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合集下载

02第二章教育学与教育研究(教育学模块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02第二章教育学与教育研究(教育学模块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第二章教育学与教育研究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理解)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教育现象被认知和研究,便成为教育问题。

但并不是所有的教育现象都可以成为教育问题,只有教育现象引起人们的注意,并具有研究价值的时候,才成为教育问题。

教育问题就是人们从大量教育现象中提出来作为认识和研究的课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规律是教育活动中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包括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教育外部诸因素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教育最基本的规律: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规律(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和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的规律(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

2、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就是要阐明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的基本规律,为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时间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撑,为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服务。

二、教育学研究的价值1、超越日常教育经验:对教育的认识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日常教育经验,一种是科学的形式,即教育学。

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教育学作为对教育问题的科学解释,其解释是有理论依据的,而不是直接建立在感性经验与判断的基础之上的,因而是一种科学的解释。

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学扮演者一种“中介”或者“桥梁”的作用,有效地沟通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

三、教育学与教育科学(了解)教育科学是有关教育问题的各种科学理论的学科群,包含许多分支学科。

教育学是庞大教育学科体系中的基础学科,研究的是教育的基本的、一般的问题,如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途径等,是从总体上分析教育问题,而其他学科是从某一角度或者某一方面进行研究。

所以、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四、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汇编的关系(了解)1、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的不同点:教育学就其内容来说,是客观的、是对客观规律的揭示,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

1.教育学原理-第1章-教育学概述

1.教育学原理-第1章-教育学概述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学概述一、研究对象与任务1、研究对象①教育学是一门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从而去揭示教育规律的社会学科。

②教育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是教育实践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一切培养人的活动的外在表现。

教育现象只有被人们关注、讨论、评说,被看做是“教育问题”时,才构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③教育问题具有生成性、社会性、价值性,其不等于教育事实和教育现象,但教育问题必定以教育事实和教育现象为基础。

④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各要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2、研究任务:①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主要在于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认识教育的本质,揭示教育的规律,并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②由于我们对规律的掌握要经历认识规律、揭示规律、运用规律三个阶段,所以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及其价值就体现为超越日常的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这三个方面。

3、教育学①教育学是一门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从而去解释教育规律的社会学科。

②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主要在于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认识教育的本质,揭示教育的规律,并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4、学习教育学的意义①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主要在于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认识教育的本质,揭示教育的规律,并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②学习教育学,可以使我们了解教育的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从而提高从事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创造性,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加对教育工作者的兴趣,加深人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教育学产生于发展阶段三、几种教育学1.实验教育学①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②其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学家梅依曼和拉伊③代表著作有梅依曼的《实验教育学纲要》和拉伊的《实验教育学》④基本观点第一,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思辨教育学;第二,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应用于教育研究;第三,划分教育实验的基本阶段;第四,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⑤基本评价第一,提倡定量的研究方法,推进了教育科学的发展;第二,忽视人的社会性,提倡的实验科学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教育理论—教育学 第1-2章 大题

教育理论—教育学 第1-2章 大题

一·教育学第一章绪论简答题:(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2、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的关系(1)教育学不等教育方针政策(2)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3、教育学与教育科学——教育学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二)简述教育学与教学实践经验、教育方针政策的关系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也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1)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既有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2)教育实践经验是教育学的源泉,但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三)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教育学的发展一般经历过哪几个阶段?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的最主要的观点。

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我国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1930年)。

4、教育学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理论派别5、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四)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何在?(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2)有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养;(3)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4)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辨析题:1、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答:错误,此说法不全面,教育规律即包括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的联系,也包括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如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等。

2、教育学等同于教育方针。

答:错误,教育学不等同与教育方针。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因此客观性是教育学的特点。

而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既要体现人的主观愿望,同时又要遵循教育规律。

第二章教育的本质功能和基本规律简答题:1、简述教育的社会属性:答:①教育具有永恒性。

②教育具有历史性。

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2、教育的基本概念:答:(1)广义的概念: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教育学基础.PPT

教育学基础.PPT
可是,当理想与实际拉平,其结果就会停滞不前 尤其是,只要我们把智力教育仅仅设想为获得机械的智能 或仅仅在于系统陈述实用的真理,就不可能有进步。
《论语》
孔子提出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学思结 合、启发教学、温 故知新等教育思想。
涵盖了教育目的、学 校性质和结构、教育原 则和方法、课程教材内 容与组织等。 班级授课制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 论》的出版标志着近 代教育学开始形成。
教师中心 教材中心 课堂中心
赫尔巴特的《普通 教育学》是教育学 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的标志。
体罚
2009
9月,河北藁城市南营 学区中心小学五年级学 生因讲台上有污泥,全
班同学被罚自打耳光, 部分学生被罚站。
10月,昆明盘龙区双龙乡双龙 中心小学3名学生被班主任体 罚,这名教师要求3名学生脱 下全身衣服,赤身裸体站在全 班同学面前。
10 月 , 重 庆 沙 坪 坝 区 汉 渝 路小学四年级一学生因作 业没有家长签字,被老师 罚做100个下蹲。
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
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主 张国家应对奴隶主子弟进行公共教 育。
设立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他 主张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 全面发展,且在不同时期各有所侧 重。幼儿期以身体发展(体育)为 主;少年期以音乐教育为核心,以 德、智、美为主要内容;高年级要 学习文法、修辞、诗歌、文学、哲 学、伦理学、政治学以及算术、几 何、天文、音乐等学科。
师生关系源何如此紧张?
12月,潍坊临朐县一名14岁 初中学生“意外”死在宿舍 后面的沟里,一位老师说他 “躺得很安详,死得很舒 坦”。
12 月 , 邢 台 平 乡 一 中学六名学生在楼道 打闹时,被老师打了 耳光,一名学生脸部 还出了血。

教育学原理课件(上)

教育学原理课件(上)
指导;告诉;训练;政教、教化;效仿; 把知识或技能传授给人。 • “育”的词义有以下四个:生育;抚养; 培养、养育;生长、成长。
(二) 外文的“教育”词源与词义
据现代外文的“教育”一词的用法,大致可以归纳出以 下11个含义:
• (1) 教育、教学工作;
• (2)培养、教养;
• (3) 训练、教导;
5.批判教育学:代表人物有美国的鲍尔斯(Samuel Bowles)、金蒂斯(Herbert Gintis)、阿普尔 (Michael Apple)、法国的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等。
(二) 20 世纪以来教育学发展的主要特征
• 1.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 • 2.教育学研究基础的扩展 • 3.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 • 4.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 • 5.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 6.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加强
第二章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发展
第二章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词源
(一) 中文的“教育”词源与词义 中国商代甲骨文中就有“教”和“育”
两个字,而且是独立运用的两个词。 • “教”的词义有以下七个:教育;教导、
3.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说与和谐发展教育:体 育、德育和智育。
4.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昆体良提出教 育的目的就是培养雄辩家,并十分重视雄 辩家的道德品质。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的创立来源于社会实践尤其是教 育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
英国哲学家培根为独 立形态的教育学的产 生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一些著名的学 者和教育家提出的教 育思想、教育理论, 以及前人有关教育知 识的充分积累,这些 都为教育学成为一门 独立学科奠定了基础。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 成考核心考点笔记 成考 成考重点资料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 成考核心考点笔记 成考 成考重点资料

教育学部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概况第三节学习教育学的意义第二章教育的本质、功能和基本规律第一节教育本质和功能第二节教育的基本规律第三章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意义第二节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第四节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第四章教育制度第一节教育制度的概述第二节我国现代化学制的沿革第五章教师与学生第一节教师第二节学生第三节师生关系第六章课程第一节课程概述第二节课程的要素、内容和类型第三节课程改革第七章教学理论与实践第一节教学概述第二节教学过程第三节教学原则第四节教学方法第五节教学手段第六节教学组织形式第七节教学模式第八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第九节教学评价与改革第八章德育理论与实践第一节德育的概述第二节德育的内容第三节德育过程第四节德育原则第五节德育的途径和方法第九章班主任工作第一节班主任工作意义和班主任素质要求第二节班主任的工作任务和内容第三节班主任工作的方法第十章课外校外教育第一节课外校外教育的概念和意义第二节课外校外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第三节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和要求第四节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心理学部分第一章心理学概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第二节心理学的历史发展第三节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第四节心理活动的脑神经生理机制第二章感觉和知觉第一节感觉第二节知觉第三节观察第四节感知规律与直观教学第三章注意第一节注意概述第二节注意的种类第三节注意的品质第四节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第四章记忆第一节记忆的概述第二节记忆系统第三节遗忘第四节复习第五节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巩固第五章思维和想象第一节思维概述第二节思维的过程和基本形式第三节问题解决第四节创造性思维第五节良好思维品质及培养第六节想象第六章情绪与意志第一节情绪概述第二节压力与应对方式第三节情绪的调控与应用第四节意志概述第五节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第六节意志品质及其培养第七章需要与动机第一节需要与动机概述第二节动机理论第三节学习动机的激发第八章技能第一节技能的概述第二节动作技能的形成第三节智力技能的形成第九章能力第一节能力概述第二节智力理论和智力测测验第三节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第四节能力发展和能力的个别差异第十章人格第一节人格概述第二节气质与性格第三节人格理论第四节人格测验第十一章社会态度与行为第一节社会态度第二节态度的理论第三节印象形成及其效应第四节人际关系第五节群体心理第六节社会影响第十二章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第一节心理健康第二节心理咨询第三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全书基本内容框架2012年专科起点转升本科《教育理论》共二十二章分为两部分:教育学部分和心理学部分总要求教育学部分1、理解和掌握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把握当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热点问题。

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

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一、定义教育学是一门通过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任务)的科学。

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的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教育问题是指能够引起人们关注的有价值的问题。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外部诸因素之间内在、本质、必然的联系。

1.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揭示教育的规律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阐明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给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以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的人才服务)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战国末期,孟子的弟子乐正克《学记》世界上最早的一本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教育专著;(2)古罗马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

西方第一部教育法论著,提出“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发生在资本主义社会时期(1)培根—《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教育学”被作为独立的学科提出来;(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标志着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3)康德-《康德论教育》-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4)特普拉,世界上第一位教育学教授。

《教育学研究》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学”命名的著作,标志着作为学科的教育学基本形成(5)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现代第一部系统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三、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派别(6个)(一)实验教育学(梅伊曼、拉伊)(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儿童的发展及其教育关系的理论)基本观点:①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思辨的教育学。

②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

③把教育实验分为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

④主张用统计、实验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及其智力发展,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

(小学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

(小学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

第一节 研究对象
所谓规律,是指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发展的必然性。 教育规律,是指是教育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 性的必然联系。 • 教育规律是客观的,是教育活动中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教育活 动发展的必然性,它存在于教育客观过程之中,这种教育客观过程中 的规律性是可以被认识的。人们从事教育活动,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办 事。如果仅凭主观热情,盲目地蛮干,不但不能提高教育质量、迅速 发展教育事业,反而会给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 • 我国的教育实践经验证明,什么时候我们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我 们的教育事业就顺利地得到发展,教育工作就能取得很好的成效。否 则,就会遭受挫折,我们的教育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
孔子:名丘,字仲尼,我国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创办大规模私学的人。 相传他培养弟子达3000人,其中身通六艺者达72人。他还编订了《诗》、 《书》、《礼》、《易》、《春秋》等文化典籍,并以其为教材教育弟子。 其言论在他去世后,又被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而成《论语》一书(其中 也记载了孔子部分弟子的言行),为儒家经典之一,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 资料。该书对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不耻下问、身体力行、 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教育思想都有重要介绍。
小学教育基础
主讲教师:*** ***
目录
A
第一编 教育基本理论
B
C
第二编 教师论 第三编 课程与教学论
D
E
第四编 德育论
第五编 班级管理与课外活动
F
第六编 教育法
第一章
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教育学的价值及学习方法

(完整版)教育学原理笔记-自己整理(最新整理)

(完整版)教育学原理笔记-自己整理(最新整理)

(二)能动性:①人在发展过程中还会表现出人所有特有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具体表现在人的能动、自主、自觉、自决和自我塑造等方面。

②是人的生长发展与自然界发展变化以及动物生长发展最重要的不同,这也是人的教育与人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以及动物训练之间最根本的区别,为教育提供了合理的人性假设,为教育活动指明了努力方向,也为教育活动提供了基本依据。

3、人的发展的规律性(简述人的发展的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制约/简述教育工作应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教育要怎样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10/11/11/13华中论述,10天津简,12/13福建简,13扬州论,13浙江论,10/14南京简,15北京简(一)顺序性①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

②就心理而言,儿童的发展总是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从喜怒哀乐等一般情绪到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情感。

③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的促进学生的发展,由浅入深,由简到繁,是教育的发展着眼于“最近发展区”,既不能脱离实际,又要走到发展前面。

(二)阶段性①人的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同年龄具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发展特征。

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建立在前一阶段发展的基础上。

②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艾里克森的社会发展阶段理论,都是产生了重要影响的阶段理论。

③人的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阶段出发,尊重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教育阶段与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相适应。

(三)不平衡性①人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的,同一个体不同系统的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是不同的。

第一节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单个可出简答,整体可出论述)10苏州论,12华南简,13四川简,14北京论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简答或论述)11扬州简(一)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①教育发展的物质条件是由生产力发展所提供的。

教育综合笔记教育学原理

教育综合笔记教育学原理

第一编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1、教育是一种有规律的活动系统。

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2、教育学的任务,就是依照教育的结构层次,去揭示教育的各种可验证的合逻辑的事实性规律(包括宏观的和微观的),并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

在这一意义上,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3、教育也是一种有价值取向的活动系统。

人们在建构和参与教育活动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与态度和对人生意义与社会理想的选择与追求作为出发点,形成教育价值观念,引领和规范人的发展和人的教育。

因此,以教育为研究对象的教育学又是一门探讨教育价值观念或教育应然状态的学科。

诸多教育学流派的林立,是由于所持方法论立场和教育价值观念的不同所致。

4、教育学研究的重点往往在于讨论教育活动系统的多种可能与价值选择、实然与应然、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地创造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5、教育是一种艺术。

教育者有自己的经历、经验、人生体验、教育风格,受教育者也是社会的活生生的人,他们在教育活动中不仅有他们的现实基础和主观意愿、当下心态,而且他们的成长还要经过他们的自我建构和自我努力。

这样,教育活动是充满灵性、情感、自由创造的活动。

在这一意义上,也可以说教育是一种艺术。

综上所述,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有多种选择,可以分别是教育规律或教育价值观念或教育艺术,也可以兼及教育规律、教育价值观念、教育艺术及其统一。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教育学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古代的一些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都混杂在他们的哲学著作或政治著作、语言记录中。

《小学教育学》第一章 小学教育与教育学ppt

《小学教育学》第一章  小学教育与教育学ppt

(2)代表人物及作品、思想
①布鲁纳《教育过程》 ②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③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④赞科夫《教学与发展》 ⑤马斯洛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3)思考与练习
①“最近发展区”的含义是( )。
A.明天要达到的水平
B.经过努力可达到的水平
C.很快要达到的水平
D.永远达不到的水平
⑤终身教育的概念化和体系化出现在( )。
A.文艺复兴时期 B.18世纪 C.20世纪60年代 D.21世纪
第三节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思 考 : 教育学的两个基本问题 教育学与社会的发展关系/教育学与人的发展关系
一、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教育有制约作用 1.制约作用有两个方面 (1)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变化和发展提出某种需要 (2)生产力发展水平为此提供相应的条件
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反作用,既可以体现为促进作用,也可以体现为制约 作用。
1.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育能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改进劳动工具、拓展劳动对象范围,从而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教育是实现科学技术再生产的重要途径。 (3)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
2.讨论或辩论
教育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相互作用 ( 1 )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教育有制约作用 ( 2 ) 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反作用
扬·阿姆斯·夸美纽斯
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 的著作《普通教育学》(1806)的 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 立的规范性学科的标志,他也因此 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学要成为 一门独立的科学,必须形成教育的 基本概念和独立的教育思想。他就 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 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 础上了,从而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 基础。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括‎因素之间、‎内在必然联‎系教育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社会‎现象和认识‎现象‎个方面,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适合社会的‎政治、经济、民族、文化、人的发展,等因素相互‎联系和影响‎的。

教育从另一‎方面看,教育活动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接受前人‎的经验,掌握人类已‎有的知识,这些都‎的人的认识‎活动。

从这方面看‎,教育是认识‎现象。

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融于整个社‎会现象之中‎,当它被‎时,便成为教育‎问题,也就成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的反映,是事物本质‎之间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事务内部及‎教育与其他‎事物关系中‎,探求教育规‎律离不开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

是对教育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综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揭示出教学‎的基本规律‎,有效的指导‎教育实践。

‎问题,揭示和阐明‎教育规律。

教育的基‎础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给教育和实‎践工作者以‎理论和方法‎指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人才服务。

教育知识和‎理论包括教‎育学科本身‎的发展,教育本质和‎职能、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教师与学生‎等内容。

策。

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偏重于感性‎、具体的东西‎,有些教育经‎验不一定符‎合规律。

因此,教育学所揭‎示的教育规‎律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

‎科学体系,它包括了许‎多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而相对独‎立的学科,其中每一门‎具体的教育‎学科,都是从一个‎特定的领域‎来揭示探讨‎教育的有关‎规律,属于整个教‎育科学一个‎分支学科。

目前教育科学‎体系究竟包‎含哪些分支‎?意见并非一‎致。

无论如何划‎分,教育学、教育政治学‎、教育经济学‎、教育哲学、教育人类学‎、教育法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论、德育论、学校管理、学校卫生学‎、教育社会学‎、电化教育学‎、比较教育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统计学‎、教育控制论‎等学科都属‎于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本学科。

第一章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发展

第一章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发展

孔子,(公元前551年9
月28日——公元前
479年4月11日)名 丘,字仲尼,春秋晚 期鲁国陬邑(今山东 曲阜县)人。中国伟 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 孔子思想的精髓,即:以“仁”为核心,以“礼” 为形式,重在修身。孔子一生主要从事私人讲学, 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之称。他在教育上 主张实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而 知之” 等,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树立了继往开来 的丰碑。
Company Logo
❖孟子 (前372年-前289年) ,名轲,字子舆,战国 中期鲁国邹(今山东邹县)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 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 孟子主张性本善,即人的善良是与生俱来的。他 认为教育是扩充“善性”的过程,“学问之道无 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认为人有“四心”;他 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 培养的最高目标是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 ❖ 人从“现实世界”走向“理想世界”的重要途径
是教育。
Company Logo
❖ 《理想国》中国家化的教育思想 理想国家的建立和稳定依赖于教育,教育是建
立理想社会、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教育应 由国家负责,教育从内容到形式应受到国家的严 格控制;国家的教育应有一个完整的体系。
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们还只是表 面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经验,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 当然,教育学不能离开教育的实际经验,我们应当重视 教育经验,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从教育 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 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 ❖ 揭示教育规律 ❖ 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人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

2、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的关系(1)教育学不等教育方针政策(2)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3、教育学与教育科学教育学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二)教育学的发展概况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我国春秋末年出现的教育文献《学记》;西方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以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为开端,出现了一系列对后世有影响的教育家及教育代表作;[英]洛克的《教育漫话》、[法]卢梭的《爱弥儿》、[瑞]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德]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德]福禄倍尔的《人的教育》[英]斯宾塞的《教育论》、[沙俄] 乌申斯基的《人是教育的对象》、[美]杜威的《人本主义与教育》。

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的最主要的观点。

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苏]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苏]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苏]马卡连柯的《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育诗》、[苏]凯洛夫的《教育学》、我国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1930年)。

4、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苏]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其中提出了五条新的教学原则。

[美]布鲁纳的《教育过程》、[德]瓦。

根舍因的“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瑞]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苏]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2)有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养;(3)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4)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根本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根本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现象:这包括教育活动的各种表现形式,如教学、学习、评价、管理等,以及教育过程中的各种事件和行为。

教育现象是教育学研究的基础,因为它们是可以直接观察和分析的。

2. 教育问题:教育学关注教育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涉及教育质量、教育公平、教育政策、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学生发展等。

教育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找到改进教育实践的途径。

3. 教育规律:教育学试图揭示教育过程中的普遍规律,这些规律描述了教育活动与学生发展、社会需求、文化背景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更有效地设计和实施教育政策。

4. 教育理论:教育学研究还包括对教育理论的构建和发展,这些理论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原则和框架。

理论的发展有助于深化对教育本质的理解。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
1. 揭示教育规律: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教育学试图发现和阐述教育活动中的普遍规律,这些规律有助于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效果。

2. 解决教育问题:教育学致力于分析和解决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3. 指导教育实践:教育学的研究结果应能够转化为具体的教育策略和方法,帮助教育者更有效地进行教学和管理工作。

4. 促进教育创新:教育学鼓励创新思维,推动教育方法和技术的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学生特点。

5. 培养教育专业人才:教育学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成为合格的教育者,能够适应教育领域的各种挑战。

总之,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科学研究,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以实现教育的目标,即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教育学教案

教育学教案

教育学教案【篇一:教育学教案】教育学教案第一章绪论主要学习目标:1.掌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理解教育问题在教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2.理解教育学的任务3.了解教育学的产生及发展过程4.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5.懂得学习教育学的意义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人们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就需要对它进行研究,总结教育经验,认识教育规律。

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的研究,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师范院校教育学就是帮助教师或未来的教师获得必要的教育理论素养、必需的专业思维意识和基本的解决教育问题的工作原则和方法的一门课程。

(一)教育事实教育事实(亦称教育现象)具有广泛的含义:一方面,教育事实作为研究对象,说明教育学研究对象是存在于现实之中的客观存在物,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而不是主观臆测的各种观念;另一方面,教育事实是正在从事着的教育实践,它包括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各种模式的教育事实,还包括教与学过程中的教育因素和教育行为,这些是教育学研究对象中的教育事实部分。

(二)教育问题当教育事实积累到一定程度,被教育工作者议论、评说时,教育问题便产生了。

比如人们有意识地提出了“要造就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方法培育人”等问题,并对此进行讨论,于是就产生了“教育问题”。

当一个个的“教育问题”提出来,得到回答、解释,并解决矛盾和疑难时,教育科学研究便有了开端。

这些是教育学的使用价值所在。

教育学研究要有“问题意识”,因为教育问题的提出标志着教育学的萌芽,教育问题的发展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教育问题的转换表明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变革,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就形成不同的教育思想或流派。

教育学要重现对教育问题的研究。

(三)教育规律所谓规律,它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内在的、本质性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全国通用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 中学教育学 复习重点总结 完整版 【必须掌握】

全国通用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 中学教育学 复习重点总结 完整版 【必须掌握】

绪论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教育的基本规律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教育同社会发展的本质联系,二是教育同人的发展的本质联系。

教育学任务:就是依照教育的逻辑层次,揭示教育的各种规律(包括宏观的和微观的),并在揭示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与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

二、教育学与教育科学的关系教育学一方面从教育科学的其他门类和方法里汲取营养,丰富和充实自己的内容;另一方面,又对教育科学的其他门类和方法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主要科目:1.原理类2.历史类3.教学研究类4.思想品德研究类5.学校管理类6.不同阶段或类别的学校教育研究类7.教育研究方法类 8.教育比较类三、教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教育学与哲学: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和其他学科发生学科间关系的首先是哲学。

直到12世纪后半期教育学形成一门学科时,最早的教育学讲座大都是由哲学家讲授的。

德国设立教育学科最早的哥尼斯堡大学,所开的讲座名称就是“哲学与教育”。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学的产生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教育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

二、教育学发展,四个阶段:(多/空)(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萌芽时期的教育学也就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学,这一时期,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这一阶段的重要代表任务和思想:1.儒家:孔子及其思想总结《论语》,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合;“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有教无类”、“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学而知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墨家:墨子认为获得知识理解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适合社会的政治、经济、民族、文化、人的发展,等因素相互联系和影响的。

教育从另一方面看,教育活动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接受前人的经验,掌握人类已有的知识,这些都是教育所表现出的人的认识活动。

从这方面看,教
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揭示出教学的基本规律,有效的指导教育实践。

和方法指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人才服务。

教育知识和理论包括教育学科本身的发展,教育本质和职能、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与社会发展、教
门具体的教育学科,都是从一个特定的领域来揭示探讨教育的有关规律,属于整个教育科学一个分支学科。

目前教育科学体系究竟包含哪些分支?意见并非一致。

无论如何划分,教育学、教育政治学、教育经济学、教育哲学、教育人类学、教育法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论、德育论、学校管理、学校卫生学、教育社会学、电化教育学、比较教育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统计学、教育控制论等学科都属于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本分支学学科。

而教育学则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形成完整的体系。

我国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

写作年代大约在战国末年,传说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所作,它比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还早300多年。

全书只有1229个字,却对教育的作用和目的,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作用和条件等都作了概括性的描述。

如“教学相长”“几十而教“不淩节而施”,“长善而救失”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对教育规律性的认识,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另外,我国的孔子的《论语》、孟子的《孟子》、老子的《老子》、庄子的《庄子》朱熹的《四书集注》、王守仁的《传习录》、无名氏的《大学》、韩愈的《师说》等,都涉及对教育问题的论述。

在西方,较早涉及对教育问题进行探讨的文献有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译为“雄辩术原理“)等。

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

1623
并列。

在教育学创立过程中,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为开端,出现了一系列对后世有影响的教育家及教育代表作;[英]洛克的《教育漫话》、[法]卢梭的《爱弥儿》、[瑞]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德]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德]福禄贝尔的《人的教育》,[英]斯宾塞的《教育论》、
[沙俄]乌申斯基的《人是教育的对象》、[美]杜威的《人本主义与教育》。

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的最主要的观点。

学一样,也只是在马克思之一指导下,才能成为科学的教育学。

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苏]克鲁普斯卡娅。

她的代表是《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书中分析了资产阶级教育的实质,提出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施国民教育的理论问题,阐述了卢梭,裴斯泰洛齐、欧文等教育家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强调如何根据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在苏联实施综合技术教育等问题。

同时代的前苏联的教育家代表作还有:[苏]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苏]马卡连柯的《教育诗》、[苏]凯洛夫的《教育学》、书中总结了俄国从十月革命到40年代苏联正反两方面的教育经验,从理论上高度进行了总结与概括。

书中强调了雅阁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作用、抢到了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透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原则。

因此苏联中小学教育在卡洛夫《教育学》的指导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我国新民主主义时期,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1930年)反映了我国教育科学的成就。

他阐述了教育本质
(1)实验教育学
主张用实验方法来研究儿童和教育的问题。

【德】)拉伊的《实验教育学》、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

(2)文化教育学
文化教育学又称为精神科学教育学,代表作【德】狄尔泰《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斯特的《职业陶冶、专业教育、人的陶冶》等。

(3)实用主义教育学
主要著作有【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美】克伯屈的《设计教育学》等。

(4)批判教育学
[美]布鲁纳的《教育过程》、[德]瓦。

根舍因的"范例方式教学理论".[瑞]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苏]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第三节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