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的角色行当
粤剧表演工艺
表演工艺
——粤剧知识建构(四)
坦洲镇林东小学
表演工艺
粤剧演员的表演工艺分为四大基本类别-唱、做、 念、打。 唱是指唱功,配合不同的角色有各自不同演唱的方 式,包括平喉及子喉。 做是指做功,又称身段,即身体表演。当中包括手 势、台步、走位、关目、做手、身段、水袖、翎子功、 须功、水发、抽象表演和传统功架。 念是指念白,即念出台词。用说话交代情节、人 物的思想感情。 打是指武打,例如:舞水袖、水发、玩扇子、武 刀弄枪、耍棍挥棒,舞动旗帜等等。
粤剧唱腔
17世纪初(清朝初期),外江班把戈阳腔及昆山腔 传入广东。 到了太平天国时期,本地班逐渐出现,但 创出粤 剧独特唱腔“马腔”的马师曾唱腔仍以梆子为主。 后来随着昆曲衰落及受徽班影响,转为以西皮二黄 为基础唱调。公元1911年~1912年初,志士班的改良从 演唱语言入手,在将官话变为广州方言,又称为新腔。 抗战时期,不断有著名老倌冒起,各自钻研粤剧并发展 自己的唱腔。
唱腔:甜、脆、圆、润、娇。
“星腔”
小明星: 籍贯:广东三水县人 代表作: 《痴云》、《秋坟》、 《前程如梦》、《故国梦重 归》等 唱腔:感情细腻,低回宛转, 荡气回肠。
“虾腔”
罗家宝: 籍贯:广东顺德人
代表作: 《祭玉河》、《苏小 妹三难新郎》、《再进沈园》 等。 唱腔:自然流畅,共鸣强烈, 行腔不事雕饰但却有华采.
粤剧身段
传统与传承——让粤曲唱响校园
谢 谢
“马腔”
马师曾:
籍 贯:广东顺德人
行当:生旦皆能,擅演丑生
代表作:《搜书院》 唱腔:半唱半白,生鬼通俗。
“薛”
薛觉先:广东顺德人, 行当:文、武、生、旦、丑、 净,样样皆演,样样皆精。 代表作:胡不归,
粤剧基础知识题库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粤剧基础知识题库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粤剧起源于哪个地区?()A. 广东B. 广西C. 福建D. 海南答案:A解析:粤剧起源于广东。
2. 粤剧的唱腔主要包括()A. 梆子B. 二黄C. 以上都是D. 西皮答案:C解析:粤剧的唱腔主要有梆子、二黄等。
3. 粤剧的行当分为()A. 生、旦、净、丑B. 小生、花旦、武生C. 文生、武生、丑生D. 以上都不是答案:A解析:粤剧的行当和许多戏曲一样,分为生、旦、净、丑。
4. 粤剧的表演形式包括()A. 唱、念、做、打B. 说、学、逗、唱C. 以上都是D. 以上都不是答案:A解析:唱、念、做、打是戏曲的基本表演形式,粤剧也不例外。
5. 以下哪一位不是著名的粤剧演员?()A. 红线女B. 梅兰芳C. 马师曾D. 白驹荣答案:B解析:梅兰芳是京剧表演艺术家,不是粤剧演员。
6. 粤剧的伴奏乐器不包括()A. 二胡B. 古筝C. 钢琴D. 高胡答案:C解析:钢琴不是粤剧传统的伴奏乐器。
7. 粤剧的脸谱颜色通常代表不同的性格,红色代表()A. 忠勇B. 奸诈C. 刚猛D. 残暴答案:A解析:红色脸谱在粤剧中通常代表忠勇。
8. 粤剧的服装特点是()A. 华丽精美B. 简约朴素C. 以上都是D. 以上都不是答案:A解析:粤剧服装华丽精美,具有独特的风格。
9. 粤剧的发展历程中,受到了以下哪种戏曲的影响?()A. 京剧B. 昆曲C. 以上都是D. 以上都不是答案:C解析:粤剧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京剧、昆曲等多种戏曲的影响。
10. 粤剧的传统剧目《帝女花》的作者是()A. 唐涤生B. 汤显祖C. 关汉卿D. 马致远答案:A解析:《帝女花》的作者是唐涤生。
11. 粤剧在什么时候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A. 2006 年B. 2008 年C. 2009 年D. 2010 年答案:A解析:2006 年,粤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2. 粤剧的“排场”指的是()A. 舞台布置B. 固定的表演程式C. 演员的化妆D. 以上都不是答案:B解析:粤剧的“排场”是指固定的表演程式。
粤剧介绍
在唱腔和唱腔之间的场面用作衬托演员 动作和渲染气氛之用。
一、粤剧的起源 二、粤剧的历史
五、粤剧的戏服 六、粤剧的音乐与唱
三、粤剧的行当 七、粤剧名伶与粤 剧欣赏
四、粤剧的化装
一、粤剧的起源
粤剧(又名广府大戏)是广东地区 主要戏曲种类,源流上溯明嘉靖年间, 明清两代已见传演,最初的演唱语言是 戏蓬官话,后来渐渐演变成粤语。粤剧 在广东、广西、香港和澳门等地最常见 ,而且十分流行。粤剧融合了中国其他 戏曲,例如戈阳腔、昆腔等。清朝末年 ,粤剧开始出现广州方言,因为文化人 想利用粤剧作为宣传革命的途径,所以 为了令广州人更容易明白,于是加入了 大量广州话。粤剧早期多在戏蓬内演出 , 戏蓬内设置神像、安放神坛供奉神明。
贱,褶、用子ຫໍສະໝຸດ 老途亦、甚称少广海
均 可 穿 。
;
文 、 武 、 贵 、
青 是 生 角 常 服
, 的不 褶大开
文 低能 子领氅
()
角 穿 官 衣 。
级 , 通 常 武 角 穿 开 氅
穿 用 , 但 身 份 比 穿 蟒
海 青 相 似 。 无 官 者
斜 襟 , 阔 袖 长 袍 , 和
皇 亲 大 宦 之 常 服 , 是
粤剧乐器的种类
吹管乐器 弹拨乐器
拉弦乐器 敲击乐 器
器吹 管 乐
弹拨乐
拉弦乐 器
敲击乐
粤 大喉(男角高腔 剧) 的 平喉(男角平 唱 腔) 腔 子喉(女角专用
南国红豆:粤剧
历史
虽然粤剧开始恢复演出,但是在剧目内容和表演 艺术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反映现实生活的新 剧目不断涌现,如《梁天来告状》、《王大儒供 状》、《蛋家妹卖马蹄》等,并在戏棚官话中加 插广州方言演唱。当时广州先后建成河南、广庆、 海珠、乐善、南关等戏院,其后出现调制戏班演 出的宝昌、宏顺、怡顺、太安等公司,全都活跃 于广州、香港、澳门等地。文献记载“广州班为 全省人士所注目,其名优工价,至于二三千金, 声价甚高,然大概以擅演男女私情等为第一等角 色”。
它结合广东本地民间曲调,吸取弋阳腔、昆山腔、秦腔、 徽班等地方戏曲的优点,逐渐发展形成,流行于广东、广 西、香港和澳门等地。
粤剧武打场面
语言
最初,粤剧演唱用的是桂林话,后来逐渐演变成 粤语,流行于两广和港澳地区。随着广府人徙居 海外开枝散叶,粤剧也变成了世界上流传最广的 地方剧种,可谓有华人的地方必有粤剧。
历史
公元1854年(清朝咸丰四年),粤剧艺人李文茂响应太平 天国起义,在佛山经堂古寺率领梨园弟子,编成文虎、猛 虎、飞虎三军。清政府为了消灭三军势力,残杀艺人,火 烧琼花会馆,禁演粤剧15年之久。在禁演期间,本地班艺 人逃亡省外海外,有些粤剧艺人为了生活,加入徽汉等剧 的外江班,挂京、汉、徽、湘等皮黄戏班招牌演出,因而 促成梆子与二黄的合流。公元1861年(清朝咸丰十一年), 李文茂、陈开先后败死,清政府禁令稍弛,本地班乘机再 度兴起。公元1870年(清朝同治九年),高要县绅士冯光 纬等人曾经上禀请求准许演出夜戏,而知县亦表示同意, 可见禁令松弛的情况。
历史
公元1722年~1735年(清朝雍正年间), 广州更出现“土优”、“土班”。有文献 记载:“广州府题扇桥,为梨园之薮,女 优颇众,歌价倍于男优。能昆腔苏白,与 吴优相若。此外俱属广腔,一唱众和,蛮 音杂陈。凡演一出,必闹锣鼓良久,再为 登场。榴月朔,署中演剧,为郁林土班, 不广不昆,殊不耐听。探其曲本,止有白 兔、西厢、十五贯,余俱不知是何故事 也。”
粤剧的角色行当
粤剧的角色行当粤剧的角色行当原分为末、生、旦、净、丑、外、小、夫、贴、杂10 大行, 以后行当愈来愈繁多,到了清末民初,按照“戏班论位”的惯例排列是:武生、小武、花旦、正旦、正生、总生、小生、公脚、大花面、二花面、男丑、女丑,此外还有武旦、夫旦、六分、拉扯、五官虎、手下等。
戏班实际上只看重武生、小武、小生、花旦和丑五行,其余行当成为次要的行当。
武生:又称须生,近似京剧的老生。
扮演挂须的中年或老年角色,多为剧中的重要人物,如有身份地位的文官武将,文武兼备的角色,武生的剧目多属袍甲允,排场复杂,表演丰富,重功架和唱功,要求武生底功要厚实,腰腿功夫过硬,举手投足适度得体。
如表现人物的激愤心情时,要跪步走单边配以左右拂须动作,还有“震翅”、“震面”、“震手”等特技。
武生在戏班被称为“骑龙头”的行当,又可分为“软功”武生和“硬功”武生。
软功武生讲究唱、念和功架的表演,扮演的人物如《六郎罪子》的杨六郎,《苏武牧羊》的苏武,著名演员有新华、新白菜等;硬功武生注重腰、腿功夫和功架表演,所扮人物如《六国封相》的公孙衍等。
又名“笔贴武”,相当于京剧的武生。
扮演青年、壮年的英雄侠客或江湖好汉,多为武打戏中的正面或反面人物。
小武以做功见长,扑打跳跃、长靠短打,均应擅长;又以少林武功为正宗,注重“南拳” 的运用;身段功作稳健遒劲,干净利索;念白要紧、快、清、实,一气呵成而又字字清晰。
小武又可分为“白面”小武和“红面”小武两类,红面小武身段威武利索,动作火爆炽烈,重视武打技击和眼神的运用,扮演的人物如《马福龙卖箭》的马福龙,《西河会》的赵英强等;白面小武重唱不重武,表演倜傥温文,如扮演风流儒将周瑜,突出周瑜的心胸狭隘,花旦:青年妇女的角色由花旦扮演,有贵有贱,可文可武,或正或邪。
花旦又有正印花旦、二帮花旦之分,正印花旦大多饰演大家闺秀、名门淑女和巾帼英雄,如《二度梅》的陈杏元,《西厢记》的崔莺莺,《寒江关》的樊利花;二帮花旦一般扮演刁诈淫邪的女性,如《金莲戏叔》的潘金莲等。
浅谈小旦在粤剧中的表演程式
舞台艺术研究Research on Stage Art 浅谈小旦在粤剧中的表演程式林碧娴(广东粤剧院,广东 广州 510080)摘要:粤剧又称大戏,是具有多种行当的戏剧。
在粤剧中旦行还可以分成小旦、花旦、老旦等,而小旦是其中最为特殊的一种行当。
小旦在戏曲中的表演程式,不但包含了规范性,并且具有灵活性,因此,有当地人民 将戏曲称为具有规则的自由动作。
和其他民族戏剧相比较,中国戏曲还有一个突出特征为具有高度程式化,戏曲舞台中人物的动作并不是对生活中的人物动作进行模仿,往往是基于生活动作,对其进行详细美化、加工,使其变得更加规范化。
文章着重对粤剧中小旦的表演程式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小旦;粤剧;表演程式一、引言表演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舞台艺术,怎样表演号一场戏的知识就像深不可测的井,越挖越深。
因此,就算演员学习了一部分表演程式,但不同剧情以及人物,表演出来整体效果具有很大不同,不能以为掌握了几种程式就能对所有表演进行套用。
二、表演程式概述程序最初的意思是法式、规程。
它是指中国传统戏曲中以歌舞的方式来展示生活的一种特殊的技术格式。
在戏曲表演中,其表演方式四个组成部分——唱念做打都具有一定程式,这是戏曲刻画舞台形象的艺术语汇。
戏曲可以分为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这三种特征。
程式性主要是中国历代艺术家刻画人物形象需求,结合生活形态、总结、提炼、改变、规范、舞蹈化等赋予表演的基本固定形式。
程式性在戏曲中极为普遍,并且获得了广泛使用,“形成了戏曲对生活的反映,而且和生命形式具有一定的距离”;其取材来自生活,但又比生活更夸张、更有美丽独特的色彩。
如果没有程式,则戏曲鲜明的节奏以及歌舞性则会不断减少,其艺术个性也会逐渐模糊。
也就是说,程式贯穿于戏曲各个部分,但并未对戏曲局部展示,往往是戏曲形势总体构建的特点。
戏曲是一种程式化的艺术,因此,戏曲毫不回避“程式化”,是戏曲严格的程序,形成了自身审美特点的表演优势。
程式如果和人物特定情绪相结合,就能展现自身巨大表现力,让人物精神世界迸发耀眼光彩,获得奇妙的艺术成果。
粤剧十大行当是哪些
粤剧行当经过百年发展,形成了一个非常完备的角色体系。
清乾隆年间,本地班艺人成立行会组织“琼花会馆”时,脚色行当分为末、净、生、旦、丑、外、小、贴、夫、杂十行。
清同治年间以后,十大行当变化为武生、正生、小生、小武、正旦、花旦、公脚、总生、净和丑。
每个行当下还细分多种类别,如旦行的闺门旦、刀马旦、老旦等。
随着历史的推进,许多行当逐渐失传。
现时则以文武生、花旦、丑生行当较为常见。
文武生是别的戏曲剧种中没有的,具有粤剧特色的行当,要求演员既能胜任文质彬彬的书生,也能饰演威风凛凛的武将。
末末为十大行当之首,末脚分公脚和总生两类型。
多扮演年老文弱的人物。
如《三娘教子》中的薛保、《香花山大贺寿》中的曹国舅、《访臣》中的赵普、《六国封相》中的太监之类。
公脚和总生必须挂须演出,公脚多挂“白三绺”或“白五柳”,讲究须功和眼神的运用。
净净又称大净或花脸,曾在粤剧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多演中军、旗牌、差役,老家院等角色,有时也演有姓名的角色,如地位较高,性格暴躁的曹操、性格刚强的包公等。
在传统剧目“大排场十八本”中,《三下南唐》、《五郎救弟》、《孝忠卖武》、《打洞结拜》等都是净脚的首本戏。
生“生”在古代社会是读书人的统称。
粤剧早期的“生”又称正生,扮演老成持重的文士朝臣和皇帝一类角色,大多是正面人物,如《六国封相》的苏秦,《玉皇登殿》的玉皇大帝等。
生后来又发展为正生和武生,演出中都是挂黑三绺和黑五柳,扮演挂须的中年或老年角色,多为剧中的重要人物,如有身份地位的文官武将,文武兼备的角色。
武生的剧目多属袍甲戏,排场复杂,表演丰富,重功架和唱功,要求武生功底要扎实,腰腿功夫过硬,举手投足适度得体。
如表现人物的激愤心情时,要跪步走单边配以左右拂须动作,还有“震翅”、“震须”、“震手”等特技。
旦旦又称正旦,多扮演端庄娴淑的女性角色,如《三娘教子》的王春娥,《仕林祭塔》的白素贞。
早期粤剧全用男演员扮演旦角,称之为男旦。
现在旦角又分花旦、武旦等。
梨园粤韵简介
梨园粤韵简介你提供的标题是“梨园粤韵简介”,但后面要求的内容却是关于方程式的,两者存在矛盾。
如果是要制作关于“梨园粤韵”的文档,以下是一个示例:梨园粤韵简介一、梨园粤韵的基本概念梨园粤韵,“梨园”在传统戏曲文化中是对戏班、剧团或戏曲界的代称,而“粤韵”则特指具有广东地方特色的戏曲韵味,主要体现于粤剧之中。
粤剧是广东地区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具有浓郁的岭南文化特色。
二、粤剧的艺术表现形式1. 唱腔粤剧的唱腔丰富多样,主要有梆子腔、二黄腔等。
梆子腔节奏明快,音调高亢,善于表现激昂的情绪;二黄腔则较为委婉抒情,旋律优美动听。
还有独特的“龙舟”“木鱼”等民间说唱曲调的运用,这些唱腔特色鲜明,为粤剧增添了浓郁的地方色彩。
2. 表演形式粤剧的表演融合了唱、念、做、打等多种元素。
演员在舞台上通过优美的身段、手势、台步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情感和身份。
例如“水袖功”,演员通过舞动长袖来表达情感,如愤怒时的有力挥动,悲伤时的轻柔摇曳等。
3. 角色行当分为生、旦、净、末、丑等行当。
生角又有小生、武生等细分,小生多扮演年轻英俊的男性角色,武生则注重武艺展示。
旦角包括花旦、青衣等,花旦活泼俏皮,青衣端庄稳重。
三、梨园粤韵的历史发展1. 起源粤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当时弋阳腔、昆腔等传入广东,与当地民间音乐、曲调融合,逐渐形成了早期的粤剧雏形。
2. 发展历程在清朝时期,粤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戏班数量增多,演出形式也更加多样化。
到了近代,粤剧随着广东移民的脚步传播到海外,在东南亚、美洲等地广受欢迎,成为传播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
四、梨园粤韵的文化价值1. 传承岭南文化粤剧的剧本内容、表演形式、音乐唱腔等都蕴含着丰富的岭南文化元素,如广东的风俗习惯、民间传说等。
通过粤剧的传承,可以让岭南文化得以延续和发扬。
2. 艺术审美价值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无论是精美的服饰、华丽的舞台布景,还是演员精湛的表演技艺,都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给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
粤剧小知识科普
粤剧小知识科普
粤剧是广东艺人吸纳外省入粤戏班的戏曲声腔,加以易语而歌并融进本地的歌谣、小曲而形成的剧种。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粤剧小知识科普,一起来看一下吧。
粤剧,又称“广东大戏”或者“广府戏”,汉族传统戏曲之一,源自南戏,流行于珠江三角洲等广府民系聚居地。
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糅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的表演艺术。
行当分类
戏剧内的角色,在粤剧及中国戏曲中被称为行当。
粤剧的行当原为一末(老生)、二净(花面)、三正生(中年男角)、四正旦(青衣)、五正丑(男女导角)、六员外(大花面反派)、七小(小生,小武)、八贴(二帮花旦)、九夫(老旦)、十杂(手下、龙套之类),合称十大行当。
后来被精简为六柱制,即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帮花旦、丑生、武生。
这都是根据角色的年纪、性别、性格、外型等特征来分类的。
“末”代表年老角色。
“生”代表男性角色。
“旦”代表女性角色。
“净”
就是性格刚强、暴躁的男性角色。
“丑”就是滑稽角色。
唱念做打
粤剧演员的表演工艺分为四大基本类别——唱、做、念、打。
唱
唱是指唱功,配合不同的角色有各自不同演唱的方式,包括平喉及子喉。
平喉是平常说话的声调,一般男性角色小生就是采用平喉演出。
子喉是比平喉调子高了八度,常常以假音来扮演女性角色。
除了以音阶来分类,也会以声音特色来分类。
大喉是使用粗犷声音。
同时,粤剧也会吸收不同的地方的独特唱腔,例如来自福建的广东南音、木鱼、。
四大行当指的是什么
四大行当指的是什么
戏曲四行当,是指戏曲四行当:生,旦,净,丑。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文弱书生与豪爽斗士,贾府的焦大与林黛玉,从心理到外形都有很大的差异,在舞台上就要有不同条件和类型的演员采用不同的表现方法,在戏曲中就要有不同的表演规范和程式。
因此,在戏曲发展的过程中,区分人物类别的行当也就应运而生。
最早的行当大约是宋杂剧的末泥、引戏、副净、副末和装孤五种行当,当时称为脚色。
到元杂剧分末、旦、净三大类,到清朝,昆剧分“江湖十二角色”。
不同的剧种也有不同的行当,广东粤剧分末、净、生、旦、丑、外、小生、贴、夫、杂十大行;秦腔分为四生、六旦、两净、一丑共十三行;京剧分为生、旦、净、丑、小生、文堂、武行七行,每一行当又分为很多细致的行当,如旦角又分为青衣、花旦、花衫、武旦、刀马旦、老旦、闺门旦、泼辣旦、旗旦、玩笑旦和丑角应工的彩旦。
这些行当大都是以性别、年龄、性格、身份、职务、地位、道德情操、化妆特点、表演技艺的侧重来划分的。
粤剧简介介绍
粤剧的特点
表演形式
粤剧以唱、做、念、打为基本 表演形式,其中唱腔是最重要
的部分。
角色划分
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 等行当,其中生和旦是最主要 的行当。
服饰与道具
粤剧的服饰和道具非常精美, 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曲牌与唱腔
粤剧的曲牌和唱腔独具特色, 旋律优美动听。
粤剧的流派与传承
流派
粤剧有不同的流派,如广派、潮派和 海派等,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
道教色彩
道教在岭南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粤剧中的一些神仙鬼怪题材也反 映了道教的信仰和文化。
民间神祇 的形象经常出现在粤剧中。
粤剧的传承与发展
05
面临的挑战与困境
1 2 3
观众流失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娱乐选择增多,粤剧观 众数量减少,尤其是年轻观众的流失比较严重。
技艺特点
粤剧的技艺特点在于细腻入微的表 情和丰富多样的身段,演员需要具 备高超的演唱和舞蹈技巧。
唱腔与音乐
唱腔特点
粤剧的唱腔具有韵律优美、抑扬 顿挫的特点,每个角色都有独特 的唱腔设计,以表现角色的性格
和情感。
音乐元素
粤剧的音乐元素包括粤曲、粤乐 和广东音乐等,这些元素为粤剧 的音乐部分提供了丰富的表现力
剧本结构与特点
严格的戏曲结构
01
粤剧剧本一般遵循严格的戏曲结构,包括唱、做、念
、打等表演形式,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唱腔独特
02 粤剧的唱腔具有独特的特点,音韵和谐、旋律优美,
是粤剧的重要特色之一。
表演形式多样化
03
粤剧的表演形式非常多样化,包括单人表演、双人表
演、多人表演等,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之粤剧介绍
文化特征
舞台美术
化妆
粤剧习惯将演员的面部化妆称为“妆身”。它包 括各表演行当的妆身,以及“开面”和面谱。早 期粤剧戏班演员妆身相对较为简单,只用乌烟按 自己眉眼勾画,双颊涂红粉,小武演员要表演火 爆武戏场面时,则采用“不贴色”,运用气功, 使脸面瞬间变红、变白、变青,以此表现人物情 绪。
戏服
粤剧早期的戏服并非如其它剧种一样以明代衣冠作为戏装,而是自 成一格,男女角色的戏服样式均是广绣企领长袍,阔口、中袖,此 种装扮与当时生活装束相近,在舞台表演时宽松自由、不受拘束。 其后,粤剧戏班借鉴京剧的戏服和装扮,使戏服更好地成为表演程 式和技艺的依托。例如由于引进了水袖,就必然带来舞动水袖的水 袖功,腰扎“板带”,就要熟习踢板带的技巧,这样就将戏服和表 演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
1. 2003年开始,粤港澳三地政府将每年11月最后的一个星期日定为粤剧日,藉以扩阔 观众层面,达到推广及保存粤剧的目的。
2. 2006年5月20日,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Ⅳ—36 [2]。2009 年10月2日,由广东、香港和澳门联合申报,粤剧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 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文化特征
演唱
粤剧演唱分平喉(男腔真嗓发声)、子喉(女腔假嗓发音)、大喉(又称 “霸腔"“左撇”,男腔真嗓发声,兼用假嗓)、玉带左(又称“平霸”, 男腔真嗓发声)。生、丑用平喉,花旦用子喉,小武、武生、花脸用大喉, 末、婆用平喉。 “武戏文做”的小武、武生多用玉带左。平喉、子喉唱本腔(指各种板式、 曲牌的基本曲调);大喉、玉带左往往将本腔翻高四至五度行腔。“问字 拶腔”是粤剧主要润腔方法,行腔一要顺乎词意,二要讲究字声、语调, 不求花哨,由此形成了粤曲的腔由字出、字随腔落,调式变化与节奏变换 自然、顺畅之特点 [9]。
中国戏曲粤剧PPT[1] (1)
漫画中的唯美图片
戏服→
头饰和曲谱
❖ 其实化妆颜色以红、黑、白、蓝、黄为主。红色代表血 性忠勇,黑色代表刚耿忠直,白色代表奸恶阴险,蓝色 代表狂妄凶猛,黄色代表剽悍干练。 最常见的化 妆就是“红白脸”,先把整个脸涂上白色粉底,然后围 绕著眼睛及颧骨涂抹红色胭脂。有时候画了长长的眉毛 ,并使用鲜红色的口红。
❖ 《帝女花》、《紫钗记》、《牡丹亭惊梦》、《双 仙拜月亭》、《再世红梅记》、《蝶影红梨记》、《 香罗冢》、《红了樱桃碎了心》、《血染海棠红》、 《红楼梦》、《三笑姻缘》、《花田八喜》、《白兔 会》、《桂枝告状》、《窦娥冤》(又名《六月飞霜 》或《六月雪》)、由徐子郎编剧的《凤阁恩仇未了 情》和《无情宝剑有情天》、源于唐代传奇小说《柳 毅传书》《醉打金枝》(编剧:苏翁),《秦香莲》 、《镜花缘》、《花蕊夫人》,《梁祝》。 传 统例戏有《六国大封相》、《天姬送子》、《贺寿》 、《碧天贺寿》、《跳加官》、《祭白虎》、《玉皇 登殿》、《观音得道》、《香花山贺寿》.....
41号 区泳琳 初一(2)班
粤剧介绍 粤剧名人 行当分类 化妆 引著名剧目
❖ 粤剧,原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源自南戏。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 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 独特的服饰打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说过“昆曲是江南的兰花,粤剧是南国的红豆”, 把粤剧与中国最古老的昆剧相提并论,给予高度的评价和赞扬,从此 ,“南国红豆”成为粤剧的美称。
❖ 早期流行浓脂厚粉,但是所用化妆品比较简单。小生不抹胭脂, 最多是划黑少许眼眉毛,花旦只是涂上粉末。根据行内习惯,所 有老倌都是自行照著镜子化妆。一般旧式化妆是先拉起脸部皮肤 ,用布条扎著头发,用白色颜料有其独特的化 妆方式。丑角常有一个大白点在脸的中央。
粤剧
——表演方式
自报家门
粤剧中的武打场面被称呼为武 坐场白 主要角色念完打引、定场 场。由于武术家云集在岭南一带,流派 白以后所念的一段独白。内容是介绍人 众多,有洪拳、儒拳、蔡拳、岳家教等, 其中以咏春拳、蔡李佛拳、洪拳比较著 物的姓名、籍贯、身世、经历、心理等。 名,所以在武场中使用的传统岭南武功 跑龙套 龙套是指戏曲中扮演士兵、 注重坐功、打功、拳术、器械对打、高 台功夫、绝技,以近距离对打为主,强 夫役、宫女等随从人员,因穿特殊形 调力量。自从薛觉先从京剧引入北派功 式的龙套衣而得名。“跑龙套”就是 夫,强调大开大合,以远距离对打为主, 扮演这些角色的意思。 加强了舞台上的观赏美感。
谈粤剧必谈红线女。海内外的广府人都知道,哪里有粤 语,哪里就有红线女的“红派”曲腔。 红线女从艺六十年,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 红线女独有的以声带情、炉火纯青的唱腔艺术塑造了一 个个光彩夺目的舞台形象——王昭君、李香君、刘胡兰、 焦桂英、崔莺娘……在粤剧史上留下了绚丽篇章。
粤剧代表人物—任白
——唱腔音乐
谱曲词
粤剧的乐谱称为工尺谱, 是粤剧传统的记谱方式。跟 其他地方剧种所用的大同小 异,都是利用谱字如合、士、 乙、上、尺、工、反、六等 代表唱腔里的乐音。 曲牌泛指曲牌体系以外 的说唱及板式的曲调名称。 粤剧唱腔分两大体系, 一是板腔体系,另一是曲牌 体系。主要分为牌子、大调 及小调。曲调是有固定的旋 律,包括:《阴告》《银台 上》《骂玉郎》《秋江哭别》 及《平湖秋月》
武打
——表演场所
戏台
戏台的方位以底景分幕 前幕后。两则出入口称为虎度门。 戏台贴近观众席的香港历史博物馆 的粤剧戏棚场景部分称为台口。观 众看到台口的左边就是棚面的位置。 棚面后面就是把子箱。邻近把子箱 的虎度门的底景位置称呼为师傅位。 师傅位的幕后部分的对面就是提纲。 幕后除了一道长走廊,尽是箱位, 走廊尽头就是大棚箱位。从观众的 角度,左边称为杂边,放的是杂箱; 右边称为衣边,放的是衣箱。 虎度 门又称为“渡古门”,因“渡”与 古字“度”相同,即渡过之意。因 为以前演员所扮演的都是已故的历 史人物,所以外江班称之为“鬼道 门”。在虎度门附近的“提纲位” 所贴上的是一道“;提”,是开戏师 爷把故事、场次、锣鼓、排场、角 色的分配等用简略地写上,作为提
粤剧
粤剧的化妆
• 化妆颜色以红、黑、白、蓝、 黄为主。红色代表血性忠勇, 黑色代表刚耿忠直,白色代表 奸恶阴险,蓝色代表狂妄凶猛, 黄色代表剽悍干练。
粤剧的化妆
• 到了20世纪20年代,薛觉先把京剧、 话剧及电影化妆法和传统化妆法结合。 化妆转趋轻描淡扫,朴实自然。最常见 的化妆就是“红白脸”,先把整个脸涂 上白色粉底,然后围绕著眼睛及颧骨涂 抹红色胭脂。有时候画了长长的眉毛, 并使用鲜红色的口红。 。
粤剧的化妆
• 早期流行浓脂厚粉,但是所用化妆品比 较简单。根据行内习惯,所有老倌都是 自行照著镜子化妆。一般旧式化妆是先 拉起脸部皮肤,用布条扎著头发,用白 色颜料画了个底稿,确定线条对称公正, 然后才正式填上其他鲜艳颜色。
粤剧的化妆
• 对于净角(例如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张郃) 的化妆,行内称呼为“开面”。先用白 色颜料描画底稿,在眼睛及口部附近涂 上黑色,把眉毛画得长长并向上翘来表 现威严,在其他的地方涂上红色,就完 成整个“开面”过程。当然不同行当就 有其独特的化妆方式。丑角常有一个大 白点在脸的中央。
粤剧的表演方式
自报家门:戏曲中主要人物出场时的自我介绍。 它由打引、定场诗、坐场白组成。 • 打引:是剧中主角第一次上场时,半念半唱 一些韵文结构的词句,这叫打引。它简单地 自叙心情、处境、身份、经历、性格,抒发 志趣、抱负、情绪。 • 定场诗:当角色念完“打引”以后要念的四 句诗,为定场诗。内容大半是介绍剧中的特 定情景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 坐场白:主要角色念完打引、定场白以后所 念的一段独白。内容是介绍人物的姓名、籍 贯、身世、经历、心理等。
粤剧的头饰
其实男角亦有头饰配戴的,但不多,如太子盔之类。 红楼梦中贾宝玉及洛神中的曹子建所配戴的便是太 子盔。根据《香江梨园:粤剧文武生罗家英》,太 子盔又名“紫金冠”,为太子或年轻将领作用的。 冠顶作云龙吞珠图纹,加上大红球缨,插上雉鸡尾 的则是军中的主将。
2024年粤剧小知识科普
粤剧后来被精简为六柱制,即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帮花旦、丑生、武生。这都是根据角色的年纪、性别、性格、外型等特征来分类的。下面,我为大家讲讲粤剧的行当分类,快来看看吧!
戏服
粤剧早期服饰主要是模仿明代衣冠式样,并加以改良为戏服。清朝时期,京剧越来越受欢迎,交流逐渐增多,服装制度亦渐受京剧影响,而且当时新剧目加入朝廷官员角色,部分戏服也有清朝官服的式样。
其实男角亦有头饰配戴的,但不多,如太子盔之类。红楼梦中贾宝玉及洛神中的曹子建所配戴的便是太子盔。根据《香江梨园:粤剧文武生罗家英》,太子盔又名“紫金冠”,为太子或年轻将领作用的。冠顶作云龙吞珠图纹,加上大红球缨,插上雉鸡尾的则是军中的主将。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武打
粤剧中的武打场面被称呼为武场。由于武术家云集在岭南一带,流派众多,有洪拳、儒拳、蔡拳、岳家教等,其中以咏春拳、蔡李佛拳、洪拳比较著名,所以在武场中使用的传统岭南武功注重坐功、打功、拳术、器械对打、高台功夫、绝技,以近距离对打为主,强调力量。自从薛觉先从京剧引入北派功夫,强调大开大合,以远距离对打为主,加强了舞台上的观赏美感。
其实化妆颜色以红、黑、白、蓝、黄为主。红色代表血性忠勇,黑色代表刚耿忠直,白色代表奸恶阴险,蓝色代表狂妄凶猛,黄色代表剽悍干练。
到了20世纪20年代,薛觉先把京剧、话剧及电影化妆法和传统化妆法结合。化妆转趋轻描淡扫,朴实自然。最常见的`化妆就是“红白脸”,先把整个脸涂上白色粉底,然后围绕著眼睛及颧骨涂抹红色胭脂。有时候画了长长的眉毛,并使用鲜红色的口红。
后来被精简为六柱制,即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帮花旦、丑生、武生。这都是根据角色的年纪、性别、性格、外型等特征来分类的。“末”代表年老角色。“生”代表男性角色。“旦”代表女性角色。“净”就是性格刚强、暴躁的男性角色。“丑”就是滑稽角色。
粤剧化妆的精、柔、美,戏曲化妆的进步
粤剧化妆的精、柔、美,戏曲化妆的进步摘要:戏曲化妆是表现戏曲舞台艺术的形式之一,化妆是有助于观众区分角色长相、容貌的艺术手段,戏曲化妆可以实现性格的体现和相貌特征的展示。
本文阐述了戏曲舞台化妆分析,对戏曲化妆艺术进行探析,做出戏曲化妆的艺术美探究,希望对粤剧化妆的精、柔、美,戏曲化妆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戏曲化妆;舞台化妆;艺术美一、戏曲舞台化妆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于戏曲舞台的需要也随之越来越大。
戏曲舞台越来越重视舞台化妆和表现力。
戏曲舞台化妆是舞台美术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表现形式中需要跟人物的服装和表演相结合,同时舞台化妆可以有效帮助演员进行戏曲人物的塑造。
戏曲化妆是戏曲舞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设计中要关注戏曲舞台的剧本,根据戏曲效果和相关部门的要求进行戏曲化妆。
戏曲化妆在设计中要注意戏曲舞台的主题、动作、人物风格等。
戏曲舞台化妆在现代化艺术实践和演变中逐步形成独特的风格,形成自身独特的风韵。
戏曲舞台化妆在舞台表现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适当的化妆可以刻画出人物的年龄、性格、出身、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常见的化妆为青年人扮老人,需要在戏曲化妆中将年轻的面部形象转变成老人的面部特征,同时还需要加深演员的面部色彩、皱纹、眼袋等,需要根据所塑造人物的职业设置不同的化妆技巧。
戏曲舞台化妆作为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要注意遵循普遍规律,在设计中要减少艺术对其产生的制约。
戏曲舞台化妆中化妆师的技术在表现中较为重要,因此需要根据艺术形象进行人物的塑造,化妆师要勤于思考,认真观察男女老少之间的眉目区分度,进一步表现人物的性格,比如忠厚、文静、油滑、痴呆等。
戏曲化妆是舞台表现的形式,需要构建合适的视觉、影像等多种表意系统,在化妆时要根据艺术形象,进行戏曲的化妆展现,塑造准确鲜明的舞台艺术形象。
戏曲是综合性艺术形式,化妆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化妆要明确人物的年龄、身份、民族职业等。
戏曲化妆要适应舞台灯光效果,强弱光源的照射下都需要对演员的面部进行适当的补妆或改妆,戏曲舞台化妆需要根据演员或者化妆人员的情况,适应剧中人物的外在特点,通过化妆技术实现容貌改变,跟传统大众所理解的化妆存在一定的差别,戏曲舞台化妆需要深入剧情,表现那个时代的人物形象,完成艺术形象的展现,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名词还会的唱腔
名词还会的唱腔
戏曲名词。
具体是指同器乐伴奏部分相对而言的人声歌唱部分。
粤剧的唱腔包括:演员根据各种板式、牌子、民间说唱,各式专腔的旋律,行腔演唱,以及由名演员创立的各流派唱腔与特有的因具体戏剧情节而衍生的专戏专腔。
唱功术语。
粤剧俗称“真声”,京剧称“本嗓”。
戏曲演员发音方法之一,与“假嗓”相对而言。
演员演唱时,气从丹田而出,通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声音,就称为“真嗓“。
用真嗓发出的声音称为真声。
当今粤剧的生角行当(包括小生、小武、武生、丑生等)都用真嗓演唱,也有老旦或彩旦行当的演员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选择使用真嗓演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剧的角色行当
粤剧的角色行当
原分为末、生、旦、净、丑、外、小、夫、贴、杂10大行, 以后行当愈来愈繁多,到了清末民初,按照“戏班论位”的惯例排列是:武生、小武、花旦、正旦、正生、总生、小生、公脚、大花面、二花面、男丑、女丑,此外还有武旦、夫旦、六分、拉扯、五官虎、手下等。
戏班实际上只看重武生、小武、小生、花旦和丑五行,其余行当成为次要的行当。
武生:
又称须生,近似京剧的老生。
扮演挂须的中年或老年角色,多为剧中的重要人物,如有身份地位的文官武将,文武兼备的角色,武生的剧目多属袍甲允,排场复杂,表演丰富,重功架和唱功,要求武生底功要厚实,腰腿功夫过硬,举手投足适度得体。
如表现人物的激愤心情时,要跪步走单边配以左右拂须动作,还有“震翅”、“震面”、“震手”等特技。
武生在戏班被称为“骑龙头”的行当,又可分为“软功”武生和“硬功”武生。
软功武生讲究唱、念和功架的表演,扮演的人物如《六郎罪子》的杨六郎,《苏武牧羊》的苏武,著名演员有新华、新白菜等;硬功武生注重腰、腿功夫和功架表演,所扮人物如《六国封相》的公孙衍等。
又名“笔贴武”,相当于京剧的武生。
扮演青年、壮年的英雄侠客或江湖好汉,多为武打戏中的正面或反面人物。
小武以做功见长,扑打跳跃、长靠短打,均应擅长;又以少林武功为正宗,注重“南拳”的运用;身段功作稳健遒劲,干净利索;念白要紧、快、清、实,一气呵成而又字字清晰。
小武又可分为“白面”小武和“红面”小武两类,红面小武身段威武利索,动作火爆炽烈,重视武打技击和眼神的运用,扮演的人物如《马福龙卖箭》的马福龙,《西河会》的赵英强等;白面小武重唱不重武,表演倜傥温文,如扮演风流儒将周瑜,突出周瑜的心胸狭隘,
花旦:
青年妇女的角色由花旦扮演,有贵有贱,可文可武,或正或邪。
花旦又有正印花旦、二帮花旦之分,正印花旦大多饰演大家闺秀、名门淑女和巾帼英雄,如《二度梅》的陈杏元,《西厢记》的崔莺莺,《寒江关》的樊利花;二帮花旦一般扮演刁诈淫邪的女性,如《金莲戏叔》的潘金莲等。
正旦:
多扮演端庄娴淑的女性角色,如《三娘教子》的王春娥,《仕林祭塔》的白素贞。
正生:
扮演老成持重的文士朝臣和皇帝一类角色,大多是正面人物,如《六国封相》的苏秦,《玉皇登殿》的玉皇大帝等。
原在一些剧目扮演主要角角,偏重唱功,如《沙陀国借兵》的李克用,《借东风》的鲁肃等,可挂白须、黑须、苍髯等;后来逐渐转为扮演
帝王、朝臣、员外等配角。
小生:
经常扮演温文尔雅、风流倜傥的青年书生、学士一类角色。
多演唱功戏,重吊嗓,要求音色圆脆,真假嗓结合:身段动作要潇洒大方,柔中带刚。
饰演的人物如《宝玉怨婚》的贾宝玉,《王大儒供状》的王大儒,《评雪辩踪》的吕蒙正。
公脚:
主要扮演年老善良的正面人物,包括贵贱尊卑各种角色。
所扮人物年迈却体健,善良而又刚正。
对唱念要求苍凉雄浑,字正音清,铿锵有力。
动作讲究眼神和须功的运用。
扮演的人物如《百里奚会妻》的百里奚,《三娘教子》的薛保。
大花面:
又称“外脚”,扮演权倾朝野的重臣,或险诈阴毒的奸雄,如《十奏严嵩》的严嵩,《连环记》的董卓等。
二花面:
扮演忠烈豪爽、或暴躁乖戾的人物。
动作粗犷,手指多作虎爪状,拉山时手高过头,平时多作八字脚或丁字脚侧立,双眼直视前方地扮演的的人物如《王彦章撑渡》的王彦章,《芦花荡》的张飞,《荆轲》的秦始皇。
男丑:
又称“网巾边”,多扮演性格滑稽诙谐、举止狡黠的人物,分为文丑和武丑类。
文丑扮演的人物如《山东响马》的广东先生,《盲公问米》的盲公;武丑扮演的人物如《时迁盗甲》的时迁,《拦马》的焦光普。
女丑:
又称“竹笋”、顽笑旦,专门扮演诙谐风趣的老年妇人,或不正派的媒婆、鸨母、恶家姑等。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