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环境对园林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的转折点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动乱时期,也是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
儒、道、释、玄诸家争鸣,彼此阐发。
思想的解放促进了艺术领域的开拓,也给予以园林发展以很大的影响。
造园活动普及于民间,园林的经营完全转向于以满足作为人的本性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为主,并升华到艺术创作的新境界。
所以说,魏晋南北朝乃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
以下是分别在背景,思想的文化上对魏晋南北朝园林转折的详述:一、背景
①社会经济出现新格局。
江南地区社会经济显著发展;土地私有制和庄园经济显著发展;生产技术进步。
②世家大族与门阀制度的改变时政治的最主要特征。
政治上,他们世袭高官,享有极高地位和特权,且在经济上占有雄厚财力,拥有大规模的土地和庄园,文化上实行垄断。
二、思想
①因战乱,更朝换代快,所以人们持悲观失望之态,消极颓废,盛行庄子的及时行乐、沉迷思想。
②文人追求返璞归真,追求自然,寄情山水,雅好自然成为风尚。
三、文化
①因思想不受朝堂,儒学限制,得到飞跃,人生追求返璞归真。
②壁画,书法,绘画技术得到发展,并成熟。
③文学大都表现悲观思想,感悟人生死痛。
同时建筑技术的进步,观赏植物栽培之普遍,则又为造园的兴旺发达提供物质的技术上的保证。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园林概况
1、“山水有清音”
魏晋南北朝士人重新认 识了自然,将自然纳入到 审美视野,促成了自然山 水 园的形成。他们将深情 投向大自然,在自然之中 发现了自我的影子与镜像 , 使自然山水感情化、精 神 化。
1、“山水有清音”
左思的“非必丝与竹,山 水有清音”,将山水的清响 看作妙绝的天然音乐。 胃袁 山松的“山水有灵,亦 当惊 知己于千古矣”,更使 人与 山水达成了真正意义上 的融
至此,中国古典园林皇家 、 私家、寺观三大类型都已 形
成。爨
中外古典园林史
4.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园林概况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概况
1、朝代更迭
東漢
魏
蜀
吳
西晉
東晉
五胡十六國
宋
北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齊
東魏 西魏
梁
北齊
------ ---- 北周
隋
2、“人的觉醒”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动荡,现实的惨淡,生活的多舛, 生 命的脆弱,使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受到前所未有地冲击。
2、“人的觉醒”
通。uBi
1、“山水有清音”
魏晋南北朝士人将自然美外化为多种形式,以山水为题材的 文艺创作日趋繁盛,作诗有了山水诗,绘画有了山水画,造 园 也便有了山水园园林。
2、造 园实践
魏晋南北朝 时期士人所造 的私家园园林开 始大量涌现。
2、造 园实践
魏晋魏晋南北朝时期,皇 家园林继续发展;同时由于 佛教的兴盛,出现了寺观园 林。
人们不再固守传 统理论,转而将目 光投向了自身,思 考生命的意义和价 值,玄学思想于是 广泛流行。
2、“人的觉醒”
佛教也摆脱了被看作等同于 中国道术的一种信仰状态,呈 现出融合玄学、儒家、道家的 新特色,发展迅速,上至达官 贵人,下至黎民百姓几乎全民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章-魏晋南北朝园林的转折期
• 南朝的文人士大夫善于鉴赏园林,逐渐培养了一 种园林审美心态
• 此时期的私家园林,有建在城市里面或近郊的城 市型私园—宅园、游憩园,也有建在郊外的庄园、 别墅
• 城市私园
– 北方的城市型私家园林(以北魏首都洛阳为代表)
• 园林不仅是游赏的场所,还成了斗富的手段 • 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也从写实过渡到写意与写实相
• 作为后世别墅园的先型,代表天然清纯的风格
• 所蕴含的隐逸情调、表现的山居和田园风光, 深刻影响着后世的私家园林特别是文人园林的 创作
• 寺院园林
– 一开始便向着世俗化方向发展
– 郊野寺观尤其注重外围的园林化环境,对于各地 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
公共园林
• 非主流的园林类型开始见于文献记载 • 文人名流经常聚会的新亭、兰亭等一些近郊
的风景游览地,具有公共园林性质 •亭
在汉代是驿站建筑 演变为点景手段 又逐渐转化为公共园林的代称
• 兰亭与《兰亭集序》
– 兰亭是首次见于文献记载的公共园林
兰亭
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 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 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 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 也。……
其功用在
于承受上部支 出的屋檐,将 重量直接或间 接地传到柱上
补充材料2:歇山屋顶
歇山屋顶——又称九脊顶
乾清门
重檐歇山顶
苏州玄妙观
谢灵运是中国
历史上伟大的诗人, 也是见诸史册的第 一位大旅行家。其 诗充满道法自然的 精神,贯穿着一种 清新自然恬静之韵 味,一改魏晋以来 晦涩的玄言诗之风。 李白、杜甫、王维、 孟浩然、韦应物、 柳宗元诸大家,都 曾取法于他。
园林发展的几个阶段(可打印修改)
中国园林发展的几个阶段一、萌芽与形成期中国古典园林的萌芽期主要包括原始社会和先秦奴隶时期及秦汉时期,这个时期的园林建筑主要是以皇家及贵族的宫苑为主,主要以自然景观为依托。
春秋战国时期是萌芽时期的一个转折期,园林从商周时期娱神的“高台”形式转变成建筑群的形式,并且随着制造技术的提高,建筑结构也变得相对清晰明了化,加之以文化艺术领域出现短暂的活跃期也使园林艺术在性质上有一个根本性的提高,园林审美观初步形成。
道路秦汉时期,园林则成为了帝王游乐生活的地方。
这个时期的园林不仅在布局上以“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思想建造,并且在建造意境上也形成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如秦始皇为了达到长生不老,模拟蓬莱神话中的“一池三山”的布局形式建造园林,尽管这只是个人的意识行为,但这种性质却确定了山水园林的主体地位。
1、秦汉时期,私人园林也有发展,民间构住宅旁建造的小园林也是相当普遍的。
在私人宅邸中,人们对庭院布置相当重视,庭院的绿化已经成为宅邸装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先秦时期,造园行为已经初具规矩和规模,在原先以生存为目的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娱乐、游戏及祭祀等建筑。
这时期的园林大都设置了高台,其目的是为了通神明、察灾情等,但是后来随着园林中景致成分的提高,高台的游赏作用逐渐被强调了出来。
3、园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先民们学会耕作,建立村落。
这时候的园林更多的是为了遮蔽风雨,实用性意义更强。
而这种以居住为目的的造园活动最初的建园意识则是对于环境的改造,如栽花植树等。
二、转折期转折期主要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
在这三百多年的动乱时期里,各地大小政权分裂割据,都纷纷在自己的首都修建宫苑,这就形成了一个园林兴建的高峰期。
这一时期宫苑园林的布局更趋规范化,南北中轴线的形式开始更加清晰化,贵族和贫民分割在两个不同的区域,一些功能性的建筑也与居住区分隔开。
这时期私家园林也开始兴起,由于这时期盛行的山水田园风情,加上一些文人作诗来表达对自然生活的向往,所以私家园林在这时期主要以山水为主题,形成一种新的园林形式。
8.4.18.4.1中国古典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总说
陶渊明《归田园居》
•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 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 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 前。……狗吠深巷中,鸡鸣桑 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 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 自然。”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抚孤松 而盘桓”,“登东皋以舒啸 ,临清流而赋诗”。
• 东晋大名士孙绰的《遂初赋》
• “余少慕老庄之道,仰共风流久矣。却感于陵贤 妻之言,怅然司之,乃终始东山,建五亩之宅, 带长阜,倚茂林,孰与坐华幕、击钟鼓者同年而 语其乐哉。”
• 体现文人、名士们所经营的别墅,体现超然尘外 的隐逸心态,更着重于突出天然清纯之美。
2 转折期的园林发展特点
(5)寺观园林一开始便向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郊野寺观 对于各地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
2 转折期的园林发展特点
(4)私家园林集中地反映了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 • 城市私园多为官僚、贵族所经营,代表一种华靡的风
格和争奇斗富的倾向。 • 庄园、别墅得到很大发展,是后世别墅园的先型,代
表一种天然清纯的风格。其所涵蕴的隐逸情调、表现 的山居和田园风光,深刻地影响着后世的私家园林特 别是文人园林的创作。
2 转折期的园林发展特点
(6)中国古典园林开始形成皇家、私家、寺观这三大 类型并行发展的局面和略具雏型的园林体系。
白莲社由东晋佛教高僧慧远(净土宗大师)在 庐山发起组织的一个社团,参加的有佛教徒、 儒生、玄学家共123人
1 中国古典园林转折期的历史背景
(2)社会背景
3)寄情山水,既陶冶了士人的性情,也重新鉴赏大自 然山水之美,发现大自然才是最“自然”、最“真”, 是“善”和“美”的。这些正是魏晋哲学的鲜明特点, 也就是魏晋士人寄情山水的理论基础。 •它以大自然的本来面目探讨深化对自然美的认识,发掘 、感知自然风景构成的内在规律。于是,人们对自然风 景的审美观便进入到高级阶段而成熟起来。
2010园林史与园林艺术原理- 03 魏晋南北朝
第三节 私家园林
• 门阀士族的官僚、文人纷纷造园,有权势的庄园 主也竟相效尤,私家园林应运而生。
• 有建在城市里的城市私园,也有建在郊外与庄园 结合的别墅园。
• 洛阳造园之风极盛。在平面的布局中,宅居与园 也有分工,“后园”是专供游憩的地方。叠假山, 绿化的树木品种多了。
• 私家园林在魏晋南北朝已经从写实到写意,多讲 究造园的意境。
• 四、由于寺庙园林主要依靠自然景观构景,在造园上积累 了极其丰富的处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设计手法:1、善于 把建筑人工美和自然山水美天趣的融合——顺应地形之基 架屋;善于因山就势,建筑营造;2、善于控制建筑尺度, 掌握合宜体量;3、善于运用质朴的材料,净净的色彩, 造就素雅的建筑格调;5、善于运用园林建筑小品,对景
北 魏 洛 阳 城 平 面 图
• 芳林苑可以说是仿写自然,人工为主的一个皇家园林,园 内的西北面以各色文石堆筑为土石山,东南面开凿水池, 名为“天渊池”,引来谷水绕过主要殿堂前,形成园内完 整的水系。沿水系有雕刻精致的小品,形成很好的景况。 又有各种动物充其中和种树木花草,还有供演出活动的场 所。从布局和使用内容来看,既继承了汉代苑囿的某些特 点,而又有了新的发展,并为以后的皇家园林所模仿。
第七节 皇家园林 之 建康
• 建康:六朝古都,从吴到陈共六个朝代,历时 320年,史称:“六朝”。建康城位于长江边丘陵 起伏的地区,且各朝逐步扩建,呈不规则形,但 宫城按一定规矩筑成。
园林史 第三章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玄佛合流,寺园一体。
二、寺观园林三种类型: 毗邻于寺观而单独建制的园林; 内部各殿堂庭院的绿化或园林化; 郊野地带的寺、观外围的园林绿化。
三、城市寺观园林 宗教活动场所、居民活动中心、各
种宗教节日法会、斋会等
• 对自然美的鉴赏取代对自然所持的神秘、 功利和伦理的态度,而成为此后的传统美 学的核心;
• 文学: 山水诗文出现; • 绘画:出现独立的山水画。
三、技术基础:
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
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
•建筑技术进步,观赏植物栽培普遍化
第二节 皇家园林
邺城 洛阳 建康
邺城
(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 城市结构严谨,以宫城(北宫)为全
盘规划的中心。 •轴线 •分区 •给水
曹 魏 邺 城 平 面 复 原 图
1 司马门 2 显阳门 3 宣阳门 4 升贤门 5 听政殿门 6 听政殿
7 温室
8 鸣鹤堂 9 木兰坊 10 楸梓坊 11南止车门 12延秋门
13长春门 14端门 15 文昌殿 16 大理寺 17宫内大社 18郎中令府
19相国府 20奉常寺 21大农寺 22御史大夫府23少府倾寺
东林雪景
文佛塔
第五节 其他园林
新亭 兰亭
千古风雅一兰亭
兰亭集序
第六节 小结
转折期园林特点: —规模由大入小; —造景由神异色彩转化到浓郁的自然气氛; —创作手法由写实趋向于写实写意相结合; —建筑与其他自然要素密切协调; —皇家园林中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甚至是唯一的功 能,“宫”已具有“大内御苑”的性质; —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 —寺观园林开拓造园活动的领域,向世俗化的方 向发展; —皇家、私家、寺观三大类型并产的场地和设施; 自然美,文化素
庄园经济对魏晋南北朝园林的发展与影响
Vol.41/No.10/Westleather 庄园经济对魏晋南北朝园林的发展与影响练达,曲朝辉(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2046)摘要: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转折期,伴随着社会的动荡与文化、艺术的交融使庄园经济成为该时期园林发展的经济基础。
通过对传统生产力的破除与武装组织的解体,将园林与人文结合,形成以景观与艺术交融的文化载体%关键词:庄园经济;魏晋南北朝;园林;文化艺术中图分类号:G4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1602(2019)10-0135-011庄园经济的产生与发展庄园经济是我国封建地主社会早起的经济结构$是一种自给自足,多种经营的生产形式%其产生始于西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已全面成熟%由于封建门阀的高度发展与世袭贵族的特权设立$使具有私田佃奴制的庄园得到扩张与再发展,魏晋政权即使以此为经济基础建立起来的%当社会秩序刚稳定,士大夫便大规模地进行求田问舍、营造庄园的活动%此时江南地区耕作技术进步$农田灌溉技术先进,再加上庄园主的土地范围广大,庄园经济也随之发展%呈现出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模式%2庄园经济的特征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动乱而分裂的时代,但大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已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完善,并逐渐形成规模宏大,闭门为室,山林川泽私有化,庄园环境园林化等特征%(1)规模宏大,即门阀地主拥有广阔的田地和佃奴,这些佃奴和土地为地主们劇共大量的生产力与财富,使他们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从而淡化了他们对于政治的热忱,使他们形成隐逸遁世的理念%(2)$庄济作一的给足,使它带有一种游离于社会之外的倾向性,特别是那些拥有大量私人武装的田园,撞猪们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生活世界加以培养与维护,形成具有自然经济为主导的社会独立体%(3)田园山川私有化,先秦至东汉前期$山林川泽归国家所有%东汉后期$庄园经济兴起$—些大官僚、大地主开始侵占山林川泽,但为数不多%东晋以后,由于士族的经济特权得到进一步延伸,大量山林湖泽被私人占为己有,迫使劳动人民失去了重要的衣食之源%但拥有山川林泽的士大夫们对峰、林、泉、石的热爱使原有的自然生态在更具人文化的美意,亦有“园日涉以険”的特征%(4)庄园环境园林化,对于魏晋南北朝的贵族阶级来说,生逢乱世的政治环境与动荡不安的社会现状$追求朝隐的理念与田园牧歌的山水庄园无疑是他们诉求的愿景%在财力丰厚的经济基础下,这些贵族、地主们凭借庄园的优美的自然风景另辟环,按照自己的意愿与审美情趣改造庄虱从而提高生活品味,达到“尽幽居之美”的意境%3庄园经济与魏晋南北朝园林的影响魏晋时期$庄园经济不仅是封建门阀政治的经济基础,也是园林建设的经济保障%从山水美学到山居美学,再从山居美学到山居园林的发展脉络中,可以发现审美主体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由此引发庄园经济对园林建设三个方面的影响%(1)对物质条件的诉求:要营造模山范水的园林意境,就要以庄园经济为依托,进行选择和建设%反之要发展庄园经济,就要对现有山林湖泽进行改善和营造,为广袤的山水田园注入一定的物质条件,从而激活自然空间%魏晋时期$士人们对山川河的选址改造和建筑物的修筑都进行了大量的探索%自然风景和人为一体的结合为园林的大量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庄园的不断开辟$自然引起园林的不断涌现%例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讲到:“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充分反映了山水人文景观于一体的表现%(2)生环境的:魏晋的庄济的士人的生活状况有着一定影响,由于士人们拥有自己的田产和可观的收入,经济上较为独立%因此,这时期的人际关系也比较纯粹,士大夫们可以摆脱依附君王与权利的人情关系,投身自然,憧憬归隐$追求人文雅致的生活情趣%他们置身于世外,进行精神与情怀的活动,赋诗作文,清谈玄学,对酒当歌,经营园林等%打破了“无恒产有恒心者”的局面%因此,我们看魏晋南北朝士人在营园品位上的审美很考究%尤其是植物搭配上,士人们对于松、柏、竹,菊的热爱也是别具一格%例如谢眺描写他的小园“池北树如浮,竹外山犹影”,就是互为借景%在建筑景观的安置方面也透露着对庄园经济的推崇,如陶渊明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正是对传统庄园经济规划的重要反映,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都考虑到了与天然景物与生活环境相得益彰的夙愿%依据自然,得其天美%(3)对园林品质的提升:魏晋南北朝,庄园经济发展迅速$这自然使士族子弟得到很多田园地产,于是士族开始展开大规模地进行求田问舍活动,一方面,士人们深入各山川胜地,与自然山水的直接交;一面$庄动士人 庄的开大规模地设改造,由此也引发了很多私家园林的出现%例如,东晋士族谢灵运所作的《山居赋》就是寸魏晋山居式园林风貌的完整体现%该赋所描述的是谢灵运在始宁庄园的生活状况与桃经历%赋文中最动人的部分是对山居园林的形制描述%例如楼馆堂榭、农田果林、山石水泉、花草树木等的 记录都己初具规模,形成由山水、建筑、植物、动物等景观要素的构制形态$开创了自然山水式和山居模式合二为一的先河%由此,山居园林成为中国古典园林中最令士人向往的品质类型%4结论庄园经济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中只是一个短暂的过程,但它对于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发展意义重大,也为中国古典园林的转折提供了参考与借鉴%返观我今日之中国,当今的景观设计正在都市化发展的进程中面临交融与洗礼%在“一带一路”战略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我们应我们借古传今$打造宜人宜居的生存空间与景观设计%魏晋园林的生态风貌成为传承历史,承载未来的明灯%参考文献:[1]赵维娅,徐文辉.影响魏晋南北朝园林发展的因素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2]何代兵,余佩章.魏晋南北朝私家园林兴起原因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07-14.[3]傅志前.从山水到园林一谢灵运山水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2-04-05.作者简介:练达(1990-)$陕西服装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助教%曲朝辉(19**-)$陕西服装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助教%-135。
中国园林史提纲整理
一、转折期(魏晋南北朝)1、社会背景(第五元素)(佛道,玄,士族,文人风流)(1)佛教、道教初兴(自然,寺观)①社会动荡不安,人们追求心灵慰藉、思想解脱,产生对大自然的向往。
②新的园林形式:寺观园林出现。
(2)玄学(自然)①注重“清谈”,超然物外,自然为本,名教为末。
②以玄对山水,以崇尚自然为宗旨。
③亲近、观赏自然山水:影响园林中的自然山水观。
(3)门阀士族(审美,庄园)①九品中正制使得构园审美与艺术水平提升。
②庄园经济:经营庄园园林。
(4)魏晋风流(代表人群:竹林七贤,寻阳三隐,白莲社,建安文人)(隐逸,诗文,山水、庄园)①文人为了自我解脱而饮酒、服食。
②寄情山水、崇尚隐逸的社会风尚,使得山水画、山水诗文得到发展,山居、田园的生活方式逐渐流行。
由此影响了山水园林与园林化庄园、别墅。
*(5)科技成就(为造园的兴旺发达提供物质和技术上的保证)①建筑技术方面,木结构的梁架、斗拱趋于完备。
②观赏植物栽培普遍。
2、私家园林案例与特点(1)城市园林案例①北魏洛阳:经济文化繁荣,城内有居住坊里二百二十个,大量私家园林散布其中。
“高台芳榭,家家而筑;花林曲池,园园而有。
”②南齐建康:玄圃a. 土山池阁楼观塔宇,多聚异石,妙极山水。
b. 门列修竹,把园子过分华丽的情形障蔽起来。
③南朝江陵子城:湘东苑a. 建筑形象相当多样化,倚山、临水、衬于花木、园外借景,具有主题性,点景观景。
b. 叠山技术达到一定水平。
c. 在山池、花木、建筑综合创造园林景观的总体规划方面有精心构思。
(2)城市园林特点(精致,小型,小中见大)①设计精致化;规模小型化。
②在大城市坊内建造私园用地有限,为小而全面地体现自然山水观,出现“小中见大”的萌芽。
(3)郊野园林及实例①庄园的四个部分:a. 庄园主家族的居住聚落b. 农业耕作的田园c. 副业生产场地与设施d. 庄客、部曲的住地②西晋金谷园a. 具备一定规模的庄园,园林化程度较高。
b. 植物大片成林,不同种属与不同环境结合成景。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摘要:魏晋南北朝(220--589年)是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的重要转折期。
在此期间,不但皇家园林继续发展,同时,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等新类型出现。
园林的本质也有了新的变化,开始追求陶冶情操,安顿心灵的精神需求。
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山水特征由此显现,为后期的繁盛和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古典园林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包括政治思想,文化艺术,宗教,经济,技术等。
本文着重于阐述这一时期影响园林发展的因素,以及这一时期各类园林的特征,整体把握这个园林史上重要的历史阶段,深化对于中国古典园林的认知。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转折,自然山水园,影响因素,特征1.总论在我国悠久的历史进程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称得上是时间最长的动荡混乱时期。
从魏蜀吴三国鼎立到西东两晋,再到北魏刘宋两方南北朝对峙,直至隋兵渡江灭陈,中国才又恢复统一。
这段动乱时期虽然产生了明显的弊端,但却是一个大融合的时代,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时期。
无论思想哲学,文化艺术,还是宗教科技都发生了诸多变化。
而中国古典园林,在商周秦汉时期形成雏形,魏晋南北朝时期发生了重大转折,后在唐宋时期逐渐走向繁盛和成熟,是中国古典园林史的转折期。
这个时期的园林在秦汉皇家园林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同时孕育了私家园林以及寺观园林,还有在当时属于非主流的具有公共园林性质的风景游览地。
自然山水式园林从这里萌芽,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园林的特色和瑰宝。
中国古典园林在这个时期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等方面共同孕育的结果。
与此同时,园林的发展,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它领域的走向。
这一时期的园林特点比较明晰,除延续秦汉时期园林的气势和规模之外,摒弃了祭祀,神说等虚幻色彩,向自然山水园林逐渐过渡,开始了模仿自然,再现自然。
虽然还只是限制于对自然的写实,没有做到真正的写意。
但不可否认的是魏晋南北朝的园林为后来唐宋自然山水园林的发展繁盛做了坚实的铺垫。
中国园林发展的三个阶段
中国园林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始终是沿着师法⾃然和崇尚天⼈合⼀的哲学思想发展的。
始终是伴随着⽂化艺术的发展⽽发展的,为了弄清园林与⽂化艺术⼆者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有必要回顾⼀下中国园林的发展历程,下⾯我将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加以回顾。
(⼀)初始阶段 从先秦⾄两汉算是初始阶段。
殷周时期修建灵台、囿、圃,可以说是园林的萌芽。
这时整个社会已进⼊农耕为主的时期,⽣产⼒很低下,对⾃然现象中的风雷⾬电⽔⽕的⽣成不能理解,但常受其灾害,就以为上天有神在主宰,即所谓的雷公电母风婆⽕神等,就对天产⽣了⼀种敬畏⼼理,就很愿意接受天的旨意,按其旨意⾏事,天神是住在很⾼的地⽅,于是就筑起了灵台。
古时所筑之台究竟有多⾼,因多已被毁很难找到准确的数据,西晋时孙楚在其所著《韩王故台赋序》⼀⽂中对台有所描述。
“台⾼⼗五仞,台楼榭泯灭,然⼴基似于⼭岳”。
孙楚写此赋序时,该台已历经五百多年的风⾬侵蚀,但仍有⼆、三⼗⽶的⾼度,可想当年会是很⾼的。
在修筑灵台的同时还有灵沼,沼就是⽔池,也被⼈们认为有神居其中,所以也被列为祈祷之地,灵台、灵沼之旁⾃然会有树⽊花草禽兽,随着农耕的发展,天⼦、诸侯为了游猎和⽣产的需要,便利⽤台、沼四旁之地放养禽兽、种菜,为了防⽌禽兽外逸和不扰民,还在⼀定的范围修起了墙或藩篱,这就是囿和圃。
灵台不仅是祈神之所,其造型属于团块美(埃及的⾦字塔也属于团块美),符合审美要求,很有可赏性,还可供游猎活动,就久盛不衰地兴建起来,逐渐形成了园林的雏型。
从雏形的形成可明显看出是和敬天⽂化、农耕⽂化和审美⽂化有着密切关系的。
初始阶段的园林发展到秦汉时达到了第⼀个⾼峰,有代表性的是汉武帝在秦上林苑旧址上扩建的上林苑。
上林苑规模⼗分庞⼤,南倚终南⼭,北临渭⽔,地跨现在的西安、咸宁、周⾄、户县、蓝⽥等地,把所谓“关中⼋⽔”即霸、浐、泾、渭、沣、镐、潦、渘等⽔都含于其内,苑的围墙长约三百多⾥,⾯积之⼤算得上是空前的。
苑内还有天然的湖泊、⼈⼯湖泊⼗多处,其中太液池为⼀池三岛,系模拟东海三座仙⼭,是中国“⼀⽔三⼭”造园⼿法的始祖。
园林知识
园林规划设计1.简答园林绿地构图的特点?(1)、园林是一种立体空间艺术园林绿地构图是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空间环境规划设计,绝不是单纯的平面构图和立面构图。
因此,园林绿地构图要善于利用地形、地貌、自然山水、绿化植物,并以室外空间为主又与室内空间互相渗透的环境创造景观。
(2)、园林绿地构是综合的造型艺术园林美是自然美、生活美、建筑美、绘图美、文学美的综合,是以自然美为特征,有了自然美,园林绿地才有生命力,特别是自然式园林更突出自然美。
因此,园林绿地常借助各种造型艺术加强其艺术表现力。
(3)、园林绿地构图受时间变化影响园林绿地构图的要素如园林植物、山、水等的景观都随时间、季节而变化。
春、夏、秋、冬植物景色各有特色,使景观变化无穷。
(4)、园林绿地构图受地区自然条件的制约性很强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如日照、气温、湿度、土壤等各不相同,其自然景观也不相同,园林绿地只能因地制宜,随势造景,景因境出。
2.简答中国园林发展的历史,并说明每个阶段的特点?答案要点:(1)黄帝以迄周朝早期的园林多为种植果木菜蔬之地,或是豢养禽兽之所,且为帝王所有,其教化的目的也较舒畅身心的目的为大。
(2)春秋战国至秦时代——诸侯造园亦渐普遍。
(3)汉朝,私人造园渐渐兴起,人与自然的关系愈见亲密,私园中模拟自然成为风尚。
(4)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社会秩序黑暗,当时寺观园也很多,文人为避乱的缘故,渐有山林之想,因此要求清静幽雅,远离尘嚣纷扰之地,故建庭园作为自然的象征。
(5)隋唐时代隋朝统一乱局,官家的离宫苑围规模大,尤其是隋炀带的西苑,更是极尽奢糜华丽。
但私家庭园在隋朝却没有什么发展,直到唐朝才渐渐达高峰。
(6)宋代许多文人、画师不仅寓诗于山水画中,更建庭园融诗情画意于园中,因此形成三度空间的自然山水园。
南宋迁都于临安,江南造园因而大盛,由于地理环境的关系,形成特殊的风格,加上数量多,规模大,遂形成了中国庭园的主流。
(7)元朝元朝因是异族统治,士人多追求精神层次的境界,庭园成为其表现人格,发抒胸怀的场所,因此庭园之中更重情趣。
《2024年魏晋南北朝园林史研究》范文
《魏晋南北朝园林史研究》篇一一、引言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段极其特殊的时期,各种社会文化因素汇聚于此,既有动乱和政治更迭的困苦,又带来了文学艺术、园林建造等诸多方面的巨大发展。
作为中华园林艺术史上的重要一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成为了后世园林艺术的重要源泉。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的演变历程、特点及其影响。
二、魏晋南北朝园林的演变历程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但园林艺术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园林,以自然山水为蓝本,结合人工的布局和装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1. 魏晋时期的园林魏晋时期,园林逐渐从单纯的宫廷建筑向更具有文化内涵的方向发展。
这一时期的园林以“简淡”为美,追求自然、朴素、清新的风格。
同时,士人阶层开始参与到园林的建造和设计中来,使得园林的艺术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 南北朝时期的园林南北朝时期,园林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继承了魏晋时期的基础上,南北方园林的风格开始出现差异。
南方园林以水景为主,布局灵动多变;北方园林则更注重山水相依的布局,显得更为庄重和沉稳。
三、魏晋南北朝园林的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具有以下特点:1. 自然与人工相结合。
这一时期的园林大多以自然山水为蓝本,再通过人工的布局和装饰来增添其艺术性。
2. 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一时期的园林追求简淡、朴素、清新的风格,同时也注重对意境的营造。
3. 士人阶层的参与。
士人阶层的参与使得园林的艺术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也推动了园林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四、魏晋南北朝园林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这一时期的园林艺术为后世园林的建造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借鉴;其次,这一时期的园林艺术也推动了文学、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发展;最后,这一时期的园林艺术还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五、结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艺术是我国古代园林艺术史上的重要一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环境对园林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第一个转折期.这一阶段,社会的动荡和政治的分裂并未禁锢人们的思想,造园活动在帝王至贵族这一特定人群中普遍活跃,园林的发展相当繁荣,儒道佛玄诸家争鸣,彼此阐发。
思想的解放促进了艺术领域的开拓,也给予园林发展以很大的影响。
造园活动普及到民间,园林的经营完全转向与以满足作为人的本性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为主,并升华到艺术创作的新境界,并最终形成皇家、私家、寺观园林三大主流类型共同进步的局面。
主要影响园林发展的因素的历史背景、社会背景、意识形态。
1、社会背景:当时的战争频繁,政治动乱这时期的哲学主要有两大派,一是以“玄学”为代表的唯心主义,一是以“无君论”和“神灭论”为代表的唯物主义,两方的观念相差甚远。
这一时期的宗教迅速发展,也主要有两种,一为佛教,一为道教。
2、意识形态:(1)政治上的大统一局面被被坏,使得意识形态从儒学独尊到思想解放(2)文化活动的突出特点:思想解放——人性觉醒,敢于突破儒家思想的性格,藐视正统儒学定制的礼法和行为规范,向非正统的和外来的种种思潮中探索人生的真谛。
3、寄情山水,崇尚隐逸的社会风尚(1)社会动荡,使人们产生了消极悲观的情绪(2)行动上倾向两个极端:贪婪奢侈、玩世不恭贪婪奢侈:西晋朝廷敛聚财富,荒淫涉奢靡成风玩世不恭:对政治的厌恶和对现实不满,正是老庄标榜的虚无、无为而治的思想基础,而这也促成了佛教的重来生不重玩世的学说。
另外,文人雅士厌恶战争,玄谈玩世,寄情山水,风雅自居;富豪们纷纷建造私家园林,把自然式风景山水缩写于私家园林中。
他们一方面通过寄情山水的实践活动取得与大自然的自我协调,并对之倾诉纯真的感情;另一方面又结合理论探讨去深化对大自然美的认识,去发掘、感知自然风景构成的内在规律。
于是,人们对大自然风景的审美观念便进入高级的阶段而成熟起来,其标志就是当时山水艺术园林的大兴盛。
中国古典园林史-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中国古典园林史-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一、总说●1. 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转折期(承前启后)●类型●手法●功能●规模●2. 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社会背景和意识形态背景●历史背景●社会背景●意识形态背景●补充:魏晋风流●补充:清谈●3. 魏晋南北朝文学与绘画方面的成就(填空、选择)●文学方面●东晋·谢灵运:最早以山水风景为题材创作的诗人●绘画方面●开始出现独立的山水画●东晋·顾恺之:《论画》为画品最早文献,首创山水画●刘宋·宗炳:《画山水序》,以自然界山水风景作为畅情、移情的对象●刘宋·王微:《叙画》,以自然界山水风景作为畅情、移情的对象●南齐·谢赫:《古画品录》,我国第一部有科学性、系统性的画品专著●我国传统山水画的风格是形成我国山水园林风格的基础●二、皇家园林●1. 邺城●(1)曹魏邺城规划●城市结构●功能分区●城市用水●铜雀园(铜爵园)●已略具大内御苑的性质●玄武苑●训练水军的基地●(2)北齐邺城的仙都苑●总体布局象征五岳、四海、四渎●是继秦汉仙苑式皇家园林之后的象征手法的发展●补充: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补充:四海:东海、西海、南海、北海●补充:四渎:江(长江)、河(黄河)、淮(淮河)、济(济水)●2. 洛阳●(1)北魏洛阳●中轴线规划体制●干道—衙署—宫城—御苑,确立了此后的皇都格局模式●三套城垣规划体制●宫城、内城、外城●城市供水●恢复了魏晋时期的城市供水设施且更完善,水资源充分利用●大内御苑●华林苑位于城市中轴线北端,利用曹魏芳林园(华林园)大部分遗址改建而成●西游园,利用曹魏芳林园基址的另一部分改建而成●3. 建康●六朝建康规划●中轴线规划体制●干道—宫城—御苑形成中轴线,宫城位于中央●大内御苑●华林园:引玄武湖之水入华林园,堆筑景阳山●建康的皇家园林●南朝的华林园●干道—宫城—御苑●乐游苑●南朝的一处重要“行宫御苑”●4. 魏晋南北朝皇家园林特点●规模上●功能上●创作方法上●园林要素上●称谓上●三、私家园林●1. 城市私园特点●大多数追求华丽的园林景观●设计精致化的趋向●规模小型化的趋向●开始运用“借景”、“框景”等建筑细部处理手法●例:大官僚张伦的宅院:在小规模园林中体现大自然山水景观,“小中见大”的规划设计手法●2. 庄园、别墅园●石崇金谷园●陶渊明庄园●谢灵运庄园●四、寺观园林●南北方寺观园林●第一座寺庙:●洛阳白马寺●北方寺观园林●永宁寺●崇岳寺●少林寺●南方寺观园林●同泰寺(鸡鸣寺)●灵隐寺●庐山东林寺●栖霞寺●五、公共园林●兰亭●首次见于文献记载的公共园林●举行曲水流觞的修禊活动●六、小结●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的特点●园林的类型上●园林的规划设计上●园林的创作方法上(造园活动完全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造园要素上●园林的规模。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与园林艺术
佛教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对中国文化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同时,道教也在这一时期兴起,成为中国传 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背景
士族门阀制度的兴起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门阀制度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这种制度强调家族背景和 社会地位,对当时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04
魏晋南北朝园林艺术的影响
对后世园林艺术的影响
继承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
魏晋南北朝的园林艺术继承了秦汉以来中国传统园林的 精髓,如利用自然元素、追求意境等。
奠定了后世园林艺术的基础
这一时期的园林艺术为后世园林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唐宋时期的园林在布局、建筑风格等方面都有魏晋 南北朝园林的影子。
03
魏晋南北朝园林艺术的代表作 品
洛阳园林
总结词
洛阳园林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园林之一,以山水意境和建筑美学闻名于世。
详细描述
洛阳园林在设计上巧妙地融合了自然山水和人工建筑,形成了独特的园林景观。园中植物配置多样,色彩斑斓 ,与园中建筑相映成趣。园中的水流、山石、花木等元素,共同营造出一种优雅、宁静的氛围,反映了当时文 人雅士的审美追求。
金陵园林
总结词
金陵园林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另一座具有代表 性的园林,其特色在于以山、水、林、石等 自然元素为主,注重表现自然美和动态美。
详细描述
金陵园林中的山、水、林、石等元素的处理 非常出色,通过利用地形、水势和植物等自 然条件,营造出一种天然、和谐的自然景观 。园中的建筑则多采用流线型设计,与自然 环境融为一体,表现出动态美的特点。此外 ,金陵园林还注重利用季节变化来营造不同
不足
魏晋南北朝的园林艺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园林过 于追求形式美,忽视了实用性;另外,这一时期的园林艺术 也受到了社会政治动荡的影响,部分园林作品并未完全实现 设计者的初衷。
苏州园林发展史
苏州园林发展史苏州园林的发展有着非常悠久而迷人的历史呢。
早在春秋时期呀,吴国就已经有了园林的雏形。
那时候的园林更多是为了王室和贵族们游玩、休憩。
你能想象吗?在那个古老的年代,就已经有了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他们会在自己的领地内,圈出一块地方,种上各种花草树木,再挖个小池子,这就有点像园林的最初模样啦。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但文化却非常繁荣。
这时候的苏州园林开始受到一些文化思潮的影响。
文人雅士们开始参与到园林的设计和建造中来。
他们追求一种宁静致远、超凡脱俗的境界。
园林不再仅仅是简单的游玩之地,而是有了更多的文化内涵。
比如说,会在园林里设置一些小亭子,在亭子上题诗作画,或者在园子的角落里种上象征高洁品质的竹子之类的植物。
唐宋时期啊,那可是苏州园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苏州的经济开始繁荣起来,人们有了更多的财富去打造园林。
这个时期的园林建筑风格变得更加精致和多样化。
像假山的堆叠技术就有了很大的提高,工匠们能把假山堆得就像真的山一样,峰峦起伏,错落有致。
而且在园林的布局上也更加讲究对称和和谐。
水体的运用也更加巧妙,有的园林里会有蜿蜒曲折的小溪流,溪水潺潺,给整个园林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元明时期呢,苏州园林又有了新的发展。
这个时候的园林更加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不再是孤立地建造一个园子,而是会考虑到园子外面的山水、田野等自然景色。
比如说,会把远处的山景巧妙地借到园林的视野中来,让园林看起来更加开阔。
而且园林里的建筑风格也变得更加细腻,门窗的雕刻、屋檐的设计都充满了艺术感。
清代啊,那可以说是苏州园林的鼎盛时期。
苏州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园林,像拙政园、留园等。
这些园林规模宏大,布局精巧。
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惊喜。
就拿拙政园来说吧,它的亭台楼阁、水榭回廊,相互映衬,每一处都像是一幅精美的画卷。
在园林里漫步,就像是走进了一个江南水乡的梦境之中。
无论是春夏秋冬,都有着不同的美景。
春天百花盛开,夏天绿树成荫,秋天枫叶似火,冬天白雪皑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第一个转折期.这一阶段,社会的动荡和政治的分裂并未禁锢人们的思想,造园活动在帝王至贵族这一特定人群中普遍活跃,园林的发展相当繁荣,儒道佛玄诸家争鸣,彼此阐发。
思想的解放促进了艺术领域的开拓,也给予园林发展以很大的影响。
造园活动普及到民间,园林的经营完全转向与以满足作为人的本性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为主,并升华到艺术创作的新境界,并最终形成皇家、私家、寺观园林三大主流类型共同进步的局面。
主要影响园林发展的因素的历史背景、社会背景、意识形态。
1、社会背景:当时的战争频繁,政治动乱
这时期的哲学主要有两大派,一是以“玄学”为代表的唯心主义,一是以“无君论”和“神灭论”为代表的唯物主义,两方的观念相差甚远。
这一时期的宗教迅速发展,也主要有两种,一为佛教,一为道教。
2、意识形态:
(1)政治上的大统一局面被被坏,使得意识形态从儒学独尊到思想解放
(2)文化活动的突出特点:思想解放——人性觉醒,敢于突破儒家思想的性格,藐视正统儒学定制的礼法和行为规范,向非正统的和外来的种种思潮中探索人生的真谛。
3、寄情山水,崇尚隐逸的社会风尚
(1)社会动荡,使人们产生了消极悲观的情绪
(2)行动上倾向两个极端:贪婪奢侈、玩世不恭
贪婪奢侈:西晋朝廷敛聚财富,荒淫涉奢靡成风
玩世不恭:对政治的厌恶和对现实不满,正是老庄标榜的虚无、无为而治的思想基础,而这也促成了佛教的重来生不重玩世的学说。
另外,文人雅士厌恶战争,玄谈玩世,寄情山水,风雅自居;富豪们纷纷建造私家园林,把自然式风景山水缩写于私家园林中。
他们一方面通过寄情山水的实践活动取得与大自然的自我协调,并对之倾诉纯真的感情;另一方面又结合理论探讨去深化对大自然美的认识,去发掘、感知自然风景构成的内在规律。
于是,人们对大自然风景的审美观念便进入高级的阶段而成熟起来,其标志就是当时山水艺术园林的大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