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商业客户的开发

医药行业商业客户的开发
医药行业商业客户的开发

对商业客户进行分类是为了更准确地选择企业所需要的商业客户。一般商业客户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传统的医药站、医药公司

从覆盖特点上看,传统的医药站、医药公司可以分成三类:

◆具有较强的医院覆盖能力

具有较强的医院覆盖能力的医药站、医药公司,是新药或处方药必须考虑的渠道。

◆具有较强的医院覆盖能力及终端市场的开发能力

不仅具有较强的医院覆盖能力,还在本地具有终端市场开发能力的医药站、医药公司,不仅可以作新药或处方药的购销代理,还可作为其推广代理。.

◆覆盖医院的同时建有较完善的零售连锁网络

在覆盖医院的同时,自身建有较完善的零售连锁网络的医药站、医药公

司,控制着相当数量的分散的零售药店,也就是散店,这些商业客户不仅做西药、处方药,同时也是OTC、Rx等柜台药必须考虑的渠道。

从风险上看,有的企业运作实力好,资金实力强,回款能好一些,有的企业资金实力差,那么回款就差一些,但是总体来说传统的医药站、医药公司资金风险比较大。多数企业是在高毛利、高费用的怪圈中运行,毛利高,费用也高,实际利润却不高;也有一批企业,即大型分销商,他们走出了这种怪圈,实现了低成本运作的良性循环。

2.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发展起来的一批新型企业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发展起来一批新型企业,目前已经成为医药市场的一支主力军。这些新型企业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在全国建有完善的市场开发网络,在不同的区域设有办事处,总代理几个品种,进货成本低,运作费用虽

比较高,但是盈利也非常可观。这类企业对于那些虽有新品种,却没有足够的营销能力的中小厂家,可以作为首选的渠道;另一类企业具有较强的分销能力,大进大出,低成本运作,经营少数厂家的品牌普药,多数是现款现货,资金实力很强,有时一个企业要做一两个品牌,就拿出一两百万元来周转。这类企业适合做普药的通路,不管是新老企业,还是非常普通、特异性不大的药品都可以选择这类通路。

3.大型医药零售连锁店

这类商业客户一般都有较高的管理水平,经营品种齐全,并且不断有分散的零售药店加盟,是OTC、普药甚至临床应用一定时期后的新药不可忽视的渠道。我国近几年大型医药零售连锁店发展很快,发展趋势良好,在整个医药销售行业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4.具有独立证照,可经营本企业以外产品的公司

这类商业客户一般也在全国建有比较健全的市场开发网络,能够把新药很快地推到市场上去,良好地运作起来,它们是中小企业最好的合作伙伴,不具备营销网络的中小企业可以与之开展广泛合作。

5.药市中的各个公司

前面提到的普宁、泰和等药市公司,其运作成本低,有固定的分销网络和固定的下游渠道,是比较成熟的普药品种的理想渠道,但要注意防范经营风险,一般是从现款现货做起,到建立起互信双赢的关系以后才能进行赊销,也有的客户希望长期经营某个产品,愿意投入一定的资金来操作,从而获得长期稳定的回报。

6.独立注册的科技开发公司、咨询公司等

从严格意义上讲这类公司不是企业直接交易的一级商,但是从广义的客户概

念讲,他们也可以作为客户。这类公司一般没有经营的许可证,只有营业执照,不能做货前交易,一般做一些推广的工作,但是他们也控制着一定数量的终端,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渠道。

在与这类公司合作的过程中,关键要定好合作的规则,一般可以通过中间人协议方式来进行合作,因为他们本身不做直接买卖,但是能够促成交易实现,或者进行学术推广,形成销量之后,促进商业,拿的是佣金。

民营医药商业的发展

1.民营医药商业的成长历程

在计划经济时代,几乎没有民营医药商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民营医药商业,最近几年,不少制药企业产品销售重心向民营医药商业转移,出现了一批非常突出的民营商业企业,许多制药企

业都钟情于这些企业。将来,我国的民营商业必将和国际知名企业、外资外企进行竞争,争夺广大的医药市场。

2.民营医药商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民营医药商业发展迅猛,越来越受到制药企业的垂青,大部分制药企业都将民营医药商业公司的合作视为业务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民营医药商业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在于:

◆讲究诚信,交付款的能力强,回款及时,效率高;

◆服务态度好,由于管理容易到位,市场服务意识比国有企业强,关键是能放下架子,诚恳待人;

◆市场开发能力强,通过灵活的促销手段、可控的销售代表直接操作市场终端;

◆体制灵活,包括经营方式、用人机制、利益均衡等方面,运营成本远远低于国有企业,能够承受微利经营的压力。

【案例】

湖北九州通医药公司被称为中南地区最大的医药商业公司,2001年销售额达十几亿元,其销售额、网络渠道早已远远超过湖北省的医药公司、武汉市的医药公司以及周边的河南、四川、湖南、江西等地的医药批发企业。记者在其销售总部看到几辆分别来自河南、安徽等地的大货车正在排队装货,对其生意之“火”惊异不已,旁边人说,像这样的场面几乎天天都有。据说新龙药业公司是湖北省亿元,这两家都是民营企业,而且都8到6第二大医药商业公司,年销售额可达

是近两年才冒出来的。

商业客户的开发

1.选择分销商必须考虑的因素

在选择分销商的时候,要综合考虑以下7个方面的因素:

◆所销售药品的终端客户,医院和药店是谁,在哪里,他们的购买习惯

和购买场所有什么特点,和哪些商业保持着开户关系。

◆分销商的覆盖能力,能不能覆盖企业需要开发的市场。

◆分销商的运作体制是否科学,规模有多大,如果运作有问题,规模越大,风险也越大,所以关键看怎么运作。

◆分销商的资金实力是否雄厚,信誉好不好,会不会厂家开了票以后拖着不付款,如果没有信誉,就不能选为商业客户。

◆分销商的管理体系是否完善,工作效率高不高,配送速度如何,医院里的药品,尤其是急用药品,需要24小时供应,分销商是否能满足这种药品的配送。

◆分销商的服务水平,能不能对质量问题做出解答,退换货的态度如何。

◆分销商的经营设备,主要包括仓库的运输设备,分拣设备及储存条件,这直接与配送速度和许多产品要求特殊的储存条件有关。

.选择分销商的侧重点2

医药行业物流

医药流通领域得现状及其展望目前我国医药行业领域中顾客对药品配送服务水平得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医药销售行业得市场竞争程度也越来越激烈,而在现代买方市场中,能够赢得顾客、战胜竞争对手得唯一出路在于:以合理得价格,最佳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在药品价格保持不变得条件下,提高药品配送得服务水平,意昧着物流成本得增加,最终意味着利润得减少:而能够使顾客真正满意得就是:在降低药品价格得同时,加快药品配送得速度,这将进一步导致利润得下降。提高顾客满意度将引起成本得增加、利润得减少,而利润则就是令股东满意得一个十分重要得指标,因此顾客满意度与股东满意度之间势必存在着矛盾得一面。但就是顾客满意度与股东满意度之间又存在着统一得一面,当顾客满意了,企业得销售额与利润会增加,股东也会满意。所有这些都意味着药品市场得变化对传统得医药物流管理提出了严峻得挑战,物流管理将成为医药流通企业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利润、增强竞争优势、提高顾客与股东满意度得必经之路。目前,许多企业开始认识到物流得重要性,普遍认为“物流就是第三利润源泉”,社会上成立了许多第三方物流企业,各行各业也纷纷成立了行业内部得专业性物流企业。现代物流就是目前医药流通企业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得重要手段之一。 1、1 医药流通企业得物流管理现状 虽然我国得医药流通体制近年来得到了很大得改善,特别就是医药流通体制得改革使医与药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分离,使得我国得医药流通企业得到长足得发展,但就是目前医药流通企业仍然存在诸多方面得管理瓶颈(特别就是物流配送方面),这些管理瓶颈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药品价格得虚商与医药得配送效率低下,这些管理上得弱点主要体现在: 1、1、1 医药流通各环节信息不对称 医药流通各环节信息不对称具体表现为横向与纵向得信息不对称。横向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众多医药流通企业之间不能进行有效得信息与资源共享,单个医药流通企业只能根据其撑握得上下游企业之间得有限信息进行采购、库存与配送得决策,这种决策只能就是有限信息范围内得次优决策。纵向得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从药品生产、批发及零售各纵向环节之间得信息脱节。

中国医药行业竞争因素分析

中国医药行业竞争因素分析 (一)行业新进入者威胁 对医药企业而言,由于具有资金技术密集型等专业性及特性,因此与其他行业相比,进入壁垒较高。首先是来自政府行政管理方面的壁垒。药品作为特殊的商品,直接关系到使用者的生命安全。医药行业的生产受到国家监督管理部门的严格控制。新药的注册生产方面,由于也存在一定的行政保护,使原有制药企业拥有较强的垄断优势。其次,由医药产业的规模经济所带来的壁垒。新进入的医药企业难免要面临一个很大的考验,即要么在规模经济上经营,投入巨额的资金,并与现有企业进行激烈的市场份额争夺战:要么在规模经济以下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这两方面会给医药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第三,来自资本需求的壁垒。由于国家提高了医药产业的进入门槛,因此相关带来了在启动资本方面的更高要求。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医药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表示,虽进入医药产业的壁垒重重,但由于我国药品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惬意要产业回报丰厚,因而近年来一些财力雄厚的大集团等纷纷控股收购医药企业,国外更多的医药巨头业试图进入我国医药市场。新的进入者使整个医药市场原有的竞争变得更为激烈。 (二)购买者议价能力 对于医药企业来说,其购买商主要为药品批发企业、医疗机构以及药品零售商。药品批发企业一直都是医药企业产品的主要流向,其在与不同卖方的交易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大量的信息,且医药企业之间产品的差异化小,因而批发企业具有相当的议价优势。近几年来,我国药医疗机构好人品批发企业向着规模化、联盟化的方向发展,国药集团等大型药品商业企业在市场中占的份额不断扩大,从而使医药企业在这场贸易的博弈中地位进一步下降。医疗机构和零售药房作为整个销售环节的终端,能够直接接触消费者,因此具有引导用药消费的能力,在与医药企业谈判中具有绝对的优势,也有着很强的议价能力。 (三)供应商议价能力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直接影响着医药企业的生产成本。医药供应商包括:原料药及辅料生产厂家、能源的提供商等等。我国是全球主要的原料药出口国,拥有大量的原料药生产厂商。为了争夺相对固定的市场,原料药行业的竞争也异常激烈。因而在原料药采购的议价方面,医药企业占据一定的优势。而能源的价格由国家相关机构统一规定,医药企业并无与之议价的能力。近年来,各种原材料以及能源的价格猛涨,致使整个医药供应链各个环节价格上涨。这无疑使举步维艰的医药企业雪上加霜。 (四)替代品的威胁 药品作为特殊商品,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其作用并不能通过保健品或医疗器械等其他产品所替代。因而,替代品较为局限,由此对医药产业竞争所带来的的威胁较小。 (五)同业竞争者分析 在我国现有的医药生产企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厂商少之又少,产品同质化现象相当严重。相同的药品就有几十家乃至几百家医药企业同时生产,从而导致了医药企业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国内医

医药销售公司业务流程

销售公司业务流程

计划活动是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及各项销售活动目标。计划活动是业务的起点,订立明晰而具体的目标是成功的第一步,优秀的业务高手一定是计划的高手。 1、没有目标的人在为有目标的人达成目标! 2、没有计划就等于计划失败! 3、计划是实施的前提条件。 计划活动包括 一、设定目标:明确、具体、数字化、可实现、有时间限制、视觉化、公开承诺。 1、收入目标:制订年收入、月收入 2、晋升目标:年度晋升目标、三个月晋升目标 3、业绩目标:年度、月度、公司奖励计划目标 4、客户目标:根据收入、业绩目标制订成交客户目标和准客户目标 5、约见目标:每次研讨会邀约目标、约见拜访目标及电话数 6、名单目标:保持足够的名单数:跟踪的准客户量60-80人,拜访到的客户数30人以上,每成交一个客户至少要补充5个新名单;并且每月对客户名单进行更新整理。 二、制订计划:制订月、周、日计划,月初填写工作日志。 1、收集名单的计划:每月月初抽出一定时间专门用来收集名单,在每次拜访客户时收集名单 2、拜访客户的计划:每天安排至少二次拜访客户 3、转介绍计划:向每一位见到的客户和朋友寻求转介绍和收集名单 4、老客户再销售计划:每月安排五次老客户拜访,进行再次销售 5、每日填写工作日志:规划每天的工作安排和填写记录,拜见记录成交情况市场信息等利用移动营销平台上传。 收集信息 有效名单标准: 1、全名 2、职位(总经理、董事长等) 3、办公电话、手机 4、公司名称 优质名单特点; 有需求、有购买力

职位。 带手机号码的名单 有销售业务的公司 客户名单分类管理: A、重点客户:关系好又有潜力的客户且成交量大。 B、可能客户:关系一般但潜力很大的客户(跟踪、成交) C、普通客户:关系好但潜力不大的客户(维系关系、让其转介绍) D、忽略客户:关系一般且潜力不大的客户(善待走过身边的每一个人) 收集名单的方法; 第一类 A、黄页、工商名册 B、网上下载的名单(网络查询) C、114查询 第二类 专业报刊、杂志收集,整理 第三类 A、陌拜扫楼(兽药市场梳理拜访) B、随时随地交换名片 C、和其他公司业务人员探讨客户资源 第四类 A参加展览会名单 B加入兽药营销协会等。 第五类 A、商业协会、行业协会 B、兽医学院的同学录 第六类 A、亲人、朋友介绍 B、未购买客户转介绍 C、出租车司机介绍 (注:实际上客户资源很多,只要养成随时随地记录电话号码、索要名片的习惯,客户资源

中国医药行业的整合营销模式

为什么新产品的推广远远不如预期?为什么药品价格战愈演愈烈?为什么营销渠道总是那么不稳定?为什么促销活动越来越没效果?……很显然,这些以传统 的4P(即产品、价格、渠道和促进)为中心的营销组合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医药行业的发展,代之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4c整合营销模式成为企业经营者们的新宠。 整合营销(IM)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的,与传统营销4P相比,整合营销理论的核心是4C:即相对于“产品”,要求关注客户的需求和欲望(consumerwantsandneeds),提供能满足客户需求和欲望的产品;相对于“价格”,要求关注客户为了满足自己需求和欲望所可能的支付成本(cost);相对于 “渠道”,要求考虑客户购买的便利性(convenience);相对于“促销”,要求企业注重和消费者有效的沟通(communication)。从4P至U 4c的转变,即是由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品牌为中心的营销转变,由零散战术创意向系统战略营销转变。整合营销要求企业从研发到售后各环节都必须以消费者为中心,这是一个系统的 思想,涉及到产品开发、定价策略、通路设计等企业经营的诸多环节。本文结合我国医药行业的特点就如何进行整合营销进行分析。 整合营销模式 相对与其他消费品行业,中国药品营销的整体水平还很低下。很多企业的营销水平还停留在“机构十人员”营销水平,6000多家制药企业中大多数甚至连自己的销售队伍都没有。入世后,国外医药企业在生产工艺技术、产销价格、产品及服务质量等各环节上给我国医药企业造成巨大的冲击。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 企业的市场营销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必须开展更为先进的整合营销,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从战略上讲,“整合营销”是将系统的观念和方法运用于企业的营销活动,将企业营销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各个层次、各种策略加以系统的规划和整合。从战术上讲,我国医药企业的整合营销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反面入手:成本的整合、渠道的整合、网络的整合、资源的整合、信息的整合、传播的整合。 成本的整合 价格竞争永远是市场竞争中很有用的营销策略,追求“价廉物美”是消费者永恒的理想。随着药品经营的放开,药品降价风潮愈演愈烈。然而对于药品这样的特殊商品来说,仅仅是降低销售价格这一手段难以形成企业的竞争力。药品招标中的“一中标就死”的现象即是明证。因此,如何把焦点从降低销售价格转移到降低生产、流通成本上来呢?医药企业应该从优化企业内外部 供应链组合着手,降低原材料采购、产品流通、药品销售的一系列成本,以成本的“根本性”降低来真正降低药品的批发和零售定价,实现价值让渡,真正让消 费者受益受利。 云南白药(28.80,0.18,0.63%)集团采用信息化手段,使用生产管理系统(MPCS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该系统主要包括生产计划、生产管理、质量检验、质量控制、成本核算5个子系统,主要应用于集团制造中心的生产管理,对企业的生产计划制定、生产过程控制、生产成本核算、

中国制药行业的研究报告

中国制药行业的研 究报告 1

中国制药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深度研究风险评级:偏多投资要点: 1、人口的自然增长和老龄化趋势、环境污染、生活节奏和饮食习惯的变化、社会财富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人类对疾病的认识加深以及对药物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提高构成了制药产业价值增长的驱动因素。药物知识产权保护对制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受上述因素的驱动,未来内全球药品市场将保持10%的速度增长,而中国则为15%. 2、”创新”是制药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专利药物是全球药品市场的主流,创新专利药物的不断推出,支持了全球药品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未来的几年中,新一轮的专利新药上市高潮即将到来。而与药品市场销售规模相对应,药物研发的重点领域继续是抗心血管药、神经系统药物、抗感染药物、抗肿瘤药等领域,其中,抗肿瘤药领域是当前药物在研项目最多的。 3、专利药物具有生命周期,在此期间内,其市场价值将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Me-too药和通用名药都将对专利药物构成威胁。 4、受大量重磅炸弹级的专利名药在专利期满后转为非处方药,近年来,全 2

球OTC市场市场快速增长,达到整个药品市场的20%。全球85%以上的药品销售收入产生在美国、日本、欧洲这样的规范药政市场,随着国内药物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提高,中国、印度这样的非规范市场也正在向规范市场转化,孕育着巨大的市场机会。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药物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5、制药厂商发展模式主要有四大类:创新型的专利药厂商、非专利药(通用名药)厂商、原料药厂商、区域性的仿制药厂商。通用名药厂商与特色原料药厂商之间一般具有比较稳固的合作关系。不同类型厂商具有不同的成本结构。 6、制药产业链由”研究”和”生产”两条相对独立但又有所交织的价值链组成,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分工体系。 7、通用名药市场已经占全球药品市场的40%以上,随着众多”重磅炸弹级”专利药品在迎来一个专利到期高峰,与此同时通用名药市场也将迎来一轮新的发展。 8、中国制药企业的主要发展模式是对未受中国专利保护的外国专利药物进行仿制,这种模式的必然结果是恶性的市场竞争和畸形的利润分配结构。 3

我国医药行业的现状与前景展望

我国医药行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罗三强工商管理 1046710 摘要:概述我国目前医药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企业、政府应该如何和面对解决这些问题。并对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医药行业现状发展前景 医药产品(含药品以及医疗器械等)是特殊的商品,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医药产业不但与人们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而且与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密切相关。医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在各国的产业体系和经济增长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医药产业成为世界各国广泛重视并大力发展、相互展开激烈角逐的一个焦点。在中国,医药产业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壮大对解决人民群众看病贵的问题,对促进政府早日实现“人人都享有卫生健康”的目标都有重要意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2010年我国医药行业发展概况 根据产业研究中心资料显示,2010年上半年,在医药工业销售产值中,中成药制造业和中药饮片加工业完成1423.3亿元;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完成571.5亿元;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完成791.4亿元;化学原料药和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完成2604.4亿元。医药工业销售产值5644.1亿元,同比增长24.8%。 2010年1-9月,我国医药行业增加值增长14.8%,同比加快1.3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在医药行业主要产品中,中成药产量152万吨,增长23.1%,当月增加值增长15.1%,比上月加快1.7个百分点;化学药品原药产量161万吨,同比增长19.9%。2010年1-8月,国内医药行业实现利润788亿元,同比增长32.8%,增幅同比加快16.6个百分点。 截止2010年1-11月,我国医药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主要产品中,中成药179万吨,增长23.4%;化学药品原药产量204万吨,增长20.1%,11月份医药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从这也可以看出2010年1-11月我国医药行业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这不仅推动了相关医药企业经济效益的改善,还对宏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 进出口方面,2010年上半年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额283.02亿美元,同比增长28.8%,其中出口188.87亿美元,同比增长31.16%,进口94.16亿美元,同比增长24.31%。2010年8月,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额50.58亿美元,同比增长26.40%,其中出口33.24亿美元,同比增长24.87%,进口17.34亿美元,同比增长29.46。 2010年第三季度,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贸易继续保持良好发展,进出口额156.86亿美元,同比增长23.09%,出口值102.13亿美元,同比增长21.83%,进口值54.72亿美元,同比增长25.51%。2010年10月,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总值为46.21亿美元,同比增长13.68%,其中,出口为30.92亿美元,同比增长14.51%,

医药行业商业客户的开发

对商业客户进行分类是为了更准确地选择企业所需要的商业客户。一般商业客户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传统的医药站、医药公司 从覆盖特点上看,传统的医药站、医药公司可以分成三类: ◆具有较强的医院覆盖能力 具有较强的医院覆盖能力的医药站、医药公司,是新药或处方药必须考虑的渠道。 ◆具有较强的医院覆盖能力及终端市场的开发能力 不仅具有较强的医院覆盖能力,还在本地具有终端市场开发能力的医药站、医药公司,不仅可以作新药或处方药的购销代理,还可作为其推广代理。. ◆覆盖医院的同时建有较完善的零售连锁网络 在覆盖医院的同时,自身建有较完善的零售连锁网络的医药站、医药公

司,控制着相当数量的分散的零售药店,也就是散店,这些商业客户不仅做西药、处方药,同时也是OTC、Rx等柜台药必须考虑的渠道。 从风险上看,有的企业运作实力好,资金实力强,回款能好一些,有的企业资金实力差,那么回款就差一些,但是总体来说传统的医药站、医药公司资金风险比较大。多数企业是在高毛利、高费用的怪圈中运行,毛利高,费用也高,实际利润却不高;也有一批企业,即大型分销商,他们走出了这种怪圈,实现了低成本运作的良性循环。 2.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发展起来的一批新型企业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发展起来一批新型企业,目前已经成为医药市场的一支主力军。这些新型企业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在全国建有完善的市场开发网络,在不同的区域设有办事处,总代理几个品种,进货成本低,运作费用虽 比较高,但是盈利也非常可观。这类企业对于那些虽有新品种,却没有足够的营销能力的中小厂家,可以作为首选的渠道;另一类企业具有较强的分销能力,大进大出,低成本运作,经营少数厂家的品牌普药,多数是现款现货,资金实力很强,有时一个企业要做一两个品牌,就拿出一两百万元来周转。这类企业适合做普药的通路,不管是新老企业,还是非常普通、特异性不大的药品都可以选择这类通路。

医药行业研究分析

医药行业研究分析 一、医药行业研究理念 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投资进行服务,即最终要落在具体的投资标的公司上。而对于公司的研究,包括对基本面的研究和 对市场的判断两个方面。作为一个行业研究员,对基本面的研究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也是指导投资的基础。 完整的行业研究的对象应该包括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公司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作为一个医药行业研究员,总体的研究框架是把握在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医药行业的总体发展趋势和产业结构的演进,然后再进而从中寻找投资的机会。 医药行业的总体发展趋势非常明确,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人口老龄化、城市化、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疾病谱的不断扩大使需求持续增长,生物科技的发展使得供给从技术上能够不断去满足需求,而政府对医疗投入的不断加大提供了满足需求的资金。 医药行业由于其市场复杂,产品多样化,盈利模式各不相同,一般行业的研究方式在医药领域难以奏效。我们建议对医药行业采取先“自上而下”选择快速增长的细分领域,再通过“自下而上”确定投资标的是因为在医药行业,由于行业代表性 不足,以及公司的个体化差异,行业数据跟具体上市公司的业绩经常会产生不匹配甚至背离的现象,这个时候就需要再 。这通过“自下而上”的公司研究确认投资机会,并弥补“自上而下”研究方式可能产生的疏漏。 二、医药行业特征 对医药行业的深入了解是行业分析的基础。对医药行业的研究应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行业进行分析,从而有一个 基础的认识,然后要不断在实践中深化,进一步了解整个医药产业的结构,并对影响医药产业的政策、事件做出判断。 周期性特征:医药行业是典型的弱周期性行业,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医药的需求刚性大,弹性小,宏观经 济的影响较小,因而医药具有防御性强的特征。 产业链特征:医药行业的产业链如图1 所示,从上游原料企业到研发和生产企业在经过中间的流通领域,到达 医院或零售终端,最后再面向消费者。 医药的下游通过医院直接面向消费者,上游主要来自于石油化工产品(大部分化学药的的原料)和农副产品(发 酵类的药品和中药材)。 医药行业根据其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不同,上游原料企业主要有化学原料药、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行业,中游生产企 业主要有化学药制剂和中成药,下游流通企业主要有医药商业行业(包括批发和零售)是医药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但 国内的医院以公立医院为主,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一个产业群。 医药

医药行业人才能力素质研究

医药行业人才能力素质研究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医药政策的相继出台,医药行业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与日俱增,众多医药企业纷纷面临着重新洗牌的局面,如何“活着”或如何“更好地活着”再次成为了这些企业急需思考的问答题。在明确了战略方向以后,作为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最稀缺的资源,人才则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正略咨询医药行业研究课题组认为,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快速打造一支具备高素质的人才铁军可谓“迫在眉睫”。 一、新时代呼唤新人才 医药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伴随着我国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民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国民普遍消费升级,同时结合中国对于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大,未来需求端和供给端将双向加速上升,我国的医药行业将会保持长期持续发展的态势。 虽然医药行业发展前景一片向好,但内部却隐藏着不平静:医药企业正经历着一场事关生死的“寒冬”。正略咨询发现,随着我国的医药政策改革不断深入,“4+7”带量采购、一致性评价、化药注册新分类改革方案、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两票制等政策出台,这无疑发出了明确的信号: ?医药行业需提高创新能力; ?医药行业市场环境将继续,今后将实现医药领域的优胜劣汰,尽可能减少低 端和无效供给。 这种情境对强者堪称盛宴,是扩张的绝好时机,对于弱者来讲可能则是关乎生死存亡的绝境。 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关键资源,各医药企业也开始纷纷招兵买马,进行人才竞备。管理大师拉姆·查兰认为:真正改变企业命运的是人,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人的竞争,因此人才竞争势在必行。虽然作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医药行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和优渥的薪酬待遇吸引着大量的人才涌入,不乏有众多人才可供企业选择。但正略咨询认为这场人才竞备不仅仅局限于数量上的竞争,更多的则是人才能力素质上的竞争,因为人才诚可贵,选对一人则胜于千军万马。 何为能力素质?简单地理解能力素质是人类内在的个人特质,这种特质是稳定且难以改变的,并决定着个人行为表现。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教授提出的冰山模型认为,除了知识、技能等冰山上的显性因素外,冰山下内在的个人特质如动机、个性、自我形象、态度等这些则为“素质”,它是决定绩效水平最深层次的动因。正略咨询发现,有关研究表明特定的素质可以决定行为能够最终带来特定的绩效,正如持续的绩效改进和持续的创新正是来源于员工强烈的成就动机,因此找到具备高成就动机的人才,就能够有效促进“持续的绩效改进和持续的创新”这些行为的实现。

2019年全国医药行业QC小组成果企业个人.doc

感谢你的欣赏 附件1〔推荐表模板〕2019年全国医药行业QC小组成果/企业/个人 推荐表 省市、行业 一、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 二、信得过班组 填表人:电话:推荐质协章年月日 注:此表是推荐单位(各个质协及医药集团及企事业单位填写)的正式汇总材料的依据,请将此表原件于2019年6月15日前寄中国医药质协。同时将此表发电子邮件至中国医药质协邮箱,邮箱:

感谢你的欣赏 附件2. 各地区医药质量管理协会或医药集团成果发表交流会推荐评委名单表 注:此表务于2019年5月31日前寄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必须将所有项目填写清楚,加盖公章) 感谢你的欣赏

附件3. 全国医药行业优秀QC小组、质量信得过班组推荐条件及要求: 一、全国医药行业优秀QC小组 1.围绕企业的方针、目标并在实施新版药品GMP和GSP等规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活动,成效显著,其经验有普遍推广意义。 2.注重全员参与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并有创新;注重工具方法的应用。 3.各省市、医药质协推荐要求: ⑴优先推荐以现场工人为主体,并具有“小、实、活、新”特点的质量管理小组。 ⑵小组活动成果突出,解决在落实企业的方针、目标、新版GMP、GSP等规范和药品质量标准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提升QC小组活动水平。 ⑶重视小组现场活动记录凭证。 ⑷评委应具备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QC小组活动诊断师资格,并保持公正性。 二、全国医药行业质量信得过班组 1.依据《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管理办法》、《开展质量信得过班组活动实施指导意见》相关要求,开展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活动。 2.以行政班组为基本单位,围绕组织的经营战略和战略部署分解目标,运用质量管理理论和有效的质量工具方法,稳定提高药品、服务和工作质量,取得用户的信任。 3.各地区医药质协及医药集团对申报全国医药行业质量信得过班组进行材料审核,必要时进行现场确认,提出推进意见。 4.基本条件: ⑴以提升药品、服务质量为目标,以用户(下序)为关注点,注重现场管理,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健全,落实。 ⑵班组成员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在综合素质、业务技能水平、执行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持续提升。 ⑶班组成员积极参与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运用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采取各种与组织相适宜的质量工具,有组织地开展班组建设和质量改进活动。 ⑷班组活动目标完成率在本组织突出,班组产品、服务质量达到同行业、同工序先进水平。现场活动记录齐全,相关活动结果得到用户(下序)确认,满意程度高。推进工作有特色,并具有普遍推广意义,做到“自己信得过,用户信得过”。在近三年内班组开展质量改进活动的小组曾获得全国医药行业优秀QC小组等荣誉称号。 ⑸班组近三年无质量、安全、环保事故。

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医药行业就是我国国民经济得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相结合,一、二、三产业为一体得产业。 其主要门类包括: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抗生素、生物制品、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制药机械、药用包装材料及医药商业。 医药行业对于保护与增进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为计划生育、救灾防疫、军需战备以及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均具有十分重要得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就是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得医药工业体系与医药流通网络,发展成为世界制药大国。 据统计口径:我国现有医药工业企业3613家,可以生产化学原料药近1500种,总产量43万吨,位居世界第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得提高与对医疗保健需求得不断增长,医药工业一直保持着较快得发展速度,1978年至2000年,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16、6%,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得行业之一。 二、我国医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得地位自1997年以来,医药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得地位稳步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占全部工业总额得比重,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医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大,以资产为主得规模比重仅为2%3%,效益指标相对高一些也仅为3%4%,就是我国实现经济效益得稳定来源产业之一,但并未进入支柱产业之列。

医药行业与人民群众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就是为人民防病治病、康复保健、提高民族素质得特殊产业。 在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中,起到了积极得、不可替代得“保驾护航作用。 三、药品质量管理得三个重要标准质量就是药品得生命,质量无法保证得药品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是毒品,不但不能治疗人体疾病,反而贻误治病时机,危及患者生命。 要想做好药店里得质量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地查遗补缺,必须掌握三个标准。 这三个标准就是其她工作得基础,基础性工作如果做不好,就很难保证药品质量,也就难以达到方便顾客,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得根本目得。 1、购进验收标准。 连锁药店得门店没有购进环节,只就是接受总部得配送,按照来货跟踪单与零售拨货单验收即可。 而单体药店在购进药品时,应注意对供货单位与从业人员得资质进行审核,索取相关资料,包括供货单位得药品经营许可证复印件、营业执照复印件、gsp或gmp证书复印件,以上均须盖有供货单位得公章;对供货单位销售人员应索取身份证复印件、毕业证复印件、授权委托书原件;另外还有双方签订得质量保证协议。 以上资料齐全,才可签订合同,实施采购行为。 从资质审查上把好关,不能完全提供以上资料得单位一般资信较

中国制药行业排名及省份名录

中国 100 强药企排名(按利润总额)
序号 企业名称 利润总额(千元) 1 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1812538 2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1238571 3 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1031377 4 天津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1011511 5 山东东阿阿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838740 6 哈药集团有限公司 727719 7 南京医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716518 8 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700869 9 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公司 605542 10 太极集团有限公司 589700 11 新华鲁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516070 12 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421742 13 重庆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349121 14 天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344422 15 杭州华东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339566 16 江西省医药集团公司 334178 17 石家庄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296585 18 东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82260 19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275639

20 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 275041 21 深圳海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66322 22 天津太平(集团)有限公司 253340 23 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43491 24 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42228 25 上海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 232551 26 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24882 27 汇仁集团有限公司 217301 28 上海复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210000 29 浙江海正集团有限公司 189118 30 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81191 31 山东鲁抗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180280 32 健康元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75243 33 东北制药总厂 173191 34 吉林修正药业集团 168346 35 中国(杭州)青春宝集团有限公司 166000 36 深圳万基药业有限公司 156674 37 河北省高营企业集团公司 147133 38 横店集团康裕药业有限公司 131890 39 利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30311 40 山东淮坊海王医药有限公司 124541 41 金花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20040

当前国内外医药行业的形势及特点

当前国内外医药行业的形势及特点 中国医药行业的形势及特点 医药产品(含药品及医疗器械等)是特殊的商品,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医药产业不但与人们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而且与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密切相关。医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在各国的产业体系和经济增长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医药产业成为世界各国广泛重视并大力发展、相互展开激烈角逐的一个焦点。在中国,医药产业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壮大对解决人民群众“看病贵”的问题,对促进政府早日实现“人人享有卫生健康”的目标都有重要意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目前中国医药行业的形势突出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中国医药市场规模扩大,但占世界比重偏小 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民卫生保健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医药市场规模逐步扩大。2000年以来中国医药行业销售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6%,大大高于同期GDP 的增速。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统计,中国医药行业2006年累

计实现工业销售产值5267.82亿元,同比增长19.41%,其中中成药、化学药品制剂、医疗器械和生物生化药品制造业分别完成销售产值1149.69、1 428.59、448.71和397.72亿元,同比增幅为15.53%、14.74%、27.43%和24.41%,这四个子行业的销售产值合计3425亿元,占整合行业销售产值的65%。根据IMS Health的统计,2006年中国药品(主要是化学药品制剂和生物生化制品)销售138亿美元,虽然2010年将成为世界第七大药品市场,但目前占世界药品市场份额只有2.65%(见图1),比重偏小。 (二)中国医药生产快速发展,但是低水平重复且产能过剩 医药产业是中国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2000年以来中国医药行业工业生产总值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5%(见图2),2005年全部国有和规模以上医药生产企业有5675家,其中医疗器械生产企业704家。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统计,2006年中国医药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536.9亿元,同比增长18.43%,占GDP的2.64%,其中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品制剂和中成药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 282.89、1 505.20和1228.30亿元,同比增长16.71%、14.28%和14.17%。目前,中国能生产1 500多种化学原料药,2005年产量为123.84万

去年山东医药行业领跑全国

去年山东医药行业领跑全国 我大体上算了一下,去年山东医药行业以1.8%的企业数量,创造了全省工业企业2.5%的营业收入、3.6%的利税和3.9%的利润,对促进山东工 业经济发展作用重大。上月28 日,在济南召开的山东省医药行业对标助推转型升级专项行动现场会上,省经信委副主任王信如是说。 从会上了解到,2013 年,山东省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已达703 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77 亿元、增长18.6%,利税495 亿元、增长19.3%,利润330 亿元、增长18.8%,较全省工业增速分别高出了6.1、7.7 和6.4 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 王信表示,近年来山东省医药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去年销售收入过 亿元的企业已经达到72 家,其中威高集团、齐鲁制药、山东步长等3 家企业进入全国医药盈利能力前10 强。与此同时,传统医药产品规模优势明显,高档植入器械和医药包装材料居全国首位,抗生素原料药全国第二,片剂产量 居全国第三。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卢秀莲介绍,该 公司组建的鲁西南生物医药行业公共技术平台,近年来先后承担了科技部重 大新药创制专项、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示范专项、火炬计划等项目,研制国 家新药60 多个,下一步该企业将加大原创新药研制力度,重点发展抗癌、抗乙肝病毒、糖尿病、心脑血管等产品,力争到2015 年建成新医药行业的领军企业。 在两化融合方面,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秦玉峰表示,现代 商战不是产品之战,而是价值链之战,该公司从2009 年起,先后投资2000 多万元实施产品安全可追踪系统工程,该工程采取条码、二维码、RF

全国医药企业名称

医药企业名称 1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包括: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华北制药集团制剂有限公司)2哈药集团有限公司(包括:哈药集团三精制药有限公司) 3石药集团有限公司(包括:石药集团中诺药业(石家庄)有限公司,石家庄制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石药银湖制药有限公司) 4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包括:重庆药友制药有限公司,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重庆凯林制药有限公司,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克隆生物高技术有限公司) 5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包括: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天士力帝益药业有限公司,天津天士力现代中药资源有限公司) 6东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7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包括:扬子江药业集团上海海尼药业有限公司) 8太极集团有限公司(包括: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太极集团绵阳制药有限公司,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太极集团重庆桐君阁药厂有限公司,太极集团重庆中药二厂,太极集团四川太极制药有限公司,太极集团浙江东方制药有限公司,太极集团四川天诚制药有限公司) 9威高集团有限公司 10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包括: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齐鲁天和惠世制药有限公司,齐鲁安替制药有限公司) 11修正药业集团 12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包括:深圳九新药业有限公司) 13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包括:开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河南辅仁堂制药有限公司,河南辅仁怀庆堂制药有限公司,河南同源制药有限公司) 14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5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包括: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鲁南厚普制药有限公司) 16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包括:安徽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万辉双鹤药业有限公司,西安京西双鹤药业有限公司,山西晋新双鹤药业有限公司,北京双鹤现代医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17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18先声药业有限公司(包括:海南先声药业有限公司,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南京东捷药业有限公司,江苏延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9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包括: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维生素厂) 20武汉人福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1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2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包括: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江西科伦药业有限公司,湖南中南科伦药业有限公司,黑龙江科伦制药有限公司,山东科伦药业有限公司,湖北拓朋药业有限公司,昆明南疆制药有限公司,辽宁民康制药有限公司,四川珍珠制药有限公司,四川新元制药有限公司,黑龙江科伦药品包装有限公司,四川科伦药用包装有限公司,吉林科伦康乃尔制药有限公司,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安分公司,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仁寿分公司) 23成都地奥集团 24华润东阿阿胶有限公司 25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医药行业系列之药品流通上市公司一览

(6)医药行业系列之药品流通上市公司一览 从全球医药行业增速比较来看:国药品市场在过去几年基本保持20%以上的增速,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较发达国家5-10%的增速更具活力。IMS 对我国药品市场未来5年的成长空间给出了乐观预计,20%以上的增速可以持续到2014 年。 从卫生总费用来看,2009 年达到17204 亿元,同比增长18.4%,09 年卫生费用占GDP 的比重达到5.13%,发达国家平均在11%左右。政府支出占卫生总支出的比重也逐年增加,预计未来政府支出的增速仍然会快于个人支出和社会支出部分,这将对医药行业的需求增长构成长期利好。从国的情况来看,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庞大的人口基数及老龄化趋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及我国政府的积极支持均对医药流通行业 构成长期利好,行业发展将迎来历史性机遇。 一、基本情况 中国药品流通领域有三个环节:药品批发环节、药品零售企业和医院门诊药房。其中,医院门诊药房作为特殊的、具有垄断地位的零售环节,占据了80%以上的药品零售市场

份额。经过多年发展,中国药品批发企业数量不断减少,医药流通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区域经济势头明显。 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公布;2009年8月,卫生部发布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随即又公布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2009年11月,国家商务部、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加强药品流通行业管理的通知》。一系列“医改新政”的推行进一步加快了医药流通业的兼并重组速度,促进了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至2010年8月,《2010-2015年全国医药流通行业发展规划》已经完成草案制定。具体目标是:到2015年,通过鼓励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和充分市场竞争,培育1-2家年销售额过千亿元的跨地区全国性的大型医药商业集团,以及20家年销售额过百亿元的区域性大型医药企业。未来医药流通市场将形成以三大央企为代表的“国家队”和工商一体化的“资本大鳄”并驾齐驱的局面。 “十二五”期间,将鼓励和支持大型药品流通企业通过

医疗器械首营企业、品种、客户所需资料

首营企业:公司采购部对首次开展经营合作的企业应进行包括合法资格和质量保证能力的审核(查)。审核供货方资质及相关信息,并获取加盖供货者公章原印章的相关资质证明文件,内容包括: 1.供货单位为生产企业需提供资料(进口产品同样适用): (一)营业执照复印件,有变更的,提供变更证明文件复印件; (二)《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备案凭证》或者《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复印件;有变更的,提供变更证明文件复印件; (三)《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附“医疗器械生产产品登记表”复印件。 (四)供货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字或盖章的企业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原件和销售人员身份证复印件,授权书和身份证复印件都必须加盖供货单位公章原印章。 (五)销售授权书应载明授权销售的品种、地域、有效期限等项目。 (六)与供货者签订的采购合同或者协议(采购部自行存档备查); (七)供货单位相关印章样式(鲜章) (八)首营企业审批表。 2.供货单位为经营企业需提供的资料(进口产品同样适用): (一)营业执照复印件;有变更的,提供变更证明文件复印件; (二)《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或者《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复印件;有变更的,提供变更证明文件复印件; (三)供货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字或盖章的企业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原件和销售人员身份证复印件,授权书和身份证复印件都必须加盖供货单位公章原印章。 (四)销售授权书应载明授权销售的品种、地域、有效期限等项目。 (五)与供货者签订的采购合同或者协议(采购部自行存档备查); (六)供货单位相关印章样式(鲜章) (七)首营企业审批表。 首营品种:1. 审核购入医疗器械(品种)的合法性,并获取加盖供货者公章原印章的相关证明文件或复印件,包括: (一)《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凭证》或者《医疗器械注册证》复印件;有变更的,提供变更证明文件复印件; (二)产品质量标准(国家、行业或企业标准); (三)医疗器械的包装、标签、说明书实样; (四)价格批准文件、商标注册证等资料; (五)存在委托生产的,还需提供《医疗器械委托生产备案凭证》复印件。 (六)首营品种审批表; 销售部在销售医疗器械时,应当将医疗器械批发销售给合法的购货者,销售前应当对购货者的证明文件、经营范围进行核实,建立购货者档案,保证医疗器械销售流向真实、合法。购货单位档案应含以下资料;(注意:所有资料必须加盖购货单位公章原印章。) 客户:(一)购货单位为医疗机构的,需收集如下资料: 1.营利性: 1.1《营业执照》; 1.2《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医药行业大数据

2016年中国医药行业大数据: 慢性病患者超过2.6亿人 中国产品供应链面临质量标准的全面提升:1)药品、审评审批标准全面向欧美最高标准看齐,创新药、市场亟需产品有望获得加速审批;2)仿一致性再评价势在必行,推动已上市药品质量快速提升;3)“两票制”逐步落地、“营改增”加重代理渠道税票处理难度,行业迎来集中度快速提升的第二次浪潮。未来几年,医疗产品供给端质量标准全面提升,唯有创新型企业强者恒强。 在注射剂、辅助用药、抗生素等品种的驱动下,我国行业经过近10年的快速增长,当前国内医药行业增速逐步开始显现出下滑趋势,不少者对医疗行业的发展前景产生疑问。我国医疗行业真的饱和了吗? 我们认为国内的医疗环境没有发生实质改变,中国有庞大的消费人群,与之对应的庞大临受试群体;中国拥有全球具竞争力的中间体和原料药制造和低成本;随着中国企业实力提升,未来中国制造中会出现中国创造,我们坚定看好行业发展前景。 我国终端药品销售情况 我国终端市场药物销售构成 我国医疗支出GDP占比、人均卫生费用、医师密度、病床数等都落后于中等发达国家,提升空间大。 部分国家医疗卫生费用占GDP比例 部分国家人均医疗卫生费用对比

医药的需求按照消费层次划分可以分为:①刚性需求和弹性需求;按照种类划分可以分为:②医药产品需求和需求。 医药的刚性需求是指满足大部分国民基础救治的医疗保障,刚性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与人口结构的变化,疾病谱的变迁密切相关。我国人口老年化加剧,肥胖人群增多等都将驱动医药刚性需求的上升。到204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的比例预计将达到28%,65岁以上老年人的年均医疗开销是青壮年的3倍,老年化社会对医疗资源的需求十分巨大。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 不同年龄段的年均医疗费用 随着经济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中国与世界都将面对慢性病负担比率逐渐增高的问题。目前中国明确诊断的慢性病患者超过2.6亿人。影响慢病的主要社会决定因素包括工业化、城镇化和老龄化。 我国终端药品销售情况 除了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的迁移导致的刚性用药需求外,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人们追求的是用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小的高端药物、创新技术,我们将其定义为对医药的弹性需求。最具代表性的领域是抗体生物药、精准医疗、等。 精准医疗市场规模预测 全球医疗投资额 我国制药企业数量过多 制药工业集中度依然偏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