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合成抗菌药及抗病毒药PPT课件
合集下载
药物化学第十二章合成抗感染药ppt课件
甲氧苄啶 TMP
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 性菌均有广泛的抑制 作用,与磺胺类药物 合用可使其抗菌作用 增强数倍至数十倍, 甚至有杀菌作用。还 可增强多种抗生素的 抗菌作用。
14
磺胺类药物作用机制
磺胺类药物都是对氨基苯磺酰胺衍生物,其基本结构通式为:
R1 HN
4
SO2NH R2
1
结合
抑制
对氨基苯甲酸 (PABA)
3.了解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的结构特点。
6
第1节 磺胺类药物
一、磺胺类药物的结构、分类与构效 关系
二、磺胺类药物的理化性质 三、代表药物和抗菌增效剂
7
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
1932 临床实用
1908 合成母体
1946 合成高峰
磺胺类药物(Sulfonamides) 是一类具有对氨基苯磺酰胺 结构的合成抗菌药,通过抑 制细菌繁殖而抗菌。本类药 物抗菌谱广,对多种球菌及 某些杆菌都有抑制作用,可 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泌尿道、 肠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细菌性感染疾病。
杂环取代基反应
重氮化-偶合反应
酸性,成钠盐 与金属离子反应,成铜盐
18
磺胺类药物的理化性质 (一)磺酰胺的性质 1.酸性 2.重金属离子取代反应
19
芳香第一胺的性质
1.弱碱性 2.自动氧化反应 3.重氮化偶合反应 4.与芳醛缩合反应
20
磺胺类药物理化性质
磺胺类药物多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几 乎无味,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丙酮,具有一定的熔点。
第十一章
合成抗感染药
背景介绍
感染性疾病是由病毒、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真菌等病原微 生物或寄生虫感染人体所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疾病。在人的一 生中会有多次患感染性疾病的经历,感染性疾病发病率高、传 播速度快、遍布临床各科室、对人民健康及社会造成的危害极 大。
合成抗菌药及抗病毒药教学课件
其他合成抗病毒药
总结词
其他合成抗病毒药物包括非核苷类、非肽类、非酯类等,作用机制多样。
详细描述
其他合成抗病毒药包括非核苷类、非肽类、非酯类等,作用机制多样,如金刚烷胺、碘苷、瑞德西韦 等。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如瑞德西韦通过抑制病毒的RNA合成,而金刚烷胺通过抑制病毒 的脱氧核糖核酸合成等。这些药物主要对不同的病毒具有抑制作用。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
诺氟沙星
通过抑制细菌DNA回旋酶的A亚基和B亚基,从而影响DNA 复制、转录和修复过程。
环丙沙星
通过抑制细菌DNA回旋酶的A亚基和B亚基,从而影响DNA 复制、转录和修复过程。
糖肽类抗菌药
万古霉素
通过与细菌细胞壁前体物质结合,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替考拉宁
通过与细菌细胞壁磷壁酸结合,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蛋白酶抑制剂类抗病毒药
总结词
蛋白酶抑制剂类抗病毒药物通过抑制病毒的蛋白酶活性,从 而阻止病毒的复制过程。
详细描述
蛋白酶抑制剂类抗病毒药主要包括肽类和蛋白质类抑制剂, 如沙奎那韦、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等。它们的作用机制是抑 制病毒的蛋白酶活性,从而阻止病毒的复制。这类药物主要 对HIV等具有抑制作用。
抗菌药及抗病毒药的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01
03
抗菌药的应用范围
抗菌药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如肺炎、尿路感染、败血症等。 对于病毒性感染,如感冒、流感 等,抗菌药一般不适用。
02 抗菌药的注意事项
在使用抗菌药时应根据医生的建议 合理用药,不要随意更改剂量或停 药。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 变化,如有异常反应应及时就医。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
链霉素
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起始阶段和肽链 延长过程。
第十二章 合成抗感染药
第一节 磺胺类药物及其增效剂
(三)作用机制与构效关系
2.构效关系 对氨基苯磺酰胺是产生抗菌作用的基本结构,而且氨 基和磺酰胺基必须互为对位。苯环上的其它其他位置 引入其他任何取代基,或苯环用其它其他杂环代替时 ,其抗菌作用会降低或丧失。芳香第一胺是抗菌活性 的必需基团,N4氨基上的一个氢被其他基团取代,则 必须在体内代谢成芳香第一胺才有效,否则失效。
理化性质
第三节 抗结核病药
在弱酸性下较稳定,故本品酸度应控制在pH4.0~6.5范 围内。本品在酸性条件下与亚硝酸钠反应,氧化成醌型 化合物,由橙色变为暗红色,可作鉴别。
临床应用
第三节 抗结核病药
本品临床主要用于肺结核及其他结核病,也可用于麻风病或 厌氧菌感染。与异烟肼、乙胺丁醇合用有协同作用,可延缓 耐药性的产生。
取代基的名称。
磺胺嘧啶(SD)
第一节 磺胺类药物及其增效剂
(二)结构、命名和分类
(2)化学名以对氨基苯磺酰胺为母体,再标明取代基的位 置及名称。例如:化学名为N-(5-甲基-3-异噁唑基)-4氨基苯磺酰胺。
第一节 磺胺类药物及其增效剂
(二)结构、命名和分类
(2)化学名以对氨基苯磺酰胺为母体,再标明取代基的 位置及名称。例如:化学名为N-(5-甲基-3-异噁唑基) -4-氨基苯磺酰胺。
磺酰胺基上的活泼氢原子,可被某些金属离子(铜、银、 钴等)取代,生成有色的金属盐沉淀。磺胺类药物的钠盐 溶液,加硫酸铜试液生成不同颜色的铜盐沉淀。
第一节 磺胺类药物及其增效剂
(四)理化性质
2. 芳伯氨基(Ar-NH2)的性质 (1)弱碱性 (2)重氮化偶合反应 (3)与芳醛反应 (4)自动氧化 3. 苯环上的溴代反应
第二节 喹诺酮类抗生素
合成抗菌药及抗病毒药(2)
SO2NH N O
CH3
3、鉴别:重氮化--偶合反应;成铜盐反应;与生物碱 沉淀试剂(碘—碘化钾试液)反应等均可用于鉴别。 4、作用特点:口服易吸收,半衰期较长(tl/2为6~12 小时),体内乙酰化率较高。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尿路感 染,外伤及软组织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5、复方制剂应用:本品常与甲氧苄胺嘧啶按5:1比例 配伍合用,称为复方新诺明,其作用增强数十倍,是 目前应用较广的磺胺类药物。
医学ppt
18
二、代表药物(二)
磺胺甲基异噁唑 Sulfamethoxazole
H2N
SO2NH N O
CH3
1、化学名:N-(5-甲基-3-异噁唑基)-4-氨基苯磺酰
胺,又名磺胺甲噁唑、新诺明,简称SMZ。
2、酸碱两性:既溶于氢氧化钠试液或氨水,又可溶于
稀盐酸试液 。
医学ppt
19
磺胺甲噁唑
H2N
N H2
N SO 2N
Na N
CO2
NH
2
医学ppt
N SO NH
2
N
12
一、磺胺类药物概述
• 主要性质:
2.磺酰胺基(SO2NH2)的性质 (2)与金属离子成盐反应: 磺酰胺基上的氢原
子比较活泼,可被金属离子(如银、铜、钴等) 取代,生成有颜色的金属盐。
2 H2N
SO2NHR
CuSO4 NaOH
磺胺醋酰,SA
H2N
N SO2NH
N
磺胺嘧啶,SD
H2N
SO2NH N O
CH3
磺胺甲噁唑,SMZ
H O O C H O
NN
SO 2N H N
柳氮磺吡啶
医学ppt
5
合成抗菌药和抗病毒药.ppt
13
磺胺甲噁唑
本品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半衰期约11h , 现多与抗菌增效剂甲氧苄啶合用,这种复方制 剂被称为复方新诺明,即将磺胺甲噁唑和甲氧 苄啶按5:1比例配伍,其抗菌作用可增强数倍至 数十倍,应用范围也扩大,临床用于泌尿道和 呼吸道感染,外伤及软组织感染,伤寒,布氏 杆菌病等。
14
甲氧苄啶 Trimethoprim
O COOH
H3C N N CH2CH3
萘啶酸
O
O
COOH
O NN CH2CH3
西诺沙星
19
第一节 喹诺酮类抗菌药
诺氟沙星为喹啉衍生物,在6位、7位分别被氟原子和哌嗪基取代, 其抗菌谱广,对包括绿脓杆菌在内的革兰氏阴性菌都有较强的 抑制作用。
培氟沙星为诺氟沙星分子中哌嗪基被N-甲基哌嗪取代的衍生物, 体外抗菌活性不如诺氟沙星,但体内吸收好,可进入许多组织, 特别是在心肌中的浓度比血清浓度高1~4倍,也可进入脑脊液 及骨组织。
11
OO S NH R
H2N
④苯环若被其他芳环或芳杂环取代,或在 苯环上引入其他基团,抑菌活性降低或丧 失; ⑤磺胺类药物的酸性离解常数与抑菌作用 的强度有密切的关系,当pKa值在6.5~7.0 时,抑菌作用最强。
12
磺胺甲噁唑 Sulfamethoxazol
OO NO S N H
H2N
化学名:4-氨基-N-(5-甲基-3-异噁唑基)-苯磺酰胺 又名新诺明
OO S NH2
H2N
磺胺
NH2 N N
H2N
百浪多息
OO
S NH2
5
目前临床上仍在使用的有:磺胺醋酰、磺胺 嘧啶、磺胺甲噁唑等。
OO O
S N H
OO N
磺胺甲噁唑
本品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半衰期约11h , 现多与抗菌增效剂甲氧苄啶合用,这种复方制 剂被称为复方新诺明,即将磺胺甲噁唑和甲氧 苄啶按5:1比例配伍,其抗菌作用可增强数倍至 数十倍,应用范围也扩大,临床用于泌尿道和 呼吸道感染,外伤及软组织感染,伤寒,布氏 杆菌病等。
14
甲氧苄啶 Trimethoprim
O COOH
H3C N N CH2CH3
萘啶酸
O
O
COOH
O NN CH2CH3
西诺沙星
19
第一节 喹诺酮类抗菌药
诺氟沙星为喹啉衍生物,在6位、7位分别被氟原子和哌嗪基取代, 其抗菌谱广,对包括绿脓杆菌在内的革兰氏阴性菌都有较强的 抑制作用。
培氟沙星为诺氟沙星分子中哌嗪基被N-甲基哌嗪取代的衍生物, 体外抗菌活性不如诺氟沙星,但体内吸收好,可进入许多组织, 特别是在心肌中的浓度比血清浓度高1~4倍,也可进入脑脊液 及骨组织。
11
OO S NH R
H2N
④苯环若被其他芳环或芳杂环取代,或在 苯环上引入其他基团,抑菌活性降低或丧 失; ⑤磺胺类药物的酸性离解常数与抑菌作用 的强度有密切的关系,当pKa值在6.5~7.0 时,抑菌作用最强。
12
磺胺甲噁唑 Sulfamethoxazol
OO NO S N H
H2N
化学名:4-氨基-N-(5-甲基-3-异噁唑基)-苯磺酰胺 又名新诺明
OO S NH2
H2N
磺胺
NH2 N N
H2N
百浪多息
OO
S NH2
5
目前临床上仍在使用的有:磺胺醋酰、磺胺 嘧啶、磺胺甲噁唑等。
OO O
S N H
OO N
合成抗菌药教学课件ppt
研究如何通过增强宿主免疫系统来提高抗菌 效果,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和耐药性的产生 。
精准医疗
联合治疗
利用基因组学、微生物组学等技术,实现对 感染的精准诊断和治疗,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
探索抗菌药物与其他治疗方法(如抗炎症药 物、益生菌等)联合使用的可能性,以增强 疗效并降低耐药风险。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
05
合成抗菌药的合理使用与未来发展趋 势
合理使用
明确感染类型 与部位
在使用合成抗菌药前, 应明确感染类型及感染 部位,以便选择适当的 药物进行治疗。
按照医嘱用药
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 用药物,不要随意更改 药物剂量、用药时间等 。
联合用药的必 要性
在某些情况下,联合使 用多种抗菌药物可以增 强治疗效果,但需注意 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04
合成抗菌药的治疗效果与副作用
治疗效果
高效
合成抗菌药能够快速有效地杀死或抑制病原菌, 从而降低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针对性强
合成抗菌药可根据不同病原菌的特点和耐药性, 有针对性地设计药物分子结构,提高治疗效果。
疗效稳定
合成抗菌药在临床使用过程中,通常具有较稳定 的疗效,受个体差异影响较小。
副作用
要研究方向之一。
03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
抗菌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的
风险。未来,对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的研究也将成为重要
的研究方向之一。
THANK YOU.
磺胺类
通过干扰细菌叶酸的合成发挥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部分阴性菌及支 原体、衣原体有效。
抗真菌药
唑类
通过抑制真菌细胞内麦角固醇的合成发挥抗真菌作用,对浅部真菌病有效。
合成抗菌药及抗病毒药
第2页/共95页
第一节 磺胺类抗菌药及抗菌增效剂
• 磺胺类药物概述 • 代表药物 • 抗菌增效剂第ຫໍສະໝຸດ 页/共95页一、磺胺类药物概述
(一)发展简介 • 定义:磺胺类药物(sulfonamides)是指对氨基苯磺
酰胺(简称磺胺,SN)及其衍生物的统称。
• 常用药物结构:
H2N
SO2NH2
磺 胺,SN
N
H2N
SO2NH
N
1、化学名:4-氨基-N-2-嘧啶基-苯磺酰胺,简称SD。 2、酸碱两性:既溶于氢氧化钠试液或氨水,又可溶于 稀盐酸试液 。
第16页/共95页
磺胺嘧啶
H2N
N SO2NH
N
3、稳定性与配伍:本品钠盐水溶液易吸收空气中的 CO2而析出磺胺嘧啶沉淀;其钠盐注射剂也不能与维生 素C等酸性药物配伍使用。 4、鉴别:重氮化--偶合反应;成铜盐反应;与生物碱沉 淀试剂(碘—碘化钾试液)反应等均可用于鉴别。 5、作用特点:抗菌谱较广,易渗入脑脊液,是防治流 脑的首选药物。 6、衍生物作用:本品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磺胺嘧啶 银,具有抗菌作用和收敛作用,特别对铜绿假单胞菌 有 抑制作用,临床用于治疗烧伤、烫伤创面的抗感染。
H2N
SO2NHCOCH3
磺胺醋酰,SA
H2N
SO2NH
N O CH3
磺胺甲噁唑,SMZ
HOOC HO
H2N
N SO2NH
N
磺胺嘧啶,SD
NN
SO2NH N
柳氮磺吡啶
第4页/共95页
第5页/共95页
第6页/共95页
第7页/共95页
一、磺胺类药物概述
(二)基本结构与主要性质 • 基本结构:
H2N
第一节 磺胺类抗菌药及抗菌增效剂
• 磺胺类药物概述 • 代表药物 • 抗菌增效剂第ຫໍສະໝຸດ 页/共95页一、磺胺类药物概述
(一)发展简介 • 定义:磺胺类药物(sulfonamides)是指对氨基苯磺
酰胺(简称磺胺,SN)及其衍生物的统称。
• 常用药物结构:
H2N
SO2NH2
磺 胺,SN
N
H2N
SO2NH
N
1、化学名:4-氨基-N-2-嘧啶基-苯磺酰胺,简称SD。 2、酸碱两性:既溶于氢氧化钠试液或氨水,又可溶于 稀盐酸试液 。
第16页/共95页
磺胺嘧啶
H2N
N SO2NH
N
3、稳定性与配伍:本品钠盐水溶液易吸收空气中的 CO2而析出磺胺嘧啶沉淀;其钠盐注射剂也不能与维生 素C等酸性药物配伍使用。 4、鉴别:重氮化--偶合反应;成铜盐反应;与生物碱沉 淀试剂(碘—碘化钾试液)反应等均可用于鉴别。 5、作用特点:抗菌谱较广,易渗入脑脊液,是防治流 脑的首选药物。 6、衍生物作用:本品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磺胺嘧啶 银,具有抗菌作用和收敛作用,特别对铜绿假单胞菌 有 抑制作用,临床用于治疗烧伤、烫伤创面的抗感染。
H2N
SO2NHCOCH3
磺胺醋酰,SA
H2N
SO2NH
N O CH3
磺胺甲噁唑,SMZ
HOOC HO
H2N
N SO2NH
N
磺胺嘧啶,SD
NN
SO2NH N
柳氮磺吡啶
第4页/共95页
第5页/共95页
第6页/共95页
第7页/共95页
一、磺胺类药物概述
(二)基本结构与主要性质 • 基本结构:
H2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质:本品的氢氧化钠与硫酸铜试 液反应,生成深蓝色络合物,此反 应可以用于鉴别。作用机制亦为与 Mg2+络合
代谢:羟基氧化
2021
24
MeO MeO
+
N OCl- H2O
盐酸小檗碱* O
结构特点:异喹啉环、苯并噁茂、翁 盐(季铵碱)、甲氧基
用于菌痢和胃肠炎,α-受体阻断作用
和抗心律失常作用2021
25
理化性质:
1.可以3种形式:季铵碱式、醇式和 醛式存在,季铵碱式最稳定,为主 要存在形式,能溶于水,醇式和醛 式易溶于有机溶剂。
2.遇酸醇式和醛式转变为季铵碱式 3.易被KMnO4氧化成小檗酸、小檗
醛和去氢小檗碱
2021
26
O2N
H O
N N
O NH
O
呋喃妥因√ (硝基呋喃类)
性质:1.加水溶解加NaOH溶液,溶液显 深橙红色,为硝基呋喃类药物的共有反应。
2021
12
对氨基苯甲酸
作用机制
谷氨酸
二氢蝶啶焦磷酸酯
磺胺类药物
二氢叶酸合成酶
二氢叶酸
抗菌增效剂
二氢叶酸还原酶
四氢叶酸
2021
13
H2N
O O ON
S N H
CH3
磺胺甲噁唑√
T 1/2=11hr,与甲氧苄啶以5:1比例配 伍,可增效,这种复方制剂被称为复
方新诺明
2021
14
H3CO
OCH3
H3CO
Ⅱ. 广谱(抗G-菌、抗G+菌和绿脓杆菌), 不易产生耐药性,毒副作用小,以吡哌酸 为代表,用于泌尿道、肠道感染和耳鼻喉 感染(70-77年)
Ⅲ. 广谱(抗G+和G-菌、抗支原体、衣原 体等),体内分布广,耐药性低,毒副作 用小,以诺氟沙星为代表,临床应用广泛 (78年- )
2021
3
萘啶羧酸类
2.易溶于水
3.也可制成腙的形式供药用(P485)
4.具有还原性。可被多种弱氧化剂氧化。 如氨制硝酸银试液、溴酸钾、溴、碘 等氧化。
5.与铜离子或其他重金属离子络合,形 成有色的螯合物。
2021
21
6.酸、碱不稳定性。易水解成异烟 酸和游离肼,毒性增大。
7.空腹使用。 8.因个体差异,需做到用药个性化。
2021
22
OH
4
H3C
3 2
H
H2 N1 1 OH
H
N 2' H
1' 3'
4' CH3
盐酸乙胺丁醇*
2HCl
化学名为[2R,2’R]-(+)-2,2’- (1,2-乙二基二亚氨基)-双-1 -丁醇二盐酸盐
2021
23
结构特点:2个手性碳原子,右旋体 活性比内消旋体强12倍,为左旋 体的200-500倍
2021
10
磺胺类药物的发展
NH2
H2N
NN
SO2NH2
百浪多息
H3CCONH
SO2NH2
对乙酰氨基苯磺酰胺
H2N
SO2NH2
对氨基苯磺酰胺
2021
11
构效关系
4
RHN
1
SO2NHR'
1.对氨基苯磺酰胺为必需结构; 2.苯环为必需基团; 3.1位N原子单取代,R’多为五元或六元杂
环;
4.4位较少取代
2.含有酰亚胺结构,呈弱酸性,加水
及氨试液溶解后生成铵盐,加硝酸银试液
即生成黄色银盐沉淀20。21
27
唑类抗真菌药的构效关系
分子中至少有一个唑环(咪唑或三氮 唑);
6. X原子可为碳或氮原子,亦可 与1位成环
O
4 3 COOH A
12
N
2021
5
理化性质√ :
1. 易与金属离子螯 合
2. 酸性条件下回流 易脱羧,见光易 分解,室温条件 相对稳定
3. 7位含氮杂环酸 性条件下见光分 解
代谢特点√ :
1. 3位羧基的葡萄 糖醛酸结合物
2. 7位哌嗪环的3’ 羟基化,进一步 氧化成酮
性质:1. 遇光变质,水溶液易氧化
2. 遇亚硝酸液易被氧化成暗红色酮类化合物, 在碱性条件下易氧化成醌型化合物
3. 3位醛缩氨基哌嗪键在强酸条件下易 裂解成醛和氨基哌嗪衍生物
4. 25位酯键易水解成脱乙酰基利福霉素
(活性1/8-1/10)2021
17
H3C OH3C
H3C O
OH CH3
OHCH3
甲氧苄啶√
N NH2 N
NH2
2021
15
OH
H3C
H3C OH3C
25
O
20 22
OHCH3 CH3 14
H3C
7
16 CH3
15
O NH OH OH
891 2
H3CO
3
6
O
5 10 4
11
O 12 C13H3 O
OH
利福平*
N N
2021
N CH3
16
结构特点:由27个碳原子组成的大环 内酰胺,环内有一个萘环(平面性芳 香核)并与一立体脂肪链相连成桥环。 其中萘环为1,4-萘二酚结构
盐酸环丙沙星*
化学名:1-环丙基-6-氟-1,4-二氢-4 -氧代-7-(1-哌嗪基)-3-喹啉羧酸盐 酸盐水合物
2021
9
OO F
OH
N
N
N H3C
氧氟沙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O
*
CH3
左氟沙星*:1)抗菌活性比右旋体强8-128倍, 比消旋体强2倍;
2)水溶性比消旋体强8倍,易制成注射剂;
3)毒副作用最小,副反应发生率2.77%。
OO
结构类型√
吡啶并嘧啶羧酸类
OO
OH NN
N
OH
NN
喹啉羧酸类
OO F
OH
N
2021
4
构效关系√
1. 1位多取代小烃基,如乙基、 氟乙基和环丙基等
2. 3-羧基和4-酮基是活性所必 需
6
5
3. 5位可引入氨基,提高吸收能 力和组织分布选择性
B
7
8
X
4. 6位氟代可增强活性
5. 7位可引入五元环或六元环, 以哌嗪多见
O NH
CH3
OH OH
H3C
H3CO
O
O
OH CH3 O
N N N
利福喷丁√区别
抗菌谱同利福平,作用强2-10倍
2021
18
O ONa OH 2H 2O
NH2
对氨基水杨酸钠√
起抑菌作用,易产生耐药性,宜合用
2021
19
3 2
N
1
O
4
N NH2
H
异烟肼* 化学名:4-吡啶甲酰肼
2021
20
性质:1.遇光变质
2021
6
OO
N
OH
NNN HN
H3C
3H2O
吡哌酸√:第二代
2021
7
OO F
OH
N
N
HN CH3
诺氟沙星*:第三代
性质:1.在空气中能吸收水分,遇光色变深;
2.室温稳定,见光分解成7-哌嗪开环产物 (P478);
3.酸性回流可脱羧。 2021
8
F6 5
1
N7 8 HN
OO
43
12
N
OH HCl H2O
第十二章 合成抗菌药和抗病毒药
合 喹诺酮类 成 磺胺类及抗菌增效剂 抗 抗结核药及其他 菌 抗真菌药
药
2021
1
抗病毒药
按结构可分为三类: ➢ 三环胺类:盐酸金刚烷胺(P492) ➢ 核苷及其类似物 ➢ 多肽类
2021
2
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
Ⅰ. 抗菌谱窄(抗G-菌),易产生耐药性, 作用时间短,毒性大,以萘啶酸和吡咯米 酸为代表(62-69年)
代谢:羟基氧化
2021
24
MeO MeO
+
N OCl- H2O
盐酸小檗碱* O
结构特点:异喹啉环、苯并噁茂、翁 盐(季铵碱)、甲氧基
用于菌痢和胃肠炎,α-受体阻断作用
和抗心律失常作用2021
25
理化性质:
1.可以3种形式:季铵碱式、醇式和 醛式存在,季铵碱式最稳定,为主 要存在形式,能溶于水,醇式和醛 式易溶于有机溶剂。
2.遇酸醇式和醛式转变为季铵碱式 3.易被KMnO4氧化成小檗酸、小檗
醛和去氢小檗碱
2021
26
O2N
H O
N N
O NH
O
呋喃妥因√ (硝基呋喃类)
性质:1.加水溶解加NaOH溶液,溶液显 深橙红色,为硝基呋喃类药物的共有反应。
2021
12
对氨基苯甲酸
作用机制
谷氨酸
二氢蝶啶焦磷酸酯
磺胺类药物
二氢叶酸合成酶
二氢叶酸
抗菌增效剂
二氢叶酸还原酶
四氢叶酸
2021
13
H2N
O O ON
S N H
CH3
磺胺甲噁唑√
T 1/2=11hr,与甲氧苄啶以5:1比例配 伍,可增效,这种复方制剂被称为复
方新诺明
2021
14
H3CO
OCH3
H3CO
Ⅱ. 广谱(抗G-菌、抗G+菌和绿脓杆菌), 不易产生耐药性,毒副作用小,以吡哌酸 为代表,用于泌尿道、肠道感染和耳鼻喉 感染(70-77年)
Ⅲ. 广谱(抗G+和G-菌、抗支原体、衣原 体等),体内分布广,耐药性低,毒副作 用小,以诺氟沙星为代表,临床应用广泛 (78年- )
2021
3
萘啶羧酸类
2.易溶于水
3.也可制成腙的形式供药用(P485)
4.具有还原性。可被多种弱氧化剂氧化。 如氨制硝酸银试液、溴酸钾、溴、碘 等氧化。
5.与铜离子或其他重金属离子络合,形 成有色的螯合物。
2021
21
6.酸、碱不稳定性。易水解成异烟 酸和游离肼,毒性增大。
7.空腹使用。 8.因个体差异,需做到用药个性化。
2021
22
OH
4
H3C
3 2
H
H2 N1 1 OH
H
N 2' H
1' 3'
4' CH3
盐酸乙胺丁醇*
2HCl
化学名为[2R,2’R]-(+)-2,2’- (1,2-乙二基二亚氨基)-双-1 -丁醇二盐酸盐
2021
23
结构特点:2个手性碳原子,右旋体 活性比内消旋体强12倍,为左旋 体的200-500倍
2021
10
磺胺类药物的发展
NH2
H2N
NN
SO2NH2
百浪多息
H3CCONH
SO2NH2
对乙酰氨基苯磺酰胺
H2N
SO2NH2
对氨基苯磺酰胺
2021
11
构效关系
4
RHN
1
SO2NHR'
1.对氨基苯磺酰胺为必需结构; 2.苯环为必需基团; 3.1位N原子单取代,R’多为五元或六元杂
环;
4.4位较少取代
2.含有酰亚胺结构,呈弱酸性,加水
及氨试液溶解后生成铵盐,加硝酸银试液
即生成黄色银盐沉淀20。21
27
唑类抗真菌药的构效关系
分子中至少有一个唑环(咪唑或三氮 唑);
6. X原子可为碳或氮原子,亦可 与1位成环
O
4 3 COOH A
12
N
2021
5
理化性质√ :
1. 易与金属离子螯 合
2. 酸性条件下回流 易脱羧,见光易 分解,室温条件 相对稳定
3. 7位含氮杂环酸 性条件下见光分 解
代谢特点√ :
1. 3位羧基的葡萄 糖醛酸结合物
2. 7位哌嗪环的3’ 羟基化,进一步 氧化成酮
性质:1. 遇光变质,水溶液易氧化
2. 遇亚硝酸液易被氧化成暗红色酮类化合物, 在碱性条件下易氧化成醌型化合物
3. 3位醛缩氨基哌嗪键在强酸条件下易 裂解成醛和氨基哌嗪衍生物
4. 25位酯键易水解成脱乙酰基利福霉素
(活性1/8-1/10)2021
17
H3C OH3C
H3C O
OH CH3
OHCH3
甲氧苄啶√
N NH2 N
NH2
2021
15
OH
H3C
H3C OH3C
25
O
20 22
OHCH3 CH3 14
H3C
7
16 CH3
15
O NH OH OH
891 2
H3CO
3
6
O
5 10 4
11
O 12 C13H3 O
OH
利福平*
N N
2021
N CH3
16
结构特点:由27个碳原子组成的大环 内酰胺,环内有一个萘环(平面性芳 香核)并与一立体脂肪链相连成桥环。 其中萘环为1,4-萘二酚结构
盐酸环丙沙星*
化学名:1-环丙基-6-氟-1,4-二氢-4 -氧代-7-(1-哌嗪基)-3-喹啉羧酸盐 酸盐水合物
2021
9
OO F
OH
N
N
N H3C
氧氟沙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O
*
CH3
左氟沙星*:1)抗菌活性比右旋体强8-128倍, 比消旋体强2倍;
2)水溶性比消旋体强8倍,易制成注射剂;
3)毒副作用最小,副反应发生率2.77%。
OO
结构类型√
吡啶并嘧啶羧酸类
OO
OH NN
N
OH
NN
喹啉羧酸类
OO F
OH
N
2021
4
构效关系√
1. 1位多取代小烃基,如乙基、 氟乙基和环丙基等
2. 3-羧基和4-酮基是活性所必 需
6
5
3. 5位可引入氨基,提高吸收能 力和组织分布选择性
B
7
8
X
4. 6位氟代可增强活性
5. 7位可引入五元环或六元环, 以哌嗪多见
O NH
CH3
OH OH
H3C
H3CO
O
O
OH CH3 O
N N N
利福喷丁√区别
抗菌谱同利福平,作用强2-10倍
2021
18
O ONa OH 2H 2O
NH2
对氨基水杨酸钠√
起抑菌作用,易产生耐药性,宜合用
2021
19
3 2
N
1
O
4
N NH2
H
异烟肼* 化学名:4-吡啶甲酰肼
2021
20
性质:1.遇光变质
2021
6
OO
N
OH
NNN HN
H3C
3H2O
吡哌酸√:第二代
2021
7
OO F
OH
N
N
HN CH3
诺氟沙星*:第三代
性质:1.在空气中能吸收水分,遇光色变深;
2.室温稳定,见光分解成7-哌嗪开环产物 (P478);
3.酸性回流可脱羧。 2021
8
F6 5
1
N7 8 HN
OO
43
12
N
OH HCl H2O
第十二章 合成抗菌药和抗病毒药
合 喹诺酮类 成 磺胺类及抗菌增效剂 抗 抗结核药及其他 菌 抗真菌药
药
2021
1
抗病毒药
按结构可分为三类: ➢ 三环胺类:盐酸金刚烷胺(P492) ➢ 核苷及其类似物 ➢ 多肽类
2021
2
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
Ⅰ. 抗菌谱窄(抗G-菌),易产生耐药性, 作用时间短,毒性大,以萘啶酸和吡咯米 酸为代表(62-6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