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噎膈(已完成)PPT课件
合集下载
噎膈诊断与治疗PPT
吞咽困难:食物难以下咽, 影响进食
营养不良:食物摄入不足, 导致营养不良
心理压力:对疾病产生恐惧 和焦虑,影响生活质量
PART TWO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噎膈的 持续时间、频率、严重程度 等
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的吞咽 动作、喉部情况等
影像学检查:如X线、CT、 MRI等,了解食管、胃部等 器官的情况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 饮暴食
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 并治疗相关疾病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 度紧张和焦虑
PART FIVE
呼吸训练:练 习深呼吸,增
强肺活量
吞咽训练:练 习吞咽动作, 提高吞咽能力
语言训练:练 习发音和语言 表达,提高语
言能力
心理辅导:进 行心理疏导, 缓解心理压力
内镜检查:如胃镜、食管镜 等,直接观察食管、胃部等 器官的情况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生 化检查等,了解患者的营养 状况、炎症情况等
心理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 状况,排除心理因素导致的 噎膈
病史:询问患者是否有吞咽 困难、食物滞留、胸痛等症 状
体格检查:观察患者是否有 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声音 嘶哑等症状
物质等营养素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改变对疾病的认知,减轻心理压力 心理支持疗法: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和鼓励,增强治疗信心 放松疗法: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法,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 家庭治疗:鼓励家庭成员参与治疗,提供情感支持和帮助
PART FOUR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 饮暴食
避免食用过于坚硬、粗糙的食 物
和焦虑情绪
保持良好的饮食 习惯,避免暴饮 暴食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避免过度 劳累
保持良好的心理 状态,避免过度 紧张和焦虑
营养不良:食物摄入不足, 导致营养不良
心理压力:对疾病产生恐惧 和焦虑,影响生活质量
PART TWO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噎膈的 持续时间、频率、严重程度 等
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的吞咽 动作、喉部情况等
影像学检查:如X线、CT、 MRI等,了解食管、胃部等 器官的情况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 饮暴食
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 并治疗相关疾病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 度紧张和焦虑
PART FIVE
呼吸训练:练 习深呼吸,增
强肺活量
吞咽训练:练 习吞咽动作, 提高吞咽能力
语言训练:练 习发音和语言 表达,提高语
言能力
心理辅导:进 行心理疏导, 缓解心理压力
内镜检查:如胃镜、食管镜 等,直接观察食管、胃部等 器官的情况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生 化检查等,了解患者的营养 状况、炎症情况等
心理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 状况,排除心理因素导致的 噎膈
病史:询问患者是否有吞咽 困难、食物滞留、胸痛等症 状
体格检查:观察患者是否有 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声音 嘶哑等症状
物质等营养素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改变对疾病的认知,减轻心理压力 心理支持疗法: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和鼓励,增强治疗信心 放松疗法: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法,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 家庭治疗:鼓励家庭成员参与治疗,提供情感支持和帮助
PART FOUR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 饮暴食
避免食用过于坚硬、粗糙的食 物
和焦虑情绪
保持良好的饮食 习惯,避免暴饮 暴食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避免过度 劳累
保持良好的心理 状态,避免过度 紧张和焦虑
中医内科学第三章7噎膈PPT课件
19
六、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虚实 根据病人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病之新久而分辨虚实。
实证
虚证
病 忧思恼怒,饮食所伤,寒温 热饮伤津,房劳伤肾,年
因 失宜。
老肾虚。
病 机
气滞血瘀,痰浊内阻。
津枯血燥,气虚阳微。
症 吞咽困难,梗塞不顺,胸膈 食道干涩,饮食不下,或
状 胀痛。
食入即吐。
病 程
新病
症状:食物格拒不下,入而复出,甚则水饮难进,
心烦口干,胃脘灼热,大便干结如羊矢,形体 消瘦,皮肤干枯,小便短赤,舌质光红,干裂 少津,脉细数。
29
治法:
滋阴养血,润燥生津。
30
பைடு நூலகம்
代表方:沙参麦冬汤。 常用药:沙参、麦冬、天花粉、玉竹、乌梅、芦根、白
蜜、竹茹、生姜汁、半枝莲。
31
4.气虚阳微证
症状:水饮不下,泛吐多量粘液白沫,面浮 足肿,面色苍白,形寒气短,精神疲惫, 腹胀,形寒气短,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3
一 概述
﹙一﹚涵义
噎膈: 是由于食管狭窄,食管干涩而造成的以吞咽食
物梗噎不顺,甚则食物不能下咽到胃,食入即吐 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 病名释义:
噎,吞咽之时,梗噎不顺。膈,胸膈阻塞,饮 食不下。 噎与膈的关系:
噎可以单独出现,也可是膈的前驱症状 4
﹙二﹚源流
▪ ① 《黄帝内经》认为本病证与津液及情志有关,并 指出病位在胃。 ② 《太平圣惠方》对噎膈的病因作了确切的描述。 ③ 《证治要诀》认为噎膈初期的病理机制为“痰与 气搏”。
25
2.瘀血内结证
症状:饮食难下,或虽下而复吐出,甚或呕出物
如赤豆汁,胸膈疼痛,固着不移,肌肤枯燥, 形体消瘦,舌质紫暗,脉细涩。
六、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虚实 根据病人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病之新久而分辨虚实。
实证
虚证
病 忧思恼怒,饮食所伤,寒温 热饮伤津,房劳伤肾,年
因 失宜。
老肾虚。
病 机
气滞血瘀,痰浊内阻。
津枯血燥,气虚阳微。
症 吞咽困难,梗塞不顺,胸膈 食道干涩,饮食不下,或
状 胀痛。
食入即吐。
病 程
新病
症状:食物格拒不下,入而复出,甚则水饮难进,
心烦口干,胃脘灼热,大便干结如羊矢,形体 消瘦,皮肤干枯,小便短赤,舌质光红,干裂 少津,脉细数。
29
治法:
滋阴养血,润燥生津。
30
பைடு நூலகம்
代表方:沙参麦冬汤。 常用药:沙参、麦冬、天花粉、玉竹、乌梅、芦根、白
蜜、竹茹、生姜汁、半枝莲。
31
4.气虚阳微证
症状:水饮不下,泛吐多量粘液白沫,面浮 足肿,面色苍白,形寒气短,精神疲惫, 腹胀,形寒气短,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3
一 概述
﹙一﹚涵义
噎膈: 是由于食管狭窄,食管干涩而造成的以吞咽食
物梗噎不顺,甚则食物不能下咽到胃,食入即吐 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 病名释义:
噎,吞咽之时,梗噎不顺。膈,胸膈阻塞,饮 食不下。 噎与膈的关系:
噎可以单独出现,也可是膈的前驱症状 4
﹙二﹚源流
▪ ① 《黄帝内经》认为本病证与津液及情志有关,并 指出病位在胃。 ② 《太平圣惠方》对噎膈的病因作了确切的描述。 ③ 《证治要诀》认为噎膈初期的病理机制为“痰与 气搏”。
25
2.瘀血内结证
症状:饮食难下,或虽下而复吐出,甚或呕出物
如赤豆汁,胸膈疼痛,固着不移,肌肤枯燥, 形体消瘦,舌质紫暗,脉细涩。
噎嗝中医临床护理 ppt课件
噎嗝-中医临床护理
更快,更强,更安全
1
概述
噎嗝以饮食梗噎难下,或食入即吐为主要临床 表现。因痰气交阻,或痰瘀阻滞,胃失和降所致。 病位在食道和胃,食道癌、食管炎、贲门痉挛可参 照本病护理。
更快,更强,更安全
2
临床表现
1. 痰气阻膈证:吞咽梗噎,胸膈痞闷,甚则疼痛,情志舒畅时可减轻, 精神抑郁时加重,嗳气、恶吐痰涎,口干舌燥,大便艰涩,。舌质红, 舌苔薄腻,脉弦滑。 2. 津亏热结证:吞咽梗塞而痛,固体食物难入,汤水可下,形体逐渐消 瘦,肌肤枯燥,大便干结,五心烦热。舌质红而干,或带裂纹,脉弦 细数。 3. 瘀血内结证:吞咽梗阻,胸膈疼痛,食不得下,甚则滴水难进,食入 即吐,面色暗黑,肌肤枯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或吐下物赤豆汁。 舌紫暗,脉细涩。 4. 气虚阳微证:长期吞咽受阻,饮食不下,面色晄白,精神疲惫,形寒 气短,面浮足肿,泛吐清涎,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更快,更强,更安全
10
临床表现
更快,更强,更安全
11
临床表现
更快,更强,更安全
12
诊断
• (一)X线钡餐检查 食管X线钡餐检查可显示钡剂在癌肿点停滞,病变 段钡流细窄;食管壁僵硬,蠕动减弱,粘膜纹变粗而紊乱,边缘毛糙; 食管腔狭窄而不规则,梗阻上段轻度扩张,并可有溃疡壁龛及弃盈缺损 等改变。常规X线钡餐检查常不易发现浅表和小癌肿。应用甲基纤维素 钠和钡剂作双重对比造影,可更清楚地显示食管粘膜,提高食管癌的发 现率。 • (二)纤维食管胃镜检查 可直接观察癌肿的形态,并可在直视下作活 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确定诊断。 • (三)食管粘膜脱落细胞学检查 应用线网气囊双腔管细胞采集器吞入 食管内,通过病变段后充气膨胀气囊,然后缓缓将气囊拉出。取网套擦 取涂片作细胞学检查,阳性率可达90%以上,常以发现一些早期病倒, 为食管癌大规模普查的重要方法。 • (四)食管CT扫描检查 CT扫描可以清晰显示食管与邻近纵隔器官的关 系。正常食管与邻近器官分界清楚,食管壁厚度不超过5mm,如食管 壁厚度增加,与周围器官分界模糊,则表示食管病变存在。 • (五)其他检查方法 应用甲苯胺蓝或碘体内染色内镜检查法对食管癌 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价值。此法具有简便易行,定位和确定癌肿范围准 确等优点。
更快,更强,更安全
1
概述
噎嗝以饮食梗噎难下,或食入即吐为主要临床 表现。因痰气交阻,或痰瘀阻滞,胃失和降所致。 病位在食道和胃,食道癌、食管炎、贲门痉挛可参 照本病护理。
更快,更强,更安全
2
临床表现
1. 痰气阻膈证:吞咽梗噎,胸膈痞闷,甚则疼痛,情志舒畅时可减轻, 精神抑郁时加重,嗳气、恶吐痰涎,口干舌燥,大便艰涩,。舌质红, 舌苔薄腻,脉弦滑。 2. 津亏热结证:吞咽梗塞而痛,固体食物难入,汤水可下,形体逐渐消 瘦,肌肤枯燥,大便干结,五心烦热。舌质红而干,或带裂纹,脉弦 细数。 3. 瘀血内结证:吞咽梗阻,胸膈疼痛,食不得下,甚则滴水难进,食入 即吐,面色暗黑,肌肤枯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或吐下物赤豆汁。 舌紫暗,脉细涩。 4. 气虚阳微证:长期吞咽受阻,饮食不下,面色晄白,精神疲惫,形寒 气短,面浮足肿,泛吐清涎,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更快,更强,更安全
10
临床表现
更快,更强,更安全
11
临床表现
更快,更强,更安全
12
诊断
• (一)X线钡餐检查 食管X线钡餐检查可显示钡剂在癌肿点停滞,病变 段钡流细窄;食管壁僵硬,蠕动减弱,粘膜纹变粗而紊乱,边缘毛糙; 食管腔狭窄而不规则,梗阻上段轻度扩张,并可有溃疡壁龛及弃盈缺损 等改变。常规X线钡餐检查常不易发现浅表和小癌肿。应用甲基纤维素 钠和钡剂作双重对比造影,可更清楚地显示食管粘膜,提高食管癌的发 现率。 • (二)纤维食管胃镜检查 可直接观察癌肿的形态,并可在直视下作活 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确定诊断。 • (三)食管粘膜脱落细胞学检查 应用线网气囊双腔管细胞采集器吞入 食管内,通过病变段后充气膨胀气囊,然后缓缓将气囊拉出。取网套擦 取涂片作细胞学检查,阳性率可达90%以上,常以发现一些早期病倒, 为食管癌大规模普查的重要方法。 • (四)食管CT扫描检查 CT扫描可以清晰显示食管与邻近纵隔器官的关 系。正常食管与邻近器官分界清楚,食管壁厚度不超过5mm,如食管 壁厚度增加,与周围器官分界模糊,则表示食管病变存在。 • (五)其他检查方法 应用甲苯胺蓝或碘体内染色内镜检查法对食管癌 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价值。此法具有简便易行,定位和确定癌肿范围准 确等优点。
噎膈PPT课件
二.A.胸膈 B.胃 C.肺 D.食道
三.2.噎膈属( )脏腑所主。
四.A.肝 B.胃 C.肺 D.脾
五.3.瘀血内结型噎膈的治法是( )。
六.A.破结行瘀,疏肝和胃 B.破结行瘀,滋阴养血
七.C.破结行瘀,宽胸宣肺 D.破结行瘀,消导和胃
八.4 .津亏热结型噎膈的治法是( )。
九.A.养阴生津,泻热散结 B.养阴生津,破结行瘀
16
辨证论治
基本辩证分型及治疗
4.气虚阳微
主症:长期吞咽受阻,饮食下不,面色晄白,精神疲惫,形寒 气短,面足浮肿,泛吐清涎,腹胀便溏。舌淡,苔白, 脉细弱。
治法:温补脾肾、益气回阳 治法:破结行瘀、滋阴养血 代表方:温脾用补气运脾汤,温肾用右归丸。
17
演变与预后
演变:
虚劳,水肿,郁证,不寐,积聚,关格
C.破结行瘀,滋阴养血 D.理气泻热散结
8.痰气交阻型噎膈的选方用( )。
A.半夏厚朴汤 B.二陈汤
C.启膈散
D.小半夏汤
9.“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出自( )。
A.《太平圣惠方·第五十卷》 B.《灵枢·四时气》
C.《医学心悟·噎膈》
D.《临证指南医案》
10.气虚阳虚型噎膈的治法是( )。
A.温补脾肾,益气回阳 B.补益中气
一. 辨证要点
辨病情轻重 辨本虚标实 结合辅助检查
一. 治疗要点
开郁启膈,和胃降逆 生津润燥,顾护脾胃
治疗总原则: 理气开郁、化痰消瘀,滋阴养血润燥 初期治标:理气,消瘀,化痰,降火
后期治本:滋阴润燥,补气温阳
辛散香燥药不可多用 滋腻碍药物不可过用
13
辨证论治
基本辩证分型及治疗
1.痰气交阻
中医内科学-噎膈(已完成)
内窥镜检查
通过内窥镜检查可以观察食管黏 膜的病变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
X线钡剂造影
通过X线钡剂造影可以观察食管蠕 动情况及狭窄程度,有助于诊断噎 膈。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有 助于了解患者全身状况及病情严重 程度。
03
噎膈的治疗
中医治疗
中药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采用中药 汤剂或中成药进行治疗, 以调理气血、舒肝和胃、 润燥生津为主。
康复治疗
饮食调理
调整饮食结构,选择易于消化的 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运动康复
适当进行运动锻炼,如散步、太 极拳等,以增强身体机能和免疫
力。
心理康复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 帮助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04
噎膈的预防与调护
预防措施
饮食调护
保持饮食规律,避免过热、过硬、过 刺激的食物,多摄入易消化、营养丰 富的食物。
食物难以顺利通过食管。
神经调节异常
02
研究发现噎膈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有关,食管神经支配异
常可能导致食管肌肉收缩异常。
细胞分子机制
03
研究发现噎膈的发生与某些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分子表达异
常有关,这些分子可能参与食管黏膜的修复和癌变过程。
临床研究进展
早期诊断
通过内镜检查、食管测压等手段,早期识别噎膈患者,提高诊断 准确率。
噎膈的病因
01
02
03
情志因素
长期精神抑郁、忧思恼怒 等情绪波动,导致气机不 畅,痰瘀内生,阻塞食管。
饮食不节
过食辛辣、肥甘厚味,损 伤脾胃,痰浊内生,上逆 食管。
久病体弱
年老体弱或久病不愈,导 致气血亏虚,津液不足, 食管失养。
通过内窥镜检查可以观察食管黏 膜的病变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
X线钡剂造影
通过X线钡剂造影可以观察食管蠕 动情况及狭窄程度,有助于诊断噎 膈。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有 助于了解患者全身状况及病情严重 程度。
03
噎膈的治疗
中医治疗
中药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采用中药 汤剂或中成药进行治疗, 以调理气血、舒肝和胃、 润燥生津为主。
康复治疗
饮食调理
调整饮食结构,选择易于消化的 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运动康复
适当进行运动锻炼,如散步、太 极拳等,以增强身体机能和免疫
力。
心理康复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 帮助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04
噎膈的预防与调护
预防措施
饮食调护
保持饮食规律,避免过热、过硬、过 刺激的食物,多摄入易消化、营养丰 富的食物。
食物难以顺利通过食管。
神经调节异常
02
研究发现噎膈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有关,食管神经支配异
常可能导致食管肌肉收缩异常。
细胞分子机制
03
研究发现噎膈的发生与某些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分子表达异
常有关,这些分子可能参与食管黏膜的修复和癌变过程。
临床研究进展
早期诊断
通过内镜检查、食管测压等手段,早期识别噎膈患者,提高诊断 准确率。
噎膈的病因
01
02
03
情志因素
长期精神抑郁、忧思恼怒 等情绪波动,导致气机不 畅,痰瘀内生,阻塞食管。
饮食不节
过食辛辣、肥甘厚味,损 伤脾胃,痰浊内生,上逆 食管。
久病体弱
年老体弱或久病不愈,导 致气血亏虚,津液不足, 食管失养。
中医内科学第18章噎膈ppt课件
噎膈病中有的则始终以吞咽食物梗噎不顺 为主要表现,并无膈的病征。
10【病因病机】源自1.情志内伤:忧思伤脾 化源不足—津液不布—食道失于濡润
脾失健运 聚津生痰—痰气交阻
郁怒伤肝—肝郁气滞—血瘀— 痰瘀互结
噎
2.饮食所伤:
酒食肥甘—酿成痰浊—痰气交阻
恣食辛香燥热之品—津伤血燥—食道干涩
膈
3.年老肾虚—真阴亏损—精血渐亏—食道失养
18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明虚实 实—气滞血瘀,痰浊内阻; 新病多实,或实多虚少; 吞咽困难,梗塞不顺,胸膈胀痛者多实。
19
虚—津枯血燥,气虚阳微 久病多虚,或虚中夹实。 食道干涩,饮食不下,或食入即吐者多虚。 然而临证时,多为虚实夹杂之候,尤当详
辨。
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 《太平圣惠方·第五十卷》认为:“寒温失
宜,食饮乖度,或恚怒气逆,思虑伤心, 致使阴阳不和,胸膈痞塞,故名膈气也。”
4
《灵枢·四时气》曰:“食饮不下,膈塞不 通,邪在胃脘.”
《医学心悟·噎隔》指出:“凡噎膈症,不 出胃脘干槁四字。”
《临证指南医案·噎膈反胃》:“脘管窄隘”
噎属噎膈之轻证,可以单独为病,亦可 为膈的前驱表现。
9
噎膈的一般规律:初起只表现为吞咽食物 噎塞不顾,食物尚可咽下,继则随着噎塞 症状的日渐加重而固体食物难以下咽,汤 水可入,终致汤水不入,咽后随即吐出。 随着饮食渐废,病邪日深,正气凋残,病 人表现为消瘦,乏力,面容憔悴,精神萎 顿,终致大肉尽脱,形消骨立而危殆难医。
5
《景岳全书·噎膈》曰:“噎膈一证, 必以忧愁思虑,积劳积郁,或酒色过度, 损伤而成。”并指出;“少年少见此证, 而惟中衰耗伤者多有之。”
10【病因病机】源自1.情志内伤:忧思伤脾 化源不足—津液不布—食道失于濡润
脾失健运 聚津生痰—痰气交阻
郁怒伤肝—肝郁气滞—血瘀— 痰瘀互结
噎
2.饮食所伤:
酒食肥甘—酿成痰浊—痰气交阻
恣食辛香燥热之品—津伤血燥—食道干涩
膈
3.年老肾虚—真阴亏损—精血渐亏—食道失养
18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明虚实 实—气滞血瘀,痰浊内阻; 新病多实,或实多虚少; 吞咽困难,梗塞不顺,胸膈胀痛者多实。
19
虚—津枯血燥,气虚阳微 久病多虚,或虚中夹实。 食道干涩,饮食不下,或食入即吐者多虚。 然而临证时,多为虚实夹杂之候,尤当详
辨。
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 《太平圣惠方·第五十卷》认为:“寒温失
宜,食饮乖度,或恚怒气逆,思虑伤心, 致使阴阳不和,胸膈痞塞,故名膈气也。”
4
《灵枢·四时气》曰:“食饮不下,膈塞不 通,邪在胃脘.”
《医学心悟·噎隔》指出:“凡噎膈症,不 出胃脘干槁四字。”
《临证指南医案·噎膈反胃》:“脘管窄隘”
噎属噎膈之轻证,可以单独为病,亦可 为膈的前驱表现。
9
噎膈的一般规律:初起只表现为吞咽食物 噎塞不顾,食物尚可咽下,继则随着噎塞 症状的日渐加重而固体食物难以下咽,汤 水可入,终致汤水不入,咽后随即吐出。 随着饮食渐废,病邪日深,正气凋残,病 人表现为消瘦,乏力,面容憔悴,精神萎 顿,终致大肉尽脱,形消骨立而危殆难医。
5
《景岳全书·噎膈》曰:“噎膈一证, 必以忧愁思虑,积劳积郁,或酒色过度, 损伤而成。”并指出;“少年少见此证, 而惟中衰耗伤者多有之。”
中医内科之噎膈护理课件
分类
噎膈可分为痰气交阻型、津亏热结型 、瘀血内结型和气虚阳微型。
噎膈的病因与病理
病因
多因年老体弱、情志失调、饮食 不节等原因导致食管狭窄,气机 不畅。
病理
痰气交阻、痰瘀互结,日久可导 致气阴两虚,甚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气虚衰。
噎膈的症状与表现
主要症状
进食梗噎不顺、胸膈痞满、疼痛、嗳气呃逆等。
伴随症状
恶心呕吐、消瘦、乏力等。
气功锻炼
如太极拳、八段锦等, 有助于调节呼吸、改善 气血运行,增强机体免
疫力。
中药调理
根据个体情况,选用具 有健脾和胃、行气活血 等功效的中药进行调理
。
针灸推拿
通过针灸、推拿等方法 刺激经络穴位,调节气
血,缓解症状。
心理辅导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 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和
心理疏导。
注意事项
针灸护理
针刺
选取中脘、足三里、内关等穴位进行针刺,以调理气机、和 胃降逆。
艾灸
对胃俞、脾俞等穴位进行艾灸,以温中散寒、行气活血,缓 解噎膈症状。
推拿护理
腹部按摩
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促进胃肠蠕动 ,缓解噎膈症状。
捏脊疗法
自下而上捏脊,刺激背部膀胱经和督 脉,调理脏腑功能,改善噎膈症状。
04
噎膈的预防与保健
重视早期症状
如出现进食困难、胸骨后疼痛 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
避免盲目用药
在使用中药或西药时,应遵循 医嘱,避免盲目用药或更改药 物剂量。
注意饮食禁忌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 及过硬、过热的食物,以免加 重症状。
定期复查
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医生建 议,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
噎膈可分为痰气交阻型、津亏热结型 、瘀血内结型和气虚阳微型。
噎膈的病因与病理
病因
多因年老体弱、情志失调、饮食 不节等原因导致食管狭窄,气机 不畅。
病理
痰气交阻、痰瘀互结,日久可导 致气阴两虚,甚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气虚衰。
噎膈的症状与表现
主要症状
进食梗噎不顺、胸膈痞满、疼痛、嗳气呃逆等。
伴随症状
恶心呕吐、消瘦、乏力等。
气功锻炼
如太极拳、八段锦等, 有助于调节呼吸、改善 气血运行,增强机体免
疫力。
中药调理
根据个体情况,选用具 有健脾和胃、行气活血 等功效的中药进行调理
。
针灸推拿
通过针灸、推拿等方法 刺激经络穴位,调节气
血,缓解症状。
心理辅导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 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和
心理疏导。
注意事项
针灸护理
针刺
选取中脘、足三里、内关等穴位进行针刺,以调理气机、和 胃降逆。
艾灸
对胃俞、脾俞等穴位进行艾灸,以温中散寒、行气活血,缓 解噎膈症状。
推拿护理
腹部按摩
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促进胃肠蠕动 ,缓解噎膈症状。
捏脊疗法
自下而上捏脊,刺激背部膀胱经和督 脉,调理脏腑功能,改善噎膈症状。
04
噎膈的预防与保健
重视早期症状
如出现进食困难、胸骨后疼痛 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
避免盲目用药
在使用中药或西药时,应遵循 医嘱,避免盲目用药或更改药 物剂量。
注意饮食禁忌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 及过硬、过热的食物,以免加 重症状。
定期复查
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医生建 议,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
中医内科学——噎膈(已完成)
3、治法:开郁化痰,润燥降气。
4、代表方:启膈散加减。本方有理气化 痰解郁,润燥和胃降逆之功效。适用于气 滞痰阻之噎膈证。启膈散中用郁金,沙丹 二参贝荷苓,杵头糠与砂仁壳,噎膈津枯 法可饮。
精选可编辑ppt
24
5、常用药: 郁金、砂仁壳、丹参,开郁利气. 沙参、贝母润燥化痰. 茯苓健脾和中. 杵头糠治卒噎,荷叶蒂和胃降逆。
精选可编辑ppt
21
(一)本病的治疗应权衡本虚标实的程度,酌情处理。
初期重在治标,宜理气、消瘀、化痰、降火为主;
后期重在治本,宜滋阴润燥,或补气温阳为主。
(二)然噎膈之病,病机复杂,即使在疾病初期,阴津未必不损,故治疗当顾护津液,其辛散香燥 之药不可多用,以免变生兼证。后期津液枯槁,阴血亏损,法当滋阴补血。但滋腻之品亦不 可过用,当顾护胃气,防滋腻太过有碍于脾胃,胃气一绝,则诸药罔投。
紧缩感。 (二)重症患者见持续性、进行性吞咽困难,咽下梗阻即吐,吐出粘液或白色泡沫粘痰,严重时伴
有胸骨后或背部肩胛区持续性钝痛,进行性消瘦。 (三)病人常有情志不畅、酒食不节、年老肾虚等病史。
精选可编辑ppt
16
二、病证鉴别
(一)噎膈与反胃的鉴别
两者皆有食入即吐的症状。噎膈多系阴虚有热,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阻塞不下,旋食旋 吐,或徐徐吐出;反胃多属阳虚有寒,主要表现为食尚能入,但经久复出,朝食暮吐,暮食 朝吐。如《医学读书记·噎膈反胃之辨》说:“噎膈之所以反胃者,以食噎不下,故反而上 出,若不噎则并不反矣。其反胃之病,或迟或速,自然吐出,与膈病何相干哉?”
精选可编辑ppt
11
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
所谓本虚,系指阴津损伤以致阴津干涸,严重者为气虚阳微。 标实乃为痰、气、瘀阻塞食道,故噎膈以吞咽困难为主证。因 饮食不节,生湿凝痰,阻滞气机于食道,为痰气交阻证;肝气 郁结,气滞则血瘀,气血互结,则形成瘀血内结证;因年高体 虚,或热盛津伤,津亏不能滋润食道,而形成津亏热结证;久 病阴亏,阴损及阳,脾肾脏腑功能减退,阳气不足,则成气虚 阳微证。本病虽然有轻重之别,但本虚标实这一病理环节贯穿 着整个病变过程,在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本虚与标实有主次 之别。本病初期,以标实为主,由痰气交阻于食道,故吞咽之 时梗噎不顺,继则瘀血内结,痰、气、瘀三者交互搏结,胃之 通降阻塞、上下不通,因此吞咽格拒,饮食难下。久则气郁化 火,或痰瘀生热,伤阴耗液,病机由标实转为正虚为主,病情 由轻转重。
4、代表方:启膈散加减。本方有理气化 痰解郁,润燥和胃降逆之功效。适用于气 滞痰阻之噎膈证。启膈散中用郁金,沙丹 二参贝荷苓,杵头糠与砂仁壳,噎膈津枯 法可饮。
精选可编辑ppt
24
5、常用药: 郁金、砂仁壳、丹参,开郁利气. 沙参、贝母润燥化痰. 茯苓健脾和中. 杵头糠治卒噎,荷叶蒂和胃降逆。
精选可编辑ppt
21
(一)本病的治疗应权衡本虚标实的程度,酌情处理。
初期重在治标,宜理气、消瘀、化痰、降火为主;
后期重在治本,宜滋阴润燥,或补气温阳为主。
(二)然噎膈之病,病机复杂,即使在疾病初期,阴津未必不损,故治疗当顾护津液,其辛散香燥 之药不可多用,以免变生兼证。后期津液枯槁,阴血亏损,法当滋阴补血。但滋腻之品亦不 可过用,当顾护胃气,防滋腻太过有碍于脾胃,胃气一绝,则诸药罔投。
紧缩感。 (二)重症患者见持续性、进行性吞咽困难,咽下梗阻即吐,吐出粘液或白色泡沫粘痰,严重时伴
有胸骨后或背部肩胛区持续性钝痛,进行性消瘦。 (三)病人常有情志不畅、酒食不节、年老肾虚等病史。
精选可编辑ppt
16
二、病证鉴别
(一)噎膈与反胃的鉴别
两者皆有食入即吐的症状。噎膈多系阴虚有热,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阻塞不下,旋食旋 吐,或徐徐吐出;反胃多属阳虚有寒,主要表现为食尚能入,但经久复出,朝食暮吐,暮食 朝吐。如《医学读书记·噎膈反胃之辨》说:“噎膈之所以反胃者,以食噎不下,故反而上 出,若不噎则并不反矣。其反胃之病,或迟或速,自然吐出,与膈病何相干哉?”
精选可编辑ppt
11
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
所谓本虚,系指阴津损伤以致阴津干涸,严重者为气虚阳微。 标实乃为痰、气、瘀阻塞食道,故噎膈以吞咽困难为主证。因 饮食不节,生湿凝痰,阻滞气机于食道,为痰气交阻证;肝气 郁结,气滞则血瘀,气血互结,则形成瘀血内结证;因年高体 虚,或热盛津伤,津亏不能滋润食道,而形成津亏热结证;久 病阴亏,阴损及阳,脾肾脏腑功能减退,阳气不足,则成气虚 阳微证。本病虽然有轻重之别,但本虚标实这一病理环节贯穿 着整个病变过程,在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本虚与标实有主次 之别。本病初期,以标实为主,由痰气交阻于食道,故吞咽之 时梗噎不顺,继则瘀血内结,痰、气、瘀三者交互搏结,胃之 通降阻塞、上下不通,因此吞咽格拒,饮食难下。久则气郁化 火,或痰瘀生热,伤阴耗液,病机由标实转为正虚为主,病情 由轻转重。
最新第四节噎膈-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病证课件ppt
讨论脑积水的治疗
湘潭市二医院神经内科 神内一区
病例摘要
• 主诉: 发作性意识不清2月。 • 查体:BP:110/80mmHg 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罗音
,心率71次/分,律齐,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 不肿。专科情况:神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3.0mm,对 光反射灵敏,伸舌居中,口角不偏,颈软,克氏征、布氏 征均阴性,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四肢深浅感觉正常, 四肢腱反射正常,双侧病理征阴性。 • 入院前在湘潭市中心医院行头颅MRI示:脑积水(梗阻性 ?),陈旧性腔隙性脑梗塞。
朱丹溪在《脉因证治·噎膈》中提出“润养津血,降火散结” 的治疗大法。
三、病因病机小结
1、噎膈的基本病变与发病机理总属气、痰、瘀 交结,阻隔于食道、胃脘而致 。
2、病位在食道,属胃所主。 3、病变脏腑与肝、脾、肾三脏有关 。 4、病性:本虚标实。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轻症患者主要为胸骨后不适,烧灼感或
Hale Waihona Puke 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1、本病早期轻症仅有吞咽之时哽噎不顺, 全身症状不明显。
2、病情严重则吞咽困难呈进行性加重, 甚则胸膈疼痛,滴水难人。
3、临床应辨标本主次。标实当辨气结、 痰阻、血瘀三者之不同。本虚多责之于阴 津枯槁为主,发展至后期可见气虚阳微之 证。
二、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应权衡本虚标实的程度,酌情处理。 1、初期重在治标,宜理气、化痰、消瘀、降火为主 2、后期重在治本,宜滋阴润燥,或补气温阳为主。 3、噎膈之病,病机复杂,虚实每多兼夹,当区别主
第四节噎膈-中医内科学---脾胃 系病证
概述
一、定义:噎膈是指吞咽食物哽噎不顺, 饮食难下,或纳而复出的疾患。噎即 噎塞,指吞咽之时哽噎不顺;膈为格 拒,指饮食不下。噎虽可单独出现, 而又每为膈的前驱表现,故临床往往 以噎膈并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病的预后与病情是否发展有关。
如病情始终停留在噎证的阶段,只表现为吞咽之时梗噎不顺的痰气交阻证,不向膈证发展 (不出现胸膈阻塞、饮食不下),一般预后尚好。由噎转膈者,发展快慢不同,治疗效果也有 差异。其发展快而治疗效果较差,可在短时间危及生命。如病情发展慢而治疗见效者,可 延缓生命,少数患者可达到临床治愈。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本病早期轻症仅有吞咽之时梗噎不顺,全身症状不明显;病情严重则吞咽困难呈进行性加重,
甚则胸膈疼痛、滴水难入,临床应辨标本主次。 标实当辨气结、血瘀、痰阻三者之不同。 本虚多责之于阴津枯槁为主,发展至后期可见气虚阳微之证。
饮食过热 食物粗糙
痰热内结 噎膈
损伤食道
• 3.年老肾虚:
• 因年老肾虚而致噎膈者,多因房劳过度,纵欲太甚, 真阴亏损,阴亏液涸,食道干涩,遂成噎膈之病。
二、病机
噎膈的基本病变与发病机理总属气、痰、瘀交结,阻隔于食道、胃脘,食管狭窄,津液干涸所 致。
病位在食道,属胃气所主,病变脏器涉及肝、脾、肾。
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
所谓本虚,系指阴津损伤以致阴津干涸,严重者为气虚阳微。 标实乃为痰、气、瘀阻塞食道,故噎膈以吞咽困难为主证。因 饮食不节,生湿凝痰,阻滞气机于食道,为痰气交阻证;肝气 郁结,气滞则血瘀,气血互结,则形成瘀血内结证;因年高体 虚,或热盛津伤,津亏不能滋润食道,而形成津亏热结证;久 病阴亏,阴损及阳,脾肾脏腑功能减退,阳气不足,则成气虚 阳微证。本病虽然有轻重之别,但本虚标实这一病理环节贯穿 着整个病变过程,在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本虚与标实有主次 之别。本病初期,以标实为主,由痰气交阻于食道,故吞咽之 时梗噎不顺,继则瘀血内结,痰、气、瘀三者交互搏结,胃之 通降阻塞、上下不通,因此吞咽格拒,饮食难下。久则气郁化 火,或痰瘀生热,伤阴耗液,病机由标实转为正虚为主,病情 由轻转重。
紧缩感。 (二)重症患者见持续性、进行性吞咽困难,咽下梗阻即吐,吐出粘液或白色泡沫粘痰,严重时伴
有胸骨后或背部肩胛区持续性钝痛,进行性消瘦。 (三)病人常有情志不畅、酒食不节、年老肾虚等病史。
二、病证鉴别
(一)噎膈与反胃的鉴别
两者皆有食入即吐的症状。噎膈多系阴虚有热,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阻塞不下,旋食旋 吐,或徐徐吐出;反胃多属阳虚有寒,主要表现为食尚能入,但经久复出,朝食暮吐,暮食 朝吐。如《医学读书记·噎膈反胃之辨》说:“噎膈之所以反胃者,以食噎不下,故反而上 出,若不噎则并不反矣。其反胃之病,或迟或速,自然吐出,与膈病何相干哉?”
二、沿革 (一)《内经》首先提出了膈的病名。 如《素问·阴阳别论》云:“三阳结,谓之膈”(“三阳”,指太阳,包括足太阳和手太阳
经。) 《素问·通评虚实论》曰:“膈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 明确指出了发病脏腑与大肠、小肠、膀胱有关,精神因素对本病的影响甚大。 (二)隋·巢元方将噎膈分为气、忧、食、劳、思五噎,忧、恚、气、寒、热五膈。
(二)噎膈与梅核气的鉴别
二者均见咽中梗塞不舒的症状。噎膈系有形之物瘀阻于食道,吞咽困难。梅核气则系气逆痰 阻于咽喉,为无形之气,无吞咽困难及饮食不下的症状。如《证治汇补·噎膈·附梅核气》 所说:“梅核气者,痰气窒塞于咽喉之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状如梅核。”即咽中有梗 塞不舒的感觉。无食物梗噎不顺,或吞咽困难,食入即吐的症状。
第四节 噎膈
【概说】
一、概念
噎膈是指吞咽食物梗噎不顺,饮食难下,或纳而复出的疾患。根据病轻重和临床表现不同而有噎 与膈的不同。
噎即噎塞,指吞咽之时梗噎不顺;膈为格拒,指饮食不下。噎虽可单独出现,而又可为膈的前 驱表现,故临床往往以噎膈并称。表现为饮食吞咽之时,梗噎不顺,食物难下至胃,甚则格 拒不通,食入即吐。
提出“惟中衰耗伤者多有之”。
(六)《证治汇补》认为总归七情之变,提 出“化痰行瘀”的治法。
认为:“有气滞者,有血瘀者,有火炎者, 有痰凝者,有食积者,虽有五种,总归七 情之变。”
(七)《临证指南医案》明确其病机为“脘 管窄隘”。
三、讨论范围
根据噎膈的临床表现,包括西医学中的食 道癌、贲门癌、贲门痉挛、食管憩室、食 道炎、食道狭窄等。可参照本节内容辨证 论治,同时结合辨病处理。
【病因病机】
噎膈的病因复杂,主要与七情内伤、酒食不节、年老肾虚有关, 致使气、痰、瘀交阻,热毒互结,食管狭窄而成噎膈。
一、病因 1.七情内伤: 忧思则伤脾,脾伤则气结,水湿失运,滋生痰浊。 恼怒则伤肝,肝伤则气郁,气郁血停,瘀血阻滞。
阻碍食道 渐成噎膈
• 2.饮食不节:
嗜酒无度 过食肥甘辛香燥热
病位在食道,属胃气所主。病变脏腑与肝脾肾三脏有关,因三脏之经络皆与食道相连,从而影 响食道的功能。如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年老肾虚可致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常。脾之功能失调, 健运失司,水湿聚而为痰;肝之疏泄失常,则气失条达,可使气滞血瘀或气郁化火;肾阴不 足,则不能濡养咽嗌,致气滞、痰阻、血瘀,使食管狭窄,津液干涸失濡而成噎膈。
噎膈病因病机示意图
饮食因素
刺激食管 损伤食管络脉 损伤脾胃 聚湿生痰
情志因素 气机郁滞 气血运行不畅 气滞血瘀
气血亏乏 正气亏虚 阴津耗伤
精血枯涸
食管失濡养、滋润
痰气阻膈 瘀血阻膈 津亏热结 气虚阳微
噎膈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一)轻症患者主要为胸骨后不适,烧灼感或疼痛,食物通过有滞留感或轻度梗阻感,咽部干燥或
噎膈与反胃、梅核气鉴别表
三、相关检查
(一)胃镜检查,可在直视下观察食道、贲门、幽门、 胃体的情况,以了解有无肿瘤及炎症、溃疡、狭窄等, 若有肿瘤可进行组织活检,以确定病性。
(二)X线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可直接观察到食管的蠕 动情况、管壁舒张度、食管粘膜改变,充盈缺损及梗 阻程度等。
(三)CT检查,可了解全食管壁的结构情况与周围脏 器的关系,以帮助诊断。
(三)唐宋以后始将“噎膈”并称。《济生 方·噎膈》认为“倘或寒温失宜,食饮乖 度,七情伤感,气神俱扰……结于胸膈则 成膈,气流于咽嗌则成五噎。”指出饮食、 酒 色、年龄均与本病有关。
(四)《脉因证治·噎膈》提出“润养津血, 降火散结”的治疗大法。
其认为“血液俱耗,胃脘亦槁”。
(五)《景岳全书》注重从脾肾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