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文言特殊句式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文言特殊句式复习

特殊句式可分为: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很少用判断动词“是”。

判断句的断定方法:可以用“是”或者“不是”来翻译的,从而做出判断的,就是判断句。

常见的有如下几种形式:

1.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③妪,先大母婢也。

总结1:用“……者,……也”“……者……”“……,……也”“……,……者也”表示判断。

④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2.①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③汝是.大家子。

④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总结2:用动词“为”“是”表示判断。

注意:1、辨析“是”作指示代词还是判断动词,文言文中“是”多作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如:①是说也,人常疑之。②是吾剑之所从坠。

2、辨析“为”表判断还是表被动,还是其他用法。

如:①为天下笑(表被动)②冰,水为之(动词,变成)③何辞为(表反诘语气,呢)……

3.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③梁父即.楚将项燕。

④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⑤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总结3:用“乃、则、即、皆、诚”等副词表示判断。

4.①今臣亡国贱俘。总结4:主谓直接表判断。

②荀卿,赵人。

5.非.我也,岁也。总结5: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行为的受事者。文言文表被动的方式较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①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总结1:用“于”“……受……于”表被动。

②不拘于.时。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④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2.①渐见.愁煎迫总结2:用“见”“见……于”表示被动。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①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总结3:用“为”“为……所……”表被动。

②为.仲卿母所.遣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

..虏!

4.①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总结4:用“被”表被动。

②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5、①戍卒叫,函谷举(函谷关被攻占)

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天子七庙被毁坏)总结5:无标志的被动句。不出现任何被动标志词,但可在语境中根据上下文的逻辑联系来判断。这种被动句又称为意念被动句。

三、倒装句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语序而言的。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一般可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定语后置句。

(一)宾语前置句

1.

①未之.有也。

②古之人不余.欺也。总结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毋”等,或表否定的动词“无”或无定代词“莫”)

2.①欲谁.归罪?

②君何.以知燕王?

③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④而今安.在哉?

⑤奚.以知其然也?总结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常常放置在谓语动词或介词前。在古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高的疑问代词为“何”,其他还有“谁、孰、安、奚、胡”等。

3.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②无乃尔是过与总结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强调宾语。又如成语“唯利是图”“唯命是从”“唯你是问”“唯才是举”等。

4、①项王项伯东向坐。

②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总结4: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成语如“夜以继日”。

(二)状语后置句(也称介词结构后置)1、①仕宦于台阁

②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③树之以桑总结1:介词“于”或“以”带上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或代词,构成介宾短语,常常后置。

2、①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②遂与秦王会渑池。

总结2:省略介词的状语后置。(三)主谓倒装句

古代汉语里,谓语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是,有时为了强调谓语,会把它放在主语前,于是有了主谓倒装句(或称“谓语前置”)。例如:

①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②甚矣,汝之不惠!

(四)定语后置句

定语是用来限制主语或宾语的,一般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这是古今汉语的共同语序。在古汉语里,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把它放到中心词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就称为定语后置。定语后置一般有标志性的词语和相应的形式:

1.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客有吹洞箫者

③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总结1:由“……之……”“……者”“……之……者”构成定语后置,翻译时将定语移至中心词前面,并加上助词“的”。

2.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总结2:数量词用作定语,大多放在中心语的后面。

四、省略句

文言文具有简洁、精炼的特点,在不影响语言表达的前提下,经常省略某词或某成分。所以,我们在文言文翻译时,要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

1、①承前省略:余扄牖而居,久之,(余)能以足音辨人总结1:省略主语。

②蒙后省略: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③对话、自述省略: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事)甚急”

2、①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总结2:省略谓语。

②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①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之)斗卮酒。总结3:省略宾语。

②昔者先王以(之)为东盟主。

③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4、①沛公军(于)霸上总结4:省略介词。

②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总结归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