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工程 第5章 发酵过程及控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发酵过程中的代谢变化及规律
与代谢有关的参数: 1、物理参数 ⑴、温度 ⑵、罐压 ⑶、搅拌速度 ⑷、空气流量 ⑸、表观粘度 ⑹、发酵液重量
与代谢有关的参数: 2、化学参数 ⑴、基质浓度 ⑵、pH ⑶、产物浓度 ⑷、DNA量 ⑸、关键酶 ⑹、溶解氧 ⑺、排气中的氧含量 ⑻、排气中的CO2含量
与代谢有关的参数: 3、生物参数 ⑴、菌丝形态 ⑵、菌丝干重或湿重 ⑶、菌体比生长速率 ⑷、氧的比消耗速率 ⑸、糖的比消耗速率 ⑹、氮的比消耗速率 ⑺、产物的比生产速率
2、菌体生长的最适温度与产物形成的最适 温度往往不一致。
3、菌种在不同的生长期对温度的敏感性不 同。
4、温度归根结底是影响酶的活力。
谷氨酸菌种的最适生长温度和产物形成的最适温度
菌种 温度(℃)
1299 617 1542 T-613
最适生长温度 最适产物形成温度
30-32 32Biblioteka Baidu34 30-34 32-36 34 34-36 34-36 36-38
需氧方面 控制最适的菌体浓度
供氧方面: 1、改变气体成份 2、提高搅拌速度 3、增加挡板 4、增加通气量 5、提高罐压
几个概念:
呼吸强度:指一克干菌体,在一小时内所需氧的 毫摩尔数
摄氧量:指一升发酵液,在一小时内所需氧的毫 摩尔数
通气量:指一分钟内,通过发酵液的空气体积比 发酵液的体积
六、pH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
三、基质浓度变化及控制
(一)、碳源浓度变化及控制
碳源物质是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 的能量和碳素的来源。
在发酵的前期,碳源物质主要用于生长,消 耗较快,在发酵后期,碳源物质主要用于产物合 成,消耗速度放缓。
快速利用的碳源物质:对生长有利,对次级 代谢产物的形成有抑制作用。
缓慢利用的碳源物质:对延长产物的合成是 有利的,尤其是次级代谢产物。
一般好气性微生物约为0.003~0.05m mol/ 升之间。
微生物名称 固氮菌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 酵母菌 酵母菌
橄榄型青霉菌 橄榄型青霉菌 橄榄型青霉菌
温度(℃) C临界(m mol/升)
30
0.018-0.049
15
0.0031
37.8
0.0082
20
0.0037
34.8
0.0046
24
0.0022
30
0.009
32
0.02
(一)影响需氧和供氧的因素
影响微生物需氧量的因素 1、菌种 2、菌体浓度 3、菌龄 4、培养基
影响供氧量的因素 1、搅拌 2、通气量 3、空气分布管的结构 4、发酵罐的液柱高度/直径比 5、培养液的物理性质 6、泡沫
(二)溶解氧的控制
溶解氧的控制: 应满足需氧≤供氧
(一)、pH值对发酵的影响: 1、pH影响酶的活性 2、pH影响微生物细胞膜的带电状况,从而影响
微生物对养料的吸收和对代谢产物的分泌 3、pH影响培养基中某些营养物质的可给性 4、pH可能改变培养基的氧化还原电位 5、pH会影响某些微生物的形态
第五章 发酵过程及控制
发酵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影响因素很 多:菌种、培养基、温度、pH、溶氧、污染等。
第五章 发酵过程及控制
一、种子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 二、发酵过程中的代谢变化及规律 三、基质浓度变化及控制 四、温度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 五、溶解氧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 六、pH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 七、CO2对发酵的影响 八、泡沫的形成及控制 九、染菌分析及控制
缓慢利用的氮源物质:有利于延长产物的合 成期。
一般情况下,发酵培养基中同时含快速利用 的氮源和缓慢利用的氮源物质。
如果氮源物质投料多,会造成菌体生长快, 但菌体衰老也快。
解决方法:“中间补料”。
四、温度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
(一)、温度对微生物和发酵的影响
1、不同的菌、不同的发酵对温度的要求不 一样。
到发酵的中后期,发酵液中的残糖基本耗尽, 影响产物的合成。
如果采用丰富碳源的培养基,又会产生其它的问题; 如培养基浓度过高,影响通气搅拌,过高的碳源浓度也抑制菌体的 生长。
解决的方法是采取“中间补料” 补糖的方法:
连续滴加补糖 小量多次间歇补糖 大量少次补糖
“中间补料”可以延长产物的产生时 间,推迟菌体的自溶时间,增加了发酵液 的体积,而使发酵单位大幅度上升。
接种量过高,会使菌体生长过快,培养液粘度过 高,造成供氧不足。
3、种子质量检查与判断 ①检查pH ②检查培养基灭菌后糖、氮、磷等的含量 ③检查菌丝的形态、浓度、种子液外观等 ④无菌检查 ⑤稳定性检查 ⑥其它参数检查: 某种酶的活性 产物量等
(三)、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 1、原材料质量 2、培养温度、湿度、时间等 3、种子罐通气量 4、冷藏时间 5、传代次数
(二)、种子制备的工艺流程及对发酵的影响 1、工艺流程
2、接种时间(种龄)和接种量 接种时间:对数生长期,菌体量还未达最高峰。
接种量:决定于生产菌种在发酵罐中的繁殖速度。
谷氨酸棒状杆菌:1%
大多数抗生素发酵:5~10%
个别的发酵:20~25%
接种量过小,除延长发酵周期外,往往还引起其 它不正常情况。
一、种子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
菌种是发酵的关键,从一个保存的菌 种,到生产上使用的种子,如果按几 十~几百吨的发酵规模,10%的种子量 (接种量)计,需要几吨~几十吨的种 子。
(一)、作为种子的要求: 1、细胞的生活力强,移种至发酵罐后能迅速生长 2、菌体总量及浓度能满足大容量发酵罐的要求 3、无杂菌污染 4、生理形状稳定、保持稳定的生产能力
(二)、温度在发酵中的变化规律 图生物热的变化规律
(三)、温度的控制 依靠夹层或蛇管控制。 目前许多发酵罐都采用自动化控制。
五、溶解氧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
溶解氧:溶解于液体(发酵液)中的氧。
氧难溶于水,在25℃,1atm下,氧在水中的 溶解度为0.26m mol/升,
临界溶解氧浓度:满足微生物呼吸的最低限度 的溶解氧浓度。
(二)、氮源浓度变化及控制
氮源物质主要用于菌体中蛋白质、核酸等含 氮物质的合成,有些发酵产物中含有氮。
发酵前期,氮源物质随菌体浓度的急剧增加 而迅速减少,发酵中期,氮源(氨基氮)的下降 速度比较缓慢,发酵后期,由于菌体自溶,氨基 氮会回升。
氮源物质往往抑制次级产物的合成。
快速利用的氮源物质:如氨水、铵盐促进 菌体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