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关键能力学习感
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应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
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应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摘要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这点已经成为共识。
但是,到底关键能力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关键能力中什么能力是最重要的?职业教育者又如何在具体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本文主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职业教育;关键能力;学习能力在知识爆炸的时代,社会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带来了工作生活的深刻变革。
在这样的背景下,职业教育除了传授职业技能外,还应向学生传授职场中共同的、普遍的、核心的知识与技能,即核心技能,这种技能就是关键能力。
从理论上来说,关键能力是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的均衡要求,应该是课程完成后自然而然得到的结果。
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均衡往往意味着全面而无法深入。
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必需有所侧重,不能面面面俱到。
那么,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的过程中,我们的侧重点是什么?什么是关键能力中的核心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这种能力?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1关键能力的内涵德国的学者认为:关键能力指两方面的能力:一是与个人相关的能力;二是社会和组织能力。
澳大利亚的学者认为:关键能力包括七个方面:收集、分析、处理意见和信息的能力;表达意见和交流信息的能力;规划组织活动的能力;在团体中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运用数学思维和技巧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新技术的能力。
台湾学者认为技术人员的培育应有七种能力:专精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信息科技的应用能力、表达沟通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问题解决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国际上各国学者对这种能力的表述虽有不同。
但其基本精神是:关键能力应该具有相通性和可转换性。
它不针对某个具体的职业、岗位,但无论从事哪一种职业都离不开它。
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应用技术的能力、计算的能力都是各国学者一致强调的能力。
由此可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世界性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初中历史学科关键能力培养范文
初中历史学科关键能力培养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学科关键能力培养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初中历史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策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
通过分析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学情,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为初中历史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教学方法历史学科是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不仅承载着人类社会发展的丰富知识,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然而,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不高,学科素养有待提高。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本文从初中历史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入手,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
二、初中历史学科关键能力概述1.历史知识运用能力:学生能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释历史现象,分析历史问题,形成自己的历史观念。
2.历史思维能力: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能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剖析。
3.历史分析能力:学生能运用历史观点和方法,对历史材料进行准确解读和分析。
4.历史价值观: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5.激发学生兴趣: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如故事导入、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6.注重知识体系建构:帮助学生梳理历史知识体系,形成清晰的历史脉络,提高历史知识运用能力。
7.培养历史思维能力: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
8.加强历史分析能力训练:引导学生运用历史观点和方法,对历史材料进行准确解读和分析。
9.融入历史价值观教育:通过历史教学,传递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10.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历史知识竞赛、历史剧表演、历史主题班会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历史学科关键能力。
四、教学案例以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策略:1.导入:讲述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语文学科关键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小学生语文学科关键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摘要:小学生语文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小学生语文学科关键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为主题,通过实践和研究,探讨了如何在小学生语文学科中有效地培养关键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学科关键能力培养;兴趣;学习目标引言:在小学生语文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中,如何找到适合小学生的培养途径和方法,是一个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一、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兴趣小学生语文教师要明确学习目标,这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确保教学的效果。
明确学习目标应该基于教育部颁布的语文教学标准,由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可行的教学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不仅要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也要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特点。
只有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帮助教师在备课阶段更好地选择教材和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匹配。
例如,如果学习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年龄和兴趣相关的阅读材料,并采用一些互动、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明确的学习目标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安排教学进度和内容,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和资源。
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特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避免教学内容过于冗杂或过于简单,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保持适度的挑战和兴趣。
二、转变教师角色,突出学生地位小学生语文学科关键能力培养除了要明确学习目标,还需要转变教师角色,突出学生地位。
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可以通过阅读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含义和情感,提升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听袁教授讲学科关键能力及其培养
听袁教授讲学科关键能力及其培养昨天晚上,东北师大袁孝亭教授莅临全国地理旗舰总群报告厅,为老师们做了《地理学科的关键能力及其培养》专题报告。
高峰时段高达860多人参加了昨晚的活动。
地理学科的关键能力是提升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一环,以地理思想方法为“抓手”,是梳理、归纳地理学科关键能力的基本路径。
一旦抓住的关键能力,可以将书由厚变薄。
地理学科的关键能力是稳定的,从空间看待一切是地理学的根本思想方法。
地理是从空间看待一切,看什么呢?袁教授指出,看的内容有:它在哪里(变成学科知识是位置与分布)?它是什么样子(变成学科知识就是地理特征,包括要素特征和综合地理特征)?它为什么在那里?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即地理过程)?它产生了什么作用(即地理联系)?怎样使它有利于自然环境和人类(即人地关系)?那么地理如何看空间?袁教授指出了基本方法,主要有将世界组织为区域加以认识,通过改变分析的空间尺度加以认识,从要素、时空、地方综合的视角加以认识,从人与地相互关系的视角加以认识,从动态的视角加以认识,等等。
接着,袁教授以认识新疆为例说明了如何运用这种方法。
认识新疆自然地理特征,它是什么样子?把认识对象放在地球表层特定空间,在地球表面所占的空间的位置。
放在一个大的尺度上,最基本的认识,与海洋的空间关系。
新疆深居大陆内部,在此基础上推理,距海遥远,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推理出气候干旱。
这是把新疆放在一个大的尺度背景上,与四大洋的位置关系容易看出来。
此时,新疆轮廓并不是特别重要的。
然后再具体认识细节,要认识地形特征,区域尺度放小,如用地形图认识新疆地形。
随着尺度进一步缩小,区域内部的细节慢慢就出来了。
这样,组织成区域认识,改变空间尺度来认识,这是区域认知。
为什么要这样梳理?袁教授认为主要是追求这样一种效果:以地理学思想方法为广角镜和高观点,把握地理学科内容的关联性和结构化,进而明确应该遵循怎样的学校逻辑,适用怎样的学科思维方式、方法与技能来发现与解决问题。
培养初中生物学学科关键能力的教学实践策略
培养初中生物学学科关键能力的教学实践策略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已成为国际教育关注的焦点,也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着力点。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生物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生物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
核心素养是综合的、隐性的,开展不同主题的教学发展学科关键能力是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贯穿于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
基于多年教学实践,笔者尝试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学学科关键能力的划分与结构,以及提升学科关键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一、初中生物学学科关键能力培养的结构框架与水平划分1. 初中生物学学科关键能力。
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决定了生物学学科能力的特征。
生物学学科能力主要包括:对生物科学知识、科学过程与方法、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理解能力,科学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调查能力,健康生活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
而生物学学科关键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生物学课程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典型学科特性的、与特定生物学学科素养紧密关联的特殊学科能力;是在学科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的,支撑着学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能力。
实验在生物学学科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实验探究是探究实践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观察与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方案设计与实施、结果分析与表达等。
实验探究能力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必备的学科素养和基本能力,能促进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发展科学思维,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生物学中的模型包括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和概念模型。
在建模的过程中,基于相应生物学学科思想渗透,如分析、比较、判断、想象和类比推理等,能使学生掌握建模方法并帮助学生将所学概念结构化、系统化和意义化。
模型建构能力是形成科学思维的一种关键能力,在学生学习生物学重要概念,形成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中起重要作用。
浅谈学生科学关键能力及培养
浅谈学生科学关键能力及培养作者:严昆来源:《小学科学·教师版》2021年第04期小学生科学关键能力是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学科教学独特的教育价值,是核心素养与小学科学学科特质融合的产物。
科学教育是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小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主要研究在科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科学关键能力。
一、小学生科学关键能力的内涵小学生科学关键能力的具体表现有观察能力、调查能力、比较能力、分类能力、分析资料能力、得出结论能力、表达能力、反思能力等。
小学1~2年级阶段:本阶段的小学生科学关键能力主要为观察能力。
观察常见物体、植物、动物的基本特征,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观察方法简单得出结论。
小学3~4年级阶段:本阶段的小学生科学关键能力主要为思维能力。
可以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推理力、类比等思维方法对科学现象及科学知识进行解释与概括,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自己的结论。
小学5~6年级阶段:本阶段的小学生科学关键能力主要为解决问题能力。
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寻找证据、运用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解决问题,通过交流评价反思等方式达成共识。
二、培养小学生科学关键能力的教学策略基于对小学生科学关键能力的认识,以优化整合的教学内容,促进小学生科学关键能力的提升。
(一)培养1~2年级学生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思维能力、实验能力的基础。
观察能力属于知觉发展的范畴,小学生观察的心理特点有:随意性,他们意志控制力差,在观察中很容易思想分散,出现视而不察、察无所知、察无目标的状况;情绪性,小学生情绪波动极大,容易对感兴趣的事物和有强烈刺激感的现象产生注意,从而忘记观察任务;笼统性,小学生观察事物满足于笼统的观察,忽略重点地方的观察。
针对小学生以上的观察心理特点,在科学教学实践中应遵循以下策略。
观察目标明确化,准确定位观察内容。
例如:一年级上册《感官总动员》中有观察蜡烛的内容,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蜡烛的颜色、蜡烛的形状和对蜡烛的手感,而不能出现教师直接问学生“蜡烛是什么样子?”的问题。
初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培育心得
初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培育心得概述:一、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1.语言基础能力语言基础能力是培养学生英语素养的基础,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在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多听多说,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对话和交流。
积极组织阅读活动,确保学生对英语文章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在写作方面,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指导学生掌握英语写作的基本技巧,并培养他们进行简单的英语作文写作。
2.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还包括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教学中,我注重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让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学习策略和思维品质学习策略和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其具备运用英语进行逻辑推理和表达的能力。
1.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是学生英语学科关键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比如听力训练、听力测试等,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有机会多说英语,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2.阅读和写作能力跨文化交际和合作沟通能力也是学生英语学科关键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学会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流,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进行有效沟通。
结语:初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够真正培养出具有较高英语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学生。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享,能够对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共同致力于培养出更多英语素养和关键能力突出的学生。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关键能力”的理解及培养
渊下转第 79 页冤
作者简介院吴瑕渊1980-冤袁本科学历袁一级教师袁从事小学数学教学19年袁曾获扬州市数学野百堂好课冶比赛一等奖尧江苏省优秀学 科教师尧扬州市优秀辅导员等荣誉遥
77 2019 年 8 月(上旬) <
襛 二、数学思考的能力
有同行通过研究得出结论:核心素 养是学生学习发展中所必需的关键能 力和必备品格,数学能力是数学素养的 核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数 学核心知识为基础,以数学学科本质为 核 心 ,以 数 学 思 维 发 展 为 目 标 ,以 数 学 表达与交流为途径,培育和发展学生的 数学关键能力。
襛 一、数学阅读的能力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都认为 阅读是文科学习的事。但是如果走出文 理分科的窠臼,就会发现实际上包括数 学在内的每一个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 阅 读 ,而 在 小 学 数 学 教 学 过 程 中 ,培 养 学生的阅读能力显得尤为必要,因为数 学视角下的阅读,除了文本的阅读之 外,还包括表格、图形等多种形式,只有 读懂这些,数学学习才会有一个坚实的 基础。因此,将数学阅读的能力理解为 关键能力,是恰当的。而将目光回转到 核心素养这个概念上,我们可以发现学 生发展核心素养,它的内涵指学生应具 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 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落实到 数学学科中,怎么理解数学核心素养? 史宁中教授认为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
数学教学通讯
投稿邮箱院sxjxtxx@
是 5 厘米,高则是 2 厘米,它的体积就 是 5伊5伊2=50(立方厘米)。
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头脑 中就容易形成物体的表象。借助想象的 翅膀,有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中小学学科关键能力研究的思考与认识-教育文档
中小学学科关键能力研究的思考与认识核心素养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寻求素质教育的新突破,教育部将研究制订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来深化课程改革和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
近年来,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致力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引领中小学各学科教研员和教师开展了学科关键能力的研究,现试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
一、概况学科关键能力研究是常州市教科院申报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也是常州市作为“教育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实验区”的重点研究内容。
四年多以来,常州市已经在小学进行了涉及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思想品德和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的学科关键能力研究,对每门学科的“学科关键能力是什么”、“确定学科关键能力的依据是什么”、“学科关键能力的构成要素是什么”和“如何对学科关键能力进行测试与评价”等多个问题展开了研究。
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各学科教研员和教师对学科关键能力有了积极的探索、思考和认识。
二、内容1. 学科关键能力的理论建构(1)学科能力学科能力是指中小学生在各门课程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体现为内隐的学科思维过程和外显的学科行为反应,包括一般学科能力和特殊学科能力两部分。
学科能力是学生的智力、能力与特定学科的有机结合,是学生智力、能力在特殊学科中的具体表现[1] 。
(2)学科关键能力学科关键能力是学科能力的有机构成部分,与一般学科能力不同,一般学科能力是指学生在各门学科课程学习中形成的具有跨学科性和各学科共享特征的学科基本能力;学科关键能力是指学生在学科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典型的学科特性、与特定的学科素养相关联的特殊学科能力。
(3)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个体在社会中生存和生活的最基本、最重要、最必需的素养,是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
《2022年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学习感想
《2022年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学习感想2022年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立足我国义务教育科学教育的现状,提炼了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发展要求,调整了课程结构,精简了课程内容,课程设计注重综合性、实践性,突出育人导向,强化实施指导,为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改革提供方向引领,对科学教师在核心素养的理解、课程内容的组织、课堂教学的实施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
学习了新课标后,感悟颇深,我认为如果想将新课标带入现有的教学中首先要突破以下几点重点与难点。
1.核心素养的理解科学课程主要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效实施科学课程的前提是理解科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构成。
科学观念是在理解科学概念、规律、原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观念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一些具体观念,也包括对科学本质的认识,还包括科学观念在解释自然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深入理解每个核心素养发展要求及其组成要素显得格外重要,因此需要教材编写人员和教师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所以这就成为了科学课程有效实施的一大重点和难点。
2.课程内容的组织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螺旋上升、进阶设计,共同构成科学课程的纵向内容螺旋结构,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对每个核心概念的进阶都有明确的认识。
课程内容的组织、学习活动的设计以对核心概念和学习进阶的理解为基础,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是科学课程有效实施的又一重点和难点。
3.课堂教学的实施鉴于现行科学教学中有不少重视科学探究过程、忽视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情况,2022年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强调整合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体验式和项目式等各种教学方式的基本要求,开展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思维型探究和实践。
对这一教学思想的深入理解和有效实施,也是课堂教学实施的重点和难点。
作为一线的科学教师,如果想要教好这门课程,必须研读科学课程标准,突破并落实新课标重难点,为日后教学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初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培育心得
初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培育心得一、前言二、核心素养的培养1.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是初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学生在语言运用能力上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对英语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训练。
通过大量的听力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英语语音的识别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认知语境下的语音表达能力。
在口语表达方面,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演练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口语表达的能力。
在阅读和写作训练中,可以注重培养学生对于英语阅读材料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使之能够真正地运用英语进行表达,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2.跨文化交际能力3.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信息获取和处理方面得到充分的锻炼,提高学生的信息筛选、分析和利用能力,使之真正成为信息时代的合格使用者。
4.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是初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又一重要任务。
通过课堂教学的设计与改革,可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上,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思维导图训练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关键能力的培养1.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发展的基础,也是英语学科关键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项目驱动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快乐与成长。
2.合作交流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是英语学科关键能力中的重要内容。
英语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和批判性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获得全面的提升。
4.学习方法和策略的培养学习方法和策略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保障。
学科关键能力测评的教学思考
摘要:核心素养时代,中考 试题往往以差异化情境为载体,借助中立性议题、专业化思维通过学生的关键行为来测评其能力水平。
本文对2019年江苏省部分中考试题进行剖析,寻找评价的主要指标,以探寻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关键能力;评价;教 学思考《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 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作为一种隐性指标,显然难以测量。
因此,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学科关键能力上。
在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下,如何测量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怎样提升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这成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然要思考的两个现实问题。
本文结合2020年江苏省中考典型试题和自身教学实践,谈谈有关思考。
一、学科关键能力的现实理解目前,对于政治学科关键能力的界定,学界并无明确说法。
戴慧、唐凤林从公民素养的角度提出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关键能力是思辨力、调适力、信念力和行动力;贾静认为义务教育德育学科的关键能力包括自我健康成长、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法律意识和国家认同以及参与社会,促进社会发展;林诗慧认为思想政治学科关键能力是自主合作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学以致用能力。
虽然说法不同,但有一个共识:政治学科关键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外在表现,是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并在真实情境中表现出的具有学科特质的意识形态和行为表现,可以表征为内隐的学科思维过程和外显的学科行为反应。
参照《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 版2020年修订)》,我们认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关键能力的要素有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
从学科关键能力评价视角来看.可以把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关键能力用三级指标来呈现:第一级指标就是学科关键能力的四个要素,是学科关键能力的核心;第二级指标是第一级指标的具体表现,包括学科阅读能力、学科思维能力、学科表达能力、政治信念能力、道德判断能力、社会践行能力等;第三级指标是每一种具体表现的水平划分,共划分为四个层次,分别对应在■f'm—>的图形组织器有主题树、流程图、鱼骨图、圈图、对比矩阵、事件链图等,其运用有利于构建一种个体化认知结构,最终形成抽象的体系、严谨的推理、思维的方式。
初中历史学科关键能力培养(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学科关键能力培养第一篇范文在教育领域,历史学科的关键能力培养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初中阶段是学生历史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在初中阶段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成为了历史教育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历史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
一、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是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认知、分析、评价的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
1.引导学生掌握历史概念。
教师应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历史概念,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
例如,在讲述中国近代史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辛亥革命”的概念,了解其背景、过程和意义。
2.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教师可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分析。
例如,在讲述抗日战争时期,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3.提高学生的历史评价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客观、公正的角度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
例如,在讲述清朝末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评价慈禧太后?”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评价。
二、历史研究能力的培养历史研究能力是学生运用历史方法、技巧进行探究的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1.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方法。
教师应教会学生运用历史资料、历史观点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素养。
例如,在讲述中国古代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
2.培养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
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历史。
例如,在讲述世界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国家,探究其历史发展脉络。
3.提高学生的历史创新能力。
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观点、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讲述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当时采取了另一种策略,结果会怎样?”三、历史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历史情感与价值观是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
教师提升关键能力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身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使命。
在教学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关键能力。
以下是我对教师提升关键能力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专业知识能力作为一名教师,专业知识是基础。
只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地传授知识,解答学生的疑惑。
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我采取了以下措施:1. 持续学习: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学科知识,关注学科前沿动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2. 深入研究:针对所教学科,深入研究教材、教法,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
3. 交流合作:与同行教师交流教学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同时,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拓宽自己的视野。
二、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的核心能力。
以下是我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几点体会:1. 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通过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学习需求,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
2. 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营造良好氛围:关注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沟通协调能力教师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以下是我提升沟通协调能力的几点体会:1. 尊重他人:与同事、家长、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感受,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沟通交流中,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避免产生误解。
3. 善于倾听:关注他人的需求,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提高自己的沟通效果。
四、心理调适能力教师工作压力大,心理调适能力对于保持良好的心态至关重要。
以下是我提升心理调适能力的几点体会:1. 调整心态:面对工作中的压力,学会调整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2. 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确保身心健康。
3. 培养兴趣爱好: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业余生活,缓解工作压力。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学习心得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学习心得导读:本文是关于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学习心得,希望能帮助到您!做个有思想的人——赴北戴河学习有感武玉香张黎辉名师工作室7月中旬,作为省张黎辉名师工作室的成员,我有幸参加了在北戴河举办的为期5天的"指向学科核心素养骨干教师教学创新研讨会",在此非常感谢工作室主持人张黎辉老师给我提供了本次学习的机会。
与刘德武、钱守旺、王君等几位名师大咖零距离靠近,使我渐学渐长,在一天天的学习中,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在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太缺少"思考"、缺少"研究"了。
一、让"爱与尊重"成为教育的核心"赛课专业户"王君老师,从西部偏远的乡村一步步走来,先被北京清华附中聘用为语文特级教师,又成为广东清澜山学校首席语文老师,这正是她多年来能"静下心来思考、抬起头来走路"经历的诠释,听她的讲座使我感触颇深。
1. 经营课堂王君老师主张"得课堂者得天下",教师不单是要把教学任务放到课堂教学中,更要把育人工作贯穿到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让教材牵着自己的鼻子走,教学的过程不是用教材引导教学、引导教师自身的过程,而应该换个角度,是教师指导教材、用教材为各种教育教学工作服务的过程,这是"爱"与"尊重"的体现,寓"育人"、"智学"为一体,不是只教教材,而是以"发展"为理念、以"影响"为目的。
2. 经营管理王君老师还指出"教孩子的过程,就是一个放手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管住学生,而是为了帮助学生管住自己;"理"即是尊重、爱、认同、接纳、相信;让学生时刻体会到"你是吃饭长大的,读书长大的,也是在爱中长大的",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相处的关系,教育不存在"强制"、"管制".二、让"多向思考"成为教学的精髓德高望重的刘德武老师,今年都是七十多岁高龄了,但还在教学的第一线孜孜不倦的耕耘着,他对所听、所讲的课都用心记录、用心分析,他的这种对工作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精神,无时无刻不感召着我。
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
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
作者:戈向红
来源:《小学教学研究》2021年第08期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方面形成理性思维,同时也要让学生乐学善学、勤于反思、具备较强的信息意识,这集中体现为学生深度思维能力的提升。
那具体在课堂中如何将深度思维能力落地呢?小学生尚处于一个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过渡阶段,而且这種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具有很大的感性经验成分。
我们可以遵循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学科特点,开展循序渐进的思维驱动,达成三个层次的教学递进:初识教材,与已有知识、生活经验建立联系;深入教材,完成信息加工与处理;超越教材,进行内容欣赏与价值评判。
通过布鲁姆认知目标进行问题的设计,提问方式也是逐渐由具体到抽象的过渡,学生们也需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回答。
比如,引导学生在观察课件后关注细节,进行有目的的提问,提问后学生可以采用原文进行回答,或者是提取关键信息,将其整合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在进行链接生活经验和个人观点提问时,由于学生自己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还不够丰富,也比较缺乏生活经验,教师可以进行示范,并且准备充足的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帮助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传道授业,更在于解惑。
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要设疑置问,培养思维的准确性;要关注意义,培养思维的深刻性;要优化过程,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此外,还要努力改变传统思想的误区,如习惯于顺境思维、趋同思维、经验思维、局部思维等。
(戈向红)。
培养思维能力发展 促进实践能力提升——提升科学学科关键能力的策略探索
培养思维能力发展促进实践能力提升——提升科学学科关键能力的策略探索^OOOOOOOOOXKOCOOOOOOOOCOOOOXXXKXXXOOOOOOCxJCOOCxXSOOOOOOe'O OOOOOcOXOOa'O o^OOOOOO'&OOOXKS'O O^OOOOOXXOOOOOOO^OOC-OXXxX^OXXOOOOXKOOOOeOXKXXXXXOOOOOOgXX'O OOOX 吴涧石,女,1974年9月出生,江苏苏州人,吴涧石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中小学高级教师,是小学科学教学领域内有一定影响力的苏州市名教师,苏州市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现为苏州市姑苏区科学学科教研员。
其从教科学二十年,教书有法、育人有方,曾执教了几十节公开课、示范课,多次在全国、省、市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一、二等奖。
2008年和2017年,她作为援藏专家,先后两次承担了“送培到藏”工作,远赴拉萨和林周,培训西藏的科学教师。
2010年,她被苏州市教育局聘为“苏州市名师发展共同体”综合组主持人,2017年被聘为“江苏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主持人,主持了多场高水平的教科研活动。
在实践中吴老师不断反思、不断锤炼、逐步形成了“三个重视”(重视理论的指导性;重视探究的有效性;重视思维的发展性)、“两个追求”(在科学探究中求效;在概念构建中求实)、“一个过程”(构建充满魅力、活力的特色课堂)的风格和特色,受到教育界许多专家和同行的肯定与好评。
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小学科学学科的关键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只有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文从这两者的提升入手,阐述在具体策略上的一些探索。
所谓关键能力,是指在现代社会中,对于每个人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都至关重要的能力。
而学科关键能力则是指学生在学科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典型的学科特征且与特定学科素养相关的特殊能力。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初步了解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推理、类比等思维方法,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高本光道德与法学科关键能力的教学建议心得体会
高本光道德与法学科关键能力的教学建议心得体会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保证成功尝试的基础在尝试式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学生成功尝试的关键在于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积极思维。
如果学生不愿意或不积极尝试,尝试怎能成功?因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保证成功的基础。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尝试。
首先要解决学生愿意尝试,乐于尝试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办法,让学生把尝试学习变成自身的需用。
(2)、课堂教学中切实做到“五多”“五多”即让学生多观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口、多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当然要让学生活动,没有学生自己的。
活动,都是教师包办代替,何来“学生主体”! (3) 大胆让学生参与尝试学生的尝试能力是“试”出来的而不是教师“讲”出来的。
要放手让学生去尝试。
不能因为学生的尝试可能失败而抑制学生的尝试活动,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会本领。
这就需要教师在这个环节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尝试,并且尝试的结果是未知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二、教师指导作用的发挥,是保证尝试成功的关键学生的尝试不是盲目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的、有步骤地尝试;教师不但要在学生尝试中进行指导,而且在学生的尝试前和尝试后,都必须认真指导。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也要依赖于教师的指导。
学生尝试和教师指导这两方面是互相依存、紧密联系的。
只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就有可能使学生尝试成功。
因此,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保证尝试成功的关键。
三、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尽可能使大多数学生尝试取得成功。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班集体里,学生的尝试活动不是个体孤立的尝试,而是在班级集体互相影响下的尝试。
在尝试活动中,学生之间能够产生互补作用。
因为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尝试能力也会有差异,通过发挥学生之间的碰撞,合作交流,产生互补作用,尽可能使大多数学生尝试取得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关键能力的学习收获
今天学习了《学科关键能力培养和评价》第一章学科关键能力,明白了以下几点:
一、厘清了学科关键能力
1、学科关键能力:是指学生在学科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典型的学科特性与特定学科素养相关的特殊学科能力。
学科关键能力致力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2、学科关键能力的特点
(1)以学科知识为中介
(2)学科关键能力是一种动态结构
(3)学科关键能力具有可操作性,可以用具体的学科语言来表达
(4)学科关键能力具有稳定性
3、学科关键能力构成
(1)一切学科关键能力都以概括能力为基础;
(2)都有思维品质的参与(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二、数学学科学科关键能力
(1)运算能力是指会根据法则、公式正确进行运算并理解算理;能根据问题的情景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
包括算法掌握、算理理解和运算策略三部分。
(2)运算能力简要地归纳为“正确、合理、迅速”三点。
(3)对运算过程能用准确的语言进行交流、表述运算的法则、算理及运算策略。
(4)能运用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对结果的实质定义作出解释。
三、提升学科关键能力的策略
核心策略(1)提升教师教学力
适合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基础性策略
有效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关键性策略
重视差异补给是补充性策略
迅速反应训练是创新性策略
核心策略(2)学生关键能力的持久培养
如: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1.良好的运算习惯培养
2.基础计算要过关
3.注重计算策略的教学
计算策略:加倍法、补偿法、分割法、重新组合法
4.理解算理,便于灵活、简便地运算
5.掌握灵活的估算策略,提高估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