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课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阅读 23 诗词曲五首 十五从军征》研讨课教案_8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阅读  23 诗词曲五首  十五从军征》研讨课教案_8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夕阳西下,残阳如血。一个踽踽独行的老兵在回家的村口上,遇见一位脸色苍白、瘦骨嶙峋的老人正在路上踉跄地走着。老兵急忙走过去,上下打量着,费了好大劲才认出这位老人是他的发小——故友相见,喜极而泣,心情稍平静。老兵便问:“我阿爸阿妈可好?”老人听了叹口气,摇了摇头,指着远方说,看见松柏了吗?那一个个的坟墓就是你的家啊。老人听了心嗖地紧缩成一团,像腊月天里一个冻硬的馒头。颤颤巍巍向家的方向走去。)
君不见少壮从军去,白首流离不得还。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请结合自己对战争这一主题的认识,在班级微信群里留言与大家共同分享你的感受。(输入最简洁的话)
教师提示:你们多大了,现在你们正在做什么(上学、考大学……)打算怎样做……
师生共同进入聊天室“聊一聊、议一议、评一评”。
小组合作交流,代表展示。其他小组补充质疑。
重点理解“看、泪”。(看到了什么?泪:流泪,哭了。他哭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哭自己悲苦的65年兵役生涯;哭回家希望的落空;哭冢下亲人(65年前,虽然缺衣少食,但是一家人其乐融融,围着亲人身前身后转,那就是幸福);哭未能为爹娘养老送终;哭自己老无所依,哭自己为何生在这样一个年代,哭战争的残酷无情……
(二)读诗文讲故事(多种形式阅读)
1.自由读诗
诗歌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就是朗读,读时注意读音准确。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诗歌。
2.指名读诗,其他学生听读评价。评价时注意字音,节奏。
教师强调个别字形及字义:冢(与“家”只有一点儿的变化)雉、舂谷、羹
(分组进行:上网查找、交流)
3.听范读字音、节奏准确,老师觉得你们情感把握的不到位。学生查找网络课件听范读。
4.齐读(思考:这首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要求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诗词曲五首五从军征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诗词曲五首五从军征教案

23《诗词曲五首》教课目的:1.朗诵并背诵诗词,理解诗词的内容。

2.经过频频吟诵,掌握诗词中的意象,从而体悟诗词的境界。

3.联系作者出身处境,联合诗词中的描绘抒怀,正确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课要点:1.背诵默写诗词。

2.经过频频吟诵,联想和想象,掌握诗词中的意象,从而体悟诗词的境界。

教课难点:联系作者出身处境,联合诗词中的描绘抒怀,正确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课准备:教案、课前采集资料、电脑、投影仪。

教课课时:五课时第一课时十五从军征教课目的:1.认识诗歌粗心,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推测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掌握乐府诗的语言特色。

2.在熟读的基础上,推测诗歌表达的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诵。

3.认识古代兵役制度的残忍,感觉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磨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一生活的感情。

教课过程:一、回首导入1.同学们,在讲新课前,请回首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相关战争的课文?2.这不过是我们在课本上学的相关战争的课文。

其实,描绘战争的文章远不只这些。

由于从古到现在,战争向来是人们关注的主题。

今日我们学习的这首《十五从军征》,也是与战争相关。

二、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建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其详细任务是制作曲谱,采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材。

以后,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词,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为了诗体名称。

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以后,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的有名诗歌总集,由宋朝郭茂倩所编。

现存100 卷,是现存采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

“乐府双璧”(别名长篇叙事诗双璧)为《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

2. 创作背景此诗晋时已谱入乐府,当可视之为汉魏战乱之际的作品。

在汉朝,男子23 岁起正式服兵役,直到 56 岁止。

如遇战争,还要做好随时从军的准备,兵役时间可能会更长。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语文《23 诗词曲五首》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语文《23 诗词曲五首》优质课教学设计

23 诗词曲五首【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曲,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语言,体会五首诗词曲优美的意境。

3.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十五从军征》【情境导入】同学们,我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

在这笔丰厚的文学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占有重要的位置。

因为从古至今,战争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主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也与战争有关。

【新课解读】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请用一句话概述本诗写了什么事情。

明确:一位久经征战的老兵回家后的凄凉处境和悲苦心情。

2.本诗刻画了哪些形象?明确:全诗突出地写了老士兵的形象,也着力刻画了“家”的形象,同时一并体现了“乡里人”的形象。

3.理清诗歌内容脉络。

明确: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望。

二、精读诗歌,深入探究1.教师提问:本诗选取了哪个角度来表现战争的残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明确:选取了老兵归家,目睹家园破败,人亡屋空。

从老兵的失望与孤苦这个角度来反映战争的漫长和残酷、社会的凋敝和劳动人民的苦难。

构思上独特巧妙。

从少年到老年,一生中最好的青年、中年时光在战争中消耗了,甚至老年也是无法归家,直至八十。

漫长的从军生涯反映了战争的绵延漫长,更让人体会到战争的残酷。

通过老兵家园的破败、亲人的离散亡故、老兵的孤苦悲泣,更好地突出了主题。

2.老兵感情变化的线索是怎样的?明确:满怀希望(喜)→希望落空(悲)→彻底绝望(泣)。

3.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对战争的痛恨、对封建兵役制度的控诉,深刻地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三、拓展延伸1.听到老兵的悲吟,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很多感触和想法。

此刻,望着默默流泪的老人,你想对他说什么?你对战争有什么看法?明确:老人家,战争太残酷,但您老能幸存下来,回到老家,真是万幸啊!今后的生活我们会帮助您的。

看法: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对人类文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作为地球村的一员,我们要反对战争,呼吁和平与发展,创造人类共同进步的局面。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曲五首之十五从军征》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曲五首之十五从军征》优秀教学案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学习本诗,感受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培养同情心和关爱他人的品质。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保家卫国的重要性,激发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3.学生通过了解边塞士兵的生活,学会珍惜当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学生在品味古典诗词之美的同时,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道德修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熟练背诵《诗词曲五首之十五从军征》,理解诗句的字面意义,掌握诗中的生僻字词及其用法。
2.学生通过分析诗句,了解边塞诗的特点,掌握诗歌的韵律、节奏、对仗等基本技巧,从而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其他边塞诗词进行解读和分析,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2.问题导向激发学生思考
本案例以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句背后的深层含义,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也有助于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3.小组合作促进交流与成长
在小组合作环节,学生相互启发、互补不足,共同探讨诗歌的艺术魅力。这种合作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还让他们在交流中拓展思维,实现共同成长。
4.反思与评价助力学生自我提升
5.跨学科融合培养综合素质
本案例将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融入诗歌教学中,让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拓宽视野,提高跨学科综合素质。此外,通过创作现代诗、撰写学习心得等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写作技巧,使他们在实践中提升个人素养。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我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强调本诗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并引导学生认识到边塞诗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主题为“古人的政治生活”,《十五从军征》便是这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

这是一首乐府诗,描述的是一位少年从征65年后返回故里的情景,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

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

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

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八年的语文学习,在课内外都曾接触过有关战争的文章,同时,对诗歌也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步骤,但是,也还存在理解诗歌不够深入,特别是在体悟诗歌情境上有着不足。

因此,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学习这首诗,帮助学生建构诗歌中所传递的对战争的全面认识。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活动:一、出示图片,展示汉字“家”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金文、楷体)二、讨论:在你心中,家是什么?三、诵读小诗《家》。

教学流程:一、读懂题目1.齐读诗题,板书诗题。

2.理解诗题,再读诗题。

3.介绍“小资料”,了解“乐府”相关知识。

二、检查预习1.自由读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3.理解字词在诗句的意思。

4.再次自由读诗。

要求:争取做到将诗读懂。

三、初读诗歌1.师生合作读。

2.指名学生读诗,初步体会读诗后的感受。

这首古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四、解读诗文(一)学习第一句。

1.出示: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指名请生读。

读中理解诗句中的关键词:“始”“十五”、“八十”。

2.齐读诗句。

3.板书:十五从军八十归乡4.感悟“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的内在情感。

思考:老兵这65年是怎样度过的?相机引入课内外有关战争及思乡主题的古诗,激发学生情感。

《十五从军征》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十五从军征》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 来的深重苦难和极度 贫困的生活。
写作风格及特点
采用乐府民歌的形式,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深沉。
运用白描手法,通过环境和人物的描绘,生动地再现了老兵归家后的凄凉景象。
采用对比手法,将老兵年少时的美好生活和归来后的悲惨遭遇进行对比,突出了战 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
主题思想探讨
战争与和平
0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合作学习。
0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树 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十五从军征》背景及作者简介
时代背景
介绍汉朝末年社会动荡、战乱频 繁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 歌中表现的情感和主题。
作者简介
导入环节: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提问导入
你们了解古代战争吗?你们知道古代 从军是什么样的体验吗?
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十五从军征》就 是一首描写古代从军生活的诗歌,让 我们一起走进古代军人的生活世界。
呈现环节:展示背景资料,介绍作者和作品
介绍作者
让学生了解《十五从军征》的作者及时代背景等元素。
呈现作品
学生以《十五从军征》的故事情节为 蓝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续写课文,创作出新的故事情节和人 物形象。
创意表达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和技巧, 如设置悬念、描绘细节、刻画人物心 理等,使自己的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富有感染力。
06
评价与反馈
设计评价策略
1 2
测试
通过课堂小测验或单元测试来评估学生对《十五 从军征》这首诗的理解程度,包括主题、情感、 意象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教案
师:假如你就是老人,听到乡里人的话,这时候的你会是什么反应,什么心情?生……
师:乡里人”的回答却如站在冰天雪地里当头浇下一盆冰凉的水。满心的期盼满心的希望化为乌有,又怎能不心凉呢?
心中设想的种种和家人团聚的场景,可谁知道却是这样的消息,这让人怎能不悲伤呢?
六十五年的风霜雨雪,六十五年的苦苦思念,向谁倾诉、向谁表达啊?唯有那青青松柏、垒垒坟冢吗?这让人怎能不心碎呢?读一读
学生回答老人少年时,家中的情景。
是啊,曾经是炊火融融、庭园整洁;如今是
引读: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读
曾经是家人团聚,共享天伦;如今却是:——读
师:人去屋空,人亡园荒,这是何等的凄凉呀!
C、做什么--------师:这样的家园,这样的场景,老人做了什么?(指名读: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师:汉代连年征战,民不聊生。曹操的《蒿里行》这样写道: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老兵的遭遇仅仅是他一个人、仅仅是他一个家庭吗?
E、师:是什么原因造成百姓们悲惨的生活呢?正是
无休无止的残酷的战争、黑暗的社会使无数的家庭成了:松柏冢累累
(背景音乐响起)
F、师:用你们动情地诵词曲五首
教学目标:1.在读通顺古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文本,深入诗歌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
3.紧扣单元目标,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从文章朴实的语言中体会诗中蕴含的深刻主题。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阅读 23 诗词曲五首 十五从军征》研讨课教案_1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阅读  23 诗词曲五首  十五从军征》研讨课教案_1

《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战争诗”群文阅读教学内容:《十五从军征》《春望》《梁甫行》《蒿里行》学习目标:1、通过抒情句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2、多诵读,从意象角度鉴赏诗歌。

3、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明确主题战争诗是极具典范的诗歌类型之一。

和学生一起回顾和战争有关的诗,比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比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又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等。

这些古诗大多表达不胜不还的征愿,但“一将功成万骨枯”,将军的战功是千千万万百姓的生命换来的。

“相对于战争来说,我们更希望所有的战争本就没有爆发。

”富兰克林这句名言也表达了对战争的厌弃。

古诗中关于战争对百姓带来的苦难也多有记载。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组战争诗:《十五从军征》《春望》《梁甫行》《蒿里行》。

二、学习《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是一首乐府诗,汉朝时,北部边界时时受到匈奴的威胁,战乱频繁。

统治阶级大量征兵,兵役沉重,有的人的一生几乎都葬送在服兵役的痛苦生活中。

《十五从军征》就写了一个从军老兵回家后的悲苦经历。

1、读诗文。

提问朗读。

朗读要求:注意节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明诗意。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内容。

点拨: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半路上碰到一个故乡的村民,问:“我家里面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梁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菜环绕着井台。

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应该送给谁一起分享。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衣服上。

3、悟诗情。

找出诗中抒情句,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明确:“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

突出老兵“出门东向看”与“泪落沾我衣”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3.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3.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教案

《十五从军征》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珍惜当下的和平生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加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

教学准备:按要求预习课文,查阅以“战争”为主题的古诗。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我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好若繁星。

在这笔丰厚的文学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占有重要的位置。

因为从古至今,战争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主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也与战争有关。

【直接导入,让学生感知诗歌,初步了解战争。

】二、解诗题,知诗人:、师:在诗的题目中,从哪儿可以看出是与战争有关的?生:我从“从军征”可以看出的,意思是被征到军队里打仗。

2、师:这首诗是两汉时期的乐府诗,选自(生齐读:《乐府诗集》),记得我们在第6册的语文天地里曾学过一首乐府诗叫做:(生齐说:《江南》)。

关于乐府诗,我们书上87页小资料有详细的介绍,我们一起去读一读。

(生读)3、师:乐府诗有的来自民间,有的是后代文人模仿乐府古题所作.而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它来自劳动人民中间,没有具体的诗人。

我们再读课题:《十五从军征》【通过对话,使学生感知古代战争的残酷,了解汉代乐府诗。

】出示学习目标、了解乐府诗的文学常识,读准字音,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理解诗句的含义。

3、诵读诗歌,体会诗歌抒发的悲凉凄苦之情,长期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4、用自己的语言改写诗歌。

出示自学提示、自读互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

3、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学习目标的设定,结合了新课程标准上的三维目标,有对学生提出的目标的肯定,有方法上的指导,也有情感及习惯的渗透。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曲五首之十五从军征》微课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曲五首之十五从军征》微课教学设计
4.在教学中穿插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问答等,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
5.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评估,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
(一)教学方法选择:
1.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十五从军征》的文学背景、意象和修辞,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架构,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诗歌内容。
-案例分析:深化理解,培养分析能力。
-总结与反思:巩固知识,提升思维深度。
(三)确保教学内容深度与广度适中的方法:
1.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分层教学内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2.使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以此调整教学内容的深度。
3.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适当拓宽教学内容,增加学习的广度。
3.案例分析:分析诗歌中的具体案例,如战争场面、人物形象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并讨论战争对人性的影响。
4.总结与反思:回顾微课内容,总结诗歌的主要观点和情感态度,反思战争与和平的关系,以及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每个环节的作用:
-引入:激发兴趣,建立学习动机。
-新知讲授:构建知识框架,提供学习材料。
2.在线编辑工具:对录制的视频进行剪辑、添加字幕和注释,提升视频质量和教学效果。
3.互动平台:利用在线学习管理系统或社交平台,发布微课视频,支持学生在线学习、提问和讨论。
(三)确保教学媒体和技术应用的选择与效果:
1.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精心挑选与诗歌主题相关的媒体资源,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2.视频:播放与诗歌主题相关的历史背景或战争场面视频,帮助学生沉浸于诗歌情境,加深理解。
3.音频:播放诗歌朗诵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主题为“古人的政治生活”,《十五从军征》便是这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

这是一首乐府诗,描述的是一位少年从征65年后返回故里的情景,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

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

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八年的语文学习,在课内外都曾接触过有关战争的文章,同时,对诗歌也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步骤,但是,也还存在理解诗歌不够深入,特别是在体悟诗歌情境上有着不足。

因此,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学习这首诗,帮助学生建构诗歌中所传递的对战争的全面认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一、出示图片,展示汉字“家”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金文、楷体)
二、讨论:在你心中,家是什么?
三、诵读小诗《家》。

教学流程:
一、读懂题目
1.齐读诗题,板书诗题。

2.理解诗题,再读诗题。

3.介绍“小资料”,了解“乐府”相关知识。

二、检查预习
1.自由读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3.理解字词在诗句的意思。

4.再次自由读诗。

要求:争取做到将诗读懂。

三、初读诗歌
1.师生合作读。

2.指名学生读诗,初步体会读诗后的感受。

这首古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四、解读诗文
(一)学习第一句。

1.出示: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指名请生读。

读中理解诗句中的关键词:“始”“十五”、“八十”。

2.齐读诗句。

3.板书:十五从军八十归乡
4.感悟“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的内在情感。

思考:老兵这65年是怎样度过的?
相机引入课内外有关战争及思乡主题的古诗,激发学生情感。

(二)学习第二到四句。

1.过渡:此时此刻,老兵最盼望的是什么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家。

2.谈话:65年前,儿时的老兵有一个怎样的家?怎样的生活呢?
3.思考:65年后,老兵的家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边读边批注。

画出文中有关老兵家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4.学生汇报。

5.出示: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指导学生想象:除了从诗句当中读到的这些,此时,你
还看到了什么呢?
6.学生齐读:“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7.出示:家、冢对比图片
板书:冢
(三)学习第五、第六句。

1.出示: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体会:老兵做好了饭菜,这样的饭菜,吃起来是什么味儿?
2.学生汇报。

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出示: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学生齐读。

4.教师:父母没了,兄弟没了,原来的生活没了,岁月也没了。

这家还是家吗?
(四)学习第七句。

1.出示: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思考:老兵落泪了,他为什么落泪?
2.学生汇报。

3.由“泪”回归全诗,读中体味战争,给人民、给家庭带来的深重的灾难。

4.出示: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学生齐读。

五、回归整体。

配乐有感情的朗诵全诗,会背诵的同学试着背诵。

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下这首诗带给你的思考与感悟。

板书: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八十归乡
家→冢
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