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农村学校撤并现象的思考(同名12030)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及存在问题反思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及存在问题反思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人口流动,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一些地方,由于农村学生数量不断减少,学校资源不足,学校教师队伍不稳定等原因,学校撤并成为了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手段。
与此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思考和反思。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导致了学生的教育资源不均衡。
在学校撤并过程中,一些农村地区的学校被迫停止办学或者合并到其他学校,这就意味着原本服务于农村学生的教育资源被转移到了城市或其他发达地区。
这样一来,农村学生就面临了更为严重的师资、教材、校舍等资源短缺问题,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也进一步拉大了城乡教育差距,加剧了农村学生的教育困境。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导致了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和教育质量的下降。
在学校撤并之后,一些老师被迫转岗或者失业,新学校的教师队伍也需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教学任务,这就可能导致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
而且,由于一些学校的撤并会导致学生数量的增加,教师的教学任务也会随之增加,这对教师们的教学质量和工作负担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最终可能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也会影响到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村学校的教育力量和发展动力,让农村教育的经费、政策、项目等资源分配不足,导致了学校办学条件的恶化。
较远的入学路程也给学生的身心带来了不小的伤害,长期来看,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到农村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格局产生负面影响。
针对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所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探讨,以期能够找到更好的解决之道。
我们应该全面评估农村学校的师资、教材、校舍等资源情况,重点关注农村教育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情况,确保教育资源的均衡和有效利用。
我们需要着力解决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教学质量问题,可以通过提升农村教师的待遇和培训水平,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和条件,来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育质量。
关于撤并农村部分中小学校的几点思考
。
3. 社交问题
03
撤并后,教师可能需要面对新的同事和学生群体,需要重新建
立社交关系。
学校管理问题
1. 管理成本增加
撤并后,学校需要重新配置资源和管理结构,可能需要增加管理 成本。
2. 文化传承问题
撤并可能影响学校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影响学校的特色和底蕴。
3. 安全风险
新校址可能存在安全风险,需要加强管理和防范。
优化学校管理机制
完善学校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规范学校的日常管理,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评估和监控,确保教学质量稳步 提升。
04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
某地区撤并案例介绍
背景
某地区农村中小学校点多面广,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不高,且面临资金短缺 等问题。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该地区决定撤并部分农村中小学校。
研究意义与价值
有助于深入了解农村学校撤并的影响和效果。 有助于为政府和教育部门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有助于促进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完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
建立稳定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确保撤并后的学 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招聘、培训等方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 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加强教师培训与交流
培训
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教 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交流
组织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活动, 分享教学经验和方法,促进教师 共同成长。
社会影响
1. 教育资源分配问题
撤并可能导致教育资源向城市和发达地区集中,不利于农村地区 的发展。
关于撤并农村部分中小学校的几点思考
师资短缺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资源, 影响教学质量。
教育资源优化整合
政府出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 教育质量的考虑,对部分办学条件 差、教学质量低的学校进行撤并。
撤并的影响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学生就学距离增加
撤并学校可能导致教育资源过度集中于城 市或中心乡镇,加剧城乡教育资源分配的 不平等。
02
农村中小学校撤并现状
撤并情况概述
01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和人口流动的增加,农村地区中 小学校的数量逐渐减少,部分学 校被撤并。
02
撤并学校主要集中在偏远、人口 稀少地区,这些学校往往面临生 源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
撤并原因分析
人口外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 村人口流入城市,导致农村地区
撤并学校的影响
撤并学校对当地社区、学生和家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学生需要 转学、家长需要承担更多的接送负担等。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
探讨农村中小学校撤并的原因、 影响及应对策略,为政府和教育 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研究意义
通过研究农村中小学校撤并问题 ,有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 高教育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 发展。
05
结论
研究成果总结
0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农村中小学校撤并有助 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提高教育效率。
02
撤并后可整合优质教育 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和 水平。
03
撤并能够减轻农村家庭 经济负担,降低教育成 本。
04
撤并有助于推进城乡教 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 教育差距。
研究不足与展望
01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及存在问题反思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及存在问题反思农村基础教育学校的撤并是当前农村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人口的流失,农村学校的规模越来越小,学生数量减少,教师队伍不断减少,这导致了很多学校不得不面临撤并的命运。
有的学校被迫与周边学校合并,甚至面临关闭的危机。
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并引发了教育界的反思和讨论。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背后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解决。
农村学校的撤并导致了农村教育资源的进一步集中。
随着学校的撤并,许多农村学生不得不到更远的地方去上学,这增加了他们的求学成本,也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诸多不便。
农村学校的撤并导致了师资力量的浪费和落地。
许多老师不得不下岗,甚至失业,他们的教育经验和教学水平无法得到充分发挥,这既是对教师的一种浪费,也是对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
农村学校的撤并还可能导致一些优质的教育资源被削减,甚至消失。
因为较好的学校会吸引更多的学生,而那些规模较小、条件较差的学校可能会被迫关闭或者与其他学校合并,从而导致了农村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针对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所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反思,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完善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扩大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
要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服务能力,保障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
要合理规划和调整农村学校的布局和规模,避免出现农村学校撤并的盲目性和任意性,保障农村学校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要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机制,实现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公平分配,促进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及存在问题的反思,不仅是对农村教育现状的一种重要认知,更是面向未来的一种深刻思考。
只有通过认真反思和有效措施的实施,才能够解决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农村教育事业向着更加健康、平衡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关于撤并农村部分中小学校的几点思考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以教育质 量为核心,以公平公正为基础,以改 革创新为动力,推动农村教育健康发 展。
02
撤并前准备
制定撤并方案
确定撤并原则
撤并应遵循就近、集中、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率等原则,确保撤 并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调查和研究
对拟撤并的学校进行全面调查,了解学校的历史、现状、师资力量 、学生情况等,以便制定合理的撤并方案。
等问题。
教师调配困难
撤并学校意味着教师需要重新调 配,而部分农村地区交通不便,
给教师工作带来实际困难。
问题处理措施
制定合理的撤并计划
01
政府应制定详细的撤并计划,包括对学校进行综合评估、合理
调配教育资源等,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浪费。
加强学生和家长沟通
02
在撤并过程中,政府应积极与学生和家长沟通,了解他们的需
制定详细的撤并计划
包括撤并的时间、步骤、资金投入、人员安排等,确保撤并过程的 顺利进行。
宣传教育工作
宣传教育对象
面向学校师生、家长、社区居民 等不同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宣
传教育工作。
宣传教育内容
介绍撤并的目的和意义,讲解撤并 后的好处和长远发展,消除疑虑和 误解,增强公众对撤并的认同和支 持。
宣传教育方式
保护农村特色
对于具有特殊地理、文化背景的农村学校,应尽量保留,并 在教育资源整合过程中,注重保护和传承当地特色文化。
关注弱势群体教育
保障贫困学生权益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应通过提供资助、加强帮扶等方式,确保他们接受 良好教育的机会。
关注留守儿童
针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应加强心理疏导、拓展课外活动等,以弥补家庭 教育的不足。
谈谈我对农村学校撤并的看法
谈谈我对农村学校撤并的看法沧源明珠希望小学查天伟以人为本,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理论精髓,我认为农村校点撤并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现就结合我村校点撤并的现实,谈谈农村校点撤并的利与弊。
到目前为止共有三所学校撤并到了我校。
永冷、地水两所学校撤并到我校已有一个学期了,经过实践,我认为学校的撤并既有利也不乏其弊。
农村学校撤并是农村教育改革的一项内容,其目的是为扩大学校的办学规模、优化学校的教育资源配置,这与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
学校撤并后的利之所在有:一、一定程度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能体现出某一区域教育起点的公平。
如地水小学撤并后学生能在我校完成小学阶段学习任务,学习环境比原来更好了,同时也改变了学前班到我校就读,小学低中年级又回到地水就读的现状。
二、使学校布局得以优化。
通过撤并学校扩大办学规模,可以撤掉一部分不必要设的校点,让学校的布局合理化,充分体现办学的必要性、长久性和效益性。
三、能优化师资力量,保证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
譬如地水、永冷两所小学多年来一直都是复试教学,师资薄弱,一个老师要教所有的课程,这就造成了当地少儿教育的先天性贫血,撤并到我校后这些儿童能够在比过去好的条件下学习,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地少儿教育的先天性贫血之症;撤并后两所学学校的远程教育模式一设备归我校使用,为学校开展应用媒体资源辅助教学创造了条件。
当然校点撤并的好处并非只有以上三条,还可列举诸多,这正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理论精髓,但是校点撤并也会并生一些不利。
校点撤并弊之所在是:一是学校废弃,资源浪费, 感情上难以接受。
譬如永安村小学在校点撤并工作动员时大多数村民都认为:学校刚刚盖好,又要撤并,村民投工投劳白白浪费,表示不同意撤并,这正是资源浪费、感情上的难以接受的例证。
二是孩子上学远,安全隐患多。
譬如地水小学撤并后学生往返学校要走4公里多的公路,路上车来车往,安全隐患难以避免;永冷小学撤并后学生往返学校要走十几公里山路,山险路窄、树大草深,也难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对撤并学校的几点看法
本人就是一名农村学校教师,一开始的时候我也反对撤并学校,认为孩子太小,这样的生活方式孩子们能否适应,对他们的幼小心灵有什么样的影响,对他们的性格发展是否扭曲,都有过担心。
但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我认为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
从孩子们天真的小脸天天洋溢着笑容就是最好的证明。
首先他们的自理能力得到了充足的发展,试想一下一个几岁的孩子自己穿衣、戴帽、系鞋带,自己排队买饭,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再者,集体感显著增强,合作意识增强,纪律性增强这都是进步。
所以我认为合并学校的步伐不是太大而是太小,现在农村学校生源普遍不足,有些学校也就百人左右,流失的最主要原因是都跟随打工父母去城里就读,而不是我们所说的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跟随父母左右读书是天经地义的选择。
如果把农村的学校都撤到城里,让孩子们吃好,住好,享受一流的服务,享受一流的待遇,享受一流的教育,这是最最重要的。
学校软硬件设施都到位,配上校车,定时接送。
这样国家把资金集中使用,教育资源集中使用,我们的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益。
有些人会说孩子们进城会增加家长的负担,我想不会的,因为在农村就读,也是寄宿制,孩子们也是吃住在校。
更何况在农村学校吃不好,住不好,冬季取暖更是大问题,比城里晚取暖大约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不足的地方就是家长看孩子不方便,笔者认为政府应把校车充分利用起来定期接送家长看孩子,也是一种善举。
农村学校生源少,国家投入的资金相应也少,有些事情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从某种程度上也制约了教育的发展,教师的懈怠心里普遍存在,待遇差,福利没有,工作压力大。
教师节连顿会餐都没有,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
当然并不是城里都能解决这些问题,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城里平行班多了,竞争力也就有了,教育质量也就上来了,这是毋庸置疑的。
而农村学校就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没有平行班,没有攀,没有比,全部在自己。
所以笔者认为撤并学校的步伐不是太大而是太小。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及存在问题反思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及存在问题反思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农村基础教育学校面临着撤并的压力。
撤并是指将周边农村小学合并成一个学校,或将一些学校停办,学生转到其他学校就读。
虽然撤并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撤并的原因、存在的问题以及反思与建议三个方面对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进行分析。
一、撤并的原因1、资源分配不均:由于农村地区的资源相对较少,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无法满足人们对教育质量的要求。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政府需要对学校进行资源投入,而这种资源投入实际上对政府来说是一种负担。
为了更有效地使用资源,政府决定对农村小学进行撤并,以减少资源的浪费。
2、学生数量减少:随着农村人口的不断流失,一些小学的学生数量不足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
如果不对这些学校进行撤并或停办,将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
3、教育质量不稳定:一些农村小学由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条件差等原因,导致教育质量不稳定。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均衡教育资源,政府采取撤并的措施。
二、存在的问题1、学生转学难题:对于一些孩子来说,转学可能是一种困难和不适应。
他们需要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和同学,甚至还要面对与家人分离的问题。
2、教师安置问题:学校撤并导致教师数量的减少,这就面临着如何安置教师的问题。
一些老师可能失去了工作岗位,需要重新就业,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挑战。
3、教育资源不均衡:学校撤并导致一些学校的教育资源浪费,而有些地方却仍然存在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
这种不均衡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教育质量的不稳定。
三、反思与建议1、合理安排学生转学:在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时,应该合理安排学生的转学问题,考虑到他们的生活习惯、家庭环境和学习习惯,尽可能地减少他们的困难和不适应。
2、合理安置教师:对于失去工作岗位的教师,政府应该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和帮助,尽量减少他们的就业压力。
3、加强教育资源配置:在进行学校撤并时,应该加强对教育资源的配置,尤其是对一些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要进行重点投入,以保障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及存在问题反思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及存在问题反思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基础教育学校的撤并之声日益高涨。
尽管此举有助于提升学校教育资源的集中配置和提高教学质量,但也不容忽视其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从学生的权益、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对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在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的过程中,应更加重视学生的权益。
农村学校的撤并往往意味着学生需要转校,这对孩子们的适应能力和学习状况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由于撤并学校范围扩大,学生可能需要乘坐更远的路程上学,这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撤并农村学校时,应采取措施确保学生的权益不受侵害,比如提供教育补贴、改善交通条件等。
撤并农村基础教育学校需要合理配置教学资源。
目前,农村地区的学校普遍存在教师资源不足、教学设施简陋等问题。
撤并学校应该注重将教师队伍和教学设施合理配置到农村学校中,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
撤并学校后产生的闲置土地、教学用房等资源应合理利用,以造福农村学生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还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农村学校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离城市较远,往往面临着教师流动性大、缺乏教学经验等问题。
撤并学校后应注重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和扶持,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应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教育经费投入,提高教师的待遇,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稳定农村学校的师资队伍。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的撤并虽然有利于教育资源的集中配置和提高教学质量,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多问题。
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农村学生的权益,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助力农村学校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优质的教育。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及存在问题反思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及存在问题反思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地区的学校撤并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在过去的几年里,许多农村地区的小学和初中被迫关闭,学生们被迫转学到更远的地方。
尽管教育部门宣布撤并是为了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益,但实际上,农村学校的撤并存在许多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农村学校撤并问题进行反思。
农村学校撤并导致学生面临较长的上学路程。
在撤并之前,学生们只需走一段短距离就能到达学校。
撤并之后,许多学生被迫走几公里的路程才能到达学校。
这对于一些年幼的孩子来说可能是一个巨大的负担,不仅浪费了他们宝贵的时间,还增加了他们在上学途中发生意外的风险。
撤并过程中可能导致农村学校教师流失。
撤并后,学校的规模扩大,可能需要更多教师。
在一些农村地区,教师流失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由于经济的不发达和相对低廉的工资,许多教师不愿意留在农村地区工作。
撤并后,更远的上班路程和更大的工作压力可能会导致更多的教师离职,进一步恶化教师流失问题。
撤并也会给农村学生的教育带来负面影响。
大部分撤并学校都是小规模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较弱。
撤并后,学校规模增大,但教师人数却相对较少,难以提供足够的个性化教育。
教师们可能难以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并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个别辅导。
这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兴趣,并可能导致学生辍学。
农村学校撤并还会带来社会问题。
农村学校通常是农村地区的重要社区中心。
撤并后,许多学生将被迫离开自己的社区,并进入陌生的学校。
这将导致农村社区凋敝,使社区的凝聚力和互助意识减弱。
撤并还可能导致一些学生失去与老朋友和邻居的联系,可能导致孤立和心理健康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教育部门应该更加关注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提高教师待遇,鼓励更多教师留在农村地区工作。
第二,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益。
应该通过建立更多的寄宿制学校或提供校车服务来减少学生的上学路程。
教育部门应该更加重视个性化教育,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及存在问题反思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及存在问题反思农村基础教育学校的撤并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这涉及到了教育资源的分配、师资力量的整合、学生的转学安置等问题。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的背后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1. 教育资源不均衡。
农村地区的学校往往面临着教师配备不足、教学设施简陋、教学质量低下等问题,而城市的学校则条件优越,师资力量雄厚。
学校的撤并往往导致了教育资源的进一步向城市倾斜,农村的孩子们难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2. 学校规模不合理。
在一些地区,由于学生数量锐减,学校的规模过大,而一些学校的规模过小,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教学质量的下降。
学校的撤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规模不合理的问题,但也引发了一些其他问题,如学生转学对他们的适应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3. 师资力量浪费。
农村地区的教师数量普遍不足,而在教师配备相对充足的城市,则存在师资力量浪费的问题。
学校的撤并是否能够合理配置师资力量,充分挖掘教师的潜力,让每一位教师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二、反思与解决之道1. 均衡配置教育资源。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改善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状。
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吸引城市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
2. 合理规划学校布局。
在学校的规划布局上,应该充分考虑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避免规模不合理导致的浪费和教学质量下降的问题。
也应该注重综合考虑学生的需求,避免学生转学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不利影响。
3. 合理配置师资力量。
学校的撤并应该充分考虑到师资力量的合理配置,避免师资力量的浪费和教师的地域性断档。
可以通过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而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4. 积极践行素质教育。
农村学校不仅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及存在问题反思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及存在问题反思农村基础教育学校的撤并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这其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深刻反思。
农村学校的撤并,一方面是社会发展与城乡建设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却也是教育公平与质量的挑战。
在撤并过程中,我们不可忽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改善农村师资队伍的问题。
如何让农村撤并后的学校保持教育质量,提升教学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需要审慎对待。
农村学校的合并需要考虑到地域特点、学生分布、交通状况等实际情况,不能一刀切地简单进行撤并,这容易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在撤并前需要对学校的教育资源进行全面评估,合理规划撤并计划,形成科学严谨的方案,避免将存在的问题隐瞒起来。
在撤并过程中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撤并后的学校通常会出现师资匮乏的情况,导致教学水平下降,教育质量难以保障。
在撤并后,需要采取有力措施,改善农村师资队伍的结构和质量,吸引优秀教师留在农村学校,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从而确保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撤并后的学校需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在撤并后的学校,通常会出现资源配置不合理、设施陈旧、教学设备不足等问题。
为了提升学校教育质量,我们需要加大对农村学校的资金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善校园环境,完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撤并后的学校需要重视教学质量管理。
撤并后的学校通常会面临教学质量不稳定、学生成绩下滑的问题。
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估和培训,完善学校教育质量评估机制,加强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督导和指导,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撤并后的学校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农村学校撤并后,学生可能会面临学习上的压力和适应上的困难。
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个性化的辅导服务,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及存在问题反思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及存在问题反思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不断从农村向城市流动。
这就带来了许多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的现象,这些学校一般由于学生数量减少、教学质量不高、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被迫关闭或合并。
撤并这些学校既可以更好地利用教育资源,又可以降低政府的财政负担,但同时也产生了不少问题。
首先,学生到城区读书的问题。
运输工具的不足,交通的不便和人力物力的高昂成本是导致学生到城区读书面临的主要障碍。
许多贫困家庭没有能力供孩子到城区读书,结果孩子只好辍学或去到远离家乡的亲戚家读书。
这会导致儿童留守问题和家庭教育的缺乏。
其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在城市里的学校由于资源的充足以及师资力量的雄厚,教育质量高于农村学校。
学生在乡村学校中的受教育影响受制于教育资源和教育水平的不平等,他们的学业成绩和未来发展前景都会受到重大挑战。
这也可能导致贫困家庭和高峰基础教育质量的学生之间的教育差距。
最后是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由于学生数量的减少,很多农村学校的教师会选择离开,而以往新的教师则不会来到农村。
这会导致教师的数量急剧下降,这意味着学校在教学方面可能遭受更大的打击。
同样的,缺乏教育技能和技术的老师,以后更难提升农村基础教育教育水平。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农村教育政策的改变和完善。
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学校和农村教育人员的投入。
其次,政府可以根据地区的经济情况和教育水平制定不同的教育政策。
对于很多偏远地区,政府可配备专门的老师到那里进行教育并多方位提供支持。
同时,为了加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政府还应鼓励学校在社区中开展社会服务和社会义务。
总之,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解决需要政府部门各方面协作,并需要各方全面考虑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
唯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农村儿童提供地道和高质量的教育,打破城市和乡村教育差距。
关于撤并农村部分中小学校的几点思考十
关于撤并农村部分中小学校的几点思考十近期,兴起了一场撤并农村部分中小学校的风潮。
支持撤并的人认为,这是一种优化教育资源的方式,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反对撤并的人则认为,这会导致农村孩子的上学难度增加,教育公平受到损害。
在这种背景下,撤并农村部分中小学校究竟是对还是错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首先,撤并农村部分中小学校确实可以优化教育资源。
撤并可以让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集中在规模更大、设备更好的学校,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撤并也可以使得教育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让教育资源更加充分地利用起来,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此外,撤并还可以减轻农村学校的经济负担,让教育经费得到更加合理的使用。
然而,撤并农村部分中小学校也会导致一些问题。
首先是学生上学难度增加。
由于农村交通和交通设施的不完善,一些学生可能需要走很长的路程才能到达撤并后的学校。
这会给学生和家长带来很大的困难,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其次,农村学校撤并后,独木桥式教育也可能难以避免。
在农村地区,由于人口稀少、师资力量有限,很多学校采取的是独木桥式教育,即一名教师负责多个年级的教学。
如果撤并之后,学生和教师集中在一个学校,可能会仍然保持这种教育模式,造成教学上的不公平。
此外,撤并也可能加剧城乡教育差距,让农村学生更难以与城市学生竞争。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
首先,需要解决农村学生上学难的问题。
可以通过修建交通设施、增加校车班次等方式来解决。
其次,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需要保证公平性和合理性,避免一些学校得到过多的资源而导致其他学校的资源短缺。
此外,也需要通过改善教师和学生的生活条件,吸引优秀的教师和学生到农村学校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水平。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撤并农村部分中小学校不是单纯的好与坏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考虑。
在撤并之前,需要充分考虑农村地区的经济、交通、人口等因素,评估撤并后对农村教育的影响。
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使得撤并能够真正惠及学生,提高教育质量。
对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思考
对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思考摘要:近年来,全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初见成效,但部分地区在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的过程中衍生出许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对农村中小学的学生、学生家长以及合并后的学校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路途遥远、安全隐患、农民负担加重、班额过大、住宿管理等从而引发人们对此的思考。
关键词:撤点并校;农村教育;调整影响2001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文中将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列为一项重要工作,并指出应“因地制宜”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
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原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对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进行适当合并,实施学校撤并政策。
近年随着布局调整工作的深入,部分地区,集中力量改善了一批乡镇中心学校的办学条件,使合并后的中心学校实现了一定的规模效益,当地的教师队伍质量与教育教学水平也得以提高。
但是,在全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初见成效的同时,部分地区在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的过程中衍生出许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对农村中小学的学生、学生家长以及合并后的学校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路途遥远、安全隐患、农民负担加重、班额过大、住宿管理等。
我作为一名农村中小学教师,就近年来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结合身边的所见所闻及亲身经历做一浅析。
一、对学生带来的影响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给寄宿生和非寄宿生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首先,一些非寄宿生在村里学校撤并后上学路程变远,要起早上学,个别的甚至来回要走两个多小时,路途遥远,道路难走,有时加之风雨天气,加重了学生上学的安全隐患,同时来回路途费时费神,尤其小学生年龄幼小,身体弱,遥远的上学路程,劳累了身体又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
这就对这些非寄宿学生造成了上学难的影响。
其次,寄宿学生,由于资金有限,不少学校勉强提供寄宿,其条件也非常简陋,后勤配套设施无法到位,学生的安全、卫生、医疗、管理等缺乏必要保障,难以满足学生寄宿的基本要求,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尤其小学生心理还不成熟,自理能力较差,他们还离不开家长的关爱与呵护,家长还应尽量增加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多关心一下孩子的内心世界,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理能力。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及存在问题反思
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及存在问题反思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基础教育学校的撤并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
撤并学校的目的是为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本文旨在对农村基础教育学校的撤并及存在问题进行反思,以期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农村基础教育学校的撤并现状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日益凸显,一些农村地区面临着学校资源过剩和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地方政府开始对农村基础教育学校进行撤并。
撤并学校的方式多样,有的是对相邻学校进行合并,有的是将学校纳入乡镇综合学校,还有的是将学校整体搬迁至县城或者其他地方。
通过撤并学校,政府希望能够实现资源整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二、存在的问题及反思1. 学校撤并缺乏民主参与在一些地方,学校的撤并决策缺乏对师生家长等相关利益群体的民主参与。
撤并决策往往是由政府或者学校主管部门单方面决定,缺乏广泛的听取意见和参与讨论。
这种情况容易造成决策的不科学和不民主,影响着撤并的实施效果。
反思:应该加强学校撤并决策过程中对师生家长的民主参与,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做到公开、透明、民主,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学校撤并后课程设置不合理在一些地方,撤并学校后,新学校未能合理调整课程设置,导致教育教学质量下降。
由于原来的学校存在着学科设置不齐全或者重复冗余的情况,而新学校在撤并后并没有对课程进行相应的整合和配套安排,导致学生的课程轮换不规范,无法保障教学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反思:学校在撤并后应该加强课程整合和调整,合理地设置学科课程,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学效果。
在一些地方,撤并学校后,师资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分配,导致教育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提高。
由于原来的学校存在着师资短缺或者师资结构不合理的情况,而新学校在撤并后并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师资资源,导致师资的浪费和不合理的分配。
反思:学校在撤并后应该合理地配置师资资源,优化师资结构,充分利用现有的师资力量,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关于撤并农村部分中小学校的几点思考
农村地区中小学校布局不合理,导致教育资源浪费和教学质量下降。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部分农村地区人口外流,导致生源不足,学校规模逐渐缩小。
撤并农村部分中小学校可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背景介绍促进教育公平撤并农村部分中小学校可以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教育投入的效益。
提高教育效益推动农村地区发展目的阐述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条件030201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教育质量通过撤并,可以将优秀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教育资源集中到核心学校,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
优化学校布局撤并后可以将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化,提高学校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方便学生就近入学。
提升教师素质撤并后可以集中培训教师,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优化学校布局,提升教育质量教育公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城乡教育差距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1 2 3焦虑和不安孤独感学习压力学生与家长心理问题教师短缺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待遇问题教师资源配置问题03交通问题01教育资源不均衡02学费问题教育公平问题做好学生与家长心理疏导工作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01020304加大政府投入,提升农村地区教育水平,实现教育公平某地区撤并学校成功案例介绍背景撤并方案实施效果背景优化方案实施效果某地区优化教师资源配置的成功案例介绍某地区提升农村教育水平的成功案例介绍背景01提升方案02实施效果03总结撤并农村部分中小学校的几点思考01020304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水平方便学生上学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完善教育政策加强农村教育投入支持农村学校发展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对未来教育发展的展望与建议。
农村撤点并校产生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撤点并校产生的问题及建议农村撤点并校是近几年来政府多次实施的改革措施,本文将对此分享一些观点,以期引发关于农村撤点并校的讨论。
一方面,农村撤点并校有一些益处。
首先,这种措施可以帮助减少学校的运营成本,因为降低学校的承载量会减少费用,如工资、电费、水费等。
其次,它有助于提高学校的管理质量,因为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会因少量学生而得到改善。
再次,撤点并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因为如果合并学校,更多的资源可以用来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
但是,中国农村撤点并校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撤点并校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活动空间,因为学校的校区会变小,学生们就没有那么多空间来活动了。
其次,撤点并校会影响学生的安全,因为距离变得更远,其他村庄的学生将被转移至较远的校招,可能会存在安全风险。
此外,撤点并校也可能引发心理上的问题,由于学校环境的变化,学生也许会感到不安、焦虑或无助。
因此,中国农村撤点并校的改革可以说是双刃剑,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政府应该采取一些举措。
首先,政府应该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用来维持学校的基本设施,以确保学校的课堂安全。
其次,政府应该制定一些特殊的措施,以帮助有需要的家庭,如补贴和抵押贷款等,以帮助转移到较远地区的学生。
此外,政府还应该投入更多的资金,为拆点后学校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艺术和体育教室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最后,政府应该针对拆点后的学校来进行心理咨询和培训,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还应建立一个数据库,记录学生的学习进步和习惯,以便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和改善学校的教育质量,以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综上所述,中国农村撤点并校是一项有益的改革,但也存在许多挑战和问题,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学习环境,以及更多的教育资源。
只有这样,中国农村撤点并校的改革才能取得成功,引领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
对我国农村学校撤并现象的思考(同名12030)
对我国农村学校撤并现象的思考(同名12030)对我国农村学校撤并现象的思考摘要:过去十年“撤点并校”政策在布局调整过程中对农村教育改革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使农村教育资源得到整合。
同时,农村学校撤并也使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考验和挑战,如路途变远、交通隐患、班额过大,增加农民负担等突出问题。
我国农村学校的撤并必须强化财力支持,多方完善后勤保障,全面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整体素质,掌握适当的学校规模,合理制定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等等。
随着国家叫停和规划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农村教育正在进入“后撤点并校时代”。
关键词:学校撤并;农村教育;学校布局调整随着我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逐年增加,农村人口出生率持续降低,农村学龄人口不断下降,各地根据2001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对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进行适当合并,实施学校撤并政策。
在布局调整过程中,各地政府基本按照撤并、减缩的原则,将农村一些小规模、条件差的学校废除、合并,以期达到提高规模效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效果。
但随着布局调整工作的深入,由撤并学校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与负面效应也相继显露出来。
2012年11月17日,在京举行的农村教育高峰论坛上,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发布了对农村教育布局调整的十年评价。
从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间,平均每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平均每1个小时,就有4所农村学校消失。
虽然学校的撤并便于优化教育资源,但农村学校撤并也使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考验和挑战。
一、学校撤并对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作用(一)改善了农村教育学校办学条件。
在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近年来各地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总体上优化了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特别是改善了农村小学办学条件。
与2001年相比,2010年全国农村小学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从2.8平方米提高到3.5平方米,体育场馆面积和教学自然实验仪器达标学校分别从46.8%、45.5%提高到54.6%、50.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我国农村学校撤并现象的思考(同名12030)对我国农村学校撤并现象的思考摘要:过去十年“撤点并校”政策在布局调整过程中对农村教育改革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使农村教育资源得到整合。
同时,农村学校撤并也使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考验和挑战,如路途变远、交通隐患、班额过大,增加农民负担等突出问题。
我国农村学校的撤并必须强化财力支持,多方完善后勤保障,全面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整体素质,掌握适当的学校规模,合理制定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等等。
随着国家叫停和规划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农村教育正在进入“后撤点并校时代”。
关键词:学校撤并;农村教育;学校布局调整随着我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逐年增加,农村人口出生率持续降低,农村学龄人口不断下降,各地根据2001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对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进行适当合并,实施学校撤并政策。
在布局调整过程中,各地政府基本按照撤并、减缩的原则,将农村一些小规模、条件差的学校废除、合并,以期达到提高规模效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效果。
但随着布局调整工作的深入,由撤并学校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与负面效应也相继显露出来。
2012年11月17日,在京举行的农村教育高峰论坛上,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发布了对农村教育布局调整的十年评价。
从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间,平均每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平均每1个小时,就有4所农村学校消失。
虽然学校的撤并便于优化教育资源,但农村学校撤并也使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考验和挑战。
一、学校撤并对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作用(一)改善了农村教育学校办学条件。
在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近年来各地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总体上优化了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特别是改善了农村小学办学条件。
与2001年相比,2010年全国农村小学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从2.8平方米提高到3.5平方米,体育场馆面积和教学自然实验仪器达标学校分别从46.8%、45.5%提高到54.6%、50.4%。
崭新的校园校舍、鲜艳的五星红旗、朗朗的读书声,成了各地农村靓丽的风景线。
(二)提高了农村教育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环节。
在追赶城镇学校的过程中,各地逐步辞退安置了一批代课人员,补充了一批合格教师,优化了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
2010年,我国农村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合格率分别为99.4%、98.4%,分别比2001年提高3.0和11.3个百分点。
(三)提升了农村学校教育质量。
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先进的教育理念、办学思想、管理模式逐步向农村辐射。
伴随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农村初中普遍建设了计算机教室,小学安装了卫星接收设施,教学点配备了光盘播放设备。
于是,粉笔加黑板不再是教学的唯一形式,互联网渐成农村学生学习、通讯、交流的重要载体。
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集中财力、物力、人力,促进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四)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一直是影响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城乡义务教育的二元发展格局,也始终是人们质疑教育公平性与公共性的焦点所在。
农村学校无论是从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水平还是教育质量等方面,都无法同城市相比。
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各级政府在新时期面临的重要任务。
越来越多的学校开齐开足了国家规定的课程,如农村小学英语课的开设率从2001年的20%提高到2010年的90%以上。
⑴许多学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学生文体活动普遍变得丰富起来。
农村义务教育巩固率和毕业生升学率持续提高,特别是2011年我国“两基”目标的全面实现,大大促进了人民群众文化素质的提升,也为世界全民教育做出重要贡献。
撤并一些农村薄弱学校,进行适当集中办学,可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二、学校撤并对农村学校教育带来的问题由于很多农村中小学学生随父母进城读书,农村学龄人口大幅度减少,再加之农村教育资金短缺、配套不足、师资力量匮乏等因素,农村“空壳学校”越来越多,学校疯狂撤并,使得越来越多留守农村的学生“上学远、上学贵、上学难”,从而进一步导致流失辍学及隐性流失辍学率不断提高。
这些违背了学校布局调整的政策初衷,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
在学校布局调整工作中,不少地方存在过急过快的情况。
有的地方硬性规定撤并学校的时间和数量,有的地方缺乏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有的地方没有充分征求学生家长的意见,导致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必须切实加以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学生上学路程普遍变远,上学交通安全隐患增多。
一些非寄宿学生在村里学校撤并后要起早上学,个别的甚至来回要走两三个小时。
学校撤并后很多学生需要乘坐交通工具上学,由于农村道路条件较差,车况良莠不齐,交通状况复杂,学生上学途中的安全难以切实得到保障。
部分地区受经济条件和其他因素的制约,大部分学校不能配置校车。
即便是购买了校车,数量也远远不够,运送能力也远远达不到,满足不了所有学生乘坐校车的要求,学校对校车管理方面也存在严重的缺失,对校车的车况安全不能予以保证,对驾驶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监管上考虑欠缺。
除此之外,农村各类中小学校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黑校车”接送学生的现象,一辆本来只能容纳三十个人左右的车却装了不下四五十个人,对学生的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二)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保障不到位。
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安全、卫生、管理等方面凸显出众多问题,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
由于学校撤并过于急促,再加上一些教育行政部门追求政绩,因此并没有足够的投入,也没有做好管理工作,因此在安全、卫生以及生活和学习管理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
由于撤并学校过快,农村寄宿生大量增加,一些地方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保障跟不上,生活管理人员缺乏,不少寄宿制学校床铺紧张、食堂简陋、厕位不足、冬季取暖和夏季防暑条件得不到保障。
(三)增加了农村家庭的教育负担。
学校布局调整后,由于相当多的农村学生需要上寄宿制学校,或者由家长陪读进城上学,家庭教育支出大幅度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义务教育的免费效应。
有些人把学校当企业管理,只关注办学的经济成本而不重视教育的自身规律和社会效益,以至于把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撤并的问题给简单化了。
虽然学校确实存在规模效益现象,但是规模效益节约的往往是政府教育成本,增加的却是农民教育支出,如交通费、住宿费和伙食费等。
我们可以说,农村学校规模的普遍性扩大损害了农村儿童的“就近⑵入学”权益,政府节约的教育成本几乎全部转嫁到农民身上了。
(四)并入学校大班额问题突出。
一些地区在并入学校办学条件难以满足的情况下,盲目撤并学校,致使并入学校大班额问题突出,教学资源严重不足,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学校教育教学有比较强的规律性,国家规定的班额,是经过科学研究确定的,以确保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与学生充分交流,较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在课后作业批改中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对存在问题的少数学生或后劲生给予个别指导帮助。
但是,现在普遍存在的大班额,使教师难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课后又没有充足的时间,给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辅导。
长此以往,将必然导致教育质量的全面下降,使学生享受充分的义务教育的权益受到一定损害。
三、关于学校撤并带来问题的解决途径(一)强化财力支持,多方完善后勤保障。
早在1993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明确提出: “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
”但迄今为止,“4%”的政策目标尚未实现。
从中可以发现,财政教育经费的短缺不是局部的,而是全国性的。
为此,首先要研究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
要激励省级政府、市级政府、县级政府把更多的工夫用在教育上,将地方教育发展列入年度目标考核责任制。
其次要建立以省为主的教育财政分担机制。
中央政府的主要责任是通过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均衡省级政府的教育财政能力,并承担各级教育的学生资助经费的供给,其他的主要还是靠省、市、县级政府统筹解决,并积极吸取社会资金。
再次要对省级以下政府教育经费的预算、用途和分配方式情况进行监督和监管。
同时,在撤并的细化过程中,要对学校撤并决策进行科学评估,对撤并后的学校进行达标检查和督查,内容包括学校餐饮食堂卫生安全、住宿环境和条件、校舍环境和条件、师生比例和教师质量、各种素质文化课的开设和心理、医疗室的开设,国家的各种补贴和补助是否及时、足额地发放到位,学生的交通安全等,检查和督查情况要向社会公开。
日常期间要从农村聘请社会监督员对学校的日常运行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地监督,发现问题要及时反馈,并要求学校纠正,情节严重的要给予严厉惩处。
在农村发展寄宿制学校,完善农村学校配套的软硬件。
在农村地区实行集中办学后,为解决学生“上学远、上学难”的问题,实行寄宿制,保证了学生周一至周五的上课学习。
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投入一定经费,帮助寄宿制学校完善床铺、卫生洗漱等配套软硬件设施,解决农村家庭因孩子寄宿导致的“上学贵”问题。
(二)全面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整体素质。
有了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教育。
首先要改善教师的初次配置,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新招聘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
新增高级岗位指标优先安排农村学校,动员一批高素质人才应聘农村教师。
其次,要尽快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对农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编制适当放宽,确保各学科教师的合理配置。
再次,逐步实行县级教育部门统一聘任校长,促进校长、教师在一定区域内合理交流,建立和完善鼓励城区校长、教师到农村学校任职、任教机制。
建设农村艰苦边远地区教师周转宿舍,设立村小和教学点教师岗位津贴,探索出台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的各种有效政策措施,提升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
农村学校还需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积极开展各种培训活动,通过培训,能够培养农村教师一定的教科研能力,还可以为他们提供先进的教学方法,使他们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教师。
同时,加大城乡学校间的互动交流,努力促进城乡师资的均衡发展,稳定教师队伍。
(三)严禁强行撤并中小学校,不搞超大规模学校。
学校规模和班级大小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合并时应注意掌握适当的规模。
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将会产生一定的规模效益,如节约教育成本、在一定范围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但也非越大越好,因此在推进学校合并时应控制学校的规模,不能盲目扩大;班级规模与此类似,这就提示学校合并的政策者要掌握适当的规模,避免在合校中出现学校或班级规模过大或过小的现象。
其实提高教育质量并不在于规模大小,优质的学校存在于任何一种规模类型,关键看政府怎样去想,怎样去做。
小规模的教学、小班教学被认为是改进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为了儿童就学的方便以及地区居民的利益,有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仍然保留着复式教学,我们国家多年的教育实践也证明,复式教学为促进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