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农民田间学校概论
农民田间学校简介及开展情况
![农民田间学校简介及开展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11d56ccf9ec3d5bbfd0a74df.png)
文献 标识 码 : C 术, 而是 围 绕农 民学 员 设计 问题 、 织 活 动 , 组 鼓励 解 决 方案 并 完成 实 施 , 培养 农 民的 自信 心 和集 体
联 合 国 粮 农 组 织 ( A 提 出 和倡 导 的 一 种 全 新 和 激 发农 民在 生 产 中发 现 问题 , 析 原 因 , 订 F O) 分 制
的培 训模 式 , 调 以农 民为 中心 , 田间为 课 堂 . 强 以 组 织 农 民学 员参 与分 析 、 究 和解 决 农 业 生产 中 研 的实 际 问题并 共 同讨 论 、 享 成果 。通 过这 种 非 分
观念 , 使其 最终 成 为现代 新 型农 民或 农 民专 家 。
3 农 民 田间学 校 的课 程 安 排
的培 训模 式 、 学 内容 等做 了简介 , 教 同时记述 了天 津市 第一期 农 民 田间 学校 的 开展 情 况。
关键 词 : 民 田间 学校 ; 发 式 : 动式 ; 与式 农 启 互 参
中图分 类号 : 7 58 G 2 .2
农 民 田间学 校 (am r i dS ho ,F ) F r e e c olF S 是 F l
物 ”在 播 种 期 到 生 长 期 再 到 收 获 期 中 出现 的植
懂 技 术 , 独 立解 决 生 产 问题 的农 民专 家 , 要 保 、 能 又 栽培 和水肥 等各方 面急需 解决 的问题 。 程形 课 主要有 田问调查 与研究 、 讨论 、 验等 。 试 将 更 新 更 实 用 的农 技 知识 和保 护 农 业 生 态 环 境 式 多样 ,
主 要 作 者 简 介 : 少 锋 (9 0 )男 ,0 4年 毕 业 于 中 国农 业 大 学 , 在 天 津 市 植 保 植 检 站 工 作 , 理 农 艺师 。 叶 18 一 , 2 0 现 助
农民田间学校
![农民田间学校](https://img.taocdn.com/s3/m/14f23db565ce050876321388.png)
• 4) 以丰富多样、 寓教于乐的专题活动满足农 户多种需求。北京农民田间学校根据学员的兴 趣与愿望选择相应的主题, 开展培训活动。 内 容和形式多种多样, 通过交流讨论、 游戏活动、 专家讲座、 观看小影片、 知识竞猜、 演示性 试验等多种手段实现。农民通过主动参与式学 习、 实践, 增强了自信心、 生态意识、 团队共 享协作精神。通过训前、 训后学员能力测试成 绩对比, 学员平均成绩最低提高 18.8%, 其中 粮改菜学校的学员基础比较薄弱, 测试成绩提高 了175%, 可以看出农民学员生产水平和综合素 质有了明显提升。
• 3) 以技术培训为主线, 贯穿农民学、 用科学的意 识和能力培养。 农民田间学校以农民生产、 生 活实际中存在的技术需求为载体, 通过引导, 使其 在思考和决策过程中, 培养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 通过活动培养 其生态意识、 食品安全意识、 信誉意识、 环境 意识和协作发展意识。 主要体现在:①农民受训 后学会了科学使用农药、 化肥, 减少了投入和环 境污染。②具有病虫害综合防治意识和生态意识, 如在社区安装双光雷达杀虫灯, 使用性诱剂、释 放赤眼蜂等方法控制有害生物。③种植的蔬菜品 质明显提高, 纯收入显著增加,个别农户纯收入增 加超过 60%。
• 2004年开始,中德合作在河北省藁城市、徐水县 和衡水市桃城区实施ESIA项目,开办农民田间学 校,从种到收全过程培训温室西红柿、黄瓜无公 害栽培技术,农民不仅减少了投入,还增加了收 入,提高了蔬菜产品的质量,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十分显著。 • 北京市2005年启动农民田间学校建设项目,围绕 郊区有机草莓、有机西瓜、食用菌、无公害西洋 参、奥运蔬菜等优势产业,根据农民产业发展需 求开展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受到农民欢迎。目前, 结合优势产业布局,已建起56所示范带动能力强 的农民田间学校,培养农民技术员1800余人,带 动示范农户5万余户,培养了一批综合素质较高 的新型农民。
2024年农民田间学校总结
![2024年农民田间学校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199b69f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31.png)
2024年农民田间学校总结2024年,农民田间学校在农村地区继续发展壮大,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
以下是对2024年农民田间学校的总结:1. 学生数量增加:随着农民对教育的重视度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家庭将他们的孩子送到农民田间学校就读。
在2024年,农民田间学校的学生数量大大增加,教育机会得到了广泛的普及。
2. 教学质量提升:农民田间学校在2024年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引入更多的教育资源和优秀的教师,农民田间学校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学生们的学术表现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他们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
3. 实践教育的加强:农民田间学校注重实践教育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学生们参与了农田耕种、养殖和其他家庭农场工作,通过亲身参与,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实际情况。
这种实践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农业技能,并为他们今后从事农业相关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课程多样化:农民田间学校在2024年增加了更多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
除了基础学科的教学外,农民田间学校还引入了农业知识、科技应用、农产品加工等实用课程。
这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帮助他们提升综合素质。
5. 社区参与的加强:农民田间学校加强了与社区的紧密合作。
通过与当地农民合作,农民田间学校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实践场景。
同时,学校也定期组织各种农业文化活动,通过社区参与促进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2024年,农民田间学校在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通过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实践教育、多样化课程设置和社区参与,农民田间学校已经成为农村地区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进展为农民家庭提供了更多的教育机会,助力农村地区的发展。
农民田间学校总结
![农民田间学校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d9aaf6b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48.png)
农民田间学校总结农民田间学校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旨在为农村地区的农民提供教育机会。
这个模式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学生辍学率高等问题。
农民田间学校的出现,为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希望和活力。
在过去的几年里,农民田间学校在农村地区逐渐普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农民田间学校的特点之一是将教育资源带到农民的身边。
由于交通不便、学校建设困难等原因,许多农村地区的孩子无法接受正规的教育。
农民田间学校通过在农民眼皮底下搭建教室,提供教育资源,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种模式不仅节约了学生和家长的时间和精力,还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提高了他们接受教育的机会。
农民田间学校的特点之二是注重实践教学。
由于农民多数从事农业生产工作,他们对书本上的知识掌握有限。
农民田间学校采用了一种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将课堂知识与农田实际相结合。
在教学中,学生们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农田生产中,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们对所学知识更加深入理解,还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农民田间学校的特点之三是为农民提供培训和技能教育。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结构单一,农业生产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农民田间学校不仅注重传授学生们的学科知识,还注重培养他们的职业技能。
在学校中,学生们学习了农业技术、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技能,提高了他们对农业生产的认识和能力。
这不仅有助于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还为他们提供了就业机会。
农民田间学校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学生辍学率高等问题,在农民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首先,农民田间学校增加了农民接受教育的机会。
由于学校设在离农民很近的地方,农民可以轻松地参加课程,不用再为上学的路途费时费力。
其次,在农民田间学校中,由于教学注重实践,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再次,在农民田间学校中,学生们不仅学习学科知识,还学习到了一些实际技能,这有助于他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最后,农民田间学校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农民田间学校介绍
![农民田间学校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5f78833c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f9.png)
v 最初农民田间学校 (FFS :Farmer Field School) 是为培训印尼稻农学习有害生物综合管理( IPM)技术而开办的。
1984年 FAO 开始在东南亚实施水稻 IPM 项目,1992 年 FAO 在 IPM 项目实施中总结出在田间全生长季办农民田间学校的方法是使农民转变观念,改变乱用药现状,增加效益,保护环境的最好方法v 1989 年我国加入联合国粮农组织项目有害生物综合管理 (IPM)以来,农民田间学校模式在水稻、棉花、蔬菜、茶叶、果树等农作物有害生物综合管理中推广应用。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与创新,农民田间学校模式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农业推广体系中的一项重大创新,解决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最后一道坎”的问题农民田间学校就是一所没有围墙学校,是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以“能力建设”为目的,以农民、辅导员为主进行信息、技术交流,经验分享的平台(模式)v 推广教育的过程是给人, 而不是为人工作的过程v 推广教育的过程是匡助别人自立的过程,而不是使他们有所依赖v 推广教育的过程是农民和辅导员之间双向交流的过程v 以人为本、能力为先、自下而上的培训理念v 三权 : 自主权、发言权、思维权v 三式:启示式、参预式、互动式v 三重:重需要、重实践、重技能v 三动:动手、动脑、动口v 三多:多途径、多手段、多方法v 实操性v 针对性v 时效性v 实用性v 增强农民的自信心、生态意识、标准化生产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农民自主生产、科学决策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农民素质v 为新农村建设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v 解决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最后一道坎”的问题。
使科技真正入户,将科技成果实实在在的送到农民手中农技推广最后一道坎v 改革开放开放以来,小规模经营农户很难将农业推广部门传授的新技术付诸实施。
其原因 :Ø 小规模农户生产条件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Ø 面临问题种类和问题的严重程度方面存在差异Ø 农民个人教育背景、经验和习惯方面的差异Ø 家庭经济现状及农民希翼达到的目标存在差异v 传统技术推广告诉农民做什么 Tell farmers what to dov 农民田间学校教农民如何解决问题 Teach farmers how tosolve problems比较内容参预主体操作途径方法沟通模式对目标群体的态度和基本评价常规方法外来者自上而下简单的命令式、权威性单向,专家,官员为主,居高临下素质低,保守-没有决策能力,-外来者必须代替他们选择和决策田间学校农民自下而上参预, 互动,透明,互相分享双向,互动,平等,相互学习-农民是理性的、他们有自身的价值观、掌握乡土知识-有决策能力,但需要参与和赋权与农民的关系目标导向不平等,心理歧视告诉农民做什么平等, 尊重教农民如何解决问题v 1、有 1-2 名经过培训者培训的(TOT)辅导员v 2、25-30 位自愿参加的农民(固定)v 3、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v 4、有一块试验田 0.5-10 亩v 5、根据农民需求设计培训内容v 6、某种作物的全生长季节的培训v 7、每周培训一次,每次半天v 8、农民 5 人摆布编一组,以小组活动进行培训v 9、第一次培训为农民需求调查,签定学习合同v 10、培训先后各测验一次(BBT)v 11、培训过程遵循学习循环的规律v 12、以田间实践活动为主v 13、能力建设为核心v 14、全程的质量监控v 共同的利益群众v 主要收入来源相同v 不同的人员结构(领头人、社会性别、年龄)v 人数 25-30 人之间v 便利性v 共融性v 适合开展今后的活动v 安全性v 社区的活动中心v 训前是了解学员存在的问题,制定培训目标和计划v 训后是为了评估培训效果,制定后续计划提供依据v 采用票箱测试法( Ballot box testing ):v 每道题的选项分别用红、黄、绿三种颜色示意,农民学员认为哪种颜色代表的选项正确,就撕下相应颜色的纸片,写上自己的学号,投入到答题票箱,挨次答完 20 道题,测试要求在田间现场进行。
世界农民田间学校发展概况及启示
![世界农民田间学校发展概况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bafe7c83d4d8d15abe234efa.png)
世界农民田间学校发展概况及启示摘要:农民田间学校是一种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的农民素质培训与农民技术推广模式,自20世纪80年代首次出现以来,已经在全世界87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开展。
本文回顾了田间学校的缘起,并且总揽了世界不同地区田间学校的发展情况,通过对国外经验的总结与分析,以期为今后中国农民田间学校的成功开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农民田间学校;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参与式一、农民田间学校的起源农民田间学校(FFS)是20世纪全球兴起的一种参与式农业推广方法,主要依照作物生长周期进行田间教学。
强调“在干中学”和对受训者的赋权,是一种被实践证明符合农民学习行为的有效培训模式。
自20世纪80年代农民田间学校首次在东南亚实施,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有87个国家和地区推行了农民田间培训,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世纪60年代在印度、菲律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的“绿色革命”使众多发展中国家依靠先进技术提高了粮食产量,实现了农民大幅增收。
在“绿色革命”取得成功的同时,过分依赖杀虫剂和农药的作物种植方式也对当地农户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980年,为了减少农户在控制病虫害时对农药和杀虫剂的过度依赖。
在澳大利亚、荷兰和阿拉伯海湾基金会的资助下,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开始在东南亚实施水稻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项目,该项目实施的关键是让项目地的农户有效掌握IPM技术。
为了快速推广水稻IPM 技术,菲律宾等国开始尝试着开展一项持续5个水稻生长季的农民培训计划,并总结出一套新型农民培训方法,在这种方法基础上形成的农民培训模式便是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农民田间学校(IPM—FFS)。
此后,IPM田间学校和类似的培训项目开始在很多地区涌现,并在印度尼西亚形成了开展田间学校的第一股热潮。
1989年印度尼西亚政府和美国国际开发总署(USAID)联合在印度尼西亚开展了水稻IPM项目,并由FAO提供技术援助。
项目最初在印度尼西亚的日惹(Jogyakarta)等4个地区开办了200多所田间学校,并在1990年拓展到爪哇、苏门答腊、南苏拉威西等6个省。
农民田间学校(updated20140916)
![农民田间学校(updated20140916)](https://img.taocdn.com/s3/m/c1162cf7aef8941ea76e051b.png)
1、农民学用科学及生态系统分析 60-80%
(IPM/ FP/ BD 三圃田及其它的实验田
各种昆虫园、病害圃等)
2、成人非正规教育 20%
3、团队建设 10% 4、 管理和后续活动规划 10%
生态系统分析
田间调查
画图分析
决策及
小组汇报
农民田间学校生态 系统分析
农民田间学校毕业学员的决策工具
(FFS)农民研究特点
解决生产中的关键问题为核心。 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 由农民提出:农民在参加农民田间学校 AESA分析,PRA(农民参与式调查 和培训)发现生产中所需要解决的 迫切问题。 农民总结实践经验、回顾过去的历史及教 训,各种传说等通过“集思广益” 的办法形成假设。
形成假设
在查阅科技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前人的 研究成果,通过系统的逻辑归纳和 推理作出假设。
农民田间学校模式 与课程设置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内容
农民田间学校 ---目标 ---特点 ---模式 基本要素 课程设计
FFS 目标
提高农民个体和团体的能力 培养农民专家:懂技术、会经营、会管 理的新型农民 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促进农业增产、 农民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 促进政府、技术推广、技术研究部门和 农民间的农业技术信息交流与协作 促进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政策支持
农民对这种说法的评价
第三步:试验研究设计
研究单因子变量:农民所开展的研究应以研究单因子变量为主,
如果让农民研究多因子的变量,各种因子的交互影响,会将农民搞的迷惑 不解,不利于结果的分析和评估。
小区面积要尽可能的小:农民研究一般在农民的自己承包土
地中进行,所有的试验小区原则上应设置在一块地内,同时还要考虑边际 效应和生长竞争;而且小区过大,多费人力物力,还增加试验损失的风险 性。
世界农民田间学校发展概况及启示
![世界农民田间学校发展概况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2dbe227683d049649a6658a6.png)
作者: 赵迪;王德海
作者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出版物刊名: 世界农业
页码: 25-27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6期
主题词: 农民田间学校;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参与式
摘要:农民田间学校是一种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的农民素质培训与农民技术推广模式,自20世纪80年代首次出现以来,已经在全世界87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开展。
本文回顾了田间学校的缘起,并且总揽了世界不同地区田间学校的发展情况,通过对国外经验的总结与分析,以期为今后中国农民田间学校的成功开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2024年农民田间学校总结范本(2篇)
![2024年农民田间学校总结范本(2篇)](https://img.taocdn.com/s3/m/073afe3c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27.png)
2024年农民田间学校总结范本____年农民田间学校总结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革,农业教育开始逐渐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水平,____年我们推出了一项创新的教育项目——农民田间学校。
该项目旨在以田间实践为基础,为农民提供全面的农业知识和技术培训。
经过一年的实践,我今天向大家总结一下____年农民田间学校的工作情况。
一、教育目标和内容农民田间学校的教育目标是提高农民的农业技能,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设置了包括农业知识、农业技术、农业管理等在内的多个课程。
其中,农业知识方面,我们主要讲授土壤学、作物栽培学、植物保护学等课程;农业技术方面,我们主要教授耕作技术、种植技术、养殖技术等;农业管理方面,我们主要培养农民的管理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
二、教学方法和过程农民田间学校以田间实践为主要教学方法。
培训班上,我们邀请了资深的农业专家和高级农民为学员进行实地讲解和示范。
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帮助学员理解并掌握农业技术。
同时,我们也鼓励学员之间相互交流和分享经验,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合作精神。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注重实际操作和真实情境的模拟。
学员们会亲自动手实施土壤改良、作物栽培、农机操作等,从而加深对农业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此外,我们还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农业APP和智能农机器人等,提供辅助学习和实践的平台。
三、学员反响和评价在____年的农民田间学校中,共有1000名农民参与。
经过一年的培训,学员们对这一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
他们认为,通过农田实践,他们不仅获得了实际的农业技术,而且也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
他们表示,将会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术应用到自己的实际农业生产中,提高农田效益和增加农产品质量。
同时,学员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增加实践机会和实验场地,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多的农业科技支持等。
我们将积极采纳这些建议,并在后续的项目中进行改进和完善。
四、社会影响和效果农民田间学校的推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论农民田间学校方式培训农民进行水稻病虫综合防治
![论农民田间学校方式培训农民进行水稻病虫综合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9b2bef6c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14.png)
论农民田间学校方式培训农民进行水稻病虫综合防治一、概念(一)什么叫农民田间学校通常认为:有系统的辅导材料,有固定的辅导员与学员,有以稻田为主的培训场所、有测验制度、评估要求、有计划、有组织、有比较规范管理制度等,已经具备了学校的条件,因此将农民田间培训班提升为“农民田间学校”。
(二)农民田间学校的特点农民田间学校是农民田间培训方法进展的产物,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农民与通常方法培训农民相比较,有如下特点:(1)以农民为中心,坚持“农民需要第一”的指导思想。
首先熟悉农民需要,培训前进行有关农情调查,并进行综合分析,使培训内容方法更有针对性,同时改变传统的师生教学关系,农民田间学校的教员只起“顾问”与“辅导员”的作用,其工作目的在于引导启发农民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正确决策去解决问题。
(2)以田间为课堂,每所农民田间学校都要选定1.5亩左右的稻田作为培训课堂,田间操作的培训都在稻田完成,受训农民亲自动手,不但印象深刻,而且人人能学到操作技能。
(3)以实践为手段。
坚持诱导启发式的教学,重点实践。
每次要求农民下田调查,观察,采集害虫、天敌、病虫害症状标本,以增强识别能力;设立剪叶、去蘖模拟试验,使农民从自己试验的结果中受到教育,懂得水稻有补偿功能,在害虫低密度的情况下不必使用农药防治的道理;建立“益害昆虫园”,使农民亲眼看到天敌吃害虫现象,进一步懂得保护天敌,操纵害虫的意义;安排农药毒性试验,加深农民对农药污染环境,影响人体健康的认识等等。
受训农民动脑、动口、动手,不但学会操作,而且弄懂道理。
(4)以培养决策能力为目标,农民田间学校对农民进行培训,不是停留在讲授一些知识,介绍一些技术与方法上,而要紧的培训目标是提高农民进行田间调查,分析与防治决策的能力。
这种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农民的方法是对传统室内培训农民方法的突破,下表对农民田间学校与传统农技培训方法等作全面比较。
农民田间学校与传统农技培训方法比较(三)综合防治的基本知识与原理1975年我国对植保工作在总结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并实施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30多年来,在这一方针指导下,有新旧观念斗争的推动下,植保工作不断向前进展。
新型农民培训形式-“农民田间学校”
![新型农民培训形式-“农民田间学校”](https://img.taocdn.com/s3/m/e1ad04244b73f242336c5fd9.png)
• 6)以取得的实效和大力宣传赢得社会各 界的关注与支持。农民田间学校在得到 开办当地农户广泛欢迎的同时,中央电 视台、北京日报、京郊日报等媒体和网 站给予了大力报道,通过举办大型活动、 观摩考察、科技入户专题等走进千家万 户。CCTV-7对有机草莓农民田间学校 进行了全程跟踪拍摄,并制作了《北京 市农民田间学校实践与探索》专题片。
• 3)以技术培训为主线,贯穿农民学、用科学 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农民田间学校以农民生产、 生活实际存在的技术需求为载体,通过引导, 使其在思考和决策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提 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 通过活动培养其生态意识、食品安全意识、信 誉意识、环境意识和协作发展意识。主要体现 在:①农民受训后学会了科学使用农药、化肥, 减少了投入和环境污染。②具有病虫害综合防 治意识和生态意识,如在社区安装杀虫灯,使 用性诱剂、释放赤眼蜂等方法控制有害生物。 ③种植的蔬菜品质明显提高,收入显著增加。
• 1984年FAO(联合国粮农组织)开 始在东南亚实施水稻IPM(有害生物 综合治理)项目实施中总结出在田间 全生长季办农民田间学校(FFS: Farmer Field School)的方法是 使农民转变观念。改变乱用药现状, 增加效益,保护环境的最好方法。我 国于1988年成为该项目实施成员国。 安徽省为项目实施者之一。特别是 1998年以来,该项目加大了对中国项 目区的投入。2000年起,又增加执行 棉花IPM项目。
发展农民田间学校经验概括
• 通过“五结合”,即①辅导员队伍培养 和技术推广队伍建设相结合;②科技项 目实施和田间学校建设发展相结合;③ 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农民辅导员培养相 结合;④政府职能调整和技术推广需求 导向相结合;⑤技术培训和农民素质能 力教育相结合。使其在满足农民技术需 求、推动产业发展、培养科技队伍、造 就新型农民中起到更大作用。
论农民田间学校方式培训农民进行水稻病虫综合防治
![论农民田间学校方式培训农民进行水稻病虫综合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9e39f687312b3169a551a4cd.png)
论农民田间学校方式培训农民进行水稻病虫综合防治作者:吴育平专题来源:XX省通城县农业局点击数:688 更新时间:2010-4-20 一、概念(一)什么叫农民田间学校一般认为:有系统的辅导材料,有固定的辅导员和学员,有以稻田为主的培训场所、有测验制度、评估要求、有计划、有组织、有比较规X管理制度等,已经具备了学校的条件,所以将农民田间培训班提升为“农民田间学校”。
(二)农民田间学校的特点农民田间学校是农民田间培训方法发展的产物,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农民与一般方法培训农民相比较,有如下特点:(1)以农民为中心,坚持“农民需要第一”的指导思想。
首先了解农民需要,培训前进行有关农情调查,并进行综合分析,使培训内容方法更有针对性,同时改变传统的师生教学关系,农民田间学校的教员只起“顾问”和“辅导员”的作用,其工作目的在于引导启发农民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正确决策去解决问题。
(2)以田间为课堂,每所农民田间学校都要选定1.5亩左右的稻田作为培训课堂,田间操作的培训都在稻田完成,受训农民亲自动手,不但印象深刻,而且人人能学到操作技能。
(3)以实践为手段。
坚持诱导启发式的教学,重点实践。
每次要求农民下田调查,观察,采集害虫、天敌、病虫害症状标本,以增强识别能力;设立剪叶、去蘖模拟试验,使农民从自己试验的结果中受到教育,懂得水稻有补偿功能,在害虫低密度的情况下不必使用农药防治的道理;建立“益害昆虫园”,使农民亲眼看到天敌吃害虫现象,进一步理解保护天敌,控制害虫的意义;安排农药毒性试验,加深农民对农药污染环境,影响人体健康的认识等等。
受训农民动脑、动口、动手,不但学会操作,而且弄懂道理。
(4)以培养决策能力为目标,农民田间学校对农民进行培训,不是停留在讲授一些知识,介绍一些技术和方法上,而主要的培训目标是提高农民进行田间调查,分析和防治决策的能力。
这种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农民的方法是对传统室内培训农民方法的突破,下表对农民田间学校与传统农技培训方法等作详细比较。
论农民田间学校方式培训农民进行水稻病虫综合防治
![论农民田间学校方式培训农民进行水稻病虫综合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d3879707a58da0116d174980.png)
论农民田间学校方式培训农民进行水稻病虫综合防治吴育平专题来源:湖北省通城县农业局点击数:688 更新时刻:2010-4-20 一、概念(一)什么叫农民田间学校一样认为:有系统的辅导材料,有固定的辅导员和学员,有以稻田为主的培训场所、有测验制度、评估要求、有打算、有组织、有比较规范治理制度等,差不多具备了学校的条件,因此将农民田间培训班提升为“农民田间学校”。
(二)农民田间学校的特点农民田间学校是农民田间培训方法进展的产物,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农民与一样方法培训农民相比较,有如下特点:(1)以农民为中心,坚持“农民需要第一”的指导思想。
第一了解农民需要,培训前进行有关农情调查,并进行综合分析,使培训内容方法更有针对性,同时改变传统的师生教学关系,农民田间学校的教员只起“顾问”和“辅导员”的作用,其工作目的在于引导启发农民自己发觉问题,分析问题及正确决策去解决问题。
(2)以田间为课堂,每所农民田间学校都要选定1.5亩左右的稻田作为培训课堂,田间操作的培训都在稻田完成,受训农民亲自动手,不但印象深刻,而且人人能学到操作技能。
(3)以实践为手段。
坚持诱导启发式的教学,重点实践。
每次要求农民下田调查,观看,采集害虫、天敌、病虫害症状标本,以增强识别能力;设立剪叶、去蘖模拟试验,使农民从自己试验的结果中受到教育,明白得水稻有补偿功能,在害虫低密度的情形下不必使用农药防治的道理;建立“益害昆虫园”,使农民亲眼看到天敌吃害虫现象,进一步明白得爱护天敌,操纵害虫的意义;安排农药毒性试验,加深农民对农药污染环境,阻碍人体健康的认识等等。
受训农民动脑、动口、动手,不但学会操作,而且弄明白道理。
(4)以培养决策能力为目标,农民田间学校对农民进行培训,不是停留在讲授一些知识,介绍一些技术和方法上,而要紧的培训目标是提高农民进行田间调查,分析和防治决策的能力。
这种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农民的方法是对传统室内培训农民方法的突破,下表对农民田间学校与传统农技培训方法等作详细比较。
深受农民欢迎的培训方式——农民田间学校
![深受农民欢迎的培训方式——农民田间学校](https://img.taocdn.com/s3/m/b906799f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a9.png)
深受农民欢迎的培训方式——农民田间学校祁生兰【期刊名称】《青海农技推广》【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3页(P24-26)【作者】祁生兰【作者单位】810100 大通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正文语种】中文1 什么是农民田间学校?农民田间学校是一种“以人为本、能力为先”、自上而下的参与式农民素质教育模式和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强调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通过农民主动参与式学习、实践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生态意识、团队精神,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农民田间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调动农民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 目的及意义农民田间学校强调的是三式“参与式、启发式、互动式”,三动“动手、动脑、动口”,没有固定教材,以目标作物从种植到收获所存在的问题为教材的培训方法,通过培训,使农民掌握最基本的植保、栽培、土壤等农业技术知识,提高农民团结协作、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及提高学员的自信心和科学决策能力,最终使学员成为农民土专家。
3 农民田间学校参与试培训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每周组织一次集中活动每次持续2-3个小时。
农民田间学校在整个作物生长季有一片专门的试验地块。
在那里学员可以进行观察、分析和试验。
农民由5人组成一个小组活动,以便促进学习。
每一个培训单元把学员的能力、知识及经验作为起点,所有农民田间学校的活动内容都依据拓展农民学员的知识、经验和能力而设计。
通过农民田间学校这种参与式技术传递平台,农业技术推广不仅得到了成功传递的模式与经验,更重要的是,在参与试验与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农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逐步在农业生产中自我发展。
这种推广方法是基于农民的需求而非专家的兴趣,对各种相关技术进行试验、评估与实施。
在广泛吸收农民经验的基础上,使引进的技术本土化,推动以人为本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4 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取得显著成效4.1 培养了一批综合素质高的辅导员师资队伍从2010年在大通县举办首届农民田间学校师资培训班以来,大通县技术人员参加多期辅导员师资培训班,为大通县植保、栽培、土肥、畜牧等多个行业培训了辅导员师资,为农民田间学校在大通地区推广应用奠定了师资基础。
培训体系论农民田间学校方式培训农民进行水稻病虫综合防治
![培训体系论农民田间学校方式培训农民进行水稻病虫综合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27fd428c4b73f242326c5f21.png)
(培训体系)论农民田间学校方式培训农民进行水稻病虫综合防治论农民田间学校方式培训农民进行水稻病虫综合防治作者:吴育平专题来源:湖北省通城县农业局点击数:688更新时间:2010-4-20 壹、概念(壹)什么叫农民田间学校壹般认为:有系统的辅导材料,有固定的辅导员和学员,有以稻田为主的培训场所、有测验制度、评估要求、有计划、有组织、有比较规范管理制度等,已经具备了学校的条件,所以将农民田间培训班提升为“农民田间学校”。
(二)农民田间学校的特点农民田间学校是农民田间培训方法发展的产物,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农民和壹般方法培训农民相比较,有如下特点:(1)以农民为中心,坚持“农民需要第壹”的指导思想。
首先了解农民需要,培训前进行有关农情调查,且进行综合分析,使培训内容方法更有针对性,同时改变传统的师生教学关系,农民田间学校的教员只起“顾问”和“辅导员”的作用,其工作目的于于引导启发农民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正确决策去解决问题。
(2)以田间为课堂,每所农民田间学校均要选定1.5亩左右的稻田作为培训课堂,田间操作的培训均于稻田完成,受训农民亲自动手,不但印象深刻,而且人人能学到操作技能。
(3)以实践为手段。
坚持诱导启发式的教学,重点实践。
每次要求农民下田调查,观察,采集害虫、天敌、病虫害症状标本,以增强识别能力;设立剪叶、去蘖模拟试验,使农民从自己试验的结果中受到教育,懂得水稻有补偿功能,于害虫低密度的情况下不必使用农药防治的道理;建立“益害昆虫园”,使农民亲眼见到天敌吃害虫现象,进壹步理解保护天敌,控制害虫的意义;安排农药毒性试验,加深农民对农药污染环境,影响人体健康的认识等等。
受训农民动脑、动口、动手,不但学会操作,而且弄懂道理。
(4)以培养决策能力为目标,农民田间学校对农民进行培训,不是停留于讲授壹些知识,介绍壹些技术和方法上,而主要的培训目标是提高农民进行田间调查,分析和防治决策的能力。
这种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农民的方法是对传统室内培训农民方法的突破,下表对农民田间学校和传统农技培训方法等作详细比较。
国外农民田间学校概貌
![国外农民田间学校概貌](https://img.taocdn.com/s3/m/837999f6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f8.png)
国外农民田间学校概貌
佚名
【期刊名称】《农村工作通讯》
【年(卷),期】2011(000)002
【摘要】@@ 亚洲rn农民田间学校起源于亚洲,并在很多国家广泛开展,其实施主要依靠政府和国际非政府组织的项目推动.随着水稻和蔬菜田间学校的成功开展,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从1999年开始在亚洲6个国家推行棉花田间学校,并将水稻种植中的培训模式应用于棉花和其他农作物.
【总页数】2页(P24-2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国外智能交通系统概貌 [J], 本刊编辑
2.九十年代初期国外压缩机行业与技术水平概貌 [J], 徐倩民;涂祖顺
3.国外口述历史研究方法运用概貌、演化及热点透析——基于2008—2019年WOS论文的分析 [J], 尹益民
4.国外基础研究政策概貌 [J], 李果仁
5.国外廉政立法概貌 [J], 田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田问学校(FarmFieldSchool,FFS)是联·台国粮农组织(FAO)提出和倡导的农民培训方法,是以农民为中心,通过组织农民参与分析、朋:究和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其自信心和决策能力的新型农技推广方式。
通过举办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培训班(TOT)培养辅导员,经培训的辅导员举办:良民田间学校。
辅导员也可以从农民中培养,经过培训的辅导员可以举办农民辅导员培训班(FTOT),FTOT培训的学员是参加过FFS并有·较强协调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农民学员,这些经过FTOT培训的农民在经过一段-引司的实习期以后,就可以在本村或邻村开:小农民田间学校,刀:展农民对农民的培训(F2FS)。
接受过农民田[司学:校培训的农村社区,可以继续开展农民田间学校后续活动,进一步建立农民俱乐部或兴趣小组,发展农民仂、会等。
整个培训系统的中心点是农民(图卜㈠,落脚,屯是建立和发展以农民为中心的技术推广·社区。
图I—1 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模式第一节农民晤闽学校的臣标农民田间学校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农民素质和科学种田水平,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是:::提高农民个体和团队的能力,促进农民对生态系统和经济学的理解,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和善管理的新型农民;:通过提高产量,优质优价或者减少农业生产投入来增加收入活;i避免农药和化肥过量使用,改善农民和消费者健康状况;:‘实施环境友好型农业管理措施,改善农业生态系统。
改善农民的生要成为有效的农田生态系统管理者,每个农民学员和团队都需要拓展他们的知识面,获得一系列解决问题与作出正确决策的技能,才能在社区中采取集体行动实施农田生态管理措施。
只有在社区水平上共同努力才能使农民田间学校培训获得成功。
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使农民连续几个生长季节参加农民田间学校或其后续活动并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农民核心团队,那么他们自己就可以持续开展学习,解决社区所面临的问题,并主动将知识传播到整个社区。
图1-2大湾村农民田间学校图L1-3 学习用地第三节农民田闾学校的特点农民田间学校与传统的技术培训不同。
农民田间学校强调以人为本,立足农业生产实际需要,通过参与式培训和非正规教育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农民,提高农民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组织农民参与各种田间实验和游戏活动,提高自信心及参与决策和自我决策的能力。
农民田间学校组织的学习过程始终坚持科学性,并让农民在活动中做“科学研究”。
农民田间学校有五个特点:一是开放式:以农田为课堂,农田生态为课本,实践与分析为手段。
二是启发式:基于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辅导员引导农民进行科学研究,寻找解决途径。
三是参与式:所有学员积极主动参与各项活动,辅导员扮演协调角色。
四是全生长季:从播种到收获,全面跟踪农作物全生长季节的生态系统变化,进行分析和决策。
五是采用非正规成人教育方式:根据成人教育心理学,灵活采用培训方式,实践第一,教、学、游戏统一结合,启发为主,寓教于乐。
农民田间学校培训重点在于农民能力的培养和构建社区发展机制。
一、农民能力的培养由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经过农民田间学校培训的农民应该具备农作物生态学与生产管理知——·一系列重要的技能;—、在社区组织集体行动的能力。
因此,培训活动应该始终包括以个方面。
获取知识,认识并理解田里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它在作物的某个生育阶段发生,以及促进作物健康发育的具体措施,是农民科学决策的基础与图1—4 农民田间学校涵义前提。
知识也让农民开阔视野,提高洞察力。
知识常常被农民用于回顾、评价所接受的新信息,判断这些信息是否会给他们农业生产带来好处。
知识的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生物学和生物物理学方面的内容,如:。
植物生理学。
病虫生物学农业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生态学原理,如:。
土壤生态O食物网。
植物营养O·..有利于生态的作物管理措施与技术,如:。
抗病良种选择O健康种子准备。
栽培技术措施O 病虫害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方法O 科学合理使用化学投入品O 。
二、技能培训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技能。
与农民田间学校相关的技能培训图1-5 技能培训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于可靠焦急所进行的决策。
田间观察G农业生态系统分析。
相关信息收集:,·解决存在的问题,如:G问题的提出和确定。
试验(计划、实施、分析):可持续的农业经营管理,如:G计划G农事操作、投入产出档案记录G经济分析二、构建杜区发展机制农业可持续发展只有在一定的种植区域内统一实施合理的措施,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可持续农业依赖于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而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是不可能在很小的田块上实现的。
当在一个小型农户田块中实施生态管理措施,而其邻居仍在无限制地大量破坏农田生态系统,怎么可能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呢?农民田间学校毕业的学员应该成为他们所在社区的宣传员和播种机。
因此,农民田间学校组织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活动来构建社区发展机制:开展农民对农民的培训;农业生态系统保护;市场信息共享;相互协作,共同发展;参与制订地方政策。
第三节农民田间学校模式成年人通过动手操作来学习可以达到最佳效果,尤其是他们所学的东西与日常经验和活动相关。
农民田间学校鼓励农民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获取的知识,更容易被吸收,并在培训结束后伺·诸实践。
每一次培训把学员的能力、知识和经验作为起点,农民田间学校的活动内容主要是为提高他们的知识、经验和能力而设计的。
在农民田间学校,受训学员可以进行观察、分析和试验。
农民最好按五人一小组活动,以便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农民田间学校是基于非正规成人教育的原则,设计为以发现事物的真相为基础的学习模式。
农民田间学校通过一至多个全生长季节的培训,使农民学员在掌握科学基础知识、提高关键技能的基础上开展社区行动。
农民田间学校每周集中一次,每次持续3~4个小时。
农民田间学校在整个作物生长季节有专用的学习田块,供学员进行全生育期观察记载,开展适应型或创新型试验研究。
农民小组的集体学习形式可以加强学员之间的凝聚力,可以鼓励他们在必要的时候采取集体行动。
辅导员的任务是为学员提供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知识和经验的机会,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组织开展本社区集体行动。
一、非正规教育原则成人一般是在自己具备一定知识和经验的背景下吸收新知识、新信息和新技术因此,整个学习过程需要经历四个阶段:表1—1 农民田间学校基本要素农民田间学校由农民学员组成,在作物全生育期的田间地头开展培训,每周培训一·次,每次半天时间。
组织农民田间学校时,先要召开一个由村干部和农民参加的启动会议,使当地村、组社区了解将要实施的培训活动。
农民田间学校学员和培训地点的选择是开放的,可能涉及到当地村、组的整个社区。
O 作物全生育期的田间地头培训O 培训方式以农民为中心,注重农民的实践经验和参与性O 每周培训一次O 每次培训至少包括3项内容:即农田生态系统分析、专题讨论和团队建设O 对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试验田和农民常规防治田进行全生育期比较研究O 每个学校由30名农民学员组成O 有一些地块用于学员开展研究O 培训前和培训后对农民进行参与式的知识测试O 开办前召开准备会议,听取农民的需求,并与农民签订学习合同O 最后一次活动主要是展示农民的学习成果和制定后续计划第一阶段:参与试验或活动,从中学习。
试验或活动一开始,学习就开始了。
第二阶段:新知识和经验是通过记忆和回顾将已有知识和技能与新观念进行分析比较而获得的。
第三阶段:新的知识和技能将会通过学习者使这些知识和技能与自己的生产生活联系起来,也可能通过与别人分享这些知识与经验,而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
第四阶段:当这些新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应用于新的环境时,学习者又产生并获得了新的知识和经验。
图1—7 学习循环明了这个学习循环各个环节之间关系的辅导员,应解释亲身经历的学习循环是从试验或活动中学习,而不是从辅导员那里学习。
辅导员的作用是引导和帮助学员从试验或活动中学习,并通过一些辅导方法帮助学员提高学习效率。
非正规成人教育的基本原则有以下方面:原则5;学习过程是学员的亲身经历,学习积极性靠学贞自身激活学习过程主要是由学员自己控制而不是由辅导员和小组长控制。
辅导员的作用是给学员提供新的信息和为获得新的经验提供机会,促进他们完成学习进程。
学习的结果依赖于学习者自身内心世界发生的活动,需要学习者本身的投入,实际上也是学习者自身价值的体现。
原则2;学习是个人理瘸输纱》5恐扣留j冰相关思想观点确定的过程当涉及的学习内容与自己的需求和面临的问题有关时,人们就更乐意从内心去实施那些观念和思想。
学习是探究与自己和社区有关内容和观念的过程,这样人们就可以确定他们的需求是什么,应该有什么目标,应该学习哪些方面的知识,哪些内容应该开展讨论。
制订学习计划时,应由学员共同决定哪些是有用的和必须要学习的内容。
原则3;学习/行为改变/是亲身经历/经验/的结—果人们只有在独立行动以后才可能具有独立性;只有在经历成功的喜悦后,才知道自己的能力;只有其他人认为你的存在对团队很重要以后,你才会感觉到自己存在的重要;只有有人喜欢你的时候,你才会感觉到被人喜爱。
并不仅仅因为有人告诉你需要改变什么和怎样改变时,你才会改变你的行为。
原则4;学习是一个谩力协作的过程交互的学习过程可以激发学员的好奇心、开发学员的潜力和创造力。
通过这样的途径,学员学习在解决当地存在的问题时如何确定目标、安排小组的工作计划,计划如何在农产中采取行动。
随着学员深入参与这个合作过程,他们通常同时发展出更坚实的自我认知能力。
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价值,能够与他人分享经验与教训,也能从他人那里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
他们开始意识到可以将自己的经验与他人分享,也需要从其他人那里学习自己不了解知识。
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方式对问题的定义和描述,激发团队产生创造性的答案,也能使团队在项目实施等方面更紧密地合作。
原则5;聿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甜过程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时间与耐心使学习者内心产生新的思想观;念。
学习不是一个革命过程,可以在一夜之间突然发生改变。
学习的特征是面对面自由开放式的交流和讨论,不同思想观念的碰撞,接受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允许犯错误,自我启发,积极主动参与,无胁迫。
原则6;学习有时是一个痛音的过程行为的改变常常意味着放弃原来已经熟悉的信仰和思维方式、固有行为和价值观。
它常常因为在众目睽睽之下公开个人的思想,面对面发表各自的观点,使人感到不舒服或不自在,但如果想要提高自身素质,就必须经历这个痛苦的学习过程。
这种屏弃旧模式的痛苦过程会随着思想和自身行为的改变而逐渐减轻。
原则7/学习的源泉来自学习者本身到目前为止,更多地强调媒体、教科书和教师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而忽视了学习中最重要的源泉——学习者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