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页面功能[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推荐] [投稿]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编辑:cbsky ] 浏览3565为贯彻落实《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加强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规划质量,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和景观文化功能,特制定本《纲要》。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专业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和细化。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共同负责编制,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则和规划基础资料四个部分。
其中,依法批准的规划文本与规划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本《纲要》由建设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全国各地城市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和评审工作中,均应遵循本《纲要》。
在实践中,各地城市可本着“与时俱投”的原则积极探索,发现新问题及时上报,以便进一步充实完善本《纲要》的内容。
规划文本一、总则包括规划范围、规划依据、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期限与规模等二、规划目标与指标三、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五、城市绿地分类规划简述各类绿地的规划原则、规划要点和规划指标六、树种规划规划绿化植物数量与技术经济指标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包括规划目标与指标、保护措施与对策八、古树名木保护古树名木数量、树种和生长状况九、分期建设规划分近、中、远三期规划,重点阐明近期建设项目、投资与效益估算十、规划买施措施包括法规性、行政性、技术性、经济性和政策性等措施十一、附录规划说明书第一章概况及现状分析一、概况。
建设部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 200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字体:【大】【中】【小】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的通知建城[2002]240号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规划委(局)、园林局,深圳市城管办,新疆建设兵团建设局,解放军总后勤部营房部:为更好地制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我部制定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在今后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中按照执行。
执行中的问题,请及时告我部城建司。
附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二年十月十六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编制说明为贯彻落实《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加强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规划质量,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和景观文化功能,特制定本《纲要》。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专业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和细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共同负责编制,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兽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则和规划基础资料四个部分。
其中,依法批准的规划文本与规划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本《纲要》由建设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全国各地城市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和评审工作中,均应遵循本《纲要》。
在实践中,各地城市可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积极探索,发现新问题及时上报,以便进一步充实完善本《纲要》的内容。
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关于天津市绿地系统规划(2021-2035年)编制实施方案的批复
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关于天津市绿地系统规划(2021-2035年)编制实施方案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22.10.27•【字号】津城管规〔2022〕214号•【施行日期】2022.10.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管理正文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关于天津市绿地系统规划(2021-2035年)编制实施方案的批复津城管规〔2022〕214号城市管理研究中心:《城市管理研究中心关于报请批准〈天津市绿地系统规划(2021—2035年)编制实施方案〉的请示》(津城研项〔2022〕24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批复意见原则同意《天津市绿地系统规划(2021—2035年)编制实施方案》。
二、项目内容(一)参考创园相关指标,结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已编制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各区绿化规划指标进行重新测算,并与国土空间规划充分衔接,便于落地实施。
(二)按照重新测算确定的规划指标,与各区人民政府对接修订,确保绿化规划指标得到市规划资源局和各区政府确认并有效传导至区级相关规划成果中。
(三)充分对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全域范围内对现状综合公园和有条件提升改造的绿地进行重新梳理,完善现状综合公园点位和四至范围的规划信息,并与市规划资源局和各区人民政府沟通确认。
(四)修订全市新建综合公园数量和布局,与各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已编制的详细规划充分结合,向各区提出新增综合公园的点位建议并与市规划资源局和各区人民政府沟通确认。
(五)修订规划成果中的近期建设内容。
提出综合公园建设和改造提升的计划、建成区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指标近期实施的重点和策略,深化近期绿地建设重点项目。
(六)按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要求,完善相应规划成果矢量数据体系。
规划批复后,按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一要求,补充绿地系统规划数据库建设工作,形成符合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要求的矢量数据,确保满足市规划资源局的工作要求。
哈尔滨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哈尔滨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一)规划指导思想根据哈尔滨市“建设东北北部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的城市定位,哈尔滨市绿化以创建生态型园林城市,优化人居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核心,以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为主线,结合哈尔滨市城乡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经济体系建设工程的实施,规划综合运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和系统工程方法,构筑城乡一体、结构合理、植物多样、文化蕴涵丰富的生态型城市绿地系统。
为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二)规划原则1、生态优先和生态安全原则以生态效应为核心,以生态学原理科学进行城市绿地系统布局和园林植物的配植,确保哈尔滨市的物种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调解和改善城区生态环境,完善绿化生态功能。
2、体现地域特色和可操作性原则立足哈尔滨市地带型生态条件,充分利用现状江、河、沟和其它水域,强化地域特色,构筑特色鲜明的城市绿地体系。
3、人本性原则一切从市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市民的实际生活、健康、审美等需求出发,探索适合城市特点的游憩绿地体系,增进人民身心健康,真正服务于民。
4、文化性原则绿地规划融合哈尔滨市的历史文脉、时代文化,把自然绿化空间与人文特色空间相结合,生态景观与反映城市特色的主题文化景观相结合,在城市出城口和部分公共绿地处,形成自然美与人工美有机结合的空间,提升城市窗口型绿地的生态文化、历史文化价值,营造地方景观特色,丰富城市文化内涵。
5、整体协调性原则分析城市环境、社会、经济系统中错综复杂的变化规律,研究城乡一体的大环境下生态影响机制,使绿化建设与城市经济建设、社会文化建设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加快实现环境、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生态城市建设目标。
规划范围与期限(一)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哈尔滨市行政区域,总面积5.31万平方公里。
分两个层次进行规划:•市域宏观层面,包括哈尔滨市八个区和外围十县(市)。
•市区总面积7086平方公里,其中城市规划建设用地500平方公里,包括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呼兰区和阿城区八区,生态控制区面积58.79 平方公里,为松花江(四环桥—滨北铁路桥)沿江湿地、呼兰河沿江湿地和长岭湖林地,总计城区总面积 558.79平方公里,是本次规划工作重点。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其他绿地”规划的探讨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其他绿地”规划的探讨2002年9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 J/T 85- 2002)(以下简称《标准》)提出了“其他绿地”(Other Green Space)的概念[1],同年10月16日颁布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则明确规定必须进行“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即“阐明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结构与布局和分类发展规划,构筑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覆盖整个市域,城乡一体化的绿地系统[2]”。
而市域绿地系统中的绝大多数绿地,在《标准》中都属于“其他绿地”,相应的,在《纲要》中专列了“其他绿地”一节。
“其他绿地”概念的提出,将过去城市绿地的概念从仅限于城市建设用地拓展到按当时《城市规划法》划定的城市规划区;而《纲要》所作的规划要求,则将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范围进一步拓展到市域。
这无疑对我国城市“能够在一个良好的生态、景观基础上进行可持续发展”起到重大的作用,是构建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完整的生态系统路程上的一步重大推进。
然而,由于对“其他绿地”概念理解得不够透彻、规划的目的任务不甚明确等原因,目前“其他绿地”的规划往往只停留在分述城市周边的生态景观绿地的阶段,没有明确的规划范围,也没有从宏观上把握“其他绿地”在构建城市绿地系统中的作用。
针对这种情况,本文试图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界定的概念出发,剖析“其他绿地”的概念,分析现行相关规划中“其他绿地”规划的状况,探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其他绿地”的规划编制问题。
1“其他绿地”概念的剖析从我国相关的行业标准对绿地的定义看,不同学科对绿地相关概念的界定略有差别;不同专业人士对绿地相关概念的表述也不尽相同;再加上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绿地约定俗成的理解的影响,使得绿地相关概念的表述错综复杂。
正确理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其他绿地”概念的外延与内涵,是做好整个城市绿地系统大环境规划的前提。
而要正确理解“其他绿地”的概念,必须首先弄清“城市绿地”和“市域绿地”概念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
绿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4. 制定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1)规划原则 1)控制城市连片发展,组织城市有序发展 2)加强规划前期调研,科学利用自然资源 3)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生态绿地网络系统 4)保持历史城镇山水骨架和地方特色
(2)规划内容
1)生态功能区划的规划 生态控制区、生态协调区、农业保护区、生态恢复区 2)生态版块的规划 自然保护、人类游憩、历史文化 3)生态廊道规划 自然、游憩、景观、历史、城市廊道。
(3)规划原则
① 尊重自然,生态优先 ②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③ 分期实施,保证质量 ④ 实用适用,公众参与
3. 制定规划目标与指标
(1)规划目标 1)规划目标的方向 • 贴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 与生态环境建设密切相连 • 根据城市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目标,注意近、远期相结合。 2)规划目标的制定
8.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9.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10.城市绿地防灾避灾规划 11.分期建设规划 12.实施措施与绿线管理规划 13.城市主要规划植物名录等附录、附件
1. 规划前期调研 (1) 基础资料收集
1)测量及航片、遥感资料 地形图(1:5000或1:10000),专业图纸(航片、遥感等)。 2)自然资源资料 气象资料、土壤资料、地质水文、各类自然灾害资料。
城市道路主干道绿带面积占道路总用地比率不低于20%,次 干道绿带面积所占比率不低于15%。
二.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阶段(规划步骤)
现场调查 制定目标 规划方案
主要包括现场踏勘,文字、图纸、电子 文件、音像等资料收集,座谈访问,现 状问题分析研究,绘制现状图等内容。
对规划建设现状评价分析、结合标准 规范及相关规划要求,制定符合城市 发展、具备地域特色、方便建设管理 的规划目标。
交流汇报 专家评审 成果提交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Part1绿地: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
城市绿地: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种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进行定性、定位、定量。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规划方法上采用的是一种规则营造的规划方法,其特点是为城市绿地系统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引,侧重于引导和控制,规划依托于理性的分析。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P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1)明确城市绿地建设的任务和要求,为城市绿地管理提供依据(2)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3)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4)协调城市绿地多种功能,控制或引导城市绿地规划设计规划层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般有两种编制形式:第一种是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第二种是单独进行的专项规划城市规划的五个阶段:1.城市规划纲要——定向示意性图纸2.城市总体规划——定性 1:5000~1:250003.分区规划——定量 1:50004.控制性详细规划——定位 1:1000~1:20005.修建性详细规划——定形 1:500~1:2000中国的城市规划体系: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分区(期)规划城市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现代城市的5个基本因素:人口规模、人口密集、行政地位和行政区域、产业结构、城市设施Part2著名的规划思想和理论:以城市结构优化为导向的理想绿地模式以环境与生物保护为导向的生态绿地模式以人类利用和功能区分为导向的功能绿地模式伯肯海德公园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的建立19世纪下半叶,欧洲、北美掀起了城市公园建设的第一次高潮,称之为“公园运动”。
公共卫生运动、环境保护运动、城市美化运动这三者贯穿西方城市化的全过程,深刻地影响了近代城市规划的起源。
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技术要求
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技术要求(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技术规定以《城市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等法规和国家标准作指导,旨在加强和不断提高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水平,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第二条本技术规定适用于重庆各城市(镇)园林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的编制。
第三条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分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两个层次。
分区规划适用于主城各区。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城市绿地分区规划是在重庆主城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主城各区结合本区实际编制的较为深入的对绿地详细规划有指导作用的绿地系统规划。
分区规划属于总体规划范畴。
第四条规划原则:(一)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并结合其它专业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的原则;(二)形成城市及园林绿化风格,突出特色,体现地方文化,注重区域特色性的原则;(三)既要有远景目标,又要有近期安排,做到远近结合的原则;(四)绿地分布合理,结构科学,要形成完整、统一、有机的绿地系统,坚持科学合理性的原则;(五)规划要突出时代性的原则;(六)规划要坚持生态优先性的原则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第五条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基本任务:(一)切实保证纳入城市用地平衡的四类绿地(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风景林地)总面积要达到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的8~15%;风景游览城市和绿化条件较好的城市,其比例应予提高;(二)提出城市园林绿化分期实施方案和分项目标;(三)规划若干环状、带状、楔状绿地穿插市区内外,使绿地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包围和镶嵌城市。
在城市外围规划宽阔的绿化带,形成良好的大环境绿化圈。
按城市规划要求协调好城市近郊的风景区、森林公园、农业、林业、水利、环保、旅游、休疗养等部门用地;(四)提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充实、提高意见,必要时对重点公共绿地提出规划方案或实施计划,作为该项绿地详细规划的依据;(五)总结分析并规划好主要的绿化树种,特别是行道树种、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六)提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培育规划。
《济南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济南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修订稿)202x年11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建设科学、合理的城市绿地系统,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根据国家、山东省、济南市所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园林绿化规划(xx年—202x年)》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和深化调整而成。
第三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xx.12.26)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xx.12.26)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xx.4.28)4、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xx.8.1)5、国家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6、国家行业标准《城市分类标准》7、《山东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xx.7.2)8、鲁建发《关于印发(试行)的通知》(xx.1.8)9、《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xx年—202x年)》10、《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xx年—202x年)》11、《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园林绿化规划(xx年—202x年)》第四条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市区、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市域为济南市全部行政辖区,面积8227平方公里。
市区为济南市行政五区,面积2119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以古城区及商埠区为核心,东至机场路,西至玉符河,南至分水岭及崔马庄,北至黄河及济青高速公路,面积526平方公里,是绿地系统规划的重点范围。
第五条规划期限与城市规模本规划适用规划期为202x—202x年,其中:近期为202x—202x年,规划期末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198万,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86平方公里。
远期为202x—202x年,规划期末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20万,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05平方公里。
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宗旨,美化城市景观、方便群众游憩为目的,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原则,把大环境绿化与城市绿化相结合,大力植树造林,提高绿化覆盖率,充分利用山、泉、湖、河、城等自然环境要素,突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特色,严格保护和合理开发历史文化名胜和自然景观,形成融山、泉、湖、河、城为一体的,具有泉城特色的现代化园林城市,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昆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20)说明
昆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20)说明(一)规划背景近年来,昆明市牢固树立“绿化和生态是城市第一形象、第一环境、第一基础设施、第一景观要素”的理念,把绿地系统建设作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载体来抓。
2 0 0 8 年2 月,昆明市市委、市政府召开了“昆明市城乡园林绿化和生态建设动员大会”,对全市园林绿化和生态建设、滇池流域城乡一体化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
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园林绿化及生态建设的意见》、《昆明市推进城乡园林绿化及生态建设2 0 0 8 年行动方案》。
全市从水环境治理、园林绿化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下大力气,高标准、高要求进行整改和建设,并将园林绿化和生态建设从城市向乡村延伸。
以此为要求,从实际出发,以昆明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编制昆明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
通过“规划建绿”,重点解决城乡绿化水平差距大,城市绿化系统不完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不高等问题,通过对生态绿地的系统性、网络化建设,逐步把昆明建设成为森林式、园林化、环保型、可持续发展的高原湖滨生态城市。
(二)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4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5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6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 0 1 8 0 )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8、《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9、《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10、《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1 1 、《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1 2 、《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 [ 19 9 2 ] 10 0 号令)1 3 、《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设部城建[ 19 9 3 ] 78 4 号)1 4 、《昆明市城市绿化条例》1 5 、《昆明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1 6 、《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17、《昆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0》18、《昆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0‐2010》(三)规划目标以把昆明建设成为森林式、园林化、环保型、可持续发展的高原湖滨生态城市为最终目标。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为贯彻落实《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加强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规划质量,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和景观文化功能,特制定本《纲要》。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专业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和细化。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共同负责编制,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则和规划基础资料四个部分。
其中,依法批准的规划文本与规划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本《纲要》由建设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全国各地城市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和评审工作中,均应遵循本《纲要》。
在实践中,各地城市可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积极探索,发现新问题及时上报,以便进一步充实完善本《纲要》的内容。
规划说明书第一章概况及现状分析一、概况。
包括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环境状况和城市基本概况等。
二、绿地现状与分析。
包括各类绿地现状统计分析,城市绿地发展优势与动力,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等。
第二章规划总则一、规划编制的意义二、规划的依据、期限、范围与规模三、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第三章规划目标一、规划目标二、规划指标第四章市域绿地系统规划阐明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结构与布局和分类发展规划,构筑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覆盖整个市域,城乡一体化的绿地系统。
第五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一、规划结构二、规划布局三、规划分区第六章城市绿地分类规划一、城市绿地分类(按国标《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执行)二、公园绿地(G1)规划三、生产绿地(G2)规划四、防护绿地(G3)规划五、附属绿地(G4)规划六、其他绿地(G5)规划分述各类绿地的规划原则、规划内容(要点)和规划指标并确定相应的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一般树种的种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编制内容
规划内容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需要统一考虑城市各类绿地的布局,保护和合理 利用城市依托的自然环境,将城乡部分农用地(如耕地、园地、林地、 牧草地、水域)、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道路交通和未利用地(如荒草地、 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田坎、其他)纳入规 划之中。
规划文本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规划目标与指标、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城市绿地分类规划、树种规划、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古树名木保护、分期建设规划、规划实施 措施及附录。
图4 土地适宜性分析
•
⑷生态观 应用“反规划理论”, 优先确定生 态最敏感的区域,作为保护禁建区,规划的重 点从确定开发建设项目,转向各类脆弱资源的 有效保护利用和关键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图 4)。规划通过绿地空间结构,影响城市空间结 构,保证城市山水格局的完整性。提出需要着 重保护“两江、四山”的宏观自然山水生态格 局。增强 “四山”森林生态景观,保证水源涵 养,建立城市生态保护的绿色屏障。加强主城西 部槽谷和郊区北部水源保护,郊区北部以及东 南部建设氧源、冷源基地。针对都市区南北向 生态廊道发育,而东西向生态联系较弱的实际, 着重加强东西向生态廊道建设,使都市区景观 生态格局最优。最大限度降低城市开发与资源 保护的冲突,保护山体和江河景观,构筑生态 廊道,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增强城市生 态系统内稳力,维护都市区城市生态系统平衡。
• •
• •
(6)建设项目配套绿地指标 建设项目配套绿地指标不搞一刀切,而是从实际情况出发, 综合考虑建设项目的性质,所处的位置、规模、用地条件等 因素,规定各分区、各层次的建设项目最低配套绿地率指标。 在保证一定区域的绿地率指标总量达标,公园绿地分布不均 衡的前提下,局部区域绿地率指标可相对降低或提高,例如: 新区开发建设指标,城市规划新区中心地带的一般地带、组 团间隔带分别增加5个百分点、10个百分点;城市改造区一 般地带降低5个百分点;城市改造区中心地带、城市中心区 的一般地带降低10个百分点。此外,考虑到绿地及生态敏感 地带的保护和价值,对特殊区域绿地率指标也提出了要求 (表1:都市区特殊区域绿地控制表),越接近这些区域绿 地指标越高,保护了这些区域。 (7)绿地空间布局 根据都市区山水城市的特征,整体形成“两带”、“四楔”、 “多廊”、“三区”的空间结构体系。“两带”即对长江、 嘉陵江流经市区地段水位标高187米以上的江岸进行全面绿 化,在江岸结合地形,按需布置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及湿地 等,构筑两带滨江绿带;“四楔”即保护由南北向平行排列 的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形成贯穿都市区的四 条楔形绿地;“多廊”即沿主城对外交通干线两侧建立宽带 状绿色廊道网络,使城市绿地系统与四山林地和城郊大绿化 系统相衔接,形成都市区一体化绿化空间,以城市绿化分隔 主城十二个组团;“三区”结合城市用地布局特色和用地性 质对绿地布局的不同要求,规划按主城区、郊区小城镇、非 建设区三个区域层次分别布局城市绿地。此外,在建设路岸 林带体系与城市绿地系统的过程中,通过逐步丰富原有林带 的单一树种结构,使防护林带单一的功能向综合的多功能城 市绿地转化。
山东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办法
山东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办法第一条为规范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工作,促进我省城市绿化事业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省政府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设市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编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委托具有相应城市规划编制资质的单位承担。
第四条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所需经费,按照国家规定标准,从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经费中列出。
第五条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遵循有关法规、规章规定的原则,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和技术政策。
第六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工作,分为基础资料收集与分析、确定规划内容、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公众意见、规划方案审查论证等阶段。
规划成果形成后,按照规定程序报批。
第七条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全面调查、收集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有关的基础资料,并对基础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针对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为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基础资料调查可采用文字与图表相结合的方式。
第八条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依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相结合的其他专项规划,综合考虑、统筹安排;二、必须结合城市自然与人文特点,因地制宜,形成本市的城市绿化风格;三、既要有远景目标,也要有近期安排,做到远近结合;四、绿地分布要均衡,比例、结构要科学、合理,要形成完整统一的有机绿地系统。
五、生态优先和可操作性原则。
第九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为市域层面和中心城区层面,规划编制范围、期限等原则上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
第十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包括绿地发展指标和定额、市域绿地系统规划、中心城区绿地系统布局、中心城区各类绿地系统专项规划、中心城区园林树种规划、古树名木保护规划、中心城区防灾避险绿地规划、中心城区节约型生态园林绿地建设规划、市域绿道系统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分期建设规划和近期建设投资估算等项内容。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1
(2)《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1993年)
1993年,根据《城市绿化条例》第九条,为加强城 市绿化规划管理,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国家建设部颁布 了《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城[1993]784 号)文件,提出了根据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确定人均 公共绿地面积指标。
3、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则、规划说明书和规划基础资料四个部分。
规划文本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规划目标与指标、市域 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 城市绿地分类规划、树种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 规划、古树名木保护、分期建设规划、规划实施措施及 附录。
பைடு நூலகம்
规划图则的主要内容包括城市区位关系图、现状图、城 市绿地现状分析图、规划总图、市域大环境绿化规划图、 绿地分类规划图(含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 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规划图等)、近期绿地建设规划图, 要求图纸比例与城市总体规划图基本一致,一般采用1 ︰5000~1︰25000,并标明风玫瑰,绿地分类现状和规 划图如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和其他绿地等可适当合并表 达。
2004年,《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中,提 到我国城市绿化建设指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以 上,人均公共绿地12平方米以上,绿地率38%以上。”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
根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的要求,《城 市绿地系统规划》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园林 行政主管部门共同负责编制,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
3、林地 林地是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的土
地,不包括居民绿化用地,以及铁路、公路、河流沟渠 的护路、护草林。
4、牧草地 牧草地是指生长草木植物为主,用于畜牧业的土地。
珠海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
珠海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规划文本规划文本目录第 1 章总则 (201)第 2 章规划目标与指标 (202)第 3 章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结构 (203)第 4 章主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结构 (204)第 5 章主城区生态健康游憩系统规划(康体绿道) (205)第 6 章主城区绿地分类规划 (206)第7 章主城区防灾避灾绿地规划 (208)第8 章树种规划 (209)第9 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209)第10 章城市水土保持规划 (210)第11 章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210)第12 章主城区分期建设规划 (211)第13 章规划实施措施 (214)第14 章附则 (215)珠海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规划文本第 1 章总则第1条为了适应城市的发展目标,加强珠海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优美的城市景观与可持续的人居环境,把珠海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国家级滨海生态园林城市,增进市民身心健康,促进城市和谐发展。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法令等文件编制此规划。
第2条本规划是对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绿地专项规划的深化和完善,作为珠海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和建设管理的指导性文件。
第3条规划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6年颁布,1998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全国生态保护纲要》●《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设部,城建[1993]784号)●《城市绿线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12号●《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建设部[2004] )●《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建设部,建城[2000]106号)●《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建设部,城建[2001]192号)●《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1999年)●广东省:《区域绿地规划指引》(GDPG-003)●广东省:《环城绿带规划指引》(GDPG-004)●珠海市城市相关规划文件●《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珠海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珠海市珠港新城总体规划》●《珠海市城市生态规划》●《珠海市绿地系统规划(1993-2000)》●《珠海市唐家湾地区分区规划(2005)》●《珠海市金湾区整合规划与研究(2004)》●《珠海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集疏运网络规划(2005-2020)》第4条规划范围与期限●本次规划在地域空间上分为市域、主城区两个层次。
绿地系统规划文本
新、旧城区以大面积的风景林地相隔,既可改善城市景观,又可防止城市无序发展;城区内园林路纵横交错,编织成一张覆盖整个城区的绿网,形成一个以绿楔(氧源林地)、绿心(公园绿地)、绿带(防护林带)、绿网(道路绿地)相互交织的绿地格局。
第五章 绿地建设规划
第三条 规划范围
为包头市四个城区及相应规划控制范围,共计885平方公里,其中:
近期:2002~2005年 城区绿化规划建设范围218平方公里。
中期:2006~2010年 城区绿化规划建设范围240平方公里。
远期:2011~2015年 城区绿化规划建设范围300平方公里。
第十条 市域(城市规划区)绿地分类发展规划
1、通风廊道规划:(六纵)
对六条河道进行疏浚,对堤坝进行整修,对污水进行截流,并在河道两侧各建30-50米的绿带,形成城区绿色通风走廊。对于城区段的昆都仑河、二道沙河、西河槽、东河槽除进行绿化美化外,还要筑坝蓄水,形成城市的滨河景观。
2、绿色廊道规划(六横)
4、四纵:
是以昆都仑河、二道沙河、西河槽、东河槽四条纵向开敞空间结合两侧绿化形成城区的绿色通风换气走廊和城市滨河景观绿带。
5、公园棋布、森林围城:
以公园为主要形式大量拓展公园绿地,使公园绿地的服务半径满足500-800米;在城区四周建设大规模的生态与游憩相结合的生态防护林,最终实现“钢城掩映森林中”的城市风貌。
对干旱风沙环境适应性很强,长势健壮,成年树型雄伟。主要用于庭院绿化和大环境绿化造林,或者城区之间连接公路两侧的绿化。如建设路的绿化。
3、河北杨 Populus hopeiensis Hu et Chow
树姿秀美,耐干旱,是包头园林独具特色的树种,主要用于道路绿化及营造片林。
大理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 - 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
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规划目标与指标 (5)第三章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6)第四章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 (7)第五章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10)第六章树种规划 (12)第七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14)第八章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16)第九章避灾绿地规划 (17)第十章分期建设规划 (18)第十一章实施措施 (19)第十二章附则 (20)大理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2005—2020年)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发展大理市的城市绿化事业,加强城市环境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增进市民身心健康,提高城市规划与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水平,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府文件,结合本市实际情况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大理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之一,凡是在城市规划范围内的有关绿地的一切生产与建设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划。
第三条原则上与《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5—2020年)》、《大理滇西中心城市总体规划调整规划纲要(2005—2020)》、《大理滇西中心城市规划布局和功能分区》的范围一致,即本次绿地系统规划范围为原大理市市域范围和原洱源县的江尾镇、双廊镇,国土1815平方公里,现状总人口58.98万人。
第四条本规划的适用年限根据《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5—2020年)》,并根据实际时效,确定为2005---2020年。
近期:2005----2010年中期:2011----2015年远期: 2016----2020年第五条规划编制依据(一)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6年颁布,1998年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颁布,1998年修订)5. 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二)技术标准、规范1.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2002.10.16)2.建设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8)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4.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5.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1993年)6.建设部:《公园设计规范》(GJJ48—92)7.建设部:《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定》(CJJ 75—97)8.建设部:《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LY/T5132—95)9.建设部:《园林城市标准》(2005年)10.建设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GJJ/T85—2002)11.云南省建设厅:《云南省级园林城市标准》12.云南省建设厅:《云南省城市园林绿地专业规划技术要求暂行规定》13.建设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试行)》(2005年)(三)有关文件1.大理市人民政府、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5—2020年)》(2005,8)2. 大理市人民政府、大理州规划建设局《大理滇西中心城市总体规划调整规划纲要(2005—2020)》(讨论稿2004,10,12)3.云南省大理市人民政府《大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1997-2015)》4.云南省大理市人民政府《大理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97-2015)》5.大理市园林管理处《大理市创建园林城市的实施方案》(2004,4)6.大理市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大理市年鉴编辑部《大理市年鉴(2003)》7.大理市园林管理处《将军洞风景区杜鹃园规划说明书(2001,10)》8.中共大理州委、大理州人民政府《大理市滇西中心城市建设规划初步方案》(2003,9)9.大理市建设局、大理市规划局《大理南市区改造规划和城市设计》(2004,2)10. 大理州规划建设局《大理滇西中心城市规划布局和功能分区》12. 大理市环境保护局《洱海西区(38km)湖滨带生态恢复工程简介》(2004,2)13. 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云南省洱海湖滨带(西区)生态恢复建设工程二期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及施工技术要求》(2004.1)14. 大理市林业局、大理市林业规划设计队《大理市村镇绿化规划方案》(2004,5)15. 云南省大理市人民政府《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1997—2015)》(2001,2)16. 云南省大理市人民政府《大理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1997-2015)》(2001,2)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根据大理市特定的地理位置及其在滇西中的地位与作用。
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尽快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通知
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尽快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大同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9.14•【字号】同政办发[2009]183号•【施行日期】2009.09.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尽快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通知(同政办发【2009】183号)各县区人民政府:为了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完善绿地系统的防灾避险功能,提高城市综合防灾避险能力,贯彻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的意见》(建城【2008】171号),根据省建设厅晋建城字【2008】575号文件精神,各县区要尽快组织有关部门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认真贯彻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的意见》(建城【2008】171号),随此通知转发你们。
二、已编制完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县区,按照新的规划编制纲要,经评估能够满足防灾避险功能的,可不用再行修编,但要将不修编的报告上报省建设厅,报市园林管理局备案。
三、已编制完成绿地系统规划,经评估不能满足避险要求的,要对原绿地系统规划进行修编。
四、正在编制绿地系统规划的县区,要将防灾避险的能力要求,作为规划的主要内容。
五、尚未编制绿地系统规划的县区,要尽快编制绿地系统规划,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
六、各县区组织编制完成《绿地系统规划》后,经上级主管部门组织评审通过,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报省建设厅备案,并向社会公布。
七、各县区要在2009年底编制完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含《防灾避险规划》),省建设厅将于2009年底前进行一次检查,并将检查结果通报。
八、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切实把编制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加大投入,加强管理。
二00九年九月十四日。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发源地为19世纪的英国。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1903年,世界上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斯。
组成城市绿地系统的要素趋于多元化
一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包括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与主要内容、城市绿地的分类与指标、城市绿地系统规
以环境与生物保护为导向的生态绿地模式 划的依据与基本原则、绿地系统布局结构、城市绿化的树种规划、生物多样性与古树名木保护规划等。
以人类利用和功能区分为导向的功能绿地模式
早期只考虑土地特性和环境美化 20世纪上半期“服务圈学说”应用 20世纪20年代制定的《东京公园计划书》提出了比较完整、
系统的功能绿地模式。
2.2国内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1985年合肥市的环城绿带建设,开创我国“以环串绿”的绿 地系统先河。 马世骏教授提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20世纪90年代初 1990年,《城市规划法》 钱学森提出“山水城市”概念 上海市浦东新区环境绿化系统规划 1992年,《城市绿化条例》
1、城市绿地系统发展概况
2001年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从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提升 为城市规划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相对独立、必须完 成的强制性内容。
2002年建设部制定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 2002年《城市绿地分类标准》(GJJ/T85-2002)颁布。
2、国内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发展历程及趋势 2.1国外园林城市绿地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
道路红线:规绿划的地城市系道路统路幅规的边划界线的。 学科和理论框架探索
1903年,世界上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斯。 乔木树冠下的灌木和地被草地不重复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
为贯彻落实《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加强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规划质量,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和景观文化功能,特制定本《纲要》。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专业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和细化。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共同负责编制,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则和规划基础资料四个部分。
其中,依法批准的规划文本与规划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本《纲要》由建设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全国各地城市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和评审工作中,均应遵循本《纲要》。
在实践中,各地城市可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积极探索,发现新问题及时上报,以便进一步充实完善本《纲要》的内容。
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概况及现状分析
一、概况。
包括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环境状况和城市基本概况等。
二、绿地现状与分析。
包括各类绿地现状统计分析,城市绿地发展优势与动力,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等。
第二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编制的意义
二、规划的依据、期限、范围与规模
三、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第三章规划目标
一、规划目标
二、规划指标
第四章市域绿地系统规划阐明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结构与布局和分类发展规划,构筑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覆盖整个市域,城乡一体化的绿地系统。
第五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
一、规划结构
二、规划布局
三、规划分区
第六章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一、城市绿地分类(按国标《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执行)
二、公园绿地(G1)规划
三、生产绿地(G2)规划
四、防护绿地(G3)规划
五、附属绿地(G4)规划
六、其他绿地(G5)规划
分述各类绿地的规划原则、规划内容(要点)和规划指标并确定相应的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一般树种的种类。
第七章树种规划
一、树种规划的基本原则
二、确定城市所处的植物地理位置。
包括植被气候区域与地带、地带性植被类型、建群种、地带性土壤与非地带性土壤类型。
三、技术经济指标确定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比例、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比例、乔木与灌木比
例、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比例、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比例(并进行生态安全性分析)、速生与中生和慢生树种比例,确定绿化植物名录(科、属、种及种以下单位)。
四、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一般树种的选定
五、市花、市树的选择与建议
第八章生物(重点是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一、总体现状分析
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建设的目标与指标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层次与规划(含物种、基因、生态系统、景观多样性规划)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与生态管理对策
五、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与对策
第九章古树名木保护
第十章分期建设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期建设可分为近、中、远三期。
在安排各期规划目标和重点项目时,应依城市绿地自身发展规律与特点而定。
近期规划应提出规划目标与重点,具体建设项目、规模和投资估算;中、远期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建设项目、规划和投资匡算等。
第十一章实施措施分别按法规性、行政性、技术性、经济性和政策性等措施进行论述
第十二章附录、附件
规划文本
一、总则包括规划范围、规划依据、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期限与规模等
二、规划目标与指标
三、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
五、城市绿地分类规划简述各类绿地的规划原则、规划要点和规划指标
六、树种规划规划绿化植物数量与技术经济指标
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包括规划目标与指标、保护措施与对策
八、古树名木保护古树名木数量、树种和生长状况
九、分期建设规划分近、中、远三期规划,重点阐明近期建设项目、投资与效益估算
十、规划实施措施包括法规性、行政性、技术性、经济性和政策性等措施
十一、附录
规划图则
一、城市区位关系图
二、现状图包括城市综合现状图、建成区现状图和各类绿地现状图以及古树名木和文物古迹分布图等。
三、城市绿地现状分析图
四、规划总图
五、市域大环境绿化规划图
六、绿地分类规划图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规划图等。
七、近期绿地建设规划图注:图纸比例与城市总体规划图基本一致,一般采用1∶5000~1∶25000;城市区位关系图宜缩小(1∶10000~1∶50000);绿地分类规划图可放大
(1∶2000~1∶10000);并标明风玫瑰
绿地分类现状和规划图如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和其他绿地等可适当合并表达。
基础资料汇编
第一章城市概况
第一节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水文、植被与主要动、植物状况
第二节经济及社会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发展目标、人口状况、各类用地状况
第三节环境保护资料城市主要污染源、重污染分布区、污染治理情况与其他环保资料
第四节城市历史与文化资料
第二章城市绿化现状
第一节绿地及相关用地资料
一、现有各类绿地的位置、面积及其景观结构
二、各类人文景观的位置、面积及可利用程度
三、主要水系的位置、面积、流量、深度、水质及利用程度
第二节技术经济指标
一、绿化指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人均绿地面积;公园绿地的服务半径、公园绿地、风景林地的日常和节假日的客流量
二、生产绿地的面积、苗木总量、种类、规格、苗木自给率
三、古树名木的数量、位置、名称、树龄、生长情况等
第三节园林植物、动物资料
一、现有园林植物名录、动物名录
二、主要植物常见病虫害情况
第三章管理资料
第一节管理机构
一、机构名称、性质、归口
二、编制设置
三、违章制度建设
第二节人员状况
一、职工总人数(万人职工比)
二、专业人员配备、工人技术等级情况第三节园林科研
第四节资金与设备
第五节城市绿地养护与管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