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卷古诗词鉴赏试题
完整版)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
![完整版)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174819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54.png)
完整版)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题。
XXX的《山寺夜起》描绘了一个人在山寺中夜起观赏月亮的情景。
诗中“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给人带来清新的感觉。
诗人不眠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被山寺中的景色所吸引,无法入眠。
同时,他也是一个孤独的旅人,没有家,无处可归,只能在山中独自徘徊。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XXX的《春日耕者》通过描绘农民春耕的情景,表达了对农民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中颈联“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迟”生动地描绘了农民春耕的情景,展现了他们的勤劳和智慧。
作者表达了对农民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珍视。
他认为政治法令虽然重要,但最终还是要依靠农民的勤劳和智慧来维持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
这首诗中,“春醉海棠”一句用字恰到好处,表达了海棠娇艳欲滴的美丽和春天的盛景。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不拘束的生活方式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不满。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XXX的《唐叔良溪居》刻画了一个隐居山林的人物形象。
他独自XXX思考,欣赏着门巷玲珑、野望通的美景。
他既有文人的雅致,又有隐士的洒脱,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情趣的人物形象。
颔联中的“犹”“已”用得恰到好处,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景色的变化。
这种微妙的变化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幻。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XXX的《早行》中,XXX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早行途中景物变化的特征。
诗中“山头云似雪,陌上树如人”,通过对比山和树的形象,表现了早晨的山雾和树影,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和变幻。
本诗围绕一个“真”字落笔,反写正写,表达了诗人对真实性的思考和追求。
他认为在早行的路上,真实的景象和真诚的情感才是最重要的。
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XXX和XXX的两首诗都用形容词和动词来表现海棠的特点,XXX的《海棠》用“XXX”“红嫩”来形容海棠的颜色和娇艳,而XXX的《海棠》则用“碧绡”“红肤”来描绘海棠的颜色和柔美。
语文高考试卷真题古诗鉴赏
![语文高考试卷真题古诗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99ef5f16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c5.png)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诗句中,表达诗人对自然景色赞美之情的是()A.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B.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2. 下列诗句中,运用了拟人手法的是()A.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D.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3. 下列诗句中,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之情的是()A.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C.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D.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4. 下列诗句中,描绘了壮阔河山的是()A.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B. 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C.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5. 下列诗句中,运用了对比手法的是()A.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6. 阅读下面的诗句,分析其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 阅读下面的诗句,分析其意境和情感。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 阅读下面的诗句,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三、作文(60分)9. 阅读下面的诗句,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句诗蕴含着怎样的哲理?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感悟,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答案】一、选择题1. C2. B3. A4. D5. A二、简答题6. (1)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对仗。
(2)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月光如霜、月光照耀下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c2037e6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7f.png)
2.手法题答题模板(答题模板6)
☆托物言志(象征) 识别:动物、植物、器物意象 公式:托物言志+(解释)借XX意象表达XX情感
反问 识别:无疑而问,有问无答 公式:(解释)XX运用反问+(内容效果)表达Xx
设问 识别:无疑而问有问有答 公式:(解释)XX远用设问+(内容效果)表达XX
2.手法题答题模板(答题模板3)
☆直抒胸臆 识别:出现明显情感词 公式:(解释)XX直抒胸臆+(内容效果)写出Xx
☆借景抒情 识别:纯景 公式:借景抒情+(解释借景抒情)以XX景色描写+(话术效果)含蓄委婉+(内容效果)表达XX情感
☆寓情于景 识别:景+情 公式:寓情于景+(解释寓情于景)以XX景色描写+(话术效果)含蓄委婉(内容效果)表达XX情感
BA 看此课堂到诗答练了。:注《习殿张①②释殿1中旭诗将:有未念斯及悲锵连俊呜杨中监:阅人黑【练知昔人兹风锵山拔呼公杨读杨唐运白1实张挥已烦生鸣蟠为东拂】下监炎代用的先王毫云见微玉其之吴箧面大出书见化静书后端这亡示绡动间主精笥历示法静示态首,,【,,,,,,,,杜元的家为的张词临不3草满万落溟暮逸舒甫年】张,动书,旭池独圣目里落涨年气卷(,旭被、回法草真观秘一起群与思感忘7谁答草誉比6艺尽酒书难凄古松笔转清寝6相并书为喻)术墨德得恻色直力极识食图关百,“(,转【【。。。。。。。。问杜【代有草通化24题甫1】】则感圣感为。】居?。。而”)了》留发,、生夔,系联动州遂杜想可,成甫等感手的法形1A境B的C的D的1A情B可C的D2....3....。.“折“练“魄“高.诗深诗及结独本象下下及服有习俊力杨妙歌意歌的尾到诗,列列兹。练。拔。公。开浓中感两认乃生对对””””篇。有慨句识“动诗诗两两两两既对。收。诗写句歌句句句句有张束圣出的的,,,,对旭全”了理理写借赞以张草诗写张解解杜张叹杨旭书,“旭与与甫芝张公的的“草草分赏看之旭欣怀形不圣书析析见事暮赏念象独”苍,,张写年书,再”的劲不不旭张仍法又现表杰、正正草旭能至有,达作清确确书草勇废对也了,逸的的,书于寝其有对写、一一被功突忘书对张出俊项项作力破食作“旭了拔是是品来自来难张艺知、((凄自我衬以王术音狂清于、托得”旨之放悲孜精张见成趣识))的凉孜进旭的就及,气的不书书遗无境抒象意倦艺法憾人界发。,
全国甲卷(古诗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解析及选文特点初探
![全国甲卷(古诗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解析及选文特点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de8503ff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b9.png)
(3)花和雪都是古诗词中常见的物象,古代诗人常常以雪喻花,或 以花喻雪,比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年全国卷默写名篇名句统计
同样,“云起坐看时”较之“坐看云起时”也突出了“云起”的意象,
使人联想到词人此刻是在冷眼旁观政治上的翻云覆雨。
2023年全国卷默写名篇名句统计
• 2023年全国甲卷 (1)门庭若市 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 (2)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行路难》 (3)以雪喻花的诗: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咏梅》
2022年全国甲卷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诗经·卫风·氓》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022年全国乙卷 (1)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琵琶行》 (2)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锦瑟》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
3、权威解读:试题选材重在引导考生传承中华文化
基因,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
认真阅读原文“尧卿之学”一节,了解周尧卿在《诗》 和《春秋》两方面的治学态度——遵循孔孟之道(指“一言
以蔽之”和“以意逆志”,即守正尊古),探究经典要旨, 有所取舍(即不守旧不复古)。
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
古代诗歌鉴赏
一、选文特点:《临江仙》晁补之 二、命题特点:
A错误。“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错误。原句是“明年应赋送君诗”, 说明词人和朋友明年才会分别。而且B项中也明确写出了“即将到来的离 别” ;C此项也写出了“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的大意。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100优选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100优选](https://img.taocdn.com/s3/m/de1e4b7f04a1b0717ed5dd76.png)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100优选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自金陵如丹阳道中有感①王安石数百年来王气消,难将前事问渔樵。
苑方秦地皆芜没②,山借扬州③更寂寥。
荒埭暗鸡催月晓④,空场⑤老雉挟春骄。
豪华只有诸陵⑥在,往往黄金出市朝。
【注】①此诗作于1066年(治平三年)春,闲居江宁已三年的王安石聊发游兴,骑马东行游丹阳,沿途访友寻古。
②化用古人诗句。
李白《金陵》诗:“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阳多。
古殿吴花草,深官晋绮罗。
”刘长卿的诗:“金陵已芜没,函谷复烟尘。
”③东汉末刘繇曾将扬州治所设在曲阿(丹阳)。
④《建康图经》言:“鸡鸣埭在青溪西南潮沟上,过沟有埭,名鸡鸣。
齐武帝早游钟山射雉,至此,鸡始鸣。
”⑤场:射雉场。
《南齐书·东昏侯纪》:“置射雉场二百九十六处,翳中帷帐及步障,皆袷以绿红锦。
”⑥《元和郡县图志》载:丹阳有齐高帝的泰安陵,武帝的景安陵,明帝的兴安陵,梁武帝的修陵,文帝的建陵,简文帝的庄陵等多座。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对历史悠久的古帝王之都金陵的总体感受,“王气消”三字为全诗定下了伤感的基调。
B. 颔联,当年的苑方秦地般的美景已消失了,一度为扬州治所的丹阳繁华也已寂寥不见了。
C. 尾联,写盛极一时的王朝黄金散尽,如今只剩下帝王的陵寝,充满了人财两空的哀伤。
D. 这首七言律诗,词句警策,典故丰富,内容深邃,充满历史的纵深感和兴替的沧桑感。
(2)请简要赏析颈联“荒埭暗鸡催月晓,空场老雉挟春骄”。
【答案】(1)C(2)①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荒”“暗”二字营造了一片昏暗、衰败的意境。
②视听结合。
“荒埭暗鸡催月晓”,写听觉感受,而一个“催”字,突出了“暗鸡”的呜叫给人的心理感受;“空场老雉挟春骄”则侧重于视觉所见。
③用典。
化用齐武帝鸡鸣埭打猎的事,这里借齐朝帝王荒于畋猎,终至亡国的故事,批评了历史上许多皇帝耽子犬马声色,不理朝政导致国势衰落之事实。
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题100题
![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题100题](https://img.taocdn.com/s3/m/1298cc2543323968011c9287.png)
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题100题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写真寄外薛媛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寒。
已惊颜索寞,渐觉鬓凋残。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
【注】薛嫒是晚唐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南楚材妻。
楚材离家远游。
颍(今河南许昌)地长官爱楚材风采,欲以女妻之。
楚材欲允婚,命仆回濠粱取琴书等物。
“善书面,妙属文”(见《云溪友议》卷上)的薛嫒,觉察丈夫意向,对镜自画肖像,并写了上面这首诗以寄意。
1.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概括说明。
(5分)2.赏析颈联的写法和内涵。
(6分)参考答案: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家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以及她忧虑丈夫移情别恋的痛苦,委婉地表达了对丈夫应忠于爱情的提醒。
2.“泪眼”指代是人的肖像,“愁肠”指心灵的痛苦,一“易”一“难”,互为映衬。
在矛盾对比中,刻画了怀念丈夫的深情。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谪岭南道中作李德裕岭水争分路转迷,枕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台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乌啼。
诗人简介李德裕(787—850),唐代文学家﹑政治家。
字文饶。
赵郡(今河北赵县)人。
宰相李吉甫之子。
穆宗时﹐因与牛僧孺﹑李宗闵政见不合﹐发展成为党争。
武宗即位后﹐得到重用﹐拜太尉﹐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执政 6年﹐内驭宦官﹐外败回纥﹐平泽潞节度使刘稹叛乱﹐朝廷一时呈中兴之势。
后宣宗即位﹐牛党执政﹐一反前此政治措施﹐李德裕被贬为潮州司马﹐再贬崖州司户参军﹐于贬所去世【注】《古诗十九首》有“越鸟巢南枝”句,意谓南方的鸟北飞后仍筑巢在向南的树枝,1.清人沈德潜评第二联是“一语双关”,请对此简要说明。
(4分)2.“红槿花中越乌啼”一句是怎样表现诗人的思乡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4分)3.(2)诗人无罪被贬岭南,其情感异常复杂,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4分)一方面写出贬谪途中处处提心吊胆的情状,表明自然环境的恶劣。
2022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卷:古诗词鉴赏(一)(江苏)
![2022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卷:古诗词鉴赏(一)(江苏)](https://img.taocdn.com/s3/m/efc7a319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79.png)
2022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卷:古诗词鉴赏(一)(江苏)一、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柳州开元寺夏雨吕本中风雨潇潇似晚秋,鸦归门掩伴僧幽。
云深不见千岩秀,水涨初闻万壑流。
钟唤梦回空怅望,人传书至竟沈浮①。
面如田字②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
【注释】①沈(沉)浮:遗失。
②田字:六朝名将李安民“面方如田,封侯状也”。
(1)首联描画了什么样的景象?(3分)▲▲(2)颔联写“雨”却不着“雨”字,而句句突出“雨”意。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分)▲▲(3)尾联运用了如何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叹?(3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二月二日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注]:元亮:陶渊明的字。
其诗中有“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的句子。
亚夫:指汉代的周亚夫。
他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后世用“细柳营”或“柳营”指军营。
(1)前两联描画了一幅如何样的画面?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中的““游人意”具体指什么?请依照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10分)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⑴这首词的重点是写“夜闻杜鹃”,请分别概括上下两片所写的内容。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两句,采纳了如何样的艺术手法?如此写有什么好处?(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推崇它是一篇“借物寓言”的佳作,说说这首词寄寓了作者如何样的思想感情。
历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目集锦
![历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目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201c60336137ee06eef9180d.png)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一)阮郎归西湖春暮[南宋]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
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
凌波②寸不移。
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
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
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分)【解析】本题考查了古代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对诗歌人物形象的情感进行分析,是这道题的答题方向,然而题干还指明了分析的切入口,那就是人物动作神态描写。
因此,考生解答这道题,首先必须从词作中找到词人对西湖游人描写的文字,然后去揣摩不同动作神态的人所具有的不同情感。
【示例】“番腾妆束闹苏堤”,人们在苏堤上装束鲜艳,翻腾热闹,想要留住春天,表达了留春之意;“凌波寸不移”写观景的女子看到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无法移步,表达了伤春之情;“三三两两叫船儿”,写雨后春去,人们也纷纷叫船归家,表现了对春归的黯然心伤和无可奈何。
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4分)【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中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
题干已经指出赏析的角度“点面结合”,赏析的内容“暮春之景”。
因此,考生应从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中去分析词人的写景之句。
“面”即是对晚春季节西湖景色的整体描绘,“点”又是词人从万千西湖景色中撷取的一些独特意象描绘以及写人时的细节描写。
【示例】“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春总体景色,人们闹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面”;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
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
点面结合,描写了苏堤的春暮之景。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二)秋暮吟望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专题汇编古诗鉴赏专题
![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专题汇编古诗鉴赏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740cd087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4e.png)
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专题汇编古诗鉴赏专题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专题汇编古诗鉴赏专题1。
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近〕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答案:(1)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近〕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1〕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3〕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答案:〔1〕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
析:题中所谓“贯穿全篇〞,即“微风〞在以下三句诗中都有体现。
按照这个思路去揣摩下面三句:推开门又使竹动的不可能是“故人〞,因为作者用了个“疑〞字,应该是微风;枝上露何以滴下,本来没风也可以自然下滴的,但想到题目的提示,当然就可以理解为是微风吹下的,“入幌〞“拂绿琴埃〞主语是什么,不可能是人,难道要让朋友来替自己拂去琴上的尘埃?所以主语也应是微风,作者希望微风掀帘进屋拂去琴上的尘埃。
〔2〕清冷、幽静。
表达孤单、寂寞的心情.析:喧闹的环境又如何会有“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如些细腻的感知?景语即情,把环境渲染得如些清冷、幽静,是为了表达孤单、寂寞的心情.〔3〕“为拂绿琴埃〞析:暗用俞伯牙、钟子期有关知音的的典故。
伯牙的琴声只有钟子期能听懂,钟子期是他的知音。
2024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专练(含答案)
![2024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专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77e598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87.png)
古代诗歌鉴赏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盖少府新除江南尉问风俗郎士元①闻君作尉向江潭,吴越风烟到自谙。
客路寻常随竹影,人家大底傍山岚。
缘溪花木偏宜远,避地衣冠②尽向南。
惟有夜猿啼海树,思乡望国意难堪。
【注】①郎士元,唐代诗人,安史之乱时避难江南。
②避地衣冠:西晋末年天下混乱,中原士人大举南迁,史称“衣冠南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仅向友人介绍了自己熟悉的江南风景,认为吴越风光他到任后自然熟悉。
B.诗歌使用“竹影”“山岚”“花木”等意象,写出了江南的自然和建筑的特点。
C.颈联对句借典故从历史渊源角度赞美江南风景,意在表明此地社会环境安定。
D.尾联作者刻画夜晚“猿啼海树”的画面,所营造的意境氛围与前面有所差异。
2.清人毛张健在《唐体肤诠》中评价此诗“不是劝驾,乃是催归”,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该如何理解这个评价。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雪后黄楼寄负山居士①陈师道林庐烟不起,城郭岁将穷。
云日明松雪,溪山进晚风。
人行图画里,鸟度醉吟中。
不尽山阴兴,天留忆戴公②。
【注】①黄楼:楼阁名。
负山居士:作者友人张仲连的别号。
②戴公:指戴逵。
王徽之居住在山阴时,一日忆及戴逵,就冒雪连夜前往,到了之后却不登门拜访,而是返舟回去,并说:“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访戴?”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登上黄楼,看到林中房舍没有缭绕的炊烟,表达了自己岁暮途穷的悲伤无奈之情。
B.雪后,日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映照着松枝上的积雪,描绘了一幅清白交映的松雪图。
C.“山”为“溪山”,“风”是“晚风”,“进”字联结,画面富有动感,令人如闻风声。
D.尾联用典,表达自己对友人的长久思念之情,既照应雪后的环境,又切合寄友的诗题。
4.“情景交融”是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点,请就此赏析“人行图画里,鸟度醉吟中”。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窗前[宋]赵崇嶓窗前寻丈地,种得一株梅。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试卷及答案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dde041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b8.png)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诗词中,属于唐代诗人王之涣的是:A.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 下列诗句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C.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3. 下列诗词中,描写边塞风光的是:A.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D.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4. 下列诗词中,运用了对比修辞手法的是:A.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B.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C.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5. 下列诗句中,描写人物情感的是:A.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B.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C. 草色遥看近却无,野花留宝盖初敷。
D.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 下列诗词中,描写战争场面的有:A.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B.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C.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 下列诗句中,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8. 下列诗词中,描写边塞将士的英勇事迹的是:A.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9. 下列诗句中,描写自然景象的是: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B.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诗歌集鉴赏
![(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诗歌集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236d695d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85.png)
(2023·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临江仙晃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
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
东溪春近好同归。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15.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答案】14.A15.①用动词“垂”“谢”赋予“柳”“梅”动态的美感,运用虚写的手法,想象在春季邀约友人同去东溪岸边,去观赏秀丽的春景。
②此句以春光美景收束全词,通过想象未来再聚之景,表达了对即将再会的期盼,安慰即将远离的友人,更表达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和乐观豁达的情愫。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错。
词中“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意思是眼前虽是相聚,明年肯定又要送别你了。
从今夜开始细数,到明年分离时还有多少相聚的时候。
据此看出词人是明年送别朋友,属于虚写,并不是真实的场景。
故选A。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意思是观赏那江水中倒映的柳影和隐在雪中零落的梅花。
词句选取春日的“柳影”和“梅花”作为意象,用动词“垂”“谢”赋予景物动态的美感,写出杨柳的婀娜多姿和梅花绽放后的零落之态。
运用虚写的手法,想象在秀丽的春季邀约友人同去东溪岸边,去观赏依依杨柳映在水面的倒影和枝枝梅花在白雪中纷纷零落。
词人通过想象未来再聚之景,表达了对即将再会的期盼,此句以春光美景收束全词,既安慰了即将远离的友人,更表达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将离别的伤感融入一片春光之中,伤感中又带有乐观豁达的情愫。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8e7caf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f1.png)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含答案)「篇一」水调歌头·游览(宋)黄庭坚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③。
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祗恐花深里,红路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④。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螺杯。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释] 此词大约写于被贬官时期。
‚瑶草:仙草。
③武陵溪: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④金徽:瑶琴。
7、下列对这首宋词上阕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瑶草一何碧”运用比兴手法,赞美瑶草(仙草)像碧玉一样可爱,激起读者兴趣,把读者引进仙境中去。
B、“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承接“春入武陵溪”,表现了“桃花源”仙境的清丽澄净,幽静脱俗。
C、“我欲穿花寻路”三句表达了作者对此境的喜爱,满怀喜悦规划着自己的行程,渴望有更美的发现。
D、“祗恐花深里,红路湿人衣”故意正话反说,说仙境里花深露重,怕会打湿衣服,实际表现了词人对仙境的深深喜爱和依恋。
参考答案:选CD。
解题说明:本体考查的是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与鉴赏能力。
本词实际上是化实为虚,运用想象,以虚衬实,以理想仙境之虚衬托现实黑暗、作者内心不满之实。
C 项,“我欲穿花寻路”三句虚写想象、以虚衬实,写词人幻想能找到一个自由施展才能的理想世界,含蓄地表示对现实的不满。
D项“祗恐花深里,红路湿人衣”承接前三句,写词人担心仙境里花深露湿,沾湿人衣,既写现实的游览,又曲折地表现他对纷乱人世的厌倦但又不甘心离去的矛盾。
所以D错。
8、结合下阕内容,简要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参考答案:词人想象“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弹瑶琴)”表现他的志行高洁、与众不同。
‚接着说李白不在,无人陪他饮酒,是说他缺乏知音,感到异常寂寞,同时曲折地表达出他对现实的不满。
③词人说自己到仙境探索是为了得到灵芝仙草,不是为了得到像“朱唇丹脸”一样的桃花,即使得不到又何必长啸呢?以象征性的语言说明自己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
天津地区高考语文五年高考真题汇编——古诗词赏析
![天津地区高考语文五年高考真题汇编——古诗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0da82b2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29.png)
天津地区高考语文五年高考真题汇编——古诗词赏析一.诗歌阅读(共4小题)1.(2021•天津)阅读下面的词,按要求作答。
念奴娇•用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词韵[宋]朱熹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注山头仙客。
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
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
应笑俗李粗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
争似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
画角吹残,瑶台梦断,直下成休歇。
绿阴青子,莫教容易披折。
[注]姑射:神话中的山名,神仙所居之处。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和”,即和韵,是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
这首词就是朱熹依照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花词的韵而创作的。
B.词的开篇运用拟人手法,并以问句提起,将梅花与“群芳”比较,突出梅花的清香与洁白。
C.词中写梅花美艳无比,与姑射山仙人相伴;“风露冰雪”的考验赋予了梅花不同寻常的韵致。
D.“画角”“绿阴”数句,写梅花宁愿休歇凋零,也不愿结出青青的梅子而被人折断梅枝。
(2)“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3)请指出词人借梅花寄托了怎样的理想人格。
2.(2020•天津)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纪村事[唐]韦庄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
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
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
[注]饷田:到田间送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绿植光影映照门扉、墙边小路在草木中若隐若现,显得生机勃勃。
B.颔联写院中果子腐烂,水边禽鸟肥美,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
C.全诗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富有意趣。
D.本诗撷取若干乡村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呈现出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
(2)“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3)“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3.(2019•天津)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解析
![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d44f20f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2a.png)
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解析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解析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应该没有人没接触过古诗词鉴赏吧?古诗词鉴赏就是根据诗词内容,找出其中的意象,体会其中意境,分析作者真正想要书法的感情。
很多人在面对古诗词鉴赏的时候都很头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解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解析篇1一、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参考答案:(1)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2)一句一个场景;拟景写情,情景交融;对仗十分工巧。
赏析:这是一首体制十分奇特、艺术手法十分讲究的诗。
一句一绝,四句诗是四个不同的独立意境,虽然此诗四个画面各自独立,然而组合在一起却又成为一幅构思完整、意境连绵的图画。
全诗一句一截,各自独立,描绘了秋夜、春宵、棋罢、酒阑四个不同的意境,好像四幅单轴画。
扬慎《升庵诗话》卷十一认为,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鸳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是此诗之祖。
不过,细细体味,这四句给人的意象又是统一的,正可以诗题的一个“梦”字贯通。
因为是梦,故尔有意识流动变幻不定,前后不连贯的特点,使诗中的景和事显得迷离惝忆,隐隐绰绰,游移不定,似是而非。
末句是全诗之关目,一个“客”字便是梦的原由,梦的主旨,梦的归宿。
李后主尚有“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时候,到底给人片刻慰籍。
可欧阳公表现的梦,却是客愁贯穿于始终,令人抑郁不展,魇魔难去。
日有所思则夜有所梦,可见这客愁之深之切了。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20套(带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20套(带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b36342804a1b0717ed5ddb4.png)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20套(带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归王官次年作司空图乱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
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
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
酣歌自适逃名久,不必门多长者车。
【注释】王官,即王官谷,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的中条山上,是司空图的故乡。
鹤疏,书体名,古时用于招纳贤士的诏书。
逃名,《汉书•逸民传》载:东汉人法真恬静寡欲,朝廷四次征辟皆不就,遁形远世,世人谓之逃名。
长者车,达官贵人的车。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上句写诗人故居在兵燹之后受到的严重毁弃:“乱”指战乱,“烧”让人想到大火熊熊的情景,“烧残”点明故居经过火烧,已洗劫一空,只剩下几架残破不全的书了。
B.首联下句表现诗人对故乡执着的热爱:“犹自”充满着人世沧桑之感,“恋吾庐”表明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希望社会不要再有战乱发生。
C.颔联上句表现诗人归隐后在旧居中屏绝尘嚣、泊然宁静的心境:“忘机”是不用机心、不计较一切贵贱荣辱,点明诗人归隐故乡的真正原因。
D.尾联通过用典,委婉但却坚决地表明,自己要像法真那样做逃迹的隐士,与扰攘争夺的政治绝缘,深隐故居,悠然自适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2)请简要赏析诗歌颈联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异同。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辋川别业①王维不到东山②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雨中草色绿堪柒,水上桃花红欲然。
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注释】①辋川别业:王维在辋川山谷中园林旧址上营建的山庄,既富有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以供其母参禅礼佛及诗人自身隐居。
别业:别墅。
②东山:指辋川别业所在的蓝田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离开辋川已近一年,归时正遇春耕农忙,细数时间点明时节,流露出归来的急切与喜悦。
B.颔联写出辋川沿途所见,用语秀而不媚,于清新中别出生趣,合乎王维诗作“诗中有画”的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试卷古诗词鉴赏试题
——诗、词、曲
第一节诗
2010年高考题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咏素蝶诗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答:
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7分)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句,写诗人等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②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细想感情。
(4分)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8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5分)
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
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4分)(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
(4分)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6分)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 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岁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
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
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雨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
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
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
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
繁华地:指京城。
(1).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
(2).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6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
(6分)
定林①(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定林:寺原名,位于金陵(今南京)。
仍:又。
(1).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3分)
(2).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解析。
(3分)
1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6分)
峡口送友人送蜀客
司空曙雍陶
峡口花飞欲尽春,剑南风景腊前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莫怪送君行较远,
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
《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
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