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何时照我还

合集下载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全文赏析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

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
与这边的“瓜洲”这幺近,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地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
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

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

“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静结合,用得绝妙。

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

因为其它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

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
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乡的
心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1全文翻译及注释全文翻译。

王安石《泊船瓜洲》全诗赏析汇总

王安石《泊船瓜洲》全诗赏析汇总

王安石《泊船瓜洲》全诗赏析汇总王安石《泊船瓜洲》全诗赏析汇总《泊船瓜洲》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是一首思念家乡的诗作。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王安石《泊船瓜洲》全诗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泊船瓜洲朝代:宋代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译文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泊船瓜洲》注释1.泊船:停船。

泊,停泊。

指停泊靠岸。

2.绿:吹绿。

3.京口:古城名。

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4.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5.一水:一条河。

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

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

6.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

《泊船瓜洲》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

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诗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难道不是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望着这瓜洲渡口,也望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是想早点离开是非黑白颠倒的官场,离开那丑恶,腐朽的地方体现作者希望重返那没有利益纷争的家乡,很有余韵。

这首诗不仅借景抒情,情寓于景,情景交融,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

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在修辞上的锤炼。

其中“绿”字可以体会到诗人用词的'修饰,把吹改为绿,为的是生动,在这之前王安石也有多次斟酌推敲这个字,曾试过满,过等字,但最后还是把这个字改成了“绿”。

《泊船瓜洲》地名介绍京口京口就是今日的江苏镇江市,靠长江边,瓜洲是对岸的一个小岛(现在已无),因为这儿也是大运河的长江出口,所以水上交通很繁忙。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什么意思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什么意思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什么意思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什么意思“春风又绿江南岸”,骨子里说的是对皇恩的感激,是对新法实施前景的乐观描绘,是诗人内心的还朝施政喜悦的移情于景,诗的感情基调是欢快的,乐观的。

一、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创作背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于北宋大诗人王安石的笔下。

当时,王安石接到朝廷的旨令,离开定居的南京,北上进京,第二次出任宰相,在路上才写下了《泊船瓜洲》这首诗。

二、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全诗赏析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赏析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唐鉴赏辞典》这样评析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诗:“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以愉快的笔调写他从京口渡江,抵达瓜洲,‘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

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以依恋心情写他对钟山的回顾,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的生机盎然的景色与诗人奉召回京的心情相谐合,‘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

宋神宗下诏恢复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决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

对此,诗人感到欣喜。

他希望凭借这股温暖的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

‘绿’字还透露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表达了作者希望早日辞官归家的心愿,这种心愿,至结句始明白揭出。

”--如此强化政治色彩来解析《泊船瓜洲》诗的诗意,是很有代表性的。

但这样的解析,却存在着无法自圆其说的自相矛盾处:诗人既想早日辞官,就不可能有奉召回京之欣喜,既想急于赴京上任,也就不可能有想早日辞官的想法,这二者犹如水火,是难以相容的。

也有论者断言,诗人此次复出还政,可谓春风得意,大喜过望,那所谓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恋乡情绪,不过是虚晃一枪的矫情之词而已,是不可以认真对待的。

“春风又绿江南岸”,骨子里说的是对皇恩的感激,是对新法实施前景的乐观描绘,是诗人内心的还朝施政喜悦的移情于景,诗的感情基调是欢快的,乐观的。

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上一句

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上一句

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上一句“明月何时照我”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歌《泊船瓜洲》,全诗如下:《泊船瓜洲》王安石(宋代)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所以,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上一句是:春风又绿江南岸。

【译文】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暖和的春风阿,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注释】注释绿:吹绿。

泊船:停船。

泊,停泊。

指停泊靠岸。

京口:古城名。

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钟山:在江苏省一水:一条河。

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状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

那里的“一水”指长江。

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

【相关阅读】《泊船瓜洲》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其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千百年来一向为人所传颂。

诗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极其传神。

从字面上看,该诗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赏析评价作品赏析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

这首七绝触景生情,透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此番出来做官的无奈和欲急切回归江宁的愿望。

头两句记叙北上的行程。

诗人前往京城,却偏偏回首江宁,表现不愿赴任的复杂心理。

后两句以景写心,既有变法给自己带来的欣慰,也有及早功成身退的想法。

诗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难道不是青苗法等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望着这照着瓜洲渡口,也照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是想早点离开是是非非的官场,很有余韵。

这首诗不仅仅借景抒情,情寓于景,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

明月何时照我还?根据诗句填四字问语

明月何时照我还?根据诗句填四字问语

明月何时照我还?根据诗句填四字问

“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如果要根据这句诗填四字问语,可以是:
“故园何夕?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的期许。

故园已经远去,不知道何时才能再次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

明月高悬,寄托着诗人的思念之情,也让他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在填四字问语时,可以根据诗句的意境和情感进行选择,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以上是一个示例,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进行创作。

《泊船瓜洲》注释与翻译

《泊船瓜洲》注释与翻译

《泊船瓜洲》注释与翻译《泊船瓜洲》注释与翻译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注释1、泊船:停船。

泊,停泊。

2、京口: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长江的南岸,和瓜洲相对。

2、瓜洲:瓜洲在今天江苏省扬州市邗(hán)江区县南,与京口相对3、一水: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4、间(jiān):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

要注意不能误读成去声,不是动词间隔的间。

根据本诗平仄格律、间字固有的词义,以及古人语言习惯,此间字必须为平声。

一水间为体词性偏正词组,内部结构与咫尺间、几步间、一瞬间、一念间相同,中心词为间,限定成分为一水。

整句的意思是说京口和瓜州就一条(横向的)河的距离之内。

按古人文言的说法,即所谓仅一水之遥。

王安石是想说江南江北之近,而不是想说它们之隔离。

5、钟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诗人当时家居于此。

6、隔:间隔。

7、数重:几层。

读shù chóng8、绿:吹绿了。

9、何时:什么时候。

10、还:回。

译文春日夜里,行船停泊在瓜洲岸边,我隔江遥望对岸的京口,心里想,这里与我居住的钟山也就只隔着几座大山,和煦的春风吹绿了长江南岸的草木,而我何时才能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返回家乡呢?赏析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

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近,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地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

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

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

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

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

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总结范文]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上一句

[总结范文]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上一句

[总结范文]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上一句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上一句“明月何时照我”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歌《泊船瓜洲》,全诗如下:《泊船瓜洲》王安石(宋代)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所以,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上一句是:春风又绿江南岸。

【译文】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暖和的春风阿,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注释】注释绿:吹绿。

泊船:停船。

泊,停泊。

指停泊靠岸。

京口:古城名。

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钟山:在江苏省一水:一条河。

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状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

那里的“一水”指长江。

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

【相关阅读】《泊船瓜洲》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其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千百年来一向为人所传颂。

诗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极其传神。

从字面上看,该诗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赏析评价作品赏析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

这首七绝触景生情,透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此番出来做官的无奈和欲急切回归江宁的愿望。

头两句记叙北上的行程。

诗人前往京城,却偏偏回首江宁,表现不愿赴任的复杂心理。

后两句以景写心,既有变法给自己带来的欣慰,也有及早功成身退的想法。

诗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难道不是青苗法等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望着这照着瓜洲渡口,也照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是想早点离开是是非非的官场,很有余韵。

这首诗不仅仅借景抒情,情寓于景,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

◆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上一句,明月何时照我还全诗◆

◆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上一句,明月何时照我还全诗◆

◆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上一句,明月何时照我还全诗◆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全文】“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赏析】这首七绝即景生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此番出来做官的无奈和欲急切回归江宁的愿望。

头两句记叙北上的行程。

诗人前往京城,却偏偏回首江宁,表现不愿赴任的复杂心理。

后两句以景写心,既有变法给自己带来的欣慰,也有及早功成身退的想法。

诗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难道不是青苗法等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但是
官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望着这照着瓜洲渡口,也照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是想早点离开是是非非的官场,很有余韵。

这首诗不仅借景抒情,情寓于景,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

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修辞上的锤炼。

据洪迈《容斋随笔》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原稿“初云‘又到江
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

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真达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地。

其实诗人不仅仅在炼字,也是在炼意,这才符合诗的情境。

明月何时照我还的诗意

明月何时照我还的诗意

明月何时照我还的诗意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意思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明月何时照我还拼音:míng yuè hé shí zhào wǒ hái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韵脚:(平韵) 上平十五删原诗如下泊船瓜洲宋代: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译文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扩展资料创作背景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副宰相);次年被任命为同乎章事(宰相),开始推行变法。

由於反对势力的攻击,他几次被迫辞去宰相的职务。

这首诗写於熙宁八年(1075)二月,正是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进京之时。

1069年,被宋神宗任命为宰相,开始推行变法。

其变法内容涉及面广,“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农田水利法”“保甲法”等各项法规,从农业、商业、兵役、教育、财政税收等社会生活各侧面入手,提出了一系列政策,用以革除社会弊端。

从新法推行到全面废止,前后经历了将近十五年的时间。

但是,变法最终还是失败了。

王安石不得不辞官,从政治的聚光灯下走出来,回归金陵,开始了普通的晚年生活。

就在此时,他写下了这首《桂枝香》,慷慨悲凉,怀古伤今,至今读来还是令人荡气回肠。

曾经身为宰相的王安石,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也打击过异己。

欧阳修、司马光、苏轼等的退休或贬官,都不能不说与他以及变法有关。

但王安石并无置对手于死地的意思,从不网罗莫须有的罪名加害别人。

甚至在苏轼发生了“乌台诗案”之后,已经辞官的他还是挺身而出,上书为苏轼辩护。

其实,当时的王安石痛失爱子、家破人亡,在皇帝面前也无半点话语权。

而且在那个时候,人人自保,没有人敢替苏轼说话,连苏轼自己也被屈打成招。

王安石却慷慨陈词说,“岂有盛世而杀才士乎?”足见半山先生的高风亮节,称其为侠义肝胆亦不为过。

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前一句是什么

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前一句是什么

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前一句是什么
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前一句是春风又绿江南岸。

《泊船瓜洲》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全文: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暖和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扩展资料:
全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

“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

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以依恋的心情写他对钟山的回望,王安石于景祐四年(1037年)随父王益定居江宁,从此江宁便成了他的息肩之地,第一次罢相后即寓居江宁钟山。

“只隔”两字极言钟山之近在咫尺。

把“数重山刀的间隔说得如此平常,反映了诗人对于钟山依恋之深;而事实上,钟山毕竟被“数重山”挡住了,因此诗人的视线转向了江岸。

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了江岸美丽的春色,
寄托了诗人浩荡的情思。

其中“绿”字是经过精心筛选的,极其富于表现力。

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从时间上说,已是夜晚。

诗人回望既久,不觉红日西沉,皓月初上。

隔岸的景物虽然消失在朦胧的月色之中,而对钟山的依恋却愈益加深。

他相信自己投老山林,终将有日,故结尾以设问句式表达了这一想法。

静夜思的诗中含义

静夜思的诗中含义

静夜思的诗中含义《泊船瓜洲》原文: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衍生注释:1. “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2. “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3. “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二、赏析:这首诗的妙处在于“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

诗人曾经用过“到”“过”“入”“满”等字,但都觉得不够生动形象。

这个“绿”字,把春风吹过,江南大地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前两句写诗人站在瓜洲渡口,看到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了一条长江,而钟山也不过隔着几重山峦。

后两句则由景入情,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江南,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故乡呢?思乡之情在这美好的春景中愈发浓烈。

三、作者介绍: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

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他在宋神宗时期主持变法,试图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其文学成就颇高,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

诗风“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

四、运用片段:有一次,我离开家乡去外地工作很久了。

在一个春天的傍晚,我看到公园里的花草树木都郁郁葱葱的,就像诗里说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样。

那一刻,我特别想家,就想那家乡的明月什么时候能照着我回去呢?我感觉自己就像王安石一样,被思乡之情紧紧缠绕着,这满眼的春色仿佛都在提醒我故乡的美好,真的是“明月何时照我还”啊!《秋思》原文: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一、衍生注释:1. “意万重”:形容思绪万千。

2. “行人”:指送信的人。

二、赏析:诗人客居洛阳,秋风乍起,心中涌起无尽的思乡之情,于是想要写一封家书。

可是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心中的思念和牵挂太多太多了。

好不容易写完信,在送信人即将出发的时候,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没有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于是又打开信封查看。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是什么意思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是什么意思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什么意思一、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创作背景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赏析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唐鉴赏辞典》这样评析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诗:“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以愉快的笔调写他从京口渡江,抵达瓜洲,‘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

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以依恋心情写他对钟山的回顾,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的生机盎然的景色与诗人奉召回京的心情相谐合,‘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

宋神宗下诏恢复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决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

对此,诗人感到欣喜。

他希望凭借这股温暖的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

‘绿’字还透露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表达了作者希望早日辞官归家的心愿,这种心愿,至结句始明白揭出。

”--如此强化政治色彩来解析《泊船瓜洲》诗的诗意,是很有代表性的。

但这样的解析,却存在着无法自圆其说的自相矛盾处:诗人既想早日辞官,就不可能有奉召回京之欣喜,既想急于赴京上任,也就不可能有想早日辞官的想法,这二者犹如水火,是难以相容的。

也有论者断言,诗人此次复出还政,可谓春风得意,大喜过望,那所谓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恋乡情绪,不过是虚晃一枪的矫情之词而已,是不可以认真对待的。

“春风又绿江南岸”,骨子里说的是对皇恩的感激,是对新法实施前景的乐观描绘,是诗人内心的还朝施政喜悦的移情于景,诗的感情基调是欢快的,乐观的。

上述两论,是历来解读《泊船瓜洲》诗的论点中最具代表性的,但把该诗作为政治抒情诗来解读,是既不符合诗人作诗时特定的际遇和心境,也不切合诗作自身建构的艺术形象的内蕴的。

《泊船瓜洲》应是一首纯粹的乡愁诗,它的感情基调应是忧郁伤感的,是毫无轻松、喜悦、乐观的色彩可言的。

诗人写作此诗时,已是五十五岁的老人了。

几年来,围绕着新法旧法,朝廷上无休止地争论和攻讦,致使新法的推行十分艰难。

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上一句

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上一句

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上一句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上一句“明月何时照我”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歌《泊船瓜洲》,全诗如下:《泊船瓜洲》王安石(宋代)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所以,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上一句是:春风又绿江南岸。

【译文】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暖和的春风阿,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注释】注释绿:吹绿。

泊船:停船。

泊,停泊。

指停泊靠岸。

京口:古城名。

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钟山:在江苏省一水:一条河。

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状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

那里的“一水”指长江。

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

【相关阅读】《泊船瓜洲》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其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千百年来一向为人所传颂。

诗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极其传神。

从字面上看,该诗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赏析评价作品赏析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

这首七绝触景生情,透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此番出来做官的无奈和欲急切回归江宁的愿望。

头两句记叙北上的行程。

诗人前往京城,却偏偏回首江宁,表现不愿赴任的复杂心理。

后两句以景写心,既有变法给自己带来的欣慰,也有及早功成身退的想法。

诗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难道不是青苗法等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望着这照着瓜洲渡口,也照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是想早点离开是是非非的官场,很有余韵。

这首诗不仅仅借景抒情,情寓于景,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

王安石《泊船瓜洲》原文及文学赏析

王安石《泊船瓜洲》原文及文学赏析

王安石《泊船瓜洲》原文及文学赏析《泊船瓜洲》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其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所传颂。

从字面上看,《泊船瓜洲》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泊船瓜洲》的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来阅读!王安石《泊船瓜洲》原文及文学赏析篇1泊船瓜洲王安石【宋代】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我独自一个人离开家乡,违心上任。

不知行驶了多长时间,傍晚时分,客船停泊在瓜洲渡口。

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渐渐爬上天空,黄中带白的月光洒向大地,虽然已是草长莺飞的春天,但是月光仍然显得有些冷清。

漫步江边,迷离的月光之下,只有影子和我相随。

长江之水仍然滔滔不绝地向前方流去,没有一点留恋。

对岸的京口和瓜洲渡口距离是那么近,仅仅一江之隔,我仿佛能看到远方千家万户的灯火阑珊。

这是我不禁想起我的家乡钟山,那里和京口也只不过是隔着几座山而已,想必我现在所处之地离我的家乡也不是很远吧。

放眼四周,仿佛可以感觉得到周围苍翠欲滴的绿色,春风啊,又一次吹绿了江南的每一寸土地,把江南打扮的生机盎然,这不懂感情的春风尚且知道一年一度“又绿江南岸”,而我,这次离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

“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

次句“钟山只隔万重山”,以依恋的心情写他对钟山的回望,王安石于景佑四年(1037年)随父王益定居江宁,从此江宁便成了他的息肩之地,第一次罢相后即寓居江宁钟山。

“只隔”两字极言钟山之近在咫尺。

把“万重山刀的间隔说得如此平常,反映了诗入对于钟山依恋之深;而事实上,钟山毕竟被“万重山”挡住了,因此诗人的视线转向了江岸。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意思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意思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意思“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宋朝诗人王安石的古诗作品《泊船瓜洲》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1、绿:吹绿了2、何时:什么时候3、还(huan):回【翻译】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暖和的春风啊,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赏析】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

“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

次句“钟山只隔万重山”,以依恋的心情写他对钟山的回望,王安石于景佑四年(1037年)随父王益定居江宁,从此江宁便成了他的息肩之地,第一次罢相后即寓居江宁钟山。

“只隔”两字极言钟山之近在咫尺泊船瓜洲。

把“万重山刀的间隔说得如此平常,反映了诗入对于钟山依恋之深;而事实上,钟山毕竟被“万重山”挡住了,因此诗人的视线转向了江岸。

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了江岸美丽的春色,寄托了诗人浩荡的情思。

其中“绿”字是经过精心筛选的,极其富于表现力。

这是因为:一、前四字都只从风本身的流动着想,粘皮带骨,以此描写看不见的春风,依然显得抽象,也缺乏个性;“绿”字则开拓一层,从春风吹过以后产生的奇妙的效果着想,从而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春风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

这就写出了春风的精神,诗思也深沉得多了。

二、本句描绘的生机盎然的景色与诗人奉召回京的喜悦心情相谐合,“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

“春风”实指皇恩。

宋神宗下诏恢复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决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

对此,诗人感到欣喜。

他希望凭借这股温暖的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

这种心情,用“绿”字表达,最微妙,最含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船(舟):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更易 触发无限的思绪。杜甫诗中的“船”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多表现 漂 泊之感。
燕(雁):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燕尔新 婚,如兄如弟”(《诗经· 谷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 子 于归,远送于野”(《诗经· 燕燕》)。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 成
本诗作者一作李益,据学者考证当为唐代诗人 戎昱。戎诗题材上多写边塞戎旅和秋思送别。全诗 以闻笛为主题,描写边塞戎客听到月夜笛声后的种 种感受。
笛声是一种听觉意象,诗人所 写关塞怀乡之笛,显得阔远而苍凉, 而诗中所表达的边疆战士思念家乡 的离愁别绪是这类笛声意象 的一个主要内容。 请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描写 笛声,抒发情感的。 (读懂诗意,关注字词)
答案浅析
韩愈以文为诗,开宋诗议论之先河。诗 中“欲为”状诗人的理想抱负,“肯将”写 出了 诗人矢志不渝的信念,可谓老当益壮、穷且 益坚。虚词的运用,使得诗歌既有“文”的 特 点,同时亦有诗歌的特点。全诗叙事、写景、 抒情融合一体,诗味浓郁,诗意盎然。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2. 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 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 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 州 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 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 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 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妻 子写的娇美动人,衬托诗人的思之 切,爱之深。
望月怀远
好 收 吾 骨 瘴 江 边 。
知 汝 远 来 应 有 意 ,
雪 拥 蓝 关 马 不 前 。
云 横 秦 岭 家 何 在 ,
肯 将 衰 朽 惜 残 年 。
欲 为 圣 明 除 弊 事 ,
夕 贬 潮 阳 路 八 千 。
一 封 朝 奏 九 重 天 ,
本诗是韩愈在贬谪潮州途中创作的 一首七言律诗,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 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感情真挚婉 曲,诗风沉郁。
颈联转换角度,写试图摆脱相思之苦。满屋的月光, 使人怜爱,催人联想。一个“怜”字,又由月光逗起了 相思之情;这里的“露滋”,既指露水沾湿衣裳,又喻 相思之意更为浓重。 尾联承颈联而来,并收束深化了全诗。“赠”、“梦”是 关键。 月光如此纯净、皎洁,想捧一把赠给远方情人表心迹,让她明 白我的心意,可是做不到。无奈之下回到寝室,只能希望在梦 中与佳人相会。但这和“赠”一样,只是希望,满怀哀怨。 通观全诗,“生”、“共”、“怨”、 “起”“灭”“怜”“披”“觉”、 “赠”“还”、“梦”等一系列动词,个个和月相关,和相思 有缘, 集中表达一种难以排遣的相思之怨。境界优美,语言浅近,意 脉流转,读来使人感到清新淡雅、委婉曲折而又情深有致。
挖掘关键信息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 “孤”、 “悲”、“无情”、“怜”、“空”、“独”、 “故园”、 “相思”等,这些都是鉴赏的切入点。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 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 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 夜思家》:
鉴赏方法
1、明确作者选的意象,写了哪些“眼 中景”,什么样的景?
溪。”子规鸟即杜鹃鸟。杜鹃鸟的 哀
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 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薛道衡: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如“鸿 雁 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 途 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辛弃疾:“江晚正愁余,山深 闻 鹧鸪。”诗中的鹧鸪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而是一种象征 意 义上的鸟。 柳和“留”二字谐音,折柳又是汉代惜别的风俗,所以“折 柳” 寓有惜别怀远之意,经常暗喻离别,表示 留恋、伤感。如 “今 宵
“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诗人 因笛声而引起哀婉惆怅之情。这悲凉的 笛声使我入夜思家之情更加哀伤。 “愁人不愿听,自到枕前来。”闻 笛生愁,令人空自惆怅,此处 以笛声之无情,反衬诗人之多情。 “风起塞云断,夜深关月开。”此句笔势宕开, 大 风起兮,边塞愁云为之隔断,夜阑人静,惟有关塞月 色开阔,陪伴着难以入眠的诗人和思归的将士。 “平明独惆怅,飞尽一庭梅。”诗人闻笛一夜未 眠,兴起无数落梅感慨。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商山早行》系 晚唐 著名诗人温庭筠的作 品。这是一首五律,描写了旅途寒冷凄清的早行 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游子在外的 孤寂 之情和 浓浓的思乡之意。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 “早”字,但是通过 霜 、 茅店 、 鸡声 、 人迹 、 板桥 、 月 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 明特有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
月亮可以寄托哲思。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 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 水。” 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 圆缺, 此事古难全。” 月亮可以是母亲与女性的化身。 《诗经 陈风 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 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 月亮可以是美丽的化身。 白居易《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 珠月似弓。 ”
注意两种手法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 “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 两种 特殊的表现手法: 1.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当 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 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 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 山 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 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这便 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 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明月何时照我还
——羁旅相思
概况
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 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 访友。 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 得志之情。 羁旅诗通常表现客居他乡的艰苦,漂泊无定的辛苦, 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与向往。 这些感情是人类亘古相通的,容易引起共鸣,所以羁旅诗 大多浅显易懂。
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才有了“暗 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的空闺寂寞;有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 双 飞”的惆怅 。另有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和 表现羁旅情愁,状 写
其他常见词语:
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如:浮萍、飞蓬、孤雁、沙鸥 、飘 蓬 等。 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 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 远方来信。 桑梓:借指家乡,表现怀乡之情。 西楼: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的伤心之楼。 关山:指遥远的地方,多用以表现怀乡、思人。 另外还有天涯、他乡、孤灯以及各种器乐声,鸟叫声等。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此诗作于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途中。这是岑参第一 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人34 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 子,西出阳关,出塞任职。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 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 返京述职,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此诗就描写 了这一情景。
我国古典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 法。古诗中:
月亮可以思乡或相思。 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亮可以怀友。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 月,随军直到夜郎西。” 月亮可以反映诗人骚客孤独与寂寞的心态。 李白《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 明月,对影成三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把握情感类别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1.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 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2.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 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3.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 仲淹的《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4.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柳中庸的 《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 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好 收 吾 骨 瘴 江 边 。
知 汝 远 来 应 有 意 ,
雪 拥 蓝 关 马 不 前 。
云 横 秦 岭 家 何 在 ,
肯 将 衰 朽 惜 残 年 。
欲 为 圣 明 除 弊 事 ,
夕 贬 潮 阳 路 八 千 。
一 封 朝 奏 九 重 天 ,
赏析全诗。诗中虚词运用非常得体,如“欲 为”“肯将”,试简要分析其作用。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 概况:本诗乃望月怀思的名 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 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结构 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其中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 千
思考:
1.这首诗是怎样通过对 美好月光的无限怜爱来表 现对远方亲人的相思缠绵 之情的? 2.我国古典诗中,明月 多寄托诗人怎样的情感? 试结合自己读过的作品加 以归纳说明。
意象浅析
月: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举头望明月,低头 思故乡。”又如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 中。” 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
(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
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
象征了。李白诗云:“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
第一句写眼前的实际感受。第二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 三、四句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