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合同解除

合集下载

《论违约方合同解除权》范文

《论违约方合同解除权》范文

《论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篇一一、引言合同是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法律文书,其对于保障交易双方的权益、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方违约的情况,这给另一方带来了损失。

此时,违约方是否享有合同解除权,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违约方合同解除权展开讨论,分析其法律性质、适用条件及限制,以期为相关法律实践提供参考。

二、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的法律性质违约方合同解除权,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一方出现违约行为,导致另一方享有解除合同的权利。

这种权利源于合同的约定和法律规定,是合同法中保护守约方权益的重要手段。

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的法律性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违约方合同解除权是法定权利:即该权利来源于法律规定,不依赖于合同的约定。

2. 违约方合同解除权具有救济性:即当一方出现违约行为时,守约方可以行使解除权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 违约方合同解除权具有约束性:即一旦行使该权利,将导致合同关系的消灭,对双方产生约束力。

三、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的适用条件及限制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的适用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同时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具体来说:1. 适用条件:(1)存在有效的合同关系:即双方之间存在合法有效的合同关系,且合同内容明确、合法。

(2)一方出现违约行为:即合同一方未按照约定履行合同义务,导致另一方无法实现合同目的。

(3)守约方已履行合同义务或已采取补救措施:即守约方已经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了自己的义务,或者已经采取了合理的补救措施来防止损失扩大。

2. 限制:(1)不得滥用权利:即行使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的一方不得滥用该权利,损害另一方的合法权益。

(2)需承担违约责任:即行使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的一方需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包括赔偿损失等。

(3)需符合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如需经过法定程序、需符合法定期限等。

四、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的适用条件和限制,我们可以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论合同法定解除后损害赔偿问题8篇

论合同法定解除后损害赔偿问题8篇

论合同法定解除后损害赔偿问题8篇篇1甲方(解除方):____________________身份证号(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____________________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被解除方):____________________身份证号(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____________________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鉴于甲乙双方于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签订了一份合同(以下简称原合同),因某种原因,甲方需要依据法律规定解除该合同,并就合同解除后的损害赔偿问题达成协议。

为明确双方权益,特制订本协议。

一、协议目的双方本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就合同解除后的损害赔偿问题达成一致意见,以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二、合同解除原因及法律依据1. 甲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XX法》第XX条规定,行使合同解除权。

具体解除原因如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合同自本协议书生效之日起即告解除。

三、损害赔偿的范围和计算方式1. 甲方因解除合同所产生的损失,包括但不限于预付款、定金、已支付的货款、预期利润等。

具体损失金额经双方确认后,由乙方赔偿给甲方。

2. 如因乙方违约导致合同解除,乙方还应承担甲方因追究违约责任而产生的律师费、诉讼费、保全费等合理费用。

3. 损害赔偿金额的计算方式如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双方就损害赔偿问题已充分协商,乙方对赔偿金额无异议。

四、支付方式和时间1. 乙方应在本协议生效之日起______日内将赔偿款项支付至甲方指定账户。

论合同的解除

论合同的解除

论合同的解除我国《合同法》第93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合同解除是指在合同有效成立后,当合同解除的条件具备时,因为一方或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或者法律法规的规定,使合同关系自始消灭或仅向将来消灭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一、合同解除的特征合同解除具有以下特征:1、合同的解除尽适用于已有效成立的合同。

所谓有效合同,是指依照法律的规定成立并在当事人之间产生法律约束力的合同。

主要应具有以下条件:①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②意思表示真实;③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合同只有在依法成立并生效后,才存在解除。

无效合同、可撤销的合同不存在合同的解除2、合同的解除须达到一定的条件。

依据解除权发生的依据不同,可将解除权分为法定解除权与约定解除权。

3、合同的解除必须有解除行为。

解除权的原因发生后,并不当然发生解除的效力,只有当事人行使解除权后,合同才因解除而消失。

无论哪方当事人享有解除合同的权利,主张解除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必须向对方提出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才能达到解除合同的法律后果。

二、合同解除的形式合同又称契约,是平等主体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协议。

订立同的目的,在于维护正常的社会交易秩序,规范商品交换过程。

所以,各国的合同立法均从鼓励商品交易,稳定交易秩序的目的出发,规定当事人对合同的履行应是完全的、适时的。

对依法成立并生效的合同,不容许随意的变更与解除以保护交易的安全。

但是,客观情况的千变万化,有时会超出人们的合理预知,当事人履行合同行为的多变性,以及这种种变化对合同的履行所带来的种种影响,使有些合同的履行变为不可能或已无意义。

所以各国的合同法在坚持维护合同效力的前提下,也都相应的考虑到了上述因素,规定了在一定的情况下,准许解除合同,并就解除合同的条件与程序做出相应的规定。

一般来讲,导致合同的解除是由于不可抗力的发生或当事人的违约行为;而合同的解除形式又分为法定解除、协议解除与约定解除。

论劳动合同的解除的开题报告

论劳动合同的解除的开题报告

论劳动合同的解除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劳动合同是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的重要的劳动关系,也是维护职工权益与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法律工具。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众多原因使得一些劳动关系的解除问题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特别是在经济下滑和各种社会变革的环境下,劳动合同解除问题更加凸显。

因此,研究劳动合同的解除问题,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对于企业及职工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律制度、解除的原则和程序以及解除的风险与对策。

具体目标包括:1.系统阐述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律规定;2.探讨因何种原因、在何种条件下可解除劳动合同;3.分析劳动合同解除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与危机,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4.结合国内外最新实务案例,提出未来劳动合同解除的发展趋势和创新建议。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本文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律制度:对于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律来源、法律责任、违法解除规定等方面进行阐述。

2.劳动合同解除的原则与程序:研究解除的公平、合理、程序合法性等法律原则以及程序等。

况,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4.案例分析与建议:通过实务案例分析,结合国内外实践经验,提出未来劳动合同解除的趋势和创新建议。

研究方法以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为主,在此基础上,还将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以多角度研究解决劳动合同解除问题的办法。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旨在具备以下预期成果:1.系统阐述劳动合同解除的法律规定,对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具有操作指南作用;2.给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具体程序与原则对于各方面重新认识劳动合同解除具有重要意义;3.对企业及职工可能面临的劳动合同解除过程中的风险促使各方认真对待问题;4.通过案例分析和建议的途径,提出关于解决劳动合同解除问题的新思路和新的解决方案,关注员工的利益,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

五、论文结构本论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

介绍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内容、研究方法、预期成果等。

论委托合同任意解除权的损害赔偿5篇

论委托合同任意解除权的损害赔偿5篇

论委托合同任意解除权的损害赔偿5篇篇1甲方(委托人):[甲方姓名]身份证号:[甲方身份证号]乙方(受托人):[乙方姓名]身份证号:[乙方身份证号]鉴于甲乙双方就某事项存在委托合同关系,经友好协商,对任意解除权及其可能引发的损害赔偿事宜达成如下协议:一、合同背景及内容概述甲乙双方签订的委托合同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内容合法,具有法律效力。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任意一方均有权依法行使解除权,但可能因此给对方造成损失,为明确责任,特签订本协议。

二、任意解除权的行使在委托合同履行过程中,甲乙双方均有权行使任意解除权解除合同。

行使解除权一方应当在合理期限内通知对方,并说明解除理由。

解除权的行使不影响当事人请求损害赔偿的权利。

三、损害赔偿的范围和计算方式1. 若甲方行使任意解除权,应赔偿乙方因解除合同导致的直接损失,包括但不限于已完成工作的费用、预期收益损失等。

2. 若乙方行使任意解除权,除赔偿甲方直接损失外,还应承担甲方因此产生的预期利益损失和已投入成本等。

3. 损害赔偿的计算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以合理、公平为原则,结合合同内容、工作进度、已完成工作量等因素综合确定。

四、赔偿程序及支付方式1. 解除合同后,受损方应及时向违约方提出书面赔偿请求,包括具体损失清单和计算依据。

2. 双方应就赔偿请求进行友好协商,如无法达成一致,受损方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 赔偿金额确定后,违约方应在XX日内按照约定的支付方式支付赔偿款。

支付方式可以是现金、银行转账等方式。

五、保密义务及违约责任1. 双方应对本合同内容及相关资料保密,未经对方同意,不得向第三方泄露。

2. 若一方违反保密义务,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并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损失。

六、法律适用及争议解决方式1. 本协议的签订、履行、解释及争议解决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2. 若双方在履行本协议过程中发生争议,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论合同法定解除后损害赔偿问题3篇

论合同法定解除后损害赔偿问题3篇

论合同法定解除后损害赔偿问题3篇篇1甲方(违约方):__________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乙方(受害方):__________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鉴于甲乙双方在执行合同过程中因某些原因需解除合同,为了明确合同解除后的相关损害赔偿事宜,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经过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一、合同概况及解除原因双方于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签订______合同(以下简称“原合同”),由于______原因,双方同意解除该合同。

合同解除后,双方需就相关损害赔偿问题达成一致意见。

二、损害赔偿原则合同解除后的损害赔偿应遵循公平、合理、诚实信用的原则,以实际损失为基础,兼顾合同履行情况、违约方的过错程度等因素,合理确定赔偿数额。

三、具体损害赔偿事项1. 甲方因违约导致合同解除的,应赔偿乙方因解除合同所产生的实际损失,包括但不限于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已经支付的款项、因违约导致的额外费用等。

2. 乙方在解除合同过程中所产生的相关费用,如律师费、鉴定费、公证费等,甲方应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合理赔偿。

3. 若因甲方违约导致乙方遭受人身损害或财产损失,甲方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赔偿数额以实际损失为准。

4. 乙方在合同解除后,若发现甲方存在隐瞒事实、提供虚假信息等情况导致乙方受损的,甲方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5. 双方同意,合同解除后的损害赔偿应在一周内完成支付。

支付方式为____________。

四、免责条款1. 若合同解除系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双方均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2. 若乙方在合同签订及履行过程中存在过错,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五、争议解决方式如双方在履行本协议过程中发生争议,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向合同签订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论合同法定解除后损害赔偿问题2篇

论合同法定解除后损害赔偿问题2篇

论合同法定解除后损害赔偿问题2篇篇1根据您的需求,我将提供一份关于“合同法定解除后的损害赔偿”的示例协议草案。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示例,实际应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并建议由专业律师审阅。

甲方(债权人):[甲方全称]乙方(债务人):[乙方全称]鉴于:1. 甲乙双方于[具体日期]签订了编号为[合同编号]的《[合同名称]》(以下简称“原合同”),约定由甲方提供[具体服务或商品],乙方支付相应对价。

2. 在履行过程中,由于[具体原因],导致原合同无法继续履行,且该情形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相关法律法规中关于合同法定解除的规定。

3. 经双方协商一致,决定依法解除原合同,并就合同解除后的损害赔偿事宜达成如下协议:第一条合同解除1. 双方同意自本协议签订之日起,原合同即告解除。

2. 自解除之日起,双方不再享有原合同项下的权利也不再承担相应的义务,但本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二条损害赔偿责任1. 根据原合同的履行情况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乙方应当向甲方支付违约金人民币[具体金额]元。

2. 若因一方的过错导致合同解除,除上述违约金外,还应赔偿因此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包括但不限于直接经济损失、合理的律师费用等。

3. 任何一方因违反原合同约定而导致合同解除的,应承担全部法律责任,并赔偿由此给对方造成的一切损失。

第三条赔偿金支付方式与期限1. 乙方应在本协议生效后[具体时间]日内,将上述违约金及赔偿金全额支付至甲方指定账户:[账户信息]。

2. 如乙方未能按时足额支付上述款项,则需按照每日万分之[具体比例]的比例向甲方支付滞纳金。

第四条争议解决1. 因本协议引起的或与本协议有关的任何争议,双方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解决。

2. 若协商不成,任一方均有权将争议提交至[具体地点]人民法院进行诉讼解决。

第五条其他事项1.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 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论委托合同任意解除权的损害赔偿6篇

论委托合同任意解除权的损害赔偿6篇

论委托合同任意解除权的损害赔偿6篇篇1合同协议一、引言本合同协议旨在探讨委托合同中任意解除权的损害赔偿问题,明确合同双方在此类情况下的权利与义务,维护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

二、定义与解释1. 委托合同:指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订立的,由受托人处理委托事务的合同。

2. 任意解除权:指合同当事人在合同有效期内,无需正当理由,即可单方行使解除合同的权力。

3. 损害赔偿:指因一方违反合同约定,导致另一方遭受损失,前者应对后者进行经济赔偿。

1. 委托合同双方均有权在合同有效期内行使任意解除权,但应提前通知对方。

2. 通知方式可采用书面形式,明确写明行使解除权的意思表示。

3. 任意解除权的行使不影响当事人因违约而应承担的违约责任和赔偿责任。

四、损害赔偿的范围与计算1. 损害赔偿的范围包括:因解除委托合同导致的直接损失、预期利益损失以及因违约产生的其他损失。

2. 直接损失包括:已完成的合同部分但未结算的费用、已支付的违约金等。

3. 预期利益损失是指:因合同解除导致委托事务未完成而产生的预期收益损失。

4. 其他损失包括但不限于:因违约导致的诉讼成本、律师费、调查费等。

5. 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根据合同实际履行情况、双方过错程度、实际损失等因素综合确定。

五、违约责任的承担1. 若委托合同一方行使任意解除权导致对方遭受损失,应依法承担违约责任。

2. 违约责任的形式包括: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

3. 违约金的数额应根据实际损失情况,按照合同约定或法定标准确定。

六、争议解决1. 合同双方在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应首先协商解决。

2. 如协商不成,可向合同签订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 在诉讼过程中,因一方行使任意解除权导致对方损失的,法院将依法判决其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七、其他条款1.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2. 本合同的修改、补充须经双方协商一致,并书面订立补充协议。

3. 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论违约方合同解除权》范文

《论违约方合同解除权》范文

《论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篇一一、引言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如果一方违约并无法或未能按合同规定的方式和时间完成义务,就产生了所谓的“违约方”。

在此情境下,另一个未受损害的合同方往往拥有解除合同的权利。

这一权利即为“违约方合同解除权”。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这一权利的法律性质、行使条件及其对合同双方的影响。

二、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的法律性质违约方合同解除权是一种法定权利,它允许合同一方在另一方违约时,根据法律规定解除合同。

这种权利是法律为了保护合同双方权益而赋予的,使受害方能够及时从合同关系中解脱出来,减少损失。

同时,这也是对违约方的一种惩罚和约束,防止其继续违反合同义务。

三、行使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的条件1. 违约行为发生:必须有明确的违约行为发生,即一方未能履行其按照合同规定应履行的义务。

2. 合同约定的解除条件:通常,合同的条款中会明确规定哪些情况下可以解除合同。

只有当这些条件满足时,合同一方才能行使解除权。

3. 通知义务:在行使解除权时,应通知对方。

这既是对对方的尊重,也是法律规定的必要程序。

4. 合理期限:在解除合同之前,应给予对方合理的期限以纠正其违约行为。

只有在对方无法或未能在合理期限内纠正其违约行为时,才能行使解除权。

四、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的影响1. 对违约方的影响:行使合同解除权意味着违约方将无法继续履行其合同义务,可能面临赔偿责任和法律制裁。

此外,其声誉和信用也可能受到损害。

2. 对受害方的影响:行使合同解除权可以使受害方从合同关系中解脱出来,减少损失。

然而,这也可能导致受害方需要重新寻找供应商或合作伙伴,造成一定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3. 对其他相关方的影响:如合同涉及第三方或关联交易,则行使合同解除权可能对其他相关方产生连锁反应和影响。

因此,在行使这一权利时,应充分评估可能产生的其他影响。

五、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的实际操作和应用,下面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例如,甲与乙签订了一份购房合同,约定在某年某月交付房屋。

论合同法定解除后损害赔偿范围

论合同法定解除后损害赔偿范围

论合同法定解除后损害赔偿的范围摘要:不同的价值取向的选择必然影响到合同解除后损害赔偿的范围。

合同法定解除后损害赔偿的范围应以信赖利益为主。

关键词:合同解除损害赔偿信赖利益一、两大法系关于合同法定解除后损害赔偿范围(一)大陆法系关于合同法定解除后损害赔偿的范围大陆法系中损害赔偿的范围大致有赔偿所受之损害、赔偿所失之损害。

第一种是赔偿所受之损害,如《德国民法典》第 346 条第 1 款规定:”合同当事人一方以合同保留解除权,或享有法定解除权的,在解除合同的情况下,所受领的给付必须予以交还,所收取的用益必须予以返还。

”德国法认为解除为债务返还的关系,进一步说明损害赔偿是所受之损害。

第二种是赔偿所受之损害与所失之损害,如《法国民法典》第 1149 条规定:”对债权人应付的损害赔偿,除下述例外或限制外,一般应包括债权人所受的损失和所失的可得利益。

”以及”日本法的学说及判例在法定解除的问题上采用直接后果说,对于损害赔偿,认为它是以债务不履行为原因的,由于债权人在很多情况下单单靠解除合同并恢复原状是无法填补其所受的损失的,因此尽管解除具有溯及效力,也允许其损害赔偿,损害赔偿的内容被认为是履行利益的赔偿。

”《瑞士债法典》第 109条第 2 款规定:”解除合同的一方可以请求因解除合同所遭受的损害赔偿,但债务人能证明其无过错的除外。

”(二)英美法系关于合同法定解除后损害赔偿的范围“美国《统一商法典》把损失分为直接损失、间接损失和附带损失三种。

根据该法典第 2-714 条、2-715 条的规定,直接损失是指货物或价金的损失。

附带损失包括:为检验、接收、运输和存储被正当拒收的货物而支出的合理费用;任何商业上合理的服务费;补进货物的佣金或费用;以及因迟延交货或其他违约而附带造成的任何合理支出。

间接损失包括:(1)未能满足买方一般或特殊的要求和需求而造成的损失,只要在订立合同时卖方有理由知道此种要求和需求,且买方无法以补进货物或者其他方法而合理地避免此种损失;(2)对人身或财产造成的损害,只要卖方违反担保是造成此种损害的近因。

保险法解除保险合同

保险法解除保险合同

保险法解除保险合同篇一:论保险法的合同解除论保险法的合同解除合同的解除,是合同有效成立后,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使合同关系归于消灭的行为。

合同解除是合同之债终止的事由之一。

合同解除是指在合同有效成立以后,当解除的条件具备时,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使合同自始或仅向将来消灭的行为,它也是一种法律制度。

一、关于保险合同的解除概述合同解除权,即在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的合同解除条件成就时,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所享有的单方解除合同的权利。

从合同解除权行使的后果来看,合同解除权依解除权人单方的意志即可发生效力。

因此,可以说,合同解除权为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提供了一定的补救措施,即当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出现某种意外的情况时,当事人可以通过行使合同解除权单方面解除合同,从而避免或减少利益损失。

但是,也应该看到,合同解除权是一种破坏性较大的权利,因为解除权人一旦行使合同解除权,则合同即应归于消亡,对方当事人想要履行合同也不可能,这必然降低履约效益,给社会经济秩序带来负面影响。

也正因如此,法律对解除合同必须采取慎重态度,对法定解除权的行使作出严格限制。

保险合同不同于一般合同,为平衡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我国保险法赋予了投保人极为广泛的合同解除权,投保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行使这种权利。

在保险合同成立生效之后,投保人可以随时提出解除合同。

只有在法律另有规定或者保险合同另有约定时才不能解除。

根据我国保险法第五十条的规定,货物运输保险合同及运输工具航程保险合同,保险责任一经开始,合同当事人不得解除保险合同。

这是我国保险法对投保人解除权的唯一限制。

保险人的合同解除权是指在法律规定或保险合同约定的合同解除条件成就时,保险人所享有的单方解除保险合同的权利。

保险人的合同解除权,是合同双方当事人引起案件诉讼的焦点问题之一。

纵观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历程因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与保险公司发纠纷乃至诉诸公堂已屡见不鲜。

从维护保险业的正常发展和维护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方面分析,它又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处理的好坏与否将直接影响保险公司的诚信。

论合同解除权的行使及其法律后果

论合同解除权的行使及其法律后果

务 、 失商 业信 誉 、 丧失 或者 可 能丧失 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履 行能 丧 有
力 的其 他情 形 的 , 在通 知对 方后 , 方在 合理期 限 内 对
违 反后 者 , 仅 给予 无 过 错 的一 方 以损 害赔 偿 请 求 则 权 , 无合 同解 除权 。美 国法 深 受英 国法 的影 响, 而 尽 管《 统一商 法典》 回避 了根本 违约 的概念 , 有 明确 区 没 分 条件 和担保条 款, 美 国合 同法 中接受 了这两 个概 但
念 , 认 为违 反 了条件 条 款, 构 成重 大 违 约, 导致 并 将 并
理 由预 知 会发 生 这种 结 果 。5 我 国合 同法 第 6 、 () 9条 第 9 条 规定 了合 同的法定解 除条件 。合 同法第 6 条 4 9
规 定合 同当事人 有确 切证 据证 明对 方有 6 条规 定 的 8 经营状 况严 重 恶化 、 移财 产 、 逃 资金 以及逃 避债 转 抽
使 合 同关 系 自始消 灭或 向将 来 消灭 的一 种权 利 。其
目的在 于使 已经成 立生 效 的合 同 由于 主客 观情况 变 化 威胁到 原来 的交易关 系时 , 允许 有关 当事人解 除 而
同而有所 差 异 。根 据双 方 当事人 约定 产生 的解 除权,
则 当双 方约定 的条 件成 立 时, 除权才 可行使 。而依 解
救 济权利 。 或者合 同双 方 当事人在合 同签订时约定一方解除合 同的条件 , 解除合 同的条 件成就 时, 解除权人享有的 解除合 同的权利 。作 为保障合 同当事人 双方 民事权利 、 义务 实现 的一种方 式 , 同解除权 的行使将 导致一 系列的 合
法律 后 果 , 此 , 在 合 同 法 中居 于 十 分 重 要 的 地位 。从 理 论 界 及 实 务 界 看 , 合 同解 除权 行 使 的 方 式 及 其 法律 后 因 其 对 果认 识 颇 有 差 距 。 笔 者 以为 , 究 合 同 解 除 制 度 中解 除 权 的行 使 及 其 法律 后 果 , 挥 理 论 对 实务 的指 导作 用 , 维 研 发 对 护 市 场 经 济秩 序 。 保 交 易安 全 与稳 定 , 有 重 要 的 意 义。 确 具

《论违约方合同解除权》范文

《论违约方合同解除权》范文

《论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篇一一、引言合同是市场经济中基本的法律关系之一,它为各方的商业活动提供了规范和保障。

然而,在合同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出现一方违约的情况。

此时,另一方往往需要行使合同解除权来维护自身权益。

本文将探讨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的相关问题,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的含义与性质违约方合同解除权,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因一方违约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时,另一方享有的解除合同的权利。

这种权利是法律为了保护守约方的利益而设立的,体现了法律的公平性和正义性。

三、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的适用条件要行使违约方合同解除权,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存在有效的合同关系:即双方当事人已经签订了合法有效的合同。

2. 一方违约:即合同的一方当事人违反了合同约定的义务。

3. 违约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即违约行为使得合同的目的无法达成,守约方无法实现其合同权益。

4. 非违约方已履行其义务:在行使解除权之前,非违约方已经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了其义务。

四、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的行使方式及法律效果1. 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的行使方式:通常需要向违约方发出解除合同的通知,并说明解除的原因和依据。

2. 法律效果:一旦行使了解除权,合同即告解除,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随之消灭。

守约方有权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包括赔偿损失等。

五、案例分析以某建筑工程合同为例,甲方为发包方,乙方为承包方。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乙方因材料供应问题导致工程进度严重滞后,经甲方多次催促仍未改善。

此时,甲方有权行使违约方合同解除权,解除与乙方的建筑工程合同。

甲方在发出解除合同通知后,可以要求乙方承担因违约造成的损失,包括但不限于工期延误导致的损失、违约金等。

六、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的限制与例外虽然法律赋予了守约方合同解除权,但并非无限制的。

在某些情况下,守约方可能无法行使该权利。

例如:1. 存在免责事由:如果违约是由于不可抗力等免责事由造成的,守约方可能无法行使解除权。

【衡纵视点】九民会纪要解读之:论合同的正确解除姿势

【衡纵视点】九民会纪要解读之:论合同的正确解除姿势

【衡纵视点】九民会纪要解读之:论合同的正确解除姿势展开全文【衡纵视点】九民会纪要解读之:论合同的正确解除姿势九民会纪要第46、47、48、49、50条对合同的解除做出了专门的指导性规定,本文作者结合《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立足实务中的问题,对合同的解除做出专门的探讨。

合同的解除意味着合同权利义务的终止,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解除条件通常被划分为:(1)合同约定解除:《合同法》第93条: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

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2)合同的法定解除:《合同法》第94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2)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无论是约定解除还是法定解除,都涉及到解除权的行使,而解除后果往往会涉及违约责任的承担,九民纪要立足实务中争议问题,尊循民法内在精神,提出了富有创造性的以下指导意见:对行使通知解除的限制:一方向另一方发出解除通知,用以解除合同,这是实务中最常见的解除权解除合同的方式。

问题如46条所说的,在实务中存在“部分人民法院对合同法司法解释(二)第24条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不论发出解除通知的一方有无解除权,只要另一方未在异议期限内以起诉方式提出异议,就判令解除合同”的状况,解除通知并非任意一方使用都产生效果,通常而言,守约方才享有解除权,其行使通知解除的手段才能产生效力,而违约方一般不具备解除权,违约方如果行使通知解除,则不能发生合同解除的效果--“只有享有法定或者约定解除权的当事人才能以通知方式解除合同。

不享有解除权的一方向另一方发出解除通知,另一方即便未在异议期限内提起诉讼,也不发生合同解除的效果。

论合同解除的溯及力

论合同解除的溯及力
因此 不 能 因 此 而 影 响 第 三 人 的 正 当 利 益 。 比如 , 在 的 基 础 上 建 立 了 种 清 算 关 系 我 国 大 陆 学 者 也 有 不 同 观 生 效 力 , 出 就 点 。一 种 观 点 认 为 , 同解 除 一 般 无 溯 及 力 , 法 律 另 有 规 委 托 合 同 , 于保 护 善 意 第 三 人 合 法 权 益 的考 虑 , 不 能 恢 合 除 合 定 或 当 事 人 另 有 约 定 外 , 般 只 对 合 同 的 未 履 行 部 分 发 生 复 原 状 。再 如 , 同 标 的 物 已 被 第 三 人 依 法 取 得 在 先 权 利 , 一 合 效 力 。合 同解 除 使 基 于 合 同 发 生 的债 权 债 务 关 系 只 向 将 来 此 时 , 同 解 除 就 不 能 溯 及 既 往 。 () 管 部 门 的 批 准 。我 国 法 律 规 定 , 的 合 同 生 效 , 4主 有 消 灭 , 除 之 前 的 债 权 债 务 关 系 仍 然 有 效 。一 种 观 点 认 为 , 解
往 , 在 以 下 三 种 情 况 下 甚 为 明 显 。其 一 , 非 继 续 性 合 这 在 在 怎 同 , 同效 力 只 能 以 溯 及 既 往 的 方 式 消 灭 , 同 向将 来 消 灭 救 济 的 性 质 , 这 种 情 况 下 , 样 周 全 的 保 护 非 违 约 方 的 利 合 合 应 最 没 有 任 何 意 义 。 所 谓 非 继 续 性 合 同 , 指 履 行 为 一 次 性 行 益 , 是 合 同 解 除 制 度 最 基 本 的 , 首 要 的 价 值 取 向 。 因 是 为 的合 同 。这 种 合 同 “ 它 被 解 除 时 , 够 恢 复 原 状 , 己 当 能 即
定 权 来 讲 , 制 当 事 人 自 由 选 择 权 和 限 制 裁 判 者 裁 量 权 的 限 因素 , 其同样适用 。 对 ( ) 同 解 除 的 规 范 目 的 。 合 同 解 除 的 规 范 目 的 与 合 5合 同 解 除 的 性 质 有 关 。其 一 , 前 所 述 , 约 解 除 具 有 责 任 和 如 违

论合同法定解除后损害赔偿问题

论合同法定解除后损害赔偿问题

论合同法定解除后损害赔偿问题合同是经济活动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组成部分。

合同法是利用法律手段来规范合同关系的法律体系。

合同法对于合同的成立、履行、变更、解除等方面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其中合同解除是合同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合同解除后,因合同解除而产生的损害赔偿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围绕合同法定解除后损害赔偿问题展开讨论。

我们来看一下合同法对于解除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六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合同的解除条件和方式。

合同的解除条件和方式应当符合法律的规定。

当事人没有约定解除条件和方式,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依照法律的规定。

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在一定条件下终止合同,并有权要求对方赔偿损失。

不过,法律也规定了解除条件和方式不能违背法律规定。

合同解除后的损害赔偿问题是合同法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般情况下,合同一旦解除,就意味着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关系终止。

而合同关系终止可能会给当事人造成损失,因此合同解除后的损害赔偿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在合同法中,对于合同解除后的损害赔偿问题做了明确的规定。

合同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对于合同解除后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合同法也做了具体规定。

合同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应当赔偿的损失包括因违约而受到的损失和因债务人的迟延履行行为而受到的损失。

而对于损害赔偿的方式和范围,合同法也做了明确规定。

合同解除后的损害赔偿问题不仅仅是法律规定的范畴,同时也是经济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合同解除后,当事人之间的损害赔偿问题往往会引起一系列争议。

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合同解除造成的损害可能是多方面的,包括直接的经济损失、间接的精神损失等。

针对这些不同的损害,合同法也规定了不同的赔偿方式和范围。

对于因合同违约造成的损害赔偿问题,有关方面应当依法进行协商或者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试论合同解除

试论合同解除

试论合同解除内容摘要:本文从合同解除的概述、合同解除权行使的先决条件、合同解除权行使的法定程序、合同解除权行使后的法律救济、合同解除与合同终止的区别、合同解除的溯及力、合同解除权行使的期限以及合同解除后的法律后果八个方面作了论述,强调对合同解除要有正确的理解,要依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正确行使合同的解除权,在合同不应解除时,要及时行使法律救济方法。

要认识到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慎用合同解除。

试论合同解除当合同有效成立之后,由于主客观情况的变化,使合同履行成为不必要或者不可能,如果再让合同继续发生法律效力,约束当事人双方,不但对其中一方甚至双方有害无益,有时还会阻碍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只有允许有关当事人解除合同,才会使局面改观。

笔者认为,设立合同解除这一制度重在给守约方的救济权,使其在对方违约的情况下,为了防止给其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而采取一种补救措施。

目的,首先在于防止损失扩大,维护自身利益;其次也防止一方当事人在对方违约后,滥用解除合同的权利。

限制权利滥用是次位的,只有先赋予了权利才谈得上限制权利。

一、合同解除的概述就一般情况而言,合同解除,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后,当解除的条件具备时,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使合同关系自始或仅向将来归于消灭的行为,也是一种法律制度。

1合同解除具有如下四个特征:首先,解除的合同必须是合法有效的合同。

合同只有在依法成立并生效后,才存在解除。

无效合同、可撤销的合同不存在合同的解除。

其次,合同解除必须具备法律规定的条件。

合同一旦生效,即具有法律拘束力,非依法律规定,当事人不得随意解除合同。

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合同解除主要有协议解除、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三种形式。

我国《合同法》第九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根据本条款的规定,当事人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的意思表示可以导致合同的解除,此种解除的情形称为协议解除。

该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

论合同解除权行使的方式

论合同解除权行使的方式

合 同是 市 场 主 体 之 间 交 易 关 系 在 法 律 上 的 反 映 , 推 动 资 源 合 理 配 置 的 法 律 形 式 。交 易 是 市 是 场 经 济 自 由 的 产 物 , 样 , 同 也 是 自 由 的产 物 。 同 合 其 在 法 律 上 的 表 达 就 是 意 思 自治 原 则 。 原 则 不 该
二 、立 法 模 式 考 察
(一 ) 陆 法 系 的 几 种 主 要 立 法 模 式 大
1 罗 马 法 模 式 .
罗 马法 根 据 契约 的分类 , 解 除权 作 出 了不 对 同 的规 定 。 单 务 契 约 , 权 人 仅 有 撤 回权 , 对 债 不 发 生 解 除 契 约 的 问 题 。 m对 于 双 务 契 约 , 方 ¨ 双 互 负 债 务 , 为 给 付 ,系 以 交 换 利 益 为 目 的 , 互 故
关键词 :约定 解除权 ;法定 解除权 ;诉讼 外行使 ;诉讼行使 ;正 当性 作者简介: 孙瑞玺( 9 5 ) 男 , 16 一 , 山东寿光人,中国石油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副教授 , 主要从事 民商法研 究。 中图分类号 :D 2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4 32 1)200 .8 收稿 日期 :2 1- 2 1 93 6 0 1 0 (0 2 .180 4 0 0 1 — 5 1
解 除 条 件 。 在 此 场 合 , 约 并 不 当然 解 除 , ”“ 契 债
权 人 在 他 方 当事 人 承 担 的义 务 未 得 到 履 行 时 有 权 选 择 :或 者 在 仍 有 可 能 履 行 契 约 时 , 制 他 方 强 当事 人履 行 之 , 者 请求 解 除契 约 并请 求 损 害赔 或 偿 。 解 除 契 约应 当 向法 院请 求 之 , 且 法 院得 …‘ 并 视 情 形 给 予 被 告 一 个 期 限 。 本 条 第 1 被 视 为 ” 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摘要合同解除是指在合同有效成立后,当合同解除的条件具备时,因为一方或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或者法律法规的规定,使合同关系自始消灭或仅向将来消灭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生活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当事人双方签订了合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约定解除条件或是法定解除条件成就的情况,主张解除合同的一方当事人便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人民法院解除合同。

人民法院依法应否受理此类案件,主要看解除合同的案件到底是否属于民事受案范围。

审判实践中各地做法不一,有的受理,有的不受理,导致法律适用的不统一。

因此,很有必要做一探讨。

本文从合同解除的特征、合同解除的主体、合同解除的条件、合同解除权行使的法定程序、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等五个方面,详细的对合同解除进行了论述。

有些观点纯属个人见解,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合同解除是指在合同有效成立后,当合同解除的条件具备时,因为一方或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或者法律法规的规定,使合同关系自始消灭或仅向将来消灭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一、合同解除的特征合同解除具有以下特征:1、合同的解除尽适用于已有效成立的合同。

所谓有效合同,是指依照法律的规定成立并在当事人之间产生法律约束力的合同。

主要应具有以下条件:①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②意思表示真实;③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合同只有在依法成立并生效后,才存在解除。

无效合同、可撤销的合同不存在合同的解除。

2、合同的解除须达到一定的条件。

依据解除权发生的依据不同,可将解除权分为法定解除权和约定解除权。

3、合同的解除必须有解除行为。

解除权的原因发生后,并不当然发生解除的效力,只有当事人行使解除权后,合同才因解除而消失。

无论哪方当事人享有解除合同的权利,主张解除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必须向对方提出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才能达到解除合同的法律后果。

二、合同解除的主体我国《合同法》第九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 根据本条款的规定,当事人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的意思表示可以导致合同的解除,此种解除的情形称为协议解除。

该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

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据此,当事人也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一方行使解除权的条件,待条件成就时单方解除合同,这种约定解除的情形称为约定解除权。

约定解除权与解除权的行使,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

约定解除权是指当事人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在合同成立以后,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之前,由当事人一方在出现某种情况后通过行使解除权,使合同关系消灭。

解除权的行使应当以当事人在订约时或其后约定的解除权条款为前提。

合同订立后,一方当事人根据双方约定的解除合同的条件通知对方解除合同,导致合同关系消灭的行为,属于解除权的行使。

解除权可以在订立合同时约定,也可以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约定;可以约定一方享有解除权,也可以约定双方均享有解除权。

当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享有解除权的当事人,也即解除权人不必再与对方协商,便可行使解除权解除合同。

因此,合同解除权的行使主体应当是合同当事人,而非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员。

三、合同解除的条件根据合同解除的不同原因,合同解除条件可以分为约定解除条件和法定解除条件。

(一)约定解除条件。

它是指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了某种法律事实的出现作为合同解除的条件,当合同约定的事由出现时,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可以行使合同解除权,消灭合同关系,由此产生的合同解除权就称为约定解除权。

我国合同法第93条第2款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

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由于约定解除条件能使合同的解除手续简化,所以该条件被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这类条款容易成为强者恃强凌弱的工具,各国在立法和实践中有对该条款加强限制的趋势。

现阶段,我国的市场经济尚未成熟,为了保障当事人在合同法律关系中的实质平等,维护良好的交易秩序,我们有必要借鉴这样的立法及司法经验。

(二)法定解除条件。

法定解除条件是法律规定的合同解除条件。

综合我国合同法第94条规定,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论述:1、合同因不可抗力而解除所谓不可抗力,根据中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五十三条和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条第二项规定,指“不能遇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之客观情况”。

换言之,不可抗力通常指天灾人祸类的事件,包括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战争等社会原因,政府禁令等政府行为。

不能预见是指行为人主观上对于某一客观情况的发生无法预料。

不能避免是指当事人虽然尽了最大努力,仍然不能阻止客观情况的发生。

不能克服是指当事人在不利的客观情况发生后,尽了最大的努力,仍然不能消除事件所造成的损害后果。

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对履行合同的影响不尽一致,有大有小,有的只是暂时影响到合同的履行,完全可以通过延期履行合同从而实现合同的目的,不必解除合同;只有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完全不能实现时,一方当事人可通知对方解除合同并不承担违约责任。

因不可抗力引起的合同目的的落空并不是合同任何一方当事人的过失造成的,在此情况下,合同的双方当事人都享有解除权,依法解除合同。

2、拒绝履行合同法第九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本款是当事人一方于履行期限届满前表示自己不履行主要债务时,相对人取得法定解除权的规定,一般称之为“因预期违约而生之法定解除权”。

本款中所谓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行为表示不履行主要债务,即大陆法系中“拒绝履行”的类型,其意义为当事人有能力履行债务但却为拒绝履行的表示,要件上需此种履行属于可能,而债务人需“明确”而非“默示”表示其不欲履行债务,且债务人就该拒绝履行并无正当的权利方可。

其次,由“拒绝履行”的时间点做区分,可分为履行期届至前的拒绝履行和履行期届至后的拒绝履行。

在学理上,履行期届至前的拒绝履行称之为“预期违约”,此乃英美法上的概念,预期违约又可区分为“明示预期违约”与“默示预期违约”两种类型。

所谓“明示预期违约”是指于合同履行之前,债务人无正当理由向债权人明确表示届时其将不履行合同的主要义务;“默示预期违约”是指于合同履行期前,债权人有明确证据证明债务人于履行期至时,将不履行或不能履行合同,而债务人就此不愿意提供必要的担保以保证其履行。

就预期违约的法律责任,中国合同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其中所谓“明确表示”应指明示预期违约;“以自己行为表明”即指默示预期违约,依该条规定,预期违约的当事人应承担债务不履行责任。

所以,中国合同法第九十四条第二款应包含明示与默示预期违约的类型,于要件上,法定解约权需要求债务人明确表示不履行“主要债务”方可,而违约赔偿请求权则无此限制。

发生竞合时,债权人得择一行使其权利,若债务人欲保留该合同关系,则行使违约赔偿请求全即可;若债权人不欲保留该合同关系,则可行使法定解除权,以终止该合同之权利义务关系。

3、迟延履行迟延履行,又称债务人延迟,是指债务人能够履行,但在履行期满时没有履行债务的情形。

笔者认为,这一项规定的是迟延履行主要义务,如果是迟延履行次要义务,则不能适用。

所谓“主要义务”指合同关系所固有、必备,并用以决定合同基本类型的基本义务,如买卖合同中卖方交付并转移标的物所有权的义务,以及买方支付价款的义务均属之。

迟延履行主要债务,会导致当事人订立合同所期望的经济利益不能实现,或者说主要合同意图不能实现。

在此情况下,当事人经过催告程序即可解除合同。

但是,并不是说所有债务人的履行延迟都必然导致合同解除。

履行延迟须满足以下条件:①履行是可能的,否则不存在履行的问题,也就谈不上履行延迟;②在履行期限届满后,债务人没有履行债务,这里的没有履行债务不包括不适当履行,否则就构成不完全履行,而非延迟履行了;③延迟履行无正当理由。

若当事人有正当理由则不发生履行延迟。

债务人延迟的法律后果是:①债权人有申请强制执行的权利;②债权人有权解除合同;③债权人有损害赔偿请求权。

4、不完全履行不完全履行是指当事人一方虽为履行,但没按合同债务的内容履行,不完全履行的构成要件如下:①债务人已为履行,但履行不符合合同规定的内容;②须债务人有过失,即造成造成不完全履行的原因是债务人引起的。

不完全履行包括:①部分履行。

是指债务人仅履行部分合同义务。

因债务人可以补足履行不足的部分,所以在部分履行情况下,应限定合同的解除。

一般来说,除非债权人能够证明部分履行将构成根本违约,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否则不能解除合同。

在确定部分履行是否构成根本违约时,应考虑如下两个因素:一是违约部分的价款、金额或服务与整个合同价金或服务之间的比例。

譬如,出卖人应交付1000斤苹果,却只交付100斤,未交付部分的量很大,应构成根本违约。

二是违约部分与合同目标实现的关系。

如出卖人部分履行未给买受人造成重大损害,则不构成根本违约。

但是,违约若直接妨碍合同目标的实现,即使违约部分价值不大,也应认为已构成根本违约。

如在成套设备买卖中,某一部件或配件的减少,可能导致整个机器设备难以运转。

在此情况下,对方当事人有权解除合同。

②履行地点不当。

如未在合同约定的地点履行。

③履行方法不当。

如本应一次性履行却分期履行。

5、法律规定的其他解除情形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是指上述四种情形之外的其他原因,在法律规定的情形下可以作为合同解除的条件。

我国合同法在第94条第5项作了一个概括性规定,即在“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下的合同解除。

对于此项规定如何解释,合同法没有作进一步的说明。

对此,笔者认为,此项规定主要是指两方面的情形:一方面是指合同法分则包含的各类具体合同中,根据合同的性质和合同当事人的特殊地位而特有的合同解除情形。

比如委托合同中委托人和受委托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的情形(合同法第410条)。

在这些情形下,合同的解除不以合同当事人之间的协议、约定或违约为条件。

合同法在总则中作一般性规定,具体的合同解除情形留在合同法分则中作特别规定;另一方面,该项规定还指各违约形态下合同解除问题。

为坚持我国合同立法的大陆法体系,有必要对各违约形态下合同解除的情形作概括性规定。

这样不但体现出立法体系的完整性,而且更利于实际操作。

我国合同法仅在第94条第3、4项规定了迟延履行状态下的合同解除问题,对其他违约形态下的合同解除条件均未作规定。

这种做法缺乏体系性。

因此,在合同法规定了根本违约这一基本法定解除条件后,应对迟延履行、拒绝履行、履行不能和不完全履行等各类违约形态下的合同解除条件,从第94条第4项开始,逐一规定。

在细化上述各违约形态下的合同解除情形之后,再将“法律规定的其它情形”作为合同解除法定条件的最后一个补充性条款来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