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噎膈
中医内科学试题及答案第(9)套
中医内科学试题及答案1、噎膈的预防与调摄应注意A.进食不可太快B.不吃过烫.辛辣.变质食物,忌烈性酒C.喜食酸菜和泡菜等D.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腌制品E.避免经常性的情志刺激【答案】A B D E2、丁某,男,76岁。
5年来时感眼前发黑,周围景物旋转,甚至无法站立,精神萎靡,腰酸膝软,两日干涩,耳鸣如蝉,舌红少苔,脉细数。
其病证诊断是A.眩晕气血亏虚证B.眩晕肾精不足证C.中风中经络之阴虚风动证D.中风肝肾亏虚证E.眩晕清阳不升证【答案】B3、《黄帝内经》中郁的概念包括A.木郁B.火郁C.土郁D.金郁E.水郁【答案】A B C D E4、肾阳虚证的诊断要点是A.形寒肢冷,面白神疲B.滑精早泄,小便频数C.性欲减退,腰膝酸冷D.下肢水肿,按之凹陷E.大便稀溏,排便不爽【答案】C5、下列关于药物作用中升降浮沉的描述,正确的是A.辛:升浮B.甘:沉降C.苦:升浮D.花叶:沉降E.种子:升浮【答案】A6、治疗黄疸(阳黄)热重于湿证,首选的方剂是A.大柴胡汤B.茵陈蒿汤C.茵陈五苓散D.茵陈术附汤E.鳖甲煎丸【答案】B7、下列哪些治法是《血证论》中提出的治血证的大法A.止血B.宁血C.补虚D.凉血E.消瘀【答案】A B D E8、厥证虚证的主症是A.面红气粗B.口开手撒C.声高息促D.脉洪大有力E.多发于形体壮实者【答案】B9、属于痫证的表现的是A.突然昏倒B.昏不知人C.两目上视D.肢休抽搐E.口中怪叫【答案】A B C D E10、下列各项,不属于胁痛肝郁气滞证主症特点的是A.胁肋胀痛,走窜不定B.胸闷腹胀C.嗳气频作,得嗳气而胀痛稍舒D.胁痛因情志变化而增减E.痛处固定拒按【答案】E11、寒哮的治疗原则是A.清热宜肺,化痰定喘B.宣肺散寒,化痰平喘C.健脾益气D.补肾纳气E.以上都不是【答案】B12、噎膈的预防与调摄应注意A.进食不可太快B.不吃过烫.辛辣.变质食物,忌烈性酒C.喜食酸菜和泡菜等D.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腌制品E.避免经常性的情志刺激【答案】A B D E13、痫证休息期肝火痰热证的治法A.平肝息风,定惊安神B.清肝泻火,化痰宁心C.清热泻火,顺气豁痰D.疏肝和胃,健脾化痰E.涤痰息风,开窍定痫【答案】B14、下列关于头痛性质描述正确的是A.风寒所致多头痛剧烈B.风热所致头胀而痛C.风湿所致头痛如裹D.痰湿所致头痛而重E.肝阳所致头痛而胀【答案】A B C D E15、最常引起胃脘痛的外邪是A.风B.寒C.湿D.燥E.火【答案】B16、气阴耗伤型肺痨治疗最佳方剂A.麦门冬汤B.保真汤C.百合固金汤D.月华丸E.以上都不是【答案】B17、患者肺胀病史20年,咳嗽,痰白泡沫状,少食乏力,自汗怕风,面色少华,腹胀,便溏,舌体胖大,齿痕,舌质淡,苔白,脉细或脉缓或弱。
中医内科学常见名词解释
中医内科学常见名词解释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感冒(伤风)是感触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等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病。
(虚、实)虚体感冒:体质虚弱、年老或病后未复,抵抗太薄弱,卫外不固,容易感受风邪而发生感冒。
时行感冒:感冒的一种,与有发病迅速,呈流行性,首发症状为,恶寒发热,体温高,全身症状明显而肺系症状不突出等特点。
感受时行病毒,病变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证候相似的感冒咳嗽是由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气失于宣降,上逆作声,咳吐痰液,为肺系疾病的主要症候之一。
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一般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分外感、内伤)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以致痰气搏结,壅阻气道,肺失宣降所致的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
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分发作、缓解期)(呷嗽,哮吼)天哮:因禀赋而患哮病喘证是指由于感受外邪,痰浊内蕴,情志失调而致肺气上逆,失于宣降,或久病气虚,肾失摄纳,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证。
严重者可致喘脱。
(分虚实)上盛下虚:指喘证中痰浊壅盛于上,肾气亏虚于下的肺实肾虚症候。
表现为肺痈是指由于热毒瘀结于肺,以致肺叶生疮,血败肉腐,形成脓疡的一种病证。
临床以发热,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表现。
(四期)肺痨是指由于正气虚弱(内因),感染痨虫(外因),侵蚀肺脏所致的,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
(尸注:强调传染性)肺胀是指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从而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
临床表现见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喘息气促,咳嗽,咯痰,脘腹胀满,心悸浮肿或唇甲紫绀等症。
其病情缠绵,时轻时重,经久难愈,严重者可出现神昏、痉厥、出血、喘脱等危重证候。
中医内科学之噎膈
预防为主: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预防 疾病的复发和加重,以及并发症的发生。
常用方剂
启膈散:主治气郁 痰阻,胸膈满闷, 吞咽不利
旋覆代赭汤:主治 痰气交阻,胸膈满 闷,吞咽不利
丁香柿蒂汤:主治 胃寒呃逆,胸膈满 闷,吞咽不利
通幽汤:主治痰气 交阻,胸膈满闷, 吞咽不利
半夏厚朴汤:主治 痰气交阻,胸膈满 闷,吞咽不利
03
适量摄入蛋白质,如瘦 肉、豆腐等
04
保持饮食规律,避免暴 饮暴食
05
少食多餐,避免过饱
06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 免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
情志调养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 1 和紧张
学会自我调节,保持乐观积极 2 的心态
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 3 减轻心理压力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家人、 4 朋友多沟通交流,获得情感支持
脏腑虚弱:如年 老体弱,脾胃虚 弱,运化失司
饮食不节:如暴 饮暴食,过食辛 辣刺激食物,损 伤脾胃
痰饮内停:如痰 饮内停,阻滞气 机,影响脾胃运 化
外感六淫:如风 寒暑湿燥火等外 邪侵袭,损伤脾 胃
瘀血内阻:如瘀 血内阻,影响气 血运行,导致脾 胃运化失常噎膈的临床表现01
吞咽困难:食物难以下咽, 甚至无法吞咽
橘皮竹茹汤:主治 胃热呃逆,胸膈满 闷,吞咽不利
生活习惯调整
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 足的休息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 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避免暴饮暴食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饮食调理
01
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 油腻、刺激性食物
02
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 生素和纤维素
中医内科学噎膈
治法:滋养津液,泻热散结。
方药:五汁安中饮合沙参麦冬汤。
常用梨汁、藕汁、牛乳养胃生津;生姜汁和胃降逆;韭汁活血 行瘀;沙参、石斛、麦冬、生地黄、熟地黄补脾胃之阴。
肠中燥结,大便不通,可酌用大黄甘草汤泻热存阴,但宜中 病即止,以免重伤津液;胃火炽盛,格拒不入,用黄芩、黄连 、栀子、竹茹、枇杷叶、芦根、天花粉降火止吐。
噎膈源流
“膈”始见于《内经》,称作膈、鬲、膈中、隔塞、膈气。在病因上, 《内经》认为本病证与津液及情志有关,如《素问·阴阳别论》日:“三 阳结谓之隔。”《素问·通评虚实论》日:“隔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 忧之病也。”
“噎”之名,始见于《诸病源候论》。《诸病源候论·否噎病诸候》日: “噎者,噎塞不通也。”
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病初以标实为主,为痰气交阻于食道 胃腑,故吞咽时梗噎不顺,格塞难下;继则痰、气、瘀三者交 互搏结,胃之通降阻塞,饮食难下;久则气郁化火或瘀痰生热 ,伤阴耗液,病情由标实转为正虚,而以津亏热结为主。如阴 津日益枯槁,胃失濡养;或阴损及阳,脾肾阳气衰败,痰气郁 结倍甚,病人晚期,证情危重。
学习要点:
胃痛的概念,病机要点,辨证治疗原则,分证论治;痞满的概念,辨证 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呕吐与反胃的鉴别,辨证治疗原则,分证论 治;呃逆的辨证要点,分证论治;噎膈的概念,与梅核气的鉴别,分证论 治;腹痛的病机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泄泻与痢疾、霍乱的鉴别, 病机要点,辨证治疗原则,分证论治;痢疾的概念,病机要点,分证论治 ;便秘的病机要点,分证论治。
中医内科学名词解释
感冒是感触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病。
咳嗽是由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气不清,失于宣肃所成,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
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气道挛急所致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
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
喘证是指由于感受外邪,痰浊内蕴,情志失调而致肺气上逆,失于宣降,或久病气虚,肾失摄纳,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证。
严重者可致喘脱。
肺痈是指由于热毒瘀结于肺,以致肺叶生疮,血败肉腐,形成脓疡的一种病证。
临床以发热,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表现。
肺痨是指由于正气虚弱,感染痨虫,侵蚀肺脏所致的,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
肺胀是指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从而导致肺管不利,肺气壅滞,气道不畅,胸膺胀满不能敛降。
临床表现见喘息气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满,憋闷如塞,或唇甲紫钳,心悸浮肿等症。
痰饮是指三焦气化失常,水液在体内运化输布失常,停积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
心悸是指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引起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胸痹心痛是由于正气亏虚,痰浊、瘀血、气滞、寒凝而引起心脉痹阻不畅,临床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失眠是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
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不固,引起汗液外泄失常的一类病证。
血证是指凡由多种原因,引起火热熏灼或气虚不摄,致使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一类病证。
中医内科学 噎 膈
3.津亏热结证
食入格拒不下,入而复出,甚则水饮难进,心烦口干,胃脘灼热 ,大便干结如羊失,形体消瘦,皮肤干枯,小便短赤,舌质光红,干 裂少津,脉细数。
证机概要:气郁化火,阴津枯竭,虚火上逆,胃失润降。 治法:滋阴养血,润燥生津。 代表方:沙参麦冬汤加减。本方有滋阴养血,润燥生津的作用, 适用于阴津枯竭,燥热内结之噎膈。 常用药:沙参、麦冬、天花粉、玉竹滋阴养血;乌梅、芦根、 白蜜生津润肠;竹茹、生姜汁化痰止吐;半枝莲清热解毒散结。 方歌: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
砂仁神曲白豆蔻,麦芽化湿醒脾妙。
谢谢观赏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治疗原则在于温中健脾,降逆和胃。若反复呕吐,津气并虚,可 加益气养阴之品;日久不愈,宜加温补肾阳之法。
脾胃虚寒证
食后脘腹胀满,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吐后则舒,神疲 乏力,面色少华,手足不温,大便溏泻,舌淡,苔白滑,脉细缓无力。
证机概要:脾胃虛寒,饮食不化,停滞胃中,逆而尽吐。 治法:温中健脾,降气和胃。 代表方:丁香透膈散加减。本方具有温中和胃、健脾补益、 降逆理气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反胃之病。 常用药:人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丁香、半夏、木香、 香附降气和胃;砂仁、白豆蔻、神曲、麦芽醒脾化食。 方歌:丁香透膈参术草,半夏木香香附好;
【辨证要点】
本病早期轻症仅有吞咽之时哽噎不顺,全身症状不明 显,病情严重则吞咽困难呈进行性加重,食常复出,甚则 胸膈疼痛,滴水难入。临床应辦标本主次。标实当气结、 痰阻、血瘀三者之不同。本虚多责之于津液枯槁为主,发 展至后期可见气虚阳微之证。
【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应权衡本虛标实的程度,酌情处理。初期 重在治标,宜理气、化痰、消瘀、降火为主。后期重在治 本,宜滋阴润燥,或补气温阳为主。然噎膈之病,病机复杂 ,虚实每多兼夹,当区别主次兼顾。
中医内科学课件:噎膈
《临证指南医案·噎膈反胃》曰:“其已成者,百 无一治;其未成者,用消瘀去痰降气之药,或可 望其通利。”
5.鉴别
《医学读书笔记·噎膈反胃之辨》说:“噎膈之所以 反胃者,以食噎不下,故反而上出.若不噎则并 不反矣。其反胃之病,则全不噎食,或迟或速, 自然吐出,与膈病何相干哉?’
房劳伤肾 年老肾亏 饮食所伤
忧思郁怒
三、病因病机
精血耗伤 肾阴亏损 酿痰生热
食道干涩
耗伤阴液
络损痰生 伤脾生痰
损伤肝脏
痰气瘀阻 气滞血瘀
食道狭窄
噎膈
归纳:
噎膈的病因以内伤饮食、情志、 脏腑失调为主,形成气滞、痰阻、血瘀 三 种 邪 气 阻 滞 食 道 , 使 食 管 狭 窄 ,津枯 血燥致食 道 干 涩 。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枳赤芍熬 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痨。
4.气虚阳微 主症:长期吞咽受阻,饮食不下;面色白光
白,精神疲惫; 兼症:形寒气短,面浮足肿,泛吐清涎,腹
胀便溏; 舌脉:舌淡苔白,脉细弱。 病机:脾肾阳衰,浊气上逆
治法;温补脾肾,益气回阳。 方药:温脾用补气运脾汤,温肾用右归丸。 ◇补气运脾汤:
标实之证. 初起以标实为主。
气郁:可见梗塞不舒,胸膈胀满,嗳气频作。 瘀血:胸膈疼痛,痛如针刺,痛处不移等。 痰阻:胸膈满闷,泛吐痰涎等表现。 后期以正虚为主。 津亏血燥:出现形体消瘦,皮肤干枯,舌红少津等。 气虚阳微:面色白光白,形寒气短,面浮足肿之证。 临证时应仔细辨明标本的轻重缓急。
(二)治疗原则
莫 展,脘管窄隘,不能食物,噎膈渐至矣.” 《类证治裁·噎膈反胃》:‘噎者咽下梗塞,水饮可行, 食物难入,由痰气之阻于上也.膈者胃脘窄隘,食下 拒痛,由血液之槁于中也.”
中医内科学课件29噎膈
噎膈的症状
吞咽困难
噎膈患者常出现进行性吞咽困 难,初期进食固体食物时困难 ,后期逐渐发展为流质食物亦
难以咽下。
胸骨后疼痛
噎膈患者常出现胸骨后疼痛, 多为隐痛或烧灼感,进食时疼 痛加剧。
反酸、嗳气
患者可能出现反酸、嗳气等症 状,多为胃气上逆的表现。
消瘦、乏力
由于长期吞咽困难,患者可能 出现消瘦、乏力等症状。
中医治疗
药物治疗
中医治疗噎膈主要采用中药汤剂或中成药,根据患者证候分型,选用不同的方剂 。如气滞型可使用四逆散,瘀血型可使用血府逐瘀汤,痰湿型可使用二陈汤等。
非药物治疗
中医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包括针灸、推拿、拔罐等,可配合药物治疗以提高疗效。 针灸治疗可选取膻中、中脘、足三里等穴位,推拿治疗可采用顺时针按摩腹部等 手法。
心理调护
关注患者心理状况,给 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 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
疗。
药物调护
生活方式调护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 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劳 累过度,适当进行锻炼,
增强体质。
05
噎膈的案例分析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一
患者李某,男,65岁,因“进食梗噎2个月,加重1周”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进食梗噎,无胸痛、 反酸、烧心等不适,未予重视。1周前患者自觉症状加重,遂来我院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可,心肺腹查体未见 明显异常。电子胃镜示:食管中下段癌。病理示:鳞状细胞癌。
病例二分析
患者王某为老年女性,因间断性进食 梗噎3个月就诊,电子胃镜示食管中 段癌,病理示腺癌。根据患者病史、 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诊断为噎 膈(食管癌)。
THANKS
中医内科学(噎膈)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中医内科学(噎膈)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 2. A2型题 3. A3型题 4. B1型题 5. X型题1.吞咽梗阻,胸膈痞满,甚则疼痛,情志舒畅时稍可减轻,情志抑郁时则加重,暖气呃逆,呕吐痰涎,口干咽燥,大便艰涩,舌质红,苔薄腻,脉弦滑。
首选方剂为A.启膈散B.柴胡疏肝散C.香苏散D.旋覆代赭汤E.沙参麦冬汤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2.噎膈痰气交阻型的治法是A.开郁化痰,润燥降气B.滋养津液,泻热散结C.温补脾肾,益气回阳D.破结行瘀,滋阴养血E.顺气解郁,和中降逆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3.吞咽梗塞而痛,水饮可下,食物难进,形体消瘦,肌肤枯燥,口燥咽干,便结,舌红干,脉弦细数。
治宜选用A.王氏连朴饮B.沙参麦冬汤C.温胆汤D.无味消毒饮E.五磨饮子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4.长期吞咽受阻,饮食不下,面色咣白,精神疲惫,形寒气短,面浮足肿,泛吐清涎,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诊为A.脾胃虚弱型呕吐B.中虚有寒型反胃C.脾阳虚衰型水肿D.胃阴不足型呕吐E.气虚阳微型噎膈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5.瘀血内结型噎膈的治疗主方是A.启膈散B.通幽汤C.少府逐瘀汤D.桃仁红花煎E.桃红四物汤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6.吞咽食物阻塞不下,食入即吐,见于A.反胃B.呃逆C.噎膈D.嘈杂E.梅核气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7.噎膈的发病机理主要是A.脾胃俱伤B.肺胃两伤C.气血郁结D.本虚标实E.气痰瘀交结,阻于食管、胃脘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8.噎膈气虚阳微型的病机是A.阳损及阴B.阴寒内盛C.气血虚弱D.瘀血内结E.阴损及阳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9.噎膈的后期治疗原则主要是A.补气温阳B.理气C.降气化痰D.活血化瘀E.健运脾胃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10.治疗津亏热结型的噎膈的主方A.通幽汤B.沙参麦冬汤C.启膈散D.玉枢丹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11.患者胸膈疼痛,食不得下而不复吐出,甚至水饮难下,大便坚如羊粪,或吐出物如赤豆汁,形体消瘦,肌肤枯燥,舌红少津,或舌质紫暗,脉细涩,其治法为A.开郁化痰,润燥降气B.滋养津液,泻热散结C.破结行瘀,滋阴养血D.温补脾肾,益气回阳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12.患者长期吞咽受阻,饮食不下,面色咣白,精神疲惫,形寒气短,面浮足肿,泛吐清涎,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中医内科学名词解释
癌症:是在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正气虚弱的基础上;外邪侵入;痰湿气淤毒等搏结日久;积渐而成..不寐: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鼻衄:凡不因外伤或女性不因逆经所致血以鼻腔溢出者..便秘:是指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便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出不畅的病证..痹病: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致使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引起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闭证:属实;骤起;邪气内闭清窍所致..临床以神智昏迷;牙关紧闭;口噤不开等为特点..喘症:是由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肺肾出纳失常而致的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症..齿衄:血自牙龈齿缝间溢出;并可排除外伤所致者..痴呆:多由髓减脑消或痰瘀痹阻脑络;神机失用而引起的在无意识障碍状态下;以影响生活和社交能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脑功能减退性疾病..癫狂:癫与狂;都是属于神智失常的疾病;皆因谈迷神窍、气机逆乱而致..癫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少动;狂或精神亢奋;狂躁刚暴;喧扰不宁;毁物打骂;动而多怒为特征的一类病症..癫病:因情志所伤;或先天遗传;致使痰气郁结;痰迷心窍;阴阳失调;精神失常所引起的精神病..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出于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的一种病证..肺痈:是指由于热毒血於;壅滞于肺;以致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病症..肺痨:是由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感染痨虫;侵蚀肺脏所致的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性疾患..临床主要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为其特征..肺胀:是由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从而导致痰淤阻结;气道不畅..肺气壅滞;胸膺胀满;不能敛降;临床以喘息气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满、憋闷如塞;或唇甲紫绀;心悸浮肿等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反胃:饮食入胃;宿谷不化;经过良久;由胃反出的病证..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多由脏腑气机不利;经脉失养而成..感冒:凡感受风邪或时行疫毒;导致肺卫失和;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畏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外感疾病..鼓胀:因肝脾肾三脏受损;气、血、水瘀积腹内;临床以腹部胀大如鼓、皮色苍腹壁脉络暴露为特征;或有胁下或腹部痞块;四肢枯瘦等表现的病证..关格:是指肾气衰惫;致使气化失常;关门不利;浊毒内蕴;损伤脾胃;升降失司;胃气上逆;临床出现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的病证..汗症:是指由于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不固引起汗液外泄失常的病症..黄疸:是指因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或血败不华于色;引发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厥证:是由阴阳失调;气极逆乱所引起;以突然昏倒、不醒人事四肢厥冷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积聚:是指因正气亏虚;脏腑失和;气滞、血瘀、痰浊蕴结于腹;引发腹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病证..痉证:是指经脉失养或热盛风动所引起的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要表现的病证..急黄:湿热挟毒;热毒炽盛;迫使胆汁外溢而迅速发黄如金;壮热烦渴;神昏烦躁;设置红绛等..近血:先血后便;血色鲜红的病症病位在下消化道;肛门;大肠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病症..狂病:因五志过极;或先天遗传;致使痰火壅盛;痰迷心窍;神机错乱所致的精神病..口僻:以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言语不清为主症;并无半身不遂;舌歪斜之症..痢疾:是因外感时行疫毒;内伤饮食而致;邪蕴肠腑;气血壅滞;传导失司;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证的病证..淋证:多因肾虚、膀胱湿热、气化失司、水道不利所致;是以小便频急、淋漓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癃闭:主要是由于肾和膀胱气化失司而导致尿量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证的一种病患..梅核气:属痰气交阻于咽喉;自觉咽中有物梗塞;吐之不出;咽之不下;但饮食咽下顺利;无噎塞感;系气逆痰阻于咽喉;为无形之邪..内伤咳嗽: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所致的咳嗽;表现为常反复发作;多属邪实正虚..内闭外脱:中风临床表现为内闭清窍为开而外托虚象已露者;往往是疾病安危演变的关键时期..内伤发热:凡由于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的发热..疟疾:因感受疟邪;邪正相交;以寒战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为临床特征;具有传染性的一种病证..逆流挽州法:用败毒散治外邪陷里而成痢疾者;使陷里之邪仍由里出表而愈;如逆水中挽舟上行;疏散表邪;表气疏通;里滞亦除其痢自止..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胃内容物经食道;口腔吐出的一种病证..痞满:是由于中焦气机阻滞;升降失常;出现以胸腹痞闷胀满不舒为主证的病症..时行感冒:感冒病情较重;并且能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流行;不分男女老少;得病后症状多相类似..水肿:是由于肺失通调;脾失传输;肾失开合;膀胱气化不利;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夙根:由于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运化精微;肾不能蒸化水液;以致津液凝聚成痰;伏藏于肺;成为发病的夙根..湿阻:湿邪阻滞中焦;运化功能减弱;以脘腹满闷;肢体困重;纳食呆滞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外感病..体虚感冒:体质虚弱、年老或病后未复;抵抗太薄弱;卫外不固;容易感受风邪而发生感冒..痰饮:是以三焦水化失常;水液在体内运化输布失常;停积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头痛:是指头部经脉挛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头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种病证..提壶揭盖法:根据“上窍开则下窍自通”的理论;应用开提肺气或升举中气的治则;从而通下焦之气;达到通利小便的方法..脱证:属虚;由闭证恶变转化而成;可见内闭外脱之侯;五脏真阳散脱;阴阳即将离绝之侯;临床可见神智昏聩无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手撒肢冷汗多;二便自遗;鼻息低微等证胃痛:凡由于脾胃受损;气血不调所引起的胃脘部疼痛;又称胃脘痛..痿病:指脏腑内伤;肢体筋脉失养;而致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就不用;甚则肌肉萎缩或瘫痪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引触;导致痰阻气道;导致气道挛急;肺失肃降;肺气上逆所致的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心悸:是指气血阴阳方虚;或痰饮瘀血阻滞;致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心神不宁;引起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心痛:因心脉挛急或闭塞引起的膻中部分及左胸膺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症..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突然疼痛如刺、如灼、如绞;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不温者;谓之胸痹..血证:凡是因外因为人体的阴阳平衡失调;造成血液不循经脉运行;上溢于口鼻、眼、耳诸窍;下泻于前后二阴或渗出肌肤之外的病症;统称血证..痫病:因气机逆乱;元神失控而致精神恍惚;甚则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移时苏醒后如常人的一类病症..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泄出如水样为主证的病证;多指脾胃运化功能失职;湿邪内盛所致..胁痛:是指因脉络痹阻或脉络失养;引发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眩晕:因清窍失养临床上以头晕、眼花为主证的一类病证..消渴:是由于阴亏燥热;五脏虚弱所导致的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为特征的病证..虚劳:是由于两脏或多脏劳损;气血阴阳中两种或多种因素虚损为主要病机;以慢性虚弱性症候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噎膈:是由于食管干涩或食管狭窄而造成的以吞咽食物;哽咽不顺;甚至食物不得下咽入胃;食入即吐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噎:即噎塞;指食物下咽时噎塞不顺;膈:为格拒;指食管阻塞饮食格拒不能下咽入胃;食入即吐..郁病:凡由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而致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欲哭;或咽中有异物感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瘿气:又称气瘿;是指由于素体阴虚;肝郁化火;气滞痰结所致;以汗多心悸;易肌消瘦;手指震颤;急躁易怒;眼球外突及颈前肿大为特征的病证..腰痛:凡由于腰部受损;气血运行失调;脉络绌急;或肾虚腰腑失养所引起的以腰部一侧或两侧或正中发生疼痛为只要症状的一类病证..遗精:是指因肾虚精关不固;或君相火旺;湿热下注等;扰动精室;导致不因性生活而精液自行遗泄的病证..远血:先便后血;其位在胃;小肠;上消化道;血与粪便相混血色如黑漆色或暗紫色..怔仲:由内因引起;自觉心中惕惕;动摇定而无休止;稍劳即发为特征;病来虽渐但病情较重;以虚证为多或虚实夹痛..真心痛:心痛的进一步发展;症见心痛剧烈;甚则持续不解;伴有汗出;肢冷;面白脉微等危重症..真头痛:一般指头痛突然发生;疼痛剧烈;其性质常为持续痛且有阵发加剧;甚至呕吐如喷;发生肢厥;抽搐者..中风:是由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所引起的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或不经昏仆;仅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中风闭证:邪闭于内;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为特征的病证..震颤:凡因脑髓失充;筋脉、肢体失控而发生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治萎独取阳明:含义有二;一则补益后天即益胃养阴;健脾益气;二则清阳明之热邪..喘证之实喘与虚喘:实喘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气粗声高;伴有痰鸣咳嗽;脉数有力;虚喘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快;气怯声低;少有痰鸣咳嗽;脉象微弱或浮大中空..咳血与吐血:两者出血均由口而出..但咳血来自于肺;咳血之血色鲜红;常伴有泡沫痰涎;较大量咳血之后;可见痰中带血数天..吐血来自于胃或食道;血色多紫黯;常夹有食物残渣;吐血之后大便多呈黑色..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外感咳嗽;多是新病常突然发病;病程短;初起多兼有寒热;头痛;鼻塞等肺卫症状;属于邪实.内伤咳嗽;多是宿病;常反复发作;迁延不已;常兼他脏病症;多属邪实.哮病与喘证:哮与喘都表现为呼吸困难;但哮指声响言;呼吸困难而兼喉中哮鸣;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而无喉中哮鸣;是多种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一般来说;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肺痨与虚劳:都是慢性虚损性病证;肺痨系正气不足;痨虫侵袭所致;主要病位在肺;具有传染性;以阴虚火旺为其病理特点;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虚劳则多由各种内伤疾病所导致;是多种慢性疾病虚损证候的总称;病位在五脏;是以五脏中的两脏或多脏的气血阴阳亏虚为主要临床表现.惊悸怔忡的鉴别:惊悸:病因多因与情绪因素有关;可由惊恐;忧思恼怒;悲哀过极或过度紧张而诱发;临床多为阵发性;病来虽速;病情较轻;实证居多;病势轻浅;可自行缓解;不发时如常人.怔忡:多由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无精神因素亦可发生;临床表现持续心悸不能自控;活动后加重;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实..病势虽渐;病情较重;不发时亦可见脏腑虚损症状惊悸日久可发为怔忡..真心痛与胃痛:典型的真心痛为当胸而痛;其痛多刺痛;巨痛;且痛引肩背;常有气短汗出等病情较急..真心痛常危及生命..中老年人既往无胃痛病史而突发胃脘部疼痛者;当注意真心痛的发生..胃病部位在胃脘;病势不急多为隐痛胀痛等;多无生命危险;常有反复发作史..X线、胃镜、心电图及生化检查有助于鉴别..腹痛的内外科鉴别:内科:1患者先发烧后腹痛;或腹痛开始即出现高烧..2腹痛较缓;位置不明确;按压腹部或呕吐、排便、排气后疼痛减轻..3病人可有腹部压痛;但较轻微;腹痛部位不固定;无明确的腹肌紧张、压痛和反跳痛;用手摸不到腹部包块或肿物.. 外科:1腹痛是首发症状;发作开始时不发烧;随后才出现发烧体温38℃~40℃2腹痛既突然又剧烈;难以忍受;进展快;改变体位时疼痛缓解不明显..3腹痛部位明确恒定;拒按..4有明显的腹肌紧张、压痛和反跳痛..5用手可摸到腹部包块或肿物..痞满与鼓胀:均有胀满之苦;但鼓胀以腹部外形胀大如鼓为特征;常见腹部皮色苍黄;甚则青筋暴露;痞满仅自觉满闷;外无胀大之形.鼓胀病在大腹;或有形或无形;;痞满病在胃湾=脘;均为无形.泄泻与痢疾:均表现为便次增多;粪质稀薄;且病变部位均在肠间;但泄泻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赤白粘液为主症.泄泻亦可有腹痛;但多与肠鸣腹胀同时出现;其痛便后即减;而痢疾之腹痛是与里急后重同时出现;其痛便后不减.阳黄;阴黄;急黄;虚黄鉴别:阳黄多由湿热之邪所致;其黄色泽鲜明入橘;伴发热;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腻;脉玄滑数;阴黄由脾胃虚寒;寒湿内阻;或肝郁血淤所致;其色虽黄;但色泽晦暗;办脘腹痞满;畏寒神疲;气短乏力;舌淡白;苔白腻;脉濡缓;或或舌质紫暗有淤斑;脉玄涩;急黄则由疫毒引发;热毒炽盛;营血耗伤;其起病急骤;色黄如金;伴神昏赡语;壮热烦渴;舌质红降;脉玄细数或洪大等;虚黄乃血败不能华色;故其目黄身黄而色淡;伴心悸气短乏力;头晕目眩;舌质淡;脉细弱等.闭症和脱症:病在心与肝的为闭症;其中阳气偏盛于上;闭阻心神的叫阳闭;痰浊上扰蒙蔽心窍的叫阴闭..病在心与肾的表现为脱症;主要是阴亏于下;阳气浮越于上;阴阳相离所至..鉴别与中风病和厥证:本病与中风都有突然仆倒;昏不知人的主证;但本病无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后遗症;而中风病亦无本病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病症怪叫等症..厥证除见突然仆倒;昏不知人的主证外;还有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而无痫病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病症怪叫等症..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内伤发热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一般均有情志抑郁;饮食劳倦;跌扑损伤或脏腑阴阳气血亏虚的病史;多为低热;少数为高热;一般发热而不恶寒..发热持续;或时作时止;或作有定时..常伴气血阴阳亏虚和脏腑失调证..外感发热因感受外邪引起;发病急;病程短;发热时常伴有恶寒;其寒虽得衣被而不减;一般为持续发热;外邪不除则发热不退;常伴有头痛;鼻塞;脉浮等症状..积证与聚证:积证以腹部扪及或大或小;质地或软或硬的包快;或胀或痛为临床特征.聚证以腹中气聚攻窜胀痛;时作时止;发作时可见腹部气聚胀满;缓解时则气聚胀满消失为临床特征水肿与鼓胀:鼓胀的主症是单腹胀大如鼓;四肢多不水肿;反见瘦削;后期或可伴见轻度肢体浮肿.而水肿多周身皆肿;先从眼睑或下肢开始;继则延及四肢;全身.鼓胀每有肝病病史;是由于肝脾肾功能失常;导致气滞;血瘀;水聚腹中;面色苍黄;腹壁有青筋显露;水肿每有心肾病史;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为病;而导致水液泛滥肌肤;面色黄白或晦暗;腹壁无青筋暴露.淋证和癃闭:淋证的主症是小便频急;淋沥涩痛;小腹拘急;腰部酸痛.癃闭是以排尿困难;小便量少甚至点滴全无为特征;其小便量少;排尿困难与淋证相似.但淋证尿频而疼痛;且每日排尿量低于正常;严重时小便闭塞;无尿排出.关格与走哺:关格;由上下阴阳之气倒置;上不得入;下不得出.走哺;由于大便不通;浊气上冲;而饮食不得入.痹病与痿病:痹病后期;由于肢体关节疼痛;不能活动;长期失用;以致肌肉松弛萎缩;类似痿病;但以肢体关节疼痛为其特征;痿病为四肢痿弱无力;肢体关节一般无疼痛.阳水和阴水:阳水起病较急;病程较短;浮肿多由上而下;继及全身;肿处皮肤绷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兼见烦热;口渴;小便赤涩;大便秘结等表、热、实证;阴水病势较缓;病程较长;肿多由下而上;继及全身;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甚则按之如泥;兼见不烦渴;小便少但不赤涩;大便溏薄;神疲气怯等里、寒、热证..癃闭和淋病:淋证淋证以小便频急;滴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特征..癃闭以排尿困难;全日总尿量明显减少;点滴而出;甚则小便闭塞不通;点滴全无为临床特征..其中小便短涩量少;排尿困难与淋证相似;但淋证排尿时疼痛;每日小便总量基本正常;而癃闭排尿时不痛;每日小便总量远远低于正常;甚至无尿排出..哮和喘: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张口抬肩;摇身撷肚..哮指声响言;必见喉中哮鸣有声;有时伴有呼吸困难不寐病因:饮食不洁情志失调劳倦思虑过度病后年迈体虚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治疗原则: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便秘病因:肠胃积热;气机郁滞;阴亏血少;阴寒凝滞..病机: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与脾肺肾关系密切..痹病:风行痹;湿浊痹;喘证病因:1外邪侵袭;2饮食不当;3情志失调;4久病劳欲..癫狂病因病机:阴阳失调;情志抑郁;痰气上扰;气血凝滞..肺痈病因:1感受外邪;2痰热内盛.. 热壅血瘀是成壅化瘀的病理基础..治疗原则:以祛邪为总原则;清热解毒;化瘀排脓是治疗肺痈的基本原则..特征:咳嗽胸痛发热咳吐腥臭浊痰肺痨病因:1痨虫传染;2正气虚弱..治疗原则:补虚培元治痨杀虫..肺胀病因:1久病肺虚;2感受外邪..病理因素:痰浊水饮血瘀感冒病因:外感风邪疫毒;正气虚弱;肺卫功能失常..病机:肺卫失和..噎膈病因:七情内伤;饮食所伤;肾阴亏虚..病机:肝脾肾功能失调导致气;痰;血互结;津枯血燥..治疗原则:急则治标;缓则治本..鼓胀病因:黄疸、肋痛、积聚迁延不愈;情志不遂;酒食不节;血吸虫感染..治疗原则:本标虚实之证;以攻补兼施为治则..病位:肝脾肾气血水淤积腹内甘温除热法:代表方补中益气汤黄疸分类: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病因:时邪疫毒;熏蒸肝胆;酒食伤脾;化生湿热;积聚内阻;胆汁失泄;化源不充;血不荣色..汗症:自汗:昼日汗出浈浈;动则益甚;盗汗:寐中汗出津津;醒后自止;战汗:发生在外感病中;具有全身战栗而汗出的特点;脱汗:见于危重病人;全身大汗淋漓或汗出油;并伴亡阴亡阳等危重症;黄汗:汗出如柏汁;染衣着色..积聚病因:情志抑郁;气滞血瘀;饮食内伤;酿生痰浊;邪毒羁留;胶结阻滞;它病转归;日久成积..病机关键总不离气滞血瘀;病变脏腑多属肝脾胃肠..治疗原则: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逸者行之;衰者补之;贯穿调气理血的基本大法..咳嗽病因:1外邪犯肺;2内邪干肺:肺脏虚弱、痰湿蕴肺、肝火犯肺、肾脏亏虚..病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治疗注意:肝脾肾分类:外感内伤病理因素:痰火痢疾病因:外感时疫邪毒;内伤饮食..病机:邪阻肠道;传导失司;气血凝滞..治疗原则:初痢宜通;久痢宜涩;赤者重用血药;白者重用气药..治疗禁忌:忌过早补涩;忌峻下攻伐;忌分利小便..淋证病因病机:1膀胱湿热2脾肾亏虚3肝郁气滞鉴别诊断:1热淋:起病多急骤;或伴有发热、小便赤热、溲时灼痛..2石淋:以小便排出砂石为主证;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或腰痛绞痛难忍..3气淋:小腹胀满较明显;小便艰涩疼痛;尿后余沥不尽..4血淋:溺血而痛5膏淋:淋证小便混浊如米泔水或腻如脂膏6劳淋:久淋;小便淋漓不已;遇劳即发..治疗原则:实则清利;虚则补益癃闭病因病机:1湿热蕴结2肺热气壅3脾气不升4肾元亏需5肝郁气滞6尿路阻塞治疗原则:实证宜清湿热;散郁结;利水气而通水道;虚证宜补脾肾助气化使气化得利小便自通六郁:气血火食湿痰郁病治疗原则:理气开郁怡情易性内科腹痛:先发热后腹痛疼痛不聚压痛不明显腹软痛无定处内伤发热:治则:调理阴阳补虚泄实呕吐病因:外邪犯胃;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病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治疗原则:和胃降逆为本;实在祛邪;虚在扶正..痞满病因:表邪入里;饮食中阻;痰气壅塞;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病机:中焦气机失利;升降失常;病变脏腑主要在脾胃;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治疗原则:苦辛通降;理气消痞;实证以泻法为主;虚证以补法为主..水肿本病分阴水、阳水两类..“若遍身肿;烦渴;小便赤涩;大便闭;此属阳水”“若遍身肿;不烦渴;大便溏;小便少;不赤涩;此属阴水”..治疗原则:“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莝”..痰饮病因:寒湿浸渍;饮食不节;劳欲所伤;或素体阳虚;肥胖湿盛..治疗原则:以温阳化饮为基本治疗原则..分类:饮留胃肠者为痰饮;饮留胸胁者为悬饮;饮停胸肺者为支饮;饮溢四肢者为溢饮头痛病因:外感六淫;内伤不足..治疗原则:以三风祛邪为主..厥阴:藁本吴茱萸阳明:葛根白芷太阳:羌活防风蔓荆子川芎少阳:川芎柴胡太阴:川芎苍术少阴:细辛胃痛病因:外邪犯胃;饮食不节;情志不畅;脾胃虚弱..病机:胃气阻滞;胃络瘀阻;胃失所养;不通则痛..治疗原则:理气和胃止痛;审症求因;审因论治..萎病:治疗原则:调理脾胃补益肝肾育阴清热不妄用风药哮病病因:1外邪侵袭;2饮食不当;3情志失调;4体虚病后..病理因素以痰为根本..发病主因:宿痰伏肺心悸病因:体质虚弱;饮食劳倦;情志所伤;感受外邪;药物中毒..病位主在心;与脾肾肺肝有关..病机:心神失养或不宁..心痛病因病机:寒邪内侵;饮食不结;情志内伤;肝肾亏虚..病性: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虚;标实为痰浊、血瘀、气滞、寒凝.. 胸痹心痛疼痛部位:檀中左胸膺部血症 : 治吐血三要法:即“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补肝不宜伐肝”、“宜降气不宜降火”..唐氏提出止血、祛瘀、宁血、不虚四法..治疗原则:治火、治气、治血..痫症:病因:先天遗传七情失调惊恐饮食失调脑部外伤六淫所干他病之后病机脏腑失调痰浊阻滞气机逆乱风痰内动蒙蔽清窍泄泻治泻九法: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病因: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脾胃虚弱;肾阳虚衰..病机:脾虚湿盛..治疗原则:运脾化湿..胁痛病因:肝气郁结;瘀血阻络;肝经湿热;胆腑郁热;肝阴不足眩晕病因: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气血亏虚;痰浊中阻;瘀血主窍.. 证型: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气血亏虚痰浊中阻淤血阻窍消渴病因:1饮食失节2情志不调3劳欲过度4禀赋虚弱病机:阴虚火旺五脏虚弱病机特点: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气阴两虚;阴阳俱衰;正气不足;瘀血内生;脏腑虚损;变症百出;治疗原则:养阴生津;清热润燥病变脏腑:肺胃脾肾虚劳治疗原则:补益..病位:脾肾瘿气治疗原则:养阴清热;解郁化痰中风病因:1正气虚弱;内伤积损2情志过极;化火生风3饮食不节;痰浊内生..病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辨中经络和中脏腑:神志障碍的有无是其划分的标准;无昏仆而仅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者为中经络;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神志恍惚;迷蒙而伴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者为中脏腑..急性期:本虚标实治疗:急则治标恢复期后遗症期:虚实夹杂邪实未清正虚已现治疗:扶正祛邪感冒:风寒感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葱豉汤加味或荆防败毒散加减风热感冒-辛凉解表、清肺透邪-银翘散加减暑湿感冒-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加减体虚感冒-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加减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化裁咳嗽外感咳嗽: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止嗽散加减风热犯肺-疏风。
中医内科学-噎膈(已完成)
通过内窥镜检查可以观察食管黏 膜的病变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
X线钡剂造影
通过X线钡剂造影可以观察食管蠕 动情况及狭窄程度,有助于诊断噎 膈。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有 助于了解患者全身状况及病情严重 程度。
03
噎膈的治疗
中医治疗
中药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采用中药 汤剂或中成药进行治疗, 以调理气血、舒肝和胃、 润燥生津为主。
康复治疗
饮食调理
调整饮食结构,选择易于消化的 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运动康复
适当进行运动锻炼,如散步、太 极拳等,以增强身体机能和免疫
力。
心理康复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 帮助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04
噎膈的预防与调护
预防措施
饮食调护
保持饮食规律,避免过热、过硬、过 刺激的食物,多摄入易消化、营养丰 富的食物。
食物难以顺利通过食管。
神经调节异常
02
研究发现噎膈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有关,食管神经支配异
常可能导致食管肌肉收缩异常。
细胞分子机制
03
研究发现噎膈的发生与某些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分子表达异
常有关,这些分子可能参与食管黏膜的修复和癌变过程。
临床研究进展
早期诊断
通过内镜检查、食管测压等手段,早期识别噎膈患者,提高诊断 准确率。
噎膈的病因
01
02
03
情志因素
长期精神抑郁、忧思恼怒 等情绪波动,导致气机不 畅,痰瘀内生,阻塞食管。
饮食不节
过食辛辣、肥甘厚味,损 伤脾胃,痰浊内生,上逆 食管。
久病体弱
年老体弱或久病不愈,导 致气血亏虚,津液不足, 食管失养。
中医内科学名词解释大全
類証鑑別厥证与中风厥证与痫证呕吐与反胃呕吐与噎膈呕吐与呃逆噎膈与反胃噎膈与梅核气胃痛与胃痞胃痛与真心痛胃痛与胁痛胃痛与腹痛泄泻与痢疾梅核气与喉痹梅核气与噎嗝脏躁与癫证眩晕与中风眩晕与厥证眩晕与痫证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头痛与类中风头痛与真头痛中风与厥证中风与痫证中风与口僻中风与痉病简答题1.厥证的发生主要涉及哪些脏腑?A.厥证发生主要涉及到的脏腑是肝、心、脾、胃。
B.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心藏神,主神志;脾主升,胃主降,均属中焦是气机升降之枢纽。
C.若气机逆乱,神明被蔽或清阳不升,神明失养均可引发厥证。
2.血厥实证临床有哪些特点?与气厥实证有何不同?A.血厥实证多见于平素肝阳偏亢之人,由于暴怒伤肝,肝气上逆,血随气升,闭阻清窍所致。
B.故临床除了突然昏厥、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脉沉弦等气厥实证的表现外,尚可见面赤唇紫、舌红等血菀于上之血厥实证的特有表现。
3.为什么说呕吐不论虚实均存在胃气上逆?A.因胃主受纳和腐熟水谷,其气主降,以下行为顺。
B.若邪气犯胃或胃虚失和,气逆于上,均可发生呕吐。
C.呕吐实证多由外邪和饮食所伤,邪气犯胃,浊气上逆致呕吐;D.虚证多由脾胃虚寒,胃阴不足所致,脾胃虚寒,脾气不得升,胃气不得降而呕吐;胃喜润恶燥,胃阴不足,失其润降则呕吐。
E.由此可见,呕吐不论虚实,胃气上逆是病机关键。
4.如何根据呕吐物进行辨证?A.一般来讲,呕吐酸腐难闻者,多属食积肉腐;B.呕吐黄水苦水者,多由胆热犯胃;C.呕吐酸水绿水者,多由肝热犯胃;D.呕吐浊痰涎沫者,多由痰饮中阻;E.呕吐清水者,多由脾胃虚寒;F.泛吐少量黏沫者,多为胃阴不足。
5.试述噎膈辨治中气郁、痰阻、血瘀的主次辨证。
噎膈兼有标实之证虽以气结、血瘀、痰阻三者为主,但有主次之别:A.若气结为主者,多为梗塞不舒,胸膈痞胀,嗳气则舒;B.血瘀为主者,常见胸膈疼痛或刺痛,痛处固定不移;C.痰阻者,则见泛吐痰涎胸膈满闷。
D.本虚以阴津枯槁为主,症见形体消瘦,皮肤干枯,舌红干裂少津。
中医内科学(噎膈)-试卷1
中医内科学(噎膈)-试卷1(总分:5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噎膈吐食物的特点是(分数:2.00)A.朝食暮吐B.暮食朝吐C.食入即吐√D.不食亦吐E.食入隔数小时吐解析:2.噎膈病位在(分数:2.00)A.胃B.食道√C.小肠D.大肠E.胆解析:3.“膈”之病名首见于(分数:2.00)A.《证治准绳》B.《诸病源候论》C.《内经》√D.《金匮要略》E.《景岳全书》解析:4.首先指出噎膈的基本病理为“脘管狭窄”的古代医家是(分数:2.00)A.叶天士√B.严用和C.张仲景D.王清任E.朱丹溪解析:5.噎膈,若服药即吐,难于下咽,可在服药前先服用(分数:2.00)A.黑锡丹B.玉枢丹√C.苏合香丸D.急救稀涎散E.安宫牛黄丸解析:6.何人提出忧愁、劳积、酒色与噎膈有关(分数:2.00)A.张仲景B.巢元方C.严用和D.朱丹溪E.张景岳√解析:解析:(1)噎膈是由于食管狭窄、食管干涩而造成的以吞咽食物哽噎不顺,甚则食物不能下咽到胃,食入即吐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
噎即噎塞,指食物下咽时噎塞不顺;膈为格拒,指食管阻塞,食物不能下咽入胃,食入即吐。
(2)《内经》认为本病证与津液及情志有关,如《素问.阴阳别论》日:“三阳结谓之膈。
”《临证指南医案.噎膈反胃》提出:“脘管窄隘”为其病因。
7.噎膈之病机总之属于(分数:2.00)A.脾胃俱伤B.脾肾衰败C.气血郁结D.本虚标实√E.瘀血痰凝解析:8.治疗噎膈需时刻考虑的是(分数:2.00)A.开郁化痰B.顾护津液及胃气√C.补气养血D.活血化瘀E.健运脾胃解析:9.噎膈与反胃的鉴别点主要在于(分数:2.00)A.有无伴随疼痛B.呕吐物性状不同C.呕吐出现的迟早不同D.呕吐次数的多少不同E.进食吞咽顺利与否√解析:10.梅核气的发病部位在于(分数:2.00)A.喉关B.咽部√C.颈前下方D.气道E.食道解析:解析:噎膈由于内伤饮食、情志,年老肾虚,脏腑失调,形成气滞痰阻血瘀三种邪气阻滞食道,使食管狭窄。
中医内科学-噎膈(本科十三五教材)
4.气虚阳微
临床表现:吞咽受阻,饮食不下,泛吐涎沫,面浮足肿,面色白,形寒气短,精 神疲惫,腹胀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温补脾肾。 代表方:补气运脾汤。
本方由黄芪、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砂仁、半夏曲、生姜、大枣组成。 若中阳不足,痰凝瘀阻,可用理中汤加姜汁、竹沥;胃虚气逆,呕吐不止者,可 加旋覆花、代赭石;阳伤及阴,口干咽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者,可加石斛、 麦冬、沙参;泛吐白沫,加吴茱萸、丁香、白蔻仁;肾阳虚明显者,可用右归丸 或加附子、肉桂、鹿角胶、肉苁蓉。
2.津亏热结
临床表现:吞咽梗涩而痛,食入即复出,甚则水饮难进,心烦口干,胃脘灼热, 五心烦热,形体消瘦,皮肤干燥,小便短赤,大便干结如羊粪;舌质光红,干燥 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润燥生津。 代表方:沙参麦冬汤。
本方由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生扁豆、冬桑叶、生甘草组成。胃火偏盛者, 加栀子、黄连;肠腑失润,大便干结,坚如羊矢者,宜加火麻仁、全瓜蒌;热盛 阴伤者,症见烦渴咽燥,噎食难下,或食入即吐,吐物酸热,苔黄燥,舌质红而 少津,脉大有力等,可改用竹叶石膏汤加大黄。
3.瘀血内结
临床表现:饮食梗阻难下,食不能下,甚或呕出物如赤豆汁,或便血,胸膈疼痛, 固定不移,面色晦暗,肌肤甲错,形体羸瘦;舌质紫暗,脉细涩。
治法:破结行瘀,滋阴养血。 代表方:通幽汤。
本方由生地、熟地、当归、桃仁、红花、升麻、炙甘草组成。瘀阻显著者,酌加 三棱、莪术、炙穿山甲;呕吐较甚,痰涎较多者,加海蛤粉、法半夏、瓜蒌;呕 吐物赤如豆汁者,可另服云南白药。
近代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论胃病噎膈(即胃癌) 治法及反胃治法》认为,噎膈“不论何因,其贲门积有 瘀血者十之七八”,强调活血化瘀在治疗中的重要性, 并指出预后与“瘀血之根蒂未净,是以有再发之”有关。
中医内科学之噎膈
04
脏腑虚弱:脾肾 阳虚,气血不足, 导致噎膈
临床表现
胸骨后疼痛:吞 咽时胸骨后疼痛, 甚至放射至背部
01
02
03
体重减轻:由于 进食困难,导致
体重减轻
04
吞咽困难:食物 难以下咽,甚至
无法吞咽
反流:食物反流 至口腔,伴有酸
味或苦味
字点 是击 您此
2 思处 想添 的加 提正 炼文 。, 文
辨证要点
方剂选用
启膈散:适用于痰气交阻、胸膈 痞闷、吞咽困难者
半夏厚朴汤:适用于痰气交阻、 胸膈痞闷、吞咽困难者
丁香散:适用于痰气交阻、胸膈 痞闷、吞咽困难者
橘皮竹茹汤:适用于痰气交阻、 胸膈痞闷、吞咽困难者
温胆汤:适用于痰气交阻、胸膈 痞闷、吞咽困难者
通幽汤:适用于痰热互结、胸膈 痞闷、吞咽困难者
旋覆代赭汤:适用于痰气交阻、 胸膈痞闷、吞咽困难者
谢谢
06
避免吸烟、饮酒 等不良嗜好
07
保持良好的心理 状态,避免焦虑、 抑郁等不良情绪 Nhomakorabea08
定期进行健康检 查,及时发现和
治疗相关疾病
情志调节
01
保持心情舒畅, 避免情绪波动
过大
02
培养乐观积极 的心态,避免
焦虑和抑郁
03
学会自我调节, 保持心理平衡
04
参加社交活动, 增强人际交往 能力,缓解心
理压力
字点 是击 您此
苏子降气汤:适用于痰气交阻、 胸膈痞闷、吞咽困难者
半夏白术天麻汤:适用于痰气交 阻、胸膈痞闷、吞咽困难者
清气化痰丸:适用于痰气交阻、 胸膈痞闷、吞咽困难者
字点 是击 您此
3 思处 想添 的加 提正 炼文 。, 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病的预后与病情是否发展有关。
如病情始终停留在噎证的阶段,只表现为吞咽之时梗噎不顺的痰气交阻证,不向膈证发展 (不出现胸膈阻塞、饮食不下),一般预后尚好。由噎转膈者,发展快慢不同,治疗效果也有 差异。其发展快而治疗效果较差,可在短时间危及生命。如病情发展慢而治疗见效者,可 延缓生命,少数患者可达到临床治愈。
(三)唐宋以后始将“噎膈”并称。《济生 方·噎膈》认为“倘或寒温失宜,食饮乖 度,七情伤感,气神俱扰……结于胸膈则 成膈,气流于咽嗌则成五噎。”指出饮食、 酒 色、年龄均与本病有关。
(四)《脉因证治·噎膈》提出“润养津血, 降火散结”的治疗大法。
其认为“血液俱耗,胃脘亦槁”。
(五)《景岳全书》注重从脾肾进行治疗。
噎膈与反胃、梅核气鉴别表
三、相关检查
(一)胃镜检查,可在直视下观察食道、贲门、幽门、胃 体的情况,以了解有无肿瘤及炎症、溃疡、狭窄等, 若有肿瘤可进行组织活检,以确定病性。
(二)X线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可直接观察到食管的蠕 动情况、管壁舒张度、食管粘膜改变,充盈缺损及梗 阻程度等。
(三)CT检查,可了解全食管壁的结构情况与周围脏 器的关系,以帮助诊断。
提出“惟中衰耗伤者多有之”。
(六)《证治汇补》认为总归七情之变,提出 “化痰行瘀”的治法。
认为:“有气滞者,有血瘀者,有火炎者, 有痰凝者,有食积者,虽有五种,总归七 情之变。”
(七)《临证指南医案》明确其病机为“脘 管窄隘”。
三、讨论范围
根据噎膈的临床表现,包括西医学中的食 道癌、贲门癌、贲门痉挛、食管憩室、食 道炎、食道狭窄等。可参照本节内容辨证 论治,同时结合辨病处理。
第四节 噎膈
【概说】
一、概念
噎膈是指吞咽食物梗噎不顺,饮食难下,或纳而复出的疾患。根据病轻重和临床表现不同而有噎 与膈的不同。
噎即噎塞,指吞咽之时梗噎不顺;膈为格拒,指饮食不下。噎虽可单独出现,而又可为膈的前 驱表现,故临床往往以噎膈并称。表现为饮食吞咽之时,梗噎不顺,食物难下至胃,甚则格 拒不通,食入即吐。
噎膈病因病机示意图
饮食因素
刺激食管 损伤食管络脉 损伤脾胃 聚湿生痰
情志因素 气机郁滞 气血运行不畅 气滞血瘀
气血亏乏 正气亏虚 阴津耗伤
精血枯涸
食管失濡养、滋润
痰气阻膈 瘀血阻膈 津亏热结 气虚阳微
噎膈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一)轻症患者主要为胸骨后不适,烧灼感或疼痛,食物通过有滞留感或轻度梗阻感,咽部干燥或
(二)噎膈与梅核气的鉴别
二者均见咽中梗塞不舒的症状。噎膈系有形之物瘀阻于食道,吞咽困难。梅核气则系气逆痰 阻于咽喉,为无形之气,无吞咽困难及饮食不下的症状。如《证治汇补·噎膈·附梅核气》 所说:“梅核气者,痰气窒塞于咽喉之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状如梅核。”即咽中有梗塞 不舒的感觉。无食物梗噎不顺,或吞咽困难,食入即吐的症状。
紧缩感。 (二)重症患者见持续性、进行性吞咽困难,咽下梗阻即吐,吐出粘液或白色泡沫粘痰,严重时伴
有胸骨后或背部肩胛区持续性钝痛,进行性消瘦。 (三)病人常有情志不畅、酒食不节、年老肾虚等病史。
二、病证鉴别
(一)噎膈与反胃的鉴别
两者皆有食入即吐的症状。噎膈多系阴虚有热,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阻塞不下,旋食旋吐, 或徐徐吐出;反胃多属阳虚有寒,主要表现为食尚能入,但经久复出,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如《医学读书记·噎膈反胃之辨》说:“噎膈之所以反胃者,以食噎不下,故反而上出,若 不噎则并不反矣。其反胃之病,或迟或速,自然吐出,与膈病何相干哉?”
【病因病机】
噎膈的病因复杂,主要与七情内伤、酒食不节、年老肾虚有关, 致使气、痰、瘀交阻,热毒互结,食管狭窄而成噎膈。
一、病因 1.七情内伤: 忧思则伤脾,脾伤则气结,水湿失运,滋生痰浊。 恼怒则伤肝,肝伤则气郁,气郁血停,瘀血阻滞。
阻碍食道 渐成噎膈
• 2.饮食不节:
嗜酒无度 过食肥甘辛香燥热
病位在食道,属胃气所主。病变脏腑与肝脾肾三脏有关,因三脏之经络皆与食道相连,从而影 响食道的功能。如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年老肾虚可致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常。脾之功能失调, 健运失司,水湿聚而为痰;肝之疏泄失常,则气失条达,可使气滞血瘀或气郁化火;肾阴不 足,则不能濡养咽嗌,致气滞、痰阻、血瘀,使食管狭窄,津液干涸失濡而成噎膈。
二、沿革 (一)《内经》首先提出了膈的病名。 如《素问·阴阳别论》云:“三阳结,谓之膈”(“三阳”,指太阳,包括足太阳和手太阳经。) 《素问·通评虚实论》曰:“膈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 明确指出了发病脏腑与大肠、小肠、膀胱有关,精神因素对本病的影响甚大。 (二)隋·巢元方将噎膈分为气、忧、食、劳、思五噎,忧、恚、气、寒、热五膈。
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
所谓本虚,系指阴津损伤以致阴津干涸,严重者为气虚阳微。 标实乃为痰、气、瘀阻塞食道,故噎膈以吞咽困难为主证。因 饮食不节,生湿凝痰,阻滞气机于食道,为痰气交阻证;肝气 郁结,气滞则血瘀,气血互结,则形成瘀血内结证;因年高体 虚,或热盛津伤,津亏不能滋润食道,而形成津亏热结证;久 病阴亏,阴损及阳,脾肾脏腑功能减退,阳气不足,则成气虚 阳微证。本病虽然有轻重之别,但本虚标实这一病理环节贯穿 着整个病变过程,在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本虚与标实有主次 之别。本病初期,以标实为主,由痰气交阻于食道,故吞咽之 时梗噎不顺,继则瘀血内结,痰、气、瘀三者交互搏结,胃之 通降阻塞、上下不通,因此吞咽格拒,饮食难下。久则气郁化 火,或痰瘀生热,伤阴耗液,病机由标实转为正虚为主,病情 由轻转重。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本病早期轻症仅有吞咽之时梗噎不顺,全身症状不明显;病情严重则吞咽困难呈进行性加重,甚
则胸膈疼痛、滴水难入,临床应辨标本主次。 标实当辨气结、血瘀、痰阻三者之不同。 本虚多责之于阴津枯槁为主,发展至后期可见气虚阳微之证。
饮食过热 食物粗糙
痰热内结 噎膈
损伤食道
• 3.年老肾虚:
• 因年老肾虚而致噎膈者,多因房劳过度,纵欲太甚, 真阴亏损,阴亏液涸,食道干涩,遂成噎膈之病。
二、病机
噎膈的基本病变与发病机理总属气、痰、瘀交结,阻隔于食道、胃脘,食管狭窄,津液干涸所致。
病位在食道,属胃气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病变脏器涉及肝、脾、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