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_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及溶剂对其吸收光谱的影响

合集下载

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发布时间:11-05-31来源:上海仁特检测仪器有限公司点击量:62008更多
有机化合物的分析与所采用的溶剂有密切关系。

不同溶剂对吸收峰波长和强度影响不同,尤其对波长影响较大。

溶剂对溶质紫外吸收光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同极性的溶剂对溶质吸收峰位置的影响
影响的情况既与溶剂的介电常数有关又与溶质分子的电子跃迁性质有关。

溶剂的极性越强,由π-π*跃迁产生的谱带向长波方向移动越显著。

这是因为发生π-π*跃迁的分子激发态的极性总是大于基态,在极性溶剂作用下,激发态能量降低的程度大于基态,从而使实现基态到激发态跃迁嗦需能量变小,致使吸收带发生红移。

于此相反,所用溶剂的极性越强,则由n-π*跃迁产生的谱带向短波方向移动越明显,既蓝移越大。

发生n-π*跃迁分子都含有未成键n的电子,这些电子会与极性溶剂形成氢键,其作用强度是极性较强的基态大于极性较弱的激发态。

因而,基态能级比激发能级的能量下降幅度大,实现n-π*跃迁嗦需能量也相应增大,致使吸收谱带发生蓝移。

2、溶剂对溶质吸收峰强度和精细结构的影响
通常极性溶剂如水、醇、酯和酮会使由振动效应产生的光谱精细结构消失而出现一个宽峰。

例如,苯酚的精细结构在非极性溶剂庚烷中清晰可见,而在极性溶剂乙醇中则完全消失而呈现一宽峰。

因此,若希望得到有特征的精细结构,则应在溶解度允许的范围内选择极性较小的溶剂。

3、溶剂本身吸收带的影响
如果溶剂和溶质的吸收带有重叠,将妨碍溶质吸收带的观察。

选择溶剂的原则是溶剂所要测定的波段范围内无吸收或吸收极小。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及溶剂性质对吸收光谱的影响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及溶剂性质对吸收光谱的影响
1、仪器: 单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1201
2、试剂:苯、乙醇、正己烷、氯仿、丁酮等
四、实验步骤
1、苯的吸收光谱的测绘(五指峰) 2、乙醇中杂质苯的检测 3、溶剂的性质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1)做三条吸收光谱:丁酮和水、丁酮和乙 醇、丁酮和氯仿,比较它们λmax的变化。 (2)做三条吸收光谱:异亚丙基丙酮分别用 水、氯仿、正己烷配制,比较它们λmax的 变化。
紫外吸收光谱
可见吸收光谱
红外吸收光谱
主要有四种跃迁类型

跃迁所需能量为: σ→σ* n→σ* π→π* n→π*
分子中电子的能级和跃迁
π→π*跃迁 π电子跃迁到反键π* 轨道所产生的跃迁,这
类跃迁所需能量比σ→σ*跃迁小,若无共轭, 与n→σ*跃迁差不多。200nm左右 吸收强度大,在104~105范围内,强吸收
若有共轭体系,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相
当于200~700 nm
含不饱和键的化合物发生π→π*跃迁

C=O ,
C=C,
C≡C
n→π*跃迁
n电子跃迁到反键 π* 轨道所产生的跃迁,这类
跃迁所需能量较小,吸收峰在200~400 nm左右 吸收强度小,ε <102,弱吸收 含杂原子的双键不饱和有机化合物 C=S O=N- -N=N例:丙酮 λmax=280 nm
传统型:722
瑞丽:UV-1201
主要部件光 源单色器源自样品室检测器显示系统
普通玻璃
石英玻璃
仪器操作步骤: 打开电脑及仪器开关 运行Instrument 1 online
按需取/使用数据
Mode中选Standard 放入参比溶液 Blank 放入样品溶液 Sample 保存文件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及溶剂的影响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及溶剂的影响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及溶剂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仪器构造和使用。

2.学习紫外吸收光谱的绘制方法。

3.了解溶剂的性质对同一种物质的吸收光谱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苯具有环状共轭体系,在紫外区有三个吸收谱带:E1带、E2带和B带,这些吸收带都是π→π*电子跃迁产生的。

当苯环上的氢被助色团取代后,苯的吸收光谱会发生变化:E2吸收带向长波方向移动,复杂的B吸收带变得简单化。

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吸收峰的波长、强度及形状都可能产生影响,这种现象被称为溶剂效应。

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是溶剂和溶质间形成氢键,也可能是由于溶剂的偶极作用使溶质的极性增强。

三.仪器与试剂
仪器:TU-1901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 cm石英吸收池。

试剂:邻甲苯酚,HCl, NaOH,无水乙醇。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溶剂性质对吸收光谱的影响
配制浓度为12.5 mg L-1的邻甲苯酚溶液,其溶剂分别为(a)无水乙醇;(b)0.1 mol L-1HCl;(c)0.1 mol L-1NaOH,
摇匀。

用1 cm石英吸收池,以相应的溶剂作参比,绘制各溶液在200-400 nm范围内的吸收光谱。

五.数据处理
1.记录各邻甲苯酚溶液的吸收光谱。

2.找出各邻甲苯酚溶液的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波长,并与邻甲苯酚-无水乙醇溶液的吸收峰进行比较。

六.思考题
1.产生紫外光谱的电子跃迁有那些类型?2.影响紫外吸收光谱的因素有哪些?。

苯的紫外吸收光谱的测绘及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影响

苯的紫外吸收光谱的测绘及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影响

西昌学院仪器分析实验报告试验项目名称:苯的紫外吸收光谱的测绘及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影响实验序号:02 指导教师:陶明学生姓名:封德军年级专业:化学学号:1004010026 日期:2012/6/7一、实验目的:1、了解不同极性的溶剂对有机化合物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2、学习掌握TV—19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1、具有不饱和结构的有机化合物特别是芳香族化合物在紫外区(200—400nm)有特征吸收,为鉴定有机化合物提供有效信息。

2、改变溶剂的极性,会对紫外—可见光谱产生影响,引起吸收带形状和吸收峰伴随苯环上取代基的不同而发生位移。

三、实验步骤:1、苯的吸收光谱的绘制:①在1cm的石英比色皿中加入2滴苯加盖用手温热底部;②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用石英空白比色皿做参照,从220—360nm范围内扫描的光谱图③将光谱图保存2、溶剂性质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①在三支25mL的容量瓶中各加入一滴丁酮,分别用水、乙醇氯仿稀释至刻度线、摇匀②将其依次加入石英比色皿中,分别用各自溶剂做参照,并在220——360nm 波长中扫描制的吸收光谱③对吸收光谱保存并求得最大吸收波长。

四、实验仪器及试剂①仪器:TV—19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5mL容量瓶、吸量管等。

②试剂:苯、乙醇、丁酮、等。

五、实验数据处理及见附页。

实验结果:1、在苯的吸收光谱中可以看出笨的最大吸收波长及苯的特征吸收峰2、在不同溶剂中丁酮的吸收光谱大致相同,但不同试剂时,最大吸收波长也在发生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最大吸收波长在增大。

六、思考题:、1、实验中不能用玻璃比色皿,因为玻璃会吸收紫外光;加盖是因为苯沸点低极易挥发。

2、εmax与待测溶液的浓度溶剂的极性有关。

3、不能用水代替,因为水的极性与其他溶剂不同。

实验三: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溶剂效应

实验三: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溶剂效应

实验三: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溶剂效应一、实验目的1、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及应用范围。

2、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构造及设计原理。

3、了解苯及衍生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及鉴定方法。

4、观察溶剂对吸收光谱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光谱分析方法中吸光测定法的一部分。

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中价电子的跃迁而产生的。

这种吸收光谱决定于分子中价电子的分布和结合情况。

分子内部的运动分为价电子运动、分子内原子在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和分子绕其重心的转动。

因此分子具有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

通常电子能级间隔为1至20eV,这一能量恰落在紫外与可见光区。

每一个电子能级之间的跃迁,都伴随着分子的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变化,因此,电子跃迁的吸收线就变成了内含有分子振动和转动精细结构的较宽的谱带。

芳香族化合物的紫外光谱的特点是具有由π→π*跃迁产生的3个特征吸收带。

例如,苯在184nm附近有一个强吸收带,ε=68000;在204nm处有一较弱的吸收带,ε=8800;在254nm附近有一个弱吸收带,ε=250。

当苯处在气态时,这个吸收带具有很好的精细结构。

当苯环上带有取代基时,则强烈地影响苯的3个特征吸收带。

2、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法的应用1)化学物质的结构分析;2)有机化合物分子量的测定;3)酸碱离解常数的测定;4)标准曲线法测定有机化合物的含量;5)络合物中配位体/金属比值的测定;6)有机化合物异构物的判别等。

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构造三、实验仪器与试剂仪器:Cary500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比色管(带塞):5mL10支,10mL3支;移液管:1mL6支,0.1mL2支试剂:苯、乙醇、环己烷、正己烷、氯仿、丁酮溶液:HCl(0.1mol•L-1),NaOH(0.1 mol•L-1),苯的环己烷溶液(1:250),甲苯的环己烷溶液(1:250),苯的环己烷溶液(0.3g•L-1),苯甲酸的环己烷溶液(0.8g •L-1),苯酚的水溶液(0.4 g•L-1)。

实验二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及溶剂性质对吸收光谱的影响

实验二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及溶剂性质对吸收光谱的影响

七、思考题: 1.试样溶液浓度过大或过小,对测量有何影响?应如何调整? 2. εmax 值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北京普析通用仪器 UVWIN5)使用说明: 1、先开外设计算机,将干燥剂从样品室取出,盖好样品室盖,开启光度计电源, 10 秒钟后,开启计算机电源。 2、从计算机桌面上启动光度计应用程序 UVWIN5 图标,仪器自检(自检时不要
实验二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及溶剂性质对吸收光谱的影响 3
枣庄学院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仪器分析实验教案
黄薇
1.根据苯的吸收光谱分析确定苯的吸收谱线(列出的苯的吸收光谱图) 最大吸收波长:苯在紫外区有三个吸收带 π→π* 180-184nm π→π* π→π* 200-204nm 230-270nm ε=47000-60000 (远紫外意义不大) ε=8000 ε=204 (在远紫外末端也不常用) (弱吸收带,苯环的精细结构或苯带,常用
实验二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及溶剂性质对吸收光谱的影响 4
枣庄学院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仪器分析实验教案
黄薇
开启样品室盖) 。 3、参数设置:激活光谱扫描窗口,选择主菜单光谱扫描功能,选择【测量】菜 单下的【参数设置】子菜单,可打开设置窗口,选择需要测量的参数。选择测定 波长范围:300-250nm 4、基线校正:紫外光度计的一项校正功能,在吸光度或透光率扫描测光方式下, 空白溶液或溶剂执行校正。在光谱扫描之前,进行基线校正,再更改完扫描参数 后,也必须进行基线校正。 5、附件设置:选择主菜单光谱扫描功能选择【测量】菜单下的【附件】子菜单, 可打开附件设置窗口,点击“位置”,将相应的样品池选择为红色标记●,从而设 置当前样品池的位置。如果设置选择为空白样品(●在空白位置) ,则在进行基线 校正时,系统会自动切换到此样品池进行校正。 6、 光谱扫描: 将样品倒入比色皿中, 同上操作, 设置选择为样品 (●在样品位置) , 选择主菜单光谱扫描功能选择【测量】菜单下的【开始】子菜单,即可开始光谱 扫描。 7、图形处理:选择【图形】菜单下的相应子菜单,即可进行相应图形处理。例 如峰值检出:选择【图形】菜单下的【峰值检出】子菜单即可;选择【图形】菜 单下的【读屏幕】子菜单即可读出图形中相应的数据。 8、文件保存:想保存扫描文件,选择【文件】菜单下的【保存】子菜单,在弹 出的保存窗口中输入要保存的文件名,然后点击【确定】按钮即可。 9、导出数据:主要指测量数据,选择【文件】菜单下的【导出数据】子菜单, 通过【导出类型】对导出的文件类型进行选择,在【导出文件】编辑框中输入要 导出的文件名,或点击其右侧的“…”的按钮对文件进行选择。设置完成后,点击 【导出】按钮系统会按照设置的内容将说有的数据导出到指定的文件中。 10、测量结束后,样品室中取出比色皿,洗净放好,退出光度计应用程序,依 次关闭计算机和光度计电源, 样品室中放入干燥剂, 盖好防尘罩, 填写使用记录, 关好水、电、门。

仪器分析实验

仪器分析实验

实验一苯及其衍生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的测绘及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一、目的要求1.了解不同的助色团对苯的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2.观察溶剂极性对丁酮、异亚丙基丙酮的吸收光谱以及pH 对苯酚的吸收光谱的影响。

3.学习并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具有不饱和结构的有机化合物,特别是芳香族化合物,在紫外区(200~ 400nm)有特征吸收,为鉴定有机化合物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方法是比较未知物与纯的已知化合物在相同条件(溶剂、浓度、pH 值、温度等)下绘制的吸收光谱,或将未知物的紫外光谱与标准谱图(如Sadtler紫外光谱图)比较,如果两者一致,说明至少它们的生色团和分子母核是相同的。

E1带、E2带和B带是苯环上三个共轭体系中的的π→π*跃迁产生的,E1带和E2带属强吸收带,在230~270nm范围内的B带属弱吸收带,其吸收峰常随苯环上取代基的不同而发生位移。

影响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的因素有:内因(共轭效应、空间位阻、助色效应)和外因(溶剂的极性和酸碱性)。

溶剂的极性和酸碱性不仅影响待测物质吸收波长的移动,还影响吸收峰吸收强度和它的形状。

三、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自动扫描型)石英吸收池容量瓶(10 mL,5 mL)吸量管(1 mL,0.1 mL)四、试剂苯、乙醇、氯仿、丁酮、异亚丙基丙酮、正庚烷(均为A.R)苯的正庚烷溶液(以1︰250比例混合而成)、甲苯的正庚烷溶液(以1︰250比例混合而成)0.3 mg ·mL-1苯酚的乙醇溶液、0.3 mg ·mL-1苯酚的正庚烷溶液、0.4 mg ·mL-1苯酚的水溶液、0.8 mg ·mL-1苯甲酸的正庚烷溶液、0.8 mg ·mL-1苯甲酸的乙醇溶液、0.3 mg ·mL-1 苯乙酮的正庚烷溶液、0.3 mg ·mL-1苯乙酮的乙醇溶液异亚丙基丙酮分别用水、甲醇、正庚烷配成浓度为0.4 mg ·mL-1的溶液五、实验步骤1.苯及其一取代物的吸收光谱的测绘在五只5 mL容量瓶中分别加入0.50 mL苯、甲苯、苯乙酮、苯酚、苯甲酸的正庚烷溶液,用正庚烷稀释至刻度,摇匀。

化学实验室-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及溶剂性质对吸收光谱

化学实验室-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及溶剂性质对吸收光谱
同工作曲线相同步骤测其吸光度,计算样 50ml于7支50ml比色管中,分别加入0.
利用其在235nm波长处的吸 Mode中选Standard
品浓度。 无酚水,酚标准溶液,1mol/L NaOH
01mol/L的NaOH溶液作参与,用2cm比色皿于波长235nm处分别测定其吸光度。 紫外分光光度计,2cm比色皿 1、石英吸收池每换一种溶剂或溶液必须清洗干净,并用被测溶液或参比溶液荡洗三次。 01mol/L的NaOH溶液作参与,用2cm比色皿于波长235nm处分别测定其吸光度。 利用其在235nm波长处的吸 01mol/L的NaOH溶液作参与,用2cm比色皿于波长235nm处分别测定其吸光度。 光度可定量测定总酚的含量。
紫外光度法测定水中的总酚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水中总酚量测定的重要性。 2、掌握紫外法测定水中总酚量的原理与技术。
二、实验内容 1、工作曲线的绘制。 2、测定水样中总酚量。
二、基本原理
波长范围:200-400nm
酚在碱性溶液中(PH=10-12)在紫外光区有强吸收。利用其在235nm波长处的吸 光度可定量测定总酚的含量。
三 仪器与试剂

紫外分光光度计,2cm比色皿

无酚水,酚标准溶液,1mol/L
NaOH
四 实验步骤
1.工作曲线的绘制: 分别吸取酚标准溶液0 0.25 ,0.50,1.00,
1.50,2.00,2.50ml于7支50ml比色管中,分 别加入0.5ml 1mol/L NaOH溶液,加水至标 线,混匀,调节PH在10-12之间。以 0.01mol/L的NaOH溶液作参与,用2cm比色 皿于波长235nm处分别测定其吸光度。
以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建立 工作曲线。

仪器分析实验教案

仪器分析实验教案

仪器分析实验教案基础化学实验中心2008年2月目录实验一分光光度法测定邻二氮菲一铁(Ⅱ)络合物的组成 (3)实验二食品中NO2-含量的测定 (4)实验三有机化合物紫外吸收光谱及溶剂对吸收光谱的影响 (5)实验四红外光谱的校正—薄膜法聚苯乙烯红外光谱的测定 (6)实验五红外光谱测定有机物结构 (7)实验六磷酸的电位滴定 (8)实验七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灵敏度和自来水中钙、镁的测定 . 9实验八巯基棉分离富集-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痕量镉 (10)实验九原子吸收法测定矿石中某些金属元素的含量 (11)实验十电位滴定法测定陈醋中的总酸含量 (13)实验一分光光度法测定邻二氮菲一铁(Ⅱ)络合物的组成一、实验目的1.熟练分光光度计使用2. 掌握分光光度计确定络合物的组成二、实验原理M + nL====MLn以吸光度对摩尔比c L/c M作图,如图2-1所示。

图2-1 摩尔比法测定络合物组成将曲线的线性部分延长相交于一点,该点对应的c L/c M值即为配位数n。

摩尔比法适用于稳定性较高的络合物组成的测定。

三、仪器与试剂1.仪器721或722型分光光度计。

2.试剂10-3mol·L-1铁标准溶液;100 g·L-1盐酸羟胺溶液;10-3mol·L-1邻二氮菲水溶液;1.0 mol·L-1乙酸钠溶液。

四、实验步骤以A对c L/c M作图,将曲线直线部分延长并相交,根据交点位置确定络合物的配位数n。

五、思考题1.在什么条件下,才可以使用摩尔比法测定络合物的组成?2.在此实验中为什么可以用水为参比,而不必用试剂空白溶液为参比?实验二 食品中NO 2-含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 1.熟练分光光度计使用2. 掌握分光光度计进行食品中NO 2-含量的测定二、实验原理H 2N-Ar-SO 3H +NO 2- +2H + →N ≡N +-Ar-SO 3H +2H 2O N ≡N +-Ar-SO 3H+盐酸萘乙二胺→紫红色偶氮染料 三、仪器与试剂721分光光度计,研钵,小刀;饱和硼砂溶液,1.0mol ·L -1ZnSO 4溶液。

溶剂对于紫外光谱的影响

溶剂对于紫外光谱的影响

敏度。
将溶剂对于紫外光谱的影响应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和检测中,
03
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未来研究方向
01
02
03
深入研究不同类型溶剂 (如混合溶剂、离子液 体等)对于紫外光谱的
影响。
探索溶剂对于其他光谱 技术(如红外光谱、拉
曼光谱等)的影响。
将溶剂对于光谱的影响 应用于生物样品和环境 样品的分析中,以解决
溶剂对于紫外光谱的影响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溶剂对紫外光谱的影响机制 • 常见溶剂对紫外光谱的影响 •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CHAPTER
溶剂对紫外光谱的影响概述
溶剂的极性
01
溶剂的极性影响紫外光谱的波长和吸收强度。极性溶剂可能导
致电子跃迁能量降低,使光谱向长波方向移动。
溶剂的介电常数
02
介电常数与溶剂的极性相关,影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溶剂化
效应,从而影响光谱。
溶剂的粘度
03
粘度较大的溶剂可能影响分子间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对光谱产
生影响。
溶剂的类型和性质
有机溶剂
如甲醇、乙醇、丙酮等,具有不同的极性和介电常数, 对紫外光谱产生不同影响。
混合溶剂
由两种或多种溶剂混合而成,其性质取决于各组分的 比例和性质。
折射率与光路的复杂变化
混合溶剂的折射率可能介于各组分之间,导致光路发生复杂的变化,影响光谱 的准确测量。
04 实验方法与结果
CHAPTER
实验方法
1. 选择合适的溶剂
根据待测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溶剂,确保待测物质 在该溶剂中有良好的溶解度。
3. 测定紫外光谱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及溶剂性质对吸收光谱的影响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及溶剂性质对吸收光谱的影响

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1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及溶剂性质对吸收光谱的影响一 实验原理具有不饱和结构的化合物,在紫外区(200~400nm )可能有特征吸收,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提供一定的信息。

紫外吸收光谱可用于某些物质的定性,定性的方法是比较未知物与已知纯物质在相同条件下的吸收光谱,如两物质的吸收光谱的形状一样,且λmax 和 κmax 相同,表明它们是同一物质。

溶剂的极性对有机化合物的吸收光谱的形状、λmax 和 κmax 有一定的影响。

溶剂极性增加,使*π→n 跃迁的吸收带蓝移,而*ππ→跃迁的吸收带红移。

二 仪器与试剂1 主要仪器 紫外吸收分光光度计1台(自己记录仪器的型号、名称和生产厂家);2 试剂 苯、乙醇、正己烷、丁酮、异亚丙基丙酮丙酮溶液:分别用水、乙醇和正己烷配制一定浓度的丙酮溶液,在λmax 的吸光度A 控制在1.5以内。

异亚丙基丙酮溶液:分别用水、乙醇和正己烷配制一定浓度的异亚丙基丙酮溶液浓度不同的2份,使在强吸收带的λmax 的吸光度A 控制在1.5以内,在弱吸收带的λmax 的吸光度A 控制0.5左右。

三 实验步骤1 苯的吸收光谱的绘制在1cm 的石英比色皿中滴入1滴苯,加盖,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用空白石英比色皿为参比,从200~400nm 范围内扫描吸收光谱曲线。

观察苯的E 2吸收带和B 吸收带(五指峰),并记录峰值的波长。

2 乙醇中微量苯的检测用1cm 的石英比色皿,以乙醇为参比,在200~300nm 范围内扫描乙醇试样的吸收光谱(乙醇试样在乙醇中加入微量的苯),并确定是否存在苯的E 2吸收带和B 吸收带?3 溶剂性质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1)丙酮的吸收光谱:用1cm 的石英比色皿,以各自的溶剂为参比,在200~350nm 波长范围内,分别扫描丙酮在三种不同溶剂中的吸收曲线。

并把三条吸收曲线叠加在同一张图中,记录它们的λmax ,说明电子跃迁类型,并比较它们的变化,并解释原因。

液体紫外分析实验---苯及其衍生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的测绘及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实验

液体紫外分析实验---苯及其衍生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的测绘及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实验

苯及其衍生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的测绘及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实验一、目的要求1.了解不同的溶剂对苯甲醛的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2.观察溶剂极性对苯甲醛的吸收光谱的影响。

3.学习并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1、紫外吸收光谱的产生紫外吸收光谱法是由于物质吸收了一定波长的紫外光引起分子中价电子能级跃迁而形成的一种分析方法。

不同物质分子中电子类型、分布和结构不同,紫外光谱就不同,因此紫外光谱可用于定性和结构分析。

有机分子中有几种不同性质的价电子:形成单键的σ电子、形成双键的π电子以及氧、氮等杂原子所含的未成键的n电子。

可能产生的主要电子跃迁以及所需能量大小顺序如下:σ→σ*>n→σ*≥π→π*>n→π*其中,σ→σ*、n→σ*和孤立双键的π→π*跃迁所需能量较大,吸收带波长较短,一般出现在远紫外区(10~200 nm),在普通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检测范围(200~1000 nm)之外。

共轭效应所形成的大π键各能级间距离较近,使π→π*跃迁能量下降,吸收带向长波方向移动到仪器检测范围内。

所以紫外吸收光谱研究的重点是共轭体系中π→π*和与双键相连接的杂原子(C=O、C=N、S=O等)上未成键的孤对电子的n→π*跃迁的结果。

紫外吸收光谱是带状光谱,吸收带的位置用吸收强度最大处的波长,即最大吸收波长(λmax)表示,吸收带的强度用该波长处的摩尔吸收系数(ɛmax)表示。

分子中有些吸收带已被指认,其中由共轭体系中π→π*产生的吸收带称为K带,其特点是吸收强度大,ɛmax在104 L•mol-1•cm-1左右,λmax随着共轭体系中双键数增加而增大,在217~280 nm范围内变化;n→π*产生的吸收带称为R带,是弱吸收带,ɛmax<100 L•mol-1•cm-1;在芳香族化合物中,环状共轭体系的π→π*产生E1、E2和B三个吸收带,其中E2和B带的吸收波长大于200 nm,能被仪器所检测。

1实验一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及溶剂性质对吸收光谱的影响_.

1实验一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及溶剂性质对吸收光谱的影响_.

实验一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及溶剂性质对吸收光谱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熟练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操作。

2、学习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检查物质的纯度的原理和方法。

3、掌握溶剂极性对跃迁,跃迁的影响二、仪器与试剂1、仪器73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带盖石英吸收池1cm 2只。

2、试剂(1 苯、乙醇、正己烷、氯仿、丁酮。

(2 异亚丙基丙酮:分别用水、氯仿、正已烷配成浓度为0.4g/L溶液。

二、实验原理具有不饱和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如芳香族化合物,在紫外区(200~400nm有特征的吸收,为有机化合物的鉴定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紫外吸收光谱定性的方法是比较未知物与已知纯样在相同条件下绘制的吸收光谱,或将绘制的未知物吸收光谱与标准谱图(如Sadtler紫外光谱图相比校,若两光谱图的和相同,表明它们是同一有机化合物。

极性溶剂对有机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强度及形状有一定的影响。

溶剂极性增加,使跃迁产生的吸收带蓝移,而跃迁产生的吸收带红移。

影响有机化合物紫外吸收光谱的因素,有内因(分子内的共轭效应、位阻效应、助色效应等和外因(溶剂的极性、酸碱性等溶剂效应由于受到溶剂极性和酸碱性的影响,将使溶质的吸收峰的波长、强度以及形状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是因为溶剂分子和溶质分子之间可能形成氢键,使极性溶剂分子的偶极减弱,溶质分子的极性增强,因而在极性溶剂中跃迁所需的能量减小,吸收波长红移,而在极性溶剂中所需能量增大,吸收波长蓝移,由于物质的紫外吸收光谱是物质分子中生色团和助色团的贡献,也是物质整个分子的特征表现。

例如具有键电子的共轭双键化合物、芳香烃化合物等,在紫外光谱区都有强烈吸收,其摩尔吸光系数可达104~105数量级,这与饱和烃化物有明显的不同。

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很方便地检查纯饱和烃化物中是否含有共轭双键、芳香烃等化合物杂质。

三、实验步骤1、苯的吸收光谱的测绘在1cm的石英吸收池中,加入两滴苯,加盖,用手心温热吸收池底部片刻,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以空白石英吸收池为参比,从220~360nm范围内进行波长扫描,绘制吸收光谱。

实验八 有机化合物紫外吸收光谱及溶剂对其吸收光谱的影响

实验八  有机化合物紫外吸收光谱及溶剂对其吸收光谱的影响

实验八 有机化合物紫外吸收光谱及溶剂对其吸收光谱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2、了解不同的助色团对苯的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3、观察pH 对苯酚的吸收光谱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具有不饱和结构的有机化合物,特别是芳香族化合物,在近紫外区(200~400nm )有特征的吸收,给鉴定有机化合物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苯有三个吸收带,它们都是由*ππ→跃迁引起的,E 1带:11max 180(60000)nm L cm mol λε--==⋅⋅,E 2带:11max 204(8000)nm L cm mol λε--==⋅⋅,两者都属于强吸收带。

B 带出现在230~270nm ,其11max 254(200)nm L cm mol λε--==⋅⋅ 。

在气态或非极性溶剂中,苯及其许多同系物的B 带有许多精细结构,这是振动跃迁在基态电子跃迁上叠加的结果。

在极性溶剂中,这些精细结构消失。

当苯环上有取代基时,苯的三个吸收带都将发生显著的变化,苯的B 带显著红移,并且吸收强度增大。

溶剂的极性对有机物的紫外吸收光谱有一定的影响。

当溶剂的极性由非极性改变到极性时,精细结构消失,吸收带变平滑。

显然,这是由于未成键电子对的溶剂化作用降低了n 轨道的能量使*π→n 跃迁产生的吸收带发生紫移,而*π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则发生红移。

影响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的因素有:内因(共轭效应、空间位阻、助色效应)和外因(溶剂的极性和酸碱性)。

溶剂的极性和酸碱性不仅影响待测物质吸收波长的移动,还影响吸收峰吸收强度和它的形状。

本实验重点在了解不同的助色团对苯的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和观察pH 对苯酚的吸收光谱的影响。

三、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带盖石英比色皿(1.0cm )。

四、试剂:苯、环己烷、0.1mol/L HCl 、0.1mol/L NaOH 、苯的环己烷溶液(1:250)、甲苯的环己烷溶液(1:250)、苯酚的环己烷溶液(0.3g/L )、苯酚的水溶液(0.4 g/L )。

溶剂效应对丙酮、甲苯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溶剂效应对丙酮、甲苯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溶剂效应对丙酮、甲苯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杨兰森(20096842)一、实验目的:(1)学习有机化合物结构与其紫外光谱之间的关系;(2)了解不同极性溶剂对有机化合物紫外吸收带位置、形状及强度的影响。

(3)学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二、实验原理: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有关的电子有三种,即形成单键的σ电子、形成双键的π电子以及未参与成键的n电子。

跃迁类型有:σ→σ*,n→σ* ,n→π*,π→π* 四种。

在以上几种跃迁中,只有π-π*和n-π*两种跃迁的能量小,相应波长出现在近紫外区甚至可见光区,且对光的吸收强烈,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影响有机化合物紫外吸收光谱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内因是指有机物的结构,主要是共轭体系的电子结构。

随着共轭体系增大,吸收带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作红移),吸收强度增大。

紫外光谱中含有π键的不饱和基团称为生色团,如有C=C、C=O、NO2、苯环等。

含有生色团的化合物通常在紫外或可见光区域产生吸收带;含有杂原子的饱和基团称为助色团,如OH、NH2、OR、Cl等。

助色团本身在紫外及可见光区域不产生吸收带,但当其与生色团相连时,因形成n→π*共轭而使生色团的吸收带红移,吸收强度也有所增加。

影响有机化合物紫外吸收光谱的外因是指测定条件,如溶剂效应等。

所谓溶剂效应是指受溶剂的极性或酸碱性的影响,使溶质吸收峰的波长、强度以及形状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这是因为溶剂分子和溶质分子间可能形成氢键,或极性溶剂分子的偶极使溶质分子的极性增强,从而引起溶质分子能级的变化,使吸收带发生迁移。

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K带红移,而R带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作蓝移或紫移)。

这是因为在极性溶剂中π→π * 跃迁所需能量减小,吸收波长红移(向长波长方向移动)如图(a)所示;而n→π * 跃迁所需能量增大,吸收波长蓝移(向短波长方向移动),溶剂效应示意图如(b)所示。

图1 电子跃迁类型图2 溶剂极性效应(a) π→π * 跃迁 (b) n→π * 跃迁极性溶剂不仅影响溶质吸收波长的位移,而且还影响吸收峰吸收强度和它的形状,另外,由于溶剂本身在紫外光谱区也有其吸收波长范围,故在选用溶剂时,必须考虑它们的干扰。

[工学]实验三 紫外吸收光谱定性分析的应用

[工学]实验三  紫外吸收光谱定性分析的应用

实验三紫外吸收光谱定性分析的应用一、实验目的1、掌握紫外吸收光谱的测绘方法。

2、学会利用吸收光谱进行未知物鉴定的方法。

3、学会杂质检出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紫外吸收光谱为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分析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其方法是将未知试样和标准品以相同浓度配制在相同的溶剂中,在分别测绘吸收光谱,比较二者是否一致也可将未知试样的吸收光谱与标准图谱,如萨特勒紫外吸收光谱图相比较,如果吸收光谱完全相同,则一般可以认为两者是同一种化合物。

但是,有机化合物在紫外区的吸收峰较少,有时会出现不同的结构,只要具有相同的生色团,它们的最大吸收波长m axλ相同,然而其摩尔吸光系数ε或比吸光系数E%11cm值是有差别的。

因此需利用m axλ和m axλ处的ε或E%11cm等数据作进一步比较。

在没有紫外吸收光谱峰的物质中检查含高吸光系数的杂质是紫外吸收光谱的重要用途之一。

如乙醇中杂质苯的检查,只需测定256 nm处有无苯的吸收峰即可。

因为在这一波段,主成分乙醇无吸收峰。

在测绘比较用的紫外吸收光谱图时,应首先对仪器的波长准确性进行检查和校正。

还必须采用相同的溶剂,以排除溶剂的极性对吸收光谱的影响。

同时还应注意PH值、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时,应注意溶剂的纯度。

三、仪器与试剂1、仪器T6型(或其他型号)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石英比色皿2、试剂苯的乙醇溶液1,4对苯二酚水溶液苯甲酸的乙醇溶液四、实验步骤1、已知芳香族化合物标准光谱的绘制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以相应的溶剂作参比,用1㎝石英比色皿,在一定的波长范围内扫描(或测绘)各已知标准物质的吸收光谱作为标准光谱。

如苯甲酸的乙醇溶液的和1,4对苯二酚水溶液的标准溶液的标准光谱的绘制。

各已知芳香族化合物的标准光谱也可通过查阅有关手册得到,但应注意实验条件的一致。

2、未知芳香族化合物的鉴定(1)称取0.100 g未知芳香族化合物,用去离子水溶解后转让100 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

实验八有机化合物紫外吸收光谱及溶剂对其吸收光谱的影响

实验八有机化合物紫外吸收光谱及溶剂对其吸收光谱的影响

实验八有机化合物紫外吸收光谱及溶剂对其吸收光谱的影响引言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特性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手段之一、溶剂的选择和使用对实验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本实验旨在通过研究有机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紫外吸收光谱,探究溶剂对其吸收光谱的影响。

实验部分1.实验仪器及试剂(1)实验仪器:紫外可见光谱仪(2)实验试剂:有机化合物溶液,常用溶剂(如乙醇、甲醇、二甲基甲酰胺等)2.实验步骤(1)取不同溶剂制备一系列浓度相同的有机化合物溶液,浓度通常选择在10-5mol/L以内。

(2)将每种溶液倒入光化学池中,分别记录它们的吸收光谱。

(3)将有机化合物的吸收峰波长和吸收强度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实验结果及分析根据实验步骤所得吸收光谱数据,整理结果如下表所示:溶剂,吸收峰波长(nm) ,吸收强度:-------:,:------------:,:-------:乙醇,200,0.8甲醇,210,0.6二甲基甲酰胺,220,0.5从表中可以看出,不同溶剂中有机化合物的吸收峰波长和吸收强度存在差异。

这是因为溶剂分子在溶液中与有机化合物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会导致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电子结构改变,从而影响其紫外吸收光谱。

对于吸收峰波长的差异,可以解释为溶剂对有机化合物分子的极性影响。

溶剂分子与有机化合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静电作用、氢键作用、范德华力等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当溶剂为乙醇时,其分子极性较大,能够与有机化合物分子形成较强的相互作用,从而使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电子结构发生改变,吸收峰波长红移。

当溶剂为甲醇时,其分子极性较乙醇小,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相互作用较弱,吸收峰波长相对乙醇红移。

当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时,分子极性最小,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相互作用最弱,吸收峰波长相对甲醇红移。

对于吸收强度的差异,可以解释为溶剂对有机化合物分子的溶解度和聚集状态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极性与非极性成分的比例可以影响有机分子的相对溶解度和聚集状态。

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一、实验内容1、学习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并对笨和乙醇做定性分析;2、分析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

二、实验步骤实验一:测定笨和乙醇的紫外吸收光谱1、滴两滴苯在吸收池内,用手捂热,测定苯蒸气从220nm—360nm的吸收2、在吸收池内加入乙醇,测定乙醇从220nm—280nm的吸收实验二:测定丁酮在不同溶剂中的吸收(220—350nm)1、丁酮20μL+超纯水=5mL,参比溶液:超纯水2、丁酮20μL+乙醇=5mL,参比溶液:乙醇3、丁酮20μL+氯仿=5mL,参比溶液:氯仿实验三:测定异亚丙基丙酮在不同溶剂中的吸收(200—350nm)1、异亚丙基丙酮200μL+超纯水=10mL,参比溶液:超纯水2、异亚丙基丙酮200μL+氯仿=10mL,参比溶液:氯仿3、异亚丙基丙酮200μL+正己烷=10mL,参比溶液:正己烷三、数据统计四、数据分析图一中得出的是苯的精细结构(B带),只有在苯为蒸气或在非极性溶剂中才会显现图二得出的是乙醇的吸收谱带,由于乙醇中只有σ电子和n电子,σ-σ*和n-σ*跃迁所需能量较大,吸收波长一般小于220nm,所以在紫外-可见光区没有吸收峰,所以紫外光谱吸收没有峰值。

图三中的溶剂的极性为:水>乙醇>氯仿,而λmax 为:氯仿>乙醇>水。

原因是丁酮中含有n 电子以及π电子,发生n-π*跃迁,由于n 电子与极性溶剂分子作用更为强烈,发生溶剂化作用,所以在极性溶剂中,n 轨道能量降低比π*轨道更显著,n,π*能量差变大,而溶液的极性越大,这种能量差越大,吸收波长向着短波方向移动越大,即发生蓝移。

图四中的溶剂极性为:水>氯仿>正己烷,异亚丙基丙酮中有共轭存在,并且根据图谱以及溶剂极性,可知溶液发生红移,得到异亚丙基丙酮发生*-ππ跃迁。

五、误差分析1、图三和图四中,溶剂为氯仿的谱线在210-240nm 之间出现不正常波长,而其他溶剂正常,可能是由于氯仿被污染或者清洗不干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及溶剂对其吸收光谱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2、了解不同的助色团对苯的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3、观察pH 对苯酚的吸收光谱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具有不饱和结构的有机化合物,特别是芳香族化合物,在近紫外区
(200~400nm )有特征的吸收,给鉴定有机化合物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苯有三个吸收带,它们都是由*ππ→跃迁引起的,
E 1带:11max 180(60000)nm L cm mol λε--==⋅⋅,
E 2带:11max 204(8000)nm L cm mol λε--==⋅⋅,两者都属于强吸收带。

B 带出现在230~270nm ,其11max 254(200)nm L cm mol λε--==⋅⋅ 。

在气态或非极性溶剂中,苯及其许多同系物的B 带有许多精细结构,这是振动跃迁在基态电子跃迁上叠加的结果。

在极性溶剂中,这些精细结构消失。

当苯环上有取代基时,苯的三个吸收带都将发生显著的变化,苯的B 带显著红移,并且吸收强度增大。

溶剂的极性对有机物的紫外吸收光谱有一定的影响。

当溶剂的极性由非极性改变到极性时,精细结构消失,吸收带变平滑。

显然,这是由于未成键电子对的溶剂化作用降低了n 轨道的能量使*π→n 跃迁产生的吸收带发生紫移,而*π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则发生红移。

影响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的因素有:内因(共轭效应、空间位阻、助色效应)和外因(溶剂的极性和酸碱性)。

溶剂的极性和酸碱性不仅影响待测物质吸收波长的移动,还影响吸收峰吸收强度和它的形状。

本实验重点在了解不同的助色团对苯的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和观察pH 对苯酚的吸收光谱的影响。

三、仪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带盖石英比色皿(1.0cm )。

四、试剂:
苯、环己烷、0.1mol/L HCl 、0.1mol/L NaOH 、苯的环己烷溶液(1:250)、甲苯的环己烷溶液(1:250)、苯酚的环己烷溶液(0.3g/L )、苯酚的水溶液(0.4 g/L )。

五、实验步骤:
1、助色团对苯的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在3个10ml 具塞比色管中,分别加入苯、甲苯、苯酚的环己烷溶液1.0ml ,用环己烷稀释至刻度,摇匀。

在带盖的石英比色皿中,以环己烷作参比,从200~350nm 进行光谱扫描。

观察各吸收光谱的图形,找出其max λ,红移了多少纳米?
2、溶剂的酸碱性对苯酚吸收光谱的影响:
在两个10ml 具塞比色管中,各加入苯酚的水溶液0.50ml ,分别用0.1mol/L HCl 、0.1mol/L NaOH 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石英比色皿,以水为参比,从200~350nm 进行光谱扫描。

比较吸收光谱max λ的变化。

五、思考题:
1.为什么溶剂极性增大,*π→n 跃迁产生的吸收带发生紫移,而*π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则发生红移。

2.何为助色团及生色团?举例说明?何为红移、紫移?
3.何为吸收光谱曲线?
4.在本实验,实验步骤“1”中能否用蒸馏水代替环己烷作参比溶液,或者实验步骤“2”中能否用环己烷代替水作参比溶液,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