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名著阅读复习之走进《呐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回来曾获得村里人一时的敬畏,但人们探 听底细后又对他“敬而远之”。得知革命 党进村,本是“深恶痛绝”,但一看举人 和村里人都怕他们,便有些神往,然而阿Q 一直没弄懂革命,直到被抓、被杀。临死 前的遗憾是画押的圈不圆。小说深刻地表 现了封建文化窒息下形成的中国国民的劣 根性,阿Q则是这种国民性弱点的集中体现。 “精神胜利法”是阿Q的主要特征。
冲刺40分
名著阅读
走 进《呐喊》
一、《呐喊》概况
《呐喊》是鲁迅( 1918 )年 14 1922 至( )年所作的( ) 篇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 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 ( 五四时期)期间中国社会的 现状。
二、说出《呐喊》14篇小说的篇目
(1) 《狂人日记》 (3) 《药》 (5) 《一件小事 》 (7) 《风波》 (9) 《阿Q正传》 (11) 《白光》 (13) 《鸭的喜剧 》 (2) 《 孔乙己 》 (4) 《明天》 (6) 《头发的故事》 (8) 《 故乡 》 (10) 《端午节》 (12) 《 》 兔和猫 (14) 《 社戏 》
• 《阿Q正传》 故事梗概: • 《阿Q正传》阿Q,姓名籍贯不详,以做短工度 日。阿Q自尊又自卑,对受居民尊敬的赵太爷和 钱太爷独不崇奉,不是想自己“先前阔”,就是 想“儿子会阔多了”,他总能在精神上获胜。被 王胡揍了一顿,又被“假洋鬼子”打了一棍,想 着“儿子打老子”便忘却了,调戏守小尼姑更觉 晦气全消。但这却勾起了他的欲望,尽管严守 “男女之大防”,但又压不住自然的本能,就对 吴妈叫着“我和你困觉”,被秀才的大竹杠打了 一顿,阿Q的爱情梦被打破,随即生计又成问题, 于是打定进城。
• 主旨: • 作品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农村为背景,通过对主 人公阿Q的命运的描写, • 一是要“画出沉默国民的灵魂”,“暴露国民 的弱点”,揭示了长期的屈辱地位和统治阶级 思想的毒害而造成的精神胜利法这种不能正视 现实的性格特征,“引起疗救的注意” 。 • 二是小说用艺术形象总结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 训,批判它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在客观上提 出了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农民问题的重要 性和迫切性。
• 2、作品简介 • 1918年,鲁迅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 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揭 开了中国小说史的新的一页。此后,鲁迅的创作就一 发而不可收,陆续发表了《孔乙己》《阿Q正传》等 多篇小说。1923年,鲁迅将1918年至1922年间所作的 15篇短篇小说结集为《呐喊》(后来再版时抽出了 《不周山》后更名为《铸剑》),所以现在流行的版 本只有14篇:《狂人日记》《一件小事》《风波》 《故乡》《药》《孔乙己》《阿Q正传》《白光》 《明天》《社戏》《兔和猫》《鸭的喜剧》《端午节》 《头发的故事》。鲁迅把这个集子题作《呐喊》,意 思是“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 使他不惮于前驱”。
• 分析: • 《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的代表作,是中国文学 史上的名篇。作者创作这部小说是想暴露国民 的弱点,写出一个“现代我们国人的灵魂 来。”“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作品 成功的塑造了一个集中体现中国国民性弱点的 典型人物——阿Q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对于落后 农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胸臆。小说深刻地 表现了封建文化窒息下形成的中国国民的劣根 性,阿Q则是这种国民性弱点的集中体现。 “精神胜利法”是阿Q的主要特征。作品采用 了改造过的章回体小说的形式,分九章讲述了 一个个既独立又关联的故事,形象的刻画了 “阿Q”的性格特征,往往能引起读者会心一笑。
• 但笑过以后却又不禁同情怜悯阿Q,作者揭 露了国民的弱点,从而也就引起了疗救的 注意。作者语言修养极深,独具匠心使用 的词汇自然又恰到好处,如“阿Q”调戏了 小尼姑而“十分得意的笑”,酒店里的人 也“九分得意的笑”,阿Q从城里发财回来, 大名从“浅闺”传到“深闺”里去了。相 对于“深闺”的“浅闺”和相对于“十分” 的“九分”,用得十分形象而幽默。作品 中鲁迅使用的词汇即新颖又妥帖,常给人 以新颖别致之感。
• 主旨: • 据鲁迅说,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 害”。 • 作品通过狂人的形象,尖锐地揭示了家族 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 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为主题内涵的中国封建文 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作 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对中国的 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中国的甚至是 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
• 《狂人日记》 • 故事梗概: • 《狂人日记》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一个“狂人”的 故事。他害怕所有人的眼光,总觉得人们想害他,想吃 掉他。医生给他看病,让他“静养”,他便认为是让他 养肥可以多吃肉。他记得大哥曾对他讲过“易子而食”、 “寝皮食肉”之事,然后想起“妹子”死时,大哥劝母 亲不要哭,便认为妹子是被大哥吃了。“狂人”越反抗 “吃人”,越被认为是是“疯子”,当他完全失望于改 造周围环境时,他也“痊愈”了,去某地当候补官了。 小说中的“狂人”实际上是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他周 围都是被封建礼教侵蚀了灵魂的人,他所害怕和反抗的 则是封建传统吃人的惯例。
• “狂人”形象及性格特征 • “狂人”是一个患迫害狂症的精神病患者,又是一个 具有现代意识的封建社会叛逆者形象。 • 患迫害狂症的精神病患者主要表现在他的言行、思维, 都具有迫害狂症的特征。 • 具有现代意识的封建社会叛逆者形象主要表现在(1) “狂人”非常喜欢研究和思考问题,而且对问题有着 一股不弄明白不罢休的精神。他在探究现实和历史时, 终于发现了仁义道德的吃人本质。(2)“狂人”对现 实的认识非常清醒。他在看到了周围是一个可怕的吃 人世界的同时,还能分辨出食人者的种种类型。 • 性格特征:多疑、敏感、妄想;心态偏激,愤世嫉俗, 傲岸不群;对社会有清醒的认识,有深刻的思想,惊 人的洞察力。
三、请写出下列人物出自哪篇小说
王胡 水生 王九妈 华大妈 仲密夫人
《阿Q 正传》《故乡》《明天》《药》《鸭 的喜剧》
请写出下列人物出自哪篇小说
吴妈 七斤嫂 八公公 方玄绰 夏四奶奶
《阿Q正传》《风波》《社戏》《端午节》《药》
请写出下列人物出自哪篇小说
爱罗先珂 豆腐西施 康大叔 古久先生 陈士成
• “狂人”形象的象征意义及作者塑造这一形象 地主旨 • 作品中的狂人,实际上是一个敢于向传统挑战 的已经觉醒的知识分子的象征形象,一个敢于 向现实的世俗社会挑战的清醒的反封建的民主 主义者的象征形象。 • 作者通过狂人的叙述,揭露了中国社会几千年 的文明史,实质上是一部吃人的历史;披着" 仁义道德"外衣的封建家庭制度和封建礼教, 其本质是吃人,作者同时发出"救救孩子"的呼 声,呼吁人民觉悟起来,推翻封建制度。
• 4、《呐喊》的思想内容 • 虽然是一个短篇小说集,但《呐喊》整本书却有 一个相对集中的主题,那就是对整个中国社会的 思考。大致来说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 一是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彻底揭露和批判。这方 面的代表作是《狂人日记》。鲁迅在一篇文章中 谈到,《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 的弊害”,揭露家族制度和封建旧礼教吃人的本 质。 • 二是关于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以及对改 造国民性问题的关注。这方面可以重点阅读 《药》、《风波》和《阿Q正传》等篇。
• 本篇在艺术手法上的特色,在新文化运动中产 生了广泛的影响。 • 作者用写实主义手法描写狂人的多疑敏感、妄 想,都符合迫害狂的病态特征。而且用象征主 义的手法写狂人含义双关的表述。狂人对封建 势力作得象征性描绘,将写实的手法和象征的 手法结合得天衣无缝,从而产生了极强的艺术 感染力。其次是语言性格化。《狂从日记》使 用的是现代文学语言。作者精心构思了一个 “语言杂错无伦次”的狂人。语言似杂乱而实 敏锐,既符合精神病人的特点,又道出了被压 迫者的心声。性格化的语言成功的塑造了貌似 狂人而实具象征意义的战士形象。
• 结构: • 《阿Q正传》用“传”的形式结构全篇。小说 紧紧围绕阿Q作“传”,自始至终以阿Q的活 动为惟一线索,展开阿Q短暂而可悲的一生。 • 第一章 人物身世 根柢模糊; • 第二三章 典型性格 精神胜利; • 第四五六章 现实活法 人生卑贱; • 第七八章 革命表现 认识混沌; • 第九章 故事结局 命运悲惨。
• 3、背景提示: • 《呐喊》是鲁迅早期小说创作的一个结集、《呐 喊》中共收小说 14篇,作于1918--1922年间, 本世纪最初25年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历 史发展阶段,也是一个充满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 争的时期。这一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是中国革命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时代 的一切命题都归结为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殖民 统治,以及最终结束封建势力在经济、政治、思 想和文化领域里的统治地位。因此。反帝反封建 就成了时代的中心问题,也是民主主义革命的中 心任务。
《鸭的喜剧》《故乡》《药》《狂人日记》《白光》
请写出下列人物出自哪篇小说
蓝皮阿五 陈老五 三太太 N先生 九斤老太
《明天》《狂人日记》《兔和猫》《头发的故事》《风波》
简答题
鲁迅在《呐喊》中运用了”曲笔”的艺术手法,那 么,什么是”曲笔”?请举两个例子说明。
“曲笔”指不拘泥于事物真实情况的写法,为的 是显出”一丝光明的尾巴”.《药》最后夏瑜坟 上的花圈,给整个作品增添了一丝亮色和希望,暗 示着后继有人.再比如《明天》中,作者没有写单 四嫂子没有做到有宝儿的梦,留给读者一个希望, 那就是这个命运悲惨的寡妇能在有宝儿的美梦中 得到些许的安慰和寄托.
• 分析: •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现 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发表于1918年5 月的《新青年》,作者首次采用了鲁迅这一笔名。 • 本篇塑了一个反封建战士——“狂人”的形象。 • 作者通过狂人的叙述,揭露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 文明史,实质上是一部吃人的历史;披着“仁义 道德”外衣的封建家庭制度和封建礼教,其本质 是吃人。同时,作者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 呼吁人民觉悟起来,推翻封建制度。本篇以鲜明 的反封建思想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思想界, 文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从而为整个中国新文学 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同时,《呐喊》自序中,作者回顾了自己 的人生经历,其中了反应了作者思想发展 的过程和从事文艺活动的目的和态度。同 时也说明了这些小说的由来和起名的原由。 • 作者从学洋务、学医、走科学救国之路, 到推崇文艺,把文艺做为改变国民精神的 武器,表现了他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和求 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精神历程。
• 1、生平: •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 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著名Leabharlann Baidu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 家、政治评论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人 称“文思革”(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 家)。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 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 《华盖集》《而已集》《坟》等。
5、小说集命名为《呐喊》的含义 (1)为唤醒精神麻木、“熟睡”的国民起来抗争, 而发出战斗的呐喊。 (2)为慰藉战友,使之“不惮于前驱”的呐喊助 阵。 6、《呐喊》所集中描写的三类题材——封建势力 及其卫道者的罪恶、愚弱的"国民性"的深重负担、 觉醒的知识分子的反抗和悲剧命运--都是时代的 重大题材。
• 大哥的形象 • “大哥”这个形象就是家族制度的象征。 “大哥”并不是有意的迫害狂人,但是他 所遵奉的礼教制度观念却决定了他必须要 按照社会传统的意志来消灭狂人的叛逆意 识,所以也参与到了吃人的行列中。
• 艺术特色 • (1)采用中国传统小说从来没有过的“日记体”形式。 • (2)在叙述视角上,《狂人日记》的“日记本文”部 分采用的是白话,叙述者是白话文的第一人称“我”, “序言”部分采用的却是文言,叙述者是文言文的第 一人称“余”,这样在文本中就出现了两个对立的叙 述者(“我”与“余”),形成了两重叙述和两重视 角。 • (3)在艺术表现上,大胆采用了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 相结合的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实写人物, 用的是现实主义;虚写寓意,用的是象征主义。 • (4)独特的心理描写。 • (5)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