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50年的发展方向及科创中心建设

合集下载

创新中国 (考试100题)

创新中国 (考试100题)

•《创新中国》期末考试(20)23' 52''题量: 100 满分:100.0 截止日期:2017-12-24 23:59一、单选题1下面可以使心肌细胞增殖的是()我的答案:C5下面不属于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方法特点的是()。

我的答案:A33春秋航空作为民营企业,与东航相比有很多差距,其中不包括()。

我的答案:√3材料基因组计划的实施需要依靠政府、大学、企业的相互配合。

()我的答案:√4创造性劳动主要依靠人与人之间的传递来获得,不需要再进一步整合。

()我的答案:×5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做越来越多的事情,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会大大降低。

()我的答案:×6别人想到的东西没有付诸实践,后人即使付诸了实践仍然不能称为创新。

()我的答案:×7上大美院在米兰世博会的展览主要关注中国的乡村建设及非遗产业。

()我的答案:√8所有的心肌细胞都可以增殖。

()我的答案:×9创新来自需求,人要提前发现需求才能走在创新的前沿。

()我的答案:√10公共艺术可以通过与当地资源的结合创造巨大的财富。

()我的答案:√11专利不只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在当今国际环境下更是一种战略。

()我的答案:√12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想要创造价值,就必须与时代知识结合起来。

()我的答案:√13最早提出“落后就要挨打”的是斯大林,他所说的落后指的是综合国力的落后。

()我的答案:×14科技创新需要包括经济、技术、社会组织与制度、文化等各方面的条件的支持。

()我的答案:√15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必须在质量、成本、交付时间上赢得先机。

()我的答案:√16要想提出原创的想法得到原创的结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我的答案:√17有时候误打误撞也能够得到创新成果。

()我的答案:×18创新无处不在,创新主体可以是任何人。

()我的答案:√19应用卫星统计人口流动主要通过收集夜间灯光亮度数据来进行。

浦东未来产业发展趋势

浦东未来产业发展趋势

浦东未来产业发展趋势浦东未来产业发展趋势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和上海自贸区的建设,浦东作为全球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一直是国内外投资者和创业者争相关注的焦点。

未来浦东的产业发展将充满无限可能,下面将从四个方面分析浦东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而浦东已经具备了相对优势。

浦东自贸区的建设,为这一产业带来了许多便利条件,例如更加开放的政策环境、更加便捷的人才引进和更加灵活的企业注册制度等。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推进和应用,未来浦东将成为全球乃至亚太地区的信息技术创新和应用中心。

人工智能是未来信息技术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浦东作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的地区,将继续加大技术研发和人才引进的力度,培育人工智能创新企业和个人,建设更加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

未来浦东人工智能产业将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参与到城市治理、医疗健康、智慧交通等方面的建设和运营中。

大数据是信息技术的另一个重要支撑,浦东早在多年前就建立了规模庞大的大数据中心,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大数据产业链。

未来,浦东将进一步加强大数据技术研发和应用,提升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水平,推动大数据与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为企业和政府提供更加精准的决策支持和数据化服务。

云计算是信息技术的另一个重要方向,浦东作为全球云计算中心的重要节点之一,将继续引领云计算产业的发展。

未来,浦东将继续培育和引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云计算企业,推动云计算与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创新,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灵活的云计算服务。

物联网是连接一切的重要基础设施,浦东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物联网产业聚集区。

未来,浦东将进一步发展物联网产业,推动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融合应用,为城市智慧化建设、工业制造、农业发展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撑和解决方案。

二、高端制造业产业高端制造业是浦东未来产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纲要》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纲要》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0.10.17•【字号】沪府办发〔2020〕12号•【施行日期】2020.10.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纲要》的通知沪府办发〔2020〕12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经市政府同意,现将《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0年10月17日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纲要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体育强国建设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加快推进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制定本纲要。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自觉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依法治体、融合发展,大力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更好发挥政府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重要作用,持续提升体育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地服务体育强国建设。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全球著名体育城市。

体育实现全领域、全方位高质量发展,体育发展水平稳居全国前列,市民参与体育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体育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

全民健身普及率有效扩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左右;竞技体育竞争力持续增强,本市运动员对国际大赛的国家贡献率稳步提高;国际体育赛事之都基本建成,体育产业总规模比2020年翻一番,体育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上海城市精神的重要名片。

到2035年,迈向更高水平全球著名体育城市。

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体育发展水平进入全球前列;体育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智能化全面实现,体育活动成为人人参与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时尚,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0平方米左右,每万人拥有体育健身组织35个,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维持在97%以上;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和国家贡献率持续提升,职业体育与专业体育齐头并进,涌现一批有全球号召力的优秀运动员;青少年体育素养大幅提升,健康状况显著改善;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资源配置中心,举办一批顶级大赛、全球展会,拥有一批知名体育机构、有影响力的体育职业俱乐部、有实力的体育科研中心;体育文化全球传播力、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明显提升,体育文化品牌、作品、阵地的规模效应凸显,本市高校体育院系跻身软科全球体育类院系学术排名50强。

立足城市战略使命 谋划上海科技发展

立足城市战略使命 谋划上海科技发展

立足城市战略使命谋划上海科技发展作者:石谦来源:《世界科学》 2020年第14期石谦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摆在各项战略任务的首位。

这是继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放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之后,对新发展理念内涵的再丰富,对新发展格局特征的新刻画,是指导科技强国和科创中心城市建设的战略方针,也是制订科技创新规划的指导思想。

认清变化规律,把握关键变量。

看清规律才能把关键变量转化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增量,找准支点才能夯实发挥战略支撑作用的着力点。

要深刻认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塑世界的速度、力度、深度和维度,系统研究科技创新的变化规律,把握世界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和我国面临的新形势。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就要树立“大科技”理念,把握科技与经济社会相互作用的规律,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就要准确把握自立自强和开放创新的关系。

科技合作的基础和本质是“长板”共享,只有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出强有力的“长板”,才能夯实国际合作基础,形成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聚焦效能提升,完善创新体系。

破解发展中的难题,需要科技支撑;破解科技发展中的难题,要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

要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构建系统、完备、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

坚持需求牵引,就是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彻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巨大潜能。

上海这五年,“五个中心”从这里启航

上海这五年,“五个中心”从这里启航

上海这五年,“五个中心”从这里启航文薛亮6月27日,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闭幕。

大会报告提出,到2035年,“五个中心”(即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全面升级,重要发展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五年前,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深入推进“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

之后,李强书记在十一届市委三次会议上首次提及“五个中心”,将此前讨论的“四个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并称为“五个中心”,作为上海需要深化的核心功能。

从“四个中心”到“五个中心”,上海发展战略的全球站位不断提高。

以下综合政府发布信息、主流媒体报道、国际权威指标以及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的研究成果等,对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上海“五个中心”的建设成效进行盘点。

国际经济中心2021年,上海市GDP(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32万亿元,较之2017年增长1.31万亿元,人均GDP达到17.36万元,其中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规模合计达到1.27万亿元。

2021年,上海新设市场主体数为52.7万户,较之2016年增加18.0万户,每千人拥有企业数量位列全国第一。

截至2022年5月底,上海共吸引9.8万户外商投资企业落户,其中跨国企业地区总部848家、外资研发中心512家,是我国跨国企业地区总部最密集的城市之一。

在国际城市竞争中,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是吸引人才和企业的“磁力”。

日本知名智库森纪念财团城市战略研究所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世界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设定6个大类(经济、研发、文化、居住、环境和交通)、70个指标,从多维度对全球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估和排名。

上海在该智库发布的“世界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2020”中直接从上一年的第30位首进前十,并在最新一期2021的排名中继续保持该名次。

持续改善的营商环境使得上海成为创业者的天堂。

2024年上海发展上海在经济和城市建设方面的领导地位

2024年上海发展上海在经济和城市建设方面的领导地位

上海拥有丰富的外 资企业资源,吸引 了众多跨国公司设 立总部或分支机构
上海是中国对外贸 易的重要门户,与 世界各国有着广泛 的经济联系
上海积极推动自由 贸易试验区建设, 不断深化对外开放 程度
科技创新:上海拥有众多科研机构和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全国领先 产业升级:上海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人才引进:上海吸引了大量高素质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政策支持:上海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创新和发展
绿化覆盖率提高:增加城市绿 地面积,提高空气质量
交通改善:优化交通网络,减 少拥堵,提高出行效率
垃圾分类和回收:推广垃圾分பைடு நூலகம்类和回收,减少环境污染
城市更新:对老旧建筑进行改 造,提升城市形象和功能
智慧城市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绿色城市建设:推广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降低环境污染 城市更新改造:对老旧小区、商业街区等进行改造,提升城市形象 城市文化保护: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城市文化精神
科技创新: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吸引外资:成为全球投资热点城市
文化交流:成为全球文化交流中心
PART FIVE
推动科技创新,打造世界级 科技中心
成为全球领先的金融中心
加强与国际合作,提升国际 影响力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 级和转型
城市更新:推 进旧城改造, 提升城市品质
上海已成为全球最 大的金融中心之一
上海在科技创新、 高端制造等领域具 有领先地位
制造业:高端制造 业快速发展,如汽 车、电子、医药等
服务业:金融、科 技、文化创意等现 代服务业成为主导 产业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40)(草案)》解读.DOC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40)(草案)》解读.DOC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xx2040)(草案)》解读出guo从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获悉,《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xx-2040)(草案)》已形成,即日起正式启动为期1个月的社会公示。

草案显示,上海至2040年人口调控目标为2500万人左右。

发布会上,对于公众关注的人口调控问题,规划草案显示,至2040年上海人口调控目标为2500万人左右。

同时,根据全球城市开放发展的特点,在常住人口基础上,以实际服务人口(包括常住人口、半年以下暂住人口、跨市域通勤人口、短期游客等)的合理需求,预留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的数据,截至xx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5万人。

规划草案对上海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提出了“负增长”要求。

规划提出,至2040年,上海市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其中还包括战略留白空间200平方公里。

上海的发展也将与周边区域实现融合发展。

根据规划草案,未来将构建上海与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舟山等地区协同发展的上海大都市圈,形成90分钟交通出行圈,突出同城效应。

根据昨日起公示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xx-2040)(草案)》(下称《上海2040》),常住人口规模在2500万左右。

而截至xx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5万人。

其中对上海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提出了“负增长”要求,至2040年,上海市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其中还包括战略留白空间200平方公里。

另外,至2040年,市域森林覆盖率25%以上、对10万人以上新市镇轨道交通站点的覆盖率100%。

沪将构建“主城区-新城-新市镇-乡村”的城乡体系,将有9个主城副中心、5个新城中心和2个核心镇中心。

浦东新增金桥、张江主城副中心。

《上海2040》提出构建“八射八联”轨道交通市域线网络,形成8条主城区联系新城、核心镇和中心镇的射线,新城与中心城之间的公共交通出行比重提升至80%,枢纽之间的轨道出行时间缩短至40分钟。

上海2050年的发展方向与科创中心建设

上海2050年的发展方向与科创中心建设

上海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一直以来都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成为国内外企业投资和发展的首选目的地。

正因如此,上海也一直在积极努力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之一、在未来的发展中,上海将继续推进科创中心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上海将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上海将继续增加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加大科研力度和创新能力培养,吸引更多的国内外高端技术人才来上海创业和工作。

同时,上海还将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创新的整体水平。

其次,上海将继续优化营商环境,为科创企业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和政策支持。

上海将进一步简化企业注册和审批程序,降低企业成本,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支持,鼓励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

同时,上海还将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市场准入透明度,为科创企业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经营环境。

此外,上海还将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结合,推动高质量发展。

上海将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上海还将建设一批科技创新示范区和科技创业基地,为科创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和创新创业环境。

通过科技创新的推动,上海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城市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

最后,上海将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的人才高地,为科创中心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上海将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上海将吸引更多的国内外高端人才来上海工作和生活,提供良好的就业和发展机会,创造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环境。

上海还将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建设,培养具有竞争力的人才队伍,为科创中心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上海科技发展与创新中心建设需建“五个中心”

上海科技发展与创新中心建设需建“五个中心”

上海科技发展与创新中心建设需建“五个中心”作者:暂无来源:《上海经济》 2015年第4期文/ 刘亮习总书记明确指出,全球范围看,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必须“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因此,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我国科技发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上海作为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科学发展先行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核心任务。

上海建设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背景分析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既是基于全球经济与技术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更是上海解决自身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在更高起点上实现创新驱动的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1. 上海建设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必要性分析一是再全球化和新产业革命的发展已经使建设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各国的核心战略之一。

目前,随着创新型经济在全球兴起,科技创新与城市功能发展的耦合互动愈发紧密,科技创新成为城市功能的核心载体,发达国家的经济中心城市,正发展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城市。

同时,全球化正在对现代国家的涵义及其要素(领土、民族、主权、政府等)赋予新的特征,也带来新的挑战,其根本在于以科技创新来破解当今人类所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各种共同挑战,从全球化深度发展趋势来看,贸易、生产、服务、知识的依次全球化,实现着资源全球配置、生产全球布局、服务全球外包、知识全球流动;全球化的重要基础架构正在从全球贸易网络、全球生产网络走向全球创新网络,全球城市网络与全球创新网络的叠加,正孕育着新型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城市形态,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把打造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城市作为应对深度全球化的核心战略举措,建设枢纽型科技创新城市,对提升国家整体实力、促进产业转型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海市创新团队 未来五年发展目标及具体计划

上海市创新团队 未来五年发展目标及具体计划

上海市创新团队未来五年发展目标及具体计划一、发展目标:1. 提升创新能力:通过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和先进技术,提升团队的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2. 打造一流科研评台:建设世界一流的科研评台,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加入,并为创新团队提供更好的科研条件和支持。

3. 增强合作交流:加强国际间合作交流,引进国际先进科技成果,同时推动本地科技成果走出国门。

4. 培养人才:建设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科技人才,为未来的创新发展打下人才基础。

5. 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创新成果在产业上取得突破。

6. 提升国际影响力:通过创新研究和成果推广,提升上海市在国际科技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具体计划:1. 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通过建立国际化的人才招聘机制,引进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先进科研理念的高端人才。

同时加大对本地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吸引力度。

2. 建设一流科研评台:设立更多的科研实验室和创新基地,提供更好的科研设施和支持服务,吸引更多的优秀科研团队加入,并建立更加完善的科研管理和评价体系。

3. 加强国际间合作交流:加大国际间科技合作力度,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科技成果,同时将本地科技成果推向国际市场。

4. 培养人才: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包括设立科研人才培养基金、举办国际学术交流会议等方式,为科研人才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成长机会。

5. 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设立科技产业基金,加大对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同时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财政支持。

6. 提升国际影响力:加强科研成果的宣传推广,增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提高上海市在国际科技领域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通过以上目标和计划的实施,上海市创新团队未来五年将迈向一个更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研创新团队。

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上海的科技创新水平会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动力。

7. 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建立更加系统完善的创新团队建设机制,加强团队管理和团队文化建设,营造更加良好的创新氛围和团队合作氛围。

上海2050发展战略

上海2050发展战略

从高起点探究上海城市未来发展前景和蓝图“三个上海战略”,从时间上来看,其中的两个规划一个是“十三五”发展规划,主要是根据国家规定每五年发展要求,需要制定的中期发展规划,本轮规划则是在“十二五”发展规划即将结束之际,启动2016-2020年即“十三五”时期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思路研究;另一个则是同样根据国家规定,每20年制定新的城市总体规划,本轮规划是《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到2020年结束,因此需要提前谋划未来20年即2021-2040年上海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第三个则是面向未来30年上海发展战略研究,需要着眼于未来30年世界经济政治大格局、全球城市发展大趋势以及中国经济社会和上海城市未来30年发展演变新特点,从长期发展和战略高度研究思考上海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定位问题。

从总体上来看,同时开展“三个上海战略”研究,既是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推动全面改革和科学发展之举,也是上海城市经济社会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

首先,战略规划研究是事关未来发展的重大议题,战略意义现实意义重大。

作为一个在军事上有“全面性、指导性、引领性”的特定含义的重要概念,“战略”一词被广泛运用到经济社会发展领域,主要是指充分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要求,并能够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的计划、方略和行动方案,包括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布局、战略步骤和战略思路等等,一个好的发展战略,对于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性、前瞻性、宏观性和引领性。

任何一个国家和城市发展,都要制定科学的战略规划和思路,通过战略规划、战略谋划来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这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要求,也是战略学和规划学的具体实践和运用。

从各国经验来看,一般都是提早动手,通过深入研究影响一国或者一个城市发展的各种因素、趋势、规律,从而对于未来发展中带有全局性、重大性、长期性的各种变量和问题进行战略谋划。

其次,从上海城市发展实践来看,提早开展战略规划研究是上海城市成功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事实证明也是明智之举,对于推动城市现代化发展意义重大。

上海未来20年发展概要

上海未来20年发展概要

上海未来20年发展概要  最新官方文件摘要本周末,上海市规土局正式发布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这一官方文件透露了大量上海未来20年发展的重要信息,以下为其中重点信息的原文摘要(官方发布原文全文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共118页)。

总体目标在2020 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的基础上,到2040年将上海建设成为综合性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

底线约束严格控制人口规模,持续优化人口结构和人口布局,有效调整人口密度和人均建设用地水平,促进宜居城市建设。

落实中央严格控制超大城市人口规模的要求,缓解人口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紧约束之间的矛盾,力争至2020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人左右,并作为2040年常住人口规模的动态调控目标(2014年已达2425万人)。

实现规划建设用地规模负增长,做到建设用地只减不增,重点通过推进集约节约用地和功能适度混合来提升土地利用绩效,总量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以内(2014年已达3100平方公里)。

按照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左右的标准,加强分区、分类指导,调控土地供应规模、结构和时序以及开发强度,实现人口规模调控。

空间格局主城区由中心城和中心城周边城市化地区组成。

中心城为外环线以内的地区,是集中体现全球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核心地区,通过优化功能、品质提升,增强城市活力。

中心城周边城市化地区在强化城市生态安全、防止城市蔓延的同时,加强虹桥、莘庄、川沙、吴淞地区的规划和管理,优化和提升功能和品质,与中心城共同发挥全球城市核心功能作用。

规划在中心城内的人民广场、外滩、陆家嘴和世博滨江等地区建设市级中心,面向公众提供高品质的商业文化休闲活动,集聚金融、贸易、航运、文化和科技创新等全球城市核心功能。

以“网络化、多中心”为原则,以均衡布局为导向,以中心城北四区和东部地区为重点,规划培育若干市级副中心或地区中心。

聚焦上海2050

聚焦上海2050

聚焦上海2050作者:暂无来源:《上海经济》 2015年第6期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美国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 吉利美、上海交通大学主办,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承办的《新型城镇化与住房金融国际论坛》,于2015 年6 月10 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创新基地五楼多功能会议厅举行。

应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王战与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吴旦邀请,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U.S. Department of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HUD)助理部长(AssistantSecretary)及房地产贷款保证公司吉利美(Ginnie Mae)总裁Ted Tozer、副总裁John Getchis 率团来华参会。

论坛邀请美、英等国家与中国的城市发展、住房金融和房地产经济相关专家,以及上海市房地产开发企业领导近百人共襄盛会。

论坛主题涉及新型城镇化发展、国家货币政策与住房金融以及中外住房发展与政策等。

新型城镇化是中央提出的国家发展战略,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动力和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

上海市目前正在对2030 年,2040 年和2050 年的城市发展与规划进行研究,世界各大城市需要共享繁荣发展的经验。

中国的住房金融体系是当下新型城镇化发展和住房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优化是住房金融发展重点之一。

在经济转型时期,中国房地产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也是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美国作为发达国家,在市场化程度已经非常高的情况下,政府在居民住房保障和促进方面,仍然进行了很多制度与政策的设计、安排和干预,住房金融是其中最基本、最广泛和最重要的手段。

参加本次论坛的美国吉利美公司,就是美国住房金融制度安排中一个较为成功的典范,作为具有政府背景的金融抵押担保公司,通过对购房者提供信用担保和低息住房贷款,使得低收者和年轻人可以购买住房。

他们的经验对国内住房深化住房制度改革、进行住房金融创新等具有借鉴意义。

本次论坛邀请了近二十位中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演讲和专题报告,他们分析了当前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奉献了精彩的观点。

上海复兴计划

上海复兴计划

上海复兴计划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壮大,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上海提出了复兴计划,旨在推动城市发展,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上海复兴计划将重点关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加大投入,改善城市交通、水利、供电等基础设施,提升城市运行效率,提高城市抗灾能力,为城市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其次,上海复兴计划将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城市的快速发展给环境带来了很大压力,为了改善环境质量,上海将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节能减排,加强污染治理,提高生态保护水平,打造宜居城市环境。

同时,加强城市绿化和水系建设,提升城市生态品质,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另外,上海复兴计划还将致力于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通过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城市产业竞争力。

同时,加强对企业的扶持和引导,推动企业做大做强,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

最后,上海复兴计划还将关注城市社会事业建设和民生改善。

通过加大对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增强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同时,加强社会治理和风险防范,维护社会稳定,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总的来说,上海复兴计划是一个全面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举措,将为上海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提供强大动力。

相信在上海复兴计划的引领下,上海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上海市加快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规划土地政策实施办法

上海市加快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规划土地政策实施办法

上海市加快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规划土地政策实施办法第一条目的依据为加快推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上海科技创新中心,优化科研创新空间格局,保障国家科学中心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产业园区转型建设科研创新功能承载区,提升科技研发和实体产业能级,服务自主创新创业,促进科研创新功能和城市功能融合发展,推动建设全球创新城市,根据国土资源部制定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和市政府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提高本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若干意见》《上海市城市更新实施办法》等,制订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实施办法适用于符合上海市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工业、研发用地。

本实施办法所指园区平台,为承担市、区级各类园区建设、运营管理的平台型公司。

第三条工作原则(一)完善城市功能,营造有利于科技研发和创新创业的空间布局和政策环境,促进科技研发体系建设和创新经济发展。

(二)支持园区平台发展运营,提高园区平台服务科技研发和创新创业的能力,促进产业园区转型建设科研创新功能承载区。

(三)提升科技研发和实体产业能级,重点扶持研发中心等研发机构和“四新”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企业发展。

(四)鼓励土地节约集约复合利用,促进科技研发和产业、社区融合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五)简化审批提高行政效率,改进审批管理服务,形成土地全要素、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

第四条简化规划实施及调整机制(一)合理制定工业、研发用地容积率、建筑高度等控制指标。

一般情况下,工业用地容积率不大于2.0,高度不超过30米;研发用地容积率不超过3.0,高度不超过50米。

对于有特殊产业功能和工艺需求的项目,经市产业、科技等部门认定,容积率和高度指标可予突破,参照相同区位商办项目核定。

(二)加强区规划管理部门与园区管理机构的工作协调,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能。

区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园区整体转型发展需求,结合规划执行情况,及时对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完善。

上海市 打造“科技创新中心”城市新名片

上海市 打造“科技创新中心”城市新名片

上海市打造“科技创新中心”城市新名片作者:郭玲来源:《小康》2018年第07期在原有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基础上,上海的城市定位增加了科技创新中心,由此形成了“五个中心”的新定位。

“今后五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上海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决胜期、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期、全面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的起步期。

”1月22日至1月29日,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大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沪召开。

增加科技创新中心,上海形成“五个中心”新定位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是上海自建设自贸试验区之后,着力打造的另一张城市名片。

1月23日上午,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上海市市长应勇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回顾了本届政府过去五年的工作,对今后五年及2018年的工作提出建议。

这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快推进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五个中心’建设,着力构筑上海发展的战略优势,当好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谱写好中国梦的上海篇章。

”事实上,就在两会之前,今年1月出炉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显示,在原有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基础上,上海的城市定位增加了科技创新中心,由此形成了“五个中心”的新定位。

对此,业内经济专家表示,增加科技创新中心,是上海为适应新形势对自己的又一次调整与提升,目的是培育出更多更强的科技创新企业,以提高对全球经济的辐射能力,打造更开放的国际枢纽门户。

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实际上已经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中。

在去年9月回答媒体提问时,应勇曾表示,把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事关上海的未来,对上海至关重要,而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任务是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上海市科创中心人才政策评估及优化建议

上海市科创中心人才政策评估及优化建议

上海市科创中心人才政策评估及优化建议随着上海市成为国内领先的科技创新中心,吸引了大量优秀的人才。

然而,为了进一步提升上海市科创中心的竞争力,有必要对该地区的人才政策进行评估并提出优化建议。

首先,需要评估上海市科创中心的人才需求和供给状况。

该评估可以通过调查和分析当前企业和研究机构的人才需求以及人才流动情况来完成。

这样的评估将有助于确定上海市科创中心目前的人才需求是否被满足,并为制定进一步优化人才政策提供依据。

其次,应该评估上海市科创中心的人才政策的效果和成果。

该评估可以通过跟踪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发展情况,了解政策对他们吸引、留住和培养人才的影响。

此外,也应该评估政策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比如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情况和留住情况。

基于以上评估结果,可以提出以下优化建议:1.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建议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度,并提供更好的福利和待遇。

例如,可以提供更多的住房补贴、卫生保健福利和教育资源等,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上海市科创中心。

2.加强人才流动和交流:建议通过建立人才交流平台和提供更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促进科创中心内外的人才互动和交流。

这将有助于加快科创中心的创新速度和技术进步。

3.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建议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包括加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和教育资源投入,提供更多的科创项目和实践机会,鼓励年轻人才参与科技创新和创业。

4.改善科研环境和创业环境:建议优化科研环境和创业环境,包括减少繁琐的行政程序,提供更好的科研设施和资源,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为科技创新和创业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条件。

5.加强人才政策的宣传和吸引力:建议加大对上海市科创中心人才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其在国内外优秀人才中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可以通过组织科技论坛、举办人才赛事、开展人才合作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上海市科创中心工作和创业。

综上所述,对上海市科创中心的人才政策进行评估和优化是提升该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一步。

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愿景、战略目标及思路

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愿景、战略目标及思路

5506SEMINAR研讨会——专家观点汇编为加快推进《2021—2035年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研究与制定工作,进一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2019年到2020年上半年,规划研究课题组召开了数次专家研讨会,形成了系列专家研讨会观点汇编。

本文围绕上海中长期科技创新发展的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趋势、愿景目标及规划研究编制的思路和方法等议题展开研讨,现将专家主要观点和建议汇编如下。

一、科学地研究与编制规划把握战略研究的“四个关键点”。

一是拓展研究视野,深入分析全球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动态,掌握核心信息,重点研究其战略规划背后的发展理念、思路等;对照策源功能的四个“新”,做深入的破题和推进。

二是进行比较研究,对标国际国内,进行横向的城市比较,可以从当前比较有公信力、影响力的国际城市排名榜单入手,进行研究分析,对上海所处的发展阶段、方位、方向进行分析判断。

三是进行回顾研究,基于纵向的历史维度,研究上一轮规划中哪些东西可以在这一轮规划中继承下来;研究规划落实的偏离度,是什么原因导致规划实施偏离,是规划本身的问题还是形势及政策变化的原因?四是研究要做深做透,提出的观点需要有扎实的分析,判断其论据是否充分,同时深挖背后隐藏的“富矿”,做到有理有据。

把握科技创新的长期性与短期性、战略与战术、整体性和阶段性。

一是科学技术创新本身的长期性趋势是存在的,这个不会变,所以我们做趋势性分析要把长期性趋势和短期性波动分类,例如哪些是3到5年的波动,而这个波动的方向是怎样的?二是考虑未来10~15年上海科技发展规划要解决的战略性问题和战术性问题的分类,比如某些关键技术可能就是战术性问题,面向未来世界发展、面向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战略性问题等。

三是对于目标的描述,包括整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目标设定的核心在于,规划是政府编制的,因此市场能够做的事情和政府需要去布局的任务要分开,通过市场作用能形成结果的指标不应体现,如打造什么样的企业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不同产业的资源禀赋依赖与转换
资源禀赋 土地 农业 加工业 ***** *** 房产 * *** 劳动力 人才 ***** **** * ** 资金 * ** 资本 * ** 能源 * *** 环境 区位 *** * * ** 文化 科技 知识产 能力 权 * * * ** ** **
制造业
“十一五” 23824 ( 计 划 1.8 万 亿 ) 80
——投资结构变化:工业转向城市
十五和十一五 九五 八五
25%
22% 14% 64%
33%
34%
50% 25%
33%
工业投资
城市建设
房地产
工业投资 城市建设 房地产
工业投资 城市建设 房地产
*上海存量发展时代的新型城市化

(2020—2050)上海未来发 展的模式是卫星模型:卫星或 空间站(物质基础)、太阳能 板(能源获得)和宇航员(人 才)

四个全面的小康目标、全面改 革、法制建设和党建
二、上海新型城市化(2050)
*工业化带来的城市化(19802020):工业城市到“四个中心” *新型城市化(2021—2050): 上海存量时代的财富中心、文化 中心与科创中心等三大发展方向
*工业化带来的城市化(增量发展时代)

工业化的土地扩张,形 成了城市规模的扩张 工业生产基地: 乡镇工业: 产业园区: 科技园区: 创意园区(城区):
**
*** **
**
*
**
****
**** **
**
*
*** **
**** ****
**** **** *****
(资料来源:本项目组整理)
——上海未来发展的阶段目标 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 2030年:成为长三角首位城市

2040年:国际化大都市
2050年:全球文明城市

——卫星模型理解(1980—(2010—2020)— 2050)

过去30年中国经济增量高速 发展的动力(四个助推火 箭),主要依靠以下四大增 量资源:
人口增加:劳动力红利 建设用土地:城市化 资金增长:利用外资与储蓄 能源增长:碳排与环境资源

——中国经济发展的资源紧约束(2020—)
2050:建国100年 中等富裕目标与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波特理论模型
人均 GDP1~2 万美元 人均 GDP小 于1000 美元
财富阶段 创新阶段
人均 GDP2万 美元以上
投资阶段 资源阶段
人均 GDP5000 美元左右
——中国发展阶段判断
——我国还处在投资阶段: 人均GDP 7500美元 中速增长阶段 出口与投资增速减缓 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 东部城市与大发达地区大 多进入创新阶段
人口增长减缓:劳动力减少 与老龄化风险 建设用地饱和:土地闲置、 房地产过剩与政府债务风险 货币增发:资金外流与资金 链断裂风险 环境恶化:能源、减排与环 境风险

*“新常态”与“四个全面”
增 量 发 展 —— 过 渡 发 展 特 征 (中速增长)——存量发展 全 面 发 展 —— 分 化 发 展 特 征 (有增有减)——专业发展 政 府 主 导 —— 市 场 选 择 特 征 (政府微刺激)——市场决定
三、科创中心新认识:产城融合与四区联动
一、我国经济新发展
*十八大目标(2020与2050) *发展阶段理论(波特模型) *资源禀赋认识(卫星模型) *“新常态”理解(四个全面)
*党的十八大目标





2020:建党100周年 小康目标 GDP比2010年翻番 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番 城市化水平提升等


历任:
原上海市计划经济研究所副所 长 原上海市计委长远规划处处长 上海市科委原副总工程师 原上海市科技项目管理中心主 任 上海民创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 上海社科院城市与房地产研究 中心主任
主要内容
一、我国经济新发展:从增量到存量的时代
二、上海新型城市化:面向2050的三大方向
上海2050年的发展方向 与科创中心建设
上海社会科学院 戴晓波 研究员 二O一五年八月二十一日
向郑时龄院士、主持人及 在座各位同志学习致敬!
演讲者介绍


现任主要社会兼职:
上海楼宇科技研究会 副 理事长 上海市固定资产投资建设 研究会 副理事长 上海市房产经济学会 常 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上海市宏观经济学会理事 上海市城市经济学会理事 上海市生产力学会理事等
装备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生活服务 ** 业
生产服务 ** 业 知识服务 * 业
***
*** ****
**
*** ****
**
*** ****
物质基础:基于金融与财富 能源能量:基于科技创新 创新人才:基于文化包容 ——2050年上海国际大都市发展 的三大方向

——2050的上海:文化、财富与科创中心
1990~2020 基础资源 利用资源 创造资源 区位与土地 投资与贸易 城市土地级差
2021~2050 人才与科技 资本与知识 人才资本位差



——上海全社会固定投资增长速度
五年计划期 投资规模(亿元)
“六五” “七五” “八五” “九五” “十五” 400(计划220) 1120(计划420) 3990(计划1320) 9350(计划1万亿) 13260(计划1万亿) 180 256 134 42
增长(%) 投资特点
工业投资为主 工业投资为主 工业投资为主 工业投资与城市建设并举 城市建设与房地产为主 城市建设与房地产为主
——上海已经进入创新阶段
*资源禀赋认识

C — D 科技进步函数(模型) Y = A + aL + bK (a+b=1) 经济增长是由劳动力增长、资金增长和科技进 步三者构成,其中A/Y代表科技进步率。 Y:GDP增长速度 10%(翻两番为7.2%) L:劳动力增长速度 3%左右(1.8%) K:资本增长速度或投资 3%左右(1.8%) A:科技进步贡献率 4%左右(3.6%) (1980—2000年期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