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登鹳雀楼》课件【三篇】
《登鹳雀楼》ppt课件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登上鹳雀楼,看见大阳 依着群山落下去了,黄河的 水正滚滚流向大海。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登鹳雀楼》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之情,以及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
课文结构
太阳落山(实景) 登楼所见
登 鹳
黄河入海(想象)
融情于景
雀
寓理于事
楼 登楼所思 欲穷千里目(博大胸怀)
更上一层楼(包含哲理)
课堂小练
找出下列诗句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内改正。
(1)白日衣山尽。(依) (2)黄河入海留。(流) (3)欲究千里目,(穷) (4)更上一曾楼。(层)
……
二年级
作者简介
他生于公元 688 年,卒于 742 年。王之 涣性格豪爽,洒脱不羁。 王之涣的诗歌风格独具特色,以雄浑壮 阔、意境深远而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边 塞风光和壮丽景色,反映了当时的社会 生活和戍边将士的情感。
拼音 生字 结构 字义 组词
què 雀 →小+隹(“隹”指短尾的鸟。) 上下结构 体形较小的鸟类。 麻雀 山雀 孔雀
学习目标
1.运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学会本 课生字。 2.反复朗读,结合注解,了解诗句的 意思,感受诗中描写的意境,体会诗 人喜欢大自然的感情。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在理解的 基础上背诵古诗,激楼? 登鹳雀楼干什么? 作者为什么要写登鹳雀楼? 鹳雀楼在什么地方? 鹳雀楼是什么样子?
登上鹳雀楼,诗人看到了什么?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登鹳雀楼》教案
介绍教案: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登鹳雀楼》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背诵并默写《登鹳雀楼》。
2.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表达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诗歌内容,背诵并默写《登鹳雀楼》。
难点: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鹳雀楼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内容。
(2)简介鹳雀楼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诗歌解析(1)教师范读《登鹳雀楼》,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注意诗歌的停顿和节奏。
(3)教师逐句解析诗歌,解释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诗歌欣赏(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中的画面。
(2)讨论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夸张等。
(3)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体会诗人登楼远眺的愉悦心情。
4.诗歌背诵与默写(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集体背诵《登鹳雀楼》。
(2)学生自主默写诗歌,教师批改并指导。
5.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
四、课后作业1.抄写《登鹳雀楼》,注意书写规范。
2.家长协助孩子背诵并默写《登鹳雀楼》。
3.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欣赏和朗读。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解析《登鹳雀楼》,让学生初步了解了古诗的韵味和意境,培养了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六、教学资源1.鹳雀楼图片2.《登鹳雀楼》诗歌原文3.生字词卡片4.古诗欣赏音乐5.课后作业答案七、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
2.诗歌背诵与默写:检查学生对诗歌的掌握程度。
3.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书写、理解和表达能力。
4.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喜好程度和收获。
八、教学拓展1.介绍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及其代表作。
古诗登鹳雀楼教案(精选3篇)
古诗登鹳雀楼教案(精选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总结、合同协议、管理制度、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好词好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plan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management systems, speeche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古诗登鹳雀楼教案(精选3篇)古诗登鹳雀楼教案(1)教学目标:1、培养克服困难的精神;感受《登鹳雀楼》的旷远意境和雄浑气势。
《登鹳雀楼》教学课件部编版小学语文1
《登鹳雀楼》教学课件部编版小学语 文1
谢谢 观看
《登鹳雀楼》教学课件部编版小学语 文1
•
1.训练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写 作能力 。写文 章表达 感情时 ,不一 定要选 择雄伟 壮观的 景物和 轰轰烈 烈的事 情,只 要我们 的情感 是真实 的,是 浓厚的 ,那么 从小处 着手, 涓涓细 流同样 也能打 动人心 ,所以 ,我们 平时在 写作时 也可以 学以致 用,努 力做到 “情到 自然最 为真”.
第四单元·第一课
登鹳雀楼
头台中心小学:杨文翠
l ǒu
篓
zh ú l ǒu
lóu
竹篓
娄 lóu
l ǒu
楼搂
搂一搂
lóu》教学课件部编版小学语 文1 《登鹳雀楼》教学课件部编版小学语 文1
《登鹳雀楼》教学课件部编版小学语 文1
五言绝句
《登鹳雀楼》教学课件部编版小学语 文1
•
4.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 展。新 课程三 维度目 标也把 情感态 度和价 值观的 培养提 到与知 识技能 、过程 方法同 等重要 的地位 上来。 基于这 样的理 念,和 谐教育 便以受 教育者 的全面 、健康 、和谐 发展为 目标, 以人的 自身发 展需求 与社会 发展需 要相和 谐为宗 旨协调 组织各 种教育 要素。
《登鹳雀楼》教学课件部编版小学语 文1 《登鹳雀楼》教学课件部编版小学语 文1
《登鹳雀楼》教学课件部编版小学语 文1
认结构 找主笔
依 ----------------------
捺不落地
《登鹳雀楼》教学课件部编版小学语 文1
--
《登鹳雀楼》教学课件部编版小学语 文1 《登鹳雀楼》教学课件部编版小学语 文1
《登鹳雀楼》教学课件部编版小学语 文1 《登鹳雀楼》教学课件部编版小学语 文1
《登鹳雀楼》教案十五篇
《登鹳雀楼》教案十五篇《登鹳雀楼》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
认识"楼,入,雀,依"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朗读诗句中体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1. 小朋友,今天我要带大家到山西游玩一次。
瞧,(出示挂图)我们就来看看这座亭子以及周围的景色。
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学生回答)2.你们真聪明!对,大家一起来读读课题《登鹳雀楼》(齐读)二,自渎课文1.有些小朋友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登鹳雀楼的美景了。
那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吧!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渎课文)2.我看到小朋友都读得特别认真,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男女生读,小组赛读)3.大家都读对了,而且都会自己停顿啦,真了不起!大家一起读读,注意大家的声音应该很和谐。
(学生齐读课文)三,学生生字1.小朋友读书读得很认真,很正确,可见昨天在家里书读得很好。
可是不知道大家生字预习得怎样2.(出示生字卡片)这一课的生字宝宝很想认识大家,我们先在心里和它们打招呼,待会我请小朋友开开火车。
(默读生字)3.每个小朋友的眼里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现在就请已经准备好的小朋友来读啦!小火车开起来(楼,雀,依,入,欲,穷,目,更)4.你们真了不起!小火车开得又快又好!你能帮它们找朋友吗四,写字教学1.小朋友读得好,组词组得更好,不知道是不是能写好呢下面,我们一去把其中的4个生字好好的写一写。
2.入:与"人","八"比较。
组词:入口,出入,进入。
楼:左窄右宽。
右边"米,女"上下各半。
"米"最后一笔是捺,"女"第一笔是撇点,最后一笔横稍长,托起上部,组词训练。
3.指导写字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语文一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案
语文一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案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学生认识《登鹳雀楼》这篇古诗,并能正确背诵。
2.学生能够理解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情感。
3.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4.学生能够通过这篇古诗,认识了伟大的文化杰作和文学大师-王之涣,对中国古代文化及其思想有了初步的认识。
5.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文学史及其发展,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
教学步骤本节课的教学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步:导入导入的方式多样,可以上一些文学名篇,或是历史文化课外知识,或是引入故事,都可帮助学生了解背景,把握文化内涵。
第二步:诗歌赏析分别阅读与讲解每一句话,此时不必过于详细解释句法,而是要关注整句话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可以在学生接受到整个篇章前揭示一下诗歌内容。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此句歌咏自然,表现出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和灿烂绚丽。
2.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此句深表了王之涣身世的贫苦,家境卑微。
文革时期,宣扬“劳动光荣”,但是人们过分推崇了居高临下的工作和世俗成功,很容易轻视人文精神的价值,因此体现出“高处不胜寒”之思。
通过诗歌的赏析,学生能够略知文学的发展和演变,在古诗词中找寻到文化的根源,了解更多古代文化和壮美的景色。
第三步:诗歌背诵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登鹳雀楼》,可以按照个人兴趣增加诵读,在诗歌的语调、停顿和转折处,可以做出一些特殊的解释和讲解,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到诗歌的内涵。
第四步:小结本节课涉及到的知识包括:诗歌背景、作者介绍、诗歌内容、诗歌赏析等等。
可以通过小结的方式,让学生全面地回顾一下知识重点,帮助他们更好地领会诗歌,也帮助老师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第五步:延伸本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多,可以用更具启发性的方法,进行启发和延伸,让学生深挖文本造成的奥秘,比如可以让学生口述与此篇诗歌联系更紧密的内容:风水、佛教、道教、奉旨作诗等等,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增加相应知识的了解。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登鹳雀楼》教案(精选16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登鹳雀楼》教案(精选16篇)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登鹳雀楼》篇1知识目标: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和默写课文。
2、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涵的哲理。
能力目标:在本课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依据本课教学内容和本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确定本课的第一首诗重难点为通过朗读及背诵课文,让学生感受要想看到美丽的风景就要登高远望,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做其他的事情时,只要不断努力,不怕困难,一定会走向成功。
设计思路:本节课巧妙创设情境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散想象、有感情朗读及诵读,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从本质上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本首诗的多媒体课件1个;山水画的投影图若干个;配有读诗的有关乐曲及有关大自然的音乐。
设计过程:一、创设情境师边放大自然的音乐边说: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好不好?(好!)闭上眼睛!出发!让我们伸开幻想的翅膀:我们仿佛每人长出一对翅膀,开始起飞吧。
飞呀……我们越飞越高。
睁眼!看!我们来到了哪里?(师边说边分别出示各种大自然的美丽画面)看!我们又来到了哪儿?(学生不时地发出赞叹声)二、谈话提示课题师:大家说美不美?实际上大家想一想:一千多年前的古人是不是也和你们一样也喜欢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呢?(是!)那今天我们也邀请他们,跟随他们一起去,好吗?(好!)好!那让我们随唐代诗人王之涣一起先到第一站:鹳雀楼(边说边出示课题:登鹳雀楼)准备好了吗?出发!三、学习第一首诗(一)出示多媒体课件,屏幕上显示动态的鹳雀楼山水画面。
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学生身临其境,老师指导看图。
(1)师:登上鹳雀楼,这时是什么时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诗人看到了什么?(指导看图:远处,太阳靠近山头,慢慢地落下去。
楼下,黄河水奔腾着,流向大海)(2)师边指图边绘声绘色地介绍鹳雀楼的来历。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登鹳雀楼》教案
关注我关注我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登鹳雀楼》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
认识“登、鹳、雀、依”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朗读诗句中体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p二、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1、自由读,画出生字和不明白的地方。
2、出示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理解诗句意思。
1、自由读古诗,读后想想:
(1)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2)看到眼前的景象,诗人想到了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小组讨论、交流上述问题。
3、质疑、解疑,重点理解:
目:看。
欲:想要。
穷:尽。
4、说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什么道理。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要奋发向上,不断进取。
6。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登鹤雀楼PPT课件
点击添加标题
CLICK TO ADD CAPTION TEXT
CLICK TO ADD CAPTION TEXT
自学内容:5---6自然段。
自学要求:
1、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后的心情如何?你是从哪个词语中体会 到的? 面对沉睡已久的月球,你觉得此时此刻宇航员最想说什 么?
2 、阿姆斯特朗在登月之后曾说:“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 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看到的画面,这里作者把岩石、树叶、绿草比作琴键。 作者将洒落的雨丝比作“轻捷柔软的手指”,把雨声比 作“优雅的小曲”。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雨的音韵之美 。
点击添加标题
CLICK TO ADD CAPTION TEXT
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写的。
全文共10个自然段。 第1 至4 自然段写雨来,主要描写了山雨来得突然,由远 而近的雨声如无字的歌谣飘然而起。 第 5 至 7 自然段写雨中,主要着笔于山雨带来的音韵美 和色彩美,突出描绘了如“小曲”“音符”般美妙的雨声, 以及雨中山林那令人难以忘怀的绿色。 第 8 至10 自然段写雨后,通过对鸟儿啼啭、雨珠滴落的 声响描绘,突出了雨后山林的幽静。
BASIC PROFILE
课 文 总 结
板过点
改 。 建 议 正 文
中 可 以 对 字 体 、
点 击 和 重 新 输 入
击 此 处 添 加 文 本
14
字进信
号号行息
字、更。
古诗《登鹳雀楼》教案课件
古诗《登鹳雀楼》教案课件(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古诗《登鹳雀楼》教案课件古诗《登鹳雀楼》教案课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3.能初步学会借助插图、工具书等途径学习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感情读诵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法、学法:一、做必要的讲解和说明。
对作者和鹳雀楼教师做一些详细的说明,帮助学生来理解这首诗。
二、从指导读出停顿入手,教给学生“音断而意不断”的方法。
这样可以快速地读出诗的韵律美感。
三、学法随评语等途径渗透。
教给学生“利用手中资料或插图来帮助学习古诗”的方法。
弄懂重点词语的意思。
四、自读自悟,鼓励质疑。
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来使学生从原有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认识和提高。
五、引导合作在合作中探索规律,了解方法,理解全文大意。
六、结合实际拓展延伸,突破难点。
结合学生实际来深层次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到山西永济县去看一座楼,(出示图片)这是一座三层的楼阁,因为常有一种叫“鹳雀”的鸟飞来休息,所以被人们称为“鹳雀楼”。
伸出手,和我一起写写它的名字,师生齐板书。
(加拼音,小字头加“隹”字旁。
)谁来叫叫这座楼的名字呢(指多名学生读)2.鹳雀楼刚刚建好的时候还不怎么有名气。
唐代时候,有一位名叫王之涣的大诗人来到这里(板书:王之涣),他登上这座楼作了一首诗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想。
从此以后,这座楼就名扬四海啦。
这首诗的题目就叫:登鹳雀楼,谁来读读课题。
3.诗中到底写了些什么呢?打开书,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欣赏一下这首千古名诗吧!二、初读古诗1.请小朋友先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
《登鹳雀楼》优秀课件
修辞手法
王之涣在诗歌中运用了生动的描 绘和形象的比喻,将复杂的情感 和人生哲理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 表达出来。
文化内涵
这首诗不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 历史背景,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 理和文化内涵,是中华文化宝库中析
诗歌的主题思想
珍惜时光,砥砺前行 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本课程以《登鹳雀楼》为载体,通过了解唐代文化背景、诗人身世和诗歌风格,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课程目标
掌握《登鹳雀楼》的文学常识、背景及创作风格。 提高学生对于唐代文化和历史的认识与了解。
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课程内容
唐代文化背景与诗人王之涣的 生平介绍。
抒发人生感慨,珍惜当下,展望未来
诗歌的意象分析
登高远望,感慨万千
历史沧桑,积淀文化
壮丽景象,心旷神怡
诗歌的艺术手法
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对仗工整,平仄押韵,朗朗上口 画面感强,意境深远,引人入胜
05
《登鹳雀楼》的影响与传 承
《登鹳雀楼》的文学影响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
陈子昂的《登鹳雀楼》作为唐代诗歌的代表作品,传承了中国传 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如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等。
该诗以登高远望为主题,描绘 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诗人豪迈 的情感。
《登鹳雀楼》在中国文学史上 具有很高的地位,被广泛传颂 和赞誉。
03
《登鹳雀楼》的创作背景
王之涣的生平简介
01
02
03
出生背景
王之涣出生于一个富裕的 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 的教育。
人生经历
他曾几次参加科举考试, 但都没有成功。后来,他 选择了游历全国,边走边 写,创作了大量的诗歌。
一年级语文《登鹳雀楼》PPT课件
1、背诵《登鹳雀楼》。 2、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含有生活哲 理的诗句,与大家分享。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PPT课件·
·授课老师:千图老师·
谢谢观看/欢迎下载
BY FAITH I MEAN A VISION OF GOOD ONE CHERISHES AND THE ENTHUSIASM THAT PUSHES ONE
当你 遇到挫折,踌躇不前 时,你可以用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激励自己。
当你 想取得更大的成功 时,你可以用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鼓舞自己。
当你 取得成绩,沾沾自喜 时,你可以用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警戒自己。
祝你:更上一层楼。 愿意是想看得更远们就要登 得更高,后比喻使已取得的成 绩,再提高一步。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百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dēng
lóu
yī
jìn
登楼依尽
rù
qióng
qiān
céng
入穷千层
白日:傍晚的太阳。 依:靠着,依靠着。 尽:尽头,完了。 欲:想要。 穷:穷尽,全部。 千里目:目千里,看到千里之外。
白日依山尽 译文:傍晚的太阳靠着西山慢慢下沉、消失。
当落日的余晖点染着大地,滔 滔的黄河水奔涌向大海,此时此刻, 作者又在想写什么呢?
读了这两句诗,结合自己实际生活说说 你有什么体会?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分享一下。
想要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应该要 再等上一层楼。
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必须要付出更 多的努力。
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引用这两句诗?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古诗词《登鹤雀楼》教案
《登鹤雀楼》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人王之涣及其作品《登鹤雀楼》的背景。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感悟诗人积极向上、高瞻远瞩的胸襟,理解“站得高,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 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哲理。
教学难点:感悟诗人积极向上、高瞻远瞩的胸襟,理解“站得高,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王之涣的生平资料、《登鹤雀楼》的课件、生字卡片、录音设备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诗人的背景,尝试自己朗读诗歌。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 教师介绍王之涣的生平及其诗歌成就,激发学生对诗人的兴趣。
2. 导入课题,板书《登鹤雀楼》,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1. 学生对照拼音自读古诗,教师巡视指导。
2. 指名朗读,纠正发音,注意节奏和停顿。
3.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三、理解诗歌1. 教师解释诗歌的字面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2.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哲理。
3. 结合课件或图片,展示鹳雀楼的景色,帮助学生更好地想象和理解诗歌内容。
四、感悟情感1.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登上鹳雀楼时的心情和感受。
2. 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3. 教师总结,强调“站得高,看得远”的人生哲理,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勇攀高峰。
五、背诵与拓展1. 学生尝试背诵诗歌,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教师介绍其他与登高有关的古诗,如杜甫的《登高》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3.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将《登鹤雀楼》背诵给家长听,并尝试创作一首与登高有关的诗歌。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哲理。
同时,我也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和鼓励。
小学语文上册《登鹳雀楼》ppt教学设计
调整顺序——“千里目” 就是“目千里”。
小学语文上册《登鹳雀楼》ppt教学 设计
学古诗要求六:想象意境
一轮红日拌着火一般的晚霞正依山傍岭 渐渐消失,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感觉;滚滚 黄河水奔腾向前,不可阻挡,最后归入大海, 让人联想到时间的流逝,无际无穷,我强烈 地感觉到要想看得更远,就必须登上更高一 层楼;人生要有意义,就必须不断地进取, 最大限度的获取成就。
PPT文档演模板
谁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干什么? 作者为什么要写登鹳雀楼? 鹳雀楼在什么地方? 鹳雀楼是什么样子?
……
小学语文上册《登鹳雀楼》ppt教学 设计
学古诗要求一:读准字音 学古诗要求二:读通诗句
自己大声读课文几遍,做到不错读, 不漏读,不重读,不打结。
PPT文档演模板
小学语文上册《登鹳雀楼》ppt教学 设计
PPT文档演模板
小学语文上册《登鹳雀楼》ppt教学 设计
大声读好下面的生字,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雀楼依
入欲穷
PPT文档演模板
目
更
小学语文上册《登鹳雀楼》ppt教学 设计
扩词
楼:楼房、上楼、楼层、高楼 依:依靠、依依不舍、杨柳依依 雀:麻雀、鸟雀、家雀 欲:欲望、欲求、欲念、欲火 入:出入、入口、进入、出入
鹳雀楼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文化名楼 (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鹳雀楼)之一。 四大历史名楼遥相呼应,各有千秋,其它三 楼在长江流域,只有鹳雀楼在黄河流域。鹳 雀楼在南北朝时,北周蒲州守将宇文护所建, 到元初方毁,此后一直未得修复。鹳雀楼的 故址,在今山西省永济市。
PPT文档演模板
小学语文上册《登鹳雀楼》ppt教学 设计
PPT文档演模板
小学语文上册得高,看得远。 高瞻远瞩 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语文A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登鹳雀楼》教案第一课时
语文A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登鹳雀楼》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内容是教授古诗《登鹳雀楼》,让学生初步了解古诗的构成和语言表达,以及培养学生用心品味古诗的能力。
教学目标•了解古诗的基本构成•掌握古诗的基本朗读技巧•理解《登鹳雀楼》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用心品味古诗的习惯教学准备•《登鹳雀楼》原文•《登鹳雀楼》注释及翻译•音频设备•课件及教案教学过程1. 理解古诗《登鹳雀楼》古诗《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全诗只有28个字,但其中充满了深刻的意境和含蓄的哲理。
教师可以让学生听读《登鹳雀楼》的音频,先自由地听,再提问学生对该诗的感想和理解。
2. 逐字解读古诗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理解情况,辅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字词含义,如:鹳、雀、千、仞、秋等,让学生逐字理解和回忆。
3. 学习古诗的基本朗读技巧古诗读起来需要一定的韵律感,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古诗的语调及音律。
如:wō,ēn,wèi,yé。
(每句话的后两个字是一个韵,要在朗读时把握好韵律感。
)4. 分别讲解古诗中所含的意境学习古诗不仅仅是读懂字面上的意思,更需要理解其中所含的深意。
本课时要培养学生用心品味古诗的能力,让学生更深入地去探究古诗中所蕴含的意境。
5. 让学生背诵古诗古诗《登鹳雀楼》只有28个字,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特别难背诵的,通过学生的背诵,使学生对古诗的朗诵更加娴熟。
教学思路本课时的教学思路主要包括让学生听读《登鹳雀楼》音频,理解古诗的基本构成以及掌握古诗的基本朗读技巧,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会分别讲解古诗中所含的意境,并通过背诵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印象。
教学重点•理解《登鹳雀楼》中蕴含的意境•掌握古诗的基本朗读技巧•学生的朗读积极性教学难点•学生对字词含义的理解和运用•学习古诗需要较强的韵律感总结语文教学中,古诗和古文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诗的语言表达、诗意以及背诵都需要教师科学、严谨、灵活的教学方法。
《登鹳雀楼》优质课件
2023-12-06•课程背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目•课程评价与反馈•课程总结与展望录课程背景010102介绍诗人及创作背景创作背景:王之涣在游历黄河岸边时,被壮丽的自然风光所吸引,有感而发,创作了《登鹳雀楼》。
诗人王之涣,盛唐时期的诗人,以写边塞诗著称,用词慷慨激昂,气势磅礴。
鹳雀楼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地处黄河岸边,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地理位置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期,是一座观景楼,自唐代以来一直是诗人争相吟咏的对象,也是华夏文明的象征之一。
历史渊源鹳雀楼的地理位置及历史渊源课程目标02了解《登鹳雀楼》的作者背景掌握诗词的基本要素和特点熟悉常用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掌握诗词的基本知识探讨诗人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念深入了解诗人的创作思想和风格分析《登鹳雀楼》的主题和情感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领略《登鹳雀楼》的韵律之美和音乐感体会诗歌的形象和意境,感受画面的流动美分析诗中的隐喻、象征和意象,理解其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感受诗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深刻体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01020304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课程内容03解析《登鹳雀楼》的语句,包括每个字、词、句的含义和用法。
分析《登鹳雀楼》的意象,如何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表达情感和主题。
探讨《登鹳雀楼》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以及它们在增强诗歌表现力方面的作用。
详细解析诗词的语句及意象分析《登鹳雀楼》的主题和思想内涵,探讨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念。
深入挖掘《登鹳雀楼》的艺术价值,从诗歌的意境、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
引导学生了解《登鹳雀楼》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对诗歌进行深入的解读与欣赏引导学生感受《登鹳雀楼》的美学价值,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通过对《登鹳雀楼》的解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探讨《登鹳雀楼》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课程实施04让学生扮演诗中的角色,增强学生对诗意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件的选择要依据教学的内容、本人的教学风格、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而定,以达到课堂教学效果化为准。
好的课件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课件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下面就由为大家带来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登鹳雀楼》课件,欢迎各位参考借鉴!【篇一】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登鹳雀楼》课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
认识“登、鹳、雀、依”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朗读诗句中体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
1、出示鹳雀楼的`图片,问: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们觉得怎样?教师简介鹳雀楼: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
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鹳雀楼。
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地的名胜。
唐代有位的诗人叫做王之涣,他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登鹳雀楼》(板书课题)那么,诗人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呢?2、(放课件)看图,听录音,整体感知。
二、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1、自由读,画出生字和不明白的地方。
2、出示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理解诗句意思。
1、自由读古诗,读后想想:(1)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2)看到眼前的景象,诗人想到了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小组讨论、交流上述问题。
3、质疑、解疑,重点理解:目:看。
欲:想要。
穷:尽。
4、说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什么道理。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要奋发向上,不断进取。
四、指导朗读、背诵。
1、听课文录音,体会诗的节奏和重音。
2、指名读,集体评议。
3、同桌互背。
4、情境体验:把自己装扮成诗人,看图吟诵古诗。
五、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自己分析字形。
2、重点指导:入:与“人”的区别。
穷:部首是“穴”(穴宝盖)。
3、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
【篇二】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登鹳雀楼》课件设计理念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这节课学生要通过读、想、议、画、比、写等形式,主动地探求知识,进入古诗的意境。
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全程积极参与,在探究活动中达到自悟自得。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画纸,彩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破题质疑1、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说说自己想要提出的问题和对题目的理解。
2、简介《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
3、师介绍鹳雀楼的地理位置和得名的原因,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登上高处远眺的所见和心理感受。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借助工具书,读准生字字音。
2、自由朗读古诗,结合课文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3、启发和鼓励学生用和联系上下文结合的方法,解释字的意义。
4、在学生理解字义的基础上,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5、师配音范读,学生思考:哪两句诗是写景的?哪两句诗是写作者的感想的.?(三)精读诗句,悟意明理1、师引导学生读诗,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自由读。
3、指名读。
4、电脑课件出示填空题,学生填空。
①诗句中表示动作的词(依、入、目、上、尽、流)。
②诗句中表示颜色的词有(白、黄)。
③诗句中表示数量的词有(千里、一层)。
5、分小组讨论诗句中所描写的景色。
6、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像,把想像中的景物画下来。
鼓励学生画得不要与文中插图雷同。
画的时候要考虑你的观察点在何处?夕阳、山峰、黄河应画在什么位置?画好再涂上颜色。
7、幻灯展示学生的简笔画,师生结合诗句共同点评。
8、出示多媒体课件,屏幕上显示鹳雀楼山水画。
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学生闭目遐想,老师用语言描述诗的境境。
9、启发学生谈谈作者在诗句中所表达的思想和自己对这首诗的体会,分组上台比赛,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得精彩。
(四)总结全文,拓展廷伸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2、拓展性小练笔,把你站在高处观察的景物用一二段话写出来。
3、师小结。
【评点】该教学设计理念新颖,注重创新思维、想像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采用读、想、议、画、写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
【篇三】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登鹳雀楼》课件一、教材分析: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这节课学生要通过读、想、议、画、比、写等形式,主动地探求知识,进入古诗的意境。
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全程积极参与,在探究活动中达到自悟自得。
这首五言绝句,记叙了作者登鹳雀楼时的所见所思。
全诗仅20个字,语言朴素浅显,言近旨远,给人启迪,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二、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图片与课文的语言材料体会诗的意境。
“情感与态度”目标: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三、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人胸襟的宽大,明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四、教具准备:挂图,词卡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教学设计: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英英学古诗》中,英英学的是哪首古诗吗?(静夜诗)2、集体背诵。
问:诗的作者是谁?3、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古诗《登鹳雀楼》。
板书课题:17、登鹳雀楼,齐读课题。
4、解题:“登”:登上。
“鹳雀”:一种鸟。
“鹳雀楼”:楼名。
“登鹳雀楼”:登上鹳雀楼。
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
5、介绍鹳雀楼及写诗背景。
鹳雀,一种鸟儿,形状像鹳。
鹳雀楼在山西永济县,因常有鹳雀楼留在上面休息,人们就给这座楼取了这个名字。
楼高三层,是唐代游览胜地。
`北宋时还存在,后来被黄河水冲没。
二、初读课文1、出示课文内容2、借助拼音自读古诗三、理解诗句1、学习一二行(1)出示课文挂图,设置情景:一天傍晚,诗人登上鹳雀楼,放眼望去,看,这气势多么壮观。
出示:A、“依”有三个意思:靠、依靠;按照;顺从。
“白日依山尽“中的”依“是什么意思?(2)在鹳雀楼看到了什么?(太阳、青山、黄河)这是什么时候的太阳?(傍晚)你怎么知道这是傍晚的太阳的?课文中称傍晚的太阳叫什么?(白日)这轮傍晚的太阳就要落下去了(在图上演示太阳落下的情景)它会怎样落下去?(靠着连绵不断的青山落下去)课文中哪个词语是“靠着”的意思?(依)引导学生理解“尽”的意思。
再演示太阳落山的情景,“尽”就是“完”的意思。
诗人站在鹳雀楼上还看到什么?(诗人还看到了滔滔的黄河,奔腾咆哮着的水流向大海)(3)指名诗句的意思:傍晚,一轮太阳挨着群山缓缓沉落,滔滔的黄河水奔腾咆哮着流向大海。
2、学习三四行(1)谈话:看到这么雄伟壮观的景象,他会想些什么呢?(2)指读三四行,理解:欲:想要。
穷:穷尽。
千里目:看到更远的地方。
更:再。
(3)诗句意思: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必须登上更高一层楼。
(4)看图体会,练习朗读3、练说全诗的意思四、出示填空题,学生填空。
1、①诗句中表示动作的词(依、入、目、上、尽、流)。
②诗句中表示颜色的词有(白、黄)。
③诗句中表示数量的词有(千里、一层)。
2、分小组讨论诗句中所描写的景色。
3、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像,把想像中的景物画下来。
鼓励学生画得不要与文中插图雷同。
画的时候要考虑你的观察点在何处?夕阳、山峰、黄河应画在什么位置?画好再涂上颜色。
4、幻灯展示学生的简笔画,师生结合诗句共同点评。
5、启发学生谈谈作者在诗句中所表达的思想和自己对这首诗的体会,分组上台比赛,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得精彩。
五、总结全文,拓展廷伸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2、拓展性小练笔,把你站在高处观察的景物用一二段话写出来。
3、找出下列诗句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内改正(1)、白日衣山尽。
()(2)、黄河入海留。
()(3)、欲究千里目,()(4)、更上一曾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