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第七章萜类和挥发油
中药化学教案—第七章萜类和挥发油
第七章萜类及挥发油课次:19、20课题:第七章萜类及挥发油第一节萜类概述第二节萜的各类化合物一、教学目的:1.了解萜类的含义、生源途径、分布和生理活性。
2. 熟悉萜类的结构特点和分类。
3.掌握单萜、环烯醚萜的结构与分类。
4. 掌握单萜、环烯醚萜的提取与分离。
5.熟悉倍半萜、二萜及二倍半萜的结构特点与分类。
6. 掌握重要物质的提取分离。
二、教学内容:1.萜类的结构与分类。
2.萜类的提取与分离。
三、重点:1.萜类的结构与分类。
2.萜类的提取与分离。
四、难点:1.萜类的结构与分类。
五、教学内容分析及教法设计:六、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出勤,填写教学日志,随机应变,组织好课堂纪律。
2.课程引入:3.展示目标:4.进行新课:第一节萜类概述一、萜类的含义和分类(一)萜类的含义萜类化合物指具有(C5H8)n 通式以及其含氧和不同饱和程度的衍生物,可以看成是由异戊二烯或异戊烷以各种方式连结而成的一类天然化合物。
萜类化合物多数具有不饱和键,其烯烃类常称为萜烯,开链萜烯的分子组成符合通式(C5H8)n,随着分子中碳环数目的增加,其氢原子数的比例相应减少。
萜类化合物除以萜烃的形式存在外,多数是以各种含氧衍生物,如醇、醛、酮、羧酸、酯类以及苷等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也有少数是以含氧、硫的衍生物存在。
(二)萜的分类一般根据其构成分子碳架的异戊二烯数目和碳环数目进行分类, 将含有一个异戊二烯单位的萜类称为半萜;含有2个异戊二烯单位的称为单萜;含有 3 个异戊二烯单位的称为倍半萜;含有 4 个异戊二烯单位的称为二萜。
其余以此类推。
同时再根据各萜类化合物中碳环的有无和数目多少,进一步分为开链萜(或无环萜)、单环萜、双环萜、三环萜等。
二、萜类化合物的生源途径经同位素标记等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焦磷酸异戊烯酯(IPP )和焦磷酸Y, 丫一二甲基烯丙酯(DMAPP 被称为“活性异戊二烯”,它们是萜类成分在生物体形成的真正前 体,它们不断聚合,形成萜类,这是生源的异戊二烯法则的主要内容。
中药化学 第七章 萜类挥发油
O
O glc 栀子苷
倍半萜
生源上的前体均为焦磷酸金合欢酯
是挥发油高沸程部分的主要组成成分
海洋低等动物(海藻、软体动物等)、昆虫中也 有发现
含氧衍生物多具有香气和生物活性 骨架繁杂,种类较多
按碳环数 链状倍半萜 金合欢烷(金合欢醇)
目分为
单环倍半萜 青蒿素(倍半萜内酯)抗疟疾 双环倍半萜 马桑毒素,治疗精神分裂症
OH O O H O 雷公藤甲素(三环二萜)------ 抗癌、 抗炎、免疫抑制剂
甜菊苷(stevioside)
glc (2-1)glc O
COOglc
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性状:单萜和倍半萜常温下多为油状,可 挥发。萜苷多呈固体结晶或粉末,不挥发。 多具苦味。
大多结构中有手性碳,具旋光性。
溶解度:极性一般较小,可在极性较小的 溶剂中溶解。
分布:玄参科、茜草科、唇形科及龙胆科
结构特点:具有半缩醛及环戊烷环,半缩 醛C1-OH性质不稳定。
分类依据:据其环戊烷环是否开环分为环
烯醚萜苷和裂环环烯醚萜苷。
O
O
COOH 4H
O O
OH OH
CH 2 OPP
H 水解 氧化
CHO
环合
CHO 水合
---(一) 生物合成途径 ---
CHO CH 2 OH
分类与分布
分类 半萜 单萜 倍半萜 二萜 二倍半萜 三萜 四萜 多聚萜
碳原子数 5 10 15 20 25 30 40 103-105
通式(C5H8)n n=1 n=2 n=3 n=4 n=5 n=6 n=8 (C5H8)n
存在 植物叶 挥发油 挥发油 树脂、苦味质 海绵、细菌 皂苷、树脂 色素 橡胶
北中大中药化学课件第7章 萜类和挥发油
OH H
OH H
O
H CH2OH O Glc 桃叶珊瑚苷
O
H CH2OH
梓醇
O Glc
(3)裂环环烯醚萜苷
是由环烯醚萜苷在C7-C8处断裂开环衍 变而来的。
龙胆苦苷:是龙胆、当药、獐芽菜等中药的苦
用。是人丹、冰硼散、苏合香等成药的主
要成分之一。也用作香料、清凉剂。 • 樟脑:主要存在于樟树的挥发油中,具有局部刺
激和防腐作用,用于神经痛、炎症、跌打 损伤。
Glc O
O
CH
C O CH2
O
O
芍药苷
OH
O
龙脑
樟脑
(二)环烯醚萜类
环烯醚萜也是单萜类,但结构比较 特殊:多具有半缩醛及环戊烷的结构, C1-OH为半缩醛羟基,不稳定,因此在 植物体内主要以苷的形式存在。
第七章 萜类和挥发油
7.1 萜类 概述;分类和重要代表物;重要理化
性质;提取分离; 检识;结构研究;实例 (青蒿、穿心莲、赤芍)。
7.2 挥发油 概述、组成、理化性质、提取分离、
检识、实例(薄荷、莪术、陈皮)。
7.1 萜类(terpenoids)
一、概述
(一)萜的定义与分类
1、定义
萜类化合物是一类由甲戊二羟酸
近年来从海洋生物中发现了大量萜 类成分;许多植物成分,如树脂、胡萝 卜素等均为萜类化合物。
(四)生物活性 1、循环系统: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心脑血管、降压、
降脂等——芍药苷、银杏内酯 2、消化系统:保肝降酶、利胆健胃、抗溃疡等——
齐墩果酸、甘草次酸 3、呼吸系统:平喘、祛痰、镇咳等——穿心莲内酯、
《中药化学》课件— 萜类和挥发油
O CH CH C CH3
柠檬醛
H2S O 4
加热
O
CH CH C CH3
+
伪紫罗蓝酮 O
CH CH C CH3
α-紫罗蓝酮
β-紫罗蓝酮
斑蝥素
N-羟基斑蝥胺
存在于斑蝥、芫菁干燥虫体内,含量2%左右, 有大毒。可作为皮肤发赤、发泡或生毛剂。
斑蝥素的应用
主治:破血消瘀,攻毒蚀疮。 用于原发性肝癌、肺癌、直 肠癌、恶性淋巴瘤、妇科恶 性肿瘤等。
O 从樟树的树皮与木质蒸馏制
得的酮,得率2.0~2.5%。 也可从松节油合成。
樟脑
(二)分子重排
α-蒎 烯
Al2O3 150 ~ 160oC
异构化
O C H 水解 O
HCOOH
+
重排
O
+
HC O
OH
Cr2O3 / 强碱型树脂
丙酮
O 樟脑
樟脑:其右旋体在樟脑油中 约占50%,习称辣薄荷酮,为 白色结晶性固体,易升华, 具有特殊钻透性的芳香气味。 功效:有局部刺激作用和防 腐作用,可用于神经痛、炎 症和跌打损伤的擦剂。
成分:斑蝥、刺五加、半枝莲、黄芪、女贞子、 山茱萸、人参、三棱、莪术、熊胆粉、甘草。
卓酚酮类
变形单萜,碳架不符 合异戊二烯定则。
具有七元芳环。
卓 酚酮
具有酚的通性,其酸性 介于酚类和羧酸之间。
能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晶体,并显示不同颜 色,可进行鉴别。
3.双环单萜 (1)常见的结构类型
萜类化合物是经甲戊二羟酸途径衍生而 来的一类化合物。
O C HO
H3C OH
甲戊二羟酸
(MVA)
OH
中药化学第七章
COOH
HO
香叶烯
没药烯
松香酸
齐墩果酸
(myrcene) (bisabolene) (abietic acid) (oleanic acid) ②对萜类成分进行降解反应可得到异戊二烯,而用异戊二烯亦可合成萜 天然橡胶(多萜) 松节油(氮气稀释,单萜) +
焦化蒸馏
异戊二烯 异戊二烯
(±)柠檬烯 (±)-limonene
第七章 萜类和挥发油
(Terpenoids and Voaltile oils)
第一节
萜类 (Terpenoids)
一,概述 (一)萜类的定义及生物合成途径 1953年以前给萜类化合物下的定义为: 1. 萜类的定义
由异戊二烯聚合衍生而成的化合物为萜类化合物(Terpenes)。 如:
COOH
COOH
6、抗肿瘤 主要为二萜。如紫杉醇(taxol)、雷公藤乙素(tripdiolide)、鸦胆亭 (bruceantin)、莪术醇(curcumol)、冬凌草素(oridonin),其中紫杉醇对乳腺癌、卵巢癌及肺 癌不仅疗效好,且毒性低。
7、抗生育 如16-羟基雷公藤内酯醇(16–hydroxytriptolide)及棉酚(gossypol)有雄性抗生育 活性;芫花酯甲、乙(yuanhuacin、yuanhuadin)具引产作用。 8、杀虫驱虫作用 如青蒿素(arteannuin)及鹰爪甲素(yingzhaosu A)分别有很强的抗恶性 疟疾及鼠疟活性;土木香内酯(costunolide)和川楝素(chuanliansu,toosendanin)具有杀血吸虫 作用;驱蛔素(ascaridole)及山道年(santonin)有很强的驱蛔活性。 9、甜味剂作用 如甜菊苷(stevioside)、甜菜素(phylloduicin)、罗汉果甜素Ⅴ(mogroside V),其甜味均为蔗糖的数百倍以上。 此外,萜类化合物还具有许多其它生物活性。如人参三萜皂苷(gensenosides)有很好的补益 强壮作用,雷公藤内酯(二萜)具有很好的免疫调节活性,juvabione具昆虫保幼激素作用,二萜醛 (sacculatal)、瑞香毒素(daphnetoxin)均具有较强的毒鱼活性。
药理课件萜类和挥发油PPT课件
CHAPTER 05
萜类和挥发油的未来展望
萜类和挥发油的资源开发与利用
1 2 3
深入挖掘天然资源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萜类和挥发油资源 被发现,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和利用。
人工合成与修饰
通过化学合成和生物工程技术,对萜类和挥发油 进行人工合成和修饰,以获得具有更好生物活性 的化合物。
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系统的评价,为药物研发提供依据。
活性机制研究
03
深入研究萜类和挥发油发挥生物活性的机制,为药物作用机制
研究和药物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萜类和挥发油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
药效学研究
通过药效学实验,研究萜类和挥发油对疾病模型 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制。
药代动力学研究
研究萜类和挥发油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 排泄过程,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萜类和挥发油的生物活性研究
抗炎作用
萜类和挥发油中的某些成分可 以抑制炎症反应,如抑制炎症 介质释放、抑制炎症细胞浸润
等。
抗菌作用
萜类和挥发油中的某些成分具 有抗菌作用,如抑制细菌生长 、杀灭细菌等。
抗肿瘤作用
萜类和挥发油中的某些成分可 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抗氧化作用
萜类和挥发油中的某些成分具 有抗氧化作用,如清除自由基
毒理学研究
对萜类和挥发油进行系统的毒理学研究,评估其 安全性和潜在的毒性,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性。
THANKS
[ 感谢观看 ]
萜类的生理作用与药理活性
01
02
03
生理作用
萜类化合物在植物和微生 物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 用,如防御、信号传递、 生长调节等。
药理活性
中药化学考前辅导
中药化学考前辅导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第七章萜类和挥发油【学习要点】1.掌握萜的含义和主要分类法。
2.掌握挥发油的定义、通性和化学组成,3.掌握挥发油的提取分离方法。
4.熟悉环烯醚萜苷的结构特点和主要理化性质。
5.熟悉紫杉中所含主要萜类化学成分的结构及其生物活性·6.熟悉龙胆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及提取分离方法。
7.熟悉挥发油化学常数的含义。
8.了解挥发油的气相色谱鉴定方法。
9.了解薄荷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特征。
【重点与难点提示】一、萜类化合物的概念、分类原则1. 单萜, 是由2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含10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类群;如龙脑,香叶醇等。
2. 倍半萜, 是由15个碳原子,三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如环桉醇,青蒿素3. 二萜, 是由20个碳原子,4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如银杏内酯,甜菊苷4. 三萜, 是由30个碳原子,6个异戊二烯单位为基本碳架构成的化合物。
二、环烯醚萜类1. 结构与分类根据其环戊烷是否裂环可分为①环烯醚萜苷如桃叶珊瑚苷。
②裂环环烯醚萜苷如龙胆苦苷。
2. 理化性质大多数为白色结晶体或粉末(极少为液体),多具旋光性,味苦环烯醚萜苷易被水解,苷元遇酸、碱、羰基化合物和氨基酸等都能变色。
与皮肤接触,也能使皮肤染成蓝色。
3. 提取分离环烯醚萜苷类多采用溶剂提取法,常采用的溶剂为水,甲醇,乙醇,烯丙酮及乙酸乙酯。
提取前需在被提取的药粉中拌入适量碳酸钙或氢氧化钡。
三、挥发油的概念、性质及组成。
1. 挥发油的定义:挥发油又称精油,是存在于植物体中的一类可随水蒸气蒸馏而与水不相混溶的挥发性油状成分的总称。
挥发油为一混合物,其中所含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
主要有萜类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等。
2. 挥发油的理化性质:在常温下,挥发油大多为无色或微带淡黄色的透明液体,少数挥发油具有其他颜色,如薁类多显蓝色。
《萜类和挥发油》课件
02
CHAPTER
萜类的生物合成
生物合成途径
甲羟戊酸途径
萜类合成的起始途径,通过甲羟戊酸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异戊烯焦磷酸。
甲基赤藓糖磷酸途径
另一种起始途径,通过甲基赤藓糖磷酸生成二甲基丙烯基焦磷酸。
丙酮酸途径
部分萜类物质可由丙酮酸途径合成。
磷酸戊糖途径
在某些微生物中,萜类物质可由磷酸戊糖途径合成。
酯类
如乙酸乙酯、丁酸 乙酯等,具有柔和 的香气和口感。
05
CHAPTER
挥发油的提取与分离
提取方法
溶剂提取法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利用有机溶剂将挥发油从植物中提取 出来,常用溶剂包括石油醚、乙醚、 氯仿等。
利用超临界流体(如二氧化碳)作为 萃取剂,从植物中提取挥发油,具有 萃取效率高、溶剂残留少等优点。
食品调味
挥发油具有独特的香味和口感, 常用于调味品如香辛料、食用香 精等,提升食品的口感和风味。
食品防腐
部分挥发油具有抗菌、防腐作用 ,可用于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如 某些精油可用于腌制食品或作为 食品保存剂。
日用化工
香水、化妆品
挥发油具有芳香性,常用于制作香水 、化妆品等日用品,提供宜人的香气 和美容效果。
基因表达与调控
相关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对萜类的合成具有重要影响, 如关键酶基因的表达水平直接影响萜类的合成。
03
CHAPTER
萜类化合物的应用
药物开发
抗癌药物
一些萜类化合物具有抑 制肿瘤细胞生长和扩散 的作用,可用于抗癌药
物的研发。
抗炎药
萜类化合物具有抗炎作 用,可用于治疗关节炎 、痛风等炎症性疾病。
质量控制
化学成分分析
01
中药化学 第七章 萜类和挥发油
(二) 萜类的分类
目前仍沿用经典的Wallach的异戊二烯法则 (isoprene rule),按异戊二烯单位的多少进行 分类。
含有一个异戊二烯单位的萜类称为半萜 含有两个异戊二烯单位的萜类称为单萜 含有三个异戊二烯单位的萜类称为倍半萜 含有四个异戊二烯单位的萜类称为二萜 含有五个异戊二烯单位的萜类称为二倍半萜 依此类推
② 氨基酸反应
在加热条件下与氨基酸作用,生成蓝色或紫色沉淀。 与皮肤接触,也能使皮肤染成蓝色。
③冰乙酸-铜离子反应
将样品溶于冰乙酸,加入少量的铜离子试液,加热后 即产生蓝色反应。
④Shear试剂反应
与Shear试剂(1体积浓盐酸与15体积苯胺的混合液) 产生特殊的颜色反应。如车叶草苷与Shear试剂反应 产生黄色→棕色→深绿色反应。
尤其在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中萜类化合 物分布得更为普遍,种类及数量更多, 如被子植物就在30多个目、数百个科 属发现有萜类化合物。
(五)萜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萜类化合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性质 各异,因而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其 中不少化合物是常见的一些中药中的有 效成分,具有较为重要的生物活性。
第七章 萜类和挥发油
第一节 萜类
一、概述 (一)萜类的含义
其烃类化合物常称为萜烯,开链萜烯具 有(C5H8)n通式。
萜类化合物(terpenoids)是一类由甲 戊二羟酸(mevalonic acid,MVA)衍 生而成,基本碳架多具有2个或2个以上 异戊二烯单位(C5单位)结构特征的化 合物。
(二)常见结构类型和重要的化合物
1.无环单萜(acyclic monoterpenoid)
(1)常见的三种类型
月桂烷型
薰衣草烷型
艾蒿烷型
萜类与挥发油—萜类(天然药物化学课件)
OH
台湾扁柏
扁柏素
罗汉柏
3、双环单萜类
双环单萜的结构类型较多,比较常见的四种可 视为由薄荷烷在不同位置间环合形成的产物。在 植物界的分布以松柏科最为广泛:松节油的主要 成分蒎烯、龙脑(中药冰片);樟树挥发油中的 樟脑;小茴香油与侧柏油中的小茴香酮等。
HOOC
CH3 CH2 C CH2
OH
CH2OH
甲戊二羟酸
H2C CH C CH2 CH3
异戊二烯
三、分类
根据其构成分子碳架的异戊二烯数目和碳环数 目进行分类。 v 含有1个异戊二烯单位的萜类称为半萜; v 含有2个异戊二烯单位的称为单萜; v 含有3个异戊二烯单位的称为倍半萜; v 含有4个异戊二烯单位的称为二萜; v 含有5个异戊二烯单位的称为二倍半萜…
七 萜类(二)
——结构类型
❖一、单萜 ❖二、倍半萜 ❖三、二萜 ❖四、二倍半萜 ❖五、三萜 ❖六、四萜
一、单萜
单萜的基本碳架由10个碳原子构成,即2个异 戊二烯单位,多是挥发油的组成成分之一。
一般按其结构中的碳环数目,可分为链状、单 环、双环及三环等结构种类。也有依据单萜的含 氧官能团分类的
1、链状单萜(无环单萜)
植物胡萝卜素类
n>8 橡胶
1、薄荷脑
薄荷脑系由薄荷的叶和茎中所提取,白色晶体,分子式
C10H20O,为薄荷精油中的主要成分,可用作牙膏、香水、 饮料和糖果等的赋香剂。在医药上作用于皮肤或粘膜,有清 凉止痒作用;内服可作为驱风药,用于头痛及鼻;咽;喉炎 症等。其酯用于香料和药物。
主要成分:
H
H
H
O
中药化学练习题:第七章萜类和挥发油
1.由()衍生而成的化合物均为萜类化合物,此类化合物结构种类虽然非常复杂,但其基本碳架多具有()结构特征,且其基本碳架中常有甲基、()、()、()及()类型的取代基。
2.实验异戊二烯法则及生源异戊二烯法则对萜类化学研究相同的贡献之处在于均可以用其进行萜类结构式的()。
不同之处在于,实验异戊二烯法则至今仍可用于萜类化合物的(),并且简单明了,而生源异戊二烯法则为萜类化合物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并且可将基本碳架结构不符合()的萜类化合物,合理的涵盖归属于萜。
3.从甲戊二羟酸出发,经IPP及DMAPP,由GPP、()、()及()这些简单的前体组成了萜类生物合成的主要途径,这些简单的前体再经环化、Wagner-Meerwein重排、()及()的1,2—移位等异构化反应,可衍生出各种碳架类型的萜类化合物。
4.按基本碳架的碳原子数目,即()的多少,可将萜类化合物分成单萜、倍半萜、二萜、二倍半萜、三萜及四萜等。
亦可按萜类化合物所连功能基的不同,将萜分成()、()、()、()、()、()、()及()等。
室温下,单萜及倍半萜多为()体,二萜、二倍半萜、三萜及四萜等常为()体,萜苷因连糖故一般为()体。
5.GPP衍生而成的臭蚁二醛缩醛衍生物为(),此类化合物多以苷的形式存在,且其苷元多不稳定,由于多具()及()结构特点,故C1—OH与()成()的形式存在植物体内,并可分为()和()二大类。
6.环烯醚萜苷元结构中C3与C4多以(),除C1连羟基外,()、()、()也常连有羟基,C8常连有()、()及(),C6或C7可以形成(),C7和C8之间可形成()。
根据C4取代基的有无,可将环烯醚萜苷再分为()两小类。
裂环环烯醚萜苷C7—C8处(),且其C7还可与C11形成()。
7.具有环庚三烯酮醇结构的变形单萜类化合物为(),环上的羟基具有()的通性,其酸性强于()弱于羧酸。
由于羟基的邻位有羰基,故能与()形成有色的络合物结晶,而不能与一般羰基试剂反应,且在()及()区间分别有羟基及羰基的红外光谱吸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萜类化合物的生源途径
1.经验异戊二烯法则( empirical isoprene rule) Wallach总结了大量此类实验结果后,于1887年提
出了异戊二烯法则,认为萜类的碳架是由异戊二烯 单位以头-尾或非头-尾顺序相连而成,都是异戊二 烯的聚合体或其衍生物。 2.生源异戊二烯法则( biogenetic isoprene rule)
• 尤其在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中萜类化合 物分布得更为普遍,种类及数量更多, 如被子植物就在30多个目、数百个科 属发现有萜类化合物。
中药化学第七章萜类和挥发油
(五)萜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 萜类化合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性质各 异,因而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其中不 少化合物是常见的一些中药中的有效成分, 具有较为重要的生物活性。
• 这类化合物能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结晶体, 并显示具有鲜明色调的颜色,其三价铁络合物为赤 色结晶,铜络合物为绿色结晶,这样就可以进行鉴 别。这类化合物种类不算太多。
• 卓酚酮类化合物(troponoide)是一类变形的单萜, 它们的碳架不符合异戊二烯法则,这类化合物结构 中都有一个七元芳环,一个酮基和一个酚羟基。
第七章 萜类和挥发油
中药化学第七章萜类和挥发油
第一节 萜类
中药化学第七章萜类和挥发油
一、概述 (一)萜类的含义
• 其烃类化合物常称为萜烯,开链萜烯具 有(C5H8)n通式。
• 萜类化合物(terpenoids)是一类由甲 戊二羟酸(mevalonic acid,MVA)衍 生而成,基本碳架多具有2个或2个以上 异戊二烯单位(C5单位)结构特征的化 合物。
中药化学第七章萜类和挥发油
(二) 萜类的分类
• 目前仍沿用经典的Wallach的异戊二烯法则 (isoprene rule),按异戊二烯单位的多少进行 分类。
• 含有一个异戊二烯单位的萜类称为半萜 • 含有两个异戊二烯单位的萜类称为单萜 • 含有三个异戊二烯单位的萜类称为倍半萜 • 含有四个异戊二烯单位的萜类称为二萜 • 含有五个异戊二烯单位的萜类称为二倍半萜 • 依此类推
含氧官能团分类的。
中药化学第七章萜类和挥发油
(二)常见结构类型和重要的化合物
1.无环单萜(acyclic monoterpenoid) (1)常见的三种类型
月桂烷型 薰衣草烷型 艾蒿烷型
中药化学第七章萜类和挥发油
(2)代表化合物
①月桂烯和罗勒烯 ②牻牛儿醇和香橙
月桂烯 罗勒烯
牻牛儿醇 香橙醇
C H2O H H
中药化学第七章萜类和挥发油
4.环烯醚萜类(iridoids)
(1)概述 它是一类特殊的单萜,多与糖结
合形成苷。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在中药中分布
较广,在玄参科、茜草科、唇形科及龙胆科
中较为常见,有多种生理活性(利胆、健胃、
降糖、抗菌消炎等),目前发现的已达900余
种。
65 4 3
7
8
1
9
2
1 0 中药化学第七章萜类和挥发油
H C H2O H
中药化学第七章萜类和挥发油
③柠檬醛
• 柠檬醛存在于植物的挥发油中,其中在柠檬草油、 川桂叶油和樟叶油中含量较高,多在70%以上。
• 也有一对顺反异构体,反式的称为α型,顺式的 称为β型。它们通常混合共存,但以反式柠檬醛 为主。
• 可以加入亚硫酸氢钠使其形成结晶性加成物,经 分离后用分解,再用减压蒸馏进行提纯。二者均 是许多人造香料和调味品的重要成分。
(2)分类
①环烯醚萜苷类
其苷元结构特点为C1多连羟基,并多成苷,且多 为 β-D- 葡 萄 糖 苷 , 常 有 双 键 存 在 , 一 般 为 △ 3
中药化学第七章萜类和挥发油
3.双环单萜 (bicyclic monoterpenoid)
(1)常见的结构类型 其中前四种可看作是由 薄荷烷在不同位置之间进一步环合而成的。 这六种类型以蒎烷型和莰烷型最为稳定,形 成的衍生物也最多。
中药化学第七章萜类和挥发油
(2)需掌握的化合物结构式
蒎烷衍生物 α-蒎烯 β-蒎烯 γ-蒎烯 (α-pinene)(β-pinene) (γ-pinene)
萜类化合物的形成起源于葡萄糖;葡萄糖在酶的作 用下产生乙酸,三分子乙酸经合成产生MVA,它经 ATP作用、再经脱羧、脱水形成焦磷酸异戊烯酯,可 互变异构化为焦磷酸γ,γ-二甲基丙烯酯。
中药化学第七章萜类和挥发油
(四) 萜类化合物的分布
• 萜类化合物在中药中分布极为广泛,藻 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裸 子植物及被子植物中均有萜类的存在。
中药化学第七章萜类和挥发油
(一)概述
二、 单萜
1.单萜(monoterpenoids)的基本碳架由10个碳原
子构成,即2个异戊二烯单位,多是挥发油的组成
成分(多具有较强的香气和生物活性,是医药、
食品及化妆品工业的重要原料。
2.一般按其结构中的碳环数目分类,可分为无环、单环Biblioteka 双环及三环等结构种类。也有依据单萜的
中药化学第七章萜类和挥发油
• 芍药苷是芍药(Paeonia albiflora)根中的蒎烷单萜苷,在
芍药中还有白芍药苷(albiflorin)、新芍药苷、苯甲酰芍 药苷(benzylpaeoniflorin)等结构类似的苷,多具有镇静、 镇痛、抗炎活性。 • 龙脑即中药冰片,又称“樟醇”,是樟脑的还原产物。龙脑是 白色片状结晶,有升华性。不但有发汗、兴奋、镇痉和防止 腐蚀等作用,还有显著的抗氧功能,临床上普遍应用的治疗 冠心病、心绞痛的良药苏冰滴丸的主要成分就是冰片。此外, 它还是香料工业的主要原料。 • 樟脑是最重要的萜酮之一,我国产的天然樟脑产量占世界第 一位。樟脑在医药上主要用做刺激剂和强心剂,还有局部刺 激作用和防腐作用,可用于神经痛、炎症及跌打损伤。
中药化学第七章萜类和挥发油
2.单环单萜 (monocyclic monoterpenoid)
(1)常见的三种类型
环香叶烷型 对-
卓酚酮型
O OH
中药化学第七章萜类和挥发油
(2)重要的化合物
①需掌握的化合物结构式
柠檬烯 薄荷酮 辣薄荷酮 桉油精
O
O
O
中药化学第七章萜类和挥发油
②卓酚酮型化合物
• 卓酚酮具有芳香化合物性质,并且由于酚羟基其邻 位的强吸电子基团(羰基)的存在而使分子显示较 强的酸性,其酸性介于酚类和羧酸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