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器电极脱位

合集下载

起搏器植入常见并发症及处理(2)

起搏器植入常见并发症及处理(2)

13.起搏器综合征 是起搏器植入后由于血流动力学、电生理学
方面的异常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多见于VVI起搏方式。
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低心排血量及充血性心力衰竭,常伴有:
❖ (1)头晕; ❖ (2)低血压; ❖ (3)呼吸困难; ❖ (4)水肿; ❖ (5)颈静脉怒张; ❖ (6)肺部罗音; ❖ (7)起搏时出现反流杂音: ❖ (8)心音强弱不等、节律升i规则 ❖ (9)脉搏不规则; ❖ (10)肝脏搏动。
。术前30分钟及术后应用抗生素,同
时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切口愈合情况
,一旦发现体温升高、切口红肿、发
热、疼痛,应及时处理,定时换药,
密切观察。
8.皮肤粘连和皮肤磨损
▪ 脉冲发生器与皮肤粘连强烈提示感染 ▪ 如果皮肤几乎磨破,应当紧急处理,一旦溃破则感染难以避免
9.皮肤溃蚀:并不常见
可见于以下情况: • 起搏器囊袋无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感染 • 手术时囊袋制作过小 • 埋置过于表浅,尤其是儿童 和瘦小成年人,这些人缺乏 皮下脂肪组织 • 埋置过于靠近腋窝侧 • 起搏器置换术后
电监护,发现心律失常及时处理,必要时应用抗心律失常药,并密切观 察起搏心律,如有起搏不良,要慎用抗心律失常药,以防发生意外。
5.脉冲发生器囊袋血肿:
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局部淤血, 无论面积大小,如果不继续扩大,可只观察。
▪ 阿斯匹林等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是常常忽视的引起血肿的药物 ▪ 不要试图抽吸血肿,因为血肿常常是无菌的,即使注意无菌技
9.皮肤溃蚀 ○ 处理方法:
○ 手术处理囊袋:唯一选择 ○ 如果与感染有关,则整个起搏系统
包括脉冲发生器和导线必须取出, 另选清洁部位重新植入新的起搏系 统 ○ 若没有感染,可以对原部位进行改 造,扩大囊袋

起搏器植入术中少见病例分析

起搏器植入术中少见病例分析

心脏压塞
电极导线损伤心肌或心包所致,应立即停止 操作,给予心包穿刺引流等处理。
感染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术Leabharlann 给予抗感染治 疗。电极脱位
术后定期复查心电图和胸片,发现电极脱位 应及时处理,必要时重新植入。
05 术后管理与随访
术后伤口护理
适当使用止痛药,减轻患者痛苦。
注意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
定期更换敷料,避免感染。
病例概述
病例一
患者,男性,72岁,因三度房室 传导阻滞行起搏器植入术。术中 出现心室电极脱位,经调整后仍 无法固定,最终采用心外膜电极 植入。
病例二
患者,女性,65岁,因病态窦房 结综合征行起搏器植入术。术中 发现患者存在右心房巨大血栓, 经抗凝治疗后成功植入起搏器。
病例三
患者,男性,58岁,因二度Ⅱ型 房室传导阻滞行起搏器植入术。 术中出现气胸并发症,经胸腔闭 式引流后恢复良好。
03 病例分析
感染原因及预防措施
感染原因
起搏器植入术中发生感染的原因可能 包括手术过程中的污染、术后伤口护 理不当、患者自身免疫力降低等。
预防措施
为预防起搏器植入术中的感染,可以采 取以下措施: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术前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抗感染治疗、术 后密切观察伤口情况并及时处理。
电极脱位原因及处理方法
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针对起搏器植入术中 少见病例的特点和需求,积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和技术,如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为患者提供 更加个性化、精准的治疗方案。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丰富医学教学经验
少见病例分析可以作为医学教学中的重要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起搏器植入术的相关知识,培养临床思维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早期活动对起搏电极脱位的影响观察

早期活动对起搏电极脱位的影响观察
民卫 生 出 版 社 , 0 2 4 14 3 4 6 1 0 . 2 0 . 5 - 5 , 6 ,0 6
血 。将它 作 为治疗 工具 替代 空针抽 气或胸管 进行胸
腔 闭式引 流有 以下 优点 :1 无创 面 , 管后恢 复快 , () 拔
无 疤痕 ; 2 静脉 留 置针 柔韧 性 好 , 别是 气 胸 患儿 () 特
5 讨 论
用 透 明敷贴 , 可覆 盖 整个 留置针 , 易 漏气 和脱 管 , 不
不 易感染 , 且方 便 观察 穿 刺部 位 ;4 便 于操作 。可 () 以用活 塞夹夹 住 Y 型 延长 管 , 素 锁 封 闭 引流 口 , 肝
分 离套管 针和 引流管 。易 于进行 翻身 、 叩背 、 吸痰 等
l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临床资 料 . 20 0 1年 1 月~2 0 年 6月 在我科行 永久起搏 1 06 器 植入术 患 者 2 5例 , 1 0例 , 1 5例 , 龄最 7 女 0 男 7 年 小 9岁 、 龄 最 大 9 年 0岁 。单 腔 起 搏 ( VVI14台/ 0 AAI1 8台)12台 , 2 双腔 起 搏 1 8台 , D 5台 ( 4 I C 其 中双腔 1 , 腔 4例 ) 例 单 。共植 入 心房 电极 1 7个 , 6
在 更换体 位或 叩背 治疗 时 , 免 因针 尖晃 动 导致 肺 避 内组 织损 伤 ;3 密 闭性 好 , 于 固定 。 留置 针进 入 () 易
( 稿 日期 : 0 70 — 3 收 2 0 -6 2 )
早期活动对起搏 电极脱 位的影响观察
曾桂 英 林 丰
( 门大 学 附 属 中 山 医 院心 脏 中心 C U, 建 厦 门 3 l O ) 厦 C 福 6 O 4 关 键 词 起 搏 器植 入 中图 分 类 号 : 4 3 5 R 7 . 电 极 脱 位 文 献 标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26 7 ( 0 7 1 — 8 20 10—9 5 2 0 )91 2—2

心脏起搏器起搏电极脱位7例分析

心脏起搏器起搏电极脱位7例分析

心脏起搏器起搏电极脱位7例分析作者:陈国方江隆福蔡小婕来源:《心脑血管病防治》2014年第03期[关键词]心脏起搏器;起搏电极;脱位中图分类号:R318.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_816X(2014)03_0259_02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4.03.35随着心脏起搏器植入的广泛开展,各种并发症也随之而来,起搏电极脱位是常见并发症之一,这不单增加患者的病苦,也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同时因再次手术增加感染机会而影响预后[1]。

本文结合本院近几年起搏电极脱位病例,进行分析,讨论原因。

1病例资料1.1一般资料: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本院植入心脏起搏器电极脱位患者7例,男2例,女5例,年龄53~82(65.57±9.95)岁。

基础疾病:高血压病3例,扩张型心肌病1例,瓣膜性心脏病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例,缓慢性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2例。

1.2起搏器及电极相关资料:7例患者中5例植入DDD起搏器,2例植入VVI起搏器,均采用左锁骨下静脉穿刺法。

植入DDD起搏器均应用心房双极电极导线,心室均应用螺旋主动固定电极固定于右心室流出道室间隔。

2例VVI起搏器植入者中,1例应用普通翼状电极,1例应用翼状电极后改用螺旋电极。

心房电极均采用J形电极。

植入时起搏参数均按心房起搏阈值2.5mV,心室起搏阈值5.0mV的条件,心房、心室阻抗均在300~1000Ω之间。

1.3起搏电极脱位诊断:(1)心电图表现不起搏或间歇起搏,感知异常。

(2)X线透视见心房电极或心室电极游离于心腔,或电极位置较原明显变化。

(3)起搏器程控,可记录到阈值及感知的突然改变。

二者结合作出诊断。

2结果2.1脱位情况:7例患者共有10次电极脱位,其中心房电极脱位5次,心室电极脱位5次。

5例DDD起搏器病例4例心房电极脱位,1例心室电极连续脱位2次;2例VVI起搏病例1例于1年后发现电极脱位,再次手术后二天又发生脱位,换用螺旋电极。

临时起搏器电极移位的原因和护理干预措施

临时起搏器电极移位的原因和护理干预措施

临时起搏器电极移位的原因和护理干预措施标签:临时起搏电极;移位;原因;护理干预临时起搏器是采用电子技术,模拟心脏冲动发生和传导电生理功能,用低能量脉冲临时刺激心脏跳动[1],是一种临时的过渡性起搏方式。

常用于严重的心律失常,如严重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Ⅱ度Ⅱ型以上房室传导阻滞伴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而急需心脏起搏者[2],还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急救以及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前、外科手术前心动过缓或阿托品试验阳性者的保护性应用等。

当病情危重不宜搬动时,常在床边行紧急临时起搏电极植入术,一般非紧急情况下将患者转入导管室在X线投影下植入临时起搏电极,外接体外脉冲发生器。

临时起搏电极的放置时间一般在1~2周[2],最长不超过1个月。

临时起搏器在安装和使用过程的并发症有电极移位、心肌穿孔、导管断裂、感染、心律失常、穿刺部位出血、呃逆、周围静脉血栓形成和穿刺并发症[1,3-4],其中电极移位最为常见。

电极移位可通过护理干预措施预防并减少发生,现对临时起搏器电极移位的原因和护理干预措施作综述如下。

1 临时起搏电极植入部位和常用静脉途径一般采用心内膜起搏,经静脉途径植入临时心脏起搏电极,最佳的心脏起搏部位为右心室心尖部[5]。

临床上常选择的静脉途径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原则上首选术者最熟练、准确、快捷的血管途径进行[6],但病情的危急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所选择的静脉通路。

1.1 股静脉途径右股静脉径路较直,容易将导管送到右房,紧急情况下常采用右股静脉途径直接“盲插”[7-8]。

此法合并症少、操作导管方便易行,缺点是感染机会多,导管不易固定,需要严格限制患者的活动。

1.2 锁骨下静脉途径此静脉较为粗大,变异性小,骨性标志定位后易于穿刺[9-13]。

选择左锁骨下静脉较右锁骨下静脉更佳,起搏器电极远端在右侧时易进入右心室流出道,左侧途径可借助起搏电极头端的弯度顺利跨过三尖瓣到达右心室[12-13]。

不同护理方法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感染及电极脱位发生率的影响

不同护理方法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感染及电极脱位发生率的影响

电极脱 位发 生率 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 P >0 . 0 5 ) 。结论
关键词 起 搏器植人 ; 手术后感 染 ; 电极脱位
中图 分 类 号 Βιβλιοθήκη 6 5 4 . 2 ; R 6 3
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少永久起搏器植入术 后患者 的住 院天数 ,
加快住院期间的恢 复过程 , 有效降低 起搏 器术后感染 , 且电极脱位发生率未增 加。

3 8 ・
临床 护 理 杂 志 2 0 1 3 年 1 2 月第 1 2 卷第 6 期
业 内人 员 的 足够 重 视 和 掌握 。新 指南 和流 程 图 与
1 0 年 前公布 的新生 儿复 苏方案 并无本 质 的不 同 , 但 新指南表 述简 明实用 , 内涵更 注重实践性 , 尤其适 用
作者单位 : 2 4 4 0 0 0 安徽 省 铜 陵 市 立 医 院 心 内科 洪小芳 , 女, 本科 , 主 管 护 师 铜 陵
1 . 1 一般 资料 2 0 1 0年 3月  ̄2 0 1 3年 3月 我 科 行 永 久 起 搏
器( 单腔或双 腔) 植 入 术 的患 者 l l 8例 , 男性 7 6
于基层 的培训与推广 。多 数情 况下不是 决定 窒息本




1 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 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 E J - I . 中华
儿科 杂 志 , 2 0 0 5 , 4 3 ( 5 ) : 3 8 1  ̄3 8 4 .
身, 而是决 定于复苏 的方法 与技 巧 , 一般 性掌握 与娴 熟 掌握其复苏 的结 果是 截然 不 同。国外报 道E 。 ] 0分 儿 复苏成功率可 达 6 2 ~6 5 。本组 资 料显示 , 窒 息 的发生 率仅 为 2 . 4 1 9 / 6 , 低 于 我 国 一 般 医 院 的

一例起搏器电极脱位后手术电极重新安置的护理心得

一例起搏器电极脱位后手术电极重新安置的护理心得
时 出示 担 保 卡 可 以免 除不 必 要 的 麻烦 。
术前 术 前做好青 霉素皮试 、 碘试 ; 备皮 : 下颌部至乳头
包括两侧腋下。
工作 : 起搏器患者术后可以恢复正常工作 , 除非合并器 质性心脏病需要休息治疗 。对起搏器高度依赖 的患者应避 免在强 电磁场 的环境下工作 。
在床上静 卧 3d后 下床活 动 ; 预防感染 : 后 3天每隔 4h 术 测量体温 、 脉搏观察患者有无发 热 、 胸痛等情况 。2 4h内出
现胸痛是囊 袋 出血或 血肿 的最典 型症状, 应通知 医师 , 时 及 处置。 如有发 热, 体温不超过 3 8℃, 做特殊处 理 ; 不 术后遵医 嘱予 以常规应用抗 生素 3—5 预 防感染 ,有感 染者可延 d,
5 讨 论
结合院外其他电极脱位的报告 ,发生脱位的患者多为 老年 , 有人认 为老年患者存在生理性 梳状肌或乳头肌萎 缩 ,
肌小梁变平及松弛 ,使电极导线尤其是双 电极导线难于牢 靠 嵌顿 , 可造成 电极导线微脱位或游走 。 有些老年患者 由于
老年性 瓣膜退行性变可引起三尖瓣关闭不全 ,使心室向心

例起 搏器 电极脱 位后手术 电极重新 安置 的护 理心得
徐黎 ( 上海中医药 大学附属 曙光 医院 , 上海 ,0 0 1 202 )
【 要 】 心脏起 搏器是一种医用电子仪器 , 工心脏起搏是通过人 工心脏起搏器发 放脉冲 电流 , 摘 人 通过 导线和电极的传导
刺激心肌 , 使之兴 奋和收缩 , 从而代替正常心脏起搏点 , 控制心脏按脉 冲电流 的频率有效地波 动。整个起搏 系统是 由脉 冲发生 器、 电源或 电池 、 电极和导线( 阴极 / 电极 、 负 阳极 / 电极 )人体组织 构成 。而 l床上 电极 脱位发生率 为 2 8 并不多见 , 正 、 临 - %, 本 病 区曾收治 一例起 搏器电极脱落患者 , 现将护理心得做个 总结 , 临 为l 床此类患者 的护理分享本 人的一些经验。 【 关键 词 】 心 脏起搏 器电极 ; 脱落 ; 手术电极重新安置 ; 护理

起搏器术后并发症及预防

起搏器术后并发症及预防

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后并发症护理及预防1.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1)气胸由于穿刺误入胸腔刺破肺脏引起,原因气胸发生在消瘦、患有肺气肿的老年患者,经卧床、吸氧等处理1周后气胸可完全吸收。

要求了解锁骨下静脉的解剖特点,熟练掌握穿刺方法,牢记负压进针、确认导丝入下腔静脉后再进静脉鞘,嘱患者穿刺操作中应避免剧烈咳嗽,可明显降低穿刺并发症。

一旦出现应立即行胸部透视明确诊断,少量气胸不必特殊处理,张力性气胸应作紧急处理,如行胸腔闭式引流。

(2)心律失常* 多在电极定位过程中发生,是由于电极导线对心肌的机械刺激产生,可表现为频发室早、室速,甚至室颤。

因此,应注意术前尽量少用增加心肌兴奋性的药物,如异丙肾上腺素;术中操作要熟练、轻柔,术中应专人严密心电监护,备好除颤设备,发现心律失常时及时停止操作,必要时迅速除颤;术后密切观察,发现严重心律失常及时予以相应处理。

(3)囊袋血肿是安置起搏器最常见的并发症* 血肿形成主要原因是* 制作囊袋时,伤及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引起出血、渗血* 锁骨下静脉穿刺处出血* 囊袋周围组织损伤严重* 术前未停用阿司匹林及抗凝药物等* 预防措施* 配合医生完善各项辅助检查,特别是术前凝血机制的检查* 提醒医生术前停用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3天,术中操作必须止血彻底* 术后皮囊部位予0.5KG砂袋4-6小时,用砂袋压迫时要注意确保砂袋准确置于切口下方囊袋上,而不是在皮肤切口缝合处,以便于囊袋内有积血时及时从切口处渗出,注意压力应均匀,放置要稳固,防止滑脱* 适当延长砂袋压迫时间* 严密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严格交接班(4)囊袋感染是起搏器置入的严重并发症* 感染发生原因* 手术时无菌操作不严格,切口或起博系统污染* 手术时间过长* 脉冲发生器过大、囊袋过小或起搏器导线过于表浅,造成局部皮肤受压、缺血坏死* 囊袋内血肿可成为细菌繁殖的条件。

* 预防措施* 术前认真备皮,严格消毒* 术中严格无菌操作* 术后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注意观察切口及时换药* 术后3天内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常规使用抗生素7天。

心脏起搏器的操作要点和常见故障排除方法

心脏起搏器的操作要点和常见故障排除方法

心脏起搏器的操作要点和常见故障排除方法心脏起搏器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脏传导系统异常的医疗设备,它能够通过向心脏的某个区域发送电信号来维持正常的心律。

针对心脏起搏器的操作和维护,本文将介绍其操作要点以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一、心脏起搏器的操作要点1. 气囊压力检查:气囊压力对于起搏器的放置位置至关重要,需要定期检查气囊是否充气,以确保起搏器能够正确地放置在心脏的目标区域。

2. 电极贴片的正确安装:心脏起搏器的电极贴片必须正确安装到心脏区域,以确保起搏信号能够准确地传递到心脏肌肉中。

在安装之前,需要对电极贴片进行消毒处理,并确保其与皮肤充分贴合,以避免信号传输的干扰。

3. 起搏器模式的设置:心脏起搏器有多种模式可供选择,如VVI、DDD等。

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起搏器模式时,需要综合考虑心脏病变类型、心脏功能、年龄等因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设置。

4. 起搏器频率的调整:起搏器的频率设置应该能够满足患者的心肺需求,通常情况下,起搏频率应该与患者的自然心律相一致。

在起搏频率调整时,应采用逐步增加或减少的方式,以避免患者出现不适或心律失常。

二、心脏起搏器常见故障排除方法1. 电池电量不足:当心脏起搏器电池电量不足时,需要及时更换电池。

常见的电池寿命为5-10年,但具体寿命取决于起搏器类型和使用频率。

在更换电池时,应该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操作,并确保起搏器的正常功能。

2. 电极脱位:电极脱位可能会导致起搏效果不佳或完全失效。

如果怀疑电极脱位,需要及时咨询医生进行检查和修正,并遵守医生的建议进行后续处理。

3. 起搏器感染:起搏器感染是一种比较严重且常见的并发症,可能会引起发热、红肿、疼痛等症状。

如出现这些症状,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感染处理,并可能需要进行起搏器的更换。

4. 起搏器功能失常:起搏器的功能失常可能包括起搏频率异常、无法正确识别心律异常、起搏输出不稳定等。

在发现起搏器功能失常时,患者需要尽快就医,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处理。

主动固定电极导线脱位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措施

主动固定电极导线脱位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措施

主动固定电极导线脱位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措施张航;胡作英;肖平喜;潘昌;戴振林【摘要】目的主动固定电极导线广泛应用于临床,电极导线脱位是心脏起搏器置入术的严重并发症,文中旨在探讨主动固定电极导线脱位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341例起搏器植入患者中,电极导线脱位的临床资料及处理措施.结果电极脱位患者12 例,有13根电极导线脱位.其中9根主动固定电极导线脱位,包括心房主动电极2根及心室主动电极7根;3根主动固定电极导线脱位发生于术后1个月内,6根发生于术后1个月后.4根被动电极导线脱位,包括心房电极2根及心室电极2根,均发生于术后1个月内.所有脱位主动固定电极均被安全拔除.结论主动固定电极导线脱位发生率与被动电极相似,但远期脱位率呈增多趋势.在起搏器安装时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电极脱位.%Objective Active-fixation lead ( AFL ) is widely applied in pacemaker implantation, but has a severe complication of lead displacement.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FL dislocation and the measures for its management.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clinical data of 1341 cases of pacemaker implantation, particularly the factors related to AFL displacement and the treatment measures. Results Lead displacement was found in 12 patients, including 9 AFLs and 4 passive leads. The 9 dislocated AFLs included 2 atria leads and 7 ventricular leads, of which 3 occurred within 1 month and the other 6 after 1 month postoperatively. The 4 displaced passive leads included 2 atria and 2 ventricular leads, which all occurred within 1 month after operation. All the dislocated AFLs were removed safely. Conclusion The displacement rate of AFLs is similar to that of passive leads, the formerwith a higher rate of long-term dislocation. Necessary prevent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during pacemaker implantation.【期刊名称】《医学研究生学报》【年(卷),期】2013(026)003【总页数】3页(P280-282)【关键词】心血管病学;起搏;主动;电极导线;脱位【作者】张航;胡作英;肖平喜;潘昌;戴振林【作者单位】210006,南京,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心内科;210006,南京,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心内科;210006,南京,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心内科;210006,南京,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心内科;210006,南京,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110 引言起搏器电极导线的脱位及微脱位是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并发症之一。

永久性起搏器囊袋破溃及电极脱位的处理

永久性起搏器囊袋破溃及电极脱位的处理
1 材 料 与 方 法
条 ,术后应 用抗生素抗感 染 。
电极 完全 脱位 患者 更换 螺旋 电极行 电极 复位 术 .其
聚维酮碘碘伏浸泡起搏器及分离出的电极原囊袋我院2004年7月2007年7月共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创口反复应用聚维酮碘冲洗于同侧原囊袋下方再造一260例次发现电极脱位和囊袋破溃并感染仍为常见并新囊袋将电极引入新囊袋与起搏器脉冲发生器相连发症现将其发生原因及处理报道如下
维普资讯
[0 F J , A A O R N G Y M 1 ] UI N I S N , A A A A M。 e a. Ln . r t 1 o gt m e
o to rtg n rt n meal oo ay se ti lnain uc meo f s・e ea o tlc c rn r tn mpa tt f i i i o i p t nswih c rn r rey ies o srainl su y n ai t e t oo ay atr dsae: b e t a td v o
a u e c r n r y d o il d c e s d lw・ e st io r t i c t o o a y s n r me w t e r a e o d n iy lp p o e n l
oe ad aeJ.Cr J 20 , 19 : 30 16. vr e d[] i , 07 7 ( ) 16 -35 c c
永久性 起搏 器囊袋 破 溃及 电极脱位 的处 理
李林锋 ,洪 浪 ,王 洪,尹秋 林 ,赖珩 莉 ,陈章强 ,李 彬 ( 江西省人 民医院心 内科
二 区 ,南 昌 3 0 0 ) 306
摘要 : 目的 报道 永久性起搏器 囊袋破溃及 电极脱位病例 和处理 ,探讨 其原 因。方 法 复习 2 0例安 6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护理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护理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护理L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⑴电极脱位:电极脱位是植入心脏起搏器术后的常见致命性并发症,早期主要依赖术后心电图表现对电极导线脱位进行鉴别,心电图可呈无脉冲信号,且未见心室激动波,仅表现为低于起搏频率的起搏心律或存在脉冲信号但缺乏有效起搏波或完全房室传导抑制等。

临床症状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适感,若患者对起搏器依赖严重,可产生眩晕、黑朦等,甚至会发生阿-斯综合征。

目前临床中认为起搏电极脱位可能与术后患者心内膜条件不良、活动不合理、电极导线固定不当或植入位置不佳等多种影响因素相关。

⑵电极断裂:电极断裂的发生并不常见,起搏电极断裂可引发起搏或感知功能异常。

初期断裂多由术者操作不合理所致,晚期断裂多由锁骨下间隙过小,肋骨、锁骨等和电极长时间摩擦引发。

另外,长期剧烈运动也是造成电极断裂的危险因素。

⑶囊袋感染:囊袋感染多由残留在囊袋中的细菌感染所致,常出现于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2~4d。

其临床表现为切口红肿热痛、迁延难愈或裂开部位渗出炎性分泌物,也可能导致囊袋处皮肤变薄,产生剧烈痛感,常并发全身症状。

罗军等⑺在研究中发现,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起搏器囊袋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患者年龄、手术时间、囊袋血肿及起搏器植入频次与囊袋感染存在一定关联。

⑷囊袋出血或血肿:囊袋出血与血肿在术后1周内比较常见。

其临床表现为囊袋处疼痛、麻木感,局部张力高,会触及波动感,使血象轻度偏高,部分患者可出现局部皮肤红肿或是轻微压痛症状,也可能出现瘀斑,色泽紫暗。

⑸起搏器相关的并发症:起搏器综合征是指在单腔心室起搏期间,于心房收缩过程中恰逢房室瓣关闭、心室起搏收缩,心房血至静脉返流,同时激发心房压力感受器,从而引起反射性血压降低等血流动力障碍。

⑹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最为多发的并发症之一,其可见于起搏器安置的不同阶段,且于安置早期的发生风险。

心律失常的主要诱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心内膜感染与电极发生移位是其常见的影响因素,起搏器故障或电磁场影响其性能亦会导致心律失常发生。

起搏电极导线脱位

起搏电极导线脱位
根据临床表现和心电图、胸片等检查结果初步疑诊 电极 导线脱位后, 应进行起搏器程控。典型的电极导线脱位 表现 为起搏阈值升高而 电极导 线阻抗 降低。严重 脱位 尚可引 起 感知不良。而电极导线微脱位 一般不会影响感知功能。
总之, 电极导线脱位可以表现阈值增高而电极导线 阻抗 正常 ( 微脱位 )或降低 (脱 位 ), 在 心电 图上表 现为 起搏失 夺 获而感知正常 (微脱位 )或感知不良 ( 脱位 )。
X 线检查可了解电极导线在心腔内的位置, 对识别 是否 发生电极导线脱位 很有帮 助。要注意 拍后前 位和 侧位两 个 体位确定电极导线位置, 并和置入术时的胸片进行比较 确定 是否发生了电极导线脱位, 如电极导线头部不在原来位 置则 表明电极导线可能 脱位。当 然, 对 一些电 极导 线微 脱位, 很 难通过 X 线检查识别电极导 线头部是 否脱位。 一般主 张在 起 搏器 术前 和置 入术 后 24 h内 常规 拍后 前位 和侧 位的 胸 片。显著脱位在 X 线影像下能观察到电极导 线 ( 电极头 ) 的 明显脱位、有些甚至可见电极导线头端游离在心室腔 内。而 微脱位多为电极导线顶 端 1 ~ 2 mm 微 小的 脱位, 一般 X 线 影像不能发现异常。 此外, 由于缺 乏固定 的解 剖标 志, 一 般 胸部 X 线检查较难识别左室电极导线的脱位。
3 V al ls-B ertau lt V, M ansourat i J, G i lard M, et a.l A dverse events w ith tran svenous left ven tricu lar pacing in patients w ith severe h eart failu re: E arly experience from a sing le centre [ J] . Eu ropace, 2001, 3 ( 1) : 60

起搏器置入术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专家讲座

起搏器置入术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专家讲座

起搏器置入术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
第8页
5.胸大肌刺激
起搏器与电极导线连接处绝缘不良或固定电极导线塑料螺帽脱落、起搏器 电极导线断裂引发电流泄露到周围组织、分离囊袋时太深至肌层、电极导 线起搏器正面朝下放置在囊袋{阳极直接接触胸部肌肉}内等原因均可引发 局部肌肉跳动。
处理:接触不良者或电极导线断裂着需重新手术,不然可调底起搏强度或 改用双极起搏。
预防: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注意保护囊袋处皮肤,一旦发觉局部异 常,如坏死等应尽快处理防止皮肤溃破、感染。
处理:炎症处于侵润期时可考虑全身用抗生素并局部用药外敷,一旦局 部有脓肿形成者保守治疗愈合机会极少,应尽早切开排脓、清创,拔出 创口内电极导线取出起搏器消毒,并应用足量抗生素。
除局部感染外,可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表现为发烧、寒战、血培养阳 性、心脏超生显示电极导线和{或}心脏瓣膜上有赘生物,肺动脉栓塞及 肺动脉高压等。
起搏器置入术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
第23页
4.电极导线尾端连接器与起搏器接触不良或松脱
表现为无或间歇出现刺激脉冲信号,与体 位或按压囊袋等相关,电极导线阻抗可随 二者接触情况可正常或很高。
起搏器置入术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
第24页
5.静脉内血栓形成或阻塞
与起搏电极导线相关血栓形成通常是亚临床性。 静脉{通常为锁骨下静脉}阻塞后可出现同侧手臂 肿胀、面部肿胀或胸壁表浅静脉曲张。通常伴随 侧支循环建立水肿逐步消失。与起搏电极导线相 关血栓形成脱落后可引发肺栓塞、肺主动脉高压 甚至右心衰竭,但较少见。
起搏器置入术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
第9页
6.皮肤压迫性坏死
常见于手术时制作皮下囊袋过紧,张力过高或位置过浅,以及皮下隧道 过浅消瘦患者在电极导线跨越锁骨前对应部位处。

摔倒致晚期心室起搏电极微脱位1例及文献复习

摔倒致晚期心室起搏电极微脱位1例及文献复习

摔倒致晚期心室起搏电极微脱位1例及文献复习姚德厚;贾小兵;王少华;宋树权;周雪勤【期刊名称】《西南国防医药》【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2页(P228-229)【关键词】摔倒;晚期;起搏电极;微脱位【作者】姚德厚;贾小兵;王少华;宋树权;周雪勤【作者单位】610011 成都,成都军区机关医院内三科;610011 成都,成都军区机关医院内三科;610011 成都,成都军区机关医院内三科;610011 成都,成都军区机关医院内三科;610011 成都,成都军区机关医院内三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作者单位:610011 成都,成都军区机关医院内三科姚德厚,贾小兵,王少华,宋树权,周雪勤女,72岁,因反复心累、乏力10余年,间断晕厥2年,于2008年7月6日在我院住院,诊断为病窦综合征慢快型。

1 w后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安置了永久性双腔心脏起搏器(Medtronic Enpuls E2DR01),术后每年复查心脏起搏器工作良好。

2013年12月10日,患者因不慎重重摔倒在地,当时左侧身体着地,胸部起搏器部位未直接接触地面。

自此患者感觉偶有心悸、心慌。

当时在外地三甲医院胸部X线检查未见起搏电极异常。

2014年2月20日回我院后复查与摔倒前2013年10月14日胸片比较提示:心脏起搏电极未见明显移位(图1、2)。

2014年3月10日复查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律,24 h平均心室率62次/min,最小59次/min;室上性心动过速2次;室性早搏34次/min,偶见成对室早;偶见AAI方式起搏,房室传导尚可。

2014年3月11日程控起搏器显示心室电极起搏阈值显著增高、脉宽增宽、输出电压增高等表现(表1、2)。

考虑右心室起搏电极微脱位[1],立即调整心室电极起搏输出电压至6 V。

患者上述症状缓解。

2014年7月11日复查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房性早搏,平均心室率68次/min,偶见AAI起搏;复查心室电极起搏阈值较前略有下降、阻抗降低、脉宽恢复(表2),程控起搏器保持起搏输出电压4.5 V,患者前述症状减轻。

起博电极导线脱位的临床探讨

起博电极导线脱位的临床探讨

1e0bpl l d i cn ap cc,, p r d 吐 t tee l 】 io re sn li l r te c, e e lh vr s f a a ic a i x a n as a
ao  ̄/e Jun o ad t g. h s ord fCr/ 缸 adEerpy・ ne a n / o s a h
l ao .i 吐e w r i o tnFv p i临 ee 『 ci e r r
e i D ae ae n n 】 V Dpcm krO el dw snl d l a dad dwt D D pcm kr ad0eⅦ山 D ae ae. n e a a曲 io t n h s a i sce
2 结果
术, 电极导线脱位后卫转入 本院。基础心血 管疾病 : 高血压 病2 、 例 冠心病 2例 、 心肌病 1 l度房室阻滞 2 、 窦综 例;i t 例 病
电极导线 5例 。i V D起 搏器 者应用心房感知 、 例 D 心室起搏
的特殊电极 导线 。电极 导线均为翼状 或齿 状头 。置人 时 电
极 导线的急性期 参数均符 合心 房起搏 闫值 <I5V, . A渡振 幅 > . m 心室起搏阈值 <1 0V, 2 5 V, R渡振 幅 >50m . V的条
b f ei a I lds c t ed eebp l as T ert fds c tn hsbe cesdt 2 fl wn ewd eo mi Al il ae lasW T io rl d . h ai 0 ioai a e ni rae % ol igt ie r T m o d . a e o l o n o o h
中图分类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心室电极微脱位致心室失夺获:通过改变起搏器参数避免电极复位

心室电极微脱位致心室失夺获:通过改变起搏器参数避免电极复位
Lo s s o f c a pt ur e c a u s e d b y ve nt r i c ul a r e l e c t r o d e’s mi c r o di s l oc a t i o n: a v o i d e l e c t r o de
r e l o c a t i on b y r e s e t t i ng p a c e ma k e r s p ar a me t e r s DI Ch e n g— y e、L| N We n— hu a No .1 De p a r t —
h i g h— o u t p u t b a c k up p u l s e i n t i me wh e n v e n t r i e ul a r l o s s o f c a p t u r e o c c u r s f o r i n i t i a l pu l s e.Th i s t u n c —
[ A b s t r a c t ] F o r t h e p a c e m a k e r w h o s e v e n t r i c u l a r c h a n n e l h a s a u t o m a t i c t h r e s h o l d m a n a g e m e n t
me n t o t C a r d i o l o g y , T e d a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Ho s p i t a l , T i a n j i n 3 0 0 4 5 7 ,C h i n a )
染 的风 险 。
叉 感知 、 周 围组 织刺 激 等 风 险 。这 一 功 能 对 于 三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极脱位的表现
明显脱位: 1.心电图示:起搏及感知功能障碍,尤其 是起搏功能障碍
2. X线胸片:电极的位置明显异常
电极脱位的表现
微脱位 : 1.心电图示:搏阈值明显升高,感知功

异常
2.辅助检查:难以明确诊断, X线检查 或心脏 B超检查亦不能 证实电极头有明确的脱位
单腔VVI术前
单腔VVI术后
VVI起搏器
心室间断起搏
电极脱位的处理

一旦发生电极头脱位,应及时切开囊袋, 取出起搏器,并将其与起搏电极分离然 后拆开固定电极的结扎线,游离电极, 再在X线透视下重新安置电极头的位置, 直至获得满意的效果为止。
电极脱位的预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采用心室翼状电极和心房J型电极 采用螺旋电极或心外膜电极(心内膜病 变严重或高龄病人,心肌小梁间隙大者, 经反复多次电极定位不牢固者) 采用固醇激素洗提电极(可预防微脱位) 护理:术后平卧24h ,勿剧烈改变体位, 有咳嗽症状者及时给予镇咳药,做好生 活护理
起搏器电极脱位
电极脱位的分类

一.按位置划分:明显脱位 微脱位

二.按时间划分:早期脱位 晚期脱位
电极脱位发生的原因
1.手术因素:电极导线顶端造型,病人心脏 结构,术者的技术熟练程度
2.非手术因素:术后活动太早、体位改变、 右侧卧位、术后严重胃肠道 反映 ( 剧烈恶心、呕吐)
电极脱位的表现
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不适感,严重的起搏 器依赖病人可能会重新出现黑蒙、眩晕 等状况。
术后给予心电监护 选择正确卧位 ,病人取平卧位或左侧 卧位最适宜 做好起搏器植入侧肩关节活动指导 重视生活护理 做好健康教育,预防远期电极脱位
谢谢大家!
护理诊断
术前:1. PC:心脏停博 与心跳减慢有关 2.有受伤的危险 3.恐惧 4.知识缺乏
护理诊断
术后:1. pc:出血 2. pc:疼痛 3. Pc:感染 4. Pc:血栓 5. Pc:心肌穿孔 6. Pc:起搏器综合症 7. 入厕进食自理能力缺陷
电极脱位的预防护理
1. 2.
3.
4.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