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粉体
主要陶瓷粉体
主要陶瓷粉体
主要陶瓷粉体包括以下几种:
1. 氧化铝粉:具有高硬度、高熔点、高耐火度、化学性能稳定等特点,是制造陶瓷的主要原料。
2. 氧化锆粉:具有高硬度、高韧性、耐磨性、耐腐蚀等优点,广泛用于制造陶瓷刀具、陶瓷轴承等产品。
3. 碳化硅粉: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耐高温等特点,主要用于制造陶瓷切割工具、陶瓷研磨材料等。
4. 氮化硅粉: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耐腐蚀等特点,广泛用于制造陶瓷密封件、陶瓷轴承等产品。
5. 钛酸钡粉:具有高介电常数、高介电强度等特点,主要用于制造陶瓷电容器等产品。
6. 氧化铈粉: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高温稳定性,广泛用于制造陶瓷色料、陶瓷催化剂等产品。
以上是几种主要的陶瓷粉体,每种粉体都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陶瓷制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陶瓷工艺粉体的流动性如何
陶瓷工艺粉体的流动性如何陶瓷工艺粉体的流动性是指粉体在受外力作用下的流动性能。
流动性好的粉体容易在受力作用下流动,而流动性差的粉体则固定在原位。
陶瓷工艺粉体的流动性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主要因素包括粒度分布、粒形、表面特性、粒子间的静电效应、表面摩擦、粉体的含水量和组分等。
粒度分布:粒度分布较均匀的粉体,其粒子间的空隙较小,粉体流动性好。
而粒度分布不均匀的粉体,由于颗粒大小和形状的差异,粒子间的空隙不均匀,导致粉体流动性差。
粒形:粒子形状不规则的粉体,如棱角分明的颗粒或板状颗粒,容易产生结块和堆积,流动性差。
而球状颗粒或近似球状颗粒的粉体,由于流体力学的原因,流动性较好。
表面特性:粉体表面的疏水性或亲水性,直接影响粒子间的摩擦和粉体与容器之间的黏附力。
表面疏水性较强的粉体,由于粒子间摩擦小,流动性好;表面亲水性较强的粉体,由于粒子间摩擦大,流动性差。
粒子间的静电效应:当粉体颗粒带有电荷时,会产生静电排斥力或引力,从而影响粉体的流动性。
颗粒带有相同电荷的粉体会相互排斥,流动性较好;颗粒带有相反电荷的粉体会相互吸引,流动性较差。
表面摩擦:粉体颗粒之间的表面摩擦力直接影响粉体的流动性。
表面摩擦小的粉体,流动性好;表面摩擦大的粉体,流动性差。
粉体的含水量和组分:适量的水分可以降低粉体间的摩擦,改善粉体的流动性。
此外,粉体的组分也会影响粉体的流动性,不同的组分可能会产生化学反应或融合现象,导致粉体流动性差。
综上所述,陶瓷工艺粉体的流动性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粒度分布、粒形、表面特性、粒子间的静电效应、表面摩擦、粉体的含水量和组分等。
对于不同的陶瓷工艺要求,需要选择具备良好流动性的粉体材料。
陶瓷粉体成分
陶瓷粉体成分
陶瓷粉体是制作陶瓷制品的重要原材料,其成分对于制品的性能和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陶瓷粉体的成分主要包括氧化物、非氧化物和添加剂等。
氧化物是陶瓷粉体中最主要的成分,包括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钙、氧化镁等。
其中,氧化铝是陶瓷粉体中最常见的成分之一,其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高耐腐蚀性等优良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制作高档陶瓷制品。
氧化硅则是制作陶瓷制品的基础材料,其具有高强度、高耐热性、高耐腐蚀性等优良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制作陶瓷制品的基础材料。
非氧化物是陶瓷粉体中的另一个重要成分,包括碳化硅、氮化硅、氮化铝等。
这些非氧化物具有高硬度、高耐热性、高耐腐蚀性等优良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制作高档陶瓷制品。
除了氧化物和非氧化物之外,陶瓷粉体中还需要添加一些特殊的添加剂,以调节其性能和质量。
这些添加剂包括增塑剂、增稠剂、抗氧化剂、防腐剂等。
这些添加剂可以改善陶瓷粉体的流动性、增加其粘度、提高其耐热性和耐腐蚀性等性能。
陶瓷粉体的成分对于制品的性能和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制作陶瓷制品时,需要根据不同的用途和要求选择不同的陶瓷粉体成分,以确保制品具有优良的性能和质量。
多孔陶瓷的原材料
多孔陶瓷的原材料多孔陶瓷是一种具有开放或封闭孔隙结构的陶瓷材料。
它具有高温稳定性、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良好的吸附性能,广泛应用于过滤、分离、催化、吸附等领域。
多孔陶瓷的原材料主要包括陶瓷粉体、添加剂和模板剂。
一、陶瓷粉体陶瓷粉体是多孔陶瓷的主要原材料,通常由无机氧化物组成,如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锆等。
这些陶瓷粉体具有高熔点、高硬度和化学稳定性,能够在高温下保持稳定的结构和性能。
根据所需的应用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种类和粒径的陶瓷粉体。
二、添加剂添加剂是为了改善多孔陶瓷的性能而加入的材料。
常见的添加剂有结合剂、增强剂和抗氧化剂等。
结合剂可以提高陶瓷粉体之间的结合强度,增强陶瓷的力学性能。
增强剂可以增加陶瓷的抗压强度和耐磨性。
抗氧化剂可以提高陶瓷的高温稳定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三、模板剂模板剂是用于形成多孔结构的模板,它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在陶瓷材料中形成孔隙。
常见的模板剂有有机物、无机盐和聚合物等。
有机物可以在高温条件下分解,形成气体释放,从而形成孔隙。
无机盐在高温条件下可以溶解,留下孔隙。
聚合物可以在高温下烧结形成孔隙。
四、制备工艺多孔陶瓷的制备主要包括混合、成型和烧结等过程。
首先,将陶瓷粉体与添加剂和模板剂混合均匀。
然后,将混合物成型为所需的形状,可以通过压制、注塑或3D打印等方法实现。
最后,将成型体进行高温烧结,使其形成致密的结构和孔隙。
五、应用领域多孔陶瓷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在过滤领域,多孔陶瓷可以用于固液分离、气固分离和微滤等,例如水处理、空气净化和化学品分离。
在催化领域,多孔陶瓷可以作为载体用于催化剂的固定和分散,提高催化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
在吸附领域,多孔陶瓷可以用于气体吸附、液体吸附和离子交换等,例如气体储存、废水处理和离子选择性吸附。
六、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孔陶瓷的原材料和制备工艺也在不断创新。
近年来,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和纳米孔道材料等新型多孔陶瓷材料得到了广泛关注。
此外,利用生物模板和自组装方法制备多孔陶瓷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陶瓷粉体基础表征
高温陶瓷材料在高温环境下表现出良 好的抗氧化性、抗蠕变性和高温强度, 使其成为高温环境下应用的理想材料。
高温陶瓷材料的制备通常需要经过复 杂的合成和烧结过程,以确保其具有 优良的力学性能、化学稳定性和高温 稳定性。
电子陶瓷材料
电子陶瓷材料是指具有优良电性 能的陶瓷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 元器件、集成电路、传感器等领
针对不同应用领域,研究具有 特定性能需求的陶瓷粉体,拓 展其在能源、环境、生物医学 等领域的应用。
加强跨学科合作,将陶瓷粉体 科学与材料科学、物理学、化 学等学科进行有机结合,推动 陶瓷粉体科学的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多孔陶瓷材料的孔径、孔隙率、比表面积等参数对其性能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需 要根据具体应用需求进行优化设计。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陶瓷粉体的形貌、粒径、化学 组成等基础性质对陶瓷材料的
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先进的表征技术,如X射线 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 电子显微镜等,可以深入了解 陶瓷粉体的结构和性质。
总结词
液相法是一种通过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来制备陶瓷粉体的方法。
详细描述
液相法通常是将原料溶解在溶剂中,然后通过控制溶液的浓度、温度和pH值等参数,使原料在溶液中 发生化学反应并析出晶体,最终得到所需的陶瓷粉体。该方法制备的粉体具有较窄的粒度分布和较好 的形貌控制,但制备过程中需要去除溶剂并进行高温煅烧,成本较高且易引入杂质。
详细描述
扫描电子显微镜利用电子束扫描陶瓷 粉体表面,通过收集和分析二次电子、 背散射电子等信号,形成高分辨率的 图像,能够观察陶瓷粉体的形貌和粒 度分布。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总结词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可以观察陶瓷粉体的内 部结构和晶体生长情况。
陶瓷粉体的制备及性能测定实验
陶瓷粉体的制备及性能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陶瓷粉体制备的原理和常用方法及设备;2、了解影响陶瓷粉体制备的各种因素;3、掌握粉料颗粒分成的表示方法和测定方法;二、实验原理粉体的制备方法分两种。
一是粉碎法;二是合成法。
粉碎法是由粗颗粒来获得细粉的方法,通常采用机械粉碎。
现在发展到采用气流粉碎技术。
一方面,在粉碎的过程中难免混入杂质;另一方面,无论哪种粉碎方式都不易制得粒径在1μm以下的微细颗粒。
合成法是由离子、原子、分子通过反应、成核和长大、收集、后处理来得到微细颗粒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可获得纯度、粒度可控均匀性好且颗粒微细的粉体。
并且可以实现颗粒在分子级水平上的复合、均化。
通常合成法包括固相法、液相法和气相法。
陶瓷干压成形所用的粉料要有一定的粒度、颗粒分布范围的要求,粒度过小,则不易排气、压实,易出现分层现象;同时还要求颗粒分布范围要窄,否则也不易压实,同时还会影响产品的强度。
粉料的颗粒分布的测定方法有很多,本实验选用筛析法,即:将一定量的陶瓷粉料用振动筛筛析,用各规格筛的筛余来表示其颗粒的分布。
三、实验仪器设备1、陶瓷粉体制备设备:颚式破碎机、双罐快速球磨机、振动球磨机、湿法球磨机、行星球磨机、气流粉碎机。
2、陶瓷粉体性能检测仪器:振动筛、激光粒度分布测定仪。
四、粉碎设备的使用陶瓷工业广泛使用的粉碎设备有:(1) 颚式破碎机:用于大块原料的粗加工。
粒度粗、进料和出料的粉碎比较小(约为4)而且细度调节范围也不大;(2) 轮碾机:属中碎设备。
物料在固定碾盘和滚动的碾轮之间相对滑动,在碾轮的重力作用下被研磨和压碎。
粉碎比较大(约10以上)。
不适合碾磨含水量大于15%的物料;(3) 球磨机:为陶瓷工业使用最广泛的细碎设备。
湿球磨粉碎效率更高。
物料在旋转的筒内与比重较大的介质(球、棒)相互撞击和研磨而被磨细。
影响球磨效率的主要因素如下:①球磨机转速:球磨介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上升到滚筒的上部,自由落下砸在磨料上时,球磨的效率最高。
陶瓷湿法制粉
陶瓷湿法制粉是一种制备陶瓷粉体的方法,其过程包括沉淀反应、过滤和洗涤、干燥和煅烧等步骤。
在沉淀反应阶段,湿化学反应被用于制备氧化物和多元组分物质的微纳米尺寸的颗粒。
这个过程会产生大量的Cl-和SO42-等酸根离子,这些杂质离子的含量对粉体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进行洗涤去除。
过滤和洗涤阶段,传统的板框压滤机、离心分离等手段因过滤效率低下,难以实现大规模生产。
为解决这一问题,错流过滤技术被引入到陶瓷微滤膜中,使被截留的粉体随浆料往复循环,达到连续工作的目的,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干燥和煅烧阶段,通过控制温度和气氛,可以进一步调整陶瓷粉体的性能。
总的来说,陶瓷湿法制粉是一种成熟且有效的制备陶瓷粉体的技术,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陶瓷粉体制备ppt课件
解速度有利于溶胶凝胶形成。 湿度。一般<50% 温度。提高温度促进水解、缩聚反应,缩短
凝胶时间
20
醇盐分解法
采用金属醇盐M(OR)n为先驱体,以无水乙醇为溶 剂,遇水后很容易水解形成氧化物或其水合物。
控制水解条件可以获得粒径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超 细粉。
2. 在适当的高温下煅烧合成 3. 将合成的熟料块体粉碎研磨至所需细度
主要用于合成复合氧化物(如BaTiO3等)
BaCO3 TiO2 BaTiO3 CO2
3Al2O3 2SiO2 3Al2O3 2SiO2
3
碳热还原反应法
非氧化物的合成
碳化物
TiO2 C ArTiC CO2 SiO2 3C Ar SiC 2CO
R O
R O
Si
H2O
O R
O R
H O
OH
Si
HO
O H
21
水热法
在密闭反应釜(高压釜)内,采用水溶液为反应介质,对 反应釜加热,溶剂蒸发形成高温高压,使通常条件下难溶 或不溶的物质发生溶解析出传质,得到晶体颗粒。
优点:
晶粒发育完整、细小、均匀; 无(或少)团聚; 无煅烧及粉碎等加工过程。
这两种力的合力状态决定了颗粒的团聚 与分散(DLVO理论)。 影响分散的因素:
pH、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强度 分散剂
25
干燥过程
干燥过程中的团聚主要是由颗粒间液体 的表面张力产生的。
P 2 LV cos
R
• 乙醇的表面张力比水小,因此,通过乙 醇清洗后再干燥,可减少干燥中的团聚 程度。
特种陶瓷粉体定义和基本性能及表征
Δd50指众数直径即最高峰的半高宽。总之,粉体的颗粒尺寸 及分布、颗粒形状等是其最基本的性质,对陶瓷的成型、烧 结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做好颗粒的表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 义。
1.2.4 粉体颗粒的形态及其表征
扁平度=b/t.
这两个参数可很直观地表征柱状或片状颗粒的形态。
3. Church形状因子
ψ=dM / dF dM 、dF分别是Martin径和Feret径的平均值
第二节 特种陶瓷粉体的性能表征
关于颗粒的几个概念:
– 一次颗粒:是指在物质的本质结构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分散或细 化而得到的固态基本颗粒
测试手段:光学显微镜到扫描电镜、透射 电镜以及大型图象分析仪器。
① 马丁径
马丁径也称定向径,是最简单的粒径表示法。它是指颗 粒影象的对开线长度。该对开线可以在任何方向上画出,只 要对所有颗粒来说,保持同一方向。
② 费莱特径
费莱特径是指颗粒影象的二对边切线(相互平行)之间的 距离。但只要选定一个方向之后,任意颗粒影象的切线都必 须与该方向平行。以上两种表示法都是以各颗粒按随机分布 为条件的。
– 团聚:一次颗粒一般都比较细微,表面活性也比较大,而更易发生 一次颗粒间的团聚。
粉体的大小表征
– 等体积球相当径:用与实际颗粒有相同体积的球的直径来表示粒度。 – 等面积球相当径:用与实际颗粒有相同表面积的球的直径来表示粒。 – 马丁 径:颗粒影象的对开线长度。 – 费莱特径:颗粒影象的两个相互平行的对边切线间的距离。
(4)胶粒
即胶体颗粒。胶粒尺寸小于100nm,并可在液相中形成稳 定胶体而无沉降现象。
拜耳法和烧结法和联合法
拜耳法和烧结法和联合法拜耳法、烧结法以及联合法都是常见的工业制备陶瓷材料的方法。
下面将对这三种方法进行介绍。
拜耳法,也称为湿法制备陶瓷材料的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工业化生产陶瓷粉体的技术。
该方法主要是通过溶液进行反应合成所需的陶瓷材料。
拜耳法的基本步骤包括溶解、沉淀、洗涤和干燥。
首先,将所需的金属盐或氧化物加入溶剂中溶解,形成溶液。
然后,在溶液中加入还原剂或沉淀剂,引起反应发生,使所需的陶瓷材料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沉淀物经过洗涤和干燥后,就得到了所需的陶瓷粉体。
拜耳法的优点是可以得到纯度较高、颗粒细致均匀的陶瓷粉体,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可塑性,可用于制备各类陶瓷制品。
但该方法的制备时间较长,生产效率较低。
烧结法是利用高温将粉末状的陶瓷材料加热至熔化或部分熔化,使颗粒间发生结合,并形成致密的块状材料。
烧结法可以分为热压烧结和等静压烧结两种方法。
热压烧结是将陶瓷粉体加热至接近其熔点的温度,施加高压使颗粒间形成结合。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将粉体烧结成块状材料,得到高密度和高强度的陶瓷制品。
等静压烧结则是在加热和加压的同时进行,通过机械压力和热应力缩短了烧结时间,提高了烧结效率。
与热压烧结相比,等静压烧结可以得到更为致密的陶瓷材料。
烧结法制备的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如高硬度、高抗磨损性和高耐高温性,因此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化工和冶金等领域。
然而,烧结法的缺点是生产过程对设备要求较高,耗能较大。
联合法是将拜耳法和烧结法相结合,综合利用二者的优点进行制备陶瓷材料。
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先利用拜耳法合成纳米级或微米级的陶瓷颗粒,然后利用烧结法进行烧结。
联合法的制备过程包括制备原料、合成陶瓷颗粒、调控粒径、烧结制备和性能测试等步骤。
通过合理地选择原料、控制合成条件和优化烧结工艺,可以得到具有优良性能的陶瓷材料。
联合法的优点在于可以通过拜耳法合成均匀细致的陶瓷颗粒,再通过烧结法得到高密度、高强度的块状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工艺性能。
陶瓷粉体制备
SiC制备基本反应: SiO2+3C → SiC+2CO
分步反应: SiO2+C → SiO(气)+CO SiO+2C → SiC+CO SiO+C → Si(气)+CO Si+C → SiC
用于碳化硅生产的阿奇逊电炉 (a)炉役开始前;(b)炉役结束后
随着SiC生成电阻越来越大,炉芯区域温度达 2700~2800℃,SiC分解, SiC=Si+C SiC+2SiO2=3SiO+CO SiC+SiO=2Si+CO 分解生成的Si及SiO蒸气向低温区扩散与C反应生成 SiC 将SiC结晶块挑选出来,经过复杂的粉碎过程获得各种粒度的SiC粉料
TaC Ta2O5+炭黑 Mo2C Mo+炭黑,MoO3+炭黑
炉内气氛 H2,CO, CnHm 真空 H2,CO, CnHm 真空 H2,CO, CnHm H2,CO, CnHm H2,CO, CnHm 真空 H2,CO, CnHm 真空 H2,CO, CnHm 真空 H2,CO, CnHm 真空
温度范围 2200-2300℃ 1600-1800℃ 1800-2300℃ 1700-1900℃ 1900-2300℃ 1100-1200℃ 1400-1500℃ 1200-1300℃ 1900-2000℃ 1600-1700℃ 1400-1600℃ 1200-300℃ 2000-2100℃ 1600-1700℃ 1200-1400℃
Mo+炭黑 WC
W+炭黑,WO3+炭黑 W+炭黑 Si+C SiC SiO2+C
H2,CO, CnHmH2,CO, ຫໍສະໝຸດ nHm1100-1300℃
1400-1600℃ 1200-1400℃
1500-1700℃
陶瓷工艺学第九讲 粉体的化学合成
液相法制备陶瓷粉体的基本流程图
溶液 制备
粉体
溶液 混合
分解 合成
脱水
前驱 体
➢液相法是目前实验室和工业上最为广泛的合成超 微粉体材料的方法。与固相法比较,液相法可以在 反应过程中利用多种精制手段;另外,通过所得到 的超微沉淀物,很容易制取各种反应活性好的超微 粉体材料。 ➢液相法制备超微粉体材料可简单地分为物理法和 化学法两大类。
➢反应为什么需要这么高的温度? •困难一:晶核的形成--结构不一样--断键再结合 、离子脱出、扩散和进入缺位。
•困难二:晶核生长--阳离子扩散需经过两个界面。
(a) MgO/MgAl2O4界面
3
2
2Al 3Mg 4MgO MgAl2O4
(b) MgAl2O4/Al2O3界面
2
3Mg
2 Al3
采用直接沉淀法合成BaTiO3微粉
• a. 将Ba(OC3H7)2和Ti(OC5 H11)4溶解在异丙醇或苯中,加 水分解(水解),就能得到颗粒直径为5~15 nm(凝聚 体的大小< 1µm)的结晶性较好的、化学计量的BaTiO3微 粉。
• b. 在Ba(OH)2水溶液中滴入Ti(OR)4 (R:丙基)后也能得到 高纯度的、平均颗粒直径为10 mm左右的、化学计量比的 BaTiO3微粉。
4 Al2O3
3MgAl2O4
总反应: 4MgO 4Al2O3 4MgAl2O4
优点:成本低。
缺点: ➢需要粉磨,容易引入污染物; ➢粉体颗粒形状很难控制; ➢不完全反应使得产物存在杂质相。
二、碳热还原法
•非氧化物特种陶瓷的原料粉末多采用氧化物还原方法制 备。或者还原碳化,或者还原氮化。如SiC、Si3N4等粉 末的制备。
陶瓷 粉体制备燃烧法
甘氨酸
C2H5NO2
络合剂(氨基、羧基)
还原剂,释热大 燃点低(~200oC) 网状结构 适合制备多元复合氧化物
CH2 NH2 Ni2+
Ce3+
COOH
氧化还原反应
还原剂:甘氨酸 氧化剂:硝酸盐
Ce( NO3 )3 H 2O 1.56 NH 2CH 2COOH 6 CeO2 3.12CO2 9.9 H 2O 0.78N 2
2)乙二醇-硝酸盐燃烧过程 六水合硝酸亚铈和乙二醇按摩尔比4:3的比例 溶于少量的蒸馏水中,将所得透明溶液在 150℃左右的热盘上加热,大部分水分被蒸发 后,溶液粘度逐渐增加,并且开始发泡。继 续加热至燃烧过程发生,得一种淡黄色粉状 固体。
3)乙二醇-柠檬酸-硝酸盐燃烧过程
六水合硝酸亚铈事先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 液,在其中加入一水合柠檬酸和乙二醇, 使硝酸盐与柠檬酸的摩尔比为1:1,柠檬酸 与乙二醇的摩尔比为3:2。将此溶液在电炉 上加热,随着水分的蒸发,溶液粘度逐渐 增加,并发泡成为淡黄色树脂状物质。继 续加热,则发生自燃过程,并伴随着粉末 的喷射。最后得到淡黄色粉末。
H 209.37 kcal
0
优点:利用硝酸盐-甘氨酸反应时释放的大量热量 在瞬间内生成金属氧化物,既避免了传统的固相 反应制备的粉体烧结活性差、混合不均匀的缺点, 又避免了湿化学法中沉淀剂难以选择的问题。
与柠檬酸或EDTA-硝酸盐热分解法相比,其初 始点燃温度较低,燃烧反应更迅速,残碳量更少。 可以严格控制组分含量,制备出成分均一﹑比表 面积大的多组份复合氧化物超细粉体。
Ce(NO3)3(c) + 3/4 HOCH2CH2OH (l) = CeO2(s) + 3/2 N2 (g) + 3/2 CO2(g) + 9/4H2O(g) + 13/8O2(g) (2)
陶瓷粉体的制备方法
陶瓷粉体的制备方法
陶瓷粉体可是个超级重要的东西呢!它就像是构建陶瓷世界的基石呀!那陶瓷粉体的制备方法到底有哪些呢?
陶瓷粉体的制备通常包括原料的选择、预处理、合成以及后续的处理等步骤。
首先要精心挑选合适的原料,这可不能马虎呀!就像做菜要选好食材一样。
然后进行预处理,比如粉碎、混合等,为后续的合成做好准备。
在合成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压力等条件,稍有偏差可能就会前功尽弃呀!而且还要注意防止杂质的混入,这就像是保护宝贝一样得小心翼翼呢。
同时,不同的制备方法还有各自独特的注意事项,比如固相法要注意反应的充分性,液相法要注意溶液的浓度和酸碱度等。
在这个过程中,安全性和稳定性可是至关重要的呀!这就好比走钢丝,必须得稳稳当当的。
如果不注意安全,可能会引发各种危险,那可不得了啦!而稳定性则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如果过程不稳定,制备出的陶瓷粉体质量参差不齐,那还怎么用呀!所以必须时刻保持警惕,确保整个过程安全又稳定。
陶瓷粉体的应用场景那可多了去啦!它可以用于制造各种陶瓷制品,像陶瓷餐具、陶瓷工艺品,这不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嘛!它的优势也很明显呀,比如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机械强度高等。
这就像是一个全能选手,在各个领域都能大显身手呢!
来看看实际案例吧!在电子陶瓷领域,高质量的陶瓷粉体使得电子陶瓷器件性能更加优异,信号传输更稳定,这不就像给电子设备装上了强大的引擎嘛!在陶瓷刀具方面,用合适的陶瓷粉体制造出来的刀具,锋利无比,经久耐用,简直太厉害啦!
陶瓷粉体的制备方法真的超级重要呀!它为我们打开了陶瓷世界的大门,让我们能够享受到各种优质的陶瓷制品。
我们一定要重视陶瓷粉体的制备,不断探索和创新,让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美好和便利呀!。
发泡陶瓷原材料
发泡陶瓷原材料
发泡陶瓷是一种由陶瓷材料制成的多孔材料,具有轻质、高温稳定性和优良的绝热性能。
以下是常用的发泡陶瓷的原材料:
1. 陶瓷粉体:发泡陶瓷的主要原料是各种陶瓷粉体,如氧化铝、硅酸盐、碳化硅等。
这些陶瓷粉体具备高温稳定性和耐腐蚀性,并且在发泡过程中能够形成多孔结构。
2. 发泡剂:为了产生多孔结构,发泡陶瓷中通常加入一种或多种发泡剂。
发泡剂可以是固态的,如金属粉末、气化物粉末或颗粒物质;也可以是液态的,如有机物或无机物的溶液。
发泡剂在烧结过程中会产生气体,从而形成孔隙。
3. 烧结助剂:为了增加陶瓷粉体的烧结活性和改善结构强度,可以添加烧结助剂,如氧化锆粉末、碳酸氢铵等。
烧结助剂可以使陶瓷材料在高温下迅速烧结,并促进晶粒之间的结合。
4. 模板材料:为了控制发泡陶瓷的孔隙结构和形状,通常需要制作模板。
模板可以是金属、聚合物或其他可燃性材料。
模板材料在发泡
过程中燃烧或溶解,留下孔隙。
5. 黏结剂:为了使陶瓷粉体和发泡剂、烧结助剂等材料充分混合并形成均匀的混合物,常常需要使用黏结剂。
黏结剂可以是有机物,如聚合物粉末、糊状物质或液态黏性物质。
以上是发泡陶瓷常用的原材料,它们通过合理的配比和混合、加热烧结等工艺步骤,最终形成具有多孔结构的高温稳定陶瓷材料。
发泡陶瓷被广泛应用于高温绝热、过滤、吸声等领域。
陶瓷粉体——陶瓷器件工艺流程
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将陶瓷粉体加工成特定形状尺寸的载体基板。
以氮化铝陶瓷基板为例,选用高纯度且为微粉的氮化铝粉末,一般而言氧质量含量在1.2%以下,碳质量含量为0.04%以下,Fe含量为30ppm 以下,Si含量为60ppm以下,最大粒径控制在20μm以下的氮化铝粉末。
利用混合装置(球磨机、棒磨机或砂磨机等)将煅烧助剂(大多使用稀土金属化合物、碱土金属化合物、过渡金属化合物等。
例如可选用氧化钇或氧化铝等)与合格的氮化铝粉末混合,在混合后得到的原料粉中添加粘合剂后,通过片材成型(流延成型,注塑成型等)工艺得到成型体,进一步将其脱脂,再将脱脂后的成型片材进行煅烧得到氮化铝基板的煅烧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米陶瓷: 指显微结构中的物相(包括晶粒尺 寸、晶界宽度、第二相分布、气孔与尺 寸缺陷等)都在纳米量级的水平上的陶 瓷材料。
现有陶瓷材料的晶粒尺寸一般是在微 米级的水平。当其晶粒尺寸变小到纳米级 的范围时,晶粒的表面积和晶界的体积会 以相应的倍数增加,晶粒的表面能亦随之 剧增。 由于颗粒的线度减少而引起表面效应 和体积效应,使得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 发生一系列变化,而且甚至出现许多特殊 的物理与化学性质。
纳米材料的制备: 纳米粉体的合成 素坯的成型 产品的烧结
粉体合成按合成条件分类: 1、气相法:气相法是直接利用气体,或 者通过各种手段将物质转变为气体,使之 在气体状态下发生物理变化或者化学反应, 最后在冷却过程中凝聚长大形成纳米粒子 的方法。 优点:制得的纳米陶瓷粉体的纯度较 高,团聚较少,烧结性能较好 缺点:产量低,设备昂贵
2、应用于提高陶瓷材料的超塑性 只有陶瓷粉体的粒度小到一定程度 才能在陶瓷材料中产生超塑性行为,其 原因是晶粒的纳米化有助于晶粒间产生 相对滑移,使材料具有塑性行为。
3、应用于制备电子(功能)陶瓷 纳米陶瓷粉体之所以广泛地用于 制备电子陶瓷,原因在于陶瓷粉体晶粒 的纳米化会造成晶界数量的大大增加, 当陶瓷中的晶粒尺寸减小一个数量级, 则晶粒的表面积及晶界的体积亦以相 应的倍数增加
3、固相法:指纳米粉体是由固相原 料制得,按其加工的工艺特点可分 为机械粉碎法和固相反应法两 类。 优点:所用设备较简单,方便操作 缺点:纯度较形状、
体积和强度的坯体的过程,素坯的相对 密 度和显微结构的均匀性对陶瓷在烧结过 程 中的致密化有极大的影响
纳米陶瓷的性能:
1、高强度: 纳米陶瓷材料在压制、烧结后,其强度比 普通陶瓷材料高出4-5倍,如在 100度下,纳米 TiO2陶瓷的显微硬度为13000KN/mm2,而普通 TiO2陶瓷的显微硬度低于2000KN/mm2。日本 的新原皓一制备了纳米陶瓷复合材料,并测定 了其相关的力学性能,研究表明纳米陶瓷复合 材料在韧性和强度上都比原来基体单相材料均 有较大程度的改善,对 Al2O3/SiC 系统来说, 纳米复合材料的强陶度比单相氧化铝的强度提 高了3-4倍。
素坯的成型方法:
传统方法:干压成型、离心注浆法、挤压 法、注射法 新型方法:凝胶注膜法、直接凝固注模成 型
烧结: 烧结 陶瓷材料致密化、晶体长大、晶界形成的 过程 纳米陶瓷烧结过程的关键: 如何在控制晶粒长大很少的前提下实现致 密化 烧结方法:(传统)无压烧结、热压烧结 仍广泛使用。(新)微波烧结、等离子体 烧结、高压烧结、爆炸烧结
4、烧结特性 纳米陶瓷材料的烧结温度比传统陶瓷材料 约低600℃,烧结过程也大大缩短。12nm的 TiO2粉体,不加任何烧结助剂,可以在低于 常规烧结温度 400-600℃下进行烧结,同时 陶瓷的致密化速率也迅速提高。通过对加 3%Y2O3的ZrO2纳米陶瓷粉体的致密化和晶 粒生长这 2个高温动力学过程研究表明,由 于晶粒尺寸小,分布窄,晶界与气孔的分离 区减小,烧结温度的降低使得烧结过程中不 易出现晶粒的异常生长。控制烧结的条件, 可获得晶粒分布均匀的纳米陶瓷块体。
4、应用于制备陶瓷工具刀 纳米技术的出现以及纳米粉体的工 业化生产,使得制备金属陶瓷刀成为现实。 在金属陶瓷中主要加入纳米氮化钛 以后可以细化晶粒,晶粒细小有利于提高 材料的强度、硬度,同时断裂韧性也得到 提高
5、应用于制备生物陶瓷 1)接近于生物惰性的陶瓷,如氧化铝 (Al2O3) 2)表面活性生物陶瓷,如致密羟基磷灰石 (10CaO-3P2O5H2O)。 3)可吸收生物陶瓷,如磷酸三钙(CaOP2O5) (TCP)
2、液相法 :液相法则是选择一种或多 种合适的可溶性金属盐类,按所制备的 材料组成计量配制成溶液,使各元素呈 郭或分子态,再选择一种合适的沉淀剂 或用蒸发、升华、水解等操作,使金属 离子均匀沉淀或结晶出来,最后将沉淀 或结晶脱水或者加热分解而得到纳米陶 瓷粉体 优点:设备较简单,粉体较纯,团聚少, 易工业化生产
6、应用于制备功能性陶瓷纤维 (1) 防紫外线纤维。 (2) 远红外线保温纤维。 (3) 抗菌防臭纤维
纳米陶瓷的应用: 1、应用于提高陶瓷材料的机械强度
结构陶瓷是以强度、刚度、韧性、耐 磨性、硬度、疲劳强度等力学性能为特 征的材料。 用纳米陶瓷粉体制备的陶瓷材料能有 效减少材料表面的缺陷,获得形态均一和 平滑的表面,能增强界面活性,提高材料单 晶的强度,还能有效降低应力集中,减少磨 损,特别是可以有效提高陶瓷材料的韧性。
2、韧性 传统的陶瓷由于其粒径较大,在外表 现出很强的脆性,但是纳米陶瓷由于其 晶粒尺寸小至纳米级,在受力时可产生 变形而表现出一定的韧性。如室温下的 纳米TiO2陶瓷表现出很高的韧性,压缩 至原长度的 1/4仍不破碎。1988年Lzaki 等人首先用纳米碳化硅补强氮化硅陶瓷 使氮化硅陶瓷力学性能显著改善。
3、超塑性 超塑性是指在拉伸试验中,在一定的 应变速率下,材料产生较大的拉伸形变。 如 Nieh 等人在四方二氧化锆中加入 Y2O3 的陶瓷材料中观察到超塑性达800%.上海 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发现,纳米 3Y-TZP陶 瓷(100nm左右)在经室温循环拉伸试验后, 其样品的断口区域发生了局部超塑性形变, 形变量高达380%,并从断口侧面观察到 了大量通常出现在金属断口的滑移线,这 些都确认了纳米陶瓷材料存在着拉伸超塑 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