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干预降低产后出血率论文

合集下载

临床干预降低产后出血的观察及分析

临床干预降低产后出血的观察及分析

临床干预降低产后出血的观察及分析产后出血是妇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对产妇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也给家庭及社会造成了严重的伤害[1]。

本文主要通过对我院418例产妇实施良好的综合护理干预,产后出血率及出血量均明显降低,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8月到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836例产妇,年龄21-34岁,平均年龄(26.4±2.3)岁;孕周33-42周,平均(36.7±2.8)岁。

所有产妇经常规体检、病史调查及实验室检查,均为单胎、头位,排除年龄35岁以上、巨大儿、多胎、胎位不正、严重妊娠并发症及其他恶性疾病患者。

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418人,两组在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常规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产妇在此基础上积极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2.1 产前干预产妇入院后,有专业的护理人员全程陪伴,首先介绍医院的环境、先进设备及主管医师等,减少患者的陌生感;开展与分娩有关的健康宣教,讲解孕期保健、分娩及育儿知识,讲解产程中注意事项及配合技巧等,缓解产妇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增加其顺利分娩的信心;详细了解产妇的病史及各项检查记录,筛选出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产妇,并做好配血、备血及纠正并发症等各项预防措施,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

1.2.2 产程干预第一产程应密切观察产妇胎心、宫缩、产程等,了解胎先露下降及宫口开张的情况,做好产程进展的有效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产程延缓及停滞现象等;第二产程密切监护胎心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指导产妇运用腹压,缩短产程,对会阴处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避免软产道遭到损伤;第三产程应注意增强产妇子宫收缩的能力,缩短产程,以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2]。

如,产妇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0.2mg,并给予肌肉注射缩宫素20μg;胎儿娩出后尽早进行新生儿早吮吸及皮肤接触;胎儿娩出3-5min后产妇子宫开始收缩,在耻骨联合上方按压,同时轻轻牵拉脐带,促进胎盘的完全剥离。

基于循证护理的护理妇产科中产后出血干预方法的研究

基于循证护理的护理妇产科中产后出血干预方法的研究

基于循证护理的护理妇产科中产后出血干预方法的研究摘要:循证护理是以有价值、实用性较高的科学研究结果为循证依据,目的在于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

产后出血是妇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安全。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循证护理的妇产科产后出血干预方法,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本文分析了产后出血的危害及现状,然后阐述了循证护理的理念和方法,结合临床实践,提出了针对妇产科产后出血的干预策略。

关键词:产后出血;循证护理;妇产科;干预方法引言产后出血,作为妇产科领域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严重性不容忽视。

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000万孕产妇因产后出血而失去生命,这一数字在我国更是惊人。

据相关数据表明,我国产后出血的发病率约为2%~3%,成为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如何预防和控制产后出血,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循证护理应运而生。

作为一种以证据为基础的护理方法,循证护理旨在运用最新、最全面的科学研究成果,为患者提供最科学、最有效的护理服务。

在面对产后出血这一问题时,循证护理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思路。

本研究以循证护理为指导,针对我国妇产科产后出血的现状,深入探讨有效的干预方法。

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希望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有力支持,从而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保障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在这个时候,我们不仅要关注产后出血的风险因素,如产程中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等,还要重视产后出血的早期识别和处理。

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出血孕产妇提供有效的救治,避免悲剧的发生。

此外,我们还应积极探索和推广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

例如,加强孕期保健,控制胎儿体重,提高分娩技术,优化产后护理等。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从源头上降低产后出血的风险,提高孕产妇的生活质量。

产后出血是我国妇产科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

借助循证护理的方法,我们有信心找到更有效的干预策略,为防治产后出血贡献力量。

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干预的探讨论文

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干预的探讨论文

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干预的探讨【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方法:对我科在2011 年7 月~2012 年7 月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的43 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经积极抢救与护理无一例产妇死亡。

结论:产后出血的关键在于加强孕产期保健和高危妊娠的筛查,产后严密观察和护理。

【关键词】产后出血;原因;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043-01the causes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ofzhou qinghua【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auses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and the nursing measures. in our department from july july in 2011 2012 in the maternal postpartum hemorrhage in 43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uterine atony is the main causes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the first aid and nursing care of a case of active no maternal death. postpartum hemorrhage is the key to strengthen maternal care and high risk pregnancy screening, close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care of postpartum.【key words 】postpartum hemorrhage; cause; nursing care产后出血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若不及时发现、处理,可危及产妇的生命[1]。

产后出血患者护理论文

产后出血患者护理论文

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010-01【摘要】:目的:总结了147例产后出血产妇的护理干预措施。

主要包括产前重视检查及保健;产时科学处理产程,减少危险因素;产后细心观察,对症处理及积极配合急救,并加强生活、心理护理。

结论:认为护理干预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减少产后出血的并发症。

【关键词】:产后;出血;护理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产妇阴道出血量/>500ml,为产科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产妇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 一3%。

产后出血一旦发生,预后严重,如抢救不及时可严重危及产妇生命。

预防和控制产后出血是基层医院产科护士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研究针对产后出血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住院分娩孕妇5897例,其中发生产后出血147例,占2.49%。

初产妇92例,经产妇55例;年龄18~41岁,平均年龄(24±0.6)岁;孕期37w ~41w ”,平均孕期(39±0.2)w;阴道分娩103例,剖宫产44例;产后24h内出血者139例,占94.56% ,产后24h后出血者8例,占5.44% ;出血量500—1500ml者82例,占55.78% ;出血量1500—2500ml者64例,占43.53% ,出血量i>2500ml者1例,均符合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出血量~>500ml的产后出血诊断标准。

1.2 治疗结果 147例产妇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宫缩乏力104例,占70.75% ;胎盘因素19例,占12.93% ;软产道损伤23例,占15.65% ;凝血功能障碍1例,占0.68% 。

治愈146例,死亡1例,治愈率99.3l% 。

2. 护理2.1 产前干预重视产前检查,对有难产史、剖宫产、双胎、巨大胎儿、产次过多、妊娠高血压疾病、合并贫血、前置胎盘等潜在危险因素的孕妇进行专案管理。

实施护理干预 减少阴道分娩产后出血

实施护理干预 减少阴道分娩产后出血

实施护理干预减少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目的:探讨对产妇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减少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

方法:将2548例产妇分为干预组1274例,对照组1274例,对干预组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不干预,两组产妇均为经阴道分娩。

〔结果〕通过产前产时产后的护理干预,减少了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发生。

〔结论〕防治产后出血是产科医务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只有做好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进而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保证产妇安全。

标签:护理干预;减少;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超过500ml,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1],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

产后出血往往发病突然而且来势汹猛,常出于意料之外,如抢救不及时,可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要保障孕妇的生命安全,必须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因此,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通过对产前产时产后的护理干预,减少了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发生,挽救了病人的生命,对产后出血的防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 资料与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月在我科住院阴道分娩的产妇共2548例,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1274例,对照组1274例。

干预组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没有进行干预。

2 护理干预措施2.1 产前护理干预措施(1)详细询问妊娠史、分娩史、既往史、家族史。

定期产前检查,对有妊娠高危因素存在、容易发生产后出血的孕妇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前入院观察。

(2)正确估计胎儿大小、胎方位及骨盆情况。

通过熟练的“四步触诊”法及确切的数据测量准确评估胎儿大小、胎方位、骨盆大小及产道有无异常等,初步决定分娩方式。

(3)对过去有凝血功能障碍史者定期检查凝血功能;宣讲孕期保健知识,教会产妇自我监测技能,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

2.2产时护理干预措施(1)做好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助产人员以良好的服务态度热情接待产妇,了解产妇的心理特征,根据产妇的心理变化、文化层次,适时地、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向产妇讲解分娩过程及不良情绪对分娩的影响,增强产妇分娩信心,消除因恐惧、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而造成的宫缩乏力、产程延长,降低难产率。

探讨临床干预措施降低产后出血率的临床意义

探讨临床干预措施降低产后出血率的临床意义

给予有效 的综合护理 干预措施 ,具体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 况时要及时告知医生 ,并进行有效的处理。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我院201 1年1月 至2014年7月收治的接受 阴道 分娩 的产 妇 800例 ,年龄22—33岁 ,平均年龄(25.8±3.1)岁 ,孕周34_42周 ,平
良情绪如恐惧 、紧张等能得到有效缓解 ,让 产妇保 持充沛 的精力 , 从而让产程缩短 ,促进产妇子宫收缩。医护人员要加强学 习 ,对 自 身 的专业 水平进行不 断提升 ,面对 有出血高危 因素的产 妇 ,要 提 前测量产时和产后的阴道出血量 。医护人 员要对产 妇进行指导 ,
均孕周 (37.6±2.2)周 。全部产妇 均给予常规体检 、实验 室检查 和 让其掌握正确 的腹压方式 ,让产程缩短 ,有 针对 性的保护会 阴部 , 病史调查 ,均为头位 、单胎 ,排除年龄大于35岁、多胎、巨大儿 、胎 防止软产道损伤 。在娩出胎儿后要让新生儿尽早吮吸 以及和皮肤
位不正 、严 重妊娠并发症和其他恶性 疾病 患者 。将全部 患者 随机 接触 ;在娩出胎儿后3—5分钟产妇的子宫开始收缩 ,医护 人员在趾

【摘 要】目的 探- ̄ ̄tlg床干预措施降低产后出血率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 ̄2011年1月 ̄2014年7月收治的接受阴道分娩的P ̄8oo 例 ,将其 随机分成 实验组和对 照组各斗OO例 ,实验组产妇给 予综合 临床干预 ,对照组产妇给 予常规护理 ,对 两组产妇的产后 出血率进行 观察;结果 经过临床干预措施,实验组产妇的产后 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 照 组 检 测 HSIL、l_SIL与 阴 道 镜 相 关 活 检 结 果 符 合 率

产后出血论文:产后出血95例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产后出血论文:产后出血95例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产后出血论文:产后出血95例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摘要]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对策,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方法选择对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3016例,其中发生产后出血的95例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95例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均平安出院,无1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结论通过加强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措施,能进一步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减少产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产后出血;预防;护理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

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2-3%[1]。

产后出血往往发生快,来势凶猛,如抢救不及时,可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因此防止产后出血应是产科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院在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抢救、护理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资料来源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共住院分娩产妇3016例,发生产后出血95例,发生率3.1 %。

其中初产妇33 例(34.7 %),经产妇62例(65.3%);年龄≥40岁者2 例(2.1 %),年龄35-39岁者8 例( 8.4%),年龄30-34岁者24 例(25.3 %),年龄小于30岁 61 例(64.2 %)。

产后出血与分娩方式、孕产次、生理、病理妊娠的关系2 预防及护理对策2.1 组织管理2.1.1 建立完善的孕产妇抢救组织:成立抢救小组,24小时听班,当孕产妇需抢救,抢救小组成员可迅速召集到位,实施抢救。

2.1.2 加强人员培训:经常对全体产科医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特别在孕产妇危、急、重症的识别,抢救、监测、护理等方面。

2.2 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2.2.1 产前监测:加强孕期保健,定期接受产前检查,产前检查时要详细询问病史,特别是与本次分娩有关的疾病,有无异常分娩史或产后出血史。

注意识别高危因素,对高危孕妇加强管理,定期检查。

实施临床干预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

实施临床干预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

实施临床干预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摘要】目的:研究对孕晚期孕妇实施临床干预对于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的有效性。

方法:随机收集200例2015年到医院产前检查的要采取阴道分娩的孕晚期产妇,随机分为临床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进行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的临床观察,每组分别为100例孕晚期产妇。

对于常规治疗组的产妇不进行临床干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处理;对于临床干预组的产妇在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处理的基础上,同时进行产前干预和产后干预,尤其对可能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干预。

而后观察这200例产妇产后出血率及产后两小时的出血量和产后二十四小时的出血量,进行记录、对比、分析。

结果:经过临床观察,研究对象中的200例产妇在分娩结束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状况,达到产后出血标准的有4例,其中临床干预组产后出血有1例,产后出血率为1%;常规治疗组产后出血有3例,产后出血率为3%,临床干预组的产妇产后出血例数比常规治疗组来得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干预组的产妇产后平均出血量273ml,常规治疗组的产妇产后平均出血量411ml,临床干预组的整体产后平均出血量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实施临床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保障产妇的产后安全,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临床干预;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中图分类号】R71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1-0099-02产后出血是产妇在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和产褥感染、妊娠合并心脏病、严重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导致孕妇死亡的四大原因,其中产后出血是目前我国导致产妇的第一致死因素,尤其是在一些医疗条件较差的贫困边远地区。

晚期产后出血是指分娩结束二十四小时之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一般是在产后7~14天左右。

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由于测量和收集出血量的主观因素较大,实际发病率更高[1]。

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范文(2篇)

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范文(2篇)

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范文1、子宫收缩乏力:(1)全身性因素:产妇精神过度紧张,产程延长或难产、产妇体力衰竭,临产后使用过强镇静剂、麻醉剂,合并急慢性全身性疾病等。

(2)局部因素:子宫收缩过度膨胀使肌纤维过度伸展,如:双胎妊娠、羊水过多、巨大儿等;子宫肌纤维退行变性,如多产、感染、刮宫过度等。

子宫本身的病理改变,如子宫发育不良、畸形或合并子宫肌瘤。

子宫平滑肌水肿、渗出,如妊高症、高度贫血、子宫胎盘卒中等。

因前置胎盘引起子宫下段收缩力减弱,血窦不易关闭也可引起产后出血。

2、胎盘因素胎盘剥离不全、胎盘滞留、胎盘嵌顿、胎盘粘连或植入、胎盘胎膜部分残留。

3、软产道损伤包括会阴、阴道、宫颈裂伤及子宫下段的裂伤。

常见原因有:①胎先露异常、阴道手术助产、急产、宫缩过强、巨大胎儿;②助产手法不当;③会阴及阴道因炎症、静脉曲张、水肿等致弹性降低,分娩过程中易发生裂伤,导致产后出血。

4、凝血功能障碍原发或继发性凝血功能障碍均可引起产后切口和子宫血窦难以控制的出血,其特点为血液不凝。

较少见, 但后果严重。

(1)产科并发症:如重度子痫前期、严重感染、重度胎盘早剥、羊水栓塞、死胎滞留太久等。

(2)全身出血倾向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肝炎等。

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范文(2)产后出血是娩出后24小时内流血量超过500毫升的情况,它是导致产妇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

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预防、早期发现和紧急处理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

一、预防措施1. 定期产前检查:孕妇在孕期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如宫外孕、前置胎盘等,减少产后出血的风险。

2. 提供足够的营养:孕妇在怀孕期间应保持均衡饮食,摄入充足的营养,确保母体的健康。

这有助于加快子宫恢复和减少出血风险。

3. 恢复子宫收缩功能:产后及时进行乳头刺激,增促黄体生成素的分泌,使子宫得到充分的收缩,减少出血的可能性。

护理干预措施在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中的作用

护理干预措施在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中的作用

2016.01168生殖健康护理干预措施在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中的作用王 芬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永平镇中心卫生院 云南省景谷县 666401【摘 要】目的:探索护理干预措施在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来我院分娩的产妇84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产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2例。

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针对分娩后出血的原因做好针对的护理干预,积极的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然后对比产妇阴道分娩出血率和出血量进行对比,分析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结果: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后,实验组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和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bb 产后出血率和出血来量,提高产科护理的质量,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护理干预;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较为严重的分娩后并发症之一,一般指患胎儿被分娩出24h 内的出血量>500ml [1]。

产后出血常发生在产妇将胎儿分娩出后的1-2h ,诱发产后出血的因素有很多,常见的有软阴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子宫收缩乏力等。

所以积极研究诱发产后出血的因子,并做好有效的针对措施是减少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重要措施[2]。

为此我院对84例产妇的产后出血进行了研究,对其中42例采取了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以报告形式呈现。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来我院分娩的产妇84例作为研究对象,产妇均排除。

产妇年龄22-32岁,平均年龄(25.6±0.9)岁,孕周为35-42周,平均孕周(38.9±0.5)周。

产妇中初产妇为52例,经产妇为32例。

使用随机数表法将产妇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分组后产妇的年龄、孕周等一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产后出血原因及防治措施论文

产后出血原因及防治措施论文

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摘要】目的:探导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总数4795人,173 例产后出血的病人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82.1%),其次为胎盘因素(12.1%)。

结果:出血的原因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剖宫产、感染、心理因素等高危因素。

结论:重视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高危因素,积极干预并及时诊治抢救是防治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产后出血;原因;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624-011 临床资料1.1 产后出血发生率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分娩总数为4795例,发生产后出血的人数为173例,产后出血发生率为4.61%,与全国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6%~6.4%相符(1)。

1.2 诊断标准胎儿娩出后24h 内失血量超过500ml诊断为产后出血,采用容积法及称重法。

1.3 产后出血测量方法因分娩方式不同,测量产后出血的方法也不一样。

我院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来测量不同分娩方式出血量:(1)阴道分娩:胎儿娩出后立即在产妇臀部垫一聚血盆,接生完毕用量杯测量并记录,产后2~24h在产妇臀下放置干净的会阴垫,采用称重法,称血染纸巾来计算,上述出血的总和为产后24h出血量:(2)剖宫产分娩:切开子宫壁后先吸尽羊水倒掉,然后负压瓶收集血量,其余出血量收集的方法与同阴道分娩。

2 结果3 结论3.1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3.1 子宫收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3.1.1 原因分析子宫收缩乏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剖宫产者由于麻醉的作用,子宫肌纤维松驰,术中切断子宫肌纤维均影响其收缩;另外双胎妊娠、巨大胎儿、羊水过多等孕妇,因子宫过度膨胀,胎儿娩出后易发生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使子宫收缩不协调,瘢痕子宫患者子宫瘢痕处收缩力差且影响血运,切口愈合能力差;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多合并低蛋白血症,子宫肌纤维水肿,收缩力明显降低;前置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子宫肌纤维少收缩差;胎盘早剥致子宫肌纤维血性浸润收缩无力;感染会致机体机能下降致子宫收缩无力等。

实施临床干预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

实施临床干预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

实施临床干预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目的了解实施临床干预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的影响。

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接受阴道分挽的产妇进行抽样,选取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予以临床干预手段,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产后出血量率(2.94%)明显低于对照组(17.65%),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但产后2h出血量、24h出血量(596.84±318.24,718.87±418.12)ml与对照组(601.74±259.54,679.23±289.98)ml无显著变化,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实施临床干预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具有重要的影响,值得临床积极推广与应用。

标签:临床干预;阴道分娩;出血率在临床上,产后出血主要是指产妇分娩后子宫出现大量出血,且出血量在500mL以上,多发于产后2h内或产后24h后。

产后出血作为一个极其严重的并发症,易诱导产妇死亡。

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产后出血属于诱导孕产妇病死率逐年增长的关键原因[1]。

现阶段,如何排查产妇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强化及时处理,已成为了降低产后出血率的关键措施。

为了深入探究实施临床干预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的影响,本文主要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8例接受阴道分挽的产妇进行平行对照研究,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选择我院收治的接受阴道分挽的产妇68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2-42)岁,平均年龄在(29.36±2.12)岁之间;怀孕(38-40)周,平均怀孕时间为(39.01±0.12)周;产妇孕次≥2次38例,单胎60例,顺产58例;婴儿体质量为(2550-4500)g,平均为(3200.12±680.25)g;巨大胎儿(体质量>4000g)8例。

实施临床干预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

实施临床干预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

实施临床干预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目的:探讨临床干预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于我院进行进行阴道分娩的产妇400例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两组,每组200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给予患者科学性和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在第三产程、产后2h、产后24h的阴道出血量以及出血率。

结果:观察组在第三产程、产后2h、产后24h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实施预见性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产妇阴道分娩的出血率和出血量,为产妇分娩过程生命安全提供一定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标签:临床干预;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本院选取了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于我院进行进行阴道分娩的产妇400例,对其进行了产后出血情况进行预见性护理效果研究,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其详情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进行进行阴道分娩的产妇4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0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6.5±3.4)岁,怀孕周期37~42周,平均周期(39.8±1.7)周,怀孕次数1~4次,平均2.3次,分娩次数1~4次,平均2.1次;观察组患者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7.2±3.3)岁,怀孕周期37~41周,平均周期(40.2±1.6)周,怀孕次数1~4次,平均2.5次,分娩次数1~4次,平均2.2次。

排除存在凝血功能障碍、阴道受损、有胎盘残留的产妇。

两组患者在年龄、怀孕周期、怀孕次数以及分娩次数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1]所有产妇均进行阴道分娩。

对照组200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200例患者在给予上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给予患者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预见性综合护理。

护理干预对降低产妇出血发生率的效果分析

护理干预对降低产妇出血发生率的效果分析

护理干预对降低产妇出血发生率的效果分析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产妇出血情况的效果。

方法:选取72例于笔者所在医院行阴道分娩初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干预性护理。

对比两组产后出血情况。

结果:观察组产后2、24 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产妇实施干预性护理,能极大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同时还能有效避免产后出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标签:干预性护理;产妇出血根据长期的临床实践显示,导致孕产妇围产期死亡的一大原因就是产后出血,其为产科一种常见并发症。

是指在胎儿娩出后,2 h内产妇失血量在400 ml 以上,或者24 h内阴道出血量在500 ml以上[1]。

加强对孕产妇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出现,并能极大降低产后出血率,保证母婴平安。

笔者所在医院对产妇实施了干预性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2例初产妇,均采用阴道分娩方式。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

对照组产妇年龄22~36岁,平均(25.6±3.2)岁,平均孕周(39.5±0.7)周。

观察组产妇年龄24~37岁,平均(26.3±3.4)岁,平均孕周(39.6±0.9)周。

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有针对性的干预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 宣传教育孕妇入院后,医护人员应热情接待,并向孕妇及其家属耐心讲解相关情况,使她们对医院放心。

建立记好的医护患关系。

同时,耐心地向孕妇及其家属介绍分娩的相关常识,以消除孕妇的恐惧心理,树立自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极干预降低产后出血率
摘要:目的:总结我们对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的对策、方法和体会,以便更好地贯彻实施“降消”项目、畅通“绿色”通道。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毫升者为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来势汹涌,如抢救不及时,可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是导致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所以防治产后出血是产科医护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探讨临床干预措施降低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率。

方法:对本市436例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与436例非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后出血进行比较。

结果:干预组发生产后出血16例,占3.67%,对照组产后出血15例,占3.44%。

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平均产后出血比较:干预组24小时平均出血量604.1
±346.8ml,对照组24小时平均出血量602.7±371.5ml,两组产后24小时出血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实施临床干预措施是能够降低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

关键词:临床干预;瘢痕子宫;产后出血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333-02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居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

随着近年来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产妇逐渐增多,而瘢痕子宫是造成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之一。

如何实施临床干预,对该类产妇采取预防性措施,预防产后出血,促进母婴安康,具有
重要的意义。

我院自2007年以来,综合应用产后出血的临床干预措施,对此类产妇采取针对性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07年7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我市产科共进行了4085例剖宫产手术,其中瘢痕子宫者436例,对其实施产后出血临床干预措施,作为干预组,再从剩下的产妇中去除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者,如前置胎盘、重度妊高征、胎盘早剥、双胎妊娠、肝功能不全等,然后再从剩下的产妇中随机抽取436例作为对照组。

两组产妇基本情况:干预组平均年龄25.23±3.87岁,孕周38.50±2.95周,单胎占98.7%,对照组平均年龄22.13±3.65岁,孕周39.15±2.67周。

两组产妇比较,干预组产妇年龄偏大,且具有产后出现的高危因素,如前置胎盘,瘢痕子宫双胎妊娠等,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两组新生儿基本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
2对预防产后出血干预,分产前,产时、产后
2.1产前
2.1.1筛查:筛查产后出血的产前高危因素。

在建立母子保健手册时进行初次筛查,并在每次产检时进行筛查。

通过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产科检查及辅助检查,筛查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包括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儿、前置胎盘、肝脏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症)、瘢痕子宫等疾病,并在36周时进行全面
筛查及评估。

2.1.2评估:评估产前高危因素,并于妊娠36周确定分娩地点和分娩方式。

2.1.3干预:发现高危因素应及时进行纠正。

按照妊娠周数及病情轻重选择门诊治疗或入院治疗,对本院不能处理的高危因素及时转诊。

2.2产时
2.2.1筛查:
(1)应用产程图,筛查有无潜伏期延长、宫口扩张延缓、活跃期延长/停滞、胎头下降延缓/停滞、急产、滞产、等产程异常;(2)筛查有无产时宫缩乏力,合理使用宫缩剂;
(3)筛查非医学指证剖宫产;
(4)筛查有无急产、巨大儿、阴道助产等导致产道裂伤的因素;(5)胎儿、胎盘娩出后检查有无软产道裂伤;
(6)应用集血器,胎儿娩出后开始测量产后出血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