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二第五章 第一节教案

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学习目标

1.联系实际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

2.理解影响交通运输线、点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3.掌握交通运输线、点区位选择的一般步骤,应用交通线的区位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基础知识梳理]

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及特点

2.发展方向

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

特别提醒在遵循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一般原则的情况下,具体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还要结合实际考虑。

(1)运输起点和终点的交通状况,如青藏铁路通车之后,向拉萨运送大宗的援藏物资可以选择铁路,而之前只能选择公路。

(2)时效性:如在地震等自然灾害救灾中,采用航空运输运送救灾人员和救灾物资,看似不是最佳的运输方式,实际上是紧急时刻的需要。

二、交通运输布局

1.交通运输网: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各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联合,各种交通运输线、点交织,形成了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

2.不同层次(地域)的交通运输网:省级综合运输网、大区级综合运输网、国家级综合运输网。

3.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各种交通线、点的建设与发展都会受到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以及技术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思考】

1.青藏高原已有公路与外界相通,也有航空线联系国内外,为什么还要克服各种不利因素,下大力气修建青藏铁路?

提示与公路、航空运输相比,铁路运输具有运输量大、成本低、连续性好、受自然因素影响小的优点;对铁路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带动作用大;有利于青藏高原的资源开发利用及相关工业的发展。

2.北京的急救药品运往青海省玉树地震灾区,应采用何种运输方式?为什么?

提示航空运输。急救物品的运输时间紧迫,再加上地震导致陆上交通线路破坏,陆上交通受阻。

3.我国从俄罗斯大量进口原油,最佳的运输方式是哪种?

提示管道运输。

[预习效果自测]

1.下列运输特点的叙述,属于铁路运输的是()

A.速度最快,运价最低

B.可以从门口到门口进行运输,灵活机动

C.速度最慢,运价最低

D.速度比较快,运载量比较大

解析铁路运载量比较大,速度比较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答案 D

下图为“我国台湾岛铁路分布图”。读图完成2~3题。

2.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是环状的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据图思考,这样选择线路主要是考虑了哪种因素对铁路建设的影响()

A.地形因素

B.河流因素

C.气候因素

D.矿产因素

3.台湾岛铁路呈环状分布于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的主要原因是()

A.客货运量大

B.地势相对平缓,工程造价低,难度小

C.水源充足

D.地势低,热量条件好

解析台湾多南北纵列山脉,东西向交通不便;铁路沿山谷、河谷修建,可降低施工难度,降低造价。

答案 2.A 3.B

4.我国修建高速铁路,体现了世界交通运输发展的()

A.大型化

B.高速化

C.专业化

D.综合化

解析世界交通运输发展有三大趋势,即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修建高速铁路是高速化的体现。

答案 B

5.航空运输方式的优点是()

A.运费低,能耗大

B.运输效率高

C.设备投资大

D.技术要求严格

解析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航空运输的优点。

答案 B

探究点一交通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

【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四种运输方式的运费比较图。

(1)说明与O—A、A—B、B—C三段相对应的最佳运输方式是什么,并说明原因。

(2)“在图中展示的四种运输方式当中,公路运输的费用最高。”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请阐明你判断的理由。

(3)我国西南地区地形崎岖,铁路建设成本高,以航空运输代替铁路运输,是否可行?

(4)武汉有一批机电产品运到乌克兰,请你为它设计合理的运输方式?

答案(1)O—A:公路运输,公路运输具有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的特点,短距离运输运费最低。A—B:铁路运输,铁路运输具有运量大、速度快、运费低、连续性好的特点,中长距离运输运费最低。B—C:水运,水运具有运量大、成本低的特点,长距离运输运费最低。

(2)这种说法不够具体和确切。由图可知,随着距离的变化,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成本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中,公路、铁路、水路相比较,短距离运输时公路运输的费用最低;长距离运输时水路运输的运费最低;铁路运输特别适合中长距离的运输;管道因为其建设费用巨大和其运营方式的特殊性,所以其运费随距离的变化并不大。

(3)不可行。由于航空运输的运输成本高,运量小,难以解决当地大量资源外运及当地居民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问题。

(4)沿京广线由武汉到郑州,从郑州沿亚欧第二大陆桥至乌克兰。亚欧大陆桥是欧亚间最为便捷的通道。

【反思归纳】交通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

(1)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有不同的特点,比较时注意综合评价,尤其是运费、运量、速度、连续性及灵活性等方面的差异。(下表为五种运输方式空运、公路、铁路、河运、海运的比较示意)

(2)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原则

各种运输方式在技术上、经济上各有长短,都有最适宜的使用范围。货物运输要根据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距、价格、时效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客运的选择要根据价格、安全、时效、目的等进行,都要本着“多、快、好、省”的原

则,具体图解如下:

【即时巩固】

1.下图为高速铁路和甲运输方式两者间客运市场占有率随运距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两种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率变化幅度最大在()

A.700~900 km

B.600~800 km

C.500~700 km

D.400~600 km

(2)甲运输方式应该是()

A.高速公路

B.普通铁路

C.航空

D.水路

解析第(1)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在600~800 km范围内,高速铁路市场占有率迅速下降,甲运输方式市场占有率迅速增加,变化最明显。第(2)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特点。从交通运输方式特点来分析,市场占有率高,交通运输更合理,其与速度、时效性、价格、距离等相关。据图可知,大于800 km运距时,甲市场占有率更高,只有航空运输优势比高铁更明显。

答案(1)B(2)C

2.浙江古代盛产青瓷,其中越窑生产的青瓷(越瓷)远销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东部地区等。古代越瓷贸易船主要以风力和洋流为动力,晴夜观星定向,

一般出航半年内到达非洲。下图为越瓷外销西南航线示意图。完成下题。

与陆路运输相比,越瓷西南方向贸易选择海运方式可()

①缩短路程②增加运量③减少货物破损④增强贸易灵活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与陆路运输相比,海运具有运输量大、运价低等优点,但灵活性不强;古代陆路交通不便,且到达东亚、西亚和非洲等地区的陆上线路沿途地势起伏大,相比之下,海运更为平稳,可以减少货物的破损;从图中可以看出,海运比陆运路程要远。

答案 C

探究点二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分析

【探究活动】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南昆铁路东起广西南宁,西到云南昆明。南宁的海拔100~200米,而昆明的海拔1 000~2 000米,两地海拔差异很大。从南宁到昆明,经过南宁盆地,然后翻山越岭到达云贵高原。南昆铁路所经地区地形险峻、地质条件复杂,通过七度以上高烈度地震区242千米,可溶性岩区375千米,膨胀土区146千米,全线被称为“地层博览”。

南昆铁路的修建,对加快我国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的政治、经济、国防、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重大的影响。南昆铁路是我国大西南的一条出海大通道,对西南地区资源的开发和从根本上改变落后面貌、增进民族团结、缩小东西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从经济、社会、技术、自然几方面简要分析南昆铁路修建的区位因素。

(2)影响南昆铁路布局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答案(1)南昆铁路修建的区位因素归纳为:①合理布局交通网,加强西南内陆与东南沿海的联系,激活铁路网;②促进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西南地区脱贫步伐;③促进沿线民族地区开发,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④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⑤地形崎岖,途经喀斯特地区,地质条件复杂。

(2)影响南昆铁路布局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

【反思归纳】交通运输线(铁路、公路)建设的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限制因素)

长期以来,自然因素是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最重要的因素,虽然现在的影响已经减弱,但仍是基础因素。

2.社会经济条件(决定性因素)

3.科学技术条件(保障因素)

科技水平比较低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是最主要的;科技水平比较高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因素。

方法归纳港口建设和发展条件的评价方法

(1)根据等高线或河流分析陆域地形条件,等高线稀疏、河流稀少的平坦地形,利于建港。

(2)根据海湾形状、大小分析水域停泊条件,港湾开阔,利于船舶停靠。

(3)根据等深线分析航行条件,等深线密集的地方水深,航行条件好。

(4)根据纬度、洋流、冬季温度分析有无结冰期。

(5)根据腹地经济发展状况确定吞吐量及发展前景。

思维拓展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

【即时巩固】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某国南部沿海部分地区。该地区河流含沙量大,沿海水浅。18世纪,随着大规模的土地开发,该地区交通运输需求大增,于是开凿了几乎与海岸平行的沿海运河。M 河自北向南纵贯该国中部,是该国重要的航道,H 港为该国南部沿海最大港口。

(1)分析图示地区沿海运河开凿前的水运条件。

(2)分析沿海运河开凿工程量较小的原因。

(3)简述沿海运河航道航运优势。

(4)说明H 港发展成为该国南部沿海最大港口的地理条件。

解析本题考查了美国南部沿海地区的水运条件及运输工程建设条件。第(1)题,注意本区域为沿海地区,则水运包括陆地上的河运,以及沿海的海洋运输两方面;结合图中河流走向,以及材料中的文字材料来分析即可。第(2)题,沿海开凿运河的工程量大小取决于沿海的地形与水域分布。第(3)题,图中显示该运河与多条河流、多个海湾相通,则具有通陆达海的优势;另外,该海域多热带气旋活动而不利航行,运河在陆地上,可避免海浪与海风影响。第(4)题,图中显示H港位于M河入海口处,且连接沿海运河,具有优越的位置优势;材料中又提及M 河纵贯南北、是该国的重要航道,结合港口区位条件中的经济腹地因素,则又具有腹地广的优势。

答案(1)该地区河流大致自北向南入海,陆上缺少东西向(横向)水运通道。沿海多沼泽,海域水浅,泥沙多,风浪大,不利于航行,不适于建港。

(2)沿岸地区为河流冲积平原,低平,多沼泽(湿地、海湾)。

(3)运河与海湾及多条河流相通,水位相对稳定;避免海浪和海风影响。

(4)(该国南部沿海少港口)H港依托沿海运河,成为南部沿海地区的贸易港口;M 河流域广阔,腹地广,河道航运繁忙;H港位于M河河口附近,是M河、南部沿海运河航运和海运的枢纽。

知识结构

晨背索引

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比较。

2.影响交通运输线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

3.影响交通运输点(港口)建设及发展的条件。

近30年,我国交通运输能力提高迅速,但与经济发展的要求仍有距离。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南北方向的运输一直非常紧张,目前改善这种局面的有效途径是()

A.多开辟南北向航线

B.在现有铁路的基础上提高运行速度

C.开掘运河或拓宽京杭大运河

D.铺设南北向管道运输线

2.我国首条“磁悬浮列车”线诞生的城市是()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深圳

解析第1题,目前要想改变我国南北运输紧张的局面,最有效的途径是提高目前已有的铁路运力。第2题,我国首条“磁悬浮列车”线于2002年12月在上海通车,它是连接上海浦东新区与浦东机场的专用线。

答案 1.B 2.B

塘栖地处杭嘉湖平原南端,系江南水乡名镇。杭宁高速、09省道、京杭运河均经过该镇,三条主干道直通杭州,距杭州主城区15千米,为杭州水上巴士终点站,水陆空交通十分便捷。据下图回答3~4题。

3.光绪《唐栖志》中有着这样的记载:“迨元以后,河开矣,桥筑矣,市聚矣。”影响塘栖镇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是()

A.土壤

B.地形

C.水源

D.交通

4.高速公路和省道均绕城而过,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A.减少对古城景观的破坏

B.减少对城区交通的压力

C.减少城市噪声污染

D.节约耕地

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从北宋到明、清,随着官塘运河和通济桥的修建,塘栖镇由小渔村发展为江南十大名镇之首,故塘栖镇的发展壮大得益于交通的发展。第4题,高速公路和省道绕城而过,可以减少对城区景观的破坏、减少噪声污染、缓解城区交通压力。

答案 3.D 4.D

5.某地理兴趣小组围绕“新疆交通”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读“新疆阿克苏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古代“丝绸之路”与图中国道的走向基本吻合,阿克苏地区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分析其必然性。

(2)据统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航空客运占本区客运总量的比重在全国最高,分析其主要原因。

解析第(1)题,新疆处于我国西北内陆,水资源缺乏是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新疆的水资源主要来源于高山冰雪融水,并且山麓地带地势较平坦,(新疆地形为“三山夹两盆”)。所以,新疆的人口、城市、交通等分布在山麓的绿洲区。第(2)题,新疆地域辽阔并且距我国其他省区较远,地形复杂,气候干燥,沙漠广布。而航空运输的优点是速度快且受地表条件限制少。

答案(1)山麓地带(或盆地边缘;沿河分布)水源充足;多聚落(绿洲)分布,便于生活物资补给;中部地势较平坦,易于通行(或北部为高大山地,南部为广阔沙漠,不便通行)。

(2)新疆地域辽阔,城市之间相距较远;新疆地处西北边陲,距我国其他省区较远;新疆沙漠、山地广布,陆路交通不发达(或航空运输受地形因素影响较小)。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出行对时间因素的考虑逐渐增多,且时间因素可能成为选择交通方式的主导因素。读“三种交通运输方式从门到门所需时间示意图”,回答1~3题。

1.据图判断,机场、高速公路、高铁离城区(客源)的距离()

A.机场>高速公路>高铁

B.机场>高铁>高速公路

C.高铁>机场>高速公路

D.高速公路>机场>高铁

2.就时间因素考虑,高铁和航空公司争夺的客源其旅程距离最可能为()

A.200千米

B.600千米

C.1 000千米

D.1 400千米

3.我国高铁网建成后,下列区段中,高铁对民航客运冲击最大的是()

A.北京—广州

B.杭州—上海

C.济南—上海

D.兰州—北京

解析第1~2题,由图可看出,从门到门的时间:200 km内,以高速公路最短;200 km~1 000 km段以高铁最短;1 000 km以外,以飞机最短。因此,1 000 km 是高铁和航空公司争夺客源的旅程距离。结合题干所说的时间因素可能成为人们

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主导因素,因此它们距客源地的距离应为机场>高铁>高速公路。第3题,杭州到上海距离短,宜选用高速公路或高铁,对民航没有冲击;北京到广州、兰州到北京的距离都很长,宜选用航空;只有济南到上海的距离大致是高铁与航空争夺客源的旅程距离,因此该区段高铁对民航冲击最大。

答案 1.B 2.C 3.C

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航空、水路、铁路和公路四种交通运输方式,a、b、c、d 表示运量、运费、运速和气象因素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图中箭头方向表示增大;受气象影响最大且相等的是航空运输和水运;运量最大的是水运,运量最小且相等的是航空运输和公路运输;铁路运输速度大于公路运输。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字母与所表示的因素搭配正确的是()

A.a—运量

B.b—运速

C.c—运费

D.d—气象

5.下列货运最适宜选用②线所示运输方式的是()

A.从武汉运一百吨大米到上海

B.从大连运大量食盐到哈尔滨

C.从北京运急救药品到甘肃舟曲

D.从广州郊区运新鲜蔬菜到城区

解析第4题,根据“受气象影响最大且相等的是航空运输和水运”可知,d表示气象;根据“运量最小且相等的是航空运输和公路运输”可知,b表示运量;综上可知,折线②表示航空运输,则折线③表示公路运输,折线④表示水运,折线①表示铁路运输。根据“铁路运输速度大于公路运输”可知c表示运速,则a

表示运费。综上可知,D选项正确。第5题,“从武汉运一百吨大米到上海”宜采用水运,“从大连运大量食盐到哈尔滨”宜采用铁路运输,“从广州郊区运新鲜蔬菜到其城区,”易变质的货物近距离运输,应选择公路运输,“从北京运急救药品到甘肃舟曲,”急需的货物,数量不大,应选择航空运输选C项。

答案 4.D 5.C

如图为我国东南丘陵某区域地形地质示意图。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图示高速公路段修成水平路面。根据图文材料完成第6题。

6.影响高速公路走向的主导因素是()

A.城市分布

B.交通安全

C.科学技术

D.地形起伏

解析高速公路是为了将尽可能多的城市连接在一起,故影响高速公路走向的主导因素是城市分布,故选A项。

答案 A

到2010年底,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约7 500千米。下图为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图。据此完成7~8题。

7.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地质

C.气候

D.水文

8.在平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主要是为了()

A.减少噪音扰民

B.较少占用耕地

C.缩短运营里程

D.保护野生动物

解析第7题,平坦的地形是保持列车高速运行的首要自然条件。第8题,平原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耕地,修铁路采用高架方式主要是为了节约耕地。答案7.A8.B

深中通道(深中大桥)横跨珠江口连接深圳市和中山市。计划采用东隧西桥线位方案,2016年内主体工程高速公路项目开工建设,整个通道预计五年内建成。届时,深圳与中山两地车程将由经虎门大桥的2个小时缩短到20分钟,“深中同城”指日可待。下图示意深中通道东隧西桥方案。据此完成9~11题。

9.修建深中通道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政策

B.经济

C.技术

D.历史

10.下列关于深中通道建成的意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利于“珠三角”产业向粤东、粤北转移

B.缓解虎门大桥交通压力

C.降低两地物流和出行成本

D.促进珠江两岸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11.对深中通道构成威胁的是()

A.赤潮

B.咸潮

C.风暴潮

D.寒潮

解析第9题,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是修建该通道的主要影响因素。第10题,该

通道位于“珠三角”地区,该区域的产业向粤东、粤北转移不经过此通道。第11题,风暴潮会对隧道和桥梁造成一定的危害。

答案9.B10.A11.C

在大陆拟订的台海隧道计划中,专家主要提出了三个方案,即北线、中线和南线方案,起点均在福建。据此回答12~13题。

12.有专家称南线的可行性较大,其区位优势是()

①以厦门为依托②纬度低,热量条件好③位于台湾山脉的背风坡④连接了金门、澎湖列岛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13.如果选择北线或中线,其意义主要是()

①促进两岸城市的壮大②有利于港口的建设③带动起点和终点经济的发展

④减少对布袋盐场的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12题,南线连接了金门、澎湖列岛,能加强与陆地的联系,另外南线起点是厦门,厦门为福建的特大城市,南线以厦门为依托,符合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第13题,北线和中线隧道两端为中小城市,选择北线和中线能促进两岸

中小城市经济的发展。

答案12.A13.C

二、非选择题

1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尼加拉瓜运河施工建设的有利自然条件。

(2)分析尼加拉瓜运河建设和开通对尼加拉瓜社会经济的积极影响。

解析第(1)题,运河经过尼加拉瓜湖,经过的地区地形相对平坦,陆地较窄等,都有利于运河的建设。第(2)题,该运河的修建,对尼加拉瓜的工业、第三产业、基础设施、就业、经济发展等具有较大的意义。

答案(1)可利用天然河道和湖泊;地形平坦;陆地较窄。

(2)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拉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等。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交通可以缩小时空距离。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使不同地域间相互交流、联系,实现优势互补。今日世界交通运输联系不仅仅局限于一国之内,而且扩大到国与国之间、洲与洲之间。交通建设要受控于地理环境,亦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

昆曼公路北起中国昆明,经西双版纳进入老挝,南止于泰国曼谷,长达1 850千米,有“21世纪新丝绸之路”之称。沿途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显著的地域差异铸就了这条斑斓的彩带。

(1)简述昆曼公路穿越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分析该区域不利自然条件对昆曼公路建设的影响,并列举两例修建该公路可能给沿线地区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解析第(1)题,昆曼公路经过的是横断山区和云贵高原,根据经过的区域,从地形、地质、水文、植被、气候等方面描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第(2)题,影响交通线建设的自然条件主要包括地形、地质、降水等。在地势起伏大的山地中破坏地表特别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横断山区垂直差异大,生物种类多,修建交通线除了直接破坏植被外,还会造成生态环境的变化,造成动植物的死亡;山地植被破坏后,水土流失加剧。

答案(1)地势北高南低,山高谷深,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