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可撤销合同

合集下载

论述可撤销合同

论述可撤销合同

论述可撤销合同可撤销合同是一种很有趣的合同类型呢。

一、啥是可撤销合同。

可撤销合同啊,就是那种签了之后呢,不是板上钉钉不能改的合同。

它就像是一个调皮的小娃娃,在一定的情况下是可以被撤销的,就好像这个合同犯了点小错,然后有改正的机会哦。

比如说,一方要是欺诈了另一方才签的这个合同,那被欺诈的那方就有权利说,这个合同不算数,我要撤销它。

再比如说,要是有人趁别人特别危难的时候,让人家签了个很不公平的合同,这也是可以撤销的呢。

二、可撤销的原因。

1. 重大误解。

有时候啊,签合同的人对合同里超级重要的事情理解错了。

就好比你以为你买的是能下金蛋的鸡,结果发现就是只普通的鸡,而且卖鸡的人也没说清楚。

这种因为重大误解签的合同就可以撤销啦。

这就像两个人在玩一个猜东西的游戏,结果一个人给了特别误导人的提示,那这个猜的结果当然可以不算数啦。

2. 显失公平。

要是一份合同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差得超级远,就像一个人要付出特别特别多,得到的却少得可怜,而另一个人正好相反。

这就叫显失公平啦。

比如说,你要花100万买一个只值10块钱的小石子,还没人强迫你,就是你当时迷迷糊糊就签了这个合同,这时候你就可以站出来说,这个合同不公平,我要撤销它。

这就像是天平严重倾斜了,那肯定得调整过来呀。

3. 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

要是有人骗你,或者威胁你,又或者趁你落难的时候坑你签合同,这可就太不地道了。

比如说,有人拿着刀对着你说,你不签这个把你房子低价卖给他的合同,就捅你一刀,这种情况下签的合同肯定是可以撤销的呀。

这就好比是有人在你走在路上的时候,突然把你绊倒,还抢走你的东西,你肯定要把东西拿回来的呀。

三、撤销权的行使。

不过呢,这个撤销权可不是能一直放着不管的。

它是有时间限制的哦。

就像面包有保质期一样,撤销权也有它的保质期。

如果过了这个时间,你还没去行使这个撤销权,那这个合同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变得不能撤销了。

一般来说,这个时间不会太长,所以要是发现合同有问题,可得赶紧行动起来。

民法典合同可撤销的五种情形

民法典合同可撤销的五种情形

民法典合同可撤销的五种情形合同是民法中一项重要的法律关系,它是由两个或多个当事人之间自愿达成的一份协议。

但是,协议的达成并不代表合同的法律效力就始终存在,如果存在某些情形,该合同的效力将会被撤销。

在中国的民法典里,合同可撤销的五种情形如下:1. 欺诈情形如果某一方在合同签订过程中采用欺诈的手段,导致对方在签约时出现误解或误判,那么合同就可以被撤销。

欺诈行为指的是制造虚假事实、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提供虚假证明等方式诱使对方误判的行为。

2. 威胁情形如果某一方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使用威胁、恐吓等手段,导致对方不得不签署合同的话,这种合同也是可以被撤销的。

这种情况下,被威胁的一方被迫签订的合同是没有自愿意义的,因为他签订的合同只是出于无奈。

3. 误解情形如果合同签订的某一方在签约时存在误解,而且该误解是合同达成的关键因素之一,那么这个合同也可以被撤销。

误解是指由于语言、标签、表达的不准确或者描绘的情形不真实等导致的对合同内容认识的偏差。

4. 未达成共识的情形如果合同的内容没有被各方之间清楚地约定,则会出现合同瑕疵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合同也是可以被撤销的。

有时,协议中包含的某些条款或约定与当时法律规定不一致或者缺少规定。

这些都将导致合同瑕疵。

5. 违法性质情形如果合同内容属于违反法律或社会道德等标准的情况,那么这样的合同也可以被撤销。

在签署合同之前,需要了解有关行业和法律规定,以避免因违反相关法律和道德标准而被判无效。

总之,以上五种情形是合同可撤销的主要因素。

如果合同的缔约双方存在这些状况,那么该合同将会被认为是没有合法性质,将会被撤销。

因此,签订合同时需要仔细衡量各方的利益,结合合法实际情况慎重评估,并在确保信息准确、合法和透明的情况下签署合同。

可撤销民事合同的十个典型案例及剖析

可撤销民事合同的十个典型案例及剖析

可撤销民事合同的十个典型案例及剖析撤销民事合同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旨在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在实践中,存在一些典型案例可以作为参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可撤销民事合同的适用条件和具体操作方法。

本文将介绍十个典型案例,并对其进行剖析,以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法律指导。

1. 案例一:利用欺诈手段达成的合同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通过虚假陈述或隐瞒重要事实的方式,使对方误以为合同内容或交易环境与实际情况不符。

欺诈成立的典型例子是某公司故意隐瞒产品质量问题并向买方销售缺陷产品。

买方可以要求撤销该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

2. 案例二:合同缔结过程中的重大错误当一方在合同订立过程中犯下重大错误时,可以要求合同撤销。

例如,一方在签署合同时,由于误解、疏忽等原因导致合同内容产生重大错误,致使交易达不到当事人的真实意愿,可视为可撤销民事合同的情形。

3. 案例三:威胁、负压或欺诈行为在个别情况下,一方可能通过暴力威胁、经济拘留或其他欺诈行为迫使对方签署合同。

对于这种非法行为,受害者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合同,并追究违法行为的相关责任。

4. 案例四:被迫签订不公平合同当一方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处于无奈的境地,被迫违背公平原则签订不利于自己的合同时,可以寻求撤销合同的救济。

例如,某人生活艰难,被迫在购车合同中接受高额利息,由于难以承受压力,可以要求撤销该合同。

5. 案例五:违反公共利益的合同当一方与他人签订的合同违反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规定或违反社会公德时,可以要求法院撤销该合同。

一个典型例子是某人签订了违法行为合同,例如非法赌博或贩卖违禁品,法院可以判定该合同无效。

6. 案例六:不完全履行法定要素的合同在某些情况下,当事人未按照法律规定的形式要素订立合同,导致该合同的效力遭到质疑,可以申请撤销合同。

例如,一份需要公证的合同未经过公证,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出撤销请求。

7. 案例七:重大违约行为当一方严重违反合同约定,致使对方无法实现合同目的或遭受重大损失时,受害方可以寻求撤销合同并要求赔偿。

论合同的无效与可撤销

论合同的无效与可撤销

论合同的无效与可撤销摘要:合同的无效和可撤销,在合同的效力中具有重要作用。

无效合同是自始不发生效力的合同,其不发生法律效力具有必然性,即不管当事人是否提出请求确认合同无效,法院或仲载机构都可以裁定其无效。

这一点上,无效合同与可撤销合同是不同的。

可撤销合同只有合同的当事人请求时,法院和仲裁机构才可以决定是否予以撤销。

一、合同的无效(一)定义无效合同就是指已经具备成立要件,但欠缺一定的生效要件,因而自始、确定、当然地不发生法律效力这样的合同。

无效合同是自始不发生效力的合同。

所谓不发生效力指的是不发生当事人所预期的法律效果,合同约定的条款等同一纸空文,但在订立合同中发生的侵权行为、不当得利会产生赔偿损失、返还不当得利的效力。

无效合同不发生法律效力具有必然性,即不管当事人是否提出请求确认合同无效,法院或仲载机构都可以裁定其无效。

这一点上,无效合同与可撤销合同是不同的。

可撤销合同只有合同的当事人请求时,法院和仲裁机构才可以决定是否予以撤销。

(二)无效合同的类型无效合同根据其无效程度和范围,分为部分无效合同和全部无效合同两种。

1、部分无效的合同,是指合同的某些条款虽然违反法律规定,但并不影响其他条款法律效力的合同。

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2、全部无效的合同,是指合同虽成立,但因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或社会公共利益,因而不被法律承认和保护、不发生法律效力的合同。

无效合同自始至终不具有法律效力。

(三)合同无效的原因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指合同一方当事人欺诈他方当事人使其陷于错误,从而与其订立的意思表示有瑕疵的合同。

所谓欺诈是指故意把不真实的情况当作真实情况来表示,旨在使他人发生错误,并迎合自己作出意思表示的行为。

构成欺诈应符合以下四个构成要件:须有欺诈行为,包括陈述虚构事实或隐瞒真实情况。

一般情况下,欺诈都表现为积极的作为,但依照法律或交易习惯负有告知义务时,沉默也可构成欺诈。

可撤销合同的五种情形口诀

可撤销合同的五种情形口诀

可撤销合同的五种情形口诀可撤销合同的五种情形口诀协议合同主体: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同标的:本协议旨在明确可撤销合同的五种情形口诀相关内容,包括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欺诈、胁迫以及乘人之危。

权利义务:甲方的权利义务:1. 甲方有权依据本协议了解可撤销合同的五种情形口诀的具体含义和适用条件。

2. 甲方有义务遵守协议约定,按照口诀内容正确理解和运用可撤销合同的相关规定。

乙方的权利义务:1. 乙方有权向甲方详细解释可撤销合同的五种情形口诀的内涵和外延。

2. 乙方有义务确保提供的解释和说明准确、清晰。

违约责任:如果甲方违反本协议约定,未能正确理解和运用可撤销合同的相关规定,导致自身权益受损,甲方应自行承担相应后果,不得向乙方追究责任。

如果乙方违反本协议约定,未能准确、清晰地向甲方解释可撤销合同的五种情形口诀,导致甲方理解有误或产生损失,乙方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争议解决方式:双方如因本协议产生争议,应首先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重大误解,是指一方当事人因自己的过错导致对合同的内容等发生误解而订立了合同。

误解直接影响到当事人所应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显失公平,是指一方当事人利用自己的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

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而订立的合同。

胁迫,是指一方当事人以给另一方当事人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当事人作出违背真实意思表示而订立的合同。

乘人之危,是指一方当事人乘对方处于危难之机,为牟取不正当利益,迫使对方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严重损害对方利益的行为。

双方应充分理解和尊重可撤销合同的五种情形口诀的重要性,确保在合同订立和履行过程中能够正确运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可撤销合同的五种情况

可撤销合同的五种情况

可撤销合同的五种情况原则上,合同签订之后除了约定情形和法定情形之外,不得擅自反悔,但相关法律规定了五种特定的情形,即便双方签订了合同,也可以依法撤销,具体如下: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属于法定可以撤销的合同重大误解的意思,顾名思义,指的是合同当事人对于合同的内容出现了误解并且误解的程度可能直接影响是否订立合同。

当然这种误解的合同内容必须是合同的必要条款,例如合同标的、履行方式等,如果只是一般条款或者只是笔误不至于影响合同履行的内容,对其产生误解不构成重大误解。

此外,重大误解是以一般行为人的标准来考虑是否能过误解,如果因为当事人自己的原因导致、不具备普适性的情况,也不属于重大误解。

二、因显失公平订立的合同,属于法定可以撤销的合同显失公平在程度上是需要达到明显、过分的程度,毕竟合同的签订是基于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既然双方自愿做出约定,那么只要不是过分的显失公平,一般不得撤销。

显失公平一般是指明显排除一方的合法权利或者排除一方的应尽义务,继续履行合同会严重违反公平原则。

三、因欺诈订立的合同,属于法定可以撤销的合同欺诈的含义非常明显,一方隐瞒真实情形,导致另一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订立了合同。

被欺诈一方有权要求撤销合同,但是基于合同契约精神及合同的稳定性,如果被欺诈一方不要求撤销合同,可以继续履行合同,不得再以此为由要求撤销合同。

四、因胁迫订立的合同,属于法定可以撤销的合同胁迫与欺诈的情况相似,一方因为胁迫另一方,导致另一方在意志不自由、不情愿的情况下订立了合同。

被胁迫一方有权要求撤销合同,但是被胁迫一方需要对于胁迫的事实进行举证。

同时,与欺诈可撤销相同的是基于合同契约精神及合同的稳定性,如果被胁迫一方不要求撤销合同,可以继续履行合同,不得再以此为由要求撤销合同。

五、因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属于法定可以撤销的合同乘人之危是建立在合同双方当事人地位不平等的情况下,一方利用对方的紧急需要、特殊情况,使得另一方迫于无奈不得不订立合同。

可撤销合同的情形

可撤销合同的情形

可撤销合同的情形合同的订立是为了保护各方当事人的权益,但有时候由于种种原因,当事人可能希望撤销合同。

撤销合同的情形有很多种,下面将列举一些常见的情况。

第一种情形是合同缔约过程中的错误。

当事人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可能存在误解、欺骗、威胁等情况,导致其选择签订合同的决策不自由,并且合同内容与当初订立合同的真实意愿有较大出入。

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可以撤销合同,恢复原状。

第二种情形是合同存在重大违约行为。

当某一方在履行合同义务过程中严重违反合同的内容,使得合同无法继续有效履行,另一方可以要求撤销合同,并追究违约方的责任。

比如,合同中规定甲方应向乙方提供特定商品,但甲方未能按时提供,致使乙方无法按时交付给其客户。

在这种情况下,乙方可以要求撤销合同。

第三种情形是合同存在欺诈行为。

当事人在合同签订过程中故意隐瞒或歪曲事实,导致所订立的合同内容产生误导,使得另一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订合同。

一旦被欺诈方发现欺诈行为,他可以撤销合同,并要求欺诈方承担相应责任。

比如,甲方在出售商品时故意隐瞒商品存在质量问题的事实,导致乙方购买后发现商品质量差,乙方可以要求撤销合同。

第四种情形是合同存在非法目的或违法性质。

合同的内容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违背了公序良俗,就属于非法目的或违法性质的合同。

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可以随时撤销合同。

比如,甲方与乙方订立一份合同,合同内容是为了非法购买贩卖毒品,这样的合同无效,当事人可以要求撤销合同。

第五种情形是合同订立时存在不公平条款。

合同中的条款可能存在一方对另一方的不合理限制或者以高强度要求,导致合同不平等。

法律对不公平条款有特定的规定,若合同中存在不公平条款,被不公平条款损伤的一方可以要求撤销合同或者修改条款。

比如,甲方定制合同中的违约赔偿金过高,使得乙方深感压力,乙方可以要求撤销合同或修改该条款。

总之,合同是法律规范下的约束行为,当事人应当遵守合同内容并履行各自的义务。

但当合同存在错误、违约、欺诈、非法目的、不公平条款等情况时,当事人可以选择撤销合同并追究相应责任。

合同的撤销与可撤销合同3篇

合同的撤销与可撤销合同3篇

合同的撤销与可撤销合同3篇合同的撤销是指在合同成立后,由于某种原因,一方或双方当事人要求终止合同的效力。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撤销,如一方当事人自愿放弃合同权益、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合同、合同中约定的条件或者法律规定的情况下解除合同等。

本文将分为三篇,分别探讨合同的撤销与可撤销合同相关内容。

第一篇:合同的撤销合同是一种法律约束力强的协议,一旦签订就具有强制执行力。

然而,在实际中,一些特殊情况下,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可能会需要撤销合同。

合同的撤销主要分为自愿放弃权益、协商一致解除和法律规定解除的三种方式。

首先,自愿放弃权益是指一方当事人自愿放弃合同所得到的权益。

这种情况下,该当事人需要向对方提出书面申请,声明放弃合同权益。

其次,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一致的方式解除合同。

双方需就合同的解除事宜进行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后,可以通过书面形式解除合同。

最后,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中可以约定一些特殊情况下可以解除合同的条件,如合同中有违约条款,一方当事人违反了合同约定等。

此外,法律也规定了一些合同可以解除的情况,如因不可抗力等原因导致合同无法履行。

当然,合同的撤销并非一帆风顺,有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例如,一方当事人不同意解除合同,或者解除合同可能导致另一方当事人遭受不公平待遇等。

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争议。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请仲裁或通过诉讼来解决争议。

无论采取什么方式,当事人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解除合同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总之,合同的撤销是一种合法的权利,并且在某些情况下是必要的。

当事人可以通过自愿放弃权益、协商一致解除和法律规定解除等方式来终止合同的效力。

然而,在处理合同纠纷时,需要注意法律程序和合同约定,以确保合法权益的保护。

第二篇:可撤销合同可撤销合同是指在合同生效后,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可以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以一方当事人的不良情况为由解除合同。

合同可撤销的五种情形是什么

合同可撤销的五种情形是什么

合同可撤销的五种情形是什么合同是一种法律上的约定,它具有约束力,一旦签订就要履行。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合同可以被撤销,这是指合同在法律上失效的情况。

下面,我们将介绍合同可撤销的五种情况。

一、合同被欺诈当一方在签订合同前,对另一方隐瞒了重要信息或者故意提供虚假信息,导致另一方做出错误决策,从而签订了不利于自己的合同,另一方就可以依据欺诈行为来撤销合同。

欺诈可以体现在谎言、隐瞒、虚假承诺等形式上。

例如,甲方在销售合同中故意隐瞒其产品的质量问题,导致乙方在购买后发现该产品存在严重质量问题,乙方可以要求撤销该合同。

二、合同存在重大误解当合同的内容存在重大误解时,也可以导致合同的撤销。

重大误解是指当一方在签署合同时,对合同的内容存在重要的错误理解,导致其对合同中的权利义务产生重大误解,进而影响到合同的履行。

例如,甲方与乙方签订的合同中,关于某种产品的规格存在重大误解,甲方和乙方对该产品的认识存在明显的差异,导致最终的合同内容不能达成一致,此时合同可以被撤销。

三、合同缔结时存在不合法行为当合同的缔结过程中存在不合法行为时,也可以导致合同的撤销。

不合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伦理道德等行为标准的行为,包括犯罪、违反合同约定、侵害他人权利等。

例如,甲方和乙方签订合同时,甲方采用了非常手段,强迫乙方签订合同,此时乙方可以要求撤销该合同。

四、合同存在无效条款当合同中存在无效条款时,也可以导致合同的撤销。

无效条款是指违反法律规定、公序良俗或者合同约定的条款。

例如,甲方与乙方签订的合同中有一条规定,要求乙方放弃其在法律上享有的权利,此时该条款是违反法律规定的,因此可以被视为无效条款,合同可以被撤销。

五、合同的解除、变更或归还当合同中存在解除、变更或归还的约定时,这些约定都可以导致合同的撤销。

在这些情况下,双方应严格按照合同中的条款进行处理,否则可能会引起合同的冲突。

例如,甲方与乙方签订的租赁合同中,约定乙方租赁期满后应将租赁物归还给甲方,如果乙方违反了该约定,甲方可以要求撤销该合同。

民法典可撤销合同的五种情形

民法典可撤销合同的五种情形

民法典可撤销合同的五种情形
民法典规定,可以撤销的合同有五种情形:
一、具有构成合同无效的违反规定性规定、有损于社会公共利益或明显违背公序良俗的;
二、当事人之间存在着违反道德或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四、当事人之间因不正当竞争关系或因其他不合理因素而订立的合同;
五、当事人利用故意欺诈行为或者构成重大过失而形成的合同。

以上就是民法典撤销合同的五种情形,而这些情形的撤销还受到另一个具体规定的制约,那就是民事诉讼法有关撤销行为的规定,这里面也要说明,合同能够撤销之前,双方有责任履行并实际履行了相应义务才可以进行撤销,或者合同本身已经执行完毕之后,当事人才可以提出撤销申请。

另外,要想申请撤销合同,也必须满足一定的诉讼时效,即:对于因构成无效合同的申请,这一诉讼应当在合同成立。

另外,对于已经订立的合同,如果当事人提出了撤销申请,在该合同内容发生变更或履行完毕之前,立即申请撤销行为。

所以,民法典关于撤销合同的这五种情形,不仅要求当事人彼此之间有违反规定性规定,有损于社会公共利益,有明显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违反道德的行为,违反宪法的行为,不正当竞争关系以及欺诈行为等,而且还有一定的诉讼时效和实际履行义务的要求,只有满足上述所有条件才能够申请撤销合同,否则,私人民事纠纷两方还需要根据民法典其他规定,借助司法行使其合法权利,解决纠纷问题。

论可撤销合同的法律后果(3篇)

论可撤销合同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合同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法律形式,是民事主体之间建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一旦签订,双方当事人应当严格遵守。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当事人可能会签订可撤销的合同。

可撤销合同是指当事人基于重大误解、欺诈、胁迫等情形订立的合同,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本文将探讨可撤销合同的法律后果。

二、可撤销合同的概念及类型(一)可撤销合同的概念可撤销合同,是指当事人基于重大误解、欺诈、胁迫等情形订立的合同,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的合同。

(二)可撤销合同的类型1.重大误解合同:指当事人对合同的主要内容存在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

2.欺诈合同:指一方当事人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而订立的合同。

3.胁迫合同:指一方当事人以将要发生的损害或者以直接实施损害相威胁,迫使对方当事人作出违背真实意思表示而订立的合同。

4.乘人之危合同:指一方当事人利用对方处于危难境地,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意思表示而订立的合同。

三、可撤销合同的法律后果(一)合同被撤销的法律后果1.合同自始无效:合同被撤销后,自合同成立时起,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即告消灭。

2.返还财产:合同被撤销后,当事人应当返还因合同取得的财产。

返还财产时,应当恢复原状;不能恢复原状的,应当折价补偿。

3.赔偿损失:因合同被撤销给对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4.处理其他法律后果:合同被撤销后,合同中的其他法律后果,如违约金、定金等,也应当依法处理。

(二)合同被撤销前后的法律后果1.合同被撤销前,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仍然存在,当事人应当继续履行合同。

2.合同被撤销后,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消灭,当事人不再承担合同义务。

3.合同被撤销前,当事人已经履行的合同义务,可以请求对方当事人返还。

四、案例分析案例:甲、乙双方签订一份房屋买卖合同,约定甲将一套房屋出售给乙,价格为100万元。

浅谈可撤销合同

浅谈可撤销合同

浅谈可撤销合同摘要:我国《合同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因此,必须对合同法中各项制度加以完善,特别是对可撤销合同的完善。

可撤销合同的效力问题,是可撤销合同的基本问题。

可撤销合同在被撤销后变为无效合同,在撤销权存续期间届满未被撤销时则变为有效合同,而在撤错权存续期同内叉未被撤销时剜为效力未定合同。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现代经济活动对合同要求严格,如何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科学有效的进行合同管理成为了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可撤销合同作为现代经济社会中经常遇到的合同形式,其科学有效的分析对企业经济利益的保障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介绍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对可撤销合同的规定,并分析了可撤销合同的类型和当事人撤销权的行使,结合我国自身的特点吸收各国立法的优点,形成有我国特色的可撤销合同制度。

关键词:合同;可撤销合同;撤销权;目录一、引言 (2)二、可撤销合同的涵义及其作用 (2)(一)可撤销合同的涵义 (2)(二)可撤销合同与无效合同的区别 (3)(三)可撤销合同的作用 (3)三、可撤销合同的类型 (4)(一)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 (4)(二)因胁迫而订立的合同 (4)(三)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 (5)四、当事人撤销权的行使 (5)(一)当事人撤销权的行使主体 (5)(二) 当事人撤销权的行使方法 (5)(三)当事人撤销权的行使期限 (6)五、合同被撤销的法律后果 (7)(一)返还财产 (7)(二)损害赔偿 (7)结论 (8)参考文献 (8)一、引言现代社会,由于利益的诱惑和道德的缺失,企业、行业的诚信底线被屡屡突破,信用危机成为破坏市场规则、扰乱经济秩序而函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所谓缺乏诚信,将会导致信用危机、交易成本过高等问题,其解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制度设计和安排的科学性、稳定性。

为了解决市场经济交易中由于欺诈、胁迫、乘人之危而产生的当事人意思表示瑕疵问题,合同法设立了可撤销合同制度。

可撤销合同的五种情形

可撤销合同的五种情形

可撤销合同的五种情形撤销合同是指合同双方在合法的前提下,一方或双方或由双方协商决定收回合同所涉及的权利与义务,从而使合同失效。

撤销合同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和规定,以下是可撤销合同的五种情形。

1. 误解当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着关键词的歧义时,会导致双方的真实意图被误解。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可能通过撤销合同来解决争议。

比如,在一个代理卖家与代理买家签订协议的情况下,如果代理人把货品的数量写成“10箱”而代理卖家认为应该是“10打”,这就会导致了误解。

此时委托人可以撤销合同来重新讨论合同条款。

2. 欺诈当委托人在合同中提供的信息不真实或含义有误导性时,将被视为一种欺诈。

例如,当代理人对委托人隐瞒了关键信息,或者以虚假信息诱导委托人签订合同,委托人就可以选择撤销合同。

这是一种保护委托人利益的合法方式。

3. 不公平对待当一方在合同中不公平对待另一方时,这也属于可撤销合同的情况。

比如,在签订房屋租赁合同时,若房东在租金、物业费、维修费等方面过高虚高,租客可以选择撤销合同,并寻找更公正的租金和费用。

4. 失落当合同中涉及的丧失发生时,合同将被视为无效。

例如,当合同中存在的物品被毁坏或失踪时,合同将自然失效。

如果委托人与代理人在协商过程中陈述了错误的信息或行使了不透明的行为,则可以通过撤销合同来解决此类争议。

5. 法律规定在某些情况下,法律对合同的内容进行了特定规定,这可以导致合同被撤销。

例如,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儿童在未成年前无法签署法律文件,因此任何儿童签署的合同都是无效的。

总之,合同的解除需要遵守法律法规,并且按照合同的要求和规定进行撤销。

尽管撤销合同是一种不常见的情况,但当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存在争议时,这是一种合法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可撤销合同论文:论可撤销合同

可撤销合同论文:论可撤销合同

可撤销合同论文:论可撤销合同摘要法律必然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合同法也必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因此,必须对合同法中各项制度加以完善,特别是对可撤销合同的完善。

本文通过对可撤销合同的概念、种类、比较法的考察,进而探讨可撤销合同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可撤销合同意思表示比较法一、可撤销合同概念可撤销合同又称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是指因意思表示有缺陷,当事人一方享有撤销权,可行使撤销权对已经成立的合同予以变更或撤销的合同。

据此可知,可撤销合同的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意思表示瑕疵。

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并未体现其真正意愿。

在这种情况下所成立的合同是可变更、可撤销的。

仅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可以行使其撤销权。

《民法通则》第59条规定了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但是,该条文并没有明确一方当事人到底是受损害方还是获益方,不确定之概念,必须予以具体化。

《合同法》第54条规定了可撤销的合同。

笔者认为此规定扩大了可撤销合同的范围,同时也扩大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正如伯莱尔指出:“法律条款的范围越宽泛,确定法律条款的意义则越难。

”所以仍给司法实践带来了不可避免的难题。

该条文明确规定享有撤销权的一方当事人为受损害方。

合同的变更或撤销必须由受损害方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提出申请,受损害方仅有申请权而并不享有决定权,并且合同在未撤销以前是有效的。

若当事人只申请变更而不申请撤销合同时,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该合同,这体现了民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

笔者认为,可以把可撤销合同的特征概括为:(1)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

当事人之间的合同是在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欺诈、胁迫以及乘人之危的情况下订立的。

(2)仅受损害一方才享有撤销权请求权,未经受损害方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主动介入。

有些合同虽具有可撤销的事由,但是,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享有撤销权的一方或许愿意继续履行合同。

(3)可撤销合同在未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申请撤销之前是有效的。

可撤销合同撤销权的说法

可撤销合同撤销权的说法

可撤销合同撤销权的说法第一章:引言现代生活中,合同屡见不鲜。

然而,有时候因为一些原因,当事人会希望撤销已经签订的合同。

此时,可撤销合同撤销权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法律概念。

本文将对可撤销合同撤销权进行探讨。

第二章:可撤销合同撤销权的定义可撤销合同撤销权,指当事人在合同签订后,依法享有解除合同的权利。

此权利只适用于法定情形下的合同。

例如,双方当事人中有一方未成年、有限民事行为能力人等情况下,签订的合同均属于法定情形。

第三章:可撤销合同撤销权的适用场景可撤销合同撤销权的适用场景有以下几种:1. 合同中的重要条款违反法律规定或公序良俗;2. 当事人一方在签订合同时,存在重大误解或者被对方迫使签订合同;3. 当事人一方在签订合同时,明显超出了合同的订立范围;4. 一方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没有取得经济行为能力;5. 合同中的内容不清晰或存在瑕疵。

第四章:可撤销合同撤销权的行使方式当事人行使可撤销合同撤销权时,应当书面通知对方当事人。

通知应当明确表明行使撤销权的原因和内容,以及应当在何时实施。

在通知对方当事人之后,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行使撤销权:1. 根据合同约定进行解除;2. 向仲裁机构或法院申请解除合同;3. 与对方当事人进行协商,自行解除合同。

需要注意的是,当事人行使撤销权时,应当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履行相应的义务。

例如,应当支付已经履行的义务等。

第五章:可撤销合同撤销权的效力当事人行使可撤销合同撤销权后,合同即被解除。

合同解除后,双方当事人应当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

例如,应当退还已经收到的财物、支付违约金等。

第六章:可撤销合同撤销权的限制可撤销合同撤销权并不是一项全能的权利。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此权利可能会受到限制。

例如,当事人已经完成了合同的履行,或者已经达成了合同解决方案等情况下,此时行使撤销权可能会受到法律的限制。

第七章:结论可撤销合同撤销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法律概念。

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应当充分了解此权利的适用范围和行使方式,以便在必要的情况下,能够及时行使该权利。

合同可撤销的五种情形

合同可撤销的五种情形

合同可撤销的五种情形
在合同范本中,合同的可撤销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合同可撤销的情形通常包括以下五种情况:
1. 误导或欺诈,如果一方在签订合同时受到了对方的误导或欺诈,这个合同就可能会被撤销。

例如,如果一方故意隐瞒了重要信息或提供了虚假信息,导致对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订了合同,那么受骗一方就有权利撤销合同。

2. 未成年或无行为能力,如果合同的一方是未成年人或者无行为能力人,在未经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签订的合同,通常是可以被撤销的。

3. 违法目的,如果合同的目的是违法的,或者合同的内容违反了法律规定,这个合同就可能会被撤销。

例如,一份合同要求违反劳动法的工作条件,这个合同就是无效的。

4. 违约,如果一方违反了合同的条款,导致对方无法履行合同义务,另一方通常有权利要求撤销合同。

5. 无效的合同条款,如果合同中的某些条款违反了法律规定,或者违背公共利益,这些条款通常会被视为无效,从而可能导致整个合同的撤销。

以上是合同可撤销的五种情形,作为合同范本专家,我会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和需求,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合同范本,并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如果您有任何关于合同范本的需求或疑问,欢迎随时与我联系,我将竭诚为您提供帮助。

民法典中合同撤销可以撤销的五种情

民法典中合同撤销可以撤销的五种情

民法典中合同撤销可以撤销的五种情一、合同撤销的五种情况1.1 合同成立后,双方当事人发现合同存在重大误解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双方当事人可能对合同的内容产生误解。

一旦合同成立,这种误解就无法通过修改合同来解决。

此时,如果一方当事人认为合同的订立是基于对方的欺诈、胁迫等行为,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合同。

例如,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关于购买设备的销售合同,但在合同签订后,甲公司发现乙公司提供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且无法解决。

甲公司认为自己在签订合同时受到了乙公司的欺骗,因此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合同。

1.2 合同成立后,一方当事人发现对方有隐藏的债务或者财产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如果一方当事人隐瞒了自己的真实情况,导致另一方当事人在承担合同义务后陷入困境,那么受害方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合同。

例如,丙先生与丁女士签订了一份房屋租赁合同,约定丙先生支付一年的租金。

在租赁期间,丁女士发现丙先生实际上有多个债务缠身,无法按时支付租金。

于是,丁女士向法院申请撤销合同。

1.3 合同成立后,一方当事人发现对方有丧失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情形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订立合其意思表示不具有法律效力。

如果一方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发现对方属于这种情况,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合同。

例如,戊子女与己女婿签订了一份借款合同,但在签订合同后,戊子女发现自己的丈夫己女婿已经丧失了民事行为能力。

于是,戊子女向法院申请撤销合同。

1.4 合同成立后,一方当事人以欺诈、胁迫的手段使对方同意订立合同欺诈、胁迫是指故意用虚假事实或者威胁手段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而同意订立合同的行为。

如果一方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使用了这种手段,另一方当事人在知情后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合同。

例如,己男与庚女签订了一份婚前协议,约定庚女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不得擅自处理共同财产。

在签订协议后不久,庚女就将部分财产转移到了自己名下的银行账户中。

己男得知后向法院申请撤销合同。

论述可撤销合同

论述可撤销合同

论述可撤销合同可撤销合同啊,这是个挺有趣又有点复杂的事儿呢。

一、啥是可撤销合同。

简单说呢,可撤销合同就是那种订立的时候看起来是有效的合同,但是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合同的一方或者多方有权利去请求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把这个合同给撤销掉,让这个合同就好像没发生过一样。

比如说,一方是被欺诈或者胁迫才签的这个合同。

就像有个人骗你说,这个东西超级好,能让你一夜暴富,你一听就心动了签了合同,结果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这时候你就可能有权利撤销这个合同。

再有人威胁你说,你要是不签这个合同,我就怎么怎么样对你,这种情况下签的合同也可能是可撤销的。

还有啊,如果是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也能撤销。

打个比方,你以为你买的是一个纯金的项链,结果拿到手发现是镀金的,这就属于重大误解啦,这个合同就可能被撤销。

二、可撤销合同的类型。

1. 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这误解得是那种对合同的重要内容有错误的认识。

像刚才说的金项链的事儿,再比如说你以为你租的房子是两居室,结果实际只有一居室,这就是对合同的标的(房子)有重大误解。

这时候受损害的一方就可以提出撤销合同。

不过这里面有个度的问题哦,不能是那种特别小的误解就说要撤销合同。

比如说你以为房东给的钥匙扣是个新的,结果是旧的,这就不能算重大误解来撤销租房合同啦。

2. 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合同。

啥叫显失公平呢?就是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严重不对等。

比如说,你把价值10万的车,以1万块就卖给别人了,而且没有什么合理的理由。

可能是对方利用了你当时的困境或者缺乏经验之类的情况。

这时候你就觉得太不公平啦,就可以去请求撤销这个合同。

不过这里得注意哦,要是你当时就是想做个慈善,心甘情愿地低价卖车,那可就不算显失公平啦。

3.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

欺诈就是骗啦,像前面说的骗你一夜暴富的事儿。

胁迫就是威胁你,让你不得不签合同。

乘人之危呢,就是你处于特别困难的境地,对方趁机和你签个对你很不利的合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可撤销合同[摘要]:社会的变迁终究要导致法律的发展。

合同法作为调整各类交易关系的法律,在对市场起着极大的支撑作用的同时,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演化和发展。

自21 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变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对合同自由的限制、进一步强化对消费者的保护、诚信原则成为了合同法中的一项重要原则,标志着当代合同法发展的新趋势。

通过对可撤销合同的特征、范围以及认定等多个方面的介绍,详细阐述了可撤销合同中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可撤销合同;意思表示不真实;撤销权一、可撤销合同的概念和特征可撤销合同在《民法通则》及《合同法》中又称为可变更、可撤销合同,是除无效合同之外另一种典型的欠缺有效条件的合同。

指在订立合同时,由于当事人自身的原因或他方施加的不正当影响,造成意思表示不真实,违反了合同法自愿平等的基本原则,导致已经成立的合同欠缺有效条件,法律允许当事人将合同予以变更,或者通过行使撤销权而使已经成立或生效的合同归于消灭,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①我国合同法将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的合同,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等归入可撤销合同的范围。

由此可见,可撤销合同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因意思表示不真实而受到损害的一方当事人因此享有变更和撤销合同的权利。

对于此类合同,当事人既可以请求变更,也可以请求撤销,变更后合同依然有效,撤销后的合同则自始无效。

合同的变更或被撤销,对当事人甚至第三人(受让人或受益人)的利益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我国《合同法》第54 条规定,因重大误解和显失公平而订立的合同为可撤销合同。

因此可撤销合同有以下特征:第一,可撤销合同是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

在各种民事活动中,人们自由地决定自己的意思并将自己的各种动机加以统一于内心形成效果意思,当此效果意思与行①沈达明, 梁仁洁. 德意志法上的法律行为[M].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2.为人的表示行为相一致时,即为意思表示真实。

可撤销合同,作为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其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1)由主观原因所引起,即意思表示的不真实是由于表意人自身的原因所造成,比如,表意人出于误解而为的与真意不符的表示;(2)由客观原因所引起,即意思表示的不真实是基于表意人以外的因素所造成,比如,因欺诈导致的表意人的表示行为与其真意不符。

第二,可撤销合同在未被撤销以前具有一定的效力。

尽管可撤销合同存在可撤销因素,即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不真实,但在撤销权人行使撤销权之前,其合同的效力已发生,合同对双方当事人均有拘束力,此时撤销权人有权决定是否提出撤销。

如果撤销权人没有在规定的期限内行使撤销权,或者仅仅要求变更合同的条款,在此情况下,可撤销合同仍然有效,双方当事人仍应依合同规定履行义务。

第三,必须要由撤销权人主动行使撤销权,请求撤销合同。

由于可撤销合同主要涉及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的问题。

而当事人意思表示是否真实。

局外人常常难以判断。

即使局外人已得知一方当事人因意思表示不真实而受到损害。

然而当事人不主动提出撤销,却自愿承担损害的后果,法律也应允许这种行为有效。

所以法律规定撤销权的行使与否完全由撤销权人决定,其他人无权干涉。

但法律为了同时维护交易的安全、稳定民事流转的秩序,对当事人撤销权的行使也作了相应的限制。

例如我国新《合同法》第55条规定了撤销权消灭的事由。

第四,可撤销合同是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

也就是说对此类合同,撤销权人有权请求予以撤销,也可以不要求撤销而仅要求变更合同的内容。

所谓变更,是指当事人之间通过协商改变合同的某些内容,如适当调整标的价格,适当减少一方承担的义务。

通过变更使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趋于公平合理,在变更的情况下合同仍然是有效的。

二、可撤销合同的范围关于可撤销合同,大陆法系国家大多将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归入可撤销的合同范畴,如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等情形。

②而根据我国《民法②柴振国,何秉群. 合同法研究[M]. 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9.通则》第59 条的规定,在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的情况下,可以经利害关系当事人请求,撤销该合同。

可见,我国民法仅将两类意思表示不真实的行为规定为可撤销合同,而将欺诈、胁迫等均作为无效合同对待。

关于欺诈、胁迫合同是否应作为可撤销合同,存在着如下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可撤销的合同说。

此种观点认为,欺诈、胁迫合同应属于可撤销的合同。

因为在欺诈、胁迫的情况下,主要是意思表示不真实的问题,或者说存在着瑕疵的意思表示。

瑕疵的意思表示意味着表意人的意志是不自由的,为了充分维护表意人的意志自由,同时对实施欺诈、胁迫行为的一方施加不利的后果,法律应赋予受到欺诈、胁迫的一方以撤销权,将瑕疵意思表示的效力的决定权交给被欺诈人、被胁迫人,使其能审时度势,充分考虑到其利害得失以后,作出是否使合同撤销的决定。

③二是无效合同说。

此种观点认为欺诈、胁迫合同属于无效合同。

我国《民法通则》第58 条对此作出了规定。

其主要根据在于:一方面,由于许多欺诈、胁迫行为不仅造成了当事人利益的损害,而且也危害了社会经济秩序。

因此为了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在欺诈、胁迫的情况下,不论被欺诈的一方是否要求使合同无效,有关国家机关都应当作出干预。

另一方面,在欺诈、胁迫的情况下,仅仅使不法行为人承担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的责任,虽然能使受害方的损失得到补偿,但并没有对欺诈、胁迫方实行惩罚性的裁判,从而难以制止欺诈、胁迫行为。

如果将其作为无效合同对待,则可以为不法行为人承担除民事责任以外的行政责任提供依据。

④比较上述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更为合理。

其根据在于:第一,这一观点充分尊重了受害人的自主意愿。

在实践中,并非任何欺诈、胁迫行为都会造成对受害人的重大损失,在某些情况下,受害人虽遭受了欺诈和胁迫,但因其损害是轻微的,对方作出的履行正是受害人所需要的,受害人可能愿意接受合同的约束。

如果将欺诈、胁迫合同一概作为无效合同对待,无论受害人是否愿意,都要宣告合同无效,则不能充分地尊重受害人的意愿。

③周林彬. 比较合同法[M]. 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89.④王利明. 统一合同法制订中的若干疑难问题探讨[J]. 政法论坛,1996(5),52-60第二,将欺诈、胁迫合同作为可撤销合同对待,由受害人决定是否撤销合同,并由法院或仲裁机构最终决定是否撤销合同,这既体现了国家对合同关系的干预,也兼顾了受害人的利益。

尤其应当看到,由于将欺诈、胁迫合同作为可撤销合同对待,则在这种合同未被撤销以前,仍然是有效的,当事人仍然应当受到合同关系的约束,这就可以防止一方借口受到欺诈或胁迫而拒不履行合同。

总之,欺诈、胁迫的合同仍然属于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应将其作为可撤销的合同对待。

三、对可撤销合同的认定(一)如何认定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重大误解,是指误解人作出意思表示时,对涉及合同法律效力的重大事项存在认识上的显著缺陷,其后果是使误解人受到较大损失,以至于根本达不到缔约的目的。

重大误解通常有以下特征:(1)表意人所作的意思表示与其真实意思不一致;(2)这种不一致是由表意人的意思误解造成的;(3)这种误解是对涉及合同法律效力重要事项的误解;有学者认为误解是因当事人对合同内容的认识发生错误而产生。

⑤误解从本质上说是指当事人内心意思的缺陷,由于这种缺陷使当事人从本质上说是指当事人内心意思的缺陷,由于这种缺陷使当事人所从事的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真实意思相悖;(4)这种误解直接影响当事人所应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在一般情况下,重大误解会给误解方造成一定的损失,法律也正是从保护意思表示不真实的误解方的利益出发,才允许其撤销或变更合同。

⑥重大误解包括什么内容,合同法未作明确规定,学者认为应包括以下几种:(1)对合同性质的误解,如将借贷认为是赠与。

(2)对对方当事人的误解,如将甲公司认为是乙公司而订立合同。

(3)对合同标的的误解,如将轧铝机认为是轧钢机而购买。

(4)对标的物的数量、价格、包装、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履行方式的误解。

当误解给误解人造成较大损失时则构成重大误解。

⑦(二)如何认定显失公平的合同⑤王利明,崔建远. 合同法新论[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⑥柴振国,何秉群. 合同法研究[M]. 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9.⑦徐炳. 买卖法[M].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显失公平的合同是指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而与对方当事人订立的对对方当事人明显不利的合同。

显失公平的构成要件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第一,主观要件是指一方故意利用其优势或另一方的轻率、无经验等,而与对方订立显失公平的合同。

⑧就是说,在订立合同之时,合同一方当事人就已经意识到了该合同会产生不公平的后果而故意为之。

第二,客观要件是指当事人在给付与对待给付之间失衡或者称之为利益不平衡。

⑨显失公平主要适用于有偿合同,特别是双务合同,由于无偿合同中不存在对价问题,所以不存在双方利益的不平衡和显失公平。

如何认定合同订立对于双方利益是否平衡应根据各种交易关系的具体情况加以认定。

特别是要考虑供求关系、价格的涨落、交易习惯等各种因素。

(三)如何认定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欺诈是指使他人陷于错误并作出意思表示为目的,故意陈述虚伪事实或隐瞒真实情况的行为。

欺诈的构成应满足以下几个要件:第一、欺诈方有欺诈的故意。

所谓欺诈的故意是指欺诈方明知自己的欺诈行为会或者可能会使对方陷于错误的认识,而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⑩第二、欺诈方实施了欺诈的行为。

欺诈方实施的欺诈行为可以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种。

作为的欺诈行为大都表现为欺诈方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包括故意陈述虚假事实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而使他人陷入错误。

不作为的欺诈行为一般指负有告知义务的一方未履行其告知义务而不适当地保持沉默。

第三、被欺诈方因欺诈而陷入错误的认识签订合同。

这一要件强调的是欺诈方的欺诈行为与被欺诈方的受欺诈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也正因为如此欺诈方才对被欺诈方因此产生的损失承担责任。

(四)如何认定因胁迫而订立的合同胁迫是指以非法的损害威胁他人使之产生恐惧心理,并基于该恐惧心理而作出意思表示的行为。

胁迫的构成要件包括:第一,胁迫方有胁迫的故意。

胁迫的故意,是⑧王利明,崔建远. 合同法新论[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⑨王利明,崔建远. 合同法新论[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⑩吴合振主编:《合同法理论与实践应用》[M],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1月版.指胁迫方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引起对方的恐惧还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该故意是“使相对人陷于恐怖的故意”,是“使相对人基于恐怖作出意思表示的故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