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练习题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程试题#(精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程试题#(精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试题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问世于1848年,是第一部系统、完整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纲领性文献,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的是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

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列宁提出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4、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第一次揭示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进程和规律。

5、《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方针是“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句话?【答:“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句话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提出的。

意思是说,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基础是实践的活动,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一旦离开实践活动,社会生活就将停止,社会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2、如何认识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答:这一条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一切哲学的一个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不仅要说明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一切哲学家都没有正确解决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他们既不懂得理论只能从实践中来,又不懂得获得理论的目的只是为了用于实践,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正像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费尔巴哈和其他的理论家一样,只是希望达到对现存事实的正确理解,然而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任务却在于推翻这种现存的东西。

只有马克思和恩格斯才第一次把哲学理论和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强调理论要为实践服务,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把自己的唯物主义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这就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练习题此文档为WORD版,可编辑修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练习题1、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是如何论述异化劳动的,如何正确的评价马克思这一思想?论述: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对自己政治经济学研究工作成就的哲学概括,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社会三种主要的分配形式——工资、利润和地租,归结为异化劳动以及由异化劳动所决定的私有制。

他认为,劳动(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类本质,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却发生了异化。

马克思首先揭示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局限性,提出经济学研究的任务就是揭示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

接下来,马克思分析了异化劳动的四个具体表现:①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

②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异化。

③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即人同自由自觉的活动及其创造的对象世界相异化。

④人同人相异化。

马克思进一步考察了异化劳动与私有制的关系,认为私有财产作为一种生产关系,由于劳动与资本的分离,才使劳动成为异化劳动,才使劳动的外化得以实现。

马克思在研究异化劳动理论的过程中证明,人类全部奴役制的根源就是这种客观的、物质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

在此,马克思以消灭异化劳动和私有制为基础,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由之路。

正确评价:1。

从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史的角度看,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无疑是马克思世界观成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开了马克思的理论视角向现实的经济生活领域深入的先河,为其以后的思想向历史唯物主义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异化劳动理论又标志了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观的一定程度的客服和超越。

2.从当时理论界在异化问题上的思想水平看,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的思想深度也是很突出的。

3.以科学的唯物史观为参照物,我们也应该看到,马克思《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缺陷:第一,尽管赋予了人的类本质以劳动的内涵,但异化劳动理论本身还是以人的一种理想状态作为自己的理论出发点的,本质上仍未脱离伦理人本主义的范围,抽象的东西依然是其理论的主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练习试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练习试题

第一章《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简答题1、如何理解“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论断?2、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什么?3、简述对“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这一论断的理解。

4、简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核心思想。

5、如何理解“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二、辨析题1、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是一致的。

2、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3、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

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如何理解“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论断?首先,人的本质是具体的、现实的、不是抽象的,它是由人的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

(2分)其次,人的本质不是由他所处的某一种社会关系所决定的,而是由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的。

其中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关系是生产关系。

(2分)最后,人的本质也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是具体的历史的。

(1分)2、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什么?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1分)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1分)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1分)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1分)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能动的方面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他们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1分)3、简述对“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这一论断的理解。

这句话是说旧唯物主义立足于对市民社会的直观,市民社会是指将私人利益关系作为总和的社会。

(1分)旧唯物主义以它为基础,用关于个人功利的观点来说明结成政治社会的必要。

(1分)新唯物主义不仅承认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而且认为人既在国家这个政治共同体中过着社会生活,又在社会关系中生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相关试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相关试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相关试题1、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文中是如何论述社会主义的科学性的。

2、对比分析《共产党宣言》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对两大发现的论述。

3、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质体现在哪些方面?马克思是如何批判现代性的?这一批判对于理解和领会中国的社会现实有怎样的意义?4、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是如何评价伊壁鸠鲁哲学的?重新解释“原子脱离直线而偏斜”的哲学立场是什么?这种解释具有怎样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5、马克思是如何批判黑格尔的法哲学的?应当怎样来理解“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关系?6、费尔巴哈是如何批判黑格尔思辨哲学的?这一批判对于马克思的哲学变革具有怎样的提示作用和推动作用?7、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性是什么?应当如何来理解异化劳动学说在马克思新世界观形成中的作用?马克思是如何由此开展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8、如何在存在论的高度上来理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原则?为什么说异化和异化的扬弃走的是同一条道路?9、马克思是如何对待黑格尔辩证法的?他在黑尔格的辩证法中发现了哪些积极因素?他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在何种程度上超越了费尔巴哈?10、怎样来理解“生活决定意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历史的现实前提”是什么?应当怎样来理解“现实的个人”?11、马克思是如何通过“对象性的活动”来洞穿意识的内在性,从而实现哲学上的革命性变革的?12、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以“实证”的历史科学来取代传统哲学,这将是一门怎样的科学?A卷(课堂开卷)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上)试题及答案(山东大学哲学系2005级)一、简释概念(30分):1、原子偏斜:答:①伊壁鸠鲁认为原子的运动方式有三种:在重量作用下的直线下落,偏离直线和多个原子的碰撞。

第二种运动为伊氏的独创。

②直线运动体现了物质性的原则,而偏斜运动是原子的形式规定。

③直线下落是强制运动,表示必然性原则;而偏斜则体现了偶然性和能动性的原则。

马克思主 义经典著作选读考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 义经典著作选读考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考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 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B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科学社会主义C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答案:A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古希腊罗马哲学B 德国古典哲学C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答案:B3、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是()A 剩余价值学说和辩证唯物主义B 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C 科学社会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D 唯物史观和劳动价值论答案:B4、被列宁称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的是()A 辩证唯物主义B 历史唯物主义C 剩余价值学说D 劳动价值论答案:B5、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 实现共产主义C 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答案:A二、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答: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

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马克思主义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通过实践和实证研究,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其次,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

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武器。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表现在它毫不妥协地批判旧世界,鲜明地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为他们的解放而斗争。

再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内在统一的。

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正确认识世界,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和归宿,科学理论必须服务于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

最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程试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程试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试题一、填空题1、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问世于1848年,是第一部系统、完整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纲领性文献,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的是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

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列宁提出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4、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第一次揭示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进程和规律。

5、《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方针是“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二、简答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以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根本研究对象,是关于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特别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同时又是一种意识形态,即现代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它一方面是现代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革命运动的反映,另一方面又是为实现无产阶级根本利益服务的,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句话?【答:“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句话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提出的。

意思是说,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基础是实践的活动,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一旦离开实践活动,社会生活就将停止,社会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3、如何认识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答:这一条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一切哲学的一个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不仅要说明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

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__题目

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__题目

一、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思维是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根据以上材料,结合实际谈谈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前坚持这一标准有何意义?1、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理论出发点,确立了完备的实践观,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确立了能动反映论的基本思想,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真理是对客观的正确反映。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真理的本性是主观符合客观。

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就要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联合起来加以比较,对照。

实践是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就是说,人们抱着一定的理论目的去实践,就可以引出现实的结果,把主观的东西变为客观的东西。

这样,人们就可以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物质成果与原来的客观直观现实性的事物本身相比较、对照,从而检验出认识是否与客观现实相符合,以及其符合程度。

所以,把实践的直观现实性的特点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根据,使它成为最公正的审判官,具有最高的权威。

3、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自主性。

实践的自主性主要表现在:人在实践能够认识客观规律,利用客观规律,使客观规律为人们所利用,从而去改造世界。

实践是由人发动而指定一定对象的。

它把人从以前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使人与物的关系由物支配人变成人支配物。

这是因为在远古时代人类刚刚出现的时候,人类的力量是非常脆弱的,人的认识能力也不高,他们在大自然面前显得那么渺小。

大自然可以为所欲为,而人类束手无策。

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了自然规律,并且能够创造条件来利用自然规律,从而改造自然。

如汉代张衡发明地动仪,它能够准确地测到地震发生的地点和时间。

这是人民群众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人民智慧的结晶。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题库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题库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考试卷姓名____学号____成绩_____一、填空题(每空一分)1、《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恩格斯在1886年写的。

写作原因:一是为了______心愿;二是为了______的需要;三是为了科学评价_____哲学。

2、黑格尔哲学的阶级实质是______。

3、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中的革命的因素,不为人民政府或自由派都没有看到,只有德国诗人______看到了。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____________。

在中世纪“经院哲学”内部,公元十一世纪到十四世纪,发生过______和______的斗争。

争论的焦点是个别事物在先,还是一般概念在先的问题。

5、恩格斯指出:“对这些(不可知论)以及其它一些哲学上的怪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______________,即实验和工业。

”费尔巴哈的思想发展经过了_______、______和_____阶段6、费尔巴哈的哲学偏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十八世纪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8、费尔巴哈伦理学的出发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马克思、恩格斯对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哲学观点是用“_______”的方法进行批判地吸收的。

10、19世纪30——40年代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奠定了自然科学的的基础。

11、恩格斯认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经过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阶段。

从而对哲学思维方法产生影响。

12、从哲学发展史来看,唯物主义大致经历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形式。

13、自然科学的发展经历了_______和_______两大阶段。

8、三大发现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习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习题

1.为什么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①《提纲》首次第一次提出了新世界观的根本观点——科学的实践观点。

这标志着马克思已经找到了解开困扰他思想的疙瘩的钥匙。

②《提纲》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从根本上分析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缺陷,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

③《提纲》标志着马克思同唯心主义和一切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已经彻底摆脱了资产阶级哲学的影响,标志着新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已经产生。

2.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理解的根本缺陷是什么?马克思是如何批判的?费尔巴哈所看到的只是人的生物本性,是生物学上的、自然的人。

他对人的本质的这种理解只是简单地区分了人与动物。

这种理论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抹杀了人的社会性,否认了人与人的阶级差别,是抽象的人性论。

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这种抽象的人性论,同时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著名观点:“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就是说费尔巴哈脱离人的社会性,从单个人中抽象出人的共性,如理性、意志、情感、欲望、爱等,以为这就是人的本质。

马克思认为这样只能够把人与动物开来,而无法对人与人进行区分。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

人的社会性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本质是随着规定他的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3.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是如何提出和回答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的?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以往历史观的前提和出发点,认为以往历史观的前提和出发点都是意识。

点明了唯物史观的前提。

包括二个层次:(1)唯物史观的首要前提是现实的个人;(2)物质生活条件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他们从科学的实践观点出发,阐述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把社会历史观区分为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一、认识题1.简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生平及代表作。

2.《费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基本内容有哪些3、试述《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

4.《反杜林论》的基本内容有哪些?5、批判“劳动是一切财富和文化的源泉”。

6、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论著中是怎样阐述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7.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8.论述马克思之作《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政治经济学导言》、《政治经济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及资本论之间的关系? 9.马克思恩格斯是怎样阐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0.试析“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1.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怎样阐述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 12.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重视怎样揭露资本主义的寄生性?13.试述《哥达纲领批判》产生的背景。

14.如何正确认识“资必灭,社必胜”?15.恩格斯从那些方面批判杜林的错误观点?16.试析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以及将来共产主义的分配原则。

17.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那些问题,如何解决? 18.邓小平“一国两制”原则是怎样形成的?19.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阐述了那些基本观点? 22.《哥达纲领》基本内容有哪些?23.恩格斯写作《反杜林论》的目的有哪些?24.试述“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25.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是怎样阐述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及其相互关系的?26.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7.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是怎样评价马克思的? 28.试述《共产党宣言》诞生的历史背景。

29.《反杜林论》是怎样形成的?30.“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蕴含着怎样的思想?31.批判‘工资铁率’和‘不折不扣’的分配论。

32.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是怎样阐述国家政权建设理论的?二、应用题:1、.运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基本观点,分析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间的关系。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练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简答题1、如何理解“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论断?首先,人的本质是具体的、现实的、不是抽象的,它是由人的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

(2分)其次,人的本质不是由他所处的其中一种社会关系所决定的,而是由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的。

其中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关系是生产关系。

(2分)最后,人的本质也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是具体的历史的。

(1分)2、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什么?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1分)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1分)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1分)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1分)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能动的方面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他们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1分)3、简述对“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这一论断的理解。

这句话是说旧唯物主义立足于对市民社会的直观,市民社会是指将私人利益关系作为总和的社会。

(1分)旧唯物主义以它为基础,用关于个人功利的观点来说明结成政治社会的必要。

(1分)新唯物主义不仅承认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而且认为人既在国家这个政治共同体中过着社会生活,又在社会关系中生活。

(1分)因此,“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

”(1分)其涵义是指历史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的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社会,或是一定社会关系所制约的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1分)4、简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核心思想。

马克思以未展开的形式第一次将实践作为哲学理论的基本范畴,(1分)提出了新世界观,特别是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一些基本观点,(1分)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旧哲学的根本区别,(1分)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思考与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思考与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思考与练习题一、填空题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指出了马克思一生的两大理论发现是和。

2、在列宁看来,马克思主义"绝不是离开发展的大道而产生的一种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

"马克思的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3、毛泽东在《》一文中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实事求是命题。

4 矛盾的精髓,不懂它就不懂辩证法。

、全部社会生活本质上是的。

5、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从"两个凡是"入手剖析黑格尔哲学,这种方法是6、也就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7、《实践论》的副标题是的关系。

8、《矛盾论》认为,的辩证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9、列宁认为:凡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看到物与物的关系的地方,马克思都揭示了之间的关系,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

10、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提倡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即的学风,反对的学风。

11、马克思认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看作是并合理地解释为。

12、马克思、恩格斯首次系统对自己从前信仰进行清算的著作是。

13、费尔巴哈从religare一词的本来意思是“联系”的意思,来证明两个人之间的任何联系的都是宗教。

恩格斯认为,这种词源学上的把戏是的最后一着。

14、从黑格尔学派解体过程中还产生了另一个派别,唯一真正结出果实的派别,这个派别主要是同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

15、是认识问题的最根本方法。

16、《实践论》的副标题是的关系。

17、毛泽东在《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阐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态度,即的态度,也叫的态度。

18、在列宁看来,空想社会主义没有能够指出真正的出路,“因为它既不会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本质,又不会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也不会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

19、在马克思看来,"宗教感情"本身是产物。

20、恩格斯认为:对不可知论和哲学上各种奇谈怪论的最彻底驳斥只能是。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相关试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相关试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相关试题1、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文中是如何论述社会主义的科学性的。

2、对比分析《共产党宣言》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对两大发现的论述。

3、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质体现在哪些方面?马克思是如何批判现代性的?这一批判对于理解和领会中国的社会现实有怎样的意义?4、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是如何评价伊壁鸠鲁哲学的?重新解释“原子脱离直线而偏斜”的哲学立场是什么?这种解释具有怎样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5、马克思是如何批判黑格尔的法哲学的?应当怎样来理解“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关系?6、费尔巴哈是如何批判黑格尔思辨哲学的?这一批判对于马克思的哲学变革具有怎样的提示作用和推动作用?7、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性是什么?应当如何来理解异化劳动学说在马克思新世界观形成中的作用?马克思是如何由此开展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8、如何在存在论的高度上来理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原则?为什么说异化和异化的扬弃走的是同一条道路?9、马克思是如何对待黑格尔辩证法的?他在黑尔格的辩证法中发现了哪些积极因素?他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在何种程度上超越了费尔巴哈?10、怎样来理解“生活决定意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历史的现实前提”是什么?应当怎样来理解“现实的个人”?11、马克思是如何通过“对象性的活动”来洞穿意识的内在性,从而实现哲学上的革命性变革的?12、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以“实证”的历史科学来取代传统哲学,这将是一门怎样的科学?A卷(课堂开卷)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上)试题及答案(山东大学哲学系2005级)一、简释概念(30分):1、原子偏斜:答:①伊壁鸠鲁认为原子的运动方式有三种:在重量作用下的直线下落,偏离直线和多个原子的碰撞。

第二种运动为伊氏的独创。

②直线运动体现了物质性的原则,而偏斜运动是原子的形式规定。

③直线下落是强制运动,表示必然性原则;而偏斜则体现了偶然性和能动性的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著作经典选读》综合练习题一、判断1.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

正确2.19世纪40年代,自然科学领域的三大发现。

正确3.实践的观点是新唯物主义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本质特征。

错误4.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和环境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正确5.恩格斯认为,人的思维是至上与非至上的辩证统一。

正确6.马克思主义认为,平等观不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

错误7.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批判了杜林的相对真理观和相对道德观。

错误8.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直接思想来源。

错误9.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正确10.在马克思看来,异化劳动具有四个规定。

正确11.《共产党宣言》第二章中,阐明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现在支配过去。

错12.圣西门是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政治思想的代表人物。

错误13.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正确14.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正确15.马克思认为,宗教根源于现实世界,实践是消除宗教这一异化现象及其世俗根源的根本途径。

正确16.马克思认为,道德不具有历史性、阶级性和社会性。

错误17.列宁专门论述过哲学的物质范畴,强调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对18.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时代的阶级斗争都是自己的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

正确19.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出发点。

错误20.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阐述的“两种生产”理论,就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

正确二、单选1.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第一章中指出,(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2.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而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

专业硕士:马列经典著作选读练习题

专业硕士:马列经典著作选读练习题

专业硕士《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写作背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1845—1847年《布鲁塞尔笔记》中的一篇笔记。

这篇笔记写于1845年春天,页面上方有“1、关于费尔巴哈”的标题。

1888年,恩格斯在马克思的一本旧笔记中找到了“1、关于费尔巴哈”这一手稿,并对原文的个别地方作了文字上的修改,加上了《马克思论费尔巴哈》的标题,作为自己经过修订以单行本出版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附录第一次予以发表。

恩格斯在该书出版序言中称这些笔记是“十一条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①。

笔记题目由此而来。

《提纲》②有两个稿本:一个是马克思1845年写的手稿,一个是恩格斯1888年修改后发表的。

现在的标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第2版的编者根据恩格斯的提法后加的。

恩格斯高度评价了《提纲》,并把它看作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序言》中指出:“这是匆匆写成的供以后研究用的笔记,根本没有打算付印。

但是它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

”③1893年2月7日,恩格斯在致弗·雅·施穆伊洛夫的信中再一次强调指出:“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在我看来,您在我的《费尔巴哈》(《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就可以找到足够的东西——马克思的附录④其实就是它的起源。

其次,在《宣言》⑤(1892年柏林新版)的序言和《揭露共产党人案件》的序言中也可以找到。

”⑥马克思是从黑格尔出发,经过费尔巴哈,走向新唯物主义的。

而《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唯物主义或唯物史观形成的标志。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2版第4卷第212页。

②《提纲》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缩写,下同。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2版第4卷第212—213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练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练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练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简答题1、如何理解“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论断?首先,人的本质是具体的、现实的、不是抽象的,它是由人的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

(2分)其次,人的本质不是由他所处的某一种社会关系所决定的,而是由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的。

其中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关系是生产关系。

(2分)最后,人的本质也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是具体的历史的。

(1分)2、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什么?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1分)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1分)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1分)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1分)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能动的方面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他们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1分)3、简述对“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这一论断的理解。

这句话是说旧唯物主义立足于对市民社会的直观,市民社会是指将私人利益关系作为总和的社会。

(1分)旧唯物主义以它为基础,用关于个人功利的观点来说明结成政治社会的必要。

(1分)新唯物主义不仅承认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而且认为人既在国家这个政治共同体中过着社会生活,又在社会关系中生活。

(1分)因此,“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

”(1分)其涵义是指历史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的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社会,或是一定社会关系所制约的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1分)4、简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核心思想。

马克思以未展开的形式第一次将实践作为哲学理论的基本范畴,(1分)提出了新世界观,特别是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一些基本观点,(1分)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旧哲学的根本区别,(1分)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练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对于费尔巴哈的纲要?一、简答题1、如何理解“人的实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论断?第一,人的实质是详细的、现实的、不是抽象的,它是由人的成立在实践根基上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

〔2分〕其次,人的实质不是由他所处的某一种社会关系所决定的,而是由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的。

此中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关系是生产关系。

〔2分〕最后,人的实质也不是凝结不变的,而是不停睁开变化着的,是详细的历史的。

〔1分〕2、以前的全部唯物主义〔包含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弊端是什么?以前的全部唯物主义〔包含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弊端是:对对象、现实、感性,〔1分〕不过从客体的或许直观的形式去理解,〔1分〕而不是把它们看作感性的人的活动,看作实践去理解,〔1分〕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1分〕唯物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自己的,能动的方面被唯物主义抽象地睁开了,他们不认识革命的、实践批评的活动的意义。

〔1分〕3、简述对“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这一论断的理解。

这句话是说旧唯物主义立足于对市民社会的直观,市民社会是指将个人利益关系作为总和的社会。

〔1分〕旧唯物主义以它为根基,用对于个人功利的看法来说明结成政治社会的必需。

〔1分〕新唯物主义不单成认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并且以为人既在国家这个政治共同体中过着社会生活,又在社会关系中生活。

〔1分〕所以,“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那么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

〞〔1分〕其涵义是指历史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的实践活动所创建的社会,或是必定社会关系所限制的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1分〕4、简述?对于费尔巴哈的纲要?的核心思想。

马克思以未睁开的形式第一次将实践作为哲学理论的根本范围,〔1分〕提出了新世界观,特别是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一些根本看法,〔1分〕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全部旧哲学的根本差别,〔1分〕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改革。

〔1分〕贯串?纲要?的中心线索是实践看法,它是?纲要?的核心思想和灵魂。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试题一、简答题1、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是怎样阐述生产和消费的统一性的。

a生产和消费的直接统一b生产和消费互为媒介互为依存c生产和消费互相创造对方d消费从两方面创造生产e生产从三方面创造消费f生产和消费互相转化2、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对帝国主义下的定义分别是哪些?(1)列宁给帝国主义下了一个简短的定义,即“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

”但列宁认为这个定义虽然概括了帝国主义最主要的内容,却不能明显地指出帝国主义的各种极重要的特点。

(2)因此,列宁又下了另一个包括了五大特征的定义,即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分割世界、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分割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

但是,列宁认为,上述定义只注意到纯经济上的主要现象,如果还注意到帝国主义在整个资本主义发展中所占的历史地位和帝国主义同工人运动中两个主要派别的关系,那就应给它另下一个更完备的定义。

(3)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历史阶段。

这个特点可分三方面来谈:(1)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2)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3)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

3、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曾经指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怎样理解这一观点(1)政治斗争是各阶级、阶层、政党、民族、国家和政治力量之间围绕着政治权力所进行的斗争。

(2)它是阶级斗争的高级形式。

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即统治阶级要保持统治地位。

(3)政治斗争通常与经济斗争、思想斗争结合进行,是各种斗争的中心环节。

一个阶级的根本经济利益,只有通过政治斗争才能最终实现。

4、何谓“先验主义”?为什么恩格斯把杜林的体系定义为先验主义?(1)先验主义:唯心主义认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

同唯物主义反映论根本对立。

认为人的知识是先于感觉经验、先于社会实践的东西,是先天就有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择读试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择读试题

一、马克思考察历史的唯物主义方法对于我们理解社会历史有什么启示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

他们称它为“唯物主义历史理论”或“唯物主义历史观”。

恩格斯1892年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英文版导言中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科学的社会历史观。

列宁称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的社会学”,“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和“社会科学的唯一科学方法即唯物主义的方法”。

E.伯恩斯坦等则把它歪曲为经济唯物论。

历史观是人们对于社会历史的根本见解。

在历史唯物主义诞生以前,人们总是从神的意志、卓越人物的思想或某种隐秘的理性,即从某种精神因素出发去解释历史事件,说明历史的发展。

其结果不是曲解人类史,就是完全撇开人类史。

资产阶级历史观用“人”的观点解释历史,比起中世纪用神的意志说明历史的神学观点是一个重大进步。

但它所理解的人是一种抽象的人,即脱离历史发展条件和具体社会关系、孤立地站在自然面前的生物学上的人,或失去感性存在的玄虚的“自我意识”。

从这种抽象的人出发,必然把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归结为人类的善良天性或者神秘的理性。

这仍然是用非历史因素、人们想象和思考出来的东西去解释历史,因而不可能正确地认识历史以及历史研究的对象。

历史唯物主义用以观察社会历史的方法与以前一切历史理论不同。

它承认历史的主体是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但历史唯物主义所说的人不是处在某种幻想的与世隔绝和离群索居状态的抽象的人,而是处于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现实的活生生的人。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现实的人无非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人格化,他们所有的性质和活动始终取决于自己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

只有从那些使人们成为现在这种样子的周围物质生活条件去考察人及其活动,才能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描绘出人类发展的真实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考察问题的方法明确规定,它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和以社会生活某一局部领域、某一个别方面为对象的各门具体社会科学不同,它着眼于从总体上、全局上研究社会的一般的结构和一般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学习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最重要的途径是阅读原著。

2、《实践论》和《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为了揭露批判当时党内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而写下的中国化的马列主义哲学专著。

3、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它一切活动的东西。

4、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实的结果如何而定5、在《终结》中,恩格斯通过对德国古典哲学的分析批判,从而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区别。

6、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同志指出了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二、不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或数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10分)1、毛泽东同志的第一篇哲学著作同时也是第一本中国化的马克思哲学专著是:CA. 《实践论》B.《矛盾论》C.《反对本本主义》D.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E.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2《矛盾论》主要是阐述:()A. 唯物辩证法理论的;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的;C. 矛盾学说的;D.矛盾普遍性原理的。

3、改造主观世界包括:()A.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B.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C.改造立场、观点和方法;D.改造旧思想、旧观念、旧意识;4、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命题的基本含义是()A. 思维等同于存在;B. 思维能正确的认识存在;C. 思维与存在平行并列;D.存在决定思维。

5、《终结》中,恩格斯分析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时,采用的方法是:()A. 个别到一般的方法;B.二分法;C.是逻辑推演法D. 具体到抽象的方法。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2分)1、德国古典哲学: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德国资产阶级哲学。

包括康德、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

其主要成就是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2、经验论:是“唯理论”的对称。

认识论中的一种学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是一致的。

这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的一句话,原句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这句话体现了环境和人的相互作用关系,因而是正确的。

(2分)一方面环境创造人,人通过实践,使外部环境内化为自我。

(或答客体主体化的过程)(2分)另一方面人也创造环境,人通过实践使主体的本质力量外化和客体化,把人的目的、意志和本质力量物化在客观对象上,赋予对象以主体的性质。

(或答主体客体化的过程)(2分)在现实中,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改造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它们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统一。

(2分)正如马克思所说:“在改造环境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

”在实践过程中,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和对人自身的改造,总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并行发展的。

(2分)2、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这句话是马克思在批判旧唯物主义不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时,提出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正确观点。

(1分)所谓“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是指思维的内容与思维所反映对象的关系问题。

(1分)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思维能否反映客观对象及如何反映客观对象,这是人的认识能力及获得真理性认识的途径问题;(1分)其二是思维内容是否符合客观对象,这是认识的检验标准问题。

(1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或是否认思维的内容与思维的客观对象之间的关系,或是否认了真理对客观对象的反映问题和真理的检验问题,因而是错误的。

(1分)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1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主观符合客观的认识。

而要证明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在人的主观范围内是得并不到证明的,同样,客观事物也不会回答人们的认识是否正确。

(1分)只有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因为实践是联系主客观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1分)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特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因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能是实践。

(1分)所以,“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或答人们应该在实践中检验认识的真理性问题。

)3、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

这是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错误理解。

(1分)他认为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这种“类”的意识。

这种“类”的本质就是费尔巴哈所说的理性、意志、心。

(1分)正是这些“普遍性”潜藏于人的心中,无声无息地把孤立的人类个体“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成为一个“类”。

(1分)这纯粹是从自然的、生物学的角度去理解人的本质。

(1分)针对费尔巴哈的错误,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分)这里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有两层涵义:一是现实的人是从事活动的,特别是从事生产劳动的人;(1分)二是总是处在一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下从事活动的人。

(1分)而“社会关系的总和”是指人生活其中的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关系。

(1分)其中,生产关系是其他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只有把人放在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中进行综合考察,才能全面把握人的本质。

(1分)社会关系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因此人的本质也不是凝固不变的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

(1分)《德意志意识形态》1、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就是地理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

这是一种误解,至少是一种片面性的理解。

(1分)在唯物史观创始人看来,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有生命的个人生存必须具备的自然条件,(1分)包括“地质条件、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以及人们所遇到的其他条件”;(3分)另一类是“由他们自己的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1分)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新需要的产生、人口的生产及相应的物质关系的生产。

(4分)这些条件都是现实的人和社会存在的必不可缺少的生存条件。

2、世界历史就是“绝对精神”或“世界理性”在地面上的自由行进。

这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错误观点。

(1分)认为世界历史就是“绝对精神”或“世界理性”外化或演化的结果,人类历史也就是“宇宙精神”自我运动的历史。

(1分)唯物史观创始人针对黑格尔关于历史分期的唯心主义谬论,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1分)他们从“现实的人”出发,(1分)以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及其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为主要依据,(1分)指出人类历史并不是可以用某些概念来任意编造的,(1分)而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导致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1分)从而导致整个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根本变革,(1分)于是,“社会形态”即“所有制形式”才合乎规律地从低级向高级演进。

(1分)这种演进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

(1分)1、结合所学过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这两篇文章,论述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巨著中马克思第一次全面制定和系统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体系,《<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展开和深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做了完整的表述。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观点体系及内容具体如下:①从事实际活动的“现实的人”或“现实的个人”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前提、出发点。

“现实的人”或“现实的个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从横向上看,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都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从纵向上看,人类历史并不是“现实的个人”之外的抽象物,而是“现实的个人”一代一代用自己的行动创造出来的。

(2分)②“现实的人”为了能够“生活”,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既包括由人化的自然和非人化的自然所组成的自然条件,又包括由物质资料的生产、人口的生产等所组成的社会活动因素。

(2分)③“现实的人”在一定的社会中,必然要进行一定生产活动和交往活动,也就是社会实践活动。

这些社会实践活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

(2分)④“现实的人”在其生活、生产和交往等实践活动中,必然形成各种各样的关系,最为基本的就是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受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制约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着整个社会历史向前发展,因此,历史也就是生产方式的发展史。

(3分)⑤由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关系的总和所组成的经济基础(经济结构),决定着上层建筑(政治结构和意识形态结构)的发展和变化,上层建筑产生以后不仅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而且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

(3分)⑥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之外还存在着精神生产,这也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实际生活过程的反映,“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1分)⑦人类社会的历史除了横向上的考察之外,从纵向上也可划分为不同的历史时期,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自然历史的过程。

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有着其发展的必然性,共产主义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而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

(2分)2、论述唯物史观创始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社会决定意识”原理的制定和论证及意义。

唯物史观创始人在同唯心主义斗争中制定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1分)认为社会存在就是“人们的存在”,是“人们的实际生活过程”,(1分)而社会意识就是“人们的实际社会过程”或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1分)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唯物史观创始人从各方面对这一原理进行了详细的论证。

首先,马克思恩格斯从意识和语言的关系阐明意识对生活的依赖关系。

(1分)他们指出:人们的意识并不是独立自在的,而“是受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制约的”。

(1分)其次,马克思恩格斯从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阐明“生活决定意识”的原理。

(1分)无论正确的、还是荒唐的意识都是人们实际生活过程的反映。

(1分)再次,马克思恩格斯从统治思想与统治阶级的关系,论证“生活决定意识”的原理。

(1分)统治阶级思想不过是由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所决定的。

(1分)最后,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意识没有独立的历史,阐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1分)他们针对黑格尔及其门徒把历史归结为观念史、思想史的做法,反复指出各种社会意识形式都没有自己独立的历史。

(1分)“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这一基本原理的第一次制定和论证,有着伟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首先,改变了以往唯心史观观察历史、叙述历史的方法。

(1分)现在,唯物史观的是“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去观察历史,把意识看作是现实个人的实际生活过程的反映。

(1分)其次,这个基本原理的制定对政治经济学和其他社会历史科学也具有伟大的革命意义(1分)。

最后,这一基本原理的制定具有革命、战斗意义,能够引导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运动向前发展。

(1分)3、结合《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论述马克思关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思想。

马克思第一次表述自己的科学的“世界历史”概念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1分)这部著作里较多地使用了“普遍的”、“全面的依存关系”、“世界历史性的”、“世界历史意义上的”、“世界历史性的存在”、“世界市场”等概念,(1分)以与“氏族的”、“民族的”、“地域性的”、“地域性意义”、“地域局限性”等概念相对应。

(1分)正是在这里,马克思明确提出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著名命题。

这也是马克思交往实践理论的重要内容。

(1分)一方面,马克思指出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趋势。

(1分)“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1分)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1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自我意识、宇宙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怪影的某种纯粹的抽象行动,(1分)而是完全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证明的行动,每一个过着实际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个人都可以证明这种行动。

”(1分)另一方面,马克思也指明了世界历史形成的根源,这就是生产力、分工和交往的发展。

(1分)正是因为他“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1分)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才形成了他的世界历史理论。

(1分)在《共产党宣言》以及后期的著作中这一思想不断被充实,最终形成比较系统的“世界历史”理论,成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时代本质特征的理论概括。

(1分)同时,这一思想也具有重大的当代价值,它为我们应对全球化浪潮,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和选择、适应原则,(1分)为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实践起了巨大的指导作用,也必将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顺利开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