遗传育种技术在畜牧业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选育优良品种,可以提高牧草的产量和质量,增强其抗病虫害能力,进一步推动畜牧业的发展。

一种牧草的育种方法

一种牧草的育种方法

一种牧草的育种方法牧草的育种方法主要分为传统育种方法和现代分子育种方法两种。

传统育种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亲本选择:根据牧草的品种特性和育种目标,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亲本进行交配。

亲本的选择应考虑抗病性、适应性、产量等因素。

2. 人工授粉:根据亲本的雌雄花序和授粉时间,进行人工授粉。

授粉过程中需注意避免杂交干扰。

3. 杂种后代筛选:对杂交后得到的后代进行筛选和评估,筛选出具备优良性状的个体。

4. 繁殖:将筛选出来的优良个体进行繁殖,扩大种子或分蘖材料的产量,增加后代的数量。

5. 田间试验:在田间进行试验,评估育种材料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选择表现优良的个体进行后续繁育。

6. 品种推广:将表现优良的品种推广给农民,并在实际生产中进行应用。

现代分子育种方法主要借助于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手段,加快了育种进程和提高了育种效率。

具体步骤如下:1. 分子标记筛选: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育种材料进行筛选,以确定哪些个体携带了所需的基因或QTL。

2. 基因编辑: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直接对目标基因进行编辑、删除或插入,实现快速改良目标性状。

3. 基因组选择:通过对遗传背景进行全面的基因组分析和评估,以挑选具有高效基因组组合的个体作为亲本,提高育种效果。

4. 组合育种:基于分子标记和遗传背景,通过对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亲本组合进行杂交,达到多种性状的综合改良。

5. 综合评估:通过田间和实验室等环境中的多种评价指标,全面评估育种材料的性状和适应性,选出最优个体进行后续繁殖。

传统育种方法和现代分子育种方法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利用遗传资源和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牧草的育种效果,并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品种。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
内容
绪 论 第一章育种目标 第二章牧草种质资源 第三章牧草的繁殖方式与育种 第四章引种与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五章选择育种 第六章综合品种与轮回选择 第七章杂交育种 第八章杂种优势的利用 第九章诱交育种 第十章 单倍体与多倍体育种
第十一章远缘杂交育种 第十二章抗病育种 第十三章抗虫育种 第十四章抗逆性育种 第十五章牧草品质改良 第十六章生物技术在牧草育种中的应用 第十七章牧草及饲料作物良种繁育 第十八章牧草及饲料作物田间试验 第十九章饲用玉米育种 第二十章燕麦育种 第二十一章苜蓿育种
§-2作物起源中心学说(自学)
瓦谁洛夫(1935年)提出8个作物起源中心
1.中国—东部亚洲中心:主要起源作物如黍、稷、 粟、高粱、荞麦、大豆、茶等11种作物,136个物 种。
2.印度中心:主要起源作物如水稻、红豆、甘蔗、 香蕉等15种作物,117个物种。
3.中亚细亚中心:起源作物如普通小麦、密穗小麦、 印度圆粒小麦、豌豆、草棉等15种作物,42个物种。
二、牧草种质资源的类别、特点与利用
1).本地种质资源:主要来源于当地的地方品种和适应当 地推广的其他牧草品种。 一般在当地栽培30年以上,适应性强,1000亩以上,如:敖汉 苜蓿、晋南苜蓿、关中苜蓿、吉林老芒麦
用途:
①当地比较适应,抗逆性强,可直接用于生产。 ②选育新品种。 如40年代西北从日本引入箭舌豌豆育成西牧333 ③作杂交亲本。 如:准格尔苜蓿×锡盟黄花苜蓿→草原1号。60年代兰州畜牧 所从西牧333中选出早熟、高产的春箭舌豌豆333A
种:
①分类上的基本单位;
②同种植物个体间无质的差异;
③同种植物要求相似的环境条件;
④生物学特性上无质的区别;
2.类别:

草业科学牧草育种实习报告

草业科学牧草育种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和目的草业科学是一门研究草地生态、草地建设和草地畜牧业的学科,其中牧草育种是草业科学中的重要分支。

牧草育种是指通过选择、交配和改良等手段,培育出适应性强、产量高、质量好、抗病性强、营养价值高的牧草品种,以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本实习报告是针对草业科学专业的学生进行牧草育种实习的总结和反思。

实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牧草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牧草育种的基本技能,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习内容和过程实习的内容主要包括牧草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牧草育种的实验设计和实施、牧草品种的鉴定和评价等。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牧草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选择、交配、改良等手段,了解了牧草育种的目标和任务。

然后,我们进行了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实验,学会了牧草种质的采集、处理和保存方法。

接着,我们进行了牧草育种的实验设计和实施,包括牧草种植、观察、测定等环节,掌握了牧草育种实验的基本技能。

最后,我们进行了牧草品种的鉴定和评价,了解了牧草品种的评价方法和指标。

三、实习成果和收获通过实习,我掌握了牧草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了牧草种质的收集和保存方法,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我还学会了与团队成员合作,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牧草育种实验,我了解了牧草种植、观察、测定等环节,掌握了牧草育种实验的基本技能。

我还学会了使用一些牧草育种实验仪器,例如土壤水分测定仪、养分分析仪等。

通过牧草品种的鉴定和评价,我了解了牧草品种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例如牧草产量、质量、抗病性等。

我还学会了使用一些牧草品种鉴定和评价仪器,例如牧草养分分析仪、牧草抗病性测定仪等。

四、实习反思和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认识到了牧草育种实验的重要性,学会了牧草育种实验的基本技能,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了与团队成员合作,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牧草的杂交育种牧草,杂交育种

牧草的杂交育种牧草,杂交育种

牧草的杂交育种牧草,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指将遗传背景不同的个体之间进行有性杂交获得的杂种,经后代分离、重组,产生出新的异质型群体,经过选择、比较鉴定而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这是迄今为止在植物育种中,应用最普遍、成效******的育种方法。

杂交育种中亲本选配的原则亲本优良性状的遗传力较高,不良性状的遗传力较低,一般配合力要好。

亲本之一******是能适应当地条件、综合性状较好的推广品种。

亲本之间的遗传差异应当较大。

双亲应具有较多的优点,没有突出的缺点,在主要目标性状上表现突出或尽可能互补。

杂交的基本方法杂交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杂交的组合方式、杂交技术和杂交后代的选择与育种程序。

杂交的组合方式单交以两个不同品种各为父母本进行杂交被称为单交或成对杂交。

复合杂交复合杂交涉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亲本,要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杂交。

回交两亲本杂交后,子一代再和双亲之一重复杂交,被称为回交。

多父本杂交就是将一个以上的父本品种花粉混合起来授给一个母本品种的杂交方式。

远缘杂交:通常将植物分类学上的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物种间进行的杂交称为远缘杂交。

根据杂交亲本的亲缘关系,远缘杂交又可分为种间杂交和属间杂交,种内不同类型间的杂交因其遗传变异幅度相对较小,被称为亚远缘杂交。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远缘杂交越来越多地被利用,并成为******育种技术相互渗透的结合点。

主要杂交技术调节开花期、人工控制授粉、开放授粉。

杂交后代的选择对杂种后代的选择方法主要有系谱法和混合法两种。

系谱选择法自杂种第一次分离世代(单交F2、复交F1)开始选株,分别种植成株行,即系统,以后各世代均在系统中继续进行单株选择,直到选出性状优良一致的系统升级进行产量试验。

混合选择法工作要点是在自花授粉作物的杂种分离世代,按组合混合种植,不加选择,直到估计杂种后代纯合率达80%以上时(约在F5~F8),才开始一次单株选择,下一代成为系统(株系),然后选拔优良系统进行升级产量试验。

牧草栽培技术要点

牧草栽培技术要点

牧草栽培技术要点第一篇:牧草栽培技术要点牧草栽培技术要点一、土壤处理(一)深耕一般采用畜力犁或拖拉机进行深耕:深度以20—25厘米为宜。

一年进行一次深耕。

深耕要适时,做到精细,田面平整。

(二)耙地刚犁过的土地,用钉齿耙耙平地面,耙碎土块,耙除杂草的根茎,起到保墒作用。

若播种后出苗前,土板结,可用钉齿耙耙地,破除板结,利于幼苗的出土。

多年生牧草地在早春和刈割后耙地,可以消灭杂草,改善土壤水分、养分和空气状况,有利于牧草的返青和生长。

(三)镇压播种前土壤表层过于疏松,有坷垃或干旱缺墒,可进行镇压。

以压碎大坷垃,平整地面,增加土壤的紧密度,提高表层土壤的含水量。

在干旱情况下,播后进行镇压提墒,促进发芽。

(四)中耕出苗后的中耕叫行间中耕。

主要是消灭杂草,疏松土壤,提高地温,保墒防旱等。

要适时中耕,经常保持土壤疏松,没有杂草,特别是灌后或雨后更要及时中耕,以破除板结,保蓄水分。

(五)开沟、作畦与作垄开沟作畦与作垄,能够排除积水,并有利于通风透光和提高地温。

地势低洼易涝区,更要做好开沟排水工作。

二、合理施肥(一)施肥的基本原则1、根据牧草种类和需肥量施肥牧草的种类不同,所需要的肥量种类、数量也不同。

禾本科牧草对氮肥的需要量较大,反应敏感。

因此,应以氮肥为主,配合施有磷、钾肥。

豆科牧草具有根瘤,能固定空气中游离氮素,应以磷、钾肥为主和少量的氮肥,尤其是在幼苗根瘤尚未形成时,施用少量的氮肥,促进豆科牧草根瘤的形成,以磷固氮,促进禾本科牧草的生长。

同一种牧草,在不同生育时期对肥料的需要量也不同。

萌发时,种子贮藏有丰富的养料,一般不吸收养分;幼苗期需要量较小;随着幼苗的生长,需要量逐渐增加。

禾本科牧草吸收养料量最多的时期是分蘖至开花期;豆科牧草是分枝至孕蕾期。

要根据不同肥料的特性,适时适量施用,以满足牧草不同发育阶段对肥料的需要。

2、根据土壤肥力施肥一般壤质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公较多,只要基肥充足,适时追肥,就可获得高产。

第四章 牧草育种

第四章 牧草育种

• 甘肃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培育出了甘农1号、 甘农2号、甘农3号、新牧1号、新牧2号、新牧3 号苜蓿新品种;黑龙江畜牧所以扁蓿豆和苜蓿杂 交培育出龙牧801、龙牧802、龙牧803;中国农 业科学院畜牧所培育出耐盐碱的中苜1 号苜蓿、 中豌1 号豌豆;兰州畜牧所培育出抗霜霉病的中 兰1 号苜蓿;江苏农业科学院应用雄性不育系培 育出杂交狼尾草;南京农业大学利用远缘杂交培 育出羊茅黑麦草;此外,在杂交青饲玉米、杂交 饲用高粱、狗尾草、王草、冰草、羊草育种方面 也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 3. 1 加强基础研究,成立国家牧草遗传 育种实验室、国家牧草改良中心 • 我国的牧草基因工程技术研究始于上世纪 80 年代初期,2000 年牧草基因生物技术列 入国家高科技发展规划,即“863”计划。 我国正在研究的转基因植物种类达47 种, 涉及各类基因100 多个。根据国外及国内其 它学科发展的经验,我们认为中国牧草育 种学科发展的滞后,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基 础研究薄弱。由于耗资巨大、周期长、技 术水平要求高,多数单位都积极争取开展 基础研究又力不从心。
• 2. 4 牧草品种区域试验体系缺乏 • 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全国性的牧草 品种区域试验网络,没有确定评价牧草品 种特性的对照品种,因此难以对牧草品种 做出科学、公正的评价。而牧草品种审定 体系的不完善,降低了牧草审定品种的权 威性,影响优良牧草品种推广应用。
• 2. 5
育种者权益保护力度不够
• 2. 3 育种方法落后 • 我国育成的牧草品种都是采用传统的常规 育种技术和方法育成的,现代生物技术在 牧草育种中的应用几乎还是空白。国外的 育种学家们已在着重研究分子生物学育种 技术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如基因克隆、高 效表达载体的构建、可选择的分子标记等, 并在牧草抗病、抗除草剂、抗虫以及延缓 植株木质化过程以提高牧草品质的基因工 程育种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澳大利亚育 成的转基因高含硫氨基酸苜蓿新品种则已 投放市场。

优质牧草的育种与栽培技术

优质牧草的育种与栽培技术

优质牧草的育种与栽培技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畜牧业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优质牧草的育种与栽培技术也日益受到重视。

优质牧草的种植不仅可以提高牲畜的饲养效益,还能对于环境保护起到积极作用。

本文将就优质牧草的育种和栽培技术进行探讨。

一、优质牧草的育种技术优质牧草的育种是提高牧草品质和产量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优质牧草育种技术。

1. 选择优良品种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良牧草品种是育种的第一步。

要考虑品种的抗性、产量、蛋白质含量等特点,推荐的优质牧草品种包括常见的白三叶、黑麦草、早熟禾等。

2. 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提高优质牧草品种的重要方法。

通过对不同品种进行人工杂交,可以获得具有更高产量和更好抗逆性的杂交后代。

例如,将高产量的禾本科牧草与耐旱性强的禾本科牧草进行杂交,可以获得产量高且对干旱条件适应性强的杂交品种。

3. 基因改良利用基因改良技术,可以在牧草品种中引入抗虫、抗病等有益基因,进一步提高其抗逆性和营养价值。

基因改良技术也可以用于提高牧草的氮利用效率,减少氮肥的使用量,从而达到环保的效果。

二、优质牧草的栽培技术除了育种技术外,科学的栽培技术对于提高牧草品质和产量同样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优质牧草栽培技术。

1. 土壤改良选择富含有机质和养分丰富的土壤种植牧草,草坪土壤可在种植前施加复合肥料提高肥力。

较为弱酸性或中性的土壤更有利于牧草生长。

同时,合理的排水系统也是必不可少的,以保证牧草避免长时间积水。

2. 合理施肥优质牧草对养分的需求较高,因此合理施肥至关重要。

在种植前进行土壤测试,以了解土壤中养分的含量情况,再根据测试结果进行适当的施肥。

通常,氮、磷、钾是牧草生长所需的主要养分,可以选择相应的复合肥料进行追肥。

3. 灌溉管理合理的灌溉管理可以提高牧草的生长速度和品质。

牧草对水分的需求较高,但过度灌溉可能导致病虫害的滋生。

因此,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情况,科学地测定灌溉量和灌溉频率,并注意避免长时间积水。

牧 草 育 种 教 案

牧  草  育  种  教   案

教案
课程: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学时:40
班级:草业科学2003级
教师:曲善民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理论课教案
理论课教案
理论课教案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
理论课教案
理论课教案
理论课教案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
理论课教案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
理论课教案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
理论课教案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
理论课教案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
理论课教案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
理论课教案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
理论课教案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
理论课教案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
理论课教案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
理论课教案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
理论课教案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
理论课教案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
理论课教案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
理论课教案。

牧草的繁殖方式与育种

牧草的繁殖方式与育种

第四章 引种与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
§-1 引种
一、引种的概念和意义 1.概念
引种(Introduction):将国内外一些有经济 价值的植物种或品种引到本地区试种,作为推广 材料或育种材料应用的过程。 驯化:野生植物变成栽培植物的过程。
2. 引种的意义:
①能迅速应用外地优良品种代替当地原有品种,提高 牧草产量和品质 ②引入一些当地从未栽培过的新牧草和饲料作物 丰富杂交育种的原始亲本材料 ③获得高抗性的面食品是人们的主要食物 之一。面粉及其制品的色泽是一项 重要的感官指标和市场指标。市场 销售的面粉白度 (R457值 )一般 达 80以上才易被认可和接受 ,但 是 ,大多数小麦品种面粉的自然白 度远远达不到这一指标 ,中国已报 道的小麦品种的面粉平均白度只有 75~76。
赵振东,刘建军,董进英.山东省冬小麦品种品质分析 [ J ].山 东农业科学, l994, 5: 3 - 5. 。

闭花受粉是同花授粉的一种,花朵在受粉 期时与外界隔绝,豌豆是闭花授粉的。孟 德尔在杂交试验中主要以豌豆作为试验材 料,这是因为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 花受粉,也就是豌豆花在花未开时已经完成 了受粉。
§-2不同繁殖方式牧草群体的遗传育种特点 一、自花授粉植物群体
1.是一个由许多遗传组成纯合的个体所组成的混合群 体。 2.是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作用下,产生和保存下来的。 有利于种的生存和繁衍,所以自花授粉植物具有自 交不退化或退化缓慢的特点。 选择方法:系谱法
草种质资源与育种
第三章 牧草的繁殖方式与育种 §-1 牧草繁殖方式
一、有性繁殖
是由雌配子(卵细胞)和雄配子(精细胞)相互结合(受精) 而形成合子产生后代的繁殖类型。根据参与受精的雌,雄配子 的来源不同,可分为: 自花授粉植物(self pollinated plant):以同一株的花粉 进行受精的植物。其异交率一般不超过4%。 异花授粉植物(cross pollinated plant):主要是以其它植 株的花粉进行受精的植物。其异交率高于50%高者甚至可达95% 以上。

牧草栽培学大纲-新

牧草栽培学大纲-新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Forage plant cultivation一、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草业科学专业是为从事草业及其相关产业(如牧业、农业、林业、环境保护、园 林、绿化等)培养专门技术人才的专业。

由于《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是一门运用现 代生物科学和农业技术成果,通过研究牧草及饲料作物在特定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 条件和栽培条件下生长发育规律及其综合技术来为畜牧业生产提供高产、 优质的牧草 和饲料, 同时通过草田轮作可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有机农业和绿色食品的发展做出 贡献, 也可通过退耕还草及种草植树治理水上流失达到美化和保护生态环境。

因而 《牧 草饲料作物栽培学》作为草学本科专业的主干专业课而开设,这对草业专业的学生毕 业后直接上岗就业具有重大意义。

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的教学任务包括总论和各论两部分。

总论的教学重点是阐述 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特性。

环境要素对牧草饲料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土壤耕作 的一般原理及北方常见耕作制。

建植人工草地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技术,牧草的利用 技术及产量、品质和生产潜力的构成要素和制约因素,其中牧草混播和草田轮作的技 术原理和实施技术作为本课程的难点,需要深入探讨,同时在牧草饲料作物生长发育 过程中与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栽培条件的关系上也需要进行多方面广泛研究。

各论 的重点是北方栽培较多的苜蓿、沙打旺、草木樨、红豆草、野豌豆、羊柴、柠条及羊 草、无芒雀麦、披碱草、老芒麦、冰草、苏丹草等牧草。

以及玉米、饲料大豆、苦荬 菜、千穗谷、饲用甜菜等饲料作物。

着重讲授这些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利用的特点,如 苜蓿等牧草的高产栽培技术, 红豆草等牧草的旱作栽培技术, 沙打旺的飞播栽培技术, 草木樨、 毛苕子等牧草的绿肥栽培技术, 玉米的覆膜栽培技术和青贮利用技术。

此外, 为拓宽和广泛了解那些在建立人工草地中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牧草资源及国内外著名 的牧草饲料作物,也有必要对其应用概况作一介绍,如紫云英、小冠花、三叶草、百 脉根、扁蓿豆、胡枝子、黑麦草、猫尾草、野茅、碱茅、紫羊茅、苇状羊茅、草地早 熟禾等。

牧草育种情况汇报范文

牧草育种情况汇报范文

牧草育种情况汇报范文近年来,我国牧草产业发展迅速,牧草育种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在全国各地的牧草育种基地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下,一大批适应不同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新品种陆续推出,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首先,我国牧草育种工作在品种改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通过对优良牧草品种的筛选和改良,培育出了一大批高产、抗逆、优质的新品种,比如抗旱性强、产量高的紫花苜蓿、耐盐碱的狼尾草等,这些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畜牧业的生产效益。

其次,牧草育种工作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加快了牧草新品种的培育速度,提高了培育效率,大大缩短了培育周期。

同时,结合遗传学、生理学等学科知识,逐步揭示了牧草生长发育的规律,为进一步提高牧草产量和品质提供了科学依据。

再次,牧草育种工作在推广应用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各级政府积极支持牧草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工作,加大了对新品种的宣传推广力度,引导广大农牧民积极采用新品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最后,牧草育种工作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也取得了积极成果。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牧草育种交流与合作,与国际上的牧草育种机构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引进了一批外国优良牧草品种,为我国牧草育种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的来看,我国牧草育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育种技术水平不高、品种推广应用不够广泛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科研力量,加大对牧草育种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牧草新品种的培育水平,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也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不断提高我国牧草育种工作的国际竞争力。

综上所述,牧草育种工作在我国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需要不断努力和改进。

相信在各级政府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牧草育种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为畜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牧草育种第4章

牧草育种第4章

二、纬度、海拔与引种的关系
对于北半球,在生长期内,纬度低的地区(南方), 气温高、日照时数短,大体都在12小时左右,这些地区长 期生存的植物,一般为短日照植物,如玉米、高粱、马铃 薯、苏丹草等;
纬度高的地区,气温较低,日照时数长,大体在14~ 16小时左右,这些地区长期生存的植物多属于长日照植物, 如大麦、燕麦、黑麦、豌豆、三叶草、苜蓿、鹰咀豆、山 黧豆、冰草等;
• 狼尾草在《植物名实图考》中称“草”,
在浙江称“狗尾巴草”,在江苏称“芮 草”,在广东称“老鼠狼”、“狗仔尾” 等。它是禾本科的多年生草本。茎秆直立, 粗壮,丛生。花序下常密生柔毛。叶鞘光 滑,扁平具脊,叶片通常内卷。圆锥花序, 密集呈柱状,小花不孕,不结种子。颖果, 扁平。
• 狼尾草原产非洲,我国引种作牧草,目前
敏感型作物如大豆 ,其品种的适应性比较小 , 对环境变 化的反应比较敏感 , 因此其引种范围比较窄。
思考题:
1、河南早熟燕麦(长日照)引到黑龙江,生育期会发 生什么变化?
2、小麦(长日照)由黑龙江引到河南,生育期会发生 什么变化? 3、紫花苜蓿(短日照,春性)由河南引入黑龙江,生 育期发生什么变化? 4、瓜类作物由河南引入黑龙江,生育期发生什么变 化?
性试验。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仅美国西部就有 近万份牧草种质资源,广泛或局部地区种植的草 种有150种,其中豆科的70种中有57种是从国外 引入的,禾本科的80种中有60种是从国外引入的。 可见,植物引种工作对丰富美国的植物遗传资源 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些丰富多样的基因资 源,是改良现有牧草和饲料作物品种以及培育新 品种的主要物质基础。
栽培与选择:
1、选地与整地: 2、种子处理:播前测定发芽率、纯净度、硬实种子 要擦破种皮或日光晒种 3、播种:复播、加大播量、选育后移植,不能过深 4、田间管理 5、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经过大量引种试验 筛选出一批适应我国不同地域的草种,如 蔚县苜蓿、晋南苜蓿、柱花草、白三叶、 多年生黑麦草等;并驯化了一批野生牧草, 如羊草、老芒麦、无芒雀麦、黄花苜蓿、 沙打旺、披碱草等。同时开展了人工选育 种研究,如吉林农业科学院通过系统选育 培育出高产、抗寒、适应性广的公农1号、 公农2号苜蓿新品种;内蒙古农业大学通过 杂交培育出抗寒抗旱的草原1号、草原2号、 草原3号杂花苜蓿。
• 我国虽然在1997 年公布实施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植物新品种条例》,但是在具体实 践中育种者权益并未得到很好的保护,有 损育种者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
• 2. 6 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牧草品种良种没有 产业化 • 牧草育成品种扩繁缓慢,推广面积较小。要加快 良种推广,必须建立科学的良种繁育体系,即按 育种家种子、基础种子、登记种子和合格种子四 级进行种子的规范化生产。各级种子的繁殖代数、 采种年限、生产技术和质量检验都要符合国家的 种子法规和检验规程,并由种子管理机构依法进 行监督指导和田间检验。当前我国牧草产业化发 展很快,需要大量优良品种的高质量种子,建立 我国牧草良种繁育体系已成为我国草业发展急需 解决的问题。
• 甘肃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培育出了甘农1号、 甘农2号、甘农3号、新牧1号、新牧2号、新牧3 号苜蓿新品种;黑龙江畜牧所以扁蓿豆和苜蓿杂 交培育出龙牧801、龙牧802、龙牧803;中国农 业科学院畜牧所培育出耐盐碱的中苜1 号苜蓿、 中豌1 号豌豆;兰州畜牧所培育出抗霜霉病的中 兰1 号苜蓿;江苏农业科学院应用雄性不育系培 育出杂交狼尾草;南京农业大学利用远缘杂交培 育出羊茅黑麦草;此外,在杂交青饲玉米、杂交 饲用高粱、狗尾草、王草、冰草、羊草育种方面 也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 2 存在的问题 • 2. 1 育成的牧草品种数量少、科技含量低 • 到现在经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 品种仅有250 多个,远不能满足我国畜牧业 生产、生态建设、环境绿化美化等多方面 的需求。与国外牧草品种相比,这些育成 品种科技含量较低,多数生产能力、抗逆 性能不是非常突出。
• 2. 2 牧草种质资源研究不足 • 我国拥有丰富的牧草种质资源,但是对牧 草种质资源的研究则相对滞后。现在主要 还是牧草种质资源面上的考察、搜集、评 价与入库保存,缺乏对重点草种的全面考 察、搜集、系统评价; 没有对异花授粉牧 草隔离扩繁;没有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系统 地研究牧草种间、种内各材料之间的变异; 对重点草种的遗传多样性、核心种质等的 研究也较少;评价筛选出优异种质很少, 远不能满足牧草育种工作的需要。
牧草育种技术
• • • • • 一、牧草染色体检查及制片技术 1、根尖压片法 这是染色体计数上较好的一种方法。 2、花药涂片法 花药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
• 二、多倍体的诱发和鉴定技术
• 诱发 鉴定
• 三、单倍体的培育方法 • 单倍体本身不育,价值不大。但是,单倍 体经染色体加倍后的二倍体个体遗传上是 纯合体,能大大缩短育成一个稳定品种所 需的时间。 • 方法:种间杂交、花药培养、辐射处理、 胞核置换等,其中以花药培养为常用。
• 1. 4 牧草良种繁育初成体系 • 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牧草良种的产业化, 投入巨资在全国主要草原区建立苜蓿、冰 草等优良牧草种子繁殖基地,同时实施牧 草种子标准化,加强了牧草种子检验中心 的建设。牧草品种通过项目的带动得以推 广,也促进了牧草良种繁育工作,带动了 种业向良种化、国产化、标准化、产业化 发展。
第四章 牧草育种
• • • • • 本章讲4个问题: 1、牧草育种进展; 2、牧草育种技术; 3、主要牧草育种方法和规程; 4、生理生态特性的鉴定。
中国牧草育种研究进展
• 1 中国牧草育种研究的成绩 • 1. 1 牧草种质资源方面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牧草育种已取得很大成就:首先 初步完成了我国牧草品种资源的考察、收集、鉴定评 价、入库保存。现已初步查明我国牧草野生资源中有 28 科、184属、567 种,共3296 份材料具有保护、 引种、育种价值。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依托中国农业 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及在北京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 研究所建立的国家牧草中期库, 现已保存牧草种质 3500 多份,可保存20~25 年。在我国不同气候带的 生态区建立起5处多年生牧草种质资源圃,对3186 份 材料的生物学特性和农艺性状等开展了鉴定和评价, 并建立起了中国牧草与草地资源网站,通过以上工作, 目前初步建立了以国家长期库、中期库为核心,多年 生牧草种质资源圃为网络的保存体系。
• 3. 2. 2 完善牧草育种体系,建立牧草区域试验 网,强化牧草品种审定制度 • 要继续完善牧草常规育种体系,积极探索育种的 高新技术,将辐射育种、太空育种、分子育种等 高新技术与常规育种结合起来,尽快培育牧草新 品种。由于种种原因,全国性的牧草品种区域试 验尚未建立起来,育种者区域试验的规、质量很 难得到保障。因此,为了提高品种培育水平、改 进品种审定工作,我们应在有条件的单位建立全 国性的牧草品种区域试验网,由独立的品种审定 员对申报品种进行评比,把好品种审定关。同时 要积极稳妥地开展急需品种的引进、推荐和管理 工作,使之在生产中发挥作用。
• 1. 2 牧草常规育种 • 20 世纪50 年代开始,中国的牧草育种者采 用野生引种驯化、地方品种整理、国内外 优良品种引进、选择育种及杂交育种等方 法培育出一批新品种,经全国牧草品种审 定委员会审定登记的品种达250 个,其中野 生栽培品种40 个、地方品种40 个、引进品 种69个、育成品种84 个。 • 20 世纪30 年代,中国开始从国外引进苜蓿、 三叶草、百脉根、多年生黑麦草、猫尾草、 黄花草木樨、白花草木樨等种质,为新品 种的培育奠定了一定基础。
• 1. 3 生物技术辅助育种及育种基础研究 • 目前,我国在牧草的遗传转化和分子标记 辅助育种方面已经起步,初步建立起了重 点牧草的遗传转化体系,苜蓿、冰草、高 羊茅、黑麦草等重点草种已获得转基因植 株。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所成功地将RAPD 标记用于耐盐苜蓿后代的选择,北京农业 生物技术中心已利用分子标记将多枝赖草 的抗黄萎病基因进行了定位。
• 3 我国今后牧草育种研究的战略思考 • 西部大开发和农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实 施,生态建设、畜牧业及绿化工作的发展, 为中国牧草育种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而许多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科研、资金、 市场经验进军中国牧草育种业,意图抢占 中国牧草良种市场。面对机遇和挑战,目 前急需加强基础研究,要完善三个体系, 以人为本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才能更好推 进中国牧草育种工作的大发展。
• 2. 7 育种力量弱,缺乏协同合作 • 牧草育种的研究力量比较薄弱,研究机构、 研究人员不足,经费缺乏长期、稳定支持。 与国外同行的交流、合作不充分,我们做 的工作在国外很早以前就已经完成而不自 知。另外由于体制上的原因,同行之间缺 乏信息交流,不同的单位从不同的部门获 得同样或雷同的课题,各自为政,成果不 能共享,造成育种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 3. 2. 3 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加速牧草良种产业 化 • 在全国不同的气候区域建设良种繁殖基地,根据 其生殖特性确定科学合理的繁殖方法,建立以品 种纯度为中心的分级繁殖体系。要按照《中华人 民共和国种子法》制定、修订各级牧草种子生产 技术规程和质量检验规程,并由种子管理机构依 法进行监督指导和田间检验。要加速牧草良种产 业化建设,特别要加强牧草种子加工厂建设,对 收获的牧草种子清选、加工,提高其质量等级。
• 3. 2. 4 健全牧草品种的推广体系 • 建议在农业部、省、地(市) 、县草原管理部门领 导下,以牧草良种繁殖基地、种子公司、良种场 为依托,建立以牧草种子生产专业村、专业户为 辐射的推广网络,形成牧草品种的推广体系。在 推广工作中要搞好良种的划区栽培,根据全国牧 草品种区域试验报告推荐重点优良品种,对国外 品种的推荐除了生产性能外,还要注意植物检疫 和对环境的影响。当前我国牧草产业化发展需要 大量优良品种的高质量种子,要强化种子管理, 实施牧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牧草种子质 量级别认证制度,牧草种子在进入市场前必须由 牧草种子检验中心检验发证挂标签,优质优价, 坚决遏止以假、冒、伪、劣种子坑农、害农事件 的发生。
• 四、茎尖培养和胚培养
• 五、花药生活力测定 • 1、染色法 • 2、花药萌发试验
• • • • •
六、杂种优势的预测 1、同工酶的测定 同工酶的分析长用于种属亲缘关系的测定。 2、配合力测定 P82
• • • • • • • • • •
七、等位酶电泳分析技术 1、酶与缓冲液系统的选配 2、采样 3、制胶 4、研磨 5、上样 6、跑胶 7、切片 8、染色 9、酶谱的记录
• 3. 1 加强基础研究,成立国家牧草遗传 育种实验室、国家牧草改良中心 • 我国的牧草基因工程技术研究始于上世纪 80 年代初期,2000 年牧草基因生物技术列 入国家高科技发展规划,即“863”计划。 我国正在研究的转基因植物种类达47 种, 涉及各类基因100 多个。根据国外及国内其 它学科发展的经验,我们认为中国牧草育 种学科发展的滞后,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基 础研究薄弱。由于耗资巨大、周期长、技 术水平要求高,多数单位都积极争取开展 基础研究又力不从心。
• 2. 4 牧草品种区域试验体系缺乏 • 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全国性的牧草 品种区域试验网络,没有确定评价牧草品 种特性的对照品种,因此难以对牧草品种 做出科学、公正的评价。而牧草品种审定 体系的不完善,降低了牧草审定品种的权 威性,影响优良牧草品种推广应用。
• 2. 5
育种者权益保护• 1、禾本科牧草杂交技术 • 2、豆科牧草杂交技术
• 例如,基本的牧草遗传转化体系和分子标 记体系并未建立起来,牧草的基因工程育 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非常热但不能有效 开展。目前急需成立国家牧草遗传育种实 验室、国家牧草改良中心,以承担周期长、 投资大、水平高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 究任务。国家应对这两个重点机构给予长 期稳定支持,使其成为国家基础研究、应 用基础研究基地,人才培养的摇篮,国际 合作交流的窗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