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9月25日《博弈问题的哲学分析》 赵汀阳
无立场与中国立场——评赵汀阳《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
![无立场与中国立场——评赵汀阳《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c9f56e35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96.png)
无立场与中国立场——评赵汀阳《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
导论》
吕勇
【期刊名称】《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7()S2
【摘要】在对中国问题的讨论中,赵汀阳的天下观极富想像力,但他主张的无立场方法与其强硬的中国立场之间形成了一种对立的紧张,这种源自中国文化自身的张力为理解并重构中国文化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总页数】2页(P259-260)
【关键词】天下;无立场;中国问题
【作者】吕勇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1
【相关文献】
1.评无立场的哲学与无立场的道德 [J], 魏英敏
2.内含天下的中国与外延中国的天下——评赵汀阳《惠此中国:作为一个神性概念的中国》 [J], 陈进国
3.西方国家哲学之全球化困境及其补救——读赵汀阳《天下体系》 [J], 柳志广;李永杰;张英华
4.天下体系是最好的世界制度吗?——再评《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 [J], 周方银;
5.天下体系与世界制度——评《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 [J], 徐建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道德金规则的最佳可能方案—赵汀阳
![论道德金规则的最佳可能方案—赵汀阳](https://img.taocdn.com/s3/m/0e60598152d380eb62946d98.png)
论道德金规则的最佳可能方案—汀阳选择字号:大中小本文共阅读3666 次更新时间:2007-02-27 00:46:38汀阳 (进入专栏)提要:道德金规则是伦理学中公正原理的一个浓缩表达。
本文分析了传统的道德金规则的典型民间版本和学术版本,指出传统金规则要得以成立,在逻辑上至少需要两个条件:人际共识和价值共识。
而在今天,价值共识已经不存在,所以传统金规则不再成立。
作者试图通过从“主体观点”到“他者观点”的转换而提出一个关于道德金规则的新版本,即以“人所不欲,勿施于人”代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试图论证其逻辑上的完美性。
本文中的核心论点最早于2000年提出,由于该问题涉及到生活基本准则,事关重大,因此经过听取多方意见和反思,在这里进行了更严格的论证和修改。
1.问题背景首先需要提及为什么要讨论道德金规则的问题背景。
一般地说,金规则指的是能够概括地表达一个伦理体系的总精神的一条道德原则,也就是能够“一以贯之”的普遍原则;如果在学术意义上说,它就是伦理体系的一个元定理,它是对伦理体系中各种具体规则的总指导和解释。
金规则总是非常稳定的,除非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否则它不会变化,而现在正是一个巨变的时代。
全球化把以前不明显的许多问题变成了明显的问题,其中一个典型问题就是各种文化/知识体系之间的关系。
亨廷顿关于文明冲突的论点虽然有着根本性的错误,但它却揭开了“对话/交往”问题的真正底牌。
自格拉底以来,理性对话就被认为是通向普遍承认的真理之路,到今天,哈贝马斯还坚持认为,完全合乎理性标准的正确对话必定能够产生一致认可的理解。
但是哈贝马斯忽略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底牌,这就是,理解不能保证接受[i]。
理性对话有可能达到一致的理解,但是人们想要的不仅仅是被理解,而是被接受。
接受才是“对话/交往”问题的终点,这一危险的底牌在以前的哲学分析中被有意无意地回避了。
达成共识和合作的充分理由不是互相理解,而是互相接受。
可是互相接受的问题超出了知识论和理性所能够处理的围。
天下体系的一个简要表述_赵汀阳
![天下体系的一个简要表述_赵汀阳](https://img.taocdn.com/s3/m/d465540ae87101f69e31952b.png)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第10期天下体系的一个简要表述赵汀阳=内容提要> 作者试图论证,天下观点是中国政治思想的一个最重要的基础,它意味着一种中国式的兼容普遍主义,这是比温特所谓的西方政治的/三种文化0更有潜力解决冲突问题的/第四种文化0。
与此相关,以关系为分析单位的中国存在论为兼容普遍主义提供了哲学基础。
=关键词> 天下;化敌为友;普遍主义=作者简介> 赵汀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北京邮编:100732)=中图分类号> D8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9550(2008)10-0057-09一天下的重构及其疑问天下是几乎每个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一个中国思想关键词,它作为理论概念的含义与作为日常语言词汇的含义有密切关系,但不完全相同,即使就其深层的理论含义而言,各家的理解也会有某些出入。
对于一个基本思想概念来说,意义的分歧和演变是正常的,这正是基本概念具有巨大思想潜力的表现。
一般地说,天下概念在中国古代周朝时期主要是一个政治概念,春秋战国时百家仍然主要沿用其政治含义,但儒家又强化了它的道德意义。
秦汉以后,政治制度发生根本变化,天下观念与政治实践脱节而失去了实质的制度性意义,基本上退化为政治和道德的象征和想象。
直到明末黄宗羲等人才对天下概念进行反思,主要是对天下的政治古意的怀想。
现代则有梁漱溟把天下意识看做是中国区别于西方的一个文化特征。
毛泽东思想中那种/放眼世界0的自觉意识以及试图让全世界人们团结起来的国际努力也表现了天下意识以及某种程度上的实践意图。
笔者所做的工作主要是从哲学角度去开发天下概念所蕴涵的中国政治哲学原则,并且试图重构一个具有当代意义的天下理论。
国内外一些学者对笔者所重构的天下理论既有所支持也有所批评,¹其中包括以下三个疑问:(1)天下理论暗含了中国领导世界的想象,如/中国治下的和平0的野心(柯岚安的说法);(2)天下理论并非对古代天下概念的写实,而是在歪曲的基础上重新构思的天下;(3)天下学术争鸣¹对笔者的天下理论的评论在此不便一一罗列。
赵汀阳:技术进步可能带来新的专制
![赵汀阳:技术进步可能带来新的专制](https://img.taocdn.com/s3/m/bb105bb4c77da26925c5b0e7.png)
/exclusive/lecture/special/zhaotingyang/赵汀阳:技术进步可能带来新的专制2013-07-26 第061期赵汀阳(资料图)赵汀阳:技术进步可能带来新的专制(原标题)赵汀阳:现代性的终结全球性的未来编者注:5月19日,哲学家赵汀阳在《文化纵横》杂志社和北大元培班主办的“文化纵横杯”书评大赛中,以《游戏改变之时的反思》为主题发表演讲。
赵汀阳认为现代正在结束,全球时代正在开始,而现有知识体系已经无法分析新游戏和新问题。
第一,互联网正在重新定义自由和民主,不仅是作为免于强制(free-from)的消极自由,自由(free)同时意味着“免费”(free),并构成互联网的自由平等精神;第二,技术进步可能带来新的专制,当人们越需要系统提供的生存服务,越可能“自愿”接受被控制,放弃自由而接受新的专制;第三,心灵日益自愿被体制化和奴隶化,在全球化时代,人们不得不警惕现代意识形态演变成系统化暴力。
全球游戏正在变得越来越有相互依存性,任何自私的利益最大化已经不再可能。
在赵汀阳看来,金融体系和媒体已经成为全球时代新游戏的最大赢家,“它们是新游戏的最大权力,是全球化时代的'世界之王'。
”赵汀阳,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长城学者。
1982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1985-1988年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李泽厚。
著有《天下体系》、《论可能生活》、《坏世界研究》和《第一哲学的支点》等,主要研究领域是存在论和政治哲学。
以下为演讲内容“现代”这个时代正在结束全球时代正在开始今天讨论的这个题目,其实我没有确定答案,这是一个新问题,而且是一个尚未稳定的问题,还在变化中,所以我不能说已经有个能够看得很清楚的答案,也许会有许多答案。
因此,我愿意和大家一起思考,当场思考。
面对新问题,首先的困难就是没有一套现成适用的成熟概念,能够用来恰当地反思正在发生剧变的时代。
《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读后感
![《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86feb1f6edb6f1aff001f6f.png)
《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读后感这是一篇读后感,不是学术评论。
赵汀阳这本书的主题是政治哲学。
我对这个政治哲学只能说有所了解,原著也只读过列奥〃斯特劳斯的《自然权利与历史》,所以对我而来说,写学术评论是妄谈,只能称之读后感,感慨而已,或者说是一种与政治哲学毫无关系的联想。
第一次读赵汀阳的书是在农大图书馆,当时我对哲学的兴趣远远没有对心理学的兴趣那么大,所以对哲学书籍仅仅是翻翻而已,当时看到他的《没有世界观的世界》一书扉页别人对他的介绍,说赵汀阳用的是‚无立场分析‛的方法,觉得很奇妙,每个人不是都局限在自己阶级立场上看问题吗?怎么可能做到‚无立场分析‛,当时我不知道中国哲学界那个时候已经很开放了,所以觉得,赵汀阳是一个很另类的人物。
后来我考上哲学专业研究生之后,我开始看《没有世界观的世界》这本论文集,很受启发,尤其是‚以天下观世界‛的基本观点,让我想起了另一位大师曾仕强,只是曾仕强是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论述什么是中国性的问题,而赵汀阳是从政治哲学和伦理学的角度而已。
真正开始对赵汀阳发生兴趣是听了他在《百家讲坛》的‚以天下观世界‛的讲演,这也是他的基本观点的浓缩版。
当我发现他说话的口音很接近我们当地时,我上网查了他的资料,赫然写着‚广东汕头人‛,我才明白,我之前对他观点的接受,是一个必然。
自从伟大的心理学家荣格发现了‚集体潜意识‛领域后,大家都在忙着寻根以自我分析,而读读赵汀阳的书,能够满足我自己这种寻根的冲动,在‚认识你自己‛的道路上走得更顺一些。
如果有一天我真的研究赵汀阳,那么我不仅在研究哲学,我还在研究潮学——一门关于潮汕地区的包罗万象的学问,国学大师饶宗颐是开创者之一。
最近我上西方哲学方法论课,老师拿着《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对我们说:‚有没有看过,很popular的一本书‛。
这本书引起了很大的争论,老师在重视这本书的同学,对赵汀阳所用的方法提出了质疑,其一是赵汀阳认为中国关于政治/社会各种单位的层次结构,即‚家-国-天下‛的结构,意味着一种比西方分析单位结构更广阔因此更有潜力的解释结构(P44)。
读赵汀阳《第一哲学的支点》
![读赵汀阳《第一哲学的支点》](https://img.taocdn.com/s3/m/c2ee6c2610661ed9ad51f3d4.png)
其观点 的情况下 。赵汀阳 的有趣 , 在于他 对既有观念 的顽强挑战 , 外加其犀利 的笔 锋 。但他在 《 第 一哲学 的支 点》 一 书的写 作上 , 在用笔方面 , 较 以往似有所收敛 。 不 过, 此 书 的内容本身 , 仍一 如既往 地履行 着思想的责任。
汀 阳指 出: “ 实质性 的思想必须 是建构性
的, 必须 是一种 更好 的思想创 作 , 而 不仅 仅 是变更表述方 式。总之, 哲学要研究 的
秩序地 、 连续地 、 完整地组织起来 , 以便有 秩序地 、 有计划地 、 连 贯地做事情 。 正 因为
生活需要形而上学 , 所 以思想 也需要形而 上学 。形而上学假设虽不 是知识 , 却是知 识所需的思想语法 或者知识框架 。”
是 存 在 的 可 能 性 ,而 不 是 研 究 言 说方
式。” 也就 是说, 建构性 的思想, 意味着 一
种 更好 的思想创作 。 但不能将思想创作 等
同于文学创作 , 因此它就不能只 是变换 修
¥ H U v 霪 l书 与 思
辞, 或“ 换一种 说法 ” 。 在 ‘ 运作 ’ 而 不在 ‘ 事物 ’ 上, 关注 的是 可能性而 不
历史性 的局 限, 其实也就是经验 的局 限。
赵汀 阳在书 中指 出: “ 生活 的关键词不是逻辑推
科学 方法 来解决普遍 的智 慧 问题 ,其 实不过是答 非
所 问。 科学方法即还原 的方法 , 赵汀 阳指 出: “ 还原的 方法似乎 能够排除干扰 因素而把含混 的 问题转换 为 清晰 的问题 ,但往 往删除 了 问题的原本 意义 以至 于
书与思 8 瓣 v 罄
赵汀阳:时间的分叉——作为存在论问题的当代性
![赵汀阳:时间的分叉——作为存在论问题的当代性](https://img.taocdn.com/s3/m/3883e5fe4693daef5ef73d33.png)
时间的分叉——作为存在论问题的当代性The forking paths of time——Contemporariness as an ontological question(《哲学研究》2014-6)赵汀阳1.博尔赫斯的花园存在于《特隆百科全书》里的特隆世界以心理学作为唯一基础学科,而其它所有学科都属于心理学的分支。
特隆人所理解的宇宙只是思想过程,因此宇宙的存在就只有时间性而没有空间性。
既然一切存在者只显现在心理过程中,形而上学就只是“幻想文学的一个分支”,于是特隆哲学家“不研究真理或真实,而只研究惊奇”1。
博尔赫斯的小说“特隆,乌克巴尔,奥尔比斯·忒蒂乌斯”所展现的想象力本身就是个惊奇:想象一个子虚乌有的世界固然不易,但不如虚构一套学问那么匪夷所思。
摆脱了空间负担的世界或是不真实的,但因此能够彻底摆脱唯物论问题的拖累,这对于唯心论是个好消息。
笛卡尔、贝克莱、康德和胡塞尔一直都没有听说这个好消息,只好苦苦而徒劳地在意识里寻找能够说明外在真实世界的真理。
一旦特隆文化所理解的世界摆脱了空间问题的拖累,意识就是世界,世界就只有惊奇,这里摆脱的不仅是唯物论,其实同时也摆脱了唯心论——如果意识就是世界,也就无所谓唯心了。
无空间而只有时间的客观世界或许并不存在,而只有时间的主观世界在意识中却是可能的。
唯心论虽然无法对外在世界做出断言,却敞开了意识本身所蕴含的问题。
对于物质世界,仅有时间确实不够,但对于存在,持续性就意味着存在,因此有时间足矣。
存在之本是时间性,意识之本也是时间性,这个同质性使意识得以仅凭自身的主观性而创造出意识对象的存在。
时间虽是一维,却有弹性,能够撑开而“共时地”(synchronically)容纳众多对象,因此共时性可以解释时间所开放的内在空间性,尽管它不是实在的广延而是逻辑的空间性,但足以解释一个无广延的世界如何存在于意识中。
根据胡塞尔完美主义的唯心论,意向性之光的投射就生成了凝结着意向意义的意识对象,于是,在意识中出场的主观世界就是意识已经构造完成的内在对象,那么,意识对象就总是现在完成时的。
博弈问题的哲学分析
![博弈问题的哲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45cda91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90.png)
博弈问题的哲学分析博弈论是数学和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多人决策、策略选择和博弈结果。
博弈问题的哲学分析是对博弈论的哲学探究和思考,探讨博弈论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假设,在此基础上分析博弈论的哲学含义和意义。
首先,博弈论中的基本概念包括参与者、策略、收益和均衡等。
博弈论中的参与者可以是个人、团体或国家等,这些参与者根据自身的利益和目标选择不同的策略,最终根据收益来评价博弈结果。
博弈均衡是指在给定的策略下,参与者无法通过改变策略来获得更多的收益。
博弈论中的策略选择和收益计算都需要建立一些假设,如参与者的理性和信息的充分性等。
这些假设对于博弈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哲学上的问题。
其次,博弈问题的哲学分析需要关注博弈论中的价值观和伦理问题。
博弈论中的收益可以是货币、权力、名誉等,这些收益与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念有关。
博弈论中的策略选择也涉及到一些伦理问题,如个人利益与社会责任如何平衡等。
在博弈论中,理性的参与者会选择自身最优策略,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是对所有人都有益的,有些策略可能对其他参与者或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博弈论如何考虑这些问题也是一个哲学上的问题。
最后,博弈论的哲学分析也需要关注博弈论的应用和实践问题。
博弈论既可以应用于经济学,也可以应用于政治学、国际关系等领域。
博弈论的实践应用需要考虑许多实际情况,如国际关系中的战略博弈、企业竞争中的市场博弈等,这些实际情况可能会涉及到更多的伦理和价值观问题,博弈论如何应用于这些实际情况也是一个哲学上的问题。
综上所述,博弈问题的哲学分析需要关注博弈论中的基本概念和假设,考虑博弈论中的价值观和伦理问题,以及博弈论的实践应用和实践问题。
博弈问题的哲学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博弈论。
040513以天下观世界赵汀阳
![040513以天下观世界赵汀阳](https://img.taocdn.com/s3/m/cd4f5198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50.png)
040513以天下观世界赵汀阳《040513 以天下观世界赵汀阳》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和理解方式变得愈发多元化。
而赵汀阳所提出的“以天下观世界”这一理念,为我们审视世界提供了一个独特而深邃的视角。
“以天下观世界”,并非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蕴含着丰富哲学内涵和深刻思考的观点。
它挑战了传统的、以民族国家为中心的世界观,试图构建一种更具包容性和整体性的认知框架。
赵汀阳认为,以往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往往受到国家、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局限,导致了视野的狭隘和短视。
而“以天下观世界”则要求我们超越这些局限,从更宏观、更长远的角度去理解世界的运行规律和人类的共同命运。
从历史的维度来看,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处于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进程中。
不同地区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推动了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往往只关注自身所处的局部范围,忽视了整体的联系。
这种局限性的认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类对于世界的全面把握和共同问题的有效解决。
以当下的国际局势为例,各种全球性的挑战如气候变化、疫情蔓延、经济不稳定等,已经超越了单个国家的能力范围。
如果我们仍然仅仅从本国的利益出发,采取孤立主义的态度,那么这些问题将难以得到根本的解决。
而“以天下观世界”的理念,则促使我们意识到,这些问题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应对。
在文化交流方面,“以天下观世界”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不同的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但如果我们仅仅从自身文化的角度去评判和对待其他文化,就容易产生偏见和误解。
只有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从天下的视野去欣赏和理解各种文化,才能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
此外,“以天下观世界”还对个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产生影响。
它鼓励我们超越个人的私利和短期的利益,关注更广泛的公共利益和人类的长远福祉。
一个具有天下观的人,会更加自觉地承担起社会责任,为构建一个更美好、更和谐的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天下”观世界 -赵汀阳
![以“天下”观世界 -赵汀阳](https://img.taocdn.com/s3/m/555350c59ec3d5bbfd0a745f.png)
主讲人简介:赵汀阳:广东汕头人。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互动知识中心主持、兼任清华大学伦理和宗教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应用伦理中心研究员等。
发表出版了《赵汀阳自选集》、《学问中国》、《现代性与中国》等十多部著作。
内容简介:1999年,两个外国人合写了一本书《帝国》,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轰动,从而引发了人们对于新帝国问题的思考。
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帝国问题一直是人们不可回避的问题,它在过去是世界政治体系模式,不论是英国还是清朝,都称为帝国。
到了近代300年,帝国由民族国家代替。
在当前,随着美国的强大,一种新的帝国模式正在出现,当前的全球化虽然是以经济运动为主,但是其后果却是一个政治结果,在此情况下,民族国家体系受到冲击,那么在未来世界中,现有的民族国家体系必将改变,而美国当前所走的新帝国模式又受到世界人民的反对,那么人们开始寻找有另外的一种政治体系。
本讲立足于此种背景之下,提出用中国古代“天下”概念,作为解决未来世界的一个政治根据。
给世界一个中国式的解决方案。
(全文)这个当时我看了稍微吃了一惊,因为这个显然是和我们中国的传统的古代的天下概念是不一样的。
当然但事实上秦始皇是不可能说这样的话了,这是电影,这是戏说。
但是呢,咱们假定说秦始皇真的提出了这个天下这个理由来,也是有可能的。
因为这个秦国从商鞅到韩非到李斯都是法家的思路占主导的,法家是一直都在鼓励秦国去富国强兵,要搞霸权,就是如果说从一个从霸道,而不是王道的角度来讲,天下是有可能的。
但是呢,关键是从霸道的角度来讲天下就是错的,这个从中国古代很多很多的思想家都在讲这个问题,就是天下它其实是以王道为性质的这么一个政治体系,才能够称之为天下。
我们今天为什么又重新地把天下的这个古典概念给重新提出来,这个概念虽然说是我们的日常词汇中的一个概念,但是它作为一种理论的概念,应该说大家都把它给遗忘了,没有把它当作一个理论概念来讨论。
但是在今天的这个世界的背景下,这天下这个问题,突然间获得了一个新的当代的意义,获得了一个当代性。
推荐50本哲学人文入门书
![推荐50本哲学人文入门书](https://img.taocdn.com/s3/m/e31665fb770bf78a65295437.png)
推荐50本哲学人文入门书2006年8月,我曾经写了一篇博文《推荐哲学书籍》,介绍了13本我喜爱的人文学科方面的入门书,当时我还未进入人大哲学院读研究生,如今回首,那已经是两年半前的事情,现在博士阶段快过去1/ 3了。
这两年半的时间里,有很多同学,有的准备考哲学专业研究生和博士生,有的只是对哲学和人文学科感兴趣,希望我能给他们推荐一些入门书,带领他们走进思想的殿堂。
每次我都很高兴,并仔细整理出一份书目给对方,当然,每次的书目都不尽相同。
推荐的书都是我“趸读”(从保险的“趸交”一词借用过来)过的,也即从头到尾仔细读过的,所以可以很负责任地推荐给对方,虽然具体的细节不一定还记得,只能记住那些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按照赵汀阳先生的说法,书是一种生产工具,如果我们能从读书过程中激起自己的思考,产出自己的思想,那么即使书中具体内容忘了,也不是太要紧的事儿,因为有时候灵感、方法比内容更重要。
(参见赵汀阳,2007:“在读书中思考——赵汀阳谈读书”,《学术界》,127(6),219-222,另见我的博文:《书是一种生产工具——赵汀阳悟书》)对于喜欢建构知识的人而言,这种读书的态度是很值得提倡的,但难在大脑需要坚持做长途奔袭,时刻运营。
书没有读完的时候,大脑也没有放松的一天,读书是为了获得智慧,同时也是一种审美。
我想,以后将会有更多的同学、朋友会向我问同样的问题,不如制作一份与时俱进的大书单,与大家分享。
本书单主要涉及的是哲学的入门书,以及围绕着哲学相关的人文学科的一些入门书,由于本人的专业是外国哲学,因而书单也主要是西学的汉译本。
一、人文综合1.《思想的盛宴——西方思想史中之哲学、历史、宗教、科学及其他》,[英]汉默顿,九州出版社,2005.10,100万字。
正如书名所示,乃思想的盛宴,集西方很多经典的人文学者的精彩文章段落于一书,内容广泛,深浅不一,唯一的共同点是经典。
2.《20世纪思想史》,[英]彼得·沃森著,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译文出版社,2006.1,110.1万字这本书精彩纷呈,语言幽默,通俗易懂,涉及人文、宗教、科学和艺术。
博弈问题的哲学分析
![博弈问题的哲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c90ee2d192e45361066f5c2.png)
可能性复杂地相关——这个事实正是哲学所以必要
的理由。我们不得不在深入思考某个问题时去思考 所有问题,这就是“一个问题/所有问题”的思维模式。 因此我又喜欢Talleyrand所说的一句看来或多或少有 利于哲学的话:“理想主义者无法持久,除非他是个现 实主义者;而现实主义者也无法持久,除非他是个理 想主义者。” 博弈论的辉煌首先来自纳什1950年以来的创造 性成就。这里无需论及博弈论的细节(关于博弈论已
析了博弈中的理性和合作问题,试图指出,博弈论关于理性和合作的理解是非常单薄的,基本上局限于经济学的理 解,而这可能误解人类行为。
关键词:博弈;囚徒困境;理性;合作;制度
2002年8月21日纳什在北京作了“在非合作博 弈中通过代理人而达成合作的研究”的报告,这是纳 什尚未完成的一项研究。虽然没有听到本来所期待 的结论,但我其实不太相信博弈论这样深刻复杂的研 究能够获得“最后的”结论。这种哲学的怀疑论态度 或许不太礼貌,尤其今天博弈论已经取得辉煌成就而 成为在数学、经济学、生物进化和社会分析等领域里 极具影响力的理论。从哲学的角度对博弈问题进行 分析可能另有一番意义。哲学属于理想主义式的研 究,如与数学进行类比,似可说哲学有些类似纯数学。 我喜欢克莱因说的∥为了激怒纯数学家,应用数学家 宣称,纯数学家能发现任何求解中的困难,而应用数 学家却能够对任何困难求解。”这话也可以用来“激怒” 哲学家。哲学总是试图“全面地”看问题,试图把各种 可能性考虑在内,于是就总是发现“任何求解中的困 难”。这种思维虽然苛求,但任何一件事情确与各种
《北京行政究
中图分类号:B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621(2005)03—0072—05
博弈问题的哲学分析①
口赵汀阳②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100732)
认同与文化自身认同_赵汀阳
![认同与文化自身认同_赵汀阳](https://img.taocdn.com/s3/m/76a88f0f03d8ce2f0066232a.png)
(5哲学研究62003年第7期)认同与文化自身认同赵汀阳一、问题的背景和结构Identity最早是个哲学和逻辑问题(在哲学和逻辑里就译成/同一性0)。
逻辑里关于同一性的表述是著名的/三大规律0中的同一律。
在逻辑三大规律中,排中律受到许多质疑,甚至矛盾律也并非绝无疑问,但是同一律却始终众望所归。
只有当把identity落实为人或者文化的身份时,这个问题才有些异样。
最普遍的身份现象是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意义上的身份。
身份意味着社会等级、权利、权力、利益和责任。
身份的社会制度往往有着价值偏好,于是可以让某种本来以事实判断形式成立的身份同时意味着某种在价值判断形式中成立的身份,比如西方曾经有/黑人=低等人0这样的意识。
这种在理论上非法的转换可以成为某些人拥有获利特权或者某些人被迫害和歧视的理由。
现代社会出现了对传统等级社会中身份的/身份解构0(de-identity),表现为对各种价值判断形式中的身份的怀疑和拒绝。
身份解构背后的理想是要把人还原为平等身份的/同样的人0,或者说是把具体的人抽象化,使得人人只剩下共同的、普遍的抽象人面目。
所有人都是这个/抽象人0的可任意代入的变元,这正是人人平等原则的哲学基础。
这种对具体价值身份的解构是逐步进行的,开始的时候解放的是受封建贵族压迫的平民(如法国大革命),后来又解放奴隶(如林肯的解放黑奴),还解放妇女,如此等等。
各种明显的/奴隶0都解放了之后,现在人们在后现代态度的指导下正在解放同性恋者和艾滋病人以及一切自己觉得受到身份歧视的人。
如果引入时间维度,还可以发现一个人并没有一个固定身份,/我是谁0至少可以划分为/我过去是谁0、/我现在是谁0和/我将来是谁0。
当人们采取本质主义的态度来理解人时,就会以/过去是谁0为准来理解一个人,因为本质被假定为/一贯如此0。
本质主义或多或少具有/出身论0的一般思维结构,因此为所有试图改变命运的人所痛恨。
以/将来是谁0为准,则是典型的现代主义思维。
博弈论的哲学意蕴
![博弈论的哲学意蕴](https://img.taocdn.com/s3/m/178a8c0fbed5b9f3f90f1c9a.png)
博弈论的哲学意蕴摘要:博弈论是融合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有机理论,是连接方法论与世界观的直接通道。
它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
本文从囚徒困境出发,探讨了博弈论在揭示个人理性何以能走向集体不合理性和合理性中的哲学意蕴。
关键字:博弈论,纳什均衡,囚徒困境,理性,哲学,1什么是博弈论博弈论又称对策论,它是使用严谨的数学模型研究冲突对抗条件下最优决策问题的理论,可定义为:一些个人、一些团队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中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
博弈论要回答的是:决策主体的行为在发生直接的相互作用时双方所采取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之间的均衡问题。
其核心问题是:决策主体的一方行动后,参与博弈的其他人将会采取什么行动?参与者为取得最佳效果应采取怎样的对策?博弈主要可以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
它们的区别在于相互发生作用的当事人之间有没有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如果有,就是合作博弈,如果没有,就是非合作博弈。
纳什对博弈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他不仅证明了非合作博弈及均衡解,也证明了均衡解的存在性,这就是著名的非合作博弈论的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可以描述为:如果一个博弈存在一个战略组合,任何参与人要改变这一战略组合都可能导致降低自身的效用水平(或只能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因而任何参与人都没有积极去改变这一战略组合,这一战略组合称为该博弈的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揭示了博弈均衡与经济均衡的内在联系。
博弈论是一个普遍的方法论,尽管它较多的应用在经济学领域,但远远不限于经济学。
到目前为止,博弈论在诸多领域已经取得辉煌成就而成为在数学、经济学、哲学[1]、生物进化[2]和社会分析等领域里极具影响力的理论。
各国对博弈论的研究,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
博弈论对人类的最大贡献则是博弈论的哲学思维方式推动了人类思维模式的向前发展[3]。
百家讲坛2003年节目表
![百家讲坛2003年节目表](https://img.taocdn.com/s3/m/70ecf575f46527d3240ce004.png)
11月12日
《在文学馆听讲座》(三十四)
路遥的诗意
郭小聪
11月13日
智慧的痛苦
张志伟
11月14日
《音乐之声》(一)
生命的绝响——阿炳和他的音乐
乔建中
播出日期(2003-47周)
节目内容
主讲人
11月17日
航空百年系列(一)
航空史中的十个瞬间
周日新
11月18日
地球上的猫科动物(下)
刘昕晨
11月19日
节目内容
主讲人
3月3日
《揭秘中华古文化》系列节目(十一)
中国古代的青铜器
王世民
3月4日
《揭秘中华古文化》系列节目(十二)
丝绸之路与丝路考古学
孟凡人
3月5日
三·八特别节目(一)
妇女与婚姻家庭
张李玺
3月6日
三·八特别节目(二)妇女与就业
刘伯红
3月7日
三·八特别节目(三)
妇女与参政
荣维毅
播出日期(2003-11周)
信息时代如何学习
陈建翔
10月14日
科技在我身边(二十三)
传染病的历史告诉我们
韩启德
10月15日
新解《红楼梦》系列节目(十三)
《红楼梦》的思想
冯其庸
10月16日
瑰丽多姿的少数民族民歌(上)
田联韬
10月17日
瑰丽多姿的少数民族民歌(下)
田联韬
播出日期(2003-43周)
节目内容
主讲人
10月20日
科技在我身边(二十四)
数字化校园与教育创新
吴文虎
3月26日
《在文学馆听讲座》(二十八)
鲁迅《野草》的生命哲学与象征艺术(下)
《博弈问题的哲学分析》
![《博弈问题的哲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a238c32eefdc8d376ee320b.png)
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首页栏目简介主创人员栏目动态往期内容9月25日《博弈问题的哲学分析》赵汀阳主讲人简介:赵汀阳,广东汕头人。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互动知识中心主持、兼任清华大学伦理和宗教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应用伦理中心研究员等。
发表出版了《赵汀阳自选集》、《学问中国》、《现代性与中国》等十多部著作。
内容简介:博弈论通常是指非合作博弈论,它是一种方法论,它的特征是:人们行为相互作用时,当事人不能达成一个有约束力的协议。
它的贡献在于提供了一种系统的方法,使人们在其命运取决于他人的行为时制定出相应的战略。
因此在数学、经济学、社会分析等诸多领域被广泛应用。
它的创立者约翰·纳什也因此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博弈论针对人类行为提出了许多假设,他的这些假设为人们寻求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引起了许多不同学科的学者对这一理论更深层次的思考。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赵汀阳研究员就是其中一位。
赵汀阳认为,之所以对博弈论进行哲学分析,是因为他希望哲学能够重新回到一种实验的姿态上去,能够来重新接纳一些人们通常不认为是哲学问题的问题,把它们这些问题都纳入哲学来考虑。
以促动学科之间的互相反思。
在本讲中,赵汀阳研究员是从哲学的角度,来分析搏弈论的基本假设,使人们认识搏弈论以及搏弈论还存在哪些难题,和搏弈论存在的缺陷、困难。
对搏弈论进行冷静的反思。
《博弈问题的哲学分析》(全文)今天就是我要和大家一起讨论的是一个跟博弈有关的一个问题,是哲学对博弈论,或者是博弈问题的一个思考。
这个非合作博弈论是纳什创立的,纳什由于1994年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且后来又根据他的故事拍了《美丽心灵》,所以一下子也成了公众人物,甚至在中国也似乎成了公众人物。
我记得去年纳什到北京来参加世界数学大会的时候,他讲演的那一场,当时我去听了。
百家讲坛 目录大全 2001年-2016年
![百家讲坛 目录大全 2001年-2016年](https://img.taocdn.com/s3/m/d40ce5938762caaedd33d49f.png)
2003年1月6日小城镇大战略孔祥智2003年1月7日我的书法观欧阳中石2003年1月8日走向文化的多元化生王一川2003年1月9日饮用水水质与水处理技术马军2003年1月10日金融资产管理与发展刘鸿儒等2003年1月13日中国建筑文化的研究与创造吴良镛2003年1月14日建筑设计中的文化理念彭一刚2003年1月15日在文学馆听讲座(二十三)漫谈艺术钱绍武2003年1月16日地区建筑文化分析齐康2003年1月17日建筑设计的地域、文化和时代特征何镜堂2003年1月20日生态伦理-一场哲学观念的革命叶平2003年1月21日现代焊接技术吴林2003年1月22日在文学馆听讲座(二十四)从现代观点看几首旧诗(上)叶嘉莹2003年1月23日美妙神奇的外国民歌(上)陈自明2003年1月24日美妙神奇的外国民歌(下)陈自明2003年1月27日科学与社会曾志2003年1月28日二十一世纪科技约翰·吉伯森2003年1月29日在文学馆听讲座(二十五)从现代观点看几首旧诗(下)叶嘉莹2003年1月30日中国油气资源的二次创业刘光鼎2003年1月31日机器人技术发展状况孙立宁2003年2月17日揭秘中华古文化系列节目(一)解读中国古代都城(上)刘庆柱2003年2月18日揭秘中华古文化系列节目(二)解读中国古代都城(下)刘庆柱2003年2月19日揭秘中华古文化系列节目(三)中国古代兵器杨泓2003年2月20日揭秘中华古文化系列节目(四)醉乡酒海-中国古代酒具与酒文化杜金鹏2003年2月21日揭秘中华古文化系列节目(五)华夏盛宴-从考古看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王仁湘2003年2月24日揭秘中华古文化系列节目(六)中国古代的简牍与石刻赵超2003年2月25日揭秘中华古文化系列节目(七)汉唐金银器与社会生活齐东方2003年2月26日揭秘中华古文化系列节目(八)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冯时2003年2月27日揭秘中华古文化系列节目(九)中国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古代文明白云翔2003年2月28日揭秘中华古文化系列节目(十)中国古代体育崔乐泉2003年3月3日揭秘中华古文化系列节目(十一)中国古代的青铜器王世民2003年3月4日揭秘中华古文化系列节目(十二)丝绸之路与丝路考古学孟凡人2003年3月5日三·八特别节目(一)妇女与婚姻家庭张李玺2003年3月6日三·八特别节目(二)妇女与就业刘伯红2003年3月7日三·八特别节目(三)妇女与参政荣维毅2003年3月10日三·八特别节目(四)妇女与法律信春鹰2003年3月11日三·八特别节目(五)妇女与教育郑新蓉2003年3月12日在文学馆听讲座(二十六)足尖上的艺术-芭蕾欣赏入门欧建平2003年3月13日三·八特别节目(六)妇女与健康张开宁2003年3月14日三·八特别节目(七)妇女与传媒卜卫2003年3月17日自动控制发展的历程王广雄2003年3月18日物理学百年的回顾周光召2003年3月19日在文学馆听讲座(二十七)鲁迅野草的生命哲学与象征艺术(上)孙玉石2003年3月20日光纤通信进展李淳飞2003年3月21日数字时代的编程比尔·盖茨2003年3月24日西方的技术沃尔卡冈·科尼基2003年3月25日数字化校园与教育创新吴文虎2003年3月26日在文学馆听讲座(二十八)鲁迅野草的生命哲学与象征艺术(下)孙玉石2003年3月27日备战高考(一)语文(上)姚家祥2003年3月28日备战高考(二)语文(下)姚家祥百家讲坛2003年节目播出详表2003年3月31日量子物理学的实验与哲学基础安东·泽林格2003年4月1日创新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纪宝成2003年4月2日在文学馆听讲座(二十九)世界上最古老的希腊戏剧(上)罗锦鳞2003年4月3日备战高考(三)代数(上)尹濬淼2003年4月4日备战高考(四)代数(下)尹濬淼2003年4月7日英语成功学(上)杜子华2003年4月8日英语成功学(下)杜子华2003年4月9日在文学馆听讲座(三十)世界上最古老的希腊戏剧(下)罗锦鳞2003年4月10日备战高考(五)英语(上)张铁城2003年4月11日备战高考(六)英语(下)张铁城2003年4月14日科技在我身边(一)人工智能与现代社会钟义信2003年4月15日二十一世纪我们怎么"管人"曾湘泉2003年4月16日在文学馆听讲座(三十一)艺术审美的心理机制金开诚2003年4月17日备战高考(七)生物陶昌宏2003年4月18日备战高考(八)物理郑春和2003年4月21日科技在我身边(二)宇宙是从大爆炸中诞生的吗(上)何香涛2003年4月22日科技在我身边(三)宇宙是从大爆炸中诞生的吗(下)何香涛2003年4月23日在文学馆听讲座(三十二)戊戌变法与近代中国(上)杨天石2003年4月24日备战高考(九)地理许鑫2003年4月25日备战高考(十)语文中的语言运用姚家祥2003年4月28日科技在我身边(四)数字时代的用户界面李开复2003年4月29日科技在我身边(五)现代战斗机的发展陈光2003年4月30日在文学馆听讲座(三十三)戊戌变法与近代中国(下)杨天石2003年5月12日科技在我身边(六)科学文化漫谈王直华2003年5月13日科技在我身边(七)高科技与现代农业石元春2003年5月14日新解红楼梦系列节目(一)曹雪芹其人其书(上)周汝昌2003年5月15日纵论国际法朱文奇2003年5月16日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袁正光2003年5月19日科技在我身边(八)现代医学回顾与展望韩启德2003年5月20日释放互联网能量王楠2003年5月21日新解红楼梦系列节目(二)曹雪芹其人其书(下)周汝昌2003年5月22日新读孙子兵法黄朴民2003年5月23日诚信是金黄卫平2003年5月26日科技在我身边(九)飞向月球欧阳自远2003年5月27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董克用2003年5月28日新解红楼梦系列节目(三)曹雪芹的生平与家世顾平旦2003年5月29日海外学人回国创业论坛茅道林等2003年5月30日涉外礼仪金正昆2003年6月2日科技在我身边(十)基因与你我他王渝生2003年6月3日未来的太阳能车陈全世2003年6月4日新解红楼梦系列节目(四)红楼梦是怎样写成的(上)蔡义江2003年6月5日文化与戏剧叶坦2003年6月6日创新思维与创造力的发挥曾国平2003年6月9日科技在我身边(十一)转基因食品离我们有多远朱桢2003年6月10日文化与经济胡兆量2003年6月11日新解红楼梦系列节目(五)红楼梦是怎样写成的(下)蔡义江2003年6月12日理解质量革命韦恩·考斯特2003年6月13日质量管理高层论坛-话说质量经营马林、等2003年6月16日科技在我身边(十二)人类基因组计划陈竺2003年6月17日书法艺术之美的理解与欣赏金开诚2003年6月18日新解红楼梦系列节目(六)漫话宝黛钗张庆善2003年6月19日文化融合与文明冲突(上)赵林2003年6月20日文化融合与文明冲突(下)赵林2003年6月23日科技在我身边(十三)神秘的生命起源袁训来2003年6月24日情理法的冲突范愉2003年6月25日新解红楼梦系列节目(七)是是非非王熙凤吕启祥2003年6月26日认识毒品徐国柱2003年6月27日关注早期教育徐朝霞2003年9月1日科技在我身边(十四)植物是如何登陆的王怿2003年9月2日科技在我身边(十五)热河生物群汪筱林2003年9月3日新解红楼梦系列节目(八)大观园里的丫鬟们李希凡2003年9月4日看电影文化郑洞天2003年9月5日避暑山庄百年史王思治2003年9月8日科技在我身边(十六)古生代的海洋霸主朱敏2003年9月9日科技在我身边(十七)空中霸主翼龙汪筱林2003年9月10日新解红楼梦系列节目(九)红楼梦的诗词曲赋吕启祥2003年9月11日与健康手拉手洪昭光2003年9月12日中国公共财政建设高培勇2003年9月15日科技在我身边(十八)恐龙大地徐星2003年9月16日科技在我身边(十九)古鸟寻踪周忠和2003年9月17日新解红楼梦系列节目(十)红楼梦的艺术个性(上)周汝昌2003年9月18日人体零件制造王远亮2003年9月19日生存与人生何光沪2003年9月22日科技在我身边(二十)人类的起源吴新智2003年9月23日蒙代尔和他眼中的人民币汇率政策罗伯特·蒙代尔2003年9月24日新解红楼梦系列节目(十一)红楼梦的艺术个性(下)周汝昌2003年9月25日博弈问题的哲学分析赵汀阳2003年9月26日探究我们的时间分配王琪延2003年9月29日科技在我身边(二十一)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周光召2003年9月30日电影摄影的语言郑国恩2003年10月8日新解红楼梦系列节目(十二)红楼梦的思想与研究流派段启明2003年10月9日血压与健康黄从新#############公民宪法权利的救济胡锦光#############科技在我身边(二十二)信息时代如何学习陈建翔#############科技在我身边(二十三)传染病的历史告诉我们韩启德#############新解红楼梦系列节目(十三)红楼梦的思想冯其庸#############瑰丽多姿的少数民族民歌(上)田联韬#############瑰丽多姿的少数民族民歌(下)田联韬#############科技在我身边(二十四)秋夜看火星李元#############科技在我身边(二十五)浅谈触觉韩凯#############新解红楼梦系列节目(十四)红楼梦的"言"与"味"王蒙#############标准在我身边房庆#############聚焦金融革命陈雨露#############科技在我身边(二十六)草原蝗虫可持续治理张泽华#############科技在我身边(二十七)宇宙美术欣赏李元#############新解红楼梦系列节目(十五)周汝昌答疑红楼梦(上)周汝昌#############批判消费反省快乐郑也夫#############明天谁来保障你郑功成2003年11月3日科技在我身边(二十八)警惕外来动物入侵张润志2003年11月4日科技在我身边(二十九)`大脑的奥秘沈政2003年11月5日新解红楼梦系列节目(十六)周汝昌答疑红楼梦(下)周汝昌2003年11月6日危机管理(一)历经SARS考验的中国经济胡鞍钢2003年11月7日危机管理(二)直面危机薛澜#############科技在我身边(三十)关注食品安全邱月明#############地球上的猫科动物(上)刘昕晨#############在文学馆听讲座(三十四)路遥的诗意郭小聪#############智慧的痛苦张志伟#############音乐之声(一)生命的绝响-阿炳和他的音乐乔建中#############航空百年系列(一)航空史中的十个瞬间周日新#############地球上的猫科动物(下)刘昕晨#############在文学馆听讲座(三十五)中国古代雕塑钱绍武#############吸引眼球的传媒(上)喻国明#############吸引眼球的传媒(下)喻国明#############航空百年系列(二)十位飞行设计师的飞行生涯周日新#############地球上的猫科动物-老虎魏辅文#############在文学馆听讲座(三十六)魏晋"神韵"(上)王毅#############口才与成功邵守义#############李后主和他的词李敬一2003年12月1日航空百年系列(三)试飞沙长安2003年12月2日地球上的猫科动物-狮子宋延龄2003年12月3日在文学馆听讲座(三十七)魏晋"神韵"(下)王毅2003年12月4日走出混沌-中国资本市场未来之路吴晓求2003年12月5日刘天华的二胡情韵袁静芳2003年12月8日航空百年系列(四)空中救生刘峰2003年12月9日地球上的猫科动物-猎豹蒋志刚#############在文学馆听讲座(三十八)曹禺名剧的误解、曲解与理解王卫平#############魅力北京城韵律中轴线(上)李建平#############魅力北京城韵律中轴线(下)李建平#############航空百年系列(五)飞翔的动力刘大响#############航空百年系列(六)直升机高正#############在文学馆听讲座(三十九)艺术感觉与艺术创造(上)曹文轩#############说话的艺术(上)曾宪章#############说话的艺术(下)赵卜成#############航空百年系列(七)战斗机的未来之路陈一坚#############航空百年系列(八)无人驾驶飞机梁德旺#############在文学馆听讲座(四十)艺术感觉与艺术创造(下)曹文轩#############中国企业发展之路厉以宁等#############伟大的传歌者王洛宾梁茂春#############天下奇兽-麋鹿郭耕#############在文学馆听讲座(四十一)吴建民论国际风云吴建民#############在文学馆听讲座(四十二)吴建民看中国外交吴建民百家讲坛MP3版打包下载超链接。
林航坏世界的政治哲学——评《坏世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第4..
![林航坏世界的政治哲学——评《坏世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第4..](https://img.taocdn.com/s3/m/bf3bd2db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44.png)
坏世界的政治哲学坏世界的政治哲学——————评评《坏世界研究坏世界研究》》林航林航《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第47期(2009年12月15日) 第13版时隔五年,继《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后,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赵汀阳又为思想界带来令人兴奋的、里程碑式的一部作品,这部以《坏世界研究:作为第一哲学的政治哲学》为题的论著有着漂亮的名字,它代表了中国思想界及智力界对政治问题和哲学问题的最新见解,以及我们应当如何面对和思考“最坏的社会情况”。
这本书的重要价值首先体现在政治哲学方面,连同政治学或比如全球化问题在内,这个学科近些年包括学术文献数量在内的发展速度令人印象深刻;其次是哲学的学科性质,或者说何为第一哲学、如何论证第一哲学,这是思想领域的基础、前提性的问题,形而上学、伦理学和政治学何者优先?第三方面的价值在于大国崛起,注意到中国正在承担起的全球政治责任和近几年在大国外交上的动向,看似与一般哲学问题有相当距离的这一点也就具有很高的重要性了。
对如今政治学面临的总体局面,存在悲观与积极两种相反观点,弗兰克•富里迪的《恐惧的政治》和拉尔夫•费尔夫的《西方文化的终结》是前者的代表,这种观点认为,如同其它一些领域一样,政治领域以及对政治问题的谈论正以惊人的速度在人们视野和兴趣范围中大范围地退缩,政治问题变得了无新意。
与此相反,本书作者则在最近几年坚持政治问题的重要性。
全书开篇甚至不像学界的常见做法那样以先为“坏世界”给出定义的方法铺垫,就开门见山地表明:“我原来研究形而上学,考察了许多呆主意,后来研究伦理学,考察了许多傻主意,再后来研究政治哲学,又考察了许多坏主意”,作者以明快的论证风格雄辩地指出,世界首先是个坏世界,而人们幻想着好世界,在一个坏的真实世界中,最世俗而又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政治,政治哲学和政治学的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关于权力和利益的问题,人类从文明开始就不断思考政治哲学问题,它们都是生活中要命的、决定人类命运的问题。
莫使哲学“空对月”——哲学怎样才是有用的?
![莫使哲学“空对月”——哲学怎样才是有用的?](https://img.taocdn.com/s3/m/3fdde8014693daef5ff73d6c.png)
作者: 赵汀阳
作者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现代国企研究
页码: 80-85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4期
摘要:哲学是专门为大事情去思考的哲学在古代的时候,不管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是非常有用的。
它研究的是人人都要关心的生活、社会和国家的大问题,或者可以简单地说,哲学是专门为大事情去思考的。
但是,现代的知识体制尤其是从有了现代的大学以来,出现了有严格边界的知识分科,各学科研究各自的问题。
这与古代的知识状况很不同,古代也有各种不同的问题,知识以问题而划分,但每个问题都联系着知识整体,而现代知识则是以学科去划分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弈论针对人类行为提出了许多假设,他的这些假设为人们寻求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引起了许多不同学科的学者对这一理论更深层次的思考。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赵汀阳研究员就是其中一位。赵汀阳认为,之所以对博弈论进行哲学分析,是因为他希望哲学能够重新回到一种实验的姿态上去,能够来重新接纳一些人们通常不认为是哲学问题的问题,把它们这些问题都纳入哲学来考虑。以促动学科之间的互相反思。
在本讲中,赵汀阳研究员是从哲学的角度,来分析搏弈论的基本假设,使人们认识搏弈论以及搏弈论还存在哪些难题,和搏弈论存在的缺陷、困难。对搏弈论进行冷静的反思。
《博弈问题的哲学分析》(全文)
今天就是我要和大家一起讨论的是一个跟博弈有关的一个问题,是哲学对博弈论,或者是博弈问题的一个思考。这个非合作博弈论是纳什创立的,纳什由于1994年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且后来又根据他的故事拍了《美丽心灵》,所以一下子也成了公众人物,甚至在中国也似乎成了公众人物。我记得去年纳什到北京来参加世界数学大会的时候,他讲演的那一场,当时我去听了。当时呢,我发现在场的时候,有很多母亲带着她们的小孩,一般都还比较小,小学的、中学的那个样子,当时我还是有一点惊讶,我想现在连小孩都来听博弈论了。结果一会儿纳什出来了,其中我旁边有一个母亲呢,就把她孩子拉起来,说“孩子快看,那就是大师。做人就要做这样的人。”
这个博弈论它为什么会成为这么大的一个学术上的成功?这里头我觉得主要来讲,按照我的理解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纳什他不是一个经济学家,他是一个数学家,他在考虑博弈论的时候,他是把它当成一个普遍的方法论来思考的。就是尽管说后来我们主要是应用在经济学的领域,但是也远远不限于经济学,现在很多很多领域都用到他这个方法,比如说政治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和其他的比如说还有生物学等等,很多很多领域都用到了。所以像这样能够普遍应用的这种方法论,确实是不多的。像我们一般都知道,像数学逻辑这当然是普遍的方法论,但是它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不是很具体的,它里头所研究的那个对象其实都是非常非常抽象的。而那个象博弈论这个相对来说要具体得多,所以在一个面对具体问题的时候,它能够把它变成一个普遍有效的方法,这个是非常了不起的。另外一个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提出了一个很严重的挑战。这个我们都知道,就是当我们有了现代社会以来,这个现代社会其实就是出来之后呢,它是来势非常凶猛,一下子就把整个世界都变成了一个我们称之为现代的这么一个社会,关于现代的理论准备以及关于什么是现代、它的理念是什么,这方面的准备一直是很不充分的,所以才发展了我们现在统称为叫社会科学的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基本上都在现代近三百年发展起来的,这个经济学呀、社会学呀、政治学等等很多学科,这些学科当然你可以追溯到很古老,但是一般来讲,它作为一个成熟的学科,它是现代的知识体系的一部分。而这个现代的知识体系很大程度上,就是想为现代社会找出它的规律、它的理念以及为它进行各种辩护,而这个事情直到现在远远没有结束,它一直还没有说清楚。
然后理性,老说到理性这个时候,我觉得这个问题就比较大。你要按照博弈论里头它的理性来讲,它有一个典型的现象和一个典型的规则,就是叫做风险规避,或者说呢就是反对投机、反投机或者反冒险的这么一个原则。只有在这个原则下,你才能够计算出纳什均衡那样的结果。但这个时候我就觉得是有些疑问的,如果说我们排除所有的冒险,那我们还能做什么事情呢?第一我们首先想到,我们凡是大事情都不要做了,因为在人类社会里头你做任何大事情,都是充满冒险性的,不冒险就做不成大事,这是我觉得大家都知道的一个共识;那小事情呢,小事情是不是就可以不冒险了?这点也是非常可疑的,因为我们知道人类的理性是有限的,我们没有无限的理性,并且我们没有充分的信息,这一点是在哲学家修莫那里已经基本上是成为一个定理了。这个说起来很简单,就是我们所有的知识都是已有的知识,对于明天发生什么我们是不知道的。那么如果说我们要有充分的知识的话,除非说我们迄今为止的这些知识,如果是给归纳起来我们能够保证明天发生什么,那这一点是做不到的。我们以往的经验知识想推知未来是万万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你考虑我们任何一个行为都必定是向未来的一步,每一步都是迈向未来的,所以这就注定了哪怕是最小的事情,也都是充满了冒险性的。所以这种风险规避的反投机的这个原则,我觉得是比较可疑的,用来解释我们的理性是成问题的。
百家讲坛9月25日《博弈问题的哲学分析》 赵汀阳
本文章下载于
9月25日《博弈问题的哲学分析》 赵汀阳
央视国际 2003年09月27日 09:56
主讲人简介:赵汀阳,广东汕头人。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互动知识中心主持、兼任清华大学伦理和宗教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应用伦理中心研究员等。
所以我感觉是,如果换一个概念,假如说我们不是一个利益最大化者,但是我们是一个幸福最大化者,可能就比较说得通。因为否则的话,有很多事情是难以解释的,因为我们毕竟有很多所谓利他的行为。有时候也不完全是利他,有的时候像比如说举一个例子,也是经济学有时候会觉得有点别扭的一个现象:就是说呢,本来工资比较低,但是有一天我们决定说给他提高工资。这样的话,按照设想,那这个人可能会更愿意工作,他可能会抢着加班,会做更多的工作,但是很多人是正好相反,你把他加了工资之后,他干的工作更少了,他去休闲的时间更多了。所以这个时候你就按照利益最大化,你就说不通,但如果按照幸福最大化,那它是说得通的。因为他觉得去休闲更有趣,他觉得那点钱够了,他原来挣的那点钱,已经是他预期的,所以他不想再多挣钱。所以有时候你换个概念,你会发现,你就说得通了。这是一个比较小的问题。
所以就是,比如说像博弈这种问题,暴力、战争、帝国等等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纳进来,纳到哲学范围里头来讨论,其实就是想促动学科之间的互相反思。你只有在学科之间互相反思的时候,你才能够发现我们的基础假设很可能是成问题的,而我们一直不知道,一直都是往前走,追求产量,但是我们往往忘记了我们的基础是非常可疑的。所以博弈论,我关于对博弈论的哲学分析,也正是这么一个例子,我希望能够从哲学的角度,反过来批判一点经济学的和博弈论的一些基本假设。一个像我们谈到说,“人、个体都是一个利益最大化者”的时候,这个“利益”,我觉得首先就是一个不清楚的概念,什么叫利益呢?它因为我们本来是希望说,这个利益能够解释人在社会中的全部动机,是这么来设想的。但是呢,这个利益根据我的印象,它一般都是指能够,就是那种我们相当于叫做物质利益,包括权利在内的等等这些典型的利益。但是人动机比这个要丰富得多,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它在经济学有时候的解释问题的时候,你会发现漏掉了很多东西,有时候你觉得解释得不是太通。我的一个信念是,如果当你一个事情解释不通的时候,那么你一定是漏掉了什么条件,一定是有什么条件你没有找到,你忽视了什么条件,这个时候你才会算错。就是在程序上算错这种可能性是很小的,在我们现在知识这么发达的社会,是很少在计算过程中犯错,但是所有的错误多半都是集中在我们的假设上,我们的假设离事实的条件差得很远。
亚当。斯密的设想是说呢,我们每个人虽然都是只为自己考虑,但是假如我们有一个基本上能够保持社会秩序的一个制度,或者说有这么一个市场,那么尽管大家都为自己,最后的结果却是一个社会的一个共同利益的发展。能够达到这样的一个目标,经济学家一直都是相信这一点的。但是纳什的非合作博弈似乎发现了一个严重的漏洞,就是在这种满足以上刚才说的这种博弈条件的情况下,所能够得出来的结果,并不是一个社会共同利益的一个最佳的结果。相反来说,往往是一个不是太好的结果,这就是所谓著名的叫纳什均衡。有两个歹徒,他们两个人抢了银行,抢了一大笔钱,然后就跑到荒郊野外,终于跑到了一个他们确信是安全的地点,那这个时候,我们假定的条件是这两个人同样聪明、同样理性、同样都是自私自利的,那么这个时候,两个人同时想到说“我必须干掉对方,这个时候我能够独吞这笔巨款”,所以两个人同时想到这一点,两个人同时就掏出了枪对准了对方,这都是我们电影里头的经典镜头,两个人对准对方。不过电影里头的处理是一般来说是错的,电影里头总是给他制造另外一个契机,两个人最后不知道为什么就都放下枪了,这个是不符合推理。两个人互相拿着枪对着对方的脑袋的时候,这个时候呢,他们两个人脑子里头又会迅速地进行着理性思考,根据博弈论的一个假设,叫做共同知识的假设。他们两个人都是想,“我知道他知道我怎么想,我也知道他怎么想,就并且我也知道他知道我怎么想”,是这么一个叫做共同知识。这个时候,那么对于他们最好的选择就是要抢先开枪,但是因为他们两个人思考速度一样快,他们两个人的理性程度一样高,所以呢,是同时开枪,所以两个人就死了。这也就叫双死的均衡,这个并不少见,事实上你只要联想到我们当今世界现在充满危机的、充满战争危险的这么一个时代,你就知道这种情况是层出不穷的。
发表出版了《赵汀阳自选集》、《学问中国》、《现代性与中国》等十多部著作。
内容简介:博弈论通常是指非合作博弈论,它是一种方法论,它的特征是:人们行为相互作用时,当事人不能达成一个有约束力的协议。它的贡献在于提供了一种系统的方法,使人们在其命运取决于他人的行为时制定出相应的战略。因此在数学、经济学、社会分析等诸多领域被广泛应用。它的创立者约翰。纳什也因此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所以这个被认为是对亚当。斯密这个体系的一个挑战,当然它并没有否定“看不见的手”,而只是说揭示了“看不见的手”这个假设下的一些情况里头有很多漏洞的。但是这个时候有意思的是呢,就是博弈论和经济学,它的假设其实是共享的,它们的假设都差不多。这些假设,今天我要讨论的就它里头有某些基本假设,至少在哲学看来是很有疑问的。也许这是我必须解释一下,为什么我要这么做。因为大家会感觉,就是说这个博弈论呢,毕竟它主要不是一个哲学题目,为什么哲学要去考虑这样的问题呢?就是我们在人类早期的时候,比如说两千年前,那时候我们什么制度都没有,一切事情都还没有建立,当时的哲学全部都是实验性的,大家都在拼命地推出各种理念,不管是孔子、老子还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是一样的,大家都在推出这些理念,大家就会接受,然后慢慢建起来,在整个的知识体系也是这么形成的。但是到了今天,我们狭义意义上的哲学的工作,已经变得非常地局限,并且离现实距离非常远。如果你再思考这些我们通常在书本里头经常看到的哲学问题的话,然后你再看上几个小时,然后你走到街上去,就是北京的街上,你会有一种很怪异的感觉。因为你能够感觉到,你站在街上你能够充分地感觉到,在空气里头飘荡的那种活力,那种整个城市的骚动、整个时代的欲望,所以你会觉得是非常脱节的。所以正是由于这些体会,所以我在几年前的时候,我开始了一种就是希望说我们哲学能够重新回到一种实验的姿态上去,能够来重新接纳一些我们通常不认为是哲学问题的问题,把它们这些问题都纳入哲学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