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评课稿20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评课稿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fc81498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d8.png)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评课稿一、背景介绍《与朱元思》是鲁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唐代诗人杜牧与朱元思之间在文学创作上的相互启发和影响。
本文是对该课文的评课稿,旨在分析评价本课文的教学可行性、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理解《与朱元思》的内涵: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课文,使学生能够把握其中的情感、意境和表达方式,理解杜牧和朱元思之间的文学交流和启发。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学习《与朱元思》,使学生能够辨识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分析《与朱元思》的写作技巧和特点,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要素,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 教学内容(1)课文文本将《与朱元思》的课文文本提供给学生,让学生阅读并理解文章的内容。
(2)情感与意境分析通过分析课文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塑造。
(3)诗歌鉴赏解读课文中的诗句,教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要素和修辞手法,分析其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4)写作训练借鉴《与朱元思》的写作技巧和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方法(1)导入讲解法通过设计问题,引发学生对《与朱元思》的兴趣,导入到课文的学习中。
(2)小组合作探究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共同探究《与朱元思》中的意境、修辞手法等,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思考。
(3)课堂讲解与讨论交流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组织讨论,给予学生指导和启发,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
(4)写作指导法通过对写作技巧和特点的讲解,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指导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与朱元思》的情感、意境和文学价值。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意象和表达方式。
•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与朱元思》的情感和意境。
《与朱元思书》课堂教学点评
![《与朱元思书》课堂教学点评](https://img.taocdn.com/s3/m/da63bfe0ba1aa8114531d9a6.png)
《与朱元思书》课堂教学点评《与朱元思书》课堂教学点评这节课,老师主要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线,始终以各种手段构建和谐的教学平台,很好的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具体体现在:一、摆正师生关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应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的怀抱。
”郑教师正是居于这一点考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他的一言一行和课堂的组织形式,都折射出教师新型的角色定位,在教法的设计上主要以学生的自读、自悟、质疑、讨论为主。
我计算了一下,教师讲话和活动用18分钟,其余时间都给了学生。
所以说在课堂的组织形式上,教师始终注意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平等、宽松、民主、安全、愉悦的学习氛围,较好等地确定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挖掘了他们的创造潜能,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内驱力。
二、以读为本,体现散文教学特点这篇散文语句优美,适于朗读,有多年教学经验的郑教师,因此注重朗读的指导,让朗读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灵活的运用录音范读、指名读、齐读、自由读、快速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中感悟,读中生疑,学完课文后,老师因势利导,把课内知识向外辐射开来,让学生进行有机的训练。
例如老师展出了一幅图片,要求同学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这幅图片的句子,然后选取其中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扩写成一段话。
这就训练学生的知识实际运用能力,它极大的拓展了课堂的涵盖面,扩大了训练量,增强了穿透力。
通过课内外结合,进一步融汇了所学的知识,使学生的感悟和能力得到提升,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另外,对于语文教学,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创设广阔的精神空间和施展的余地。
同时还要以情激情,在激情中提升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激情中激发感悟和创新。
所以说如果老师在课堂上的情感更热烈一些,那就是锦上添花了。
《与朱元思书》课堂教学点评
![《与朱元思书》课堂教学点评](https://img.taocdn.com/s3/m/0100215125c52cc58bd6beb3.png)
《与朱元思书》课堂教学点评这节课,老师主要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线,始终以各种手段构建和谐的教学平台,很好的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具体体现在:一、摆正师生关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应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的怀抱。
”郑教师正是居于这一点考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他的一言一行和课堂的组织形式,都折射出教师新型的角色定位,在教法的设计上主要以学生的自读、自悟、质疑、讨论为主。
我计算了一下,教师讲话和活动用18分钟,其余时间都给了学生。
所以说在课堂的组织形式上,教师始终注意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平等、宽松、民主、安全、愉悦的学习氛围,较好等地确定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挖掘了他们的创造潜能,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内驱力。
二、以读为本,体现散文教学特点这篇散文语句优美,适于朗读,有多年教学经验的郑教师,因此注重朗读的指导,让朗读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灵活的运用录音范读、指名读、齐读、自由读、快速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中感悟,读中生疑,读中答疑。
并且每次朗读都带有明确的目的。
例如第一次听录音朗读,要求学生把握语调感情,解决难字词;第二次指名读,要求同学进行朗读方面的点评;第三次自由朗读,要求划出喜欢的句子并说明喜欢的原因,同时齐读这些优美句子;第四次默读,要求同学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通过朗读让学生从中自我感悟,自我认识,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同时纠正了自身的不足,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和欣赏能力。
三、以问题意识为主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课堂上,教师注意以“问题”来统领整个学习过程,引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师生合作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这就很好的打破了过去那种被动式接受知识的弊端,那种方式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时都是由教师事先设制好一系列问题,然后引诱学生陷入老师事先安排的陷阱里,按照老师设制好的思路,进行机械的学习和解答,限制了学生的多向思维和发散思维。
教师技能竞赛《与朱元思书》评课稿
![教师技能竞赛《与朱元思书》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a6471e9964bcf84b8d57b1e.png)
今日第二节课,我听了xxx 老师上的一节生动风趣的公然课,获益匪浅,此刻由我对这节课作以下评说:X老师语文功底深沉,教师语言丰富、优美、感染力强。
既求新又务实,充足突出了文言文教课中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读中悟。
教师充足表现了参加式教课的理念,运用了朗诵法和自主合作研究的方法。
剖析课文层次清楚、顺序渐进,使学生在教师的步步指引下深入理解了课文,掌握了文章的要旨。
一、情形导入,点睛之笔本文是一篇特别优美的写景散文。
情形导入时, X 老师用那声情并茂、富于文采的语言,引领学生感觉祖国的大好河山,让学生在品尝祖国奇山异水的同时,激发出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导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解说朗诵、方法多样作者简介上, X 老师采纳了让学生简介的方法,简短了然地进行了介绍。
字词解说采纳卡片式,解决方式新奇。
课文朗诵上,要点突出,有听课文朗诵录音、齐读、范读、自由朗诵、指名朗诵等多种方式,能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在课文朗诵时,教师赐予了充足的学法指导,还采纳合时评论打分的方式激励学生。
三、疏导文意,方式新奇教师充足表现了参加式教课的理念,运用自主合作研究的方法。
四人一小组疏导文意,而后每人一句进行翻译,教师合时评论、鼓舞,形式新奇,能充足调换学生的学习踊跃性,促进他们都能动起来,真实参加到语文学习中来。
加强了学生合作参加的意识。
四、感知内容,层次清楚感知课文内容部分, x 老师的剖析富裕层次性,可以经过三个有梯度的问题的逐渐合作研究,使学生顺序渐进地深入理解及掌握了课文内容,成效显然。
五、品尝赏析,设计科学品尝赏析部分,教师能选择典型的句子,进行点拨、赏析,进而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培育了学生的剖析鉴赏能力。
作业设计,典型科学,由课内向课外延长,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总之, x 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生动开朗的文言文示范课,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还有好多,未尽之处,还望各位同仁再作评说。
教案评估与反思:《与朱元思书》的教学效果和改进方向
![教案评估与反思:《与朱元思书》的教学效果和改进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2659b040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20.png)
教案评估与反思:《与朱元思书》的教学效果和改进方向一、教学环境的背景和特点本次课程《与朱元思书》是高三学生的文言文课程的一部分,是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的重要内容。
在这个环境下,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阅读能力都比较高,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压力和疲劳,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调节情绪,保持良好氛围。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阅读文言文,了解书信文体的基本特征和语言表达方式,并能够加深对于古代文化和官场生活的认知。
我在教学设计上采用了以下方法:1.导入与概念阐释:通过介绍《与朱元思书》的作者和作品背景,引起学生兴趣,同时对于书信文体进行阐释。
2.阅读文本:难度适中的部分由学生课上读文,较难部分进一步由教师讲解。
在课上我鼓励学生先在头脑中理解文本的含义,再进行注释。
3.讲解文本与语言:针对每个文本或篇章的重点进行讲解,注重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4.进行讲解和分析:针对学生的疑惑和不理解之处,进行分析和讲解。
5.练习与作业:让学生进行文本的翻译和阅读练习,并在课后进行作业。
三、教学效果和评估本次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对于文本和语言的理解也有较大进步。
在学生的作业上,也有一部分学生做到了较好的水平。
教学评估针对教学目标进行考核。
其中,学生口头表达和文本理解的表现是主要考核内容。
评估结果显示,有80%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文本的理解和翻译,在口头表达中也表现较好。
四、教学反思和改进1.在导入部分,更好地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课堂效果的提高。
2.在阅读文本部分,应该分析文本结构,更好地突出文本特点和难点。
3.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主要疑点进行讲解,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
4.在教学评估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为学生成长留下更多的发展空间。
《与朱元思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有趣,并且积极的教学实践,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各个方面的配合和考虑,以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与朱元思书》 说课稿
![《与朱元思书》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a0932b0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09.png)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与朱元思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与朱元思书》。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所选的文章多为以写景为主的古代散文,旨在让学生感受祖国山川的壮丽之美,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这篇文章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的一封信,描绘了富春江从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奇山异水,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
文章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具备了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但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文言词汇和句式,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自然美景有一定的感受和欣赏能力,但在理解作者的情感和写作手法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大意。
(2)掌握文中的写景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2)通过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富春江的奇山异水,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体会作者对追求自由、厌弃世俗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大意。
(2)学习文中的写景方法,体会富春江山水的美。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情感,体会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之美,理解文章的大意。
2、点拨法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富春江的美景,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文中所描绘的景象,增强教学效果。
【评课记录】与朱元思书_语文_初中
![【评课记录】与朱元思书_语文_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40660968f242336c1eb95e6c.png)
观评记录
主报告人:
教师维度:
教师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我校“新杏坛式教学法”的优点。
两个自学指导环节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先自主思考,再小组讨论,然后分组展示,整节课环节完整、合理、紧凑、流畅。
每个自学指导环节都有有效的学法指导,同时保证了每个环节都有课堂检测,体现了分层教学,优中差生都有明显的进步。
教师教态自然、大方,富有亲和力,通过学习,教师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知识,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讲解时有些啰嗦,不够精练,尤其在点拨写作手法时,缺少知识的系统化。
学生维度:
学生预习较充分,在课堂自学环节能充分自主思考,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确定本小组重点讲解的内容,并能大方展示学习效果,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小组之间互动高效,同时也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实现了基础知识当堂清,人人清。
不足的地方在于,整节课下来,学生虽然动口多,但缺少背诵环节,如果能够当堂背诵会更好,另外还要让学生多动手,会更好。
《与朱元思书》 说课稿
![《与朱元思书》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645bae7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20.png)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与朱元思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与朱元思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以写景为主的古代散文,这些作品在写景中融入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书信,也是一篇精美的山水小品文。
作者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一段的奇山异水,展现了大自然的瑰丽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欣赏山水之美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具备了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但是,对于一些较难的文言词汇和句式,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志趣,可能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同时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和志趣。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2)理解文章内容,能够流畅地翻译全文。
(3)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朗读、品味、赏析等活动,培养学生欣赏山水之美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富春江的奇山异水,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体会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视之情,培养学生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高尚情操。
《与朱元思书》课例评析
![《与朱元思书》课例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6640d872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24.png)
与朱元思书》课例评析整体设想《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文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因为这册书把古文集中学习,学生学起来要记忆的东西比较多,从内容上,它恰好与这一单元其他现代文山水游记融为一体。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友人信中的一部分,选文层次清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富春江自富阳到桐庐间的山光水色,描绘了祖国南方秀丽江山的奇异景象,使人读后有悠然神往之感。
从形式上,本文是一篇骈文,文笔精美,自然流畅,基本上使用四六句式,声律和谐,具有一种音乐美,是不可多得的一篇优秀骈文。
对于这样一篇山水游记文言文,一方面我把重点放在文言文翻译字字落实,另一方面,引领学生品味写景的句子,学习写景的方法,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本次课例分析是第三课时,因此要重点解决后一个学习重点。
学习目标分析:按照语文新课程标准诵“读古代诗词,在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要求以及本课的特点,我将学习目标确立为:1、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2、品味写景的妙语佳句,掌握写景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鉴赏和写作能力。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知识储备状况,难点确立为:把握课文流露出的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及寄情于山水的情怀。
教学过程分析:一、课间:播放富春江秀丽风光的视频。
配有画面和音乐,既能让学生从前两课时文字描写过渡到身临其境的画面感,又为本课时的学习营造了优美轻松的学习氛围,同时在课间播放,缓解了学生上课的紧张心情,也为课上学习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二、导入:同学们,我们刚才欣赏到的就是景色雄奇秀丽闻名天下的富春江。
早在一千五百年前,吴均就在他寥寥百余字的书信中,将这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现在,让我们继续跟随作者的笔触,饱览富春江的美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吧。
评析:这样的导入很好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文字优美,与画面文字格调一致,衔接自然,又含蓄点出了学习重点,很好地引入下一个步骤。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与朱元思》评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与朱元思》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38b6732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b5.png)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与朱元思》评课稿一、引言《与朱元思》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
本文从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朱元思的角度出发,讲述了他在日本留学期间与林则徐相遇的故事。
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我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以及思想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二、教材分析1. 课文内容概述本文主要讲述了朱元思与林则徐相识、相知、相助的故事。
在日本国学堂学习期间,朱元思遇到了困境,林则徐主动帮助他。
从此,朱元思对林则徐怀有深深的敬意,并以后尊称林则徐为“先生”。
2.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与朱元思的故事,达到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朱元思和林则徐的背景及其在近代史中的地位;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和主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理解、表达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价值观。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于近代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意识,培养学生学习他人的优点,并尊敬他人。
三、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把握故事的主旨。
•通过朱元思与林则徐的交往,了解到林则徐在近代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课文中领悟到生活中的友善、助人为乐的重要性。
•帮助学生理解近代史的背景,了解林则徐的思想和影响。
3. 教学方法•导入法:通过提问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引起学生兴趣,激发他们对于这一历史故事的好奇心。
•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情节,帮助学生了解并把握故事的主旨。
•对话演练法:安排学生分角色进行对话演练,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朱元思与林则徐的交往过程。
4.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提问或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于近代历史的兴趣,引起他们对于本文的期待。
•第二步:分析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主旨。
•第三步:进行对话演练,分角色进行对话,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间的感情变化。
•第四步: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对于朱元思和林则徐的交往背后的意义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与朱元思书》一等奖说课稿
![《与朱元思书》一等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3db6446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f1.png)
《与朱元思书》一等奖说课稿《《与朱元思书》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与朱元思书》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与朱元思书》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共选了九篇古代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
或写景、或状物、或咏史、或抒写人生志趣、或表现亲朋情谊,无不渗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情和深入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
作为本单元第一篇选文,可见其在本单元及本册的地位。
《与朱元思书》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信,它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述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
文章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感出发,着重写了奇山和异水两个方面,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厌恶世俗官场的清高思想。
文章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绘,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
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按照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文言文,要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等要求,根据单元学习要求和课后练习安排。
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看注释后积累课下文言词语,重点掌握以下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缥、湍、轩、邈、柯、泠、嘤、鸢、窥。
2、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3、诵读课文后,谈谈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养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文学的情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4、探究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的特点后,做口语复述练习。
教学重点是:积累文言词语,读懂读熟文言文。
教学难点是:把握课文的主旨。
谈谈文中流露出的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及追求自由的情怀。
二、说学情我任教的对象是乡镇中学的学生,学生厌学,缺少学习热情,尤其是对语文科,而对于难读难理解的文言文更是提不起兴趣。
《与朱元思书》评课稿
![《与朱元思书》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c0de29fddccda38366baf2b.png)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与朱元思书》评课稿我校语文组全体教师听我组教师谢昌玲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公开课,现对谢老师的这一堂课作如下点评:该课,在知识与能力上,谢老师拟计划让学生了解到课内的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与句式;让学生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全文;通过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情感与价值方面,谢老师希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大好河山的感情。
谢老师打算用朗读法和合作探究法来完成对本堂课的教学。
现让我们一起到谢老师本堂课的教学课堂中去看一下谢老师对如上目标的完成情况。
一.导语的展开本文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散文。
导语中,谢老师由浙江富春江导入对名景的欣赏,引导学生把握住了课堂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品味祖国奇山异水的同时激发了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和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导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作者讲解与课文阅读作者讲解上,谢老师简洁明了地进行了介绍。
把此环节的重点放在了对学生课前阅读预习的检查上,对学生预习过程中出现的字词难点进行了重点讲解,指出了文言中的通假字,引起了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重视。
阅读环节,谢老师以提问思考的方式教给了学生阅读的方法,她提出:这篇文章,我们应该慢读还是快读?在讲解时,还作了一个非常恰当而直观的比喻。
去赏景,我们是漫步体会,还是坐飞机、开汽车走马观花呢?这一形象的比喻让学生懂得了对写景类文章应慢读以品味。
同时还告诉同学们,应该要注意文言节奏,让学生带着二二拍节奏去朗读。
在指导方法后,谢老师马上让同学带着方法去品读。
这一过程正是方法与实践的最好结合。
在学生朗读了以后,教师进行了范读。
节奏感很强,语速恰当,发音标准。
三、结合注释,以抢答的方式解释黑板上给出的第一自然段中的词语这样的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给中差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这对于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兼顾了整体的学习。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2《与朱元思书》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2《与朱元思书》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d578d31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48.png)
第1段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明确:先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远景着笔,做静态描写;其次 “从流漂荡,任意东西”不仅写出了江流宛转,随山形而变,更表现 了作者陶醉于美景的悠然自得之感,是动态描写; 最后以“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八个字概括了一百余里游览途中所见之美,领起全篇。
第2段写“异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说水都是浅青色的, 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说明水底的游 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这四句突出水之清。“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是说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这两 句突出了水之急。 提问:文中哪一部分写“奇山”?这山又奇在何处? (生交流讨论,点生作答)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 (1)指点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本文各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让一两 位学生概括回答。 (2)听教师范读课文,这时,教师对学生进行朗读时语速、停顿、重 音、节拍方面的指点。 (3)学生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 本文是一篇美文,是学生积累的最佳材料,在一课时内力求到达
2.作者写水时,采用了正、侧面描写和动静结合的手法,请举例并赏 析作用。 明确:分别用“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和“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从 正面和侧面来描画江水的清澈。“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静景;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动景。动静结合,写出了水静态的清澈和 动态的湍急。
板块六、把握文章主旨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表现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触景生情、因情明志,既从侧面表现了富春江山水的魅力,又表 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 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 采用先学后教的理念,让学生先预习,课上解决疑难问题,我始终
《与朱元思书》评课稿
![《与朱元思书》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97907815ef7ba0d4b733b5c.png)
教师充分体现了参与式教学的理念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四人一小组疏通文意然后每人一句进行翻译教师适时点评、鼓励形式新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都能动起来真正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增强了学生合作参与的意识
四、感知内容层次清晰
感知课文内容部分x老师的分析富有层次性能够通过三个有梯度的问题的逐步合作探究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深入理解及掌握了课文内容效果明显
《与朱元思书》评课稿
今天第二节课我听了xxx老师上的一节生动有趣的公开课获益匪浅现在由我对这节课作如下评说:
X老师语文功底深厚教师语言丰富、优美、感染力强既求新又求实充分突出了文言文教学中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读中悟教师充分体现了参与式教学的理念运用了朗读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分析课文层次清楚、循序渐进使学生在教师的步步引导下深入理解了课文把握了文章的主旨
五、品味赏析设计科学中学语文在线
品味赏析部分教师能选择典型的句子进行点拨、赏析从而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
作业设计典型科学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总之x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生动活泼的文言文示范课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还有很多未尽之处还望各位同仁再作评说
一、情景导入画龙点睛
本文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散文情景导入时X老师用那声情并茂、富于文采的语言引领学生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让学生在品味祖国奇山异水的同时激发出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导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讲解朗读、方法多样中学语文在线
作者简介上X老师采用了让学生简介的办法简洁明了地进行了介绍字词讲解采用卡片式解决方式新颖课文朗读上重点突出有听课文朗读录音、齐读、范读、自由朗读、指名朗读等多种方式能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课文朗读时教师给予了充分的学法指导还采用适时点评打分的方式激励学生
《与朱元思书》优秀说课稿(精选4篇)
![《与朱元思书》优秀说课稿(精选4篇)](https://img.taocdn.com/s3/m/2fa01e30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84.png)
《与朱元思书》优秀说课稿(精选4篇)《与朱元思书》说课稿1今天,我就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与朱元思书》,进行说课汇报。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具体阐述。
一、教材分析:【教材地位】《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精读课文,本单元共选了九篇古代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
就编排而言,将其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选文,旨在突出其较好的典范性。
而且__是人教版与语文版的共有篇目,可见它的地位是很重要的。
就教材而言,这篇课文与其说是作者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不如看做是用清词丽句构成的一篇山水小品文:画面秀美奇绝,笔触鲜明生动,结构层次井然,句式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绘。
【教学目标】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1.识记与理解目标:使用工具书积累文言词汇,反复诵读,熟读成诵,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体会__的“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培养审美能力;通过美文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设计意图:笛卡尔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这一设计正是体现出这一理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水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高洁的志趣。
设计意图:六朝书信多景语,__秀美奇绝,清新隽永的景物描写正好激发学生对于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同时也了解古代文人的高洁品性。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同以上的教学目标第1点和第2点。
2.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设计意图:此句是__的文眼,也是情感升华、主题升格的关键点,但是学生不易由表及里,会出现理解的偏颇。
二、教法学法【学情分析】《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初中语文评课稿:《与朱元思书》(精选五篇)
![初中语文评课稿:《与朱元思书》(精选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195360f0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0d.png)
初中语文评课稿:《与朱元思书》(精选五篇)第一篇:初中语文评课稿:《与朱元思书》初中语文评课稿:《与朱元思书》今天第二节课,我听了xxx老师上的一节生动有趣的公开课,获益匪浅,现在由我对这节课作如下评说:X老师语文功底深厚,教师语言丰富、优美、感染力强。
既求新又求实,充分突出了文言文教学中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读中悟。
教师充分体现了参与式教学的理念,运用了朗读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分析课文层次清楚、循序渐进,使学生在教师的步步引导下深入理解了课文,把握了文章的主旨。
一、情景导入,画龙点睛本文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散文。
情景导入时,X老师用那声情并茂、富于文采的语言,引领学生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让学生在品味祖国奇山异水的同时,激发出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导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讲解朗读、方法多样作者简介上,X老师采用了让学生简介的办法,简洁明了地进行了介绍。
字词讲解采用卡片式,解决方式新颖。
课文朗读上,重点突出,有听课文朗读录音、齐读、范读、自由朗读、指名朗读等多种方式,能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在课文朗读时,教师给予了充分的学法指导,还采用适时点评打分的方式激励学生。
三、疏通文意,方式新颖教师充分体现了参与式教学的理念,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四人一小组疏通文意,然后每人一句进行翻译,教师适时点评、鼓励,形式新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都能动起来,真正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
增强了学生合作参与的意识。
四、感知内容,层次清晰感知课文内容部分,x老师的分析富有层次性,能够通过三个有梯度的问题的逐步合作探究,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深入理解及掌握了课文内容,效果明显。
五、品味赏析,设计科学品味赏析部分,教师能选择典型的句子,进行点拨、赏析,从而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
作业设计,典型科学,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总之,x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生动活泼的文言文示范课,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还有很多,未尽之处,还望各位同仁再作评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朱元思书》评课稿
评课人:
今天,我听了我校陈首成老师执教的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课,深深地体会到了教师丰厚的语文功底、教学风格和教学魅力,教师语言优美、丰富,感染力强,教学既有创新,求真务实,充分突出新课标中规定的“学习文言文,要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更要注重阅读。
”本节课教师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领会,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发挥,并运用朗读法和自主学习,探究质疑等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肖老师的这堂课中有许多好的地方值得我借鉴,下面就本节课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教学目标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
从教师提前完成准备的学案当中看到,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完全依据于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的要求,并结合初二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发展水平,由浅入深层次性较清晰、分明,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得以充分融合与体现。
在多维目标中更注重双基,这是本节课最欣慰的地方,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突破目标,获取新知。
二、教学程序设计合理
观摩这节课,我不难看出,这节课是执教者精雕细酌的杰作。
可见,陈老师下了不少功夫。
1、教学思路设计较比清晰
通过《与朱元思书》学案看出,教师精心准备,精心设计了本节课,通过导课——作者及文体简介——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内容,欣赏课文——拓展练习,整个的教学流程较比清晰,这为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奠定了基础。
2、教学方法、策略恰当得体
导课:教师采用激励性语言,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引领学生直接进入本节课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朗读课文:
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及时点拔字、词、句,让学生注重朗读技巧,如:读字、词,让学生注意发音准确,朗读要注意语速,注意停顿,注意重音,注意节拍,同时还注意朗读的方式方法,有默读,提问学生有感悟朗读,并让学生找出骈句,让学生去品读,同时还放录音,倾听有节奏的示范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体会,掌握朗读的技巧,授之以渔,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疏通文意,欣赏课文:
陈老师要求学生利用课文注释,翻译课文,理解文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让学生理解掌握重点字、词。
让学生大胆质疑,通过对课文的研读分析,老师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如:1、富春江的水“异”在哪里?作者如何写“奇山”?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这些问题紧扣教学目标,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学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透彻了,另外,教师还选择了典型的句子进行点拨,赏析,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感悟课文的主旨,从而让学生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尽而突破了本节课的情感目标,同时也体会到了文章的“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鉴赏能力。
3、教学效果良好
本节课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师始终把自己置身于学生平等的地位,能够尊重学生人格、自尊心,让学生在平等中交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师生配合较比默契,教师对学生评价,点拔及时到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得以展示,课堂的实效性比较强。
三、教师基本功比较扎实
教师的新课程理念、专业技能,对教材的驾驭能力较强。
1、教师语言规范,简练,思维清晰,教态自然大方,举止得体。
2、能娴熟的掌握多媒体技术,能自制课件,收集材料,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3、能面向全体学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胆质疑。
4、板书设计简约合理,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完善的课堂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遗憾,下面就说一下不足之处:
四、不足建议
1、学案中规定,本节课要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完成教学目标,但现实中仅使用了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都没有明显体现。
4、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交流,学习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