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识别与评估制度
风险辨识与评估管理制度
风险辨识与评估管理制度风险辨识与评估管理制度,是企业为了有效管理风险而建立的一套制度和流程。
它通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可能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
下面将对风险辨识与评估管理制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制度目的风险辨识与评估管理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及时识别各种可能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风险,并对这些风险做出相应的评估和处理,以减少对企业目标实现的潜在影响。
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制度,帮助企业发现隐藏的风险,提前做好准备,降低可能的损失,保护企业的利益和声誉。
二、制度内容1.风险辨识:企业需要通过明确的流程和方法,对内、外部环境进行全面辨识,将可能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风险进行分类和梳理。
这包括对经济、市场、技术、环境、法律等各方面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辨识,形成全面的风险清单。
2.风险评估:对辨识出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模型,量化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确定风险的优先级和紧迫性。
评估的结果将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基础,帮助企业选择合适的应对措施。
3.风险处理:在评估的基础上,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和预案,明确责任人和处理时限。
同时,制度还需要规定风险处理的监控和跟踪机制,确保措施的有效实施和效果的跟踪评估。
4.风险沟通与报告:制度需要规定风险信息的沟通和报告机制,确保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和干预风险管理工作。
同时,还要建立适当的沟通渠道,让全体员工能够参与到风险管理中,形成全员风险管理的局面。
三、制度实施与监控1.制度实施:制度的实施需要通过培训和宣传等方式,确保员工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同时,还需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部门或岗位,负责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和措施,协调风险管理工作。
2.制度监控:制度的监控是保证风险管理工作能够持续有效进行的重要环节。
企业可以采用定期检查、内部审计等方式,对制度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控。
风险辨识、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
风险辨识、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
是组织机构为了应对风险而建立的一套管理程序和方法。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潜在风险进行辨识、评估和控制,以减轻风险对组织造成的影响。
以下是风险辨识、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1. 风险辨识:通过对组织内外环境的分析,以及对组织活动的细节进行审查,辨识出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
这包括对组织内部的人员、制度、设备等进行风险识别。
2. 风险评估: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以确定其可能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这可以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来进行,例如使用风险矩阵或概率统计分析。
3. 风险控制: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以减轻和控制风险对组织造成的影响。
这包括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制度和流程,以及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
4. 监测和审查:对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进行监测和审查,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及时性。
这可以通过定期的风险评估和内部审计等方式来实现。
5. 持续改进:根据监测和审查的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风险管理制度,以适应组织环境和需求的变化。
这包括修订风险管理策略、制度和流程,以及加强相关的培训和沟通。
通过建立风险辨识、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组织能够更加全面和系统地识别和管理风险,避免或减轻由于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组织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范文(三篇)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范文一、概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安全风险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障个人和企业的安全,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完整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包括安全风险辨识的流程、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以及安全风险的分级管控措施。
二、安全风险辨识流程1. 建立安全风险辨识团队为了保证安全风险辨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应成立专业的安全风险辨识团队。
这个团队应包含来自不同部门的专业人员,如生产、安全、环保、法务等部门。
2. 确定辨识范围和目标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确定辨识的范围和目标。
范围可以是整个企业,也可以是某个特定的业务流程。
目标可以是辨识出企业存在的安全风险,并为风险的评估和管控提供依据。
3. 收集信息和数据收集与辨识范围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包括企业的运营情况、设施设备状况、人员配备信息等。
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的文件、记录、报告,以及外部的法规、标准等途径获取信息和数据。
4. 识别潜在的风险源利用专业知识和经验,识别出潜在的风险源。
可以通过现场观察、设备检查、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
识别出的风险源可以包括物理风险、化学风险、生物风险、人为因素等。
5. 评估风险概率和影响度对识别出的风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发生的概率和对企业的影响度。
可以使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进行评估。
定性评估可以使用概率矩阵和影响矩阵的方法,定量评估可以使用风险值计算公式。
6. 制定风险辨识报告根据辨识的结果,编制一份完整的风险辨识报告。
报告应包括风险源的识别、风险概率和影响度的评估,以及风险等级的划分。
报告应明确提出管控建议和改进措施,以减少或消除风险。
三、安全风险评估方法1. 预评估对辨识出的风险源进行初步的预评估。
预评估的目的是初步确定哪些风险源具有较高的风险,需要进行深入的评估。
预评估可以根据风险源的概率和影响度进行评估,也可以使用专家判断的方法。
2. 定性评估对预评估中确定的较高风险的风险源进行定性评估。
风险辨识与评价管理制度
风险辨识与评价管理制度1.总则1.1为规范公司风险辨识与评价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有效辨识公司在生产、管理、服务、活动过程中存在/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对它们进行分析评价,评定其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合理划分风险等级,确定优先控制顺序,为安全生产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根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合成氨生产公司安全标准化考核评分补充条款》等制定本制度。
1.2本制度主要从风险管理的范围与评价方法、风险辨识与评价、风险控制、隐患治理和风险信息更新等环节进行规定。
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风险辨识与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及实施的具体操作指南,执行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环境/危险因素的识别评价程序》。
1.3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申报登记、监测、评估、监控管理,执行公司《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2.范围与评价方法2.1风险辨识与评价的范围包括:A、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B、常规和异常活动;C、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D、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E、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F、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G、人为因素,包括违反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H、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I、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
2.2根据实际情况,公司选择适用的辨识与评价方法:A、工作危害分析(JHA);B、安全检查表分析(SCL);C、预先危险性分析(PHA);D、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等方法。
2.3风险辨识与评价准则:采用风险度(D)=可能性(L)×暴露频率(E)×后果严重性(C)具体如下:2.3.1危险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注: 危险性检修作业按“累计暴露时间t”标准选取对应的分数值,其它按“频率”标准选取对应的分数值。
2.3.3事件后果(C)判别准则3.风险辨识与评价3.1公司成立风险辨识与评价组织,风险辨识与评价组织的成员和职责以及评价时机要求,具体见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环境/危险因素的识别评价程序》。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管控制度范文(通用3篇)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管控制度范文(通用3篇)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管控制度范文(通用3篇)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管控制度1时值全国第21个、全省第29个“安全生产月”,为扎实开展“遵守安全生产法,当好第一责任人”主题活动,开发区应急管理局对危险化学品企业开展安全风险分区分级辨识与管控专项培训。
截至目前,全区8家重点企业生产、设备、安全等方面管理人员400余人接受了培训。
培训结合推进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总要求,以提升安全风险分区分级辨识与管控能力为切入点,采用事故案例、互动研讨、政策解读等多种方式,以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为抓手,详细讲解如何选用多种评估方法对同一评估对象进行评估,按照“一作业一风险点”“一设备一风险点”要求,严格做到层层“肢解”。
培训强调风险辨识方面要在强化叠加性、延伸性和针对性上下功夫,风险管控方面要在标准化、数字化、常态化不断探索,切实助力企业解决“想不到、查不出、控不住”等突出问题。
通过本轮培训,参训人员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风险的概念、风险的辨识和管控有了更清晰地认识,理清了如何做好安全管理的思路,从源头上杜绝“三违”行为的发生,实现了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确保全区安全形势稳定向好。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管控制度211月29日,在德清县雷甸镇综合指挥中心内,只见大屏幕上展示了一张“风险辨识图”。
图上显示:雷甸镇内21家企业共识别较大风险点(橙色)44处,一般风险点(黄色)117处,低风险点(蓝色)209处。
“监测出的风险点会通过后台交办给所属辖区安全监管员,并在规定期限整改后进行复测,直到消除隐患。
”雷甸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有了这套系统,可以实现安全监管从“人工跑”到“数据跑”,从而大大提高发现安全隐患的效率和精准度。
今年以来,雷甸镇积极推进安全生产监管数字化转型,依托数字治理指挥平台、数字治理雷甸模式、数字治理智能设备3个支点,在“平安304”的基础上进行纵向延伸,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为基准,隐患排查治理为手段,通过机关干部、网格员、村(社)干部和志愿者4股力量,运用“风险辨识一张图”助力企业安全生产,实现零死角管控。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4篇)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一、安全风险辨识安全风险辨识是指通过系统性的方法,识别和确定可能给组织的资产、业务活动、员工和社会造成损害或不利影响的各种威胁和风险。
辨识安全风险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有效地预测和预防潜在的安全风险事件,以减小或避免其对组织造成的影响。
在进行安全风险辨识时,应采用系统性、综合性和全面性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收集与资产、业务活动相关的信息:收集资产、业务活动的相关信息是进行安全风险辨识的基础。
主要包括组织的定位、组织的目标与策略、组织的结构与职责、组织的技术与设备、组织的人员与组织的安全风险。
2. 辨识与资产、业务活动相关的威胁:根据资产、业务活动的相关信息,辨识与之相关的内部和外部威胁。
内部威胁主要包括人为因素,如员工的疏忽、故意破坏等;外部威胁主要包括自然灾害、网络攻击等。
3. 辨识与威胁相关的风险:根据辨识到的威胁,进一步辨识与之相关的风险。
风险是指有可能造成损害或不利影响的未来事件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通过辨识与威胁相关的风险,可以为组织确定优先级和重点防范的方向。
4. 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对辨识到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可能性是指某一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影响程度是指某一风险事件发生时,对组织造成的损害或不利影响的程度。
5. 优先级和重点风险的确定:根据评估的结果,确定优先级和重点风险。
优先级高的风险是指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较大的风险,对组织的影响较为重要,需要优先考虑和处理的风险。
二、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风险评估是指对组织面临的安全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价,了解其对组织的影响程度和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为制定和实施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提供依据。
在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时,应综合考虑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并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确定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
1. 风险评估方法常用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包括:定性评估法、定量评估法和半定量评估法。
(1)定性评估法:采用主观判断和专家经验的方法,将风险按照其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分类和描述,如高、中、低等。
安全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一、引言安全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企业的安全运营,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确保员工和资产的安全而制定的。
本制度旨在规范安全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流程和要求,确保全面、科学、合理地进行安全风险管理。
二、范围本制度适合于公司内部所有部门和员工,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车间、办公场所、仓库以及其他与公司运营相关的场所。
三、定义1. 安全风险辨识:通过对潜在的危(wei)险源、风险因素和可能导致事故的环境进行识别和分析,确定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
2. 风险评价:对已识别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严重程度和可能性,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四、安全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流程1. 信息采集:采集与企业运营相关的各种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生产流程、设备情况、工作环境、员工行为等。
2. 风险辨识:根据信息采集的结果,识别潜在的危(wei)险源和风险因素,并进行分类和分级。
3. 风险评估:对已辨识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严重程度和可能性。
评估方法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例如使用风险矩阵进行评估。
4. 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明确责任人和执行时间。
5. 风险监控:对已采取的控制措施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并进行记录和汇报。
6. 风险沟通: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员工沟通风险信息和控制措施,提高风险意识和安全意识。
五、风险评价报告1. 报告内容:风险评价报告应包括风险辨识和评估的结果、控制措施的制定和执行情况、风险监控的结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等内容。
2. 报告周期:风险评价报告应每季度进行一次,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员工进行通报。
3. 报告责任人:风险评价报告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编制和汇总,相关部门负责提供相关数据和信息。
六、风险评价的监督和改进1. 监督: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风险评价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包括风险辨识和评估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等。
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价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价管理制度是一套用于识别和评估安全生产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制度体系。
以下是该制度主要内容:
1. 风险辨识: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对企业内部的工作环境、设备设施、工作流程等进行全面、系统的风险辨识,识别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的危险源。
2. 风险评价:根据风险辨识结果,对辨识出来的危险源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确定风险程度和优先级。
3. 风险管理措施: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预防控制措施、应急救援措施等,明确责任人、任务、时间节点和控制措施。
4. 风险监测与控制:建立风险监测和控制机制,进行定期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效果的检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5. 培训与教育: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确保员工熟悉并遵守相关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
6.责任追究:建立健全的责任追究机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对安全生产事故进行调查和追责,以保证责任的落实。
该制度旨在通过全面、系统的风险辨识和评估,科学制定管理和控制措施,加强培训教育和责任追究,降低安全生产事故的风险,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企业的正常运转。
第 1 页共 1 页。
安全风险识别评估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我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员工、项目、设施、设备等涉及安全风险的领域。
三、管理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坚持以预防为主,通过风险识别、评估和预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2. 全员参与,责任到人。
全体员工应积极参与安全管理,明确各自职责,确保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3. 科学管理,持续改进。
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监控,不断改进安全管理工作。
四、安全风险识别1. 风险识别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生产、经营、管理、技术、环境、人员等方面。
2. 风险识别方法:(1)查阅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事故案例;(2)组织专家对潜在风险进行分析;(3)开展现场检查、安全巡查;(4)听取员工意见和建议。
五、安全风险评估1. 风险评估内容:包括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风险应对措施的有效性等。
2. 风险评估方法:(1)定性分析:根据经验、历史数据、专家意见等进行评估;(2)定量分析:运用统计、数学模型等方法进行评估。
六、安全风险控制1. 风险控制措施:(1)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2)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3)完善安全设施,提高安全保障能力;(4)加强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5)建立应急救援体系,提高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2. 风险控制要求:(1)风险控制措施应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可操作性;(2)风险控制措施应定期评估和更新。
七、安全风险监控1. 监控内容:包括风险识别、评估、控制等方面的执行情况。
2. 监控方法:(1)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2)跟踪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3)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八、奖惩制度1. 对在安全风险识别、评估、控制、监控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企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
企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企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一、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企业安全风险的辨识、评估、分级、控制和监控过程,确保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各类安全风险,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提高企业整体安全性。
二、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的各项安全风险管理和控制工作,包括生产、设备、人员、环境等各个方面。
三、职责1.企业安委会负责制定和监督执行本制度,审核重大安全风险清单,组织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
2.各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本部门的安全风险识别、评估、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执行企业安委会的风险控制措施。
3.企业员工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积极参与安全风险管理和控制工作。
四、工作流程1.风险辨识:各部门应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工作,包括生产过程、设备设施、人员行为等方面,确定存在的安全风险和危险源。
2.风险评估: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采用定性和定量评估方法,评估风险的严重程度及可能造成的后果。
3.风险分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安全风险分为不同级别,一般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4.风险控制:针对不同级别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等。
5.风险监控:对已实施控制措施的风险进行监控,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及时发现和解决新出现的风险。
6.风险记录与报告:各部门应及时记录和报告安全风险的相关信息,包括风险的辨识、评估、分级、控制和监控等情况。
7.风险应对策略:针对可能出现的重大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措施、人员及责任人等,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
8.培训与教育:开展安全风险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确保员工了解并遵守相关规定和操作规程。
五、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如有未尽事宜或需调整的内容,由企业安委会解释并制定补充规定。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是一套用于识别、评估和控制企业安全风险的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组织能够及时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这些风险对组织造成的影响。
下面是该制度的主要内容:
1. 风险辨识:通过组织内外的安全风险辨识方法,识别与组织活动相关的各种安全风险。
辨识方法可以包括风险排查、风险分析、隐患排查等。
2. 风险评估: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潜在的风险程度和可能带来的影响。
评估方法可以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
3. 风险分级:根据评估结果,对安全风险进行分级。
常见的分级方式有高、中、低三个级别,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分。
4. 管控策略:根据风险分级结果,制定相应的管控策略。
对于高风险,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进行管控;对于中、低风险,可以适度降低管控措施。
5. 风险监控: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对已采取的管控措施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确保管控措施的有效性。
6. 风险应对:建立应急预案,对于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事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及时处置风险事件,减少损失。
通过实施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了解自身面临的安全风险,有效地进行风险管控和应对,提升组织的安全水平。
风险识别和评估制度
风险识别和评估制度风险识别和评估制度是组织、企业或国家为了有效管理和应对风险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该制度的目标是通过系统地识别、评估和监控各种潜在风险,以便在风险发生前做好准备并采取适当的风险管理措施,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对组织的影响。
风险识别和评估制度的核心是对潜在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估。
首先,需要明确组织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目标,确定风险管理的范围。
其次,要收集和整理各种风险信息,包括内外部风险因素、风险潜在损失和可能的风险发生概率等,以建立风险识别的基础。
然后,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其对组织目标的影响程度和可能的损失。
最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和措施,明确责任人和具体操作步骤,确保风险得到控制和降低。
风险识别和评估制度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确保全员参与,风险管理不仅仅是管理层的责任,所有员工都应该参与到风险识别和评估的过程中,共同维护组织的整体稳定。
其次,需要建立有效的信息收集和共享机制,积极获取外部和内部风险信息,并及时将信息传递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此外,还需要培养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提高组织对风险管理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同时,要加强对风险管理的监督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制度,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内部需求。
风险识别和评估制度对组织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帮助组织预测和应对潜在的风险,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
其次,它可以提高组织的决策能力和应变能力,使组织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挑战。
此外,风险识别和评估制度还可以增强组织的透明度和信任度,提升组织在投资者和社会公众中的声誉和形象。
总之,风险识别和评估制度是组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对组织的长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实施风险识别和评估制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确定适合组织的风险管理框架和方法,不同组织的性质和规模不同,对风险管理的需求也会有差异,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定制。
风险辩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制度范文(3篇)
风险辩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制度范文一、编制目的全面识别项目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风险源,准确做出评价检测,为有效控制管理提供途径和方法。
二、适用范围1.本制度适用于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涉及所有风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活动与过程。
2.安全科为本项工作的主控部门,负责本制度的编制、修订并予监督实施。
三、术语(一)风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二)风险源辨识识别风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三)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四)风险评价评价风险的大小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五)可容许风险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安全生产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四、工作制度(一)职责____项目经理审核批准项目风险源清单及各科室、各施工队上报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
2.安全科负责风险源综合监督管理,汇总项目部风险源清单,编制风险危险源台帐。
负责组织对风险源辨识评价成果、管理方案的审查。
3.各施工队负责对设备购置、使用、维护过程中的风险源进行监督管理,参加对项目上报的风险源辨识评价成果、管理方案的审查。
4.综合办公室负责办公区风险源的辨识评价及管理。
5.各施工队负责人负责组织相关人员辨识辖区内的风险源并组织评价,编制、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二)工作程序1.风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时机____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立之初和变更时。
1.2工程项目开工前。
1.3法律法规要求发生重大变更时。
1.4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职业病、财产损失或相关方重大投诉时。
1.5每年年初进行风险源辨识和评价更新时。
1.6施工工艺或条件发生重大变更时。
2.风险源辨识的过程2.1各科室、各施工队应指定风险源辨识人。
2.2各科室、各施工队指定的风险源辨识人应具有相应的辨识能力,并经过风险源辨识的专项培训。
2.3各科室、各施工队依据生产经营活动或服务过程,确定所管辖的作业活动。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5篇)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____》____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对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及动态管理,建立健全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推动安全管理方式的革新,特制定此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在其它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针对隐患前期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出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具体要求。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应对和风险变更五个方面。
第二章基本术语第五条事故是指导致工程发生人员伤害、经济损失、环境影响、工期延误或工程耐久性降低等不利后果的事件。
本办法重点考虑引起人员伤害的事故。
第六条风险是指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不利后果的组合。
第七条本办法所提到的风险特指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亡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第八条风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因素或其组合,主要包括施工过程中涉及的人、物、环境因素以及管理环节等。
第九条参照LEC的评估方法(附件7)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本办法将风险划分为以下四个级别:1.一级风险是指采用LEC评估方法分数值高于____分的(分数值≧320)或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召开专家论证的分部分项工程所涉及的主要风险;2.二级风险是指采用LEC评估方法分数值在____分到____分之间的(160≦分数值<320)或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的分部分项工程所涉及的主要风险;3.三级风险是指采用LEC评估方法分数值在____分到____分之间的(70≦分数值<160)风险;4.四级风险是指采用LEC评估方法分数值低于____分的(分数值<70)风险。
第三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十条各项目部应成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小组。
项目经理任组长,支部书记、技术负责人、生产经理、安全总监任副组长,工程、技术、船机、安全等部门管理人员和现场负责人为组员。
企业风险识别与评估制度
企业风险识别与评估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企业的稳定运营,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规范企业风险管理行为,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全部部门和员工,全部部门和员工都应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第三条企业风险识别与评估是指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识别潜在风险并评估其影响程度和发生概率的过程。
第二章风险识别第四条风险识别是指对潜在风险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企业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风险识别:1.内部环境风险:包含管理制度缺陷、人力资源风险、内部掌控风险等;2.外部环境风险:包含市场风险、技术风险、政策风险等;3.项目风险:包含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合作伙伴风险、竞争对手风险等;4.自然祸害风险:包含地震、火灾、洪水等自然祸害风险。
第五条风险识别应由企业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各部门和员工也应乐观参加风险识别工作。
第六条风险识别的具体方法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组织召开风险识别会议,邀请相关部门和人员参加,共同分析当前可能存在的风险;2.定期开展风险审查,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全面梳理,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3.开展风险调研,分析同行业企业的风险情况,借鉴经验教训。
第七条风险识别的结果应进行记录,并及时更新和调整。
第三章风险评估第八条风险评估是指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影响程度和发生概率,并为订立相应应对措施供应依据。
第九条风险评估应综合考虑风险的影响程度和发生概率,以及企业的经受本领和资源情况。
第十条风险评估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利用历史数据和统计方法进行风险评估;2.运用专家推断和经验分析进行风险评估;3.借助风险评估工具和软件进行风险评估。
第十一条风险评估结果应以定量和定性的方式进行呈现,具体内容包含但不限于:1.风险类型和描述;2.影响程度和发生概率的评估结果;3.风险的来源和可能的影响范围。
第十二条风险评估的结果应定期进行复核和更新,以确保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第四章应对措施第十三条依据风险评估的结果,企业应订立相应的应对措施,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减轻其影响程度。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范本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范本第一章 \t总则第一条 \t为了规范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工作,保障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t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是指对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确定安全风险,并提出相关的控制措施和管理要求的过程。
第二章 \t安全风险辨识第三条 \t安全风险辨识是指对企事业单位内部存在的危险源、隐患以及外部可能引发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描述和记录的工作。
第四条 \t安全风险辨识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对企事业单位内部可能存在的危险源、隐患进行识别,包括工艺流程、设备设施、安全设备等方面;(二)对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操作规程等方面进行评价;(三)对企事业单位内部的人员素质、安全文化等方面进行评估。
第三章 \t安全风险评估第五条 \t安全风险评估是指根据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对各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重要性,并评估其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
第六条 \t安全风险评估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根据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对危险源、隐患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造成的损失;(二)对各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重要性;(三)评估风险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等方面。
第四章 \t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第七条 \t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将各项风险分为不同的等级,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控制要求。
第八条 \t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将各项风险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等级;(二)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控制要求;(三)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管理措施和控制要求的落实。
第五章 \t安全风险管控的要求和措施第九条 \t企事业单位应依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结果,采取相应的管理要求和控制措施,保障安全生产。
第十条 \t企事业单位在安全风险管控过程中,应注意以下要求:(一)明确风险管控的目标和任务,建立健全责任制度;(二)制定并执行相关安全操作规程,确保生产操作符合安全要求;(三)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四)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整改存在的安全隐患;(五)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能够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六)加强对外部承包单位和供应商的安全管理。
风险隐患识别、评价、控制管理制度
风险隐患识别、评价、控制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企业和组织的安全,及时发现、评估和控制潜在的风险和隐患,防止其给企业和组织带来损失和危害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和程序。
该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风险隐患识别:对企业和组织的各种业务和工作环节进行全面的风险隐患调查和排查,包括设备、技术、人员、管理等各个方面的风险隐患。
2. 风险评价:根据识别到的风险隐患,对其进行评估,分析其可能带来的损失和危害程度,以及发生的概率和频率,确定其优先级和重要性。
3. 风险控制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改进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提升人员的技能和素质,加强设备和技术的维护和保养,完善安全设施和应急预案等。
4. 风险监控和反馈:建立风险隐患监控机制,在工作中及时采取各种措施监测风险隐患的发生和变化,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控制措施。
5. 风险管理培训:对企业和组织的员工进行风险管理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风险隐患的识别和评估能力,让他们能够主动参与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和执行。
通过实施风险隐患识别、评价、控制管理制度,企业和组织能够及时发现和控制各种潜在的风险隐患,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保障企业和组织的可持续和稳定发展。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范文(三篇)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范文在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时,建立完善的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个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的范本,供参考。
一、引言为了确保组织的稳定运营和员工的人身安全,建立一个完整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本制度的目的是明确辨识、评估和管控安全风险的程序和职责,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二、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组织内所有涉及安全风险的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物理安全、信息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
三、定义安全风险:指在组织运营中可能导致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其他不良后果的事件或条件。
辨识:指确定和识别所有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的过程。
评估:指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其严重程度和发生概率。
管控:指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和应对措施,以最小化或消除安全风险的过程。
分级:指根据安全风险的严重性和发生概率,将其分为不同级别,以便优先处理。
四、安全风险辨识1. 建立辨识安全风险的机制,包括内部员工反馈、内外部安全监测报告等渠道。
2. 针对组织内各个部门和活动进行定期的安全风险辨识,确保不遗漏任何可能的风险。
3. 制定辨识风险的流程和方法,明确职责和权限。
五、安全风险评估1. 定义安全风险评估的标准和方法,包括风险值计算模型、评估指标等。
2. 根据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和分析,确定其严重程度和发生概率。
3. 制定评估结果的记录和报告要求,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六、安全风险分级管控1. 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将安全风险分为不同级别,如高、中、低级别。
2. 高级别安全风险: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和消除,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3. 中级别安全风险:建立控制措施和预警机制,定期检查和监测,确保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4. 低级别安全风险:建立预防和日常管理机制,持续监测和改进。
七、责任和义务1. 组织领导:负责制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并确保其有效实施。
风险辨识、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
风险辨识、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风险辨识、评估和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它们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成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风险管理制度是为了降低与不确定性因素相关的风险,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绩效而建立的一种管理制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风险辨识、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风险辨识风险辨识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它是指通过对企业内外环境的分析和评估,识别出可能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负面影响的各种风险因素。
风险辨识的目标是明确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潜在来源,为后续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提供基础。
风险辨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收集信息:收集与企业经营活动相关的各种信息,包括市场信息、行业信息、技术信息、法律法规信息等,以便全面了解企业所处的环境和行业特点。
2. 识别风险因素: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对可能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负面影响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包括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竞争风险、政策风险等。
3. 制定辨识方法: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辨识方法,如专家咨询、问卷调查、头脑风暴等,用以发现和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
4. 进行风险辨识:按照制定的方法进行风险辨识工作,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和识别到的风险因素,确定企业所面临的潜在风险。
风险辨识的目的是提前发现可能的风险,为后续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提供基础。
在风险辨识的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科学合理地进行风险识别和分析,以实现风险的有效管控。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已经辨识出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确定风险的可能性和对企业的影响程度。
通过风险评估,企业可以对各种风险进行排序和评估,以便为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评估指标: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需求,确定适合的评估指标,如风险发生概率、风险影响程度、风险容忍度等。
2. 收集数据:根据辨识到的风险因素和评估指标,收集与其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包括风险发生概率的历史数据、风险影响程度的评估数据等。
风险识别与评估制度
风险识别与评估制度第一条企业在不同的时期以及企业不同的内部环境、业务层面和工作环节,可能面临不同的风险,企业应当按照立足实际、突出重点、体现差异、适应变化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风险识别与评估工作。
第二条风险是指对实现内部控制目标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不确定性因素。
第三条风险识别是对企业面临的风险判断其性质的过程。
第四条风险评估,是指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
第五条风险评估一般应当按照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等程序进行。
第六条目标设定是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的前提。
企业应当按照战略目标,设定相关的经营目标、财务报告目标、合规性目标与资产安全完整目标,并根据设定的目标合理确定企业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具体业务层次上的可接受的风险水平。
第七条企业应当在充分调研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准确识别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内部风险因素和外部风险因素。
第八条应当关注的内部风险因素一般包括:高级管理人员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团队精神等人员素质因素;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设计、财务报告编制与信息披露等管理因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基础实力因素;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技术因素;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污染等安全环保因素。
第九条应当关注的外部风险因素一般包括: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资源供给、利率调整、汇率变动、融资环境、市场竞争等经济因素;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基础、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电子商务等科技因素;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
第十条企业在进行风险识别时,可以采取座谈讨论、问卷调查、案例分析、咨询专业机构意见等方法识别相关的风险因素,特别应注意总结、吸取企业过去的经验教训和同行业的经验教训,加强对高危性、多发性风险因素的关注。
第十一条企业针对已识别的风险因素,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识别与评估制度
第一条企业在不同的时期以及企业不同的内部环境、业务层面和工作环节,可能面临不同的风险,企业应当按照立足实际、突出重点、体现差异、适应变化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风险识别与评估工作。
第二条风险是指对实现内部控制目标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不确定性因素。
第三条风险识别是对企业面临的风险判断其性质的过程。
第四条风险评估,是指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
第五条风险评估一般应当按照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等程序进行。
第六条目标设定是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的前提。
企业应当按照战略目标,设定相关的经营目标、财务报告目标、合规性目标与资产安全完整目标,并根据设定的目标合理确定企业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具体业务层次上的可接受的风险水平。
第七条企业应当在充分调研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准确识别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内部风险因素和外部风险因素。
第八条应当关注的内部风险因素一般包括:高级管理人员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团队精神等人员素质因素;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设计、财务报告编制与信息披露等管理因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基础实力因素;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技术因素;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污染等安全环保因素。
第九条应当关注的外部风险因素一般包括: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资源供给、利率调整、汇率变动、融资环境、市场竞争等经济因素;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基础、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电子商务等科技因素;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
第十条企业在进行风险识别时,可以采取座谈讨论、问卷调查、案例分析、咨询专业机构意见等方法识别相关的风险因素,特别应注意总结、吸取企业过去的经验教训和同行业的经验教训,加强对高危性、多发性风险因素的关注。
第十一条企业针对已识别的风险因素,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别确定科学合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标准。
第十二条企业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依据风险的重要性水平,运用专业判断,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及其对企业影响的严重程度进行风险排序,确定应当重点关注的重要风险。
第十三条企业根据风险分析情况,结合风险成因、企业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具体业务层次上的可接受风险水平,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第十四条风险应对策略一般包括风险回避、风险承担、风险降低和风险分担等。
第十五条企业对超出整体风险承受能力或者具体业务层次上的可接受风险水平的风险,应当实行风险回避。
第十六条企业对在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具体业务层次上的可接受风险水平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无意采取进一步控制措施的,可以实行风险承担。
第十七条企业对在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具体业务层次上的可接受风险水平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愿意单独采取进一步的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提高收益或者减轻损失的,可以实行风险降低。
第十八条企业对在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具体业务层次上的可接受风险水平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愿意借助他人力量,采取包括业务分包、购买保险等进一步的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提高收益或者减轻损失的,可以实行风险分担。
第十九条风险应对策略与企业的具体业务或者事项相联系,不同的业务或事项可以采取不同的风险应对策略,同一业务或事项在不同的时期可以采取不同的风险应对策略,同一业务或事项在同一时期也可以综合运用风险降低和风险分担应对策略。
第二十条企业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开展风险评估后,可以结合业务流程、风险因素、重要性水平和风险应对策略,在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立风险清单,建立企业风险数据库,为持续开展和不断改进风险评估提
供充分、有效的数据支持。
第二十一条企业应当重视风险评估的持续性,及时收集风险及与风险变化相关的各种信息,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开展风险评估,适时更新、维护风险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