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讲 聊斋志异之婴宁
聊斋志异 《婴宁》
课件制作 阙建华
四、婴宁的“笑”
在小园,“见生来,狂笑欲堕”,“女笑之作,倚 树不能行,良久乃罢” 与王子服同归王家之后,笑得更是惊世骇俗:“但 闻室中吃吃,皆婴宁笑声”,“母入室,女犹浓笑 不顾”,“才一展拜,翻然遽入,放声大笑”, “至日,使华装行新妇礼,女笑极不能俯仰”。 纵观全篇,作家描绘婴宁用墨不多,惟一“笑”贯 穿全篇,可谓一笑生神,又“狂而不损其媚”。正 是这一“笑”,隐隐然使卫道士们瞠目结舌。
课件制作 阙建华
蒲松龄晚年画像
课件制作 阙建华
蒲松龄印章 墓中出土
课件制作 阙建华
蒲松龄塑像(今山东淄博淄川)
阙建华摄
课件制作 阙建华
蒲松龄故居正厅
阙建华摄
课件制作 阙建华
二、关于《聊斋志异》的创造
《聊斋志异》共8卷、491篇,约40余万字。 《聊斋志异》内容丰富多彩,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 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 会化,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理想。 《聊斋志异》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传奇的 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 简练,叙次井然,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 成就最高的作品集。
课件制作 阙建华
三、关于《聊斋志异》的评价
清代山东文坛领袖、蒲松龄同乡好友王士祯为《聊 斋志异》题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 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时)。” 鲁迅先生在评论 《聊斋志异》时说“独于详尽之处, 示以平常,使花娇狐魅,多是人情,和易可亲,忘 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 鲁迅曾经说过,《聊斋志异》是“用传奇法,而以 志怪”。 郭沫若评价说:“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 三分。” 老舍评价说:“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聊斋志异-婴宁
读《聊斋志异》之《婴宁》花枝间是她花一样的笑脸。
“丛花乱树中,隐隐有小里落。
……舍宇无多,皆茅屋,而意甚修雅。
”婴宁是属于这般诗意的风景的,她是在恬静中烂漫着的女子。
婴宁,自小随鬼母长在山林草丛间,远离尘嚣,大多时间以种花为乐趣。
未染于红尘,如浑金璞玉般,一言一行一笑一动,无不纯真烂漫,娇痴可爱,让人心生爱怜。
她,“拈梅花一枝,荣华绝代,笑容可掬”。
她,“年已十六,呆痴裁如婴儿”。
她,“笑处嫣然,狂而不损其媚”。
这样的婴宁纯真可爱,少了封建女子的脂粉气和泣涕眼泪。
她的笑与当时封建教条的反差,使“满室妇女,为之粲然”。
她笑的响亮,笑的娇媚,笑的无所顾忌,笑的摇曳生姿。
不合礼教的笑,止不住,“犹掩其口,笑不可遏”。
婴宁近于疯狂的笑就像是一条皮鞭,声声鞭打着那昏昧可笑的教条。
她的笑却没遭到人们的拒绝。
王子服初见婴宁,婴宁“笑容可掬”,又“遗花地上,笑语自去。
”二见婴宁“含笑拈花而入”。
等到鬼姨向王子服引见婴宁则更笑得突出:“问户外隐有笑声”,“户外嗤嗤笑不已”。
王子服因笑痴迷,王母因笑解忧,邻女少妇因笑“争承迎之”。
婴宁笑得率真,笑得痛快。
即使是在婚礼之上,仍是“女笑极,不能俯仰,遂罢”。
她确实像个婴儿,纯纯白白的,一尘不染。
婴宁坐于花间,她不知,她自己俨然就是一朵最美不过的花。
她是属于那里的,她是大自然的。
于是,婴宁可在王子服提及“夫妻之爱”时问:“有以异乎?”能在王子服说“夜共枕席耳”时答曰“我不惯与生人睡”。
这样可爱得如婴儿一般的女子,应该永远在那乱花丛中微笑,本应该永远天真烂漫的挥洒。
然而她终是离开了谷底桃源似的生活进入了世俗。
于是最后,她的笑终被凡尘磨灭,婴宁终于因为一场由不轨之人引起的风波“不复笑,虽故逗,亦终不笑”。
婴宁来到了“人世”。
黑暗、混浊毁灭了婴宁,也毁灭了她的笑。
也许婴宁却不该向那西邻子“不避而笑”,但如山泉一样清澈的婴宁又如何料得着这许多“世事”,且西邻子的下场也是应得的。
心灵的伤害无以填补,于是曾经笑容可掬的她,永不再笑。
聊斋志异·婴宁
《聊斋志异·婴宁》摘要:《聊斋志异》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短篇小说集,该书中,人与异类的爱情故事不下数百篇,这些故事有和有散,有悲有喜,经典众多。
可无论从何角度,《婴宁》一篇都绝对算得上“压卷之作”。
《婴宁》这部作品和《花姑子》、《青凤》、《狐梦》、《绿衣子》等作品一样,均构成了蒲松龄笔下的狐鬼世界,让这个奇异神秘的异域空间显得愈发多彩斑斓。
而《婴宁》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一篇佳作,文中的女主人公婴宁也被人称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笑的最美的女子。
她的笑,她的天真烂漫,她的狡黠聪慧均构成了她的典型性格的方方面面,她的笑让我们为之感叹,而她的不笑又让我们为之感叹。
婴宁可是说是蒲松龄狐鬼世界的一个典型,而它自身所蕴含的典型魅力又让我们为之倾倒。
关键词:聊斋志异婴宁形象塑造形象深化一:婴宁典型的形象塑造小说中,婴宁形象的塑造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初次建构,一是再深化。
这两个阶段的划分主要根据婴宁性格的变化来划分。
一个形象的建构,往往具备两个方面。
一是形象的外在,主要指婴宁形象的外貌。
一是形象的内在,指婴宁的性格。
(一)婴宁的外貌美在小说中,作者对她的美并没有花太多的笔墨进行具体的描述,而是在对婴宁形象进行整体勾勒时,用“容华绝代”进行了艺术化的勾勒。
作者精炼的描写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但作者又不止于此。
接着,作者通过王子服把婴宁的美描写的淋漓尽致。
王子服在上元年初遇婴宁,如痴如醉,“注目不移,竟忘顾忌”;当婴宁遗花地上,笑语自去之后,他“拾花怅然,神魂丧失”,到了一种失魂落魄的地步,回到家里,他“不语不食”“肌革锐减”,被吴生哄骗后,他“喜溢眉宇”“饮食渐佳”“日就平复”,久不得婴宁消息,又“悒悒不乐”,常常睹物思人,陷入了无限相思之中。
总之,他对婴宁是绝难忘怀的。
作者通过王子服的动作、心理、喜怒无常的情绪变化,从侧面刻画了婴宁的勾人心魄的美。
开篇作者除了描绘婴宁的外貌美,还点出了婴宁的两大个性:“拈花一笑”,即爱花的特征,这里的花又巧妙的映衬了婴宁的美貌,可谓“人面桃花相映红”;“笑容可掬”又是表现其爱笑的特征,而爱笑则是婴宁内在性格的表现。
聊斋志异婴宁
内容概要
第一部分从开篇到“怏怏遂返”,初见婴宁; 第二部分从“至家”到“家人不知也”,思念婴宁; 第三部分从“伶仃独步”到“犹依稀倚门北望也”, 重见婴宁; 第四部分从“抵家”到“然竟日未尝有戚容”,婚 后婴宁; 第五部分从“一夕”到“亦大有母风云”,婴宁来 历与结局; 第六部分即最末一段,王生“注目不移”的反 应:“个儿郎目灼灼似贼!” 对王生出遗花示爱的反应: “园中花……斫一巨捆负送之” 对王生“夫妇之爱”的反应: “我不惯与生人睡”
作者将这三种性格特征糅合 在一起表现,有花必有笑,笑中 常带痴,塑造了一个纯真可爱的 “我婴宁”。
艺术成就
一、故事以王生与婴宁从相识到结婚为情节线索单线 发展,但层层设置悬念,直到篇末才用补叙法点明婴 宁的狐女身份,使全文笼罩着奇幻色彩。 二、淡化故事情节,甚至使情节停顿,以较大幅度横 向扩展,细致刻画人物。 三、选取典型细节,如花、笑,反复渲染,以突出人 物的性格特征。
作者是怎样塑造婴宁这一单纯 天真、美丽可爱的狐女形象的?
一、爱花成癖
婴宁出场:“拈梅花一枝” 居所:门前细柳、墙内桃杏、 门内红花夹道、满庭豆棚花 架、窗外海棠掩映、舍后花 木满园 动作:未嫁则“执杏花一朵, 俯首自簪”、已婚尚攀登花 架,摘花簪玩
二、笑口常开
初见:“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 再见:“含笑拈花而入” 相见:“隐有笑声”、“嗤嗤笑不已”、“笑 不可遏”、“忍笑”、“复笑,不可仰视”、 “大笑”、“笑声始纵”、“且下且笑”、 “微笑而止” 归家:“浓笑”、“憨笑”、“笑极”
《聊斋志异》之《婴宁》
本書介紹
《聊斋志异》,又称《聊斋》,俗名 《鬼狐传》,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 松龄的著作。 《聊斋志异》完成于清康熙十九年 (1680年);在蒲松齡生前多以抄本流 传,到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第一次 由趙起杲在浙江嚴州刻印。
大学语文婴宁原文及翻译(含5篇)
大学语文婴宁原文及翻译(含5篇)第一篇:大学语文婴宁原文及翻译《婴宁》是清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收录于《聊斋志异》卷二,约康熙十八年(1679)初步成书。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大学语文婴宁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王子服,莒之罗店人,早孤,绝慧,十四入泮。
母最爱之,寻常不令游郊野。
聘萧氏,未嫁而夭,故求凰未就也。
会上元,有舅氏子吴生邀同眺瞩,方至村外,舅家仆来招吴去。
生见游女如云,乘兴独游。
有女郎携婢,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
生注目不移,竟忘顾忌。
女过去数武,顾婢子笑曰:“个儿郎目灼灼似贼!”遗花地上,笑语自去。
生拾花怅然,神魂丧失,怏怏遂返。
至家,藏花枕底,垂头而睡,不语亦不食。
母忧之,醮禳益剧,肌革锐减。
医师诊视,投剂发表,忽忽若迷。
母抚问所由,默然不答。
适吴生来,嘱秘诘之。
吴至榻前,生见之泪下,吴就榻慰解,渐致研诘,生具吐其实,且求谋画。
吴笑曰:“君意亦痴!此愿有何难遂?当代访之。
徒步于野,必非世家,如其未字,事固谐矣,不然,拚以重赂,计必允遂。
但得痊瘳,成事在我。
”生闻之不觉解颐。
吴出告母,物色女子居里。
而探访既穷,并无踪迹。
母大忧,无所为计。
然自吴去后,颜顿开,食亦略进。
数日吴复来,生问所谋。
吴绐之曰:“已得之矣。
我以为谁何人,乃我姑之女,即君姨妹,今尚待聘。
虽内戚有婚姻之嫌,实告之无不谐者。
”生喜溢眉宇,问:“居何里?”吴诡曰:“西南山中,去此可三十余里。
”生又嘱再四,吴锐身自任而去。
生由是饮食渐加,日就平复。
探视枕底,花虽枯,未便雕落,凝思把玩,如见其人。
怪吴不至,折柬招之,吴支托不肯赴招。
生恚怒,悒悒不欢。
母虑其复病,急为议姻,略与商榷,辄摇首不愿,惟日盼吴。
吴迄无耗,益怨恨之。
转思三十里非遥,何必仰息他人?怀梅袖中,负气自往,而家人不知也。
伶仃独步,无可问程,但望南山行去。
约三十余里,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
遥望谷底丛花乱树中,隐隐有小里落。
婴宁-ppt
婴宁采花导致西邻子死亡,你如何看待这个事情, 如何据此看待婴宁? 故事的转折点是婴宁的墙下恶作剧,揭示了婴宁 性格上“亦憨亦黠”,既天真又狡猾的复杂性,她看 似 随和,其实极有主见。狡黠是婴宁的陋处,也正是婴 宁的真处和美处。 婴宁出生于幽谷,不知三从四德,无视长幼之 序,用笑声蔑视一切;后嫁入人间,又恪守男女大防 的封建道德,轻施颦笑,严惩意淫,她是无法跳出当 时社会环境的。笑是她试探人生、应付生活的手段。 社会中尔虞我诈是其性格产生的社会根源。
:外貌美、爱花、爱笑,纯真得近乎痴憨、狡黠、 聪明、知礼、孝顺
“爱笑”是婴宁的最大特点,这一系列的“笑”体 现了婴宁的什么性格?作者是怎样评价婴宁的?
婴宁用纯真、自由、不受礼法约束无拘无束的笑声 蔑视动摇一切封建礼教,正是婴宁的笑使她像水一样纯 净,玉一样莹澈,花一样美丽。在她的身上作者寄予着 对反璞归真的人性和理想女性的向往。作者亲切地称她 “我婴宁”,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小说中的人物及彼此关系: 婴宁、王子服、鬼母秦氏、婴宁的狐狸精母亲、吴 生、婢女小荣。
鬼母秦氏姓吴,也是王子服母亲的姐姐,嫁给秦姓 男人,吴生称她为姑姑,婴宁为秦姓男人和狐狸精所生。 是王子服大姨家的女儿,但不是秦氏所生,只是秦氏所 养。
小说的几条线索 :
鬼母:养婴宁、教婴宁、嫁婴宁(鬼母乃小说情 节的枢机) 王子服:遇婴宁、寻婴宁、娶婴宁 婴宁:笑容可掬——笑辄不辍——矢复不笑—— 对生零涕
科举考试,考试程序
童试:每年由县、府、院进行甄选考试,录 取者俗称秀才,是进入士林的开始。乡试:每三 年一次,秀才须赴省城应考,及格者称举人。会 试:由中央礼部主持,中试者称贡士。殿试:贡 士在宫中保和殿由皇帝亲试,取录者称进士,分 为三等:分为,进士及第(又分状元、榜眼、探 花)、进士出身及同进士出身。朝考:由雍正时 起,进士在殿试后,再经过朝考,考论疏策(相
聊斋奇女子之婴宁
如果说林黛玉是中国古典文学里哭的最优美,最哀怨的女子,那么婴宁就是笑的最甜美,最灿烂,最可爱,最多样的女子。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其中很多故事大家都很熟悉。
【婴宁】就是其中的名篇。
小说开始写一位名叫王子服的秀才,从小聪明好学,父亲早亡,寡母溺爱,家产丰厚。
他在元宵佳节那天,和表哥吴生一起去街上观花灯。
逛到村边,遇见舅舅家的仆人找吴生有事,把吴生喊走了,王子服只好一个人去看花灯。
他走到一座开满梅花的小山脚下时,迎面碰到一位美丽的女子,手里拿着一枝梅花,身后跟着一个丫鬟,满脸微笑向他走来。
他不由得神魂颠倒,两眼不眨的盯着姑娘看,竟忘了顾忌。
那个美女和他擦肩而过,几乎把他撞倒。
走了几步,姑娘回头对她的丫头说,你看那个小伙子!两只眼睛向贼一样盯着人看!一面说,一面把手里的梅花扔在地上,和丫头说说笑笑往远处走去。
王子服拾起姑娘扔掉的梅花,竟然失魂落魄,也不逛花灯了,回到家里,不吃不喝,倒头就睡,得了十分严重的相思病。
可见,婴宁是个非常漂亮美丽的姑娘,王子服见了她居然得了相思病。
王子服的病找了很多名医,就是不见好转,烧香许愿也不及事,他母亲十分着急。
有一天,他表哥吴生来看望他,王子服哭着向吴生说出了病因,请求表哥为自己想办法。
他表哥就哄他说,你真是个痴人!这点小事,有何难办?只要你病好了,这事包在我身上。
吴生四处打探姑娘的下落,没有结果。
过了几天,吴生又来了,王子服急不可耐的打听姑娘的下落,吴生随口说道,已经找到了,原来是我一个姑妈的女儿,也就是你的一个姨表妹。
按理说姨表亲是不能通婚的,不要紧,等我去说,没有不成的。
王子服问姑娘家在那里,他表哥随口说道,她家住在西南山中,离这里30多里。
王子服听后马上就病好了,饮食增加了,也吃胖了。
他思念姑娘就拿着已经干了的梅花看。
后来,他实在等不下去了,就拿着梅花自己去找那个姑娘。
大约走了30多里地,看见一个四处环山,满山荒草杂树的山谷。
远望山谷深处,隐约有个小村落。
聊斋志异·婴宁原文
聊斋志异·婴宁原文婴宁原文及【原文】婴宁王子服,莒之罗店人[1]。
早孤。
绝惠[2],十四入泮[3]。
母最爱之,寻常不令游郊野。
聘萧氏[4],未嫁而夭,故求凰未就也[5]。
会上元[6],有舅氏子吴生,邀同眺瞩[7]。
方至村外,舅家有仆来,招吴去。
生见游女如云,乘兴独邀。
有女郎携婢,拈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
生注目不移,竟忘顾忌。
女过去数武,顾婢曰:个儿郎目灼灼似贼[8]!遗地上,笑语自去。
生拾花怅然,神魂丧失,怏怏遂返。
至家,藏花枕底,垂头而睡,不语亦不食。
母忧之。
醮禳益剧[9],肌革锐减[10]。
医师诊视,投剂发表[11],忽忽若迷。
母抚问所由[12],默然不答。
适吴生来,嘱密诘之。
吴至榻前,生见之泪下。
吴就榻慰解,渐致研诘[13]。
生具吐其实[14],且求谋画。
吴笑曰:君意亦复痴!此愿有何难遂?当代访之。
徒步于野,必非世家[15]。
如其未字[16],事固谐矣:不然,拚以重赂[17],计必允遂。
但得痊廖,成事在我。
生闻之,不觉解颐[18]。
吴出告母,物色女子居里,而探访既穷,并无踪绪。
母大忧,无所为计。
然自吴去后,颜顿开,食亦略进。
数日,吴复来。
生问所谋。
吴给之曰:已得之矣。
我以为谁何人[19],乃我姑氏女,即君姨妹行,今尚待聘。
虽内戚有婚姻之嫌[20],实告之,无不谐者。
生喜溢眉宇,问:居何里?吴诡曰[21]:西南中,去此可三十余里。
生又付嘱再四,吴锐身自任而去。
生由是饮食渐加,日就平复。
探视枕底,花虽枯,未便雕落。
凝思把玩,如见其人。
怪吴不至,折柬招之[22]。
吴支托不肯赴招[23]。
生恚怒,悒悒不欢。
母虑其复病,急为议姻;略与商确[24],辄摇首不愿,惟日盼吴。
吴迄无耗,益怨恨之。
转思三十里非遥,何必仰息他人[25]?怀梅袖中,负气自往,而家人不知也。
伶仃独步,无可问程,但望南山行去。
约三十余里,乱山合沓[26],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27]。
遥望谷底,丛花乱树中,隐隐有小里落。
第二十四讲聊斋志异之婴宁
第二十四讲聊斋志异之婴宁教学目的1、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本文的情节结构。
2、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3、品味人物形象,对人物能作出自己的分析,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教学重点梳理情节,准确把握人物性格,体会情节艺术的魅力。
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步骤课前预习:(1)学生搜集关于蒲松龄的生平简况。
(2)关于《聊斋志异》的由来及其艺术风格。
(3)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初步通读全文。
一、导入1、由郭沫若先生为蒲松龄写过一副的对联导入新课:画人画鬼(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2、学生交流讨论自己所了解的蒲松龄和〈聊斋志异〉,教师适当补充说明。
(1)关于蒲松龄: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一生主要活动时是一个有多方面文学才华的人,诗、文、俚曲都有作品传世。
但他一生的遭遇却很不幸运,连个举人都没考上,做了近40 年的清苦塾师,他在文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创作了文言短篇小说集〈聊(2)关于《聊斋志异》A、为什么叫《聊斋志异》?”聊斋”是作者的书斋名,“志异”就是记述花妖狐鬼及其他一些荒诞不经的奇闻异事。
为什么要写这样的奇闻异事?因为通过这些离奇虚幻的故事,便于大胆地揭露社会多方面的黑暗现实,便于赞美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礼教樊篱的精神,也便于抒发作者自己的满腔“孤愤”。
B、艺术特色:(1)鲁迅先生评价:“用传奇之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
(传奇,指唐代传奇小说)它代表了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2)艺术特色:洗练和宏富的统一;奇谲和质朴的统一;含蓄和犀利的统一;委曲和真挚的统一。
(3)篇末,作者仿效《史记》每篇篇末有“太史公曰”的体例,用“异史氏曰”直截了当地揭示出自己这一创作意图,这在古典小说中是很罕见的。
二、把握本文的故事情节:在同位之间讲述〈婴宁〉的故事梗概。
有条件的可收看电视剧〈婴宁〉。
理清故事发展脉络:见婴宁——想婴宁——找婴宁——重会婴宁——带回婴宁——与婴宁成婚。
高二语文《婴宁》译文
高二语文《婴宁》译文王子服,莒县罗店人。
父亲很早就死去。
他非常聪明,十四岁考取秀才,入泮宫读书。
母亲最钟爱他,平常不让他到郊野游玩。
聘定萧氏为妻,还没嫁过来就死去,所以王子服求偶未成。
恰逢正月十五上元节,舅舅的儿子吴生,邀王子服同去游玩。
刚刚到村外,舅舅家有仆人来,把吴生叫走了。
王生见游女多得像天上的云彩,于是乘着兴致一个人到处游玩。
有个女郎带着婢女,手拿一枝梅花,容貌绝美,笑容可掬。
王生目不转睛地看着女郎,竟然忘记了顾忌。
女郎走过去几步,看着婢女笑着说:“这个年青人目光灼灼像贼!〞把花丢在地上,说说笑笑地离开了。
王生拾起花来神情惆怅,像是神魂都丢掉了,于是怏怏地回家。
到了家里,把拾来的花藏到枕头底下,倒头就睡,不说话也不吃东西。
母亲为他担忧,请和尚道士施法以消灾祛邪,病情反而加剧。
身体很快消瘦下去。
医师来诊视,让他吃药发散体内的邪火,王生更恍恍忽忽,像是被什么逮住了。
母亲细细地问王生得病的来由,他默默地不作回答。
恰好吴生来,王母嘱咐他细细盘问王生。
吴生到王生榻前,王生见到他就流下泪来。
吴生靠近床榻劝解安慰王生,渐渐开始细问。
王生把实情全说出来,而且求吴生代为谋划。
吴生笑着说:“你的心意也太痴了,这个愿望有什么难以实现?我将代你访求她。
在郊野徒步行走一定不是显贵家族。
假如她尚未许配人家,事情就一定成功;不然的话,拼着拿出众多的财物,估计一定会答应。
只要你病愈,成事包在我身上。
〞王生听了这番话,不觉开颜而笑。
吴生出去告诉王母,寻找那女子居住的地方,但探访穷尽,一点踪迹也没有。
王母十分忧虑,拿不出什么主意。
但是自吴生离开后,王生的愁容顿开,吃饭也略有长进。
几天之后,吴生又来了。
王生问谋划的事办得如何,吴生欺骗王生说:“已经找到了。
我以为是什么人,原来是我姑姑的女儿,就是你的姨表妹,现在还在等人聘定。
虽然是家中亲戚婚姻有些隔碍,但以实情告诉他们,一定会成功。
〞王生高兴的神色充满眉宇间,问吴生说:“住在什么地方?〞吴生哄骗说:“住在西南山中,距这里大约三十余里。
聊斋志异婴宁
賞析
《嬰寧》透過描寫一個性格發生了重大轉 嬰寧》 變的女性形象,批判和揭露了封建禮教壓 變的女性形象,批判和揭露了封建禮教壓 抑、窒息婦女健康天性,嬰寧性格的轉變, 抑、窒息婦女健康天性,嬰寧性格的轉變, 是人類困境的象徵,欲使整個人類能永恆 人類困境的象徵,欲使整個人類能永恆 存留,需要協調並爲之付出沈重代價,嬰 寧便是個性與群體衝突的象徵。
述評
嬰寧: 1. 一個性格發生了重大轉變的女性形象: 無時不笑的憨態可掬→ 無時不笑的憨態可掬→莊重勤勞、禮又孝敬、 智慧又練達的少婦形象。 2. 一個人類困境的象徵: 自然人→ 自然人→社會人 3. 一個“攖而後成”人生哲理的通俗演繹 一個“攖而後成”
藝術賞析
1、整體構思的獨特巧妙; a.嬰寧的出生:人狐的雙重身份 a.嬰寧的出生:人狐的雙重身份 b.鬼母扮演的角色:作者的代言人。 鬼母扮演的角色:作者的代言人。 2、人物性格的鮮明生動; 人物性格的鮮明生動; a.角色主要特徵 a.角色主要特徵 b.多角度描寫
中國文學著名短篇小說集。共有十二卷, 四百九十餘篇。內容十分廣泛,多談狐、 仙、鬼、妖。 以此來概括當時的社會關係,反映了17 世紀中國的社會面貌。 清代寫志怪小說的風氣,正是由《聊齋 誌異》所興起。
文壇評價
紀曉嵐:「才子之筆,莫逮萬一。」 紀曉嵐:「才子之筆 莫逮萬一。」 才子之筆, 馮鎮巒〈讀聊齋雜說〉:「聊齋非獨文筆之佳,獨有千古,第 馮鎮巒〈讀聊齋雜說〉 一議論醇正,準情酌理,毫無可駁。如名儒講學,如老僧談禪, 如鄉曲長者讀誦勸世文,觀之實有益於身心 警戒頑愚。至說 如鄉曲長者讀誦勸世文,觀之實有益於身心,警戒頑愚。至說 有益於身心, 到忠孝節義,令人雪涕,令人猛醒,更為有關世教之書 到忠孝節義,令人雪涕,令人猛醒,更為有關世教之書。」 世教之書。」 陳廷機《聊齋志異》序:「亦以空前絕後之作,使唐人見之, 陳廷機《聊齋志異》 自當把臂入林,後來作者,宜其擱筆耳。」 魯迅評論《聊齋志異》:「《聊齋志異》雖亦如當時同類之書, 魯迅評論《聊齋志異》:「《聊齋志異》 不外記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寫委曲 敘次井然,用傳奇法, 不外記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寫委曲,敘次井然,用傳奇法, 描寫委曲, 而以志怪。變幻之狀,如在目前;又或易調該弦,別敘崎人異 而以志怪。變幻之狀,如在目前;又或易調該弦,別敘崎人異 行,出於幻滅,頓入人間;偶敘瑣聞,亦多簡潔,故讀者耳目, 為之一新。……明末志怪群書 大抵簡略,又多荒誕不情; 為之一新。……明末志怪群書,大抵簡略,又多荒誕不情; 明末志怪群書, 聊齋志異》獨於詳盡之處,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是人 《聊齋志異》獨於詳盡之處,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是人 情,和易可親,忘為異類,而又偶見鶻突,知復非人。」。
《婴宁》原文译文
名著阅读与影视欣赏蒲松龄《聊斋志异》之《婴宁》放映时间:本周六上午第二时段10:00——11:30地点:实验楼四楼楼梯东通用技术教室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描写婚姻爱情的小说最多,也最具特色。
它通过人和花妖狐魅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的理想爱情,也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婴宁》是《聊斋》中写得最精彩的一篇。
它不以写情见长,而是着重塑造一位具有民主色彩的少女形象。
婴宁是蒲松龄笔下笑得最美的女性,,天真浪漫,惹人喜爱。
婴宁本为狐狸所生,鬼母所养,远离尘世,没有受到封建礼教的熏染,因而养成一种爱花爱笑、天真无邪的性格,保持了少女的天然和纯真。
她和痴情王子服的爱情是晶莹透明的,闪耀着民主思想的光辉。
他走到哪里笑到哪里,连举行婚礼时都“笑极不能俯仰”,并敢于把夫妻间的“枕边语”公开出来,认为“寝处亦常事,何讳之!”在婴宁身上表现出强烈的要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性格……网友评论:zhainaike原著中,婴宁出场是在一棵树上不是么?lulu94520丫鬟也挺好看的,故事为了存托任务的性格会适当夸大一些她的笑,她笑人间虚假,她笑相公书呆,她笑看人生,她想用的笑感染世间的虚情假意,她率真坦诚,真性情有时候看起来会觉得对人不礼貌,没有所谓的素养,到现今的社会也是,她以笑对待一切,已经很不容易了lulu94520也许原著只是想说明人的本性再天真也经历不起社会现实的磨练,除非她能脱离红尘//@自娱自乐自逍遥:不错啊,好天真烂漫的婴宁,就像花儿一样。
电视剧跟原著结局有点不一样,原著中婴宁还生了一个儿子,也见人就笑。
但是不管是电视剧还是原著,都是个悲剧。
电视剧中婴宁走了,原著中婴宁不再笑了。
以前看这篇还以为是个大团圆结局呢,现在才知道原来是个悲剧,婴宁以不再笑的刚烈与人间的冷决绝了。
zhoutandi就这样就结局? 婴宁走的时候跟她妈妈说了什么?怎么就没有了...shengshuai12898希望能够看到玩整结尾的婴宁,我好像记得小时候看过完整地,只是忘了是哪个版本的,也希望大家看到完整版本的告诉我一下。
聊斋志异-婴宁
《婴宁》教案教学目标:①了解蒲松龄生平及其作品。
②把握本文的故事情节。
③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把握本文的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围绕婴宁爱花爱笑的特点,分析其性格特征。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郭沫若先生曾写过一副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这是为清代的一位文化名人写的,大家猜是谁?对,是给蒲松龄写的,他的《聊斋志异》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短篇小说集。
二、作家介绍1.蒲松龄蒲松龄(1640-1715)清代著名短篇小说家。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山东淄川(今属淄博市)人。
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一生刻苦好学,在科举场中却不得志,满腹才学,屡试不第,到了71岁,才援例为贡生。
在艰难时世中,他逐渐认识到像他这样的人难有出头之日,于是把满腔愤气和一生心血寄托在《聊斋志异》的创作当中。
他在文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创作了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2.《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有短篇小说490余篇。
“聊斋”是作者的书斋名,“志异”就是记述花妖狐鬼及其他一些荒诞不经的奇闻异事。
其内容大致有四部分:一是怀着对现实社会的愤懑情绪,揭露、嘲讽贪官污吏、恶霸豪绅贪婪狠毒的嘴脸,笔锋刺向封建政治制度.这类作品以《促织》,《席方平》,《商三官》等最有代表性;二是蒲松龄对腐朽的科举制度有切身的体会,通过《司文郎》,《考弊司》,《书痴》等篇,作者无情地揭开了科举制度的黑幕,勾画出考官们昏庸贪婪的面目,剖析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禁锢与腐蚀,谴责了考场中营私舞弊的风气;三是有些短篇是阐释伦理道德的寓意故事,具有教育意义,如《画皮》,《劳山道士》等;四是对人间坚贞,纯洁的爱情及为了这种爱情而努力抗争的底层妇女,穷书生予以衷心的赞美.有代表性的篇章有《鸦头》,《细侯》等.《聊斋志异》中还有相当多狐鬼精灵与人的恋爱故事,颇具浪漫情调.在这些故事里,塑造了很多容貌美丽,心灵纯洁的女性形象,如红玉,青凤,娇娜,莲香等。
婴宁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18
(一)爱花成癖
婴宁出场:“捻梅花一枝” 再见王生: “执杏花一朵“、“含 笑拈花而入” 正式见王生:顾婢曰:"视碧桃开未 " 居所:门前细柳、墙内桃杏、门内 红花夹道、满庭豆棚花架、窗外海 棠掩映、舍后花木满园 婚后生活:“窃典金钗,购佳种, 数月,阶砌藩溷,无非花者。”
精选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22
婴宁笑的变化
笑辄不辍 矢不复笑
竟不复笑
自然天性的失落 社会礼法的顺应
自然人 社会人
迫不得已 人生的必然
当婴宁走出山谷,投入到人类社会,由自然人 变成社会人,就必须经过这样的洗礼
精选PPT课件
23
正是经过爱情、婚姻进而家庭社会生活的历练 挫磨,婴宁由一个浑沌未开、率性自然的少女, 一变成为心存至性、态度庄肃、无笑无戚、从 容应世的少妇。
脂砚斋评《红楼梦》说: “女儿之心,女儿之境, 两句尽矣。余谓撰全部大书不难, 最难是此等 处, 可知皆从‘无可奈何’而有。”
《婴宁》是蒲松龄早在十七世纪对女性、进而 对人类生存困境的一个文学发现。它和后来 《红楼梦》关于“女儿之心, 女儿之境”之 “无可奈何”的探讨, 都不仅是有女性解放的 意义, 而且是关于整个人类永远需要协调并为 之付出沉重代价的个性与群体冲突的象征。
一个是人迹罕至的小里落,那是婴宁、鬼母及 小荣的生活居所,一个简朴修雅花团锦簇的世 外桃源,世外桃源居民非人,但无论是鬼是狐 都拥有着人类最珍贵的本性;
一个是纷纷扰扰的罗店村,那是王子服、王母 及邻家子等居住的地方,是缩影的人间俗世, 人间俗世皆人,但人却将自己的本性迷失了。
婴宁是蒲松龄奉献给污浊的人间俗世的真人全 人,婴宁早期生活的世外桃源是他提供给人类 最终从迷途中回归的家园。婴宁的悲剧,暗寓 着整个人类的悲剧。
聊斋之婴宁
聊斋之婴宁篇一:读归田录之婴宁有感读聊斋志异之婴宁有感《聊斋志异》是一部思想艺术都具有独特风貌的文言文著作,是我国志怪传奇小说中的代表。
它刻划了一批性格各异,生动可爱的女妖形象,无不栩栩如生。
它把神话幻想与各种各样的人与地相而巧妙人生结合起来,以幻异的形象结构刺贪刺虐,讽喻现实,美化爱情和种种人情。
其中,《婴宁》就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婴宁》写的是土公女婴宁与王子服真诚相爱,并终于结成美满婚姻的动人故事。
表达了封建社会中青年人渴求坚贞,良善爱情的美好向往,也道德揭露和鞭挞了封建制度对人性的压迫。
对婴宁的形象,作者更倾注了极大的热情,称其为“我婴宁“,成功的人物形象的刻画,确立了《婴宁》在《聊斋志异》中的艺术代表声望。
婴宁,是狐妖与人所生之女,从出世一出生就生活在封建社会除此之外,不受各种封建礼教的渲染。
婴宁之美,纯洁如玉,真实如璞。
婴宁生活在一个世外桃源般世外桃源安稳的山林里。
那里“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
遥望谷底,丛花乱树中,隐隐有小里落。
下入村,见舍宇无多,皆茅屋,而意甚修雅。
北向一家,门前皆细柳,墙内桃杏尤繁,间以修竹:野鸟格磔其中。
”在这么优美诗意的环境下,婴宁在这里成长,不受任何约束,也养成了她不拘无束,天真无邪的性格。
婴宁的生活中,花环不可或缺的便是与鲜花并肩。
她的少女时所居住的山村,处处是花,到王子服家之后,爱花成癖,甚至不惜当掉金钗四处购置良种,在房前屋后都种满了花。
其意义在于以大自然中美丽鲜花来象征婴宁的的美丽和纯洁,以花衬人,以人比花,将婴宁花一样的美貌容貌和内心表现的淋漓尽致。
婴宁笑容可掬地出场,与王子服二次相见时,人未到而“户外嗤嗤,笑不可遏”;入内则“尤掩其口,笑不可遏”;受母斥责仍“忍笑而立”,转眼间又笑得“不可仰视”;甚至于无所顾忌地与向自己求婚的王子服在树林中嬉笑,并在树头“狂笑欲望”。
此时,婴宁的笑,尽显露她的天真烂漫,憨态可掬。
婴宁随王子服回家后,见到婆母“犹浓笑不顾”,“才一展拜,翻然遽入,放声大笑”。
聊斋志异之婴宁
聊斋志异之婴宁摘要:《聊斋志异》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书中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占大部分篇幅,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其中,《婴宁》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作品之一。
作品中通过描写狐精婴宁和王生的恋爱,表现出男女主角不顾封建礼教的约束,按照自己的感情和意愿,大胆地追求心爱的人,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
关键词:婴宁封建礼制女性形象目录引言 (3)一、婴宁性格特征之“爱笑” (3)二、婴宁性格特征之“孝顺” (4)三、婴宁性格特征之“神秘” (4)四、婴宁的悲喜剧性 (5)参考资料 (6)聊斋志异之婴宁引言婴宁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所描写的诸多女性形象中的一个。
在作者蒲松龄的笔下,她外貌美、爱花、爱笑以及纯真得近乎痴憨的性格特点,表现出其不受封建礼教思想的禁锢。
是蒲松龄笔下许多女性形象中的代表人物,也是蒲松龄描写得最成功的一个。
一、婴宁性格特征之“爱笑”婴宁最大的性格特征就是爱笑,文章中“婴宁的笑”始终贯穿文章。
在作者笔下,婴宁的笑是多方面的。
有微笑,有大笑,有非笑而似笑,有嗔笑,有含情脉脉的笑。
“笑容可掬”、“含笑拈花而入”、“笑不可遏”、“微笑而止”、“犹浓笑不顾”等等。
读到这里,读者也禁不住粲然。
一个天真未凿,活泼可爱,机灵聪慧的女性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作者除了继续刻划婴宁爱花、爱笑的性格特点外,又着重刻画了婴宁性格的另一侧面----近乎痴憨的单纯天真。
王子服拿出上元节婴宁遗落的梅花示以相爱之意,婴宁却傻乎乎地说:“待郎行时,园中花,当唤老奴来,折一巨捆负送之。
”王生告诉她:他“非爱花,爱拈花之人耳”,婴宁竟全然不解其中的缱绻之情,说:“葭莩之情,爱何待言。
”当她得知王子服所说的是“夜共枕席”的夫妻之爱时,仍然了无所悟,“俯思良久,曰:‘我不惯与生入睡。
’”甚至要告诉母亲“大哥欲我共寝”。
几句对话,几个细节,将婴宁如痴似憨的性格特点刻画得栩栩如生。
至此,婴宁爱花、爱笑和纯真的性格特点已无比鲜明。
婴宁译文word版本
《婴宁》译文王子服,莒县罗店人。
父亲很早就死去。
他非常聪明,十四岁考取秀才,入泮宫读书。
母亲最钟爱他,平常不让他到郊野游玩。
聘定萧氏为妻,还没嫁过来就死去,所以王子服求偶未成。
恰逢正月十五上元节,舅舅的儿子吴生,邀王子服同去游玩。
刚刚到村外,舅舅家有仆人来,把吴生叫走了。
王生见游女多得像天上的云彩,于是乘着兴致一个人到处游玩。
有个女郎带着婢女,手拿一枝梅花,容貌绝美,笑容可掬。
王生目不转睛地看着女郎,竟然忘记了顾忌。
女郎走过去几步,看着婢女笑着说:“这个年青人目光灼灼像贼!”把花丢在地上,说说笑笑地离开了。
王生拾起花来神情惆怅,像是神魂都丢掉了,于是怏怏地回家。
到了家里,把拾来的花藏到枕头底下,倒头就睡,不说话也不吃东西。
母亲为他担忧,请和尚道士施法以消灾祛邪,病情反而加剧。
身体很快消瘦下去。
医师来诊视,让他吃药发散体内的邪火,王生更恍恍忽忽,像是被什么逮住了。
母亲细细地问王生得病的来由,他默默地不作回答。
恰好吴生来,王母嘱咐他细细盘问王生。
吴生到王生榻前,王生见到他就流下泪来。
吴生靠近床榻劝解安慰王生,渐渐开始细问。
王生把实情全说出来,而且求吴生代为谋划。
吴生笑着说:“你的心意也太痴了,这个愿望有什么难以实现?我将代你访求她。
在郊野徒步行走一定不是显贵家族。
假如她尚未许配人家,事情就一定成功;不然的话,拼着拿出众多的财物,估计一定会答应。
只要你病愈,成事包在我身上。
”王生听了这番话,不觉开颜而笑。
吴生出去告诉王母,寻找那女子居住的地方,但探访穷尽,一点踪迹也没有。
王母十分忧虑,拿不出什么主意。
但是自吴生离开后,王生的愁容顿开,吃饭也略有长进。
几天之后,吴生又来了。
王生问谋划的事办得如何,吴生欺骗王生说:“已经找到了。
我以为是什么人,原来是我姑姑的女儿,就是你的姨表妹,现在还在等人聘定。
虽然是家中亲戚婚姻有些隔碍,但以实情告诉他们,一定会成功。
”王生高兴的神色充满眉宇间,问吴生说:“住在什么地方?”吴生哄骗说:“住在西南山中,距这里大约三十余里。
大学语文婴宁原文及翻译
大学语文婴宁原文及翻译大学语文婴宁原文及翻译在人们交往的各个场合,有一个问题受到了大家的关注,那就是如何使用语言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语文教育作为我们培养美好人生的基础,已经成为了我们常常谈论的话题。
今天,我们来谈一下大学语文应该如何教授婴宁原文。
什么是婴宁原文?婴宁原文,是语言学上一个重要的概念。
通俗来讲,就是人类在婴儿期的语言学习过程。
在这个时期,婴儿处于语言输入的阶段,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学习,逐渐获得语言组织和表达的能力。
这个阶段对于语言能力的发展非常重要。
婴宁原文研究的是婴儿如何获取语言,包括语音、语法和语义的认知。
大学语文教育应该注重这个阶段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本质,从而更好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大学语文教育的意义语文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大学语文教育不仅仅是能够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表达方式和语言技能,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思维能力和公民意识,从而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
在大学里,语文教育不再是单纯的语言学习,而是和文化、哲学等学科相融合,让学生在更高的层次上理解语言的含义和影响。
婴宁原文研究正是大学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大学语文教育应该如何教授婴宁原文?大学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学生在婴儿期接受语言输入的过程中的学习和体验。
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能感受到语言所带来的表达和交流的快乐,并且通过对婴儿语言的观察和分析,了解语言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掌握语言表达和沟通的能力。
1.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婴儿语言通过观察和分析婴儿语言,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本质和逻辑。
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在婴儿期的纯真和自然,并且了解语言的组成、语音、语法和语义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进而掌握语言沟通中的实用技巧。
2. 借助多媒体教学方法大学语文教育应该紧跟时代的潮流,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借助纪录片、动画片等丰富婴幼儿语言学习的多维性,达到教学效果的提高。
对于学习婴幼儿语言的学生来说,多媒体教学方法还可以带来趣味性和交互性的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四讲聊斋志异之婴宁教学目的1、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本文的情节结构。
2、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3、品味人物形象,对人物能作出自己的分析,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教学重点梳理情节,准确把握人物性格,体会情节艺术的魅力。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步骤课前预习:(1)学生搜集关于蒲松龄的生平简况。
(2)关于《聊斋志异》的由来及其艺术风格。
(3)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初步通读全文。
一、导入1、由郭沫若先生为蒲松龄写过一副的对联导入新课:画人画鬼(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2、学生交流讨论自己所了解的蒲松龄和〈聊斋志异〉,教师适当补充说明。
(1)关于蒲松龄: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一生主要活动时是一个有多方面文学才华的人,诗、文、俚曲都有作品传世。
但他一生的遭遇却很不幸运,连个举人都没考上,做了近40年的清苦塾师,他在文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创作了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2)关于《聊斋志异》A、为什么叫《聊斋志异》?”聊斋”是作者的书斋名,“志异”就是记述花妖狐鬼及其他一些荒诞不经的奇闻异事。
为什么要写这样的奇闻异事?因为通过这些离奇虚幻的故事,便于大胆地揭露社会多方面的黑暗现实,便于赞美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礼教樊篱的精神,也便于抒发作者自己的满腔“孤愤”。
B、艺术特色:(1)鲁迅先生评价:“用传奇之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
(传奇,指唐代传奇小说)它代表了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2)艺术特色:洗练和宏富的统一;奇谲和质朴的统一;含蓄和犀利的统一;委曲和真挚的统一。
(3)篇末,作者仿效《史记》每篇篇末有“太史公曰”的体例,用“异史氏曰”直截了当地揭示出自己这一创作意图,这在古典小说中是很罕见的。
二、把握本文的故事情节:在同位之间讲述〈婴宁〉的故事梗概。
有条件的可收看电视剧〈婴宁〉。
理清故事发展脉络:见婴宁——想婴宁——找婴宁——重会婴宁——带回婴宁——与婴宁成婚。
作业:(1)进一步阅读文本。
(2)勾画出表现婴宁性格特点的句子,为课堂讨论作准备。
三、有关蒲松龄的三大苦难1、生活之苦:蒲松龄年轻的时候,生活不是很苦,因为他的父亲弃儒经商,家里是小康之家。
在父亲的保护下,年轻的蒲松龄可以安心读书,跟朋友们搞诗社。
但是好日子没过多久,因为他分家了。
为什么分家?因为家庭矛盾。
蒲松龄的两个哥哥都是秀才,但是两个嫂子都是泼妇。
蒲松龄曾经在他的书里面说过这样的话:“家家床头,有个夜叉在。
”他这两个嫂子真是典型的夜叉,为了一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经常把家里闹得鸡犬不宁。
蒲松龄的父亲只好给儿子分家。
分家又分得很不公平,因为这两个嫂嫂又能打又能叫又能抢,而蒲松龄的妻子刘氏非常贤惠,沉默寡言躲在一边。
分家的结果是蒲松龄分到农场老屋三间,破得连门都没有,蒲松龄只好借了门板安上。
他分到了二十亩薄田,二百四十斤粮食,只够吃三个月。
这样一来,蒲松龄就要自谋生路了,他于是开始了长达45年之久的私塾教师生涯。
私塾教师就是乡村小学教师,而且是到私人家里教书,待遇非常低微。
算算具体的账,做私塾老师每年可以拿多少工资?最多八两。
八两银子是什么概念?在当时农村一个四口之家维持一年的生活要二十两,这个账是《红楼梦》里刘姥姥算大观园的螃蟹宴时算出来的。
所以说,咱们的大作家蒲松龄辛辛苦苦教一年书,挣的钱不够大观园半顿螃蟹宴。
2、科举之苦:蒲松龄19岁的时候,参加秀才考试,他在淄川县济南府山东省,三试第一,成了秀才。
三试第一后,蒲松龄连续四次参加举人考试,全部落榜。
直到72岁,仍只是个贡生。
这是为什么?蒲松龄19岁的时候,参加秀才考试,他在淄川县济南府山东省,三试第一,成了秀才。
施闰章给山东秀才考试出的第一道考题叫《蚤起》,这个题目是从《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来的。
干脆虚构起来,他写齐人之妇如何夜里辗转反侧,琢磨着跟踪丈夫,其中有人物心理描写,也有人物独白和人物之间的对话,很像小说。
这样的写法,当然不符合八股文的要求,但是蒲松龄遇到的考官是爱才如命的大文学家施闰章,他非常欣赏蒲松龄的文章。
蒲松龄三试第一后,连续四次参加举人考试,全部落榜。
蒲松龄文章写得这么好,为什么他还会四次落榜?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施闰章录取蒲松龄根本就是一种误导和误判。
蒲松龄做了多长时间秀才?半个多世纪。
秀才是科举考试当中最低的功名。
但是秀才最辛苦,年年考试。
根据朝廷制度,一个省的学政任期三年,学政一到,先把秀才组织起来考试,这叫岁试。
岁试成绩分成几等,考到第一等可以成为廪生。
廪生是个什么概念?廪生还是秀才,但朝廷每个月给你一定的钱,补助你的生活。
那么,考到了一等是不是就一定是个廪生呢?也不是。
因为廪生是有名额限制的,你考了一等,要等空了名额,才可以补廪。
所以蒲松龄考中秀才之后,在一等考了很多次,差不多等了二十年,才成为廪生,朝廷才给他那点补助。
秀才岁试以后第二年,要进行科考。
科考就是给举人考试做准备。
科考把秀才的成绩分成六等,考前两等可以参加举人考试,考后两等就得降成青衣。
蒲松龄参加乡试,三年一次,考了多少次?十次左右,有的专家说十几次。
这样一来,蒲松龄有三十年的时间年年都考。
他48岁那年,又参加考试。
他觉得自己文章写得非常好,写得也很快,拿到考题“唰唰”就写下来了。
但是写完后,回头一看,坏了坏了,越幅了。
“越幅”是一个科举名词,就是违反了书写规则。
科举考试对文字形式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一页只能写12行,一行只能写25个字,而且得写完第一页写第二页,写完第二页写第三页。
蒲松龄写得快,第一页写完,飞快一翻,把第二页翻过去了,写到第三页上了,这就隔了一幅,越幅,就不仅要取消资格,还得张榜公布。
我们现在看,简直太可笑了,文章写得好,隔了一页,就要取消资格!这次“越幅”,蒲松龄自己是什么感受呢?他在词中说:“得意疾书,回头大错,此况何如,觉千瓢冷汗沾衣,一缕魂飞出舍”———吓呆了。
蒲松龄在科举这条路上拼搏到50岁之后,他的妻子劝他说:算了,别考了,如果你命中注定有功名,连宰相都做上了,何必一定得去考呢?咱们在村里住着,不也挺好吗?何必一定得像县官一样去听那个打着板子催老百姓缴税的声音呢?蒲松龄觉得他妻子说得很有道理。
不过也有些专家考证,就在他妻子劝了他之后,他还参加过考试,仍然失败了。
蒲松龄19岁成为秀才,到72岁,成为贡生。
贡生是什么概念?贡生相当于举人副榜。
贡生有几种,蒲松龄是“岁贡”,又叫“挨贡”。
就是做廪生时间长了,排队挨号挨上了贡生。
做了贡生以后理论上可以当官了,蒲松龄得到一个虚衔“儒学训导”。
儒学训导是什么意思呢?当时封建社会的学校分好几级,国家一级是国子监,省里面是府学,县里面是县学。
这个儒学训导就是县学的副长官,相当于现在一个中学副校长了。
但是蒲松龄这个儒学训导前还加了两个字“候补”。
就是你虽然有这个资格,但是还得看山东省除了淄川县以外,其他县有没有空出名额来。
对于72岁的蒲松龄来说,没有任何的价值了,贡生只是给他带来一点安慰,一点很实际的利益:朝廷要给贡生四两银子。
而县官偏偏既不去给蒲松龄树匾、树旗,也不发给他银子。
蒲松龄不得不一次一次写呈文、打报告去要。
这就是蒲松龄在科举考试当中所受的痛苦。
我们现在看觉得他非常可笑,非常可悲,非常可怜。
但是在当时他只能求这么一条出路。
因为科举制度是蒲松龄这样的穷知识分子改变命运的唯一的出路,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3、写作之苦:关于《聊斋志异》大家可能听过传得很广的一个说法,说蒲松龄为了写《聊斋志异》,在他的家乡柳泉旁边摆茶摊,请过路人讲奇异的故事,讲完了回家加工,就成了《聊斋志异》。
这个说法是《三借庐笔谈》说的,鲁迅先生早就分析了,不对,不会是这样一回事。
我们现在琢磨一下,蒲松龄穷到那种程度,45年在外边当私塾老师,家里有时候连锅都揭不开,怎么有闲空优哉游哉摆上茶,摆上烟,你给我讲故事,我写小说?不可能。
但是蒲松龄不管听到什么人说,听到什么稀奇的事,他都收集来写小说,这是肯定的。
他还有一个取材途径,就是到古人的书里边找素材。
《聊斋志异》里大概有一百篇小说,都是改写自前人作品。
前人作品有时候记得非常简单。
我们再看蒲松龄的感情经历是个什么样。
蒲松龄的妻子非常贤惠,贤惠到什么程度呢?蒲松龄外出给人当家庭教师的时候,他妻子在家里上养老,下育小,住在荒凉的农场老屋里面。
夜里狼都可能跑到院子里,她就整夜不睡觉在那儿纺线,如果有一点好吃的,给蒲松龄留着,有时留的时间长了,都坏了。
这么好的一个妻子,但是个柴米油盐的妻子、糟糠之妻。
所以有些研究蒲松龄的专家就发现一个线索,说蒲松龄有第二夫人,什么根据呢?蒲松龄文集里有一篇《陈淑卿小像题辞》,这篇文章是说:文章的作者和陈淑卿自由恋爱,父母不同意,最后两个人私奔了,然后是个悲剧。
但是很快就有专家又考证出来了,陈淑卿是蒲松龄从南方归来在淄川丰泉乡王家坐馆给一个叫王敏入的人代写的文章,这样一来蒲松龄的所谓第二夫人不复存在了。
大家就要问了,那他为什么能够写这么多这么优美的爱情故事?台湾著名作家林语堂曾经推测过。
(想象聊斋中的故事,弗洛伊德,梦)关于《聊斋志异》的现代评价:郭沫若评价说:“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老舍评价说:“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鲁迅曾经说过,《聊斋志异》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细按原意,当是指用传奇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志怪式的题材或内容,也就是接受了它之前的这种文言小说的优点,所以鲁迅把它列入了“拟晋唐小说”,正确地指出了它的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