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例诊断报告要求
乙型肝炎诊断标准( WS 299-2008)解读
乙型肝炎诊断标准( WS 299-2008)解读《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WS 299-2008)(简称《乙肝诊断标准》)是原国家卫生部制定的行业标准。
为便于医疗卫生人员对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诊断标准的理解,提高乙肝病例诊断和报告的准确性,现对《乙肝诊断标准》进行解读。
一、制定《乙肝诊断标准》的背景我国是乙肝疾病负担严重的国家,乙肝病毒( HBV)慢性感染者基数巨大。
通过实施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我国的乙肝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HBV感染率显著下降。
但全国报告的乙肝发病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其中医务人员对乙肝病例诊断不统一,存在着较多的错报、误报、重报、漏报等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为规范乙肝诊断和报告,根据工作需要,卫生部传染病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重新修订乙肝诊断标准,委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和中国CDC联合起草制定了《乙肝诊断标准》。
2008年12月11日,原国家卫生部批准并发布《乙肝诊断标准》,并于2009年6月15日正式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委员会制定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5990-1995)(简称1995年国家标准)白《乙肝诊断标准》实施之日起废止。
二、《乙肝诊断标准》与1995年国家标准的异同(一)适用范围和目的1995年国家标准规定了乙肝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作为对乙肝病例诊断及治疗的依据。
制定《乙肝诊断标准》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要求,更注重了乙肝病例诊断和报告的需要。
因此,在《乙肝诊断标准》中规定了乙肝的诊断原则、诊断分类、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根据传染病疫情报告要求,对乙肝病例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报告。
(二)诊断原则1995年国家标准规定应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和(或)肝活体组织学检查等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并根据动态观察做出诊断,更强调疾病的严重程度和临床特征。
乙肝诊断标准
急性乙肝疑似病例诊断(符合任何一项即可诊断):1. HBsAg阳性+近期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乏力和消化道症状,可有尿黄、眼黄和皮肤黄疸。
2. HBsAg阳性+肝脏生化检查异常,主要是血清ALT和AST升高,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
急性乙肝确诊病例诊断(符合任何一项即可诊断):1. 疑似乙肝+有明确的证据表明6个月内曾检测血清HBsAg阴性。
2. 疑似乙肝+抗-HBc IgM阳性1:1000以上。
3. 疑似乙肝+肝组织学符合急性病毒性肝炎改变。
4. 疑似乙肝+恢复期血清HBsAg阴转,抗HBs阳转。
慢性乙肝疑似病例诊断(符合任何一项即可诊断):1. 慢性肝病患者的体征如肝病面容,肝掌、蜘蛛掌和肝、脾肿大等+急性HBV感染超过六个月仍HBsAg阳性或发现HBsAg阳性超过6个月2. 慢性肝病患者的体征如肝病面容,肝掌、蜘蛛掌和肝、脾肿大等+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 IgM阴性3. 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 IgM阴性+血清ALT反复或持续升高,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升高,或胆红素升高慢性乙肝确诊病例诊断(符合任何一项即可诊断):1. 急性HBV感染超过六个月仍HBsAg阳性或发现HBsAg阳性超过6个月+血清ALT反复或持续升高,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升高,或胆红素升高+ 血清HBsAg阳性或可检出HBV DNA,并排除其他导致ALT升高的原因2. 急性HBV感染超过六个月仍HBsAg阳性或发现HBsAg阳性超过6个月+肝脏病理学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特点+血清HBsAg阳性或可检出HBV DNA,并排除其他导致ALT升高的原因3. 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 IgM阴性+血清ALT反复或持续升高,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升高,或胆红素升高+ 血清HBsAg阳性或可检出HBV DNA,并排除其他导致ALT升高的原因4. 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 IgM阴性+肝脏病理学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特点+血清HBsAg阳性或可检出HBV DNA,并排除其他导致ALT升高的原因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99-2008)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
乙型肝炎的诊断与报告
乙型肝炎的诊断与报告对于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报告,需要进行以下步骤和内容的描述:1. 临床病史和症状描述:患者的个人病史、生活习惯、既往其他疾病史等信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症状表现,如乏力、食欲不振、恶心、黄疸、腹胀等。
2. 体格检查结果:包括肝脾是否肿大、腹部是否有压痛等体征的观察描述。
3. 实验室检查结果:通过血清学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anti-HBe)、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anti-HBc)等指标,以确定是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4. 血清学检测解读:根据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结果的解析和评估,包括HBsAg的阳性或阴性判断,HBeAg或anti-HBe的阳性或阴性判断,以及抗体的滴度等。
5. 肝脏成像检查:如B超、CT、核磁共振等检查,用于了解肝脏的形态、大小、结构等信息。
可以观察到肝脏是否有异常改变,如肿块、肝硬化等。
6. 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测:通过PCR或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的存在与否,从而确定病毒复制状态和感染程度。
7. 诊断和分型:根据以上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乙型肝炎的诊断,并根据不同的病情和乙型肝炎病毒指标来进行分型,如急性感染、慢性感染、肝炎病毒携带者等。
8. 报告格式:根据当地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编写乙型肝炎的报告,包括患者个人信息、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肝脏成像检查结果、诊断和分型等,并签名确认报告真实可靠性。
同时负责医生需按照相关法规将报告及时提交给卫生主管部门。
总之,乙型肝炎的诊断与报告需要结合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肝脏成像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来判断,最后通过编写乙型肝炎的报告来记录和通报疾病相关信息。
乙肝报告单怎么看
乙肝报告单怎么看一、乙肝报告单怎么看乙肝报告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1. 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表示感染了乙肝病毒。
2. HBsAb: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表示体内已经产生了针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抗体,说明免疫系统已经启动了对乙型肝炎的防御。
3. HBeAg: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表示感染者患有乙型肝炎病毒活跃型感染。
4. HBeAb:乙型肝炎e抗体,阳性表示感染者对乙型肝炎病毒有过感染,但可能存在复发风险。
5. HBV DNA: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测乙肝病毒的数量和活力水平。
根据以上指标判断乙肝感染的严重程度及其治疗方案。
二、乙肝治疗方法1. 抗病毒治疗:早期、中期乙肝患者,一般采用抗病毒治疗,以降低病毒载量,减缓疾病进展。
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广的抗病毒药物有阿德福韦、恩替卡韦等。
2. 免疫抑制治疗:对于免疫修复功能较差、慢性乙肝患者,可使用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以防止炎症反复发作。
3. 中药治疗:中医药治疗乙肝以调节患者体内机能为主,通过中药的抗炎、抗氧化、活化免疫系统等多方面作用来达到治疗效果。
三、注意事项1. 饮食方面:患有乙肝的人应少吃生、冷、辛辣的食物,以防止疾病反复发作。
应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含高纤维素的食物,有益于肝功能的恢复。
2. 生活习惯:患有乙肝的人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期熬夜、饮酒等不良习惯,应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3. 预防措施:患有乙肝的人应注意避免交叉感染,避免使用一些有害的物品,如毒针、注射器等,同时要维护良好的卫生环境,以避免感染病菌。
此外,乙肝病毒疫苗是预防肝炎的有效措施,应积极接种。
注射乙肝疫苗需注什么意思1. 注射乙肝疫苗需注什么意思乙肝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感染后容易引起肝损害、肝硬化、肝癌等疾病。
针对乙肝病毒的疫苗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其作用是让人体产生抗体保护自己免受乙肝病毒侵害。
乙肝疫苗分为成人乙肝疫苗和儿童乙肝疫苗两种类型。
《传染病报告制度》
《传染病报告制度》1、各科对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应立即向医院预防保健科进行报告。
对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应于6小时内向医院预防保健科进行报告,对丙类传染病和其它传染病,应当在24小时内向医院预防保健科进行报告。
2、医院预防保健科负责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当接到疫情报告时,在规定时限内进行网上直报。
3、疫情报告实行首诊医生和首次发现者负责制,谁首次发现谁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向预防保健科报告。
门诊、住院医生直接填写报告卡,检验、放射科工作人员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必须由检验、x光或ct 室工作人员及时向医院预防保健科反馈,同时向诊病医生反馈,由预防保健科工作人员督促诊治医师填写报告卡。
4、诊治医师对报告卡填写必须认真、规范、全面,字迹清楚易认。
各科应按要求完善门诊日志、住院登记本和传染病登记本;预防保健科负责对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收发和核对,并按要求设立传染病报告薄,统一填报有关报表。
5、初诊者必须全部报告,即报告率100%,复诊者可不报告(在登记本上注明)。
如发现有漏报现象,甲类传染病漏报1例扣除当事人300元,乙类传染病漏报1例扣除当事人100元,丙类传染病漏报1例扣除当事人50元。
漏报者取消当年评优评奖资格。
6、节假日传染病疫情报告。
院本部医生节假日期间发现传染病疫情,按有关规定要求填写报告卡后送传达室并做好交接登记;新城医院和解兴医院医生节假日期间发现传染病疫情后按有关规定要求填写报告卡后通知传达室叫支持中心值班人员立即前往取卡,并做好交接登记,院本部传达室接到传染病报告卡后应立即通知预防保健科值班人员到传达室取卡并进行网络直报。
第二篇:传染病报告制度一、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规范》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全面做好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报告制度。
乙型病毒性肝炎检验诊断报告模式
三、乙肝检验诊断报告的模式
(二) 检测结果
与乙肝相关检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包含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 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IgM(抗-HBc-IgM)。 每项应报告确切的阴性或阳性结果,使用定量方法进行检测的还应报告 具体的检测数值,以及参考范围。检测HBsAg定量的应报告滴度,检测 抗-HBc-IgM应报告阴阳性结果和(或)滴度。
(三) 检验诊断/结论
1. 急性乙肝: 指近期感染乙肝病毒,引起机体免疫应答肝组织发炎的病变。同时符合
以下诊断标准中的(1)和(3),或同时符合(2)和(3)可诊断为疑似急性乙肝。 确诊急性乙肝病例需满足:疑似病例同时符合(4),或疑似病例同时符合 (5),或疑似病例同时符合(6),或疑似病例同时符合(7)。
三、乙肝检验诊断报告的模式
(一) 检验信息
2. 检测信息: (1)样本:编号、收样时间、检测时间和报告时间; (2)检测方法:如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生化法
等; (3)检验者和审核者; (4)检测实验室名称、地址、电话等。
三、乙肝检验诊断报告的模式
(二) 检测结果
一、概述
准确了解体内HBV的复制水平、患者的免疫状态、肝脏损伤程度,对患 者疾病的诊断、病情的评估以及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HBV感染常见4个时期,即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或低 (非) 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期和再活动期,不同时期血清HBV标志物和病毒复制水平有一定的 区别又有交叉,靠单一化验指标很难界定。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诊断与报告
◆临床诊断
(四)携带者
1.慢性HBV携带者:多为处于免疫耐受期的HBsAg、
HBeAg和HBV DNA阳性者,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均显示ALT
和AST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无明显异常。
2.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
性、抗-HBe阳性或阴性,HBV DNA低于最低检测限,1年内连
续随访3次以上,ALT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显示:
Knodell 肝炎活动指数(HAI)< 4或根据其他的半定量计分系统
判定病变轻微。
8
◆临床诊断
(五)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
血清HBsAg阴性,但血清和(或)肝组织中HBV
DNA阳性,并有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除HBV DNA
阳性外,患者可有血清抗-HBs、抗-HBe和(或)抗-HBc阳
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等。
3
◆临床诊断 (一)急性乙肝
近期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乏力和消化道症状,
可有尿黄、眼黄和皮肤黄疸。肝脏生化检查异常,主要
是血清ALT和AST升高,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HBsAg
阳性。有明确的证据表明6个月内曾检测血清HbsAg阴
性。 抗HBcIgM阳性1:1000以上。 恢复期血清HbsAg阴
(二)抗-HCV检测:抗-HCV酶免疫法(EIA)适用于高危人群筛查,也可用于HCV 感染者的初筛。但抗-HCV阴转与否不能作为抗病毒疗效的指标。
(三)HCV RNA检测 :
1.HCV RNA定性检测:对抗-HCV阳性的HCV持续感染者,需要通过
HCV RNA定性试验确证。HCV RNA定性检测的特异度在98%以上,只要一次
转,抗HBs阳转。
4
乙肝诊断报告管理相关要求
2023-11-07
目 录
• 引言 • 乙肝诊断报告概述 • 乙肝诊断报告的收集与整理 • 乙肝诊断报告的分析与利用 • 乙肝诊断报告的安全与保密 • 乙肝诊断报告管理的评估与改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乙肝诊断报告管理旨在提高乙肝诊断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为医生、患者和科研人 员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在当前医疗环境中,乙肝诊断报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避免误诊、漏诊和重复诊断,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
报告管理的意义
有助于医生了解患 者病情,制定更为 准确的诊疗方案。
提高患者自我管理 和预防意识,减少 乙肝传播和预防并 发症的发生。
为科研人员提供宝 贵的数据支持,推 动乙肝防治和研究 工作的发展。
乙肝诊断报告是患者就医、治疗和康复的重要依据,也是科 研、教学和流行病学调查的重要资料。
乙肝诊断报告的内容
病史记录
详细记录患者的既往病史、家 族史、传染病史等。
诊断结论
医生根据上述检查结果,对患 者的乙肝病情进行诊断,并提 出相应的治疗建议。
患者基本信息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 等。
临床检查
包括肝功能检查、病毒检测、 肝脏影像学检查等的结果。
定期对乙肝诊断报告的安全管 理制度进行审查和更新,以适 应新的安全威胁和挑战。
保密措施与规定
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确保乙肝诊断报告的保密性。
对乙肝诊断报告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 获取报告中的敏感信息。
限制对乙肝诊断报告的访问权限,只有授权人员才能 访问和获取报告。
定期对保密措施和规定进行审查和更新,以适应新的 安全威胁和挑战。
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
建立完善的安全事故应急处理 机制,确保在发生安全事故时 能够及时响应和处理。
乙肝等传染病诊断报告
《乙肝等传染病诊断报告》xx年xx月xx日•患者及病例介绍•乙肝等传染病基本知识•临床表现与诊断目录•治疗方法和药物•病例详细分析•其他注意事项01患者及病例介绍患者基本信息职业:工人民族:汉族性别:男患者姓名:XXX年龄:35岁现病史患者5年前诊断为乙肝,期间时有乏力、纳差症状,未予特殊治疗。
1周前,患者出现明显乏力、食欲减退,伴有肝区疼痛,到我院就诊。
主诉乙肝病史5年,近期出现乏力、纳差症状。
既往史患者有高血压病史3年,一直服用降压药物治疗。
乙肝病史5年,未定期复查。
病例摘要初步诊断乙肝诊断标准根据2012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和2015年美国肝病研究学会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管理指南》。
临床分型根据患者病情,分为轻、中、重三型。
肝功能检查患者ALT和AST均升高,提示肝细胞受损。
02乙肝等传染病基本知识乙肝,全称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疾病。
这种病毒存在于乙肝患者的血液、唾液、精液、乳汁和宫颈分泌物中,一般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
乙肝除了乙肝,还有丙肝、丁肝、戊肝等传染病,它们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与乙肝类似。
其他传染病乙肝等传染病定义乙肝病毒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注射、针刺、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
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乙肝病毒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播,性伴侣感染乙肝病毒时,可以通过性行为传染给对方。
乙肝病毒可以通过母婴传播,孕妇在怀孕、分娩和哺乳时可能将病毒传染给胎儿或新生儿。
03乙肝等传染病传播途径0201乙肝等传染病预防措施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以产生免疫力,有效降低感染乙肝的风险。
接种疫苗避免不必要的血液暴露注意性行为安全定期检测不共用注射器、刀具、牙刷等个人用品,避免在非正规场所献血或输血。
正确使用避孕套,避免与感染乙肝等传染病的人发生性行为。
定期检测血液中的乙肝等传染病相关指标,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
乙肝丙肝等传染病诊断报告管理要求教学课件ppt
丙型肝炎
是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
传染病诊断报告
是指按照法定程序和标准,对确诊或疑似传染病病例的信息进行报告、汇总、分析、利用和反馈的过程。
本课件重点内容的回顾
全球疫情现状
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疫情对健康的影响
对当前疫情形势的展望
对防控工作的建议与思考
课件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指导标准和规范
02
乙肝丙肝等传染病概述
乙肝全称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疾病。这种病毒存在于乙肝患者的血液和体液中,可经过各种途径传播给他人。
乙肝
丙肝全称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疾病。这种病毒存在于丙肝患者的血液和体液中,可经过各种途径传播给他人。
丙肝
乙肝丙肝等传染病的定义
乙肝
乙肝患者通常会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腻、肝区疼痛等症状。长期反复发作还会引起贫血、消瘦、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也能传染给他人。
丙肝
丙肝患者通常会出现疲劳、食欲减退、恶心、腹胀等症状。长期反复发作还会引起贫血、消瘦、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症状。丙肝病毒携带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也能传染给他人。
诊断报告需由专业医生审核,确认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专业医生审核
医院管理部门需对已审核的诊断报告进行再次审核,确保其合规性和合法性。
医院管理部门审核
患者应对诊断报告进行确认,如有问题及时提出异议并进行修改。
患者确认
诊断报告的审核流程
存档要求
医院应将乙肝丙肝等传染病诊断报告进行存档,确保其可追溯性和可查询性。
加强防控宣传和教育
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传染病防控的认识和意识。
乙肝病例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病例基本信息患者姓名:张某某性别:男年龄:45岁住址:某市某区联系电话:138xxxx5678二、病史摘要患者于2023年2月初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右上腹疼痛等症状,伴有低热,持续时间约一周。
在当地诊所就诊,经医生初步诊断为“疑似乙肝”,建议进一步检查。
患者遂于2023年2月10日就诊于我院感染科。
三、临床检查1.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红细胞计数正常,血红蛋白正常。
- 肝功能检查:ALT 200 U/L,AST 150 U/L,TBIL 80 μmol/L,DBIL 50μmol/L,ALP 130 U/L。
- 乙肝两对半检查:HBsAg(+),HBeAg(+),抗-HBc(+),抗-HBs(-)。
- 丙肝抗体、戊肝抗体、艾滋病抗体、梅毒抗体等均为阴性。
2. 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肝脏轻度增大,肝实质回声增粗,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
3. 其他检查- 血清甲胎蛋白(AFP)正常。
四、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为“乙型肝炎活动期”。
五、治疗方案1. 休息- 患者应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 饮食- 保持营养均衡,多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的食物。
3. 药物治疗- 服用抗病毒药物,如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以抑制病毒复制。
- 使用保肝药物,如肝泰乐、还原型谷胱甘肽等,以保护肝脏功能。
4. 定期复查- 定期复查肝功能、乙肝两对半、影像学检查等,以监测病情变化。
六、治疗过程患者于2023年2月15日开始接受治疗,服用拉米夫定0.1g,每日一次,肝泰乐0.3g,每日三次。
治疗过程中,患者食欲逐渐好转,乏力、恶心等症状明显改善。
于2023年3月15日复查肝功能,ALT 100 U/L,AST 80 U/L,TBIL 60 μmol/L,DBIL 40 μmol/L,ALP 120 U/L。
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同前。
七、预后患者目前病情稳定,肝功能恢复正常,乙肝病毒复制得到有效抑制。
乙肝丙肝等传染病诊断报告管理要求教学课件
《乙肝丙肝等传染病诊断报告管理要求教学课件ppt》2023-10-27CATALOGUE目录•乙肝丙肝等传染病概述•乙肝丙肝等传染病诊断要求•乙肝丙肝等传染病报告管理要求•乙肝丙肝等传染病预防及控制措施•乙肝丙肝等传染病诊断报告实例分析01乙肝丙肝等传染病概述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种传染病。
乙肝患者可出现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肝区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
乙肝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种传染病。
丙肝患者可出现疲劳、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
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
丙肝乙肝丙肝等传染病的定义乙肝传播途径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
在日常生活中,与乙肝患者共同进餐、握手、拥抱等行为不会感染乙肝病毒。
丙肝传播途径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
在日常生活中,与丙肝患者共同进餐、握手、拥抱等行为不会感染丙肝病毒。
乙肝丙肝等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乙肝丙肝等传染病的症状及影响乙肝症状及影响乙肝患者可出现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肝区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
乙肝病毒长期存在可能导致肝硬化、肝癌等疾病,对患者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丙肝症状及影响丙肝患者可出现疲劳、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
丙肝病毒长期存在可能导致肝硬化、肝癌等疾病,对患者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由于丙肝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可能在感染后多年才被发现,因此丙肝的预防和控制更为重要。
02乙肝丙肝等传染病诊断要求确定诊断流程医生应遵循乙肝、丙肝等传染病的诊断流程,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步骤。
确定诊断标准医生应根据相关疾病诊断标准,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信息,作出准确的诊断。
诊断流程及标准诊断设备及技术实验室设备应配备相应的实验室设备,如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液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等,以支持传染病的诊断。
乙型肝炎监测报告流程图
乙型肝炎监测报告流程一、乙肝诊断标准(一)急性乙肝1、近期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乏力和消化道症状,可有尿黄、眼黄和皮肤黄疸。
2、肝脏生化检查异常,主要是血清丁和AST升高,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
3、HBsAg阳性。
4、有明确的证据表照个月曾检测血;^BsAg阴性。
5、抗-HBc IgM 1:1000日性。
6、肝组织学符合急性病毒性肝炎改变。
7、恢复期血清IBsAg阴转,抗HBs阳转。
疑似病例:符合1+3,或2+3任一项。
实验室诊断病例:疑似急性乙肝病例符合4、5、6、和7中任一项。
(二)慢性乙肝1、急性乙肝感染超过个月仍HBsAg阳性或发现HBsAg阳性超过6个月。
2、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揄Bc IgM 1:1000月性。
3、慢性肝病患者的体征如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和肝、脾肿大等。
4、血清ALT反复或持续升高,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升高,或胆红素升高等。
5、肝脏病理学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特点。
6、血清HBeAg阳性或可检出HBV DNA,并排除其他导致ALT升高的原因。
疑似病例:符合1+3,或2+3,或2+4。
实验室诊断病例:符合1+4+6,或1+5+6,或2+4+6,或2+5+6。
二、、监测容1、按照《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在5299-2008),监测地区诊断通过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上报的所有乙肝病例,并通过传网络直报系统上(工作流程见附件1)。
2、监测地区各级医疗机构对所有急性乙后或未明确慢性乙肝病人采血送区疾控中心检测抗HBc IgM1:1000,作为急性乙肝病例实验室诊断指标之一。
3、监测地区报告的、现住址为本辖区的未能明确诊断为慢性乙肝病例流行病学^案调。
三、监测方法(一)病例报告填写乙肝专用报)1、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临床医生接诊乙肝病例,完成诊断后须填写《乙型病毒性肝炎专用报告卡》,专用报告卡包含疫情报告卡和附卡信息(2附)件。
2、审核传染病报告卡:按法定传染病报告流程,医疗机构疫情报告员每日收集临床医生填写的《乙型病毒性肝炎专用报告卡,》疫情报告员在收集传染病报告卡后,注意审核报告卡《附卡》一栏信息是否填写完整。
乙肝确诊病例的上报标准
乙肝确诊病例的上报标准
乙肝确诊病例的上报标准根据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公共卫生机构的规定可能会有所不同。
一般情况下,乙肝确诊病例的上报标准包括以下要素:
1. 病例定义:确定乙肝病例的诊断标准,一般是根据乙肝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结果和病史等。
2. 实验室检测:乙肝确诊病例通常需要进行乙型肝炎病毒及相关抗体标志物的检测,例如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Anti-HBc)等。
3. 病例报告:医疗机构或实验室需要将乙肝确诊病例的相关信息报告给所在地的公共卫生部门。
这些信息可能包括病例的个人身份信息、临床症状、检测结果、病史以及可能的传染途径等。
4. 报告时限:确定乙肝确诊病例上报的时限,一般要求在获得诊断结果后的一定时间内上报,以确保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和监测疫情。
请注意,具体的乙肝确诊病例上报标准可能因地区和国家的不同而有所调整,建议根据所在地的公共卫生部门的要求进行上报。
乙型肝炎诊断报告标准
乙型肝炎诊断报告标准
乙型肝炎的诊断通常基于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一系列实验室检查。
以下是乙型肝炎诊断的一般标准:
1.临床症状和体格检查:包括但不限于乏力、食欲减退、黄疸、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体格检查可能会发现肝脏肿大、压痛等征象。
2.病史调查:病史中包括是否接触过乙型肝炎病毒患者、是否有过输血史、药物或药物滥用史等。
3.实验室检查:一系列实验室检查有助于确诊乙型肝炎:
4.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等。
5.肝功能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等指标。
6.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测:PCR(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技术可以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的DNA。
7.影像学检查:有时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肝脏超声、CT扫描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以评估肝脏的形态和功能。
8.组织学检查: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肝组织活检,以确认肝脏损伤和炎症程度。
诊断乙型肝炎的标准涉及到以上多个方面的检查和评估。
通常来说,HBsAg 阳性是诊断乙型肝炎的首要指标之一,其他病毒标志物和肝功能检查的结果也能提供诊断所需的重要信息。
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最好由专业医疗机构和医生进行详细的评估和确诊。
乙型肝炎诊断标准解读模板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09-23 发表评论(2人参与)分享作者: 李黎崔富强张国民王贵强贾继东庄辉《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 299- )( 简称《乙肝诊断标准》) 是原国家卫生部制定的行业标准。
为便于医疗卫生人员对乙型肝炎( 简称乙肝) 诊断标准的理解, 提高乙肝病例诊断和报告的准确性, 现对《乙肝诊断标准》进行解读。
一、制定《乙肝诊断标准》的背景中国是乙肝疾病负担严重的国家, 乙肝病毒(HBV) 慢性感染者基数巨大。
经过实施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中国的乙肝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 HBV 感染率显著下降。
但全国报告的乙肝发病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其中医务人员对乙肝病例诊断不统一, 存在着较多的错报、误报、重报、漏报等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为规范乙肝诊断和报告, 根据工作需要, 卫生部传染病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重新修订乙肝诊断标准, 委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和中国CDC 联合起草制定了《乙肝诊断标准》。
年12 月11 日, 原国家卫生部批准并发布《乙肝诊断标准》, 并于年6 月15 日正式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委员会制定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90-1995)( 简称1995 年国家标准) 白《乙肝诊断标准》实施之日起废止。
二、《乙肝诊断标准》与1995 年国家标准的异同( 一) 适用范围和目的1995 年国家标准规定了乙肝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 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作为对乙肝病例诊断及治疗的依据。
制定《乙肝诊断标准》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要求, 更注重了乙肝病例诊断和报告的需要。
因此, 在《乙肝诊断标准》中规定了乙肝的诊断原则、诊断分类、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 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根据传染病疫情报告要求, 对乙肝病例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报告。
( 二) 诊断原则1995 年国家标准规定应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和( 或) 肝活体组织学检查等手段进行综合分析, 并根据动态观察做出诊断, 更强调疾病的严重程度和临床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型肝炎病例诊断报告要求
★乙肝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WS 299-2008)》
一、诊断原则乙肝的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及影像学检查等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须依据血清HBV标志和HBV DNA检测结果。
二、诊断分类根据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等将乙肝分为不同临床类型,包括急性乙肝、
慢性乙肝、乙肝
肝硬化、乙肝病毒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等。
三、诊断
(一)急性乙肝
1 近期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乏力和消化道症状,可有尿黄、眼黄和皮肤黄疸。
2 肝脏生化检查异常,主要是血清ALT 和AST 升高,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
3 HBsAg 阳性。
4 有明确的证据表明6 个月内曾检测血清HBsAg 阴性。
5抗-HBc IgM 阳性1: 1000以上。
6 肝组织学符合急性病毒性肝炎改变。
7 恢复期血清HBsAg 阴性,抗HBs 阳性。
▲疑似急性乙肝病例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同时符合1和3。
♦同时符合2和3。
▲确诊急性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疑似病例同时符合4。
(1、3、4或2、3、4)
♦疑似病例同时符合5。
(1、3、5或2、3、5)
♦疑似病例同时符合6。
(1、3、6或2、3、6)
♦疑似病例同时符合7。
(1、3、7或2、3、7)(二)慢性乙肝
1、急性HBV感染超过6个月仍HBsAg阳性或发现HBsAg阳性超过6个月。
2、HBsAg 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 IgM 阴性。
3、慢性肝病患者的体征如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和肝、脾肿大等。
4、血清ALT 反复或持续升高,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升高,或胆红素升高等。
5、肝脏病理学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特点。
6、血清HBeAg阳性或可检出HBV DNA并排除其他导致ALT升高的原因。
▲疑似慢性
乙肝病例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符合1和3。
♦符合2和3。
♦符合2 和4 。
▲确诊慢性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同时符合1、4 和6。
♦同时符合1、5 和6。
♦同时符合2、4 和6。
♦同时符合2、5 和6。
四、乙肝病例诊断、判定对医院传染病相病相关科室(内、儿、传染病科等)门诊日志、住院病例等,在医院检验科核实这些病例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包括“乙肝两对半”和肝功谷丙转氨酶(
ALT),并进行结果判定。
▲若HBsAg卩日性且ALT>40,判定为确诊病例;
▲若HBsAg阳性且ALTV40,判定为病原携带者;
▲若无HBsAg检测结果且ALT》40,判定为疑似病例;
▲若HBsAg阳性,但无ALT检测结果或无HBsAg和ALT的监测结果,填写“无法判断”。
五、乙肝确诊病例急慢性判定
▲若自就诊日起乙肝病程(本次就诊时间- 首次发病时间的间隔)超过半年者或抗-HBcIgM 阴性,判定为慢性乙肝;
▲若自就诊日起乙肝病程不超过半年者或抗-HBcIgM 阳性(1:1000 以上),判定为急性乙肝。
六、乙肝病例报告要求
1、医疗机构对乙肝病例进行诊断和网络直报时必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测结果等综合判断分类报告。
2、医疗机构诊断的乙肝病例,进行网络直报时必须在病例分类中明确“急性”或“慢性” 病例,以便区分新发和既往病例,及时掌握新发乙肝病人的发病情况。
新发病例是指以前从未患过乙肝,首次发病的现症例;急性肝炎是指半年内有过感染史的新发病例,其它所有病程超过半年尚未痊愈者(包括慢性肝炎的急性发作)均作为“慢性肝炎”报告。
3、乙肝病例只在首次确诊登记报告一次,对曾经(包括往年)在各级医疗机构就诊过的复诊病人,在门诊日志上注明“复诊”后,不再重复报告。
复诊病人是指可以提供既往就诊信息的病人。
既往就诊信息包括门诊、急诊病历手册、住院病历、处方、就诊机构名称及具体就诊时间等。
如患者或陪同人员能够提供以上就诊信息中的任一一
项的纸质材料或口述情况均可视为复诊。
乙肝报告附卡
(必填信息)
1、HBsAg阳性时间:□ >6个月/ □ 6个月内(包括6个月)由阴性转为阳性/ □既
往未检测或结果不详
2、首次出现乙肝症状和体征的时间: ____ 年_月/ □无症状
3、本次ALT U/L
4、抗-HBc IgM 1:1000 检测结果:□阳性/ □阴性/ □未测
5、肝穿检测结果:□急性病变/ □慢性病变/ □未测
6、恢复期血清HBsAg阴转,抗HBs阳转:□是/ □否/ □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