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斯与契约理论
契约理论基础上的财务治理机制研究
契约理论基础上的财务治理机制研究姓名:潘魏灵2.1现代企业契约理论科斯开创的企业理论被称为“企业的契约理论’’。
其后,阿尔钦和德姆塞次n“、威廉姆森、张五常瞪副等进一步发展和深化。
该理论主要观点:一是企业的契约性,即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组合。
契约有两个含义:交易者拥有明确的产权(财产的所有权);企业是由不同财产所有者组成的。
企业的所有权不等同于“财产所有权”;财产所有权指的是给定财产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而企业所有权是指对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
市场是与企业相对应的另一种契约形式。
科斯认为,市场与企业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可互相替代的手段,市场配置资源由非人格化的价格完成,而企业则通过权威关系来完成。
张五常认为:企业与市场的不同只是一个程度的问题,是契约安排的两种不同的形式;企业对市场的替代,仅仅是一种契约取代另一种契约;企业契约是契约选择的结果。
二是企业契约的不完全性。
“完全契约’’是使相关决策取决于所有可证实变量的契约,这些变量包括各方可能的关于他们的价值、成本等的披露。
不严格使用术语,如果像最优契约一样使各方产生相同的支付,人们也会将本来不完全的契约称为完全契约。
“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的存在,使得契约不可能是完善的。
现代契约理论认为所有的契约都是不完全的。
三是由此导致的所有权的重要性。
由于企业契约的不完全性,所有的“收益权"和“控制权"不能全部合同化,必然出现“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问题,即“企业所有权”问题。
契约的不完全性意味着存在一系列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分布。
理解契约的不完全性,是认识公司治理进而财务治理的关键环节。
企业契约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重要分支是:交易费用也称交易成本理论、产权理论和代理理论。
交易费用理论侧重研究诸如企业存在的原因及企业的边界等企业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产权理论以产权制度为研究重点;代理理论以企业内部结构及企业中的代理关系为研究重点。
科斯制度契约与组织读后感
科斯制度契约与组织读后感读完科斯关于制度、契约和组织的这些论述啊,就像被人拉着在经济和社会的奇妙世界里逛了一圈。
先说说制度吧。
科斯让我感觉制度就像是游戏规则,不过这个游戏可是整个社会在玩的超级大游戏。
这些规则不是凭空冒出来的,是在人们长期的互动当中慢慢形成的。
就好比一群小伙伴一起玩泥巴,玩着玩着就会有不成文的规定,谁先发现的泥巴堆谁就有优先使用权之类的。
在社会里呢,制度就是规范着我们的经济活动。
比如产权制度,这可太重要了,就像你有个心爱的玩具,产权制度就明确了这个玩具是你的,别人不能随便拿走。
要是没有这个制度,那大家为了玩具不得打得头破血流啊,经济活动就会乱成一锅粥。
再聊聊契约。
契约在科斯的世界里就像是一种特殊的约定,比我们平时说的口头承诺要正式多了。
企业之间的合同是契约,员工和老板之间的雇佣关系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契约。
这让我想到去市场买菜,我给菜贩钱,菜贩给我菜,这其实也是一种简单的契约关系。
只不过企业里的契约复杂得多,要考虑很多东西,像是生产要素怎么分配啊,利益怎么划分啊。
科斯让我意识到,契约可不是随便签签的,它背后反映了人们为了达成经济目标所做的各种权衡。
比如说,一个公司要请个技术大牛,那给的报酬、工作的权限、保密协议等等都是契约里要精心设计的内容,这就像是一场谈判桌上的博弈,双方都想争取对自己最有利的条件,但又得达成共识才能合作下去。
然后就是组织啦。
企业就是一种典型的组织。
科斯的理论让我觉得企业的存在特别有趣。
为啥要有企业呢?就不能大家都单干吗?原来啊,企业能够降低交易成本。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企业,一个做衣服的工人,他得自己去买布料,找各种工具,还得自己去卖衣服,那得花多少时间精力在这些交易上啊。
但是在企业里,老板统一安排这些事情,工人就只需要专注做衣服就行了,这样交易成本就大大降低了。
而且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也是有讲究的,就像人体一样,每个部门就像器官,得协调运作。
有的企业层级分明,就像军队一样有严格的上下级关系;有的企业比较扁平化,大家都能比较自由地发表意见。
威廉姆森契约经济理论
经济理论
01 基本内容
03 治理结构
目录
02 理论研究 04 理论启示
对契约的系统分析是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经济学的最大特点。他研究契约理论的目的是,充分认识和分析交易 中潜在的冲突因素,并选择契约关系的治理结构,降低交易费用,促进合作关系,实现双赢,为交易成本经济学 设计治理结构提供方案。
如果仍然采用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法庭解决纠纷方式,其后果将是要么一方获利另一方受损,要么两败俱伤, 而不能实现双赢。威廉姆森的契约经济学除了从企业制度建立,对企业内部关系治理结构的建立进行研究外,实 际上还对交易属性、契约多样性进行研究,使交易各方有选择契约的权利,从而达到由公平到效率,降低交易成 本的目的。如果说科斯的“企业的性质”是现代西方交易成本经济学产生的重要标志,其“社会成பைடு நூலகம்问题”是该 理论发展的重要标志,那么威廉姆森在科斯的企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以契约法研究为基础,着重研究契约治理 结构的设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交易成本经济学。
1.计划性交易。
由于能掌握对称信息、有足够的理性并且不存在机会主义行为,交易是充分的或完全的。在双方都具有理性 的情况下,即使交易不完善,法庭能按照效率标准解决所有的纠纷。这样,交易就成了计划。这种交易的特点在 于强调交易的形式,交易性质的有效性条件,即完全按照各方约定的规则进行交易。由于这种交易更事前形成的 交易条件,因而被认为是从根本上可以自我实施的交易。
感谢观看
1.契约的市场治理。
契约的市场治理又称为依约治理结构和完全契约,主要适用于计划性交易。由于是在非资产专用性条件下, 对于偶然性或经常性的交易可采用的契约的市场治理结构,也称为古典式契约法治理结构。交易双方可在信息对 称的条件下,签订条款经仔细敲定、强调法律原则、正式文件以及自我清算的契约,以保护当事人免受对方投机 之害。契约条款已规定了交易的实质性内容,并且也符合法律原则,因此这类契约无疑会使依法履约人从中受益。 威廉姆森认为,当相同频率的交易或相同交易种类被合作者所熟悉时,协商调解的决策就会变得更加容易。无疑, 这是交易成本较低的治理结构。
科斯和诺斯的学术贡献
诺斯的主要贡献在于研究方法上的创新,即用古典经济学的方法研究新的对象。
也就是说,运用新古典经济学和经济计量学来研究经济史问题。
在其早期对远洋运输和美国国际收支所做的研究中,他与福格尔所代表的新经济史学派并驾齐驱,将新古典生产理论与经济史中所发现的数据结合起来。
这种新的方法推动经济史的研究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诺斯并不满足于此,他又利用产权理论来解释美国历史中制度变革对经济绩效的影响。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诺斯又运用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产权理论,分析西方世界最近两个世纪中工业化的更为一般的理论。
其目的是探讨西方世界经济增长的原因、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的内在联系、产权制度与经济发展的互动趋势、经济发展对制度的内在要求。
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以后,诺斯开始总结他30多年研究经济史的经验,从中提炼出一些对经济学尤其是对新制度经济学有重要贡献的理论。
概括起来说,诺斯对经济学的贡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用制度经济学的方法来解释历史上的经济增长;第二,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的开创者之一,诺斯重新论证了包括产权制度在内的制度的作用;第三,作为经济学家的诺斯将新古典经济学中所没有涉及的内容——制度,作为内生变量运用到经济研究中去,特别是将产权制度、意识形态、国家、伦理道德等作为经济演进和经济发展的变量,极大地发展了制度变迁理论。
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是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的三大基石。
诺斯通过对西方市场经济演变史的审视与分析,升华出制度变迁理论的思想,并以三大理论基石来构建他的分析框架。
如他所述,“我研究的重点放在制度理论上,这一理论的基石是:描述一个体制中激励个人和集团的产权理论;界定实施产权的国家理论;影响人们对‘客观’存在的变化不同反应的意识形态理论,这种理论解释为何人们对现实有不同的理解。
”值得提出的是,诺斯在阐明上述分析框架的过程中,始终以成本—收益为分析工具,论证产权结构选择的合理性、国家存在的必要性以及意识形态的重要性;而这种分析使得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具有巨大的说服力。
所有制、治理结构及委托―代理关系
所有制、治理结构及委托―代理关系一、财产所有权与企业所有权由科斯开创的企业理论被称为“企业的契约理论”(thecontractualtheoryofthefirm)(C oase,1937),这一理论的要义可以用如下三句话来概括:(1)企业的契约性(thecontractualnatureofthefirm);(2)契约的不完备性(或不完全性)(theincompletenessofthecontracts);(3)以及由此导致的所有权的重要性(relevanceofownership)。
①在解释上述三个要点之前,让我们先来作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区分:财产所有权与企业所有权。
在经济学文献中,“所有权”(ownership)既指对某种财产(asset)的所有权,也指对企业(thefirm)的所有权,但把财产所有权(ownershipoftheasset)与企业所有权(ownershipofthefirm)区别开来对理解企业制度安排是非常重要的。
②财产所有权与“产权”(propertyrights)是等价概念,指的是对给定财产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而企业所有权指的是对企业的剩余索取权(residualclaimancy)和剩余控制权(residualrightsofcontrol)(企业本身作为“法人”又可以作为财产的所有者)。
剩余索取权是相对于合同收益权而言的,指的是对企业收入在扣除所有固定的合同支付(如原材料成本、固定工资、利息等)的余额(“利润”)的要求权。
企业的剩余索取者也即企业的风险承担者,因为剩余是不确定的、没有保证的,在固定合同索取被支付之前,剩余索取者是什么也得不到的。
剩余控制权指的是在契约中没有特别规定的活动的决策权(详细讨论见下文)。
在企业理论的早期文献中,经济学家是以剩余索取权定义企业所有权的,但格罗斯曼和哈特在其已成为经典的论文中(Grossman和Hart,1986),将企业所有权定义为“剩余控制权”。
科斯定理成本的逻辑-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科斯定理成本的逻辑-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引言部分的概述内容可以如下所示:概述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主题和背景。
科斯定理是一项重要的经济学理论,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于1937年首次提出。
该定理探讨了在存在交易成本的情况下,市场无法完美执行合同的问题,并提出了通过内部组织来解决合同不完全性问题的观点。
科斯定理对经济学和组织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通过逻辑推演和具体案例分析,探讨科斯定理的内涵和适用性。
首先,我们将介绍科斯定理的基本概念和定义,以及其背后的逻辑推理过程。
然后,我们将重点讨论科斯定理在经济学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市场失灵和合同制约方面的作用。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科斯定理对组织理论的启示,以及其在帮助企业构建有效的组织结构方面的贡献。
最后,我们将对科斯定理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并对其未来的思考和展望进行探讨。
然而,科斯定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在实践中难以完全适用于复杂的经济系统,并且对组织理论的具体实施也存在一定的挑战。
尽管如此,科斯定理依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思考框架,有助于我们理解经济行为和组织结构的本质,并为实践中的经济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一步一步地展开对科斯定理的详细探讨,希望读者通过本文的阅读,能够对科斯定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并从中汲取对经济学和组织管理的有益启示。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下面几个方面: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展开:引言部分将首先对科斯定理进行简要概述,介绍其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背景。
接着,文章将详细阐述科斯定理的逻辑推演过程,通过分析其前提和推论,探讨其在经济领域中的实际应用。
然后,文章将重点探讨科斯定理在组织理论中的启示,并指出其对组织行为和经济学理论的重要启示。
接下来,结论部分将对科斯定理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强调其在经济学中的贡献。
同时,文章将对科斯定理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展望,探讨其未来在经济学领域的发展方向。
科斯革命和企业契约理论的嬗变
来进行定义 。从 更 深层 次上来 看 , 逻辑 演 绎 主
一
、引 言 Fra bibliotek义分析范式 是建立在一个封闭系统 的本体 论认 知基础之上 的 , 种本 体论 将科 学看 作 一种 _这 2 事件之间稳 定 、 恒常 的联系 , 而这 种联系 只有在 构成封 闭性 系统 的 内在条 件和外 在条件充 分具 备时才 能获得 。新 古典经 济学一方 面通过完 全 理性 、 稳定不变 的偏 好 函数等假 设来 满 足封 闭 性 的内在条件 , 另一方 面通 过完 全竞 争 的经 济
的替代过程不 予考 虑 , 对任 何 产生 和改 变制 度
两面性 。在此基础上 , 企业契约理论 出现 了不 同发展轨迹 。其 中企业契约 集合论继 承 了保守 的一面 , 治理结 构理论则承袭 了革命的一 面, 但是后者在理论 的构建 中呈现 出向新古 典范式 回归 的倾 向。 [ 关键词 ] 科斯 革命 ;范式 ; 企业契约理论
[ 中图分类号 ] F 1 O9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 5 7 (06 0 0 2 0 0— 0 2 2 0 ) 2— 0 8一o 4
一
有严格 的内在一 致性 , 即其各 种具 体 理论 不论 分析什么问题 , 都坚持逻辑演绎 主义方法 , 以 所 新 古典经济学可 以按照其 固守 的演绎 主义方法
面, 又表现 出了继承性的一面 。
[ 收稿 日期 ] 20 0 — 4 05— 5 2 [ 者简介] 王光庆(95 ,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师 , 作 17一)男, 经济学博士, 从事制度经济学与现代企业理论研究。 [ 金项 目] 暨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基金项 目 企业契约理论评析》 编号:1069 。 基 《 ( 5144 )
公司治理结构理论比较研究及启示
公司治理结构理论比较研究及启示公司治理结构主要有两种模型:一个是以股东主权为基础的单边治理结构,一个是以利益相关者为基础的多边治理结构,我国应该建立起公司的多边治理制度。
标签:公司治理结构单边治理多边治理利益相关者一、公司治理结构理论比较公司治理结构有多种模式,并且按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对此,本文采用的一个理论分析方法是以公司的“成员”构成范围为标准,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探讨分为两种不同的理论模型。
1.以股东主权为基础的单边治理理论在早期的公司理论中,通常将公司理解为一个由物质资本所有者组成的联合体,只有股东才是公司的成员,公司的权力只能在他们之间分配,这种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模型即所谓的公司单边治理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1)股东主权论。
即只有以所有权形式为公司提供物质资本的股东才享有公司权力,他们对公司的财产不仅享有“剩余索取权”,而且还对公司的经营享有最高的控制权。
(2)信托关系论。
即董事会与股东大会之间被认为是一种信托关系。
(3)委托代理关系论。
即董事会与高层经理之间被认为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其中,董事会以自己的经营管理知识、经验和能力为“标准”,来挑选称职的经理人员;而经理人员作为董事会的代理人,则在董事会的授权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并受董事会的监督。
2.以利益相关者为基础的多边治理理论对公司进行描述的另外一种理论为利益相关者理论,该理论最早由伯利和米因斯在1932年提出,而真正使利益相关者理论成为主流理论为人所关注的则是1990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1310法案》的通过,该法案明确指出股东只是公司利益相关人的一方,不享有特殊地位,要求董事会不仅要对股东负责,还要对其他利益相关者负责。
利益相关者理论最基本也是最本质的观点在于认为公司是由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组成的,他们为了各自的目的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契约关系网络,在这一理论背景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被定义为股东、债权人、职工等利害关系人之间有关公司经营与权利的配置机制。
社会契约理论在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社会契约理论在经济发展中的应用社会契约理论是由伊卡尔·纳尔逊和罗伯特·科斯提出的一种关于社会组织和资源配置的理论。
它认为,社会秩序是依赖于人们之间达成的契约或协议,而不是由某个中央权力机构所决定的。
在经济发展中,社会契约理论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社会契约理论可以指导经济政策的制定。
根据社会契约理论,人们在经济发展中需要达成一系列的契约,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政府可以借鉴社会契约理论的思想,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例如,合理规划城市发展、保护环境资源、改善劳动力市场等方面的政策都可以基于社会契约理论来制定。
其次,社会契约理论可以为经济组织和企业的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企业是社会经济组织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内部的员工、供应商、股东等各方之间也需要依据契约关系进行合作。
社会契约理论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契约关系,从而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比如,企业可以通过合理制定契约条款,明确各方的权责,提高各方对契约履行的积极性,加强合作效率。
此外,社会契约理论对于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的追求也具有指导意义。
社会契约理论认为,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权利不应该仅仅取决于个人能力和机遇,而应该通过契约来保障每个人的基本权益。
这一理论观点可以引导社会对于贫富差距、社会福利等问题的思考和解决。
比如,社会契约理论可以支持政府在税收、社会保障等方面制定政策,以降低贫富差距,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水平。
最后,社会契约理论还可以为经济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社会契约理论认为,经济制度应该是基于人们的契约和协商达成的,而不应该是单方面由政府或其他中央权力机构决定的。
在经济制度改革中,政府可以借鉴社会契约理论的思想,以减少政府对经济资源配置的干预,鼓励市场主体之间基于契约和协商的互动。
通过引入契约机制,可以有效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经济制度的创新和改革。
综上所述,社会契约理论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企业契约理论讨论.doc
企业契约理论讨论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契约模型(一)企业契约的缔约主体类型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形成经典企业理论的文献大都从企业的经济性质来研究企业。
罗纳德•科斯(RonaldCoase)的《企业的性质》一文更是奠定了现代企业理论的基础。
在科斯之后,许多经济学家沿用他的交易费用概念,丰富和发展了现代企业理论分析方法,其中以张五常(Cheung)、威廉姆森(Williamson)、阿尔钦(Alchian)、德姆塞茨(Demsets)等人最有影响力[1]。
企业理论经典文献的基本结论是:企业是一组契约的组合,组成企业契约的缔约主体包括与企业相关的各种直接和间接要素所有者。
认识企业契约的要素主体,界定各要素主体投入要素的种类、要素投入的多少及与企业契约关系的程度与范围就成为认识企业契约及其对外承担责任的关键。
社会经济和企业理论的发展为我们认识企业契约的要素主体演进提供了清晰的视角,企业契约的关键要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也深刻影响着企业责任的承担范围。
1.自然经济时代与原始企业的责任安排。
社会经济发展的早期,由于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组织形式落后,社会生产活动处于一种最原始的手工劳动方式,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基本处于对原始自然资源的初级利用。
没有出现社会化大生产和工业技术进步,企业生产过程对财务资本、人力资本与组织资本的要求不高。
简单的企业组织形式是作坊式的小规模生产,财务资本要求少,对技术特征突出的人力资本要求不高,因此企业中财务资本与其他资本等要素的稀缺程度都不高。
此时契约的签订模式是谁发起了简单的作坊式生产,谁就成为该企业的所有者,因而企业的产权是一种自发的产权安排[2]。
此时现代意义上的各种生产要素及产权主体还不存在,与企业契约产权相应的责任安排就是企业主的经济利益最大化,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责任出现。
2.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的经济责任安排。
社会生产进入工业化时代,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厂房、设备、机器等财务资本进行社会化大生产,为了筹集大规模的财务资本支撑企业的发展,股份制的企业组织模式应运而生。
科斯定理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科斯定理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1. 科斯定理的定义科斯定理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纳德·科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它是研究经济学和组织理论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原理。
科斯定理是指在没有完备契约和存在事务成本的情况下,市场和私有制组织可以通过交易和协商来实现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
2. 科斯定理的基本原理科斯定理的核心观点是,当市场交易存在交易成本时,经济主体会选择在私有制组织内进行交易,以降低交易成本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科斯定理描述了私有制组织相对于市场的优势,即可以通过内部交易和协商来解决市场无法解决的问题,并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科斯定理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要点:1.事务成本:市场交易存在着诸如搜索成本、谈判成本、监督成本等事务成本,这些成本增加了市场交易的复杂性和成本。
2.组织形式:在完备契约和事务成本存在的情况下,私有制组织可以通过内部交易和协商来降低交易成本,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3.外部性:科斯定理还指出,市场交易存在外部性的问题,即市场无法内部化外部性的影响因素,而私有制组织可以通过内部交易和协商来解决外部性问题。
3. 科斯定理的应用领域科斯定理的应用领域广泛,涵盖了经济学、组织学、社会学以及法律等多个领域。
以下列举了科斯定理在不同领域中的一些应用:3.1 组织理论在组织理论中,科斯定理被广泛应用于分析企业内部的决策过程。
科斯定理认为,企业内部存在着交易成本,而这些成本会影响企业内部的决策和资源配置。
因此,科斯定理提供了理解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和决策机制的重要理论基础。
3.2 市场失灵科斯定理也被用于分析市场失灵的问题。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地分配资源或产生不公平或低效的结果。
科斯定理认为,市场失灵的根本原因是交易成本和外部性的存在。
科斯定理提供了一种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的方法,即通过内部交易和协商来实现资源有效配置。
3.3 法律经济学在法律经济学中,科斯定理被用于分析法律制度对经济效率的影响。
企业的性质分析论文.pdf
1937年,科斯发表了《企业的性质》(Thenatureofthefirm)一文。
科斯提出市场和企业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配置资源的手段,“企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价格机制的替代”,两者的区别在于:在市场上,资源配置由价格机制自动调节;在企业里,资源配置由权威的组织来完成。
但无论用市场机制还是企业组织来协调生产,都是有成本的。
进一步科斯指出“通过价格机制组织生产最明显的成本,是去发现相关价格是什么”,至此,事实上科斯己经向我们回答了企业出现的逻辑起点,以及企业与市场的界限问题。
企业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有些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比通过市场进行所花费的成本要低。
但是企业的组织成本与企业是形影不离的,它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而扩张,当在企业内组织交易的成本扩大到等于市场组织交易的成本时,企业与市场的界线也就划定了。
张五常在其1983年的论文“Thecontractualnatureofthefirm”中指出,企业并非为取代“市场”设立,而仅仅是用要素市场取代产品市场。
这被张维迎理解为“关子企业性质的更透彻的解释”。
事实上,科斯早就指出,企业用“权威”在组织生产,无非是“一系列契约被一个契约替代”的结果。
“通过契约,生产要素为获得一定的报酬同意在一定的限度内服从企业家的指挥。
契约的本质在于它限定了企业家的权利范围”。
从这里可以看出,科斯并不是简单地认为企业是对市场的替代,而是一个企业契约对一系列市场契约的替代。
企业节省交易费用的奥秘就在于此。
“张五常真正不同于科斯的地方,是他认为要素市场上的合约,即企业合约,与产品市场上的合约,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同。
”张五常曾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如果你不会因为到百货公司买了一双袜子,就被看成与这家公司同属一个企业,那么为什么你聘用了一个工人,你就与这个工人被看成同属一个企业了呢?在张五常那里,买袜子的合约与雇用工人的合约都是市场合约,没有本质区别。
也正由于此,张五常“不知企业为何物”。
微观经济学中的契约理论和交易成本
微观经济学中的契约理论和交易成本在微观经济学中,契约理论和交易成本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契约理论是指在不完全契约的情况下,人们如何通过合作来完成交易的理论,交易成本则是指完成一项交易所需的实际成本。
本文将从契约理论和交易成本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契约理论契约理论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科斯于1937年提出,主要是研究在不完全契约条件下,人们之间如何利用私人契约来进行交易,并使得双方获得最佳效果。
契约理论的核心在于对于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处理和协调。
在一个经济活动中,通常存在着不确定性和风险,比如生产厂商不确定市场需求、买家不能确定产品质量等情况。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通过契约来进行协调和约束。
契约可以分为完全契约和不完全契约。
完全契约是指各方在交易前可以预见到所有可能的情况,并对交易进行详细规定。
而不完全契约则是指合同无法完全规定合作行为。
在不完全契约情况下,人们通常采取一些机制来约束另一方行为,比如承诺、诚信、采取博弈策略等。
此外,契约理论还涉及到贝叶斯博弈和信息不对称等概念。
二、交易成本交易成本是指完成一项交易所需的实际成本,包括信息收集、谈判、签订契约、履行契约等一系列成本。
简单来说,就是完成一个交易所需要的各种费用,不仅仅是货款和运费等直接成本。
交易成本可分为三大类,分别为搜索成本、谈判成本和执行成本。
1. 搜索成本搜索成本是指为了找到适合的合作伙伴而进行的信息搜寻和评估,包括信息收集、分析、比较等一系列活动。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中,大量的信息在各种媒体上发布,但对于企业和消费者来说,要从大量信息中筛选出可靠的信息并进行比较是需要花费时间和金钱的。
2. 谈判成本谈判成本是指交易方双方在签订合同之前的沟通和协商成本,包括时间、人力和资源等。
在很多情况下,交易方可能存在分歧和矛盾,需要通过谈判来协调和解决。
在谈判过程中,要涉及到双方的利益、信任、诚信等因素,谈判成本往往会占据一定的成本比例。
3. 执行成本执行成本是指在合同签订之后,双方要履行契约的实际成本,包括合同的执行监管、追索款项、承担违约责任等一系列活动。
企业契约理论再思考
企业契约理论再思考[提要] 契约理论为人们认识市场体制,特别是企业组织制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由科斯开创的“企业契约理论”已成为用以研究现代企业理论最核心的方法。
本文力求从完全契约和不完全契约、默认契约、激励契约等方面,全面把握契约理论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深入认识企业契约的本质特征,进而作出企业契约不完全性的理论诠释。
关键词:企业契约理论;再思考契约理论的发展是主流经济学理论近几十年来最大的突破之一,它为人们认识市场体制,特别是企业组织制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使得有关制度问题的研究成为主流经济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由著名经济学家科斯开创的“企业契约理论”,其要义包括企业的契约性、契约的不完备性以及由此导致的企业所有权(主要体现为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安排。
用契约理论研究现代企业,尤其是研究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现代股份公司,既是契约理论最前沿的研究领域,也是现代企业理论最核心的研究方法。
一、现代契约理论的基本概念所谓“契约”,又称合约、合同,其经济学概念与法学的概念是不相同的。
在法学概念中,契约是指两人或多人之间为在相互间设定合法义务而达成的具有法律强制力的协议。
现代经济学中的契约概念,其内涵比法律所使用的契约概念更为广泛。
它不仅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也包括一些默认契约。
现代经济学中的契约概念,实际上是将所有的市场交易(无论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显性的还是隐性的)都看成是一种契约关系,并将此作为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现代契约理论是在古典契约理论、新古典契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代契约理论的研究,是从一整套概念、范畴和分析方法开始的,在契约研究过程中,还创造了一系列模型、公式和类型。
这里主要介绍一下现代契约理论的基本概念。
(一)完全契约和不完全契约。
现代契约理论首先区分了完全契约和不完全契约概念。
所谓完全契约,是指缔约双方都能完全预见契约期内可能发生的重要事件,愿意遵守双方所签订的契约条款,当缔约方对契约条款产生争议时,第三方比如说法院能够强制其执行。
现代企业理论综述
现代企业理论综述现代企业理论有两个主要分支:交易成本理论和代理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的重点限于研究企业与市场的关系,代理理论则侧重于分析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及企业成员之间的代理关系。
这两种理论的共同点是都强调企业的契约性、企业的不完全性及由此导致的企业所有权的重要性。
由于这种原因,一般将现代企业理论称为“企业的契约理论”。
一、企业的契约理论(1):交易费用理论⏹企业的主流契约理论之先河由科斯开辟,之后又由阿尔钦和德姆塞茨、威廉姆森、克莱茵等、詹森和麦克林、利兰和派尔、罗斯、张无常、格罗斯曼和哈特、霍姆斯特姆和泰勒尔、哈特和莫尔、阿根亚和博尔腾以及其他学者加以拓展。
最新的模型是杨小凯和黄有光提出的。
这一派理论共旨是,企业乃“一系列合约的联结”(文字的和口头的,明确的和隐含的),然而,每个作者的侧重点各不相同。
其中最具影响的是交易费用理论和代理理论。
前者的重点仅限于研究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后者则侧重于企业的内部结构与企业中的代理关系。
在下文中,我们将交易费用理论分为两类:一类为间接定价理论,另一类为资产专用性理论。
(一)“间接定价”理论在间接定价理论的标题下,对科斯、张无常及杨小凯和黄有光的论点加以概述是合适的。
这一理论的要旨是:企业的功能在于节省市场中的直接定价成本或市场交易费用。
科斯“市场和企业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可互相替代的手段”---它们之间的不同表现在:在市场上,资源的配置有非人格化的价格来调节,而在企业内,相同的工作则通过权威关系来完成,两者之间的选择依赖于市场定价的成本与企业内官僚组织的成本之间的平衡关系。
⏹张五常“企业并非为取代市场而设立,而仅仅是用要素市场取代产品市场,或者说是“一种合约取代另一种合约”⏹张无常关于企业的本质是用要素市场取代产品市场的观点是深刻的。
它意味着,企业能消除机会主义的论点不是决定性的,因为企业可能把机会主义从商品市场带到了要素市场上来。
基于科斯和张无常的原旨,借助消费者---生产者、专业化经济和交易成本这三方面因素,杨小凯和黄有光(93、94)建立了一个关于企业的一般均衡的契约模式。
契约理论的文献综述
契约理论的文献综述科斯开创了契约理论研究的先河,在他的理论中,他将企业理解为一种不同于标准的市场交易的契约。
在科斯之后人们对契约理论的研究按两个方向发展。
第一个方向是委托-代理理论,其核心是设计出一套有效的机制来激励代理人“说真话”和“不偷懒”。
这个机制认为可以将所有的可以预见到的或然事件都涵盖在其中,是一个不需要再谈判的完全合同,因而这些理论也被称为“完全契约理论”,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为阿尔钦、莫里斯、格罗斯曼和张五常等。
第二个方向是威廉姆森和哈特等人提出的“不完全契约理论”。
而完全契约理论把参与博弈的各方当事人放在一个委托-代理框架下处理,把所有的交易和生产关系抽象为一种契约关系。
在完全契约理论的假设中,在当事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下,完全理性的委托人总是可以设计一个最佳契约,该契约充分考虑了所有可能出现的或然状态,并能够无成本的被第三方强制执行。
在完全契约理论下通常认为产权结构和权威是不重要的,因为通过契约安排总是可以实现最佳效果。
在完全契约理论下,虽然当事人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但是在当事人能足够的理性预计到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从而设计出恰当的合同,并且这些合同就算是不能得到自我执行,也能在第三方的干预下得到很好的执行,这就并没有触及契约的本质,即企业是凭借权威来配置资源的特殊组织。
同时我们无法知道企业的契约关系与其市场的契约有什么区别,我们也就无法知道哪些交易应该纳入到企业中,而哪些交易应该在市场中完成,即无法确定企业的边界,这些也是完全契约理论的不足之处。
在完全契约理论中假设当事人是完全理性的,这个假设遭到了许多经济学家的抨击,因为这个假设不符合现实生活中的情况。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可能预见到所有的情况,即使预见到了也不能把所有的条款都写入契约,因为这样做的成本过高,所以契约一定是不完全的。
这就发展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在这个方向上又有两个分支:以威廉姆斯为代表的交易费用经济学派、以格罗斯曼和哈特为代表的产权理论学派。
新制度经济学-主编卢现祥
新制度经济学:主编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制度及其对经济行为和绩效影响的学科。
它强调制度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认为制度是决定经济效率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科斯、诺斯、威廉姆森等。
产权制度与资源配置: 卢现祥教授研究了产权制度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以及产权制度如何影响经济增长。
他认为,清晰的产权界定和有效的产权保护是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增长的关键。
契约理论与经济组织: 卢现祥教授探讨了契约理论在经济组织中的应用,以及契约理论如何解释经济组织的行为和绩效。
他认为,契约理论能够解释经济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如何影响经济组织的效率和绩效。
新制度经济学:主编卢现祥(续)卢现祥教授的研究不仅限于理论探讨,他还积极关注现实经济问题,并尝试将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例如,他关注中国转型经济中的制度问题,分析了产权保护、政府干预、市场机制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卢现祥教授还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合作,与国内外学者进行广泛的交流和合作研究。
他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并获得了多项学术奖励。
卢现祥教授的学术贡献不仅体现在他的研究成果上,还体现在他的教学和人才培养上。
他致力于培养经济学人才,为中国的经济学教育和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制度经济学是一门充满活力和挑战的学科,卢现祥教授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也为我们理解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
新制度经济学:主编卢现祥(续)卢现祥教授的研究风格独特,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现实问题。
他的研究方法严谨,逻辑清晰,论证有力,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卢现祥教授的研究成果为我们理解经济制度的作用和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解决现实经济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他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借鉴。
卢现祥教授是新制度经济学领域的杰出学者,他的研究成果和学术精神将激励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推动经济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制度经济学习题
1.科斯最早“发现”并提出交易存在费用是在下列哪一篇文章()A .《社会成本问题》B .《企业的性质》C .《社会成本问题的注释》D.《联邦通讯委员会》2.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制度经济学快速发展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以下不属于这一时代背景的因素是()A .西方发达国家对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实践所导致后果的反思和经济改革的尝试B.西方国家的两次企业合并浪潮C全球化D.大量转型国家的存在对制度经济学的需求3.以下被科斯批评为“黑板经济学”的是()A .新制度经济学B.新古典经济学C旧制度经济学 D .马克思的制度分析4.按埃格特森的看法,下列不属于新古典经济学研究纲领的“硬核”的是()A .理性选择B.相互作用的均衡结构C主体面临的环境约束 D .稳定性偏好5.下列属于旧制度经济学研究纲领的“硬核”的是()A .理性选择B.均衡观C .非均衡观D.进化观6.以下不属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的基本假设的是()A .利他主义行为假设B .机会主义行为假设C .弱理性假设D .讲诚信假设7.“在详细描述长期变迁的各种现存理论中,马克思的分析框架是最有说服力的,这恰恰是因为它包括了新古典分析框架所遗漏的所有因素:制度、产权、国家和意识形态。
马克思强调在有效率的经济组织中产权的重要作用,以及在现有的产权制度与新技术的生产潜力之间产生的不适应性。
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贡献。
”这句话是谁说的()A ・科斯B ・诺思C .拉坦D ・配杰威奇第二章交易费用理论1.康芒斯将交易分为三类,以下不属于其分类的是()A .管理的交易B .限额的交易C .馈赠的交易D .买卖的交易2.交易费用是“所有那些在鲁宾逊经济中不可能存在的成本,在这种经济中,既没有产权,也没有交易,亦没有任何种类的经济组织。
……简言之,交易成本包括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
”这句话是哪位新制度经济学家说的()A .诺思B.张五常C .阿罗D ・威廉姆森3.一国(或地区)总交易费用等于()A .政治型交易费用+管理型交易费用+市场型交易费用B .市场型交易费用+管理型交易费用+制度交易费用C.市场型交易费用+制度交易费用+给定制度下各种交易的交易费用D .政治型交易费用+制度交易费用+市场型交易费用4.以下不属于威廉姆森所说的交易的维度的是()A .交易的不确定性B .资产专用性C .交易的人格化特征D .交易的频率5.在威廉姆森看来,以下三个因素对交易费用有决定性作用,缺一不可,但除外的是()A .人的有限理性B .资产专用性C .交易的不确定性D.机会主义行为6.根据专业化和分工的程度,诺思把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的交易形式分为三种,以下不属于这三种交易形式之一的是()A .人格化交易B.由第三方实施的人格化交易C非人格化交易 D .由第三方实施的非人格化交易7.在交易中,一方被另一欺骗而造成的损失,属于下列哪一种含义的交易费用()A .内生交易费用B .管理型交易费用C外生交易费用 D .政治型交易费用第三章科斯定理1.科斯定理最早是在以下哪一篇文章中提出来的()A .《社会成本问题》B .《企业的性质》C .《社会成本问题的注释》D.《联邦通讯委员会》2.经济主体的行为对这一区域内的所有消费者或生产者的福利都造成了影响的外部性是()。
第三章 企业契约理论
9
1、间接定价理论
代表人物有:科斯、威廉姆森、杨 小凯和黄有光,他们均认为市场和企业 是资源配置的两种相互替代的手段。企 业的功能在于节约市场直接定价成本, 即交易费用。
10
(1)科斯(Ronald Coase, 1937)发表“The
Nature of the Firm”一文,首创交易费用学说, 试图解释企业为什么存在?企业的边界在哪里? 后来经过威廉姆森、张五常等人的发展,成为交 易费用经济学。因为对交易费用的开创性研究, 科斯被授予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认为,企业是管理和协调参与者利益和活动的 持续经营组织,其中必然涉及到比较稳定的长期 合同和控制权安排。
11
科斯分析了企业存在的经济原因。习惯上,人们 对为什么有企业的解释是生产技术原因(要素配 合、要素不可分性、分工协作、规模经济)。但 是,即使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为什么各种要素和 环节不通过市场交易直接定价?而是组织成为一 个持续关系框架(企业),在其中由计划机制配 置资源?
12
科斯认为,关键在于市场交易的“价格发现过 程”和“重新谈判过程”造成了交易成本。如 果企业(具有持续关系性质)可以节约交易成 本,它在经济上就成为必然。 在科斯看来,企业(计划机制)和市场(交易 机制)是社会组织生产的两种方式。企业的边 界取决于交易成本与管理成本的权衡。由于管 理成本递增,企业的规模不可能无限扩大。
康芒斯认为,人的一切经济活动可被概括为生产 和交换两个方面,交易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康芒斯认为,这种交易活动瞬间完成,交易费用 为零,人与人之间通过市场机制交换就行了。
8
(二)理论的发展——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理论重点研究企业与市场的关系, 即企业的边界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中的交易费 用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包括:谈判、制定和执 行的时间和费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斯与契约理论
作者:张妍
来源:《消费导刊》2017年第02期
摘要:契约的产生及发展是随着人类交易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随着交易不断发展和扩大,人类早期的契约观念也随之萌发与产生。
新制度经济学的契约理论在科斯发表《企业的性质》和《社会成本问题》两篇文章之后逐步形成系统理论,从而开创了契约理论研究的先河,奠定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契约理论基础,本文简述了契约理论的发展及前沿,并论述了科斯的契约理论。
关键词:契约理论科斯影响
一、契约理论
(一)溯源与发展沿革
契约的产生及发展是随着人类交易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
人类进入在原始社会的后期,生产力得到发展进而出现了剩余产品,剩余产品导致买和卖几乎同时发生,不需要达成契约。
随着交易不断发展和扩大,交换行为也逐渐地成了经常性、重复性与习惯性的活动,人类早期的契约观念也随之萌发与产生。
新制度经济学的契约理论在科斯发表《企业的性质》和《社会成本问题》两篇文章之后逐步形成系统理论,科斯对企业的理解是不同于一般的市场交易契约,所以科斯可谓是契约理论研究的鼻祖,并由此发展为企业合约论、制度合约论和法律合约论。
近些年来,对契约理论的研究得到了飞速发展,已经渗透到经济学研究的各个领域。
2016年契约理论又有了巨大的进展,奥利弗·哈特和本特·霍尔姆斯特伦正是因为其在契约理论方面的研究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二)当代研究的基础框架与前沿方向
契约理论早期也称代理理论,后来发展成为更加形式化的委托-代理理论。
契约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即非对称信息下委托—代理理论阶段和不完全契约理论阶段,因此当代研究的框架便是以这两个阶段为基础的。
(1)委托—代理理论分析框架
委托代理理论的任务就是研究利益相冲突以及信息不对称环境下,委托人设计最优合约来对代理人进行约束。
委托代理理论就是对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的合约问题进行讨论,说明如何降低委托代理成本。
委托代理关系就是委托人要求代理人代表他完成某种工作或某项任务。
但是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委托人只能观测到另外一些由代理人的行动和其他外生随机因素共同决定的变量。
委托人奖惩代理人是通过观测信息,这也成为激励代理人的最有效的办法。
(2)不完全契约理论分析框架
不完全契约理论有两个重要分支:交易费用经济学(TCE)和产权理论(PRT)。
两者的共同基础都是有限理性、机会主义和资产专用性,不同的是分析问题的重点和思路,以威廉姆森为代表的TCE认为事后失调是契约不完全导致的交易费用的主要来源,因而强调事后适应性治理,而以哈特为代表的PRT则认为契约不完全导致的交易费用主要源于事前的专用性投资激励不足,因此强调事前的激励机制。
二、科斯的契约理论
(一)科斯提出与论述契约的过程
在科斯之前的新古典企业理论中,以看作“黑箱”的整个企业作对象,是通过边际分析方法,技术角度这两种方式来进行分析。
在对经济分析过程中,不把企业看作一种组织,而是看作一个可行的生产计划集,因此,把企业与消费者当成形式完全一致的生产者来进行研究。
企业作为一种契约,就是那种可以使市场交易成本最小化的“技术”或者说是组织。
在以上的论述中,可以看出科斯正确指出了企业的实质是一个小的统制经济,它的显著特征是代替价格机制,它出现的原因是有些交易在企业内进行比在市场上进行交易成本要低,低的原因与企业内部契约的性质有关。
最后科斯也通过实例验证了已经发展起来的企业概念与现实世界是否相一致。
科斯的实质列举如下:“仆人必须向主人或主人的其他代理人承担提供个人劳务的义务,而契约就是有关物品或类似物品的出售的契约。
”等。
(二)基本观点与主要内容
第一,企业和市场都是统筹经济活动的配置资源机制和组织形式。
市场体系里,“看得见的手”“看不见的手”都是由专业化的经济活动协调。
第二,利用价格机制存在交易成本,而企业的产生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市场价格机制“组织”生产会产生许多成本,其中就包含但不限于寻找交易的对象、市场信息处理的成本、市场信息费用和对市场价格了解的费用。
第三,市场经济中存在企业的基本理由在于企业内部组织的交易比通过市场进行同样的交易费用要低。
主要表现为:在于契约的数量,一个契约替代一系列的契约。
在于契约的期限,短期契约成本高,长期契约成本较低。
在于契约的风险,主要是由于长期契约存在不确定性,人们需要一种组织对契约提供长期保障。
在于企业的内部契约特征。
企业家可以运用他们的权威,指挥他们雇佣的要素在最具价值的用途上运作。
(三)学术影响及其相关评价
作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经济学学家,科斯继承和发展了斯密一马歇尔的英国经验主义传统和常识性方法,发现“交易成本”,并进行深入探讨,且进入了经济学分析领域,从此奠定他在现代经济学中的重要地位,也衍生出了现代经济学领域的数个分支和多个经济理论学派。
简单的对或者错,都不可以作为科学验证的角度来评判衡量科斯契约理论对经济理论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科斯的思想作为开先河之举,意义重大,引领了大批理论研究,使得后续著作不断诞生,并且形成了七十年代思想产品的高潮,经济学革命也从此引发。
由于科斯经济思想超时间的启发意义使其价值在短时间内很难被完全认识到,但随着对科斯思想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其在博弈理论、信息经济学、激励理论等前沿理论中的应用,科斯经济思想的理论价值日益凸显。
参考文献:
[1]韩晓捷. 西方近代社会契约理论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 2012. 138-142
[2]喻中. 科斯的法律经济学思想论述[J]. 政法论坛, 2014, 32(3): 162-170
[3]张五常. 科斯与我的和而不同之处[J]. 社会科学战线, 2014,(7): 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