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检查常规
解密脑电图
解密脑电图一什么是脑电图脑电图是通过精密的电子仪器从头皮上将脑部的自发性生物电位加以放大记录而获得的图形,是通过电极记录下来的脑细胞群的自发性,节律性电活动。
它属于神经电生理技术。
二脑电图的历史对大脑脑电活动的研究始于19世纪中叶,1875年英国Caton发现兔脑和猴脑有微弱电活动。
1924年德国人Hans Berger首次从头皮记录到人脑的电活动,但10年以后他的发现才被证实和承认。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脑电图才广泛应用于临床。
三哪些疾病需要做脑电图检查,它和磁共振有什么不同很多病人不明白为什么做过磁共振还要做脑电图,其实二者检查大相径庭,方法和目的都是不同的。
磁共振是利用磁场来检测影像学的变化,对神经科来说,主要看结构性病变,是否有急性脑血管病,占位性病变。
而脑电图检查是根据脑部异常神经元放电的部位,形式、频率等特征来帮助诊断,对评价脑功能损伤的范围和程度并对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是从生理角度判断脑功能的整体情况,尽管现代大型先进的CT、MRI、PET等机器陆续投入使用,脑电图仍是无法取代的诊断技术。
二者联合应用对病情的诊断评估意义重大。
1 癫痫脑电图对癫痫的诊断价值最大,可以帮助确定癫痫的诊断,分类和癫痫综合征,判断癫痫的预后和疗效。
2 脑外伤,脑震荡的病人脑电图可以帮助判断脑外伤的程度。
3 脑血管病,颅内炎症和脑病的诊断。
4 脑器质性疾病特别是鉴别功能性疾病和器质性病变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5 代谢性疾病和中毒性疾病引起的脑功能损伤6 新生儿和早产儿通过监测,可以评判脑发育成熟度,预后的评判,在NICU中经常应用到。
7 意识障碍的病人通过脑电图监测,可以帮助判断病人预后,现在广泛用于重症监护病房8 脑死亡的评判四脑电图的几种不同检查及优缺点。
脑电图检查分为常规脑电图、动态脑电图和视频脑电图1 常规脑电图常规脑电图记录时间短,一般20-30分钟,只做清醒期,常常难以记录到异常波,所以异常率低,但价格便宜。
常规脑电图操纵流程
常规脑电图操作流程
1.打开电脑主机,并连好装置。
2.连接导联电极(此处用的是16导联,电极的位置参照“导联图示”),后将放大盒和导联线接好。
3.打开电脑上的工作界面。
4.打开放大盒的开关,电脑显示器上工作界面左下角的圆点变绿色,表示主机已接收到放大盒的信号,可以操作。
5.电脑操作:点击工作界面的“增加病历”,会弹出新病历的信息框,完善相关信息,后点击该界面的“视频脑电图”,进入脑电图的界面,附加视频。
6.点击下方的“监视”,通过脑电波检查导联是否都连接好。
7.点击“记录”。
让患者闭眼、放松、平静呼吸,一般记录10—15分钟。
8.点击下方的“停止”,整理用物。
9.打印结果,书写检查报告。
医院脑电图检查常规
医院脑电图检查常规一、一般常规1.经治医师按要求填写申请单,送脑电图室。
脑电图检查的适应证有癫痫、颅内占位病变、脑血管病、脑外伤、急慢性中毒或代谢障碍性脑病等。
2.检查前一天和当日停服各种神经兴奋剂和镇静剂(包括中药),长期服用抗癫病药的患者,不易停药,但应注明用药名称和剂量。
3.检查前一天洗净头皮,忌用头油等。
4.应在饭后3h内检查,如空腹或不能进食者,可口服食糖50g或静脉注射50%葡萄糖液4om1°5.婴幼儿及不能合作的患者应由申请医师决定给予镇静剂和用量,于入睡后检查。
6.检查中不宜穿着过多,毛衣和化纤类衣服常可造成静电干扰,检查时最好脱去。
二、脑电图的导联法(-)单极导联法将头皮上的作用电极与脑电图机放大器的栅极I(GI)相接,把无关电极与栅极2(G2)相接。
无关电极以耳垂和乳突部位最常用,亦有选择鼻尖、下颌和顶部者,还有平均参考电极法。
无关电极与作用电极的连接方式:1.一侧作用电极分别与同侧无关电极相连接。
2.两侧无关电极连接在一起再与各个作用电极分别相连。
3.两侧无关电极轮流使用,即两侧作用电极分别与一侧无关电极相连。
4.两侧无关电极交叉连接。
(二)双极导联法将头皮上的任意2个作用电极分别与脑电图机放大器的栅极I(G1)和栅极2(G2)相接,而不使用无关电极的记录方法。
常用的有纵联、外联、环状联、横联、三角导联等。
(≡)三角导联法当在单、双极脑电描记中发现有局限性异常时,选择其中异常最著的1个电极与其附近的2个有关电极组成三角形,若出现位相倒置,则2个位相倒置的导程的公用电极处即为病灶部位。
三、诱发试验为提高诊断阳性率,受检者需要做一些必要的诱发试验。
为保证受检者的安全,做药物诱发试验时应有负责医师在场。
(-)睁闭眼诱发试验记录可在单极或双极描记中进行。
睁闭眼2~3次,每次3~5s,间隔5~10s0检查时室内光线不宜过暗,且最好选择脑电图a波波幅最高时为宜。
操作者在图纸上应标上受检者睁、闭眼的记号。
脑电图入门
脑电图基本成分
周期与频率
• 周期:一个单一形态的
正弦波,从一个波底
(波顶)到下一个波底
(波顶)所需要的时间,
用ms表示。
ms
• 频率:同一周期的脑波
在1秒钟内重复类
δ波 • δ波:0.5-3.9 c/s
• θ波:4-7.9 c/s
θ波
• α波:8-12.9 c/s α波
棘波
• 尖波
周期80-200毫秒,波幅100-300 微伏,由急速上升支和较缓慢下 降支组成。
尖波
• 棘-慢波或尖-慢波综合
在棘波或尖波后紧接周期300500毫秒的慢波, 均为负相。
• 多棘波或多棘-慢波综合
多棘波为高波幅两个以上双相棘 波呈节律性出现,后者由几个棘 波和一个慢波所组成。
棘-慢波 尖-慢波 多-棘慢波
基本波异常及慢波异常
• α异常
• δ波异常(散在、广
α频率慢化
泛、阵发、爆发、局
α波泛化
限、周期性出现等)
α波前移
• θ波异常(散在、广
α不对称
泛、阵发、爆发、局
α爆发
限、周期性、节律性
• β波异常(波幅增高) 出现等)
癫痫样放电
• 棘波
多为负相波,周期短于80毫秒, 波幅多在100微伏以上,在50微 伏以下者称为短棘波或小棘波。
• β波:13-30 c/s
β波
波幅
• 波幅:又称振幅或电压,
指波顶到波底间的垂直高度,
用微伏( µV)表示。
• 波幅分类:
低波幅 < 25 µV
中波幅 25-75 µV
µV
高波幅 75-150 µV
极高波幅 >150 µV
脑电测量方法
脑电测量方法
脑电的测量方法包括常规检测方法和诱发试验,这是脑生物电活动的检查技术。
常规检测方法的电极安放原则是尽可能记录到异常定位,目前国际上通用且广泛使用的电极安放方法是采用国标1020系统,参考电极通常置于双侧耳垂,电极可采用单级和双极法的连接方法。
诱发试验则是指在进行常规脑电图检查时,通过特殊的手段诱发不明显的异常电活动,以提高诊断的阳性率,这些特殊手段包括过度换气以及睡眠脑电图等。
脑电的导联方法可分为使用无关电极的单极导联法和不使用无关电极而只使用活动电极的双极导联法。
其中,单极导联法是将活动电极放置于头皮上,无关电极放置于耳垂来记录脑电图的方法,通常把活动电极连接于同相输入端,无关电极连接于反相输入端。
此外,为了尽可能减小心电信号对脑电信号的影响,应尽量使头部和躯干的接地处在同一电位上。
请注意,这些是脑电测量的基础介绍,实际操作需要遵循相关医学操作规范。
临床脑电图基本技术标准
临床脑电图基本技术标准正文以下推荐的临床脑电图基本技术标准是各种不同情况下临床脑电图技术操作的基础。
本指南系列的以后各部分,包括儿童脑电图记录、视频脑电图监测(Video EEG,VEEG)、癫痫外科和癫痫监测单元的VEEG监测、重症监护病房(ICU)和新生儿的床旁VEEG监测,首先均应符合以下技术操作的基本标准,除非有特殊要求。
1、临床脑电图检查的设备和环境要求1.1脑电图仪现在均使用数字化脑电图仪,仪器各项指标应符合国际标准并通过国内上市标准。
考虑到常规10-20系统需要19~21个记录电极,以及额外的脑电记录电极(如下颞区电极)、心电图、肌电图、眼动图等多导生理记录的需要,常规头皮脑电图使用的仪器至少需要32个或更多通道的放大器。
10-10电极系统和颅内脑电记录需要128通道或更多通道的放大器。
放大器的主要参数要求见表1-1。
1.2电极1.2.1头皮脑电图电极推荐使用银-氯化银或不锈钢材质的盘状电极,以导电膏、医用胶纸和弹力帽固定。
仅在成人短时间清醒期记录可使用桥式电极。
颅内脑电图一般使用不锈钢电极。
银电极因有组织毒性,不适用于颅内电极记录。
如同时需要进行磁共振检查,需要使用无磁性的铂铱电极。
实践证明增加下颞区表面电极记录与深部蝶骨电极记录效果相似,且可避免对患者造成不适,因此目前针刺蝶骨电极的应用趋于减少。
头皮针电极仅在昏迷或脑死亡患者非常紧急且非常必要进行脑电图记录时可短时应用,其他情况下均不推荐应用。
电极须保持清洁,对疑诊或确诊为传染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克雅氏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等)患者,记录后应对电极进行有效消毒,或选择一次性电极,以避免医源性感染。
1.2.2多导生理记录电极多导生理记录的电极(传感器)及默认参数设置见表1-2,可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1.3闪光刺激器用于头皮脑电图记录的设备均应配备闪光刺激器,具体要求见指南二。
1.4检查环境和电路系统脑电图室应尽量远离影像科、理疗科、电梯间等有大功率电源干扰的环境,否则需要做特殊屏蔽。
脑电图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
脑电图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2016年8月修订)一、对环境的要求1.脑电图仪应放置于屏蔽室内,防止外界交流电噪单干扰,保障脑电图描记的稳定,波形清楚。
2.室温要求保持温暖(不低于18℃),避免因寒冷引起的肌电干扰。
3.无关人员不要随意在室内特别是接近被检者行走,避免因此引起的磁场干扰。
二、准备工作1.向被检者交待清楚在检查前一天用肥皂水洗头。
2.要求被检查者检查前3天停服镇静剂、安眠药及抗癫痫药物。
3.被检者者检查当天应进食,不宜空腹。
4 .对初次接受检查者,事先应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心理,更好地配合检查。
三、皮肤处理和电极安放1.如果放置电极部位的皮肤有污垢或毛发过多,应预先清洁皮肤或剃毛发。
2.应用导电膏涂擦放置电极的皮肤处,不能只是把导电膏涂在电极上。
避免用棉签或毛笔沾生理盐水或酒精等代替导电膏。
3.严格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准确安放常规8导联脑电图电极,特殊情况下的蝶骨电极按统一标准安放。
4.为评判有无其它干扰因素,应同步放置眼动电图和下颌肌电图电极。
常规脑电图操作流程1.打开电脑主机,并连接蓝牙装置。
2.连接导联电极,后将放大盒和导联线接好。
3.打开电脑上的工作界面。
4.打开放大盒的开关,电脑显示器上工作界面左下角的圆点变蓝色,表示主机已接收到放大盒的信号,可以操作。
5.电脑操作:点击工作界面的“增加病历”,会弹出新病历的信息框,完善相关信息,后点击该界面的“脑电图采集”,进入脑电图的界面,附加视频。
6.点击下方的“监视”,通过脑电波检查导联是否都连接好。
7.点击“记录”。
让患者闭眼、放松、平静呼吸,一般记录3--5分钟。
8.点击下方的“停止”,再输入报告,然后打印结果。
9.取下患者头部导联线及电极,并嘱患者带好个人物品。
10.疑诊为癫痫患者时需做过度换气和闪光刺激诱导有无异常波形出现;若多数导联均正常仅有一个或两个导联呈直线,应注意是否为该导联接触不良,应重新安放电极;若常规脑电图无法明确是否有异常波形时,应进行24小时脑电图监测,进一步明确脑电图改变与临床症状间的相关性。
临床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动态脑电图、动态血压、肌电图及运动平板试验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临床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动态脑电图、动态血压、肌电图及运动平板试验注意事项和禁忌症常规心电图检查注意事项1、告知医生以往报告或服用药物记录(如洋地黄、钾盐、钙剂、心律失常药物)。
2、着装与配饰的要求:选择上下分体容易穿脱的衣服,女生最好不要穿连体裙及连体裤。
3、检查过程中保持身体不动,以免出现肌电干扰,影响测量结果。
动态心电图检查注意事项1、前一晚进行洗澡并确保皮肤清洁,去除多余油脂。
2、对于胸部有较多毛发的人群,需要刮净汗毛,保持清洁干净。
3、确保完成其他检查,如彩超、CT和核磁等,最后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
4、在监测过程中,如有不适,请患者记录不适的症状(头晕、心慌、心痛等),并准确注明发生时间,以备医生分析。
5、在监测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长时间的上肢或胸部运动,如抱孩子等。
不建议进行长时间剧烈运动,如长跑或登山等。
长时间剧烈运动可能产生肌电干扰,并且会大量出汗,导致记录电极脱落。
6、请不要在监测过程中游泳、沐浴,避免弄湿记录器。
动态脑电图检查注意事项1、确保完成其他检查,如CT和核磁等,最后进行动态心电图检So2、头发清洗与护理:检查前最好清洗头发,以保持头皮清洁,避免使用定型剂、发胶等产品。
3、药物使用注意事项:检查前24小时内应避免服用镇静、安眠药物及中枢兴奋药物,抗癫痫药物可正常使用。
4、不要在监测过程中游泳、沐浴,避免弄湿记录器。
5、监测期间避免剧烈运动,避免大汗,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6、佩戴期间若有不适或者异常行为,需要在患者活动表上详细记录,便于医生分析报告。
动态血压检查注意事项1、确保完成其他检查,如彩超、CT和核磁等,最后进行动态血压检查。
2、监测期间,建议穿着宽松、舒适的上衣。
3、不要监测过程中游泳、沐浴,避免弄湿记录器。
4、测量期间尽量保持身体静止,所测胳膊自然下垂保持不动。
5、若袖带松脱、或血压计长时间停止测量,应与医务人员联系。
6、不能自行摘下袖带,白天每20分钟、夜间每1小时监测一次运动平板试验注意事项1、病史提供清楚。
脑电图(图谱)
α节律
• 正常 后头部、枕区 8-13Hz 20-100 μv 清醒安静闭目 有个体差异 随年龄改变 其它脑区可活化
α节律
• 异常
α节律慢化 7-8Hz α节律消失 代之以其它波形 α泛化 α波形分布全头 不对称
β活动
• 正常
分布广泛 量少 波幅低
β活动
• 异常
β波增多
甲亢 精神疾病 激动、紧张 药物(巴比妥、苯二氮卓类) 昏迷
脑电图 EEG
概念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是脑组织生物 电活动通过脑电图仪放大(约放大100万倍)记录下 来的曲线,由不同的脑波活动组成。
注意:缺口节律
适应症
• 癫痫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癫痫手术治疗前的定位;对抗 癫痫药物效果的评价;停服抗癫痫药物的指标; • 睡眠障碍的诊断与监测; • 不明原因的意识障碍及危重病人监测; • 脑外伤及大脑手术后监测;现代心脑血管外科手术以及 介入的监测; • 麻醉的监测,控制麻醉的深度;
异常脑电图对临床的提示
(一)异常脑电图的临床意义 单纯的边缘状态和轻度不正常脑电图临床意义不大中度不正常以上的 脑电异常有明确的临床意义。 (二)一些特征性的异常电活动,往往对相关的临床状态有所提示。 高度失律——婴儿痉挛症 双侧性慢棘慢波综合(1-2.5CPS)——Lennox-Gastaut 综合症 双侧性3CPS棘慢波综合——失神发作、失神癫痫 双侧性规则/不规则多棘波多棘慢——肌阵挛发作、肌阵挛癫痫 局灶性尖/棘波及尖/棘慢波综合——部分性(局灶性)癫痫 三相波——代谢性脑病,肝肾功能衰竭及缺氧等 周期性放电——病毒性脑炎、CJD等 中央中颞尖波双向尖波——罗兰多区癫痫 慢波睡眠中持续放电——ESES 局限于额颞区周期复合波——单纯疱疹脑炎 持续性电静息:脑死亡
脑电图收费标准
脑电图收费标准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是一种通过记录大脑皮层神经元电活动而得到的图形记录,它可以反映大脑的电生理活动,对于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脑电图检查是一项非侵入性的检查,通过贴在头皮上的电极来记录大脑皮层电活动,是一种安全、简便的检查方法。
在临床上,脑电图检查常用于癫痫、昏迷、头痛、失眠、认知障碍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脑电图检查作为一项临床辅助检查,对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对于脑电图检查的收费标准也备受关注。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脑电图检查的收费标准如下:1.普通脑电图检查,普通脑电图检查是指常规的脑电图检查,用于一般的临床诊断。
根据不同地区和医疗机构的具体情况,普通脑电图检查的收费标准在300元至800元不等。
2.睡眠脑电图检查,睡眠脑电图检查是指在患者入睡状态下进行的脑电图检查,用于睡眠障碍等疾病的诊断。
由于睡眠脑电图检查需要在夜间进行,并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监护和记录,因此收费标准相对较高,一般在800元至1500元不等。
3.长时相脑电图检查,长时相脑电图检查是指对患者进行24小时以上的脑电图监测,用于癫痫、昏迷等疾病的诊断。
由于长时相脑电图检查需要连续监测,并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记录和分析,因此收费标准较高,一般在2000元至5000元不等。
4.功能性脑电图检查,功能性脑电图检查是指在特定刺激下进行的脑电图检查,如闪光刺激、呼吸刺激等,用于癫痫、昏迷等疾病的诊断。
由于功能性脑电图检查需要特殊的设备和技术,并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刺激和记录,因此收费标准较高,一般在1000元至3000元不等。
5.其他特殊脑电图检查,如脑电图图像分析、脑电图信号处理等特殊检查,根据具体情况收费。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收费标准仅供参考,具体收费标准还需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和地区的价格水平来确定。
脑电图检查常规
脑电图检查常规第一条脑电图检查适应症经神经系统检查疑有颅内器质性病变者,如癫痫、脑炎、脑肿瘤、脑血管病、脑外伤、脑缺氧、急慢性中毒性脑病及脑神经细胞代谢障碍性疾病。
第二条检查前准备1.检查前24~48小时内停服镇静药、兴奋药、抗癫痫药及其他作用于神经系统的特珠药物,病情不宜停药者应注明用药名称和剂量。
2.检查前一天洗头,忌用头油,以免头部油脂过多和电极下的电阻过大导致50周波等伪迹。
3.应在进食后3小时内进行检查,如空腹或不能进食者,可口服葡萄糖50g或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60ml 以防低血糖影响检查结果。
4.婴幼儿及躁动不合作者可给予适量快速催眠或镇静剂。
常用10%水含氯醛10~20ml,不宜口服者可注射用氯丙嗪、安定,用量稍大于常规量,但一般总量不超过常规量1,待病人安静或入睡后再作脑电图检查。
5.重危病人、精神病人、小儿的特殊诱发试验应有医师或专人陪伴,对作特殊诱发试验病人事先应将检查过程和可能发生的危险告诉家属或病人,取得同意合作并在特殊诱发试验自愿书上签字后方可实施。
第三条操作程序脑电图仪器种类很多,操作必须熟悉该仪器的性能,按说明书进行操作。
1.接通电源:在接通电源之前仪器各个开关都要处于关闭状态,先接通地线再接电源。
应用交流电子稳压器检查电压是否稳定,然后打开脑电图仪电源开关,电子管仪器预热20分钟,晶体管仪器预热10分钟。
2.调解仪器描记装置:①记录墨水和纸是否足够;②记录笔是否通畅,笔的位置是否合适,所有记录笔的笔尖是否在同一起始线上;③输入转换开关是否在标准测压的位置;④增益调节开关是否在要求的位置;⑤时间常数应置于0.3(或0.1);⑥滤波开关是否在所要求位置。
3.核实申请单:了解病情,力求对患者的病变部位及性质有初步了解,必要时补充检查记录在申请单上。
4.检查体位:患者一般采取坐位,重症患者取半卧位或平卧位。
5.安放电极:应先用75%乙醇擦拭电极处头皮,除去污垢,降低电阻,安放电极后嘱患者闭目,全身放松不动。
脑电图检查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脑电图检查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在医院的相关科室我们经常听到医生建议就诊的人先去做一个脑电图的检查,那么这个脑电图是什么呢?脑电图检查呈现的图像主要表现为波形,而这个波形组成的基本要素分别有频率、波幅、位相以及波形等。
而进行常规脑电图检查,实际上就是对这些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并对其空间的分布以及时间的序列特征做进一步的分析。
对于正常人来说,其脑电图的波形有一个范围,如果在这个正常的范围之外,那么我们就可以将这个范围的脑电图划分为异常脑电图之类,而异常脑电图也说明可能受检者身体存在某些疾病。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常规脑电图检查的使用范围以及注意事项。
常规的脑电图检查对于儿童来说,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儿童病毒性脑炎是由多种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急性炎症。
单纯的疱疹和病毒感染是相对比较常见的,其发病时间也短。
同时也存在上呼吸道感染的趋势,比如发热、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惊厥、颅内压升高、肢体偏瘫、幻听、精神异常、言语障碍、兴奋、躁动抑郁等。
常规的脑电图检查可以对儿童的病毒性脑炎进行诊断。
儿童的病毒性脑炎是一种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性疾病,这种疾病的临床症状轻重程度表现各不相同,如果是轻度的病毒性脑炎,则预后比较良好,如果重度的病毒性脑炎,则会对儿童的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儿童的病毒性脑炎,通过脑电图检查,可以为儿童早期的疾病诊断提供一些有效的依据,并且这种脑电图检查也是一种无创检查。
患者在出现病毒感染的情况下,进行脑电图检查的时候,其波形的活动会表现为慢波化,并且主要表现为δ波以及θ波的增多,可出现为弥漫性或者是在弥漫性的基础上呈现局部灶性的慢波化。
患者脑局部或者双侧会出现阵发性或持续性的尖波、慢波、尖慢复合波、棘波以及棘慢复合波,其α节律相对较差,或表现为低振幅平坦脑电图,甚至全传导低电压。
儿童癫痫也可以通过脑电图来进行检查。
儿童一旦出现癫痫的症状,其会导致儿童的癫痫疾病反复的发作,这也是小儿神经系统出现异常常见的一种疾病。
临床常规脑电图检测规范标准
临床常规脑电图检测规范主要适应症:1、中枢神经系统发作性疾患,如癫痫、意识障碍、睡眠相关疾病等。
2、癫痫外科手术前致痫区定位。
3、围产期异常的新生儿监测。
4、脑外伤及大脑手术后监测。
5、危重病人监测(ICU)。
6、脑死亡的辅助判定。
1.设备(1)脑电图仪标准:选择符合国际脑电图和临床神经生理联盟(IFSECN)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脑电图国家标准并经国家计量局检测规程认可的脑电图仪。
目前使用16导程或以上脑电图仪进行常规记录。
有条件的实验室或出于特殊需要,可以应用更多导程记录。
(2)电源标准:交流电的接线应该滿足所在地系统标准要求,所有的交流电插座必须提供可靠的地线,以避免交流电干扰或触电的危险。
要接专用电源线,电源电压为220V。
应用交流电子稳压器时,需待电压稳定后方可打开脑电图仪的电源开关。
(3)辅助设备:应该包括一个能够产生节律性高强度闪光的刺激装置。
2.电极及其放置理想电极应具有导电良好、易于安置和固定、无创性、耐磨损、无明显信号衰减信号(0.5-70Hz)的特性。
(1)头皮电极:包括盘状电极、针电极和柱状电极。
盘状金属(银质)电极记录效果较好,推荐在临床工作中常规使用。
特殊需要时可使用一次性针电极,若用可供重复使用的电极,应确保严格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
(2)特殊电极:包括蝶骨电极和鼻咽电极。
主要用于记录特殊脑区(如颞叶底部或内侧)的异常电活动,临床上常与头皮脑电图配合使用。
疑及颞叶内侧放电而头皮脑电图无异常发现时,可考虑加用蝶骨电极。
推荐使用针灸毫针作为常规脑电图蝶骨电极使用,长时间监测时应使用柔软的线型植入式蝶骨电极。
鼻咽电极目前已很少使用。
由于安置特殊电极具有微创性,需要由经过专门训练的医生或技术人员来完成。
(3)电极固定:短时常规监测可使用电极帽及导电膏固定,长时间监测时推荐使用火棉胶固定头皮电极。
(4)电极的清洁、消毒:电极必须保持清洁。
在记录完疑为或确诊为传染病病人后,应采取高压消毒或销毁等有效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脑电图基本知识及判读
脑电图伪差及干扰的辨别
•由于脑电活动的特性,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 识别伪差是对脑电图做出正确判断的基础。 •包括:生理性伪差,仪器和电极等外界伪差
生理性伪差:呼吸运动、出汗、肌电、心电、 眼球活动、肢体活动等。
其他类型伪差:交流电干扰、其他人员走动、 电极伪差、电磁干扰等。
呼吸运动
出汗-少量出汗
>300 µV
脑电波的调节
• 调节:指脑电波的频率调节,反映脑电活动的规律
性。 • 正常成人同一次记录中,同一部位的频率差不应超
过1Hz,两侧半球相应部位的频率差不应超过0.5Hz ,否则为调节不良。 • 节律失调(失节律)指脑电波完全没有规律。(例 如,婴儿痉挛的脑电图特征)
婴儿痉挛(高度节律失调)
暴发-抑制
暴发-抑制是严重的脑电图异常现象,表现为高波幅的暴发活动与低电压状 态交替出现,或在低电压的背景上间断出现暴发性电活动。(暴发电活动可 有多种成分,棘波、尖波、慢波等,可同时出现或单一节律暴发)
低电压和电静息
• 波幅<5µV——低电压 • 波幅<2µV——电静息 • 在任何年龄均为异常
脑电图基本知识及判读
脑电图的定义
脑电图检查是通过精密的电 子仪器,从头皮上将脑部的自发性 生物电位加以放大记录而获得的图 形。用于描记大脑神经细胞活动所 产生的生物电活动,因此脑电图是 反应大脑功能状态的电生理技术。
绝大多数采用的是国际10-20系统 (the 10-20 international System)电
• >60岁老年人波幅降低,大多数健康老年人α频率保持在8 ~9Hz,在60岁以后,头后部主要频率平均衰减0.08Hz/ 年
女,33天,闭目吸允受检,主诉手抖动3天
4个半月女婴,安静清醒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电图检查常规
1概述
脑电活动为大脑生理功能的基础。
脑电图检查的使用范围已不在局限于神经系统疾病,而是已广泛用于各科危重患者的监测,麻醉监测以及心理、行为的研究。
除常规脑电图检查外,还有脑电图长期监测,录像脑电图监测,睡眠监测及数字化计算机分析。
2适应证
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发作性疾病。
2.癫痫手术治疗的术前定位。
3.围生期异常的新生儿监测。
4.脑外伤及大脑手术后监测。
5.危重患者监测。
6.睡眠障碍。
7.脑死亡的辅助检查。
3禁忌证
颅脑外伤及颅脑手术后头皮破裂伤或手术切口未愈合时。
4方法
4.1 1.准备
脑电图检查前清洗头发,前1d停用镇静催眠药。
检查前向患者解释:脑电图检查无痛苦;检查时应保持心情平静;尽量保持身体各部位的静止不动;如何做好“睁闭眼”试验,过度换气及闪光刺激。
4.2 2.电极
头皮电极以盘状电极效果最好。
针电极因其在头皮下的部位不准确,阻抗高,引起患者痛苦,国际上已不再使用。
在特殊情况下必须使用针电极时必须用一次性针电极以避免感染。
柱状电极因其不易固定已很少使用。
4.3 3.电极位置
国际通用10~20系统19个记录电极及2个参考电极。
使用皮尺测量基线长度后按比例安置电极才能称之为10~20系统(图1),否则只能称为近似10~20系统。
先用皮尺测量两条基线,一基线为鼻额缝至枕外粗隆的前后连线,另一为双耳前窝的左右连线。
两者在头顶的交点为Cz(中央中线)电极的位置(图2)。
从鼻额缝向后10%为Fpz(额极中线)电极,从Fpz向后20%为Fz(额中线),以后依次每20%为一个电极位置,从Fz向后依次为Cz(中央中线),Pz(顶中线)及Oz(枕中线),Oz和枕外粗隆间的距离应为10%。
另一基线为双耳前窝连线(图3)从左向右距左耳前窝10%为T3(左中颞)电极,以后向右每20%放置一个电极,依次为C3(左中央),Cz应和鼻额缝枕外粗隆连线Cz相重合,Cz向右20%为C4(右中央),T4(右中颞),T4应距右耳前窝10%。
从Fpz通过T3至Oz连线为左颞平面,距Fpz向左10%为Fp1(右额极),从Fp1每向后20%放置电极1个。
依次为F7(左前颞)、T3、T5(左后颞)及O1,其中T3为此线和双耳前窝连线的交点,O1应距Oz10%。
右侧和此相同从前到后为Fp2(右额极),F8(右前颞),T4(右中颞)O2(右枕)(图4)。
从Fp1至O1及Fp2至O2各做一连线,为矢状旁平面,从Fp1向后各20%分别放置电极1个,左侧为F3(左额),C3(左中央)及P3(左顶),P3应距O1 20%。
右侧和此相同,电极为F4(右额)C4(右中央)及P4(右顶)(图5)。
双侧参考电极置于左右耳垂(A1,A2),新生儿和婴儿可置于双侧乳突(M
,M2)。
1
测量时使用标志笔在头皮上点出电极位置。
测量后用70%乙醇或丙酮充分去脂后用导电胶将盘状电极一一粘于正确位置上。
长期监测脑电图除用导电胶外,加用火胶固定电极。
电极安放完毕测头皮电极间阻抗,应<5kΩ,而且各电极阻抗应基本匹配。
特殊电极:必要时可以加特殊电极,如蝶骨电极用于癫痫或疑为癫痫的患者,硬膜外电极及深部植入电极用于癫痫患者手术前或手术中定位。
4.4 4.导联
每一个放大器有两个输入端。
有两种基本导联。
(1)参考导联:记录电极进入输入1,参考电极进入输入2。
在16导脑电图仪具体安置如下:
Fp1-A1,Fp2-A2,F3-A1,F4-A2,C3-A1,C4-A2,P3-A1,P4-A2,O1-A1,O2 -A2,F7-A1,F8-A2,T3-A1,T4-A2,T5-A1,T6-A2。
(2)双极导联:一对记录电极分别进入放大器的输入1和输入2。
常规使用两种导联:
纵向双极异联:Fp1-F3,Fp2-F4,F3-C3,F4-C4,C3-P3,C4-P4,P3-O1,P4 -O2,Fp1-F7,Fp2-F8,F7-T3,F8-T4,T3-T5,T4-T6,T5-O1,T6-O2。
横向双极导联:Fp1-Fp2,F7-F3,F3-Fz,Fz-F4、F4-F8,A1-T3,T3-C3,C3 -Cz,Cz-C4,C4-T4,T4-A2,T5-P3,P3-Pz,Pz-P4,P4-T6,O1-O2。
此外可根据临床需要增添顺时针环状导联,逆时针环状导联,横向三角导联,小三角导联等。
4.5
5.放大器
有4项主要功能。
(1)敏感性:输入电压和波幅之比,单位为μV/mm。
国际通用敏感性为1 0μV/mm或7μV/mm。
(2)时间常数:输入电压通过放大器后衰减63%所需的时间。
国际通用0. 3s。
(3)高频滤波:又称低通滤波。
国际通用75Hz即>75Hz的频率通过放大器后明显衰减。
改变放大器参数来消除伪迹是错误的,因其可以导致波形、波幅失真。
(4)交流滤波:仅使50Hz或60Hz电流(视输入电源周期数而定)明显衰减。
国际脑电图及临床神经生理学会规定尽量不用交流滤波。
但目前国内受脑电图室设备的限制,可以用交流滤波。
4.6 6.记录速度
用记录纸的脑电图仪纸速应为30mm/s。
用荧光屏扫描显示的脑电图仪,在具备自动测量频率条件下扫描速度可变,仍以每30mm相当1s为宜。
4.7 7.检查程序
常规脑电图记录时间不应少于30min,睡眠监测至少应包括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录像脑电图监测最好监测到和过去发作完全相同的1次发作。
在描记中患者任何动作均应及时记录于记录纸上,尤其出现发作时更应详细记录。
(1)应包括参考导联、纵向双极导联及横向双极导联。
(2)应在参考导联中进行生理反应及诱发试验。
(3)睁闭眼:在参考导联,基线平稳时做3次睁闭眼,每次3s,间隔10s。
(4)过度换气:在参考导联做过度换气3min,每分钟呼吸15~20次。
儿童不能合作者可令其吹置于嘴前的羽毛或纸片。
过度换气后至少描记3min,如有异常应描记到异常消失。
(5)闪光刺激:将10万烛光的白炽闪光灯置于患者眼睛前20~30cm,患者闭目。
用不同频率闪光刺激,每个频率刺激10s,间隔10s。
常用频率为1Hz,3Hz,9Hz,12Hz,15Hz,18Hz,20Hz,25Hz,30Hz,40Hz及50Hz。
(6)每次描记前应做10s仪器校准,各放大器输入50μV电压,观察其阻尼及敏感性以及生物校准,各道均将O1进入输入1、A1进入输入2,描记10s,
观察频率响应。
仪器校准及生物校准各道完全一致,才能进行患者描记,否则应先进行仪器调试。
患者描记完毕再做10s仪器标准。
4.8 8.脑电图报告
应采用描写式报告。
(1)α(alpha)节律:应描写存在部位,频率范围,波幅及两测对称性;是否在全部安静描记中为主要频率。
(2)β(beta)波:应描写存在部位,频率范围,波幅及两侧对称性,单个散在还是成节律,并应估计在全部描记中所占的比例。
(3)θ(theta)及δ(delta)波:应分别描写存在部位,频率范围、波幅及两侧对称性,单个散在还是成节律,并应估计在全部描记中所占的比例。
(4)睁闭眼:描写睁眼后脑电图的变化,是否出现异常波及其部位以及闭目后恢复情况。
(5)过度换气:描写过度换气后脑电图的变化及其出现时间,持续时间。
过度换气后恢复至过度换气前背景的时间。
如出现异常波应描写波形及部位以及出现方式,即单个散在还是成节律。
(6)闪光刺激:描写闪光中及闪光后脑电图变化。
如有节律同化应注明出现部位及刺激频率。
如有异常波应描写波形,部位及出现方式。
(7)睡眠:除描写背景活动外,应描写睡眠现象(顶尖波、睡眠纺锤,K 复合波)的出现部位,两侧是否对称。
还应叙述睡眠纺锤的频率及波幅以及每次出现的持续时间。
还应对睡眠分期作描述。
如睡眠中出现异常波,应描写出现于哪一期,出现部位及出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