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玲玲的画》教学设计之二.doc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精选)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360a8f42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5f.png)
下期课程预告及准备事项
下期课程预告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玲玲的画》,探讨玲玲在画画过程中的心路历 程以及她所传达的情感与意境。
我们还将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分享各自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提升阅 读理解能力。
下期课程预告及准备事项
01
准备事项
02
03
04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确保对 课文内容有基本了解。
学生在创作中的收获与感悟
提升了绘画技能
0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实践,学生的绘画技能得到了提升,能够
更好地运用构图、色彩和材料等元素进行创作。
增强了艺术鉴赏力
02
通过对不同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得到了
提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激发了创作灵感
03
本节课的实践环节让学生有机会自由发挥创造力,探索自己的
情感表达与主题思想
情感表达分析
分析文本中所表达的情感,如快 乐、悲伤、孤独等,以及这些情
感与玲玲创作的关系。
主题思想阐述
阐述《玲玲的画》所表达的主题 思想,如自我表达、艺术的力量、
成长的烦恼等。
对读者的启示
探讨《玲玲的画》对读者的启示 和意义,如对自我认知的启发、 对艺术创作的理解、对情感表达
的共鸣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培 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引导 学生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懂得 欣赏生活中的美。
课时安排与内容概述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内容概述
本节课将继续学习《玲玲的画》,重点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引导 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通过拓展阅读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 力和创造力。
二年级下册《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7a6e2da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cd.png)
二年级下册《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了解学习目的。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玲玲的画》这篇文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既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要把课文读好。
二、感悟课文,有感情地朗读。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文中有几次对话?请你找一找,用笔画一画。
(1)请你试着读一读第一次对话,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爸爸为什么催玲玲快点睡觉?应该怎样读?
第一次对话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用动作体会“满意地端详”的意思)
(2)找出第二次对话读一读。
第二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叭的一下”和“哇地哭了起来”说明了什么?
爸爸的话和玲玲的话应该怎样读?
3、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师:这就是玲玲听了爸爸的话后,画的那只懒洋洋的小花狗,看着它,玲玲满意地笑了。
玲玲为什么满意地笑了?(体会玲玲通过动脑筋解决问题后的.喜悦之情)
4、你认为爸爸说的哪些话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出示第九自然段讨论)
5、师小结。
6、现在,你有心里话想对玲玲、玲玲爸爸或自己说吗?
三、积累词句,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下列词语,引导学生积累。
满意地端详仔细地看高兴的说
满意的笑了懒洋洋地趴
2、完成课后练习“读读抄抄”并鼓励学生背下来。
3、、拓展活动。
借助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否遇到过“坏事变好事”这样的事情。
板书:25、玲玲的画
坏事变成好事
肯动脑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不可能办成的事能办成。
二年级下册语文《玲玲的画》教案(2)
![二年级下册语文《玲玲的画》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f84c339f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8d.png)
二年级下册语文《玲玲的画》教案一、教学内容《玲玲的画》选自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
本课主要讲述了小女孩玲玲在一次画比赛中,由失望、焦急到画出满意作品的经过。
本文共有五个自然段,通过讲述玲玲的画创作过程,教育学生要善于观察、敢于想象,以及勇于克服困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学会本课生字,会用“仔细”、“满意”等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从玲玲的经历中,感受到观察、想象和勇敢面对困难的重要性,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
难点:理解玲玲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体会观察、想象和勇敢面对困难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文挂图、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彩色画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画作,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1)玲玲为什么要画这幅画?(2)玲玲在画画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3)玲玲是如何解决这些困难的?3. 交流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自主学习阶段的问题,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练习题:(1)用“仔细”和“满意”造句。
(2)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观察”和“想象”的理解。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
7.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玲玲的画》2. 生字:仔细、满意、困难、勇敢、观察、想象3. 重点句子:玲玲通过仔细观察和丰富想象,勇敢地克服了画画过程中的困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
(2)用“仔细”和“满意”造句。
(3)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观察和想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2024版《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案说课、反思
![2024版《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案说课、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cfb2b34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df.png)
目录•教案背景与目标•说课内容展示•反思与改进建议•课堂管理策略分享•家长沟通与协作建议•总结与展望教案背景与目标课程背景介绍《玲玲的画》是一篇富有启发性的儿童文学作品,通过小女孩玲玲的绘画经历,引导学生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
本课时是《玲玲的画》的第二课时,主要围绕作品的深入解读和创作实践展开,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作品内涵,提升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实践能力。
0102 03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作品的主题和内涵,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实践。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教师示范、学生实践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引导他们关注生活、热爱生活。
教学目标设定学生群体特点0102 03本课时的授课对象为小学生,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相对较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积极的引导和帮助。
小学生的情感丰富、表现力强,喜欢通过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玲玲的画》课文、教师用书、学生用书等。
教材多媒体课件、绘画材料(如画笔、颜料等)、学生作品展示板等。
资源宽敞明亮的教室,配备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
环境教材与资源准备说课内容展示对《玲玲的画》一课的生字、词语、句子进行详细讲解,包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等。
知识点梳理重点难点强调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以及玲玲在画画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创意和想象力。
针对课文中的难句、长句进行解析,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其含义和用法。
030201知识点梳理与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选择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设计任务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二年级上册第5课《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第5课《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eeb6650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69.png)
二年级上册第5课《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玲玲的画》是一篇读后让人颇受启发的小故事,全文由玲玲和爸爸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从儿童的视角表现儿童的生活,通过玲玲心理的变化,感悟到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中,我们更应该本着“解放学生”的理念,以玲玲的情感变化为主要线索,以爸爸说的最后两句话中蕴含的道理为突破口,揭示课文主题。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自悟课文内容。
同时,通过课件的帮助和教师的语言渲染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并在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朗读、个性化朗读和分角色朗读。
创设语言情境,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说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同时加深学生对重点词语的意思的理解。
【教学目标】1.会写“纸、报、另、及、拿、并”等6个字,会写“好事、坏事”等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第5至9自然段。
3.试着用“得意、伤心、满意”关键词讲述故事。
4.读懂爸爸说的话,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流程】一、复习巩固,梳理脉络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端详评奖玲玲弄脏一幅画啪的一声2.引导学生用上“得意、伤心”,讲讲故事的起因。
二、体悟心情,了解事情经过1.过渡: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玲玲的画不小心被弄脏了,她的心情从得意变得很伤心。
后来,她的心情又怎样了?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看这个故事又给我们讲述了怎样的道理。
2.学习第5—8自然段,体会“满意”。
(1)阅读5-6自然段,学习玲玲和爸爸的对话。
玲玲不小心把画弄脏的时候,爸爸和玲玲说了什么?自由朗读课文第5~6自然段。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对话。
“怎么了,玲玲?”爸爸放下报纸问。
“我的画弄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①认识“及”。
提问:你知道“来不及”是什么意思吗?“及”在这里的意思是赶上、达到。
②分角色朗读对话:指导读出爸爸关心的语气;重读“弄脏、来不及”等词语,读出玲玲着急的语气。
玲玲的画公开课教案第二课时
![玲玲的画公开课教案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2880d94a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4f.png)
玲玲的画公开课教案第二课时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 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受到启发,在生活中善于思考,积极面对困难。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玲玲,还知道了她画的一幅画经历了一些波折,谁能来说一说?那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看看玲玲的画到底发生了什么。
2. 深入研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玲玲心情变化的词语。
(学生汇报)玲玲一开始心情怎么样?(满意)从哪里能看出来?(“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那后来呢?(伤心)为什么会伤心?(“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啪的一声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伤心地哭了起来。
”)玲玲伤心地哭了,这可怎么办呀?谁来帮她想想办法?(学生回答)爸爸是怎么说的?(“别哭,孩子。
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玲玲听了爸爸的话是怎么做的?(“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
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
玲玲满意地笑了。
”)现在玲玲的心情又变成什么样了?(满意)从玲玲心情的变化,我们能明白什么道理?(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3. 拓展延伸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像玲玲这样的事情?你是怎么解决的?小组内交流分享。
请小组代表发言。
4. 总结升华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玲玲在遇到困难时,积极动脑,把坏事变成了好事。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能像玲玲一样,遇到问题多思考,做一个善于动脑筋的好孩子。
5. 作业设计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想一想自己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写下来。
教材分析《玲玲的画》这篇课文讲述了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使画变得更美的故事。
(2024年)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2024年)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第二课时)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2d5d40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79.png)
2024/3/26
1
目录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教学过程设计 • 学生互动与参与 • 评价与反馈机制建立 • 教师自我反思与提高
2024/3/26
2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
2024/3/26
3
教材分析
2024/3/26
《玲玲的画》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通过玲玲画画的故事 ,阐述了生活中许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 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PPT课件、音频、视频等。通过多媒体资源展示故事中的场景和人物形象,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
2024/3/26
10
03 教学过程设计
2024/3/26
11
导入环节
回顾上节课内容
简要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玲玲的画》 的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激活学生的 前知。
情境导入
通过展示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图片或 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朗读指导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注意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和心
情,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13
实践活动安排
分角色表演
组织学生分组分角色表演课文内 容,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中的人 物情感和情节发展,加深对课文
的理解。
绘画创作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绘画 创作,可以画玲玲的不同表情和 动作,也可以画与故事相关的场 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创意绘画
开展绘画比赛,让学生根 据课文内容创作插画或续 画,培养学生的创意和绘 画能力。
情景模拟
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 景模拟游戏,让学生在游 戏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
《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学案例(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7篇)
![《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学案例(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7篇)](https://img.taocdn.com/s3/m/0dea3c0a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55.png)
《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学案例(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7篇)2022-12-15《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学案例(精选17篇)《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学案例篇1复习1、猜字游戏:学生读字、词,书写,同桌互相纠正。
2、分段指读课文。
回顾课文内容。
研读1、出示文中涉及的两幅画,引导学生读书。
思考: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2、学生自由读课文,合作读书,画出有关句子,细致地理清故事发生的经过。
3、读书汇报。
(教师结合玲玲和心情变化点拨学生,也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来帮学生理解课文。
在理解过程中,适时地抓住重点的词句,增强学生的感悟。
)4、讨论:你从爸爸与玲玲的对话中体会到了什么?5、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分角色朗读,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思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在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的同时,要务必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在读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故事蕴含的道理中受到教育影响和启迪。
)感悟1、读了课文,你想对爸爸和玲玲说些什么?2、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今天的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发?3、把爸爸说的富有哲理的话积累起来。
(升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丰富学生的体验,促进学生的积累,培养学生处理生活事件的能力。
)《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学案例篇2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设计思路: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
内容简单,语言朴实,对话较多,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浅显的故事之中。
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的主要线索,爸爸说的最后两句话揭示了课文主题,蕴涵了深刻的道理。
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c86bcd2cfc789eb162dc87b.png)
《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授课方案《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授课方案1:学习目标:1、认识“玲、祥”等 8 个生字,会写“叭、玲”等 9 个字以及“楼梯”和“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示的句子。
3、认识课文内容后,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其实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经常能变成好事。
授课时间:两课时授课过程:第二课时一、游戏激趣、复习生字⒈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
⒉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方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二、识字1.识字指导。
(1)出示课题,认读“玲”字,注意是后鼻音。
(2)学生在自由读课文中圈出生字,画出生字所带的词语,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主想方法认记生字。
(3)同桌互相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如“详”能够放在“端量”这一词语中,经过模拟“端量”(认真认真看 )的动作来感悟。
“奖、叭、催、脏”等,能够运用生活经验,在组词和说话中认记。
“玲、详、叭、脏、幅”等字,能够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4)检查生字认记情况。
能够在给偏旁或生字“找朋友”的游戏中完成。
三、写字指导。
(1)写正确。
“玲”字右边是“令”,不是“今”。
“糟”字右边的“曹”字学生没写过,是难点,建议作认真的指导,特别是笔顺,应该引导学生认真书空、屡次临写。
(2)写雅观。
借助两个带木字旁的字 (楼、梯 )的书写指导,能够复习牢固木字旁的书写方法。
“楼”字右半部,“女”的横画要长。
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同样是“米”,在“糟”字中捺变成了点,在“楼”字中捺却没变。
同样是“月”,在“脑”字中瘦而长,在“筋”字中要写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变成了竖。
反犬旁的第二笔不简单写好,指导写“狗”字时要注意示范。
四、积累运用1.读课文,勾出你喜欢的新词。
2.把喜欢的新词抄写在自己的“日新月异”本上。
3.把课后练习“读读抄抄”中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五、实践活动1.依照课后“泡泡”里的提示,让学生说说自己碰到的近似事情,以增强感觉。
玲玲的画教案2(多应用版)
![玲玲的画教案2(多应用版)](https://img.taocdn.com/s3/m/f00e259f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8d.png)
玲玲的画教案2(多应用版)教案名称:玲玲的画课时:1课时年级:一年级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绘画的基本技巧和色彩搭配。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绘画的基本技巧和色彩搭配。
2.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色彩搭配的运用。
2.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引导。
教学准备:1.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工具。
2.图片素材或者实物,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想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玲玲的画”。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素材或者实物,让学生描述玲玲的特点和表情。
二、基本技巧和色彩搭配(10分钟)1.教师向学生讲解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的运用、形状的描绘等。
2.教师示范如何进行色彩搭配,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冷暖、明暗等概念。
3.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实践,尝试运用基本技巧和色彩搭配进行绘画。
三、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培养(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素材或者实物,让学生描述玲玲的表情和动作。
2.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想象玲玲在做什么,或者玲玲的心情是怎样的。
3.学生根据观察和想象,进行绘画创作。
四、创作与展示(15分钟)1.学生继续进行绘画创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作品展示,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2.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观察力和想象力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继续进行绘画创作,巩固课堂所学。
2.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绘画比赛或者展览,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想象,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给予学生充分的创作空间和鼓励。
同时,教师也应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培养补充和说明:一、观察力的培养1.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或者图片素材,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细节,如玲玲的表情、动作、服饰等。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7ad50a04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d1.png)
2024/1/24
30
分享成功经验和优秀案例
2024/1/24
成功经验
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 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优秀案例
在本次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 察、模仿、创作等环节,成功帮助学 生掌握了绘画的基本技能和表现方法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 造力。
31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标的实施,未来的课堂教学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 地位和个性化发展。
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和实践符合学生发展需求 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2024/1/24
同时,也需要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和合作,共同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 挑战,推动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32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4
33
2024/1/24
作业量适中
01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时间安排,合理布置作业量,避免过多
或过少。
作业难度分层
0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设置不同难度的作业题目,以满足
个性化需求。
及时批改与反馈
03
老师应及时批改作业,给出明确的评分和评语,并针对学生的
问题提供有效的指导。
20
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比调整方案介绍
11
学生活动设计
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文章的主题、情感和语 言特点,每组选派代表发言。
绘画实践
学生动手实践,模仿玲玲的绘画 风格,创作自己的画作。
分享交流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 作过程中的心得和感受。
2024/1/24
12
《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案
![《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2f2a57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da.png)
25、《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巩固生字新词。
2. 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 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实践,积累并使用“端详”、“仔细地”、“满意地”等词语。
结合课文特点,实行说话训练。
【教学重点】以练能为重点,凭借“例子”,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最大化地让学生实行语言学习、使用和积累,并适当实行说话训练。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流程(一)复习字词(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25课《玲玲的画》,上节课学过的生字还记得吗?我要抽同学读一读,注意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
(2)去掉拼音还能读吗?一起读,每个两遍。
(3)单个的字会认吗?还火车读。
(二)再读课文,弄清大意1、学好了生字,咱们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再次读课文,并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交流。
完成练习填空。
(三)走进文本,诵读感悟1.画好作品,体会“满意”⑴课件出示:这就是玲玲画的《我家的一角》。
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玲玲觉得怎样?板书:满意从哪个词能够看出?还从哪个词看出?端详是什么意思?可能一边端详一边在想?谁能用“端详”说句话。
师:端详一词用的好!是仔细的看、有目的看、带有欣赏的看!那种细心、那种满意,谁来读一读?(2)抽生读①再请学生个别读。
②师组织评价:他读得怎样?(3)请大家按这个要求,再读一读。
(齐读,要求:边读边做端详的动作)师小结:赏识,同学们真聪明,一学就会,武林高手能够笑傲江湖,看来你们也能够笑傲江湖了,笑傲朗读这个片江河湖海。
2. 弄脏作品,感受着急课件出示:师引读【课件出示: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地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重点指导朗读(1)、此时,玲玲心情怎样?为什么这么伤心?(着急)可能她还会有什么动作?(跺脚)(2)、爸爸有什么反应?谁来读读这句话“怎么了,孩子?”爸爸放下报纸问。
25.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案
![25.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e07b40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6d.png)
25.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第四章第二节《玲玲的画》。
内容主要包括:通过观察和思考,分析玲玲的画中色彩、形状、构图的特点,探讨其表现的情感和意义;学习绘画的基本技巧和表达方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玲玲的画,理解其情感和意义。
2. 教学重点:绘画技巧的传授和训练,以及学生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玲玲的画作品、画笔、颜料、画纸、投影仪等。
2. 学具:画笔、颜料、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玲玲的画,引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分析玲玲的画的色彩、形状、构图等特点,讲解绘画技巧。
3. 实践:学生根据讲解,尝试绘画,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4. 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玲玲的画》2. 内容:色彩:丰富、对比鲜明形状:简洁、夸张构图:饱满、层次分明绘画技巧:线条、涂色、构图创新意识:观察、想象、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心情”为主题,创作一幅画,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绘画技巧。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绘画技巧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艺术素养。
同时,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绘画书籍,提高绘画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玲玲的画,理解其情感和意义。
2. 教学重点:绘画技巧的传授和训练,以及学生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学生根据讲解,尝试绘画,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4. 作业设计:以“我的心情”为主题,创作一幅画,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绘画技巧。
一、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玲玲的画1. 教师在展示玲玲的画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画中的色彩、形状、构图等元素,并提出问题,如:“你们觉得这幅画的色彩有什么特点?”“画中的形状是如何表现的?”“整个画面的构图给你什么感觉?”3.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到玲玲的画中所表现出的独特视角和创造力。
2024年《玲玲的画》教案二
![2024年《玲玲的画》教案二](https://img.taocdn.com/s3/m/9f74837f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30.png)
2024年《玲玲的画》教案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材《玲玲的画》第二课时,内容包括:1. 玲玲的画的基本情节介绍与分析;2. 课文中的重要词语、成语和句型;3. 修辞手法及其在课文中的运用;4. 课文主题思想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要词语、成语和句型;2. 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关爱他人、珍惜友谊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要词语、成语和句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画作,引发学生对玲玲的画的兴趣,进而导入课文学习;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勾画重要词语和成语;3. 课堂讲解: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词语、成语和句型,讲解修辞手法;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具体句子为例,讲解修辞手法的作用;5. 随堂练习: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课文中的其他句子;6. 课文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关爱他人、珍惜友谊的重要性;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课文《玲玲的画》;2. 黑板右侧:重要词语、成语、句型,修辞手法;3. 黑板中央:课文主题思想。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课文中的一种修辞手法,结合具体句子进行说明;2.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析,给出相应的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关于友谊的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是教学设计的基础。
对于本节课,《玲玲的画》的教学难点在于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而教学重点在于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要词语、成语和句型。
《玲玲的画》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玲玲的画》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e3344b8b8f67c1cfbd6b82c.png)
《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玲玲的画教材分析:《玲玲的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动的小故事。
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
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
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教学目标:1.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字及“楼梯”“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插图、符合课文内容的两幅画。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1.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学过了这些词语,老师来看看你们的记性怎样?(生开火车读词语)2.好,同学们既然会读了,那会写吗?我们一起来听写一下。
3.全班再读一次检测一下是否正确。
三、新授(一)1——3段1.大家看!这就是玲玲画的《我家的一角》,明天,她就要拿这幅画去参加评奖了,你认为他能得奖吗?(出示玲玲的画)2.玲玲的画真美啊!现在请同学们把第一段读齐读一次。
(课件:第一段)3.玲玲得意地端详再看看这句话里“得意地端详”有什么特别?怎样才是得意的端详呢?(生说)这里让学生做动作表达。
4.所以玲玲很开心很满意,那我们也来端详端详这幅画。
自己带着满意的心情去读。
指读5.就在这时,谁来催玲玲了,谁愿意来读?(课件:第二段)(指读)6.平时,你们的爸爸妈妈怎么催你睡觉?带着这种感觉读。
(指读)7.爸爸真关心你们,多幸福啊!玲玲又是怎样回答爸爸的?(指读)(二)46段1. 就在这时,仔细听,你听到什么了?(叭的一声)呀!画脏了,玲玲“伤心”地哭了起来。
指读第4自然段。
(课件:第4段)2.问学生:如果是你,你的心情会怎样?那你会跟哭着的玲玲说些什么呢?3.那你猜哭着的玲玲会说些什么呢?(指读)4. 这可怎么办?谁来帮帮玲玲?(生说)三、(79)段1.(课件:爸爸的办法)这一次我想来读读爸爸的办法,可以吗?这样可以吗?为什么?谁再来指导指导?还有谁行?(师读)2.在爸爸的指导下,玲玲是怎么做的?把玲玲怎么做的句子用直线画下来。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eeec965b9d528ea80c77983.png)
《25.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巩固生字新词。
2.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 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实践,积累并运用“端详”、“仔细地”、“满意的”等词语。
结合课文特点,进行写话训练。
二、教学重点1.以练能为重点,凭借“例子”,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最大化地让2.学生进行语言学习、运用和积累,并适当进行写话训练。
三、教学难点通过品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摘果子游戏:齐读生字词。
2.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感悟、品析课文。
1.看,这就是玲玲画的《我家的一角》。
怎么样?(很像,很好……)玲玲也是这么认为的,她正在干什么?出示: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师:谁愿意读读这段话?(指名读)“端详”是什么意思?师:玲玲正满意的端详着自己的画,她在想什么?师:恩,你真自信!那么她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师:让我们再带着高兴的心情来读一遍这段话。
(指名读,齐读)2.过度:多漂亮的一幅画呀,真可惜呀,怎么了?(生观察:画弄脏了)师:如果你是玲玲,你会是什么心情?(指名说)师:玲玲也和大家一样非常伤心。
出示: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自由朗读,读出玲玲的伤心)师:“叭”是个拟声词,就是用来模拟声音的词。
比如黑板擦掉到地上发出的声音——叭。
在生活中,像这样的词还有很多,你能说说吗?(流水声:哗啦啦;春雨声:沙沙沙……)师:是啊,明天要参加评奖的画,现在弄脏了,玲玲现在的心情该是多么难过啊,让我们带着伤心,难过的语气来再读这段话。
(齐读)师:除了伤心,你还能读出什么来?(着急)师:就是说画这张画要用很长时间,对吗?你从哪里知道的?出示:“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
”爸爸又在催她了3.师:这就奇怪了,这么一张弄脏了的画怎么能得一等奖呢?谁帮助了玲玲?(爸爸)师:你能读读爸爸的话吗?(指名读)你觉得爸爸对玲玲怎么样?师:在爸爸的指点下,玲玲是怎么做的?出示: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
《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5
![《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5](https://img.taocdn.com/s3/m/1a9fa91352ea551810a6879a.png)
《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端详’、“动脑筋”等比较难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2.抓住课文中人物的情感线索,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
3.利用课文中的留白处,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
4.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与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端详”“动脑筋”两个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引入课题。
2、复习生字(课件出示生字词)。
二、研读课文(一)、初读课文,理清人物情感线索1、课文向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2、玲玲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请把代表玲玲心情变化的词语用“—”划出来。
(二)、指导朗读,深入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开心1、师:一开始是什么事让玲玲这么开心呢?你从文中哪一句话知道的?2、理解“端详”。
伤心1、引读2、理解象声词“叭”“哇”(课件出示各种动物的叫声)3、指导朗读4、表演读爸爸和玲玲的对话(5、6自然段),体会玲玲的着急和伤心。
5、这时爸爸是怎么做的?(7自然段)开心1、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2、你觉得画点什么好呢?画这些东西是不是都可以呢?(课件出示)3、齐读。
三、学习升华(一)评价巧变小花狗的画1、自由评价。
2、你想对玲玲说什么?(二)深入理解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1、自由读一读爸爸的话,思考:坏事和好事各指什么?2、坏事变成好事的关键是什么?四、拓展延伸(一)联系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类似的事情和自己的处理办法。
(二)结课。
三、板书设计:25 、玲玲的画表情头像:开心→伤心→开心坏事动脑筋好事(一等奖)。
《玲玲的画》教案之二
![《玲玲的画》教案之二](https://img.taocdn.com/s3/m/7f6729d416fc700aba68fc31.png)
《玲玲的画》教案之二一、游戏激趣、复习生字⒈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
⒉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二、启发思维、朗读感悟。
1、提出问题: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2、解决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交流。
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1)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
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要加上仔细地看了看,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爸爸?2)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
玲玲满意地笑了。
玲玲想了想,她会想什么?她为什么要画小花狗?而不是其它东西?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3)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动脑筋)3、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要求: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4、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然后学生进行评议:谁读的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5、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四、、训练表达,渗透思想1、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2、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五、做一做:完成课后练习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玲玲的画》教学设计之二-
很多事情,有时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
看,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得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
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
生活就是这样,只要善于思考,劣势也可能转化为优势。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不妨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一下玲玲的情感的变化满意、着急和战胜困难后的喜悦;口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学习目标
1.会认8年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生活中有些事真是有意思!一块弄脏画面的墨渍,眨眼间能变成可爱的小狗;蜜蜂竟然当向导引领着列宁顺利地找到了养蜂人;拔苗助长,守株待兔,天底下还真有这样的人!丑小鸭经受那么多的磨难,为什么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没有放弃?那些因为它长得丑而欺负、讥笑它的人看到它就成了美丽的白天鹅又会怎么想,怎么说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第一个故事玲玲的画
二、识字
1.识字指导。
(1)出示课题,认读玲字,注意是后鼻音。
(2)学生在自由读课文中圈出生字,画出生字所带的词语,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主想办法认记生字。
(3)同桌互相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如详可以放在端详这一词语中,通过模拟端详(认真仔细看)的动作来感悟。
奖、叭、催、脏等,可以运用生活经验,在组词和说话中认记。
玲、详、叭、脏、幅等字,可以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4)检查生字认记情况。
可以在给偏旁或生字找朋友的游戏中完成。
三、写字指导。
(1)写正确。
玲字右边是令,不是今。
糟字右边的曹字学生没写过,是难点,建议作细致的指导,特别是笔顺,应该引导学生认真书空、反复临写。
(2)写美观。
借助两个带木字旁的字(楼、梯)的书写指导,可以复习巩固木字旁的书写方法。
楼字右半部,女的横画要长。
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同样是米,在糟字中捺变成了点,在楼字中捺却没变。
同样是月,在脑字中瘦而长,在筋字中要写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变成了竖。
反犬旁
的第二笔不容易写好,指导写狗字时要注意示范。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出示小女孩的画像,猜猜她是谁?
2、她是怎么解决掉画上的墨迹呢?
二、自读自悟
1.读爸爸说的一段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2.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3.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4.小组合作,交流自读成果。
四、朗读感悟
1.读了课文,你感悟到什么?
2.小组分角色,按自己的体会读课文。
3.选伙伴表演课文。
三、积累运用
1.读课文,勾出你喜欢的新词。
2.把喜欢的新词抄写在自己的日积月累本上。
3.把课后练习读读抄抄中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四、实践活动
1.根据课后泡泡里的提示,让学生说说自己遇到的类似事情,以强化感受。
2.回到家里,可叫爸爸妈妈讲一个类似的故事,或自己通过阅读书刊再找一个开动脑筋、变坏事为好事的小故事,然后抽时间讲给班上的同学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