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 扰 素
(Interferon, 源自文库FN)
概念
是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 剂诱导人或动物细胞产生的高 活性多功能的一类糖蛋白。具 有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 等生物学活性。 I型干扰素 —— a-IFN,ß -IFN
类型
II型干扰素—— r-IFN
1、非特异性广谱抗病毒作用 2、是间接通过抗病毒蛋白抑制 病毒蛋白合成 3、具有种属特异性 4、可抑制细胞增殖分化
溶细胞型感染的机理——多见于 裸 露 病 毒
1、病毒侵入细胞早期即对易感细胞有非特异性的损伤作用 表现为肿胀混浊。 2、溶酶体破裂,导致细胞自溶。 3、病毒合成的编码蛋白和其他的蛋白,干扰细胞正常代
谢,使细胞固缩,死亡。
4、裸露病毒释放是以“爆
破式”将病毒颗粒全部
释放,使细胞破裂。 发生溶细胞型感染的病毒多引起急性感染。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性教研室何群 力 Copyright 2012
目 的 要 求
掌握:病毒感染的方式、途径、类型
病毒的致病机理 熟悉:病毒在体内扩散的形式 病毒所致的免疫病理反应
抗病毒感染免疫
了解:抗病毒免疫功能和免疫持续时间
病毒的传播途径
水平传播(Horizontal Transmission)
自身免疫损伤
5、感染病毒细胞膜表面新抗原、自身抗原+致敏淋巴细胞
——IV变态反应
非特异性免疫
个体的遗传与生理差异 三大屏障 免疫细胞的杀病毒作用
免疫辅助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NK细胞
干扰素(Interferon,IFNs)
特异性免疫
中和抗体阻止病毒进入 靶细胞 CTL特异性杀伤靶细胞 TD释放淋巴因子杀伤靶细胞 CDC 损伤靶细胞
病 毒 的 致 病 机 制
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致病作用
病毒感染的的免疫病理作用
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
—— 细胞水平上致病机理 1、溶细胞型感染:多见于无包膜病毒。
2、稳定状态感染:多见于有包膜病毒。
3、细胞凋亡:由病毒或病毒编码蛋白引起。 4、细胞增生与细胞转化。 5、整合感染:多见于肿瘤病毒。
特性
种 类:
种类
产生细胞 抗病毒 人白细胞 强 人成纤维细胞 强 T细胞 弱
抗肿瘤 弱 弱 强
免疫调节 弱 弱 强
抗病毒特点
种的特异性、间接性、广谱性
抗病毒机理: 细胞受干扰素作用后,合成抗病毒蛋白:蛋 白激酶、2`-5`合成酶、磷酸二酯 抗病毒意义: 早期中断病毒复制,阻止病毒扩散
干扰素产生以及作用机理示意图
稳定状态的感染——多见有包膜的病毒
细胞膜结构组分改变——出现自身抗原和病毒 核酸编码的抗原
稳定状态的感染——病毒增殖不妨碍细胞代谢,以出芽方式释 放病毒而不使细胞崩解破坏 细胞膜融合——多核巨细胞
整合感染
不复制子代病毒
整合(Integration)
细胞转化(transformation)
在细胞表面出现新抗原
病毒在人群中不同的个体间的传播。 媒介昆虫叮咬
病毒侵入机 体的三大重 要门户
皮 粘
肤 膜
动物咬伤
接触感染
手术、注射等机械损伤
消化道
呼吸道
垂直传播 (Vertical Transmission) 病毒直接通过胎盘和产道由亲 代传播给子代
胎 产
盘 道
病毒侵入易感细胞的方式
• 局部播散——病毒侵入的部位即为易感细胞
急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持续存在 于 体内6个月以上并不断排出体外, 病毒可检出 如HBV
可反复激活,急性发作(间歇性复发) 病毒只有在急性发作时才被检出 如 HSV、ZVZ
慢发病毒感染:
潜伏期长,体内病毒由少到多,呈慢性 进行性发展,发病后为亚急性进行性直 至死亡,预后不良。
寻常病毒 非寻常病毒 麻疹病毒 prion
• 经淋巴和血液播散
病毒血症
易感靶细胞
• 经神经通道播散
神经纤维
中枢神经系统
感染的类型
无临床症状
隐性感染
向外播散病毒,成为传染源 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 有明显的症状
显性感染
急性感染 持续性感染
发病急、病程短、症状明显、恢复后病毒从体内消失 病毒持续存在于体内,一定条件发病
慢性感染:
持 续 潜伏感染: 性 感 染
补体结合性抗体 ——主要发挥免疫调理作用
细 胞 免 疫 —— 细胞内感染
抗病毒免疫的主要成分
TD、TC 、NK、MФ
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 机体水平上致病机理 1、体液免疫的病理作用
2、细胞免疫的病理作用
3、 免疫系统的功能被抑制
1、免疫细胞表面有某些病毒的特异性受体+病毒——
免疫功能受损
2、循环病毒颗粒 + 相应抗体——Ag-Ab复合物沉积——
III型变态反应 3、诱导细胞膜表面新抗原+相应抗体—— II型变态反应 4、感染细胞后使细胞膜结构组分改变——自身抗原——
病毒与肿瘤
EB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2型 人乳头瘤病毒
鼻咽癌、淋巴瘤 原发性肝癌 宫颈癌
包涵体对细胞的机械损伤作用
包涵体(Inclusion body)—— 是病毒感染细胞
后在细胞内形成的可在光镜下看到的嗜酸性或嗜碱性的
圆形或椭圆形的团块物质。
互不影响,双重感染
干扰现象
基因互补
病毒之间进行基因重组
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的机理——抑制病毒蛋白生物合成
抑制生 物合成
刺激细胞产生抑 制蛋白激活因子 激活干扰素基因
抗病毒蛋白
抗病毒蛋白 基因活化
干扰素
具有种属特异性
特异性免疫
体 液 免 疫 ——细胞外感染
按种类:IgG IgM IgA
按功能: 中和抗体、 补体结合抗体、 血凝抑制抗体
中和抗体 ——主要防止病毒在细胞外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